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专业(语言文化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学:主要涉及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研究,帮助
学生掌握汉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

2.文学理论:主要涉及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了
解文学的本质和规律。

3.古代文学: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帮助学生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4.现代文学:主要涉及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帮助学生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5.文化研究:主要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帮
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6.写作与修辞:主要涉及汉语写作和修辞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提
高汉语写作和表达能力。

7.翻译与口译:主要涉及汉语翻译和口译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掌
握汉语翻译和口译的基本技能。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中国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

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然而据跨考网咨询师反应,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报考咨询的一大热门,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

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

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

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跨考网高级辅导咨询专家将一一为考生加以介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

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

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介绍(最新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介绍(最新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简介01013001 古代汉语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90—5—2.3】内容提要:本课程包括通论和文选两部分。

其中通论部分主要讲授:1.文字,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等;2.词汇,包括古今词义异同、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本意和引伸义;3.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4.音韵,包括音韵基础知识、上古音记略;5.古书的注解。

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教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参考书目:郭锡良《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

01013002 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 language 【92—5—1.2】内容提要: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讲授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个部分;进行有关现代汉语语音、词汇、现行汉字、多种语法现象和修辞现象的分析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自学辅导》,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01013003 中国古代文学史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216—5—2.3.4】内容提要:本课程是中国文学史和历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的综合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以五四以前(含近代)的全部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和揭示我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与规律,努力探讨文学观念和文学潮流的发展变化,重视对文学流派的分析,并在历史发展中对历代文学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评价。

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教材:《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章培恒、骆玉明复旦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规则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规则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2018 级秋季开放教育文学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开放专科)专业规则一、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专科,两年制三年业余学习,最短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半。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文学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不断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胜任文化、宣传、教案、新闻、管理等实际工作,综合素质良好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模块设置本专业共设置6 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实践课。

三、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9 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9 学分。

(1)统设必修课:开放教育学习指南、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英语I (1)、英语I (2) o(2)选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2.专业基础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15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8学分。

(1)统设必修课:现代汉语⑴、现代汉语⑵、文学概论、基础写作、应用写作(汉语)。

(2)选修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 o 3.专业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24 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29学分。

(1)统设必修课:古代汉语(1) 、古代汉语(2) 、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B)(1) 、中国古代文学(B)(2) 、外国文学。

(2)选修课:修辞与言语艺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4.专业拓展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0 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4 学分。

选修课:演讲与口才、中国古代文化专题。

5.通识课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4 学分。

中央电大设置统一的通识课程平台,该模块毕业最低学分为 2 学分,所有开放教育专业适用此平台的课程;通识课设置及通识教育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识课模块课程不得免修免考;已取得电大毕业证书的学生,若再次注册学习电大相关专业,原修专业已注册过的通识课程,在新修专业中不得再次注册学习(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此类课程将不能实现注册)和申请办理课程免修免考,此模块的最低毕业学分通过修读本模块的其他通识课程获得。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培养方案一、学制与学分学制:四年学分: 182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坚实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能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能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多方面需要的高素质中文专业人才。

三、业务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知识体系,而且具有相关学科知识结构。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其他各项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在接受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同时,按自己的发展特点跨专业、跨学科自修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学观,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解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有良好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2.熟悉教育法规,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能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创新精神。

3.掌握资料搜集、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主干学科汉语言文学。

六、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外国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学。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学年论文、写作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八、相近专业对外汉语、新闻学。

九、毕业与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182学分,方可毕业。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文学学士。

十、教学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一)十一、实践环节安排表(见附表二)十二、课外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三)十三、学时、学分汇总表(见附表四)附表一教学安排一览表注:“课程性质”栏A表示通识Ⅰ课程(A1为必修,A2为限选,A3为任选);B表示通识Ⅱ课程(B1为必修,B2为限选,B3为任选)。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简介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简介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简介课程代码:261000112 261000412课程名称:写作Ⅰ—ⅡWritingⅠ—Ⅱ总学时:66(32+34)周学时:2、2学分: 4 开课学期:一、二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课,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主要讲授基础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与写作,基本理论包括文章写作的几个最重要的环节:采集材料、确立主题、构思文章、结构布局、表达方式、写作技法及文章修改等。

