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开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开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的读写结合的研究,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
它不是一个年轻的话题,但绝对是一个常青的话题。
关于读与写的关系,叶圣陶指出:读与写的关系密切。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从外到内,一个出,从内到外;先有吸收才有倾吐。
新课程实施以来,读写结合却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
不论是从作为典型推广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朗读多了,感悟多了,写的训练却越来越少了。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学;而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只字不提阅读教学。
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作文课上,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最先所接触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
这样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相分离,学生读课文和学作文也完全是两码事。
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将课文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也基本上不注重与所教课文的关联。
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细细品读入选教材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写作的范本。
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课堂引向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可怕的事情。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独具慧眼,几十年前就发现利用课文这一现成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好渠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一个知识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朗读的随意性表现,往往造成朗读的能力较差,如果教师再忽视朗读的训练与指导,会直接影响语文研究的整体效果。
通过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思想也会起到很好地导航和激励作用。
学生会在读中体验文章的美感产生丰富的联想,同时也使听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好的朗读训练能很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所以课堂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教育家XXX提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然而,在许多的课堂上,却很少有朗朗的读书声,很少听见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不少学生的朗读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或者是结结巴巴、语如断珠;或者是声音细小、不重节奏,乱断词句。
这些常见的现象,可以归结说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太差。
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对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有人还存在许多误区,必须通过有效的实验研究加以引导。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朗读是研究语言知识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
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研究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朗读不同于唱读和念读更非死记硬背。
朗读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的重要途径。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结题报告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三家子中心小学施清凌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乡镇学校,距离县城较远,学校拥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但生源复杂,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虽然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学习好,但由于为生活整日奔波,再就是自己文化水平所限制,既没时间、精力,也没有能力教育、辅导子女。
加上所处的区域限制,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大部分家庭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
孩子们几乎是独生子女,整天过着家里到学校、学校到家里的“两点一线”的生活,生活空间极其有限,课余生活极其单调。
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没兴趣、没信心。
以往教师虽煞费苦心地指导作文、批改作文,但收效甚微。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如何开辟一条省时、易行、学生愿意学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能用我笔写我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们启发。
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课题的价值:1、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个疑难问题。
因此,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训练。
这样,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个好段、每个佳句、每个好词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习作训练的着力点和最佳范例,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
当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训练课,当作文教学无处不在时,学生就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和感受”了。
同时,根据中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课堂上应尽力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的运用与研究》”课题小学语文教师课题研究报告----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习作都相当的重视。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在的高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阅读课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习作课就是指导习作,阅读与习作之间却脱节了。
因此,当学生阅读了大量由编者精心挑选的课文之后,并没有对他们的习作能力起到多大的指导作用。
我校语文教研组本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存在指导方式方法上的不足,讲授过多,老师没有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
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
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活动非常重视,经常亲自过问并加以指导,为该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因此,我们提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的运用与研究这个课题,希望能够结合高年段语文教材,设计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寻找一个切入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二)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研究力图寻找在理论指导下的“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的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大面积进行的在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与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方法。
2.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3.有助于教与学的双向提高。
我们的研究既是寻求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又是寻求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一种尝试。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阶段小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结合读和写的教学策略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总结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提出相应的实践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一、研究背景随着学习理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讲”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读和写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这就迫使我们思考,如何有效地结合读和写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有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可以为教师们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和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收集教学材料和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并采用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四、研究结果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研究结果:1. 读写结合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读写结合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和表达能力。
3. 读写结合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读与写的互动,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实践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实践建议,供小学语文教师参考:1. 注重选择优质的教材和写作素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2. 鼓励学生多读好书,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和丰富词汇量。
3. 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写读结合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阅读教学中写读结合训练》课题研究结
题报告
研究题目:阅读教学中写读结合训练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阅读教学中的写读结合训练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的影响,为改进阅读教学提供有力的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择了一所小学的两个六年级班,将其中一个班级设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设为对照组。
实验组在阅读课上进行写读结合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
实验周期为三个月,期间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和观察,并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经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实验组学生在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上都有显著提高。
实验组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在研究动力和阅读兴趣上也比对照组
有所增加。
这说明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写读结合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
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阅读教学中的写读结合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提高。
建议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推广这种训练方法,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明. 阅读教学中写读结合训练的有效性研究[J]. 小学语文教育, 2018(6): 25-30.