文体写作包括新闻文体、审美性文体(散文、诗歌、小说)、理论性文体、应用文体等。

在讲授写作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使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写作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用教材: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①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②王泽龙,《中国写作学探要》,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③黄建成,《写作学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④普丽华、江少川,《现代写作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课程代码:261000213 261000614课程名称:现代汉语Ⅰ现代汉语ⅡModern ChineseⅠModern ChineseⅡ总学时:99 周学时:3、3学分:3、4 开课学期:1、2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专业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第一章绪论本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地位。

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以及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第二章语音这一章,详细讲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以及汉语拼音的分析方法,语音的规范,朗读的技巧等。

第三章文字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产生、特点、作用、形体、构造、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正确运用现行汉字的水平,正确地使用汉字,为将来研究或教学现行汉字打下基础第四章词汇本章讲述现代汉语词汇和各种词汇单位的含义,语素构词的方法和类型,词义,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等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101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深厚的汉语言文学修养和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在初中等学校或相关教育部门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语文教学、科研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道德素质;2、具有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3、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4、能阅读一般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6、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美学、写作等。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中完成学业。

2、学位:符合许昌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74学分:其中通识类必修课应修满50学分,选修课应修满12学分;专业基础课应修满52学分;专业方向课程应修满30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应修满30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一)通识类课程(应修62学分,其中必修50学分,选修12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应修52学分)(三)专业方向课(应修30学分,专业限选18分,专业任选最低12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使用多媒体教学课程一览表-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使用多媒体教学课程一览表-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孙艳秋 李金梅 姬 莉
史艳锋 乔秋颖 蒋 张 岱 虎
武传阳 周苇风 王 蒋 林 珏 岱 纲
王立增 黄 健
王艳芳 史艳锋 张淑美 林纲 李敏
3
汉语言文学专业部分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部分)
《公共关系学》 (部分课件) :主要支撑材料见纸质材料
4
5
6
7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研究课题一览表
1.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一览表
朱红玲 朱红玲 王 力
54 54 36 54 54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72 36 36 36 36 36 36 36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邱焕星 宋红岭 王怀义 司 蒋 同 岱
汉语言文学 (师范教育) 专业开设国学基础课程 王立增 的研究 秘书学本科人才跨学科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师学生母语语言能力培养与训练模式的建构 和实施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研究 强化班外国文学教法改革与实践研究 本科生古汉语类毕业论文选题现状与改进对策 蔡 茂
杜文霞 刘嘉伟 姬 莉
乔秋颖
1
主讲教师 朱建年 卢 柳 柳 柳 健 雯 雯 雯
课时 36 36 36 36 36 54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54 18 36 36 12 30 48 36 36 36 30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2.国家级省级课题一览表
课题名称/专业名称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汉 语言文学专业实 践教 学 方案建构 新农村建设中的 非物 质 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促进“科学化及 普及化”中国新农村建设 的策略及研究途径 汉 语 பைடு நூலகம் 文 学 ( 编 号 ZG0183) 起讫时间 2013-2015 2008-2013 2006-2011 申报类别 主持人 类别 自有 外聘 自有

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情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情况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背景1903年,京师大学堂开设文、法、经、农、工、商、医、格致等八科,“文”科内含中国语言文学。

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成立“中国文学门”。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设置文、理、法三科十四系,“文”科里包含了中国语言文学系,这可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开端。

20世纪2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均开设了“文”科或文学院,并设置了中国语言文学系,且有将其简称为“中文系”的说法。

新中国成立后,均统一称为“中文系”,此时为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大学相继停止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也随之停止。

1973年,开始推行工农兵大学生制度,大学教育及其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才逐步恢复。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中国高等院校逐步进入发展的正常轨道,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1986年,在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及毕业生使用方向介绍》中,设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属文史类专业。