[2] 李思思. 阅读教学中写读结合训练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J]. 语文课程教育, 2019(3): 56-60.。
“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哈尔滨市发展研究会“十二五”重点课题《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木兰县大贵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学生一直感到作文难,没有足够的内容可写、没有适合的方法来表达,习作的兴趣缺乏,作文的质量也不高。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语文教学读写分离。
从阅读方面看,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到感悟思想内容,再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只注重前边环节,对文章内容方面的理解,而不注重课文写作方法的学习,或引导得不到位。
这样尽管学生学了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可在却没有在写作知识方面得到应有的训练,至使写作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教学中怎样从读学写,使读写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所以我们课题组把“小学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的研究”确立为十二五重点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充分发挥校本科研的作用,使教师们积极投入到教改事业中来。
能够以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发扬以往教学经历中积淀的优秀做法,吸取镇内外新课改先进经验,对面本地学生学习实际,努力探索总结适于我们农村学生教学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
彻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在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主体,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来寻求总结最适于教学最有利发展的读写教学方式方法。
样的写作方法。
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就应该特别注意让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在作文课上引导学生适时联系相关文章,让学生运用所学,并创新作文方法。
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优化,使阅读与写作教学能够有机地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本课题研究力求在以下两方面有所创新:1、在阅读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习作方法的学习指导,在“为写而学”意识上有所创新。
2、在“能说会写”内容教学中,训练学生善于迁移阅读中所学的写法,创新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大班读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
大班读写课题探究报告总结引言随着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教室中的教学效果。
大班教学一直是老师们所面临的挑战之一,由于同砚数量浩繁,老师在大班中往往难以充分关注每个同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进步。
因此,本次探究的目标就是要探究如何有效地提高大班同砚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是语言进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砚进修过程中必不行少的技能。
而在大班教学中,如何提高同砚的阅读能力成为老师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探究发现,以下几个方法可以有效援助同砚提高阅读能力。
起首是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室中应有丰富的书籍和阅读资源,以激发同砚的爱好。
老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角的活动,让同砚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并鼓舞他们分享阅读心得。
其次是重视阅读技巧的培育。
老师可以通过教室上的阅读指导,向同砚介绍不同的阅读策略,如猜测、猜测等。
同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援助同砚提高阅读技巧的练习,如阅读理解题、速读等。
最后是合理打算阅读活动。
由于大班教学中同砚数量较多,每个同砚的阅读时间有限。
因此,老师需要合理打算阅读活动,让每个同砚都有机会进行阅读。
例如,可以实行小组阅读、交替阅读等方式,以确保每个同砚都能够参与到阅读中。
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是同砚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同砚思维能力的培育。
然而,在大班教学中,由于同砚数量浩繁,老师的时间和资源有限,如何提高同砚的写作水平成为了老师们面临的问题。
通过分析探究,以下几个方法可以援助同砚提高写作能力。
起首是讲解写作结构和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教室讲解,向同砚介绍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例如,议论文的结构、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等。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要领,同砚可以更好地进行写作。
其次是提供范文和写作素材。
老师可以给同砚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让同砚可以参考和仿效。
同时,老师也可以给同砚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文章段落等,以援助同砚展开写作的思路。
最后是组织写作活动和互评。
老师可以组织写作竞赛、写作分享会等活动,让同砚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读写联动课题总结报告
读写联动课结题报告从2012年12月接触到“主题阅读”实验课题以来,我一直担任“读写联动”这一课型的实验,至今已经两整年,其中收获和启示丰富,现将这一课型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做出如下报告。
(一)理念指导读与写,是语文素养的两大核心能力,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是积累,写是运用;读是源,写是流;读是通过视觉接触他人的文字信息,通过大脑加工感受其意的过程。
写是将自己通过观察体验获得的思想感情,外化为相应的文字符号的过程。
读与写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相成的。
读写联动,将读与写的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读写同步,相得益彰。
“读写联动”分为两类:一是,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完成之后的整篇习作,即阅读和作文的联系;二是阅读课中的小练笔。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写”的训练植根于阅读的土壤里,既是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习作的预热与铺垫,是阅读与习作中间的桥梁。
主要形式是写句子,写句群,写片断。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2、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乐写、善写。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将课文中的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课堂授课技巧,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三)方法指导1、悟透写法是前提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寻找一个切入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主题阅读”课题组陆恕老师说,读写联动的课型特点,就是“读为基础,写为延伸,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其中“读为基础”“读中学写”,是强调阅读鉴赏中悟透写法的必要性。
要让学生领悟什么写法,领悟得透彻不透彻。
领悟写法,可以由一篇入手,也可以两篇三篇放到一块儿比较阅读。
“读写结合”小实践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读写结合课题研究方案
“读写结合”小实践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读写结合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自从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
读写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思维品质,让学生在读写过程中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输出。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读写结合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三、研究内容1.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及内涵2.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3.读写结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影响4.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梳理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2.实证研究:以某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教学实验等方法,探讨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文献综述(1)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2)梳理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及内涵2.第二阶段:实证研究(1)确定研究对象(2)设计问卷调查、访谈提纲(3)开展教学实验(4)收集、整理数据3.第三阶段:数据分析(1)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六、预期成果1.构建一套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2.提出一套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3.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借鉴4.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七、研究计划1.第一季度:完成文献综述2.第二季度:开展实证研究4.第四季度: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八、研究保障1.组建研究团队: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参与研究,形成跨学科的研究团队。
2.争取政策支持:与学校领导沟通,争取政策支持,为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
以读导写 以写促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摘要:结合城乡结合部社区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和师生教与学的现状,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本校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整合单元”和“一课两用”两方面分别构建读写结合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读写结合训练,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读写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教师运用教材的能力有所提高,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那如何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呢?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从理论上给我们指导;广东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从实践上给了我们借鉴。
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全寄宿制学校。
本地学生大部分是城市化过程中“被居民”的农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无暇顾及子女教育。
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导致没兴趣、没信心。
教师虽煞费苦心指导作文,但收效甚微。
因此,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读写结合”是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读写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综合训练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依据是:读写对应原则、人文性原则、开“源”导“流”原则、发展性原则。
三、课题研究方法、过程与步骤本课题研究过程是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手段得出结论,根据结论建立实验假设,通过实验验证效果,不断进行总结的过程。
小学中年级课内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中年级课内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卢龙县刘田各庄镇宋翟坨小学李霞一、课题提出1.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重点,也是难点,两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读与写的联系,或者收效甚微。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将读和写有因此,我校特提出(1(2都不忘;(3础。
(1勤练笔,适时适量地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③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读写结合有效策略,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2)理论意义本课题吸收国外作文教学理论和新课标要求,借鉴广东省丁有宽老师“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实验、福安市重点课题《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以及叶圣陶老先生的有关精辟阐述,从读到写,以读促写,实现读写结合,我们力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从思维的另一个角度看到一片新的天地,获得一种新的感受,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收到举一反三,旧中求新,同中求异的教学效果。
这样,我们的课题研究将进一步补充和拓展了“读写结合教学”的相关理论。
二.文献综述1、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就提出了“读写结合”的研究。
2、美国着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提出“写作阅读法”,即先写后读,同报刊上的文章比赛,得益匪浅。
3、广东的着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
三、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着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34??第二程中,上讲,1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作者: 穆秀金来源:国学课总题组更新:202X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小学与中学的过渡阶段,仅仅是具有普通的叙事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课程的标准,多学生往往停留在这一写作水平上,写作素材积累少,写作技能不足,写作思路受局限。
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进行修辞、炼字等写作技巧的训练,应该多接触除了记叙文之外其他文体的写作练习。
3.阅读和写作教育分离很多老师误把阅读和写作理解成为不相关联的两个概念,将其完全分离开进行教育,忽视了其内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发挥其互相促进的好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和别人成功的写作经验;督促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时更能理解文章内涵。
二、课题界定“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
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要读写并重,训练为主。
以课文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以致用,模仿练习,随堂练笔。
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安排“练笔”。
阅读训练指导,具有阅读指导性,是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指导。
习作训练指导,具有写作指导性,是单元写作的整体性指导。
练笔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强调整体读写,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
三、课题价值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主题单元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如今的语文课堂,琅琅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呈现出勃勃生机。
然而,几年的实践过去了,学生的语文研究水平和能力仍不见有较大的改观。
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词语句子,为什么说话、作文还是词汇贫乏,错字错话连篇?要么就是《作文选》的翻版,尽是套话,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
究其原因,应该是对学生作能力的指导和训练的不足。
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
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
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
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
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我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们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在教“阅读课”,但阅读课对语言的品味、训练、表达方法的体会和指导落实的也不够深入,读写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其实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阅读是作的基础。
XXX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2.XXX的作文教学思想。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实用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胡市小学语文课题组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是读写关系的最好说明。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个课题。
二、研究目标1、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2、具体目标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校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
2、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文案大全.实用标准5、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整体提高。
四、研究重点。
(一)组织参加人员认真学习原成果的理论体系,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操作方法和模式,验证原成果。
(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创出自己的特色。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读写中获得直接经验,又把已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读写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读写中提高。
2、趣味性原则应以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参加读写活动。
读写结合结题报告
篇一:读写结合结题报告连南瑶族自治县顺德希望小学市级科研课题《农村和瑶族小学生读写结合新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越来越觉得阅读教学特别难,大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地预习课文,往往是学习了这篇文章理解掌握了文章内容,再遇到相同文类的文章时又不会了,中下的学生就更难了,有的甚至连一段话也读不懂,更别说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从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
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
我校地处粤北少数民族石灰岩地区,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
生源复杂,各方面困难大:我校28个教学班,1048 名学生中农村学生占85%以上,少数民族学生占53% (包括瑶族50%和壮族3%)以上,留守儿童占41%以上。
大部分学生父母不在身边或忙于生计,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疏于管教变得散漫,加上家庭贫困和读书意识观念淡薄,学生家里的藏书非常有限,农村家长陪伴孩子读书意识淡薄。
农村瑶族学生由于受方言影响,普通话发音不准确,瑶族语言没有送气音,送气音几乎读不准。
与普通话相比,语序又颠倒,学生说话和写文章经常用瑶语语序,造成啼笑皆非的窘相。
瑶族学生、移民学生、本地农村学生生活在贫穷家庭,显得胆小怕事、木讷。
学生除了读课本外很少读课外书,课文也经常读不通顺、流利。
我们做过调查,有些学生家里没有一本课外书,种种原因造成学生的读书少,知识面窄,反映较迟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是读写关系的最好说明。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区语文教学实际,提出《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这个课题。
二、研究目标1、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2、具体目标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区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
2、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5、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整体提高。
四、研究重点。
(一)组织参加人员认真学习原成果的理论体系,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操作方法和模式,验证原成果。
(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创出自己的特色。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读写中获得直接经验,又把已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读写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读写中提高。
2、趣味性原则应以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参加读写活动。
内容安排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学习知识,提高水平。
3、层次性原则考虑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读写内容。
4、创造性原则在运用验证原成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现象、新事实、新规律,创造性地探索出在开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科学方法。
5、可操作性原则课题小组提出的途径和方法,要适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六、研究对象我区1—5年级的学生。
七、研究方法1、事例剖析法对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2、行动研究法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3、理论探究法根据研究中出现的新经验、新观点、新问题,及时进行理论分析与升华,用以指导研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调查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考查、问卷等形式,准确了解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发展状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研究研究。
5、成绩测试法研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因而要对研究对象的学习成绩进行测试,以最直观的方式显示研究成效。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内容)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主要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朱作仁、叶圣陶教育名家、前辈有关读写结合教学的论说,关于读写结教学的各种论文、研究报告等。
学习形式:阅读书籍、杂志,上网查阅、收集资料,个人课题交流活动等。
2、调查分析现状,初拟实施方案: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分析学生的作业、试卷等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阅读课中读写结合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的不足,调查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加强指导教学的有效策略。
调查报告由二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第一部分)读写习惯问卷调查同学们: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家的阅读习惯,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大家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较大提高,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如实填写,谢谢!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共设A、B、C、D四个被选答案,请您在备选项中选一个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然后在上面打√。
)1、背诵课文()A、主动背诵课文B、教师要求背诵课文就背诵C、不太认真背诵课文D、不愿意背诵课文2、质疑问难()A、能主动质疑B、有时在教师的点拨下能主动质疑C、发现问题时主动质疑D、没有质疑3、圈点勾画()A、有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并且形成习惯B、没有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能够圈点勾画C、很少圈点勾画D、从不圈点勾画在阅读课上,圈点勾画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方法。
4、积累语言()A、经常抄摘、背诵、积累语言,并能灵活运用B、有时抄摘、背诵、积累语言,有时也运用C、有时抄摘、背诵、积累语言,但不运用D、从不抄摘、背诵、积累语言,也不运用5、学习写作技巧()A、阅读时常思考文章的写作技巧,并能在写作中运用B、阅读时有时思考文章的写作技巧,有时也能如何用C、阅读时有时想到文章的写作技巧,但没想如何用D、阅读时不想文章的写作技巧,也不想如何用6、你们班在上阅读课时是否有写话训练?A、经常有B、偶尔有C、从没有7、习作教学()A、习作教学经常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B、习作教学有时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C、习作教学从不借鉴单元课文写作方法8、课外阅读()A、有计划、能坚持并形成习惯B、有计划、但坚持不下去C、较随意D、很少阅读(第二部分)读写习惯问卷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通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认识到教学中的弊端,具体分析如下:一、读写分离。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分离开来。
语文课程基本上还是分两类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
问卷第7题80%同学们的回答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不相干,不能用阅读文本给作文教学提供借鉴示范,学生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学行为的分离。
使阅读教学游离于作为习作教学示范的功能之外。
二、阅读教学贪多求全。
调查问卷的第5题显示85%的学生回答教师在阅读教学很少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是知识储备的阶段,当然包括写作方面的知识。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的的阅读教学都是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很少去利用课文进行习作的训练。
三、学生阅读积累少。
阅读是保证作文能否写好的关键因素之一。
阅读习惯好坏或阅读量的多少对作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第1、3、4、8显示:教师在教学很少让学生自主积累优美词语、背诵精彩落,这样学生的积累就不够,不能在习作中运用好的词句。
教师在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传授,人文性的启发,而忽略对课文写作方法的指导,课文空白点读写结合的训练。
这样的教学最终使阅读教学中的读写分离,让习作成为孤立的习作。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通过实验教师试验让课堂形成有效读写结合的方法。
3、上研究公开课。
在区内针对课题每学期开三次研究公开课,形成教学反思。
参与课题教师进行课题研讨沙龙活动。
形成好的教学方法,再一次实践与总结。
以下是指导学生阅读中读写结合的其中一篇教学案例【案例】《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2. 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 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主要的教学模式】自读──指导──积累──运用。
【具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2.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重点】实践运用,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难点〗在学生体会草原美景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草原的?二、学习景美部分,渗透学习方法草原景色美丽,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写的如此美丽呢?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画”,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
)2.生汇报:3.置身于这样的人间天堂,作者都想做什么呢?4.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渗透学习方法:画句子、谈体会、看画面、读课文。
6.让学生说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
三、自学2~5段,体会人美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四、读写结合,个性表达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的美丽景色之中,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款待,你想说点什么,又会做什么呢?把你的感受尽情表达出来吧!五、小结全课虽然我们没有真正到内蒙古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草原,也感受到了。
让我们再聆听那首动听的草原赞歌,结束我们这节课。
4、制定我区阅读教学读写结策略并付诸实践。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馈,制定了本区教师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要求教师善用文本资源,以随文练笔的形式紧抓读写结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1)关注语言表达,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点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感悟语言和模仿参照的样本。
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从教材中选择借鉴点,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读写结合的自觉意识,深入研究文本:备课时有意识地根据文本和年级训练重点,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点;讲课时有意识地关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作业和练习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语言表达训练;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比较与创新。
如教科版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社会公德”的单元,这个单元的文本内容很具典型性,选编有4篇课文文质兼美,给人以教益和启示。
我们不要单纯从阅读的角度来上课,而应牢牢抓住阅读和写作的联结点,从写具体、写生动、有条理地写这几个目标出发,抓住课文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可以设计以下的读写训练点:(2)关注学生水平,精心设计训练形式读写结合训练的形式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恰当的训练方式。
尤其要关注训练点的衔接,不要零碎进行,要通盘考虑。
首先要关注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做到说写结合,低年级多说,高年级多写;其次要关注训练内容的多样化,做到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提高练习的兴趣;此外,要及时跟进点评反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练写可以有以下的样式,但务求做到常中有变,丰富多样。
a、经典处仿写(说):如五年级《“美极了”与“糟透了”》的中经典片断,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