1989年,在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简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专业代码为社科0101,为社会科学本科专业。

1993年,教委高等教育司编写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变更为050101,属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为文学门类专业。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一、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教育实习
教育见习
社会实践
专题
实践
课程
毕业
论文
生产劳动
军事理论
军事训练


假 期





1
15
2
3
6
52
2
18
2
1
5

3
18
2
6
52
4
19
2
5

5
18
2
6
52
6
19
2
5

7
2
18
6
52
8
2
8
8
3
5
总 计
107
16
18
8
8
4
3
44
208
2
36/2

考查
080115093
9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
2
36/2

考查
080115094
通俗文学研究
2
36/2

考查
080115095
东北作家研究
2
36/2

考查
080115096
中国现代诗歌研究
2
36/2

考查
080116097
中学语文名篇研究
2
38/2

考查
080116098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38/2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课程:
1.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华文化典籍导读等。

2.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等。

3.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大学写作。

4. 专业(选修)课程: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层次、教育目标及学科条件自主设置。

以下仅为举例:汉语史、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训诂学、方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艺美学、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原理、古代文学文献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经典文本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台港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民间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创意写作等。

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科目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专业课。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课程设置可能因学校而异,建议查阅具体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表获取详细信息。

汉语言(对外语言文化方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6

汉语言(对外语言文化方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6

一、培养
二、毕业
三、课程(一)
通识教
(二)大类基
(三)专业教
学生在大类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课程的“ICES120001—ICES120015”15门课程中选修4学分。

汉语言(对外语言文化方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了解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掌握比较全面的汉语言文化知识,成为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汉语从事翻译或各类活动的汉语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9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17学分,大类基础课程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128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留学生英语”8学分,“中文计算机基础”课程2学分,“中国概况”(上)(下)课程4学分,“创新创意创业”课程1学分,修读其他通识类课程2学分。

2. 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业课程说明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业课程说明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业课程说明1、语言学概论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探讨语言理论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1) 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 语言的结构;3) 语言的发展。

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1)(2)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2)》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主要文学社团、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就某一文学现象作重点阐释,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学史观,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文学现象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一学期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小说流变(或诗歌创作、或文学思潮)作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第二学期,就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文学现象(包括文学思潮)作比较细致的描述与分析。

3、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外国文学史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了解20世纪西方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扩大文学视野。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讲授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脉络,重点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主要流派的理论主张、代表作品、文学特点、影响与评价等。

4、汉语专题 (1)(2)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开设一学年。

《汉语专题(1)(2)》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涉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方面。

现代汉语专题,通过现代汉字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方言等几个方面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正确使用现代汉字和汉语,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汉语言专业本科主要课程介绍

汉语言专业本科主要课程介绍

汉语言专业本科主要课程介绍课程名称:初级汉语精读(共两学期)课程编号:05010202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汉语教育、经贸汉语、汉语与中国文化学分:14(8XX6)周学时:第一学期8学时,第二学期6学时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依据,讲练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和语法,带领学生阅读800个汉字以内,内容较为浅显的汉语文章,指导学生撰写500字以内、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较为简单的汉语作文.成绩考核:考试。

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40%。

教材和参考书目:《汉语·纵横1(精读课本)》,汝淑媛编著,XX语言大学XX《汉语·纵横2(精读课本)》,王健昆编著,XX语言大学XX《汉语·纵横1(精读练习册)》,汝淑媛编著,XX语言大学XX《汉语·纵横2(精读练习册)》,王健昆编著,XX语言大学XX课程名称:初级汉语口语(共两学期)课程编号:05010202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汉语教育、经贸汉语、汉语与中国文化学分:12(6XX6)周学时:第一学期6学时,第二学期6学时教学内容:“初级汉语口语课程"着重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和实际生活中的会话交流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汉语的基础口语语法项目和实景会话交际中贴切合体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门课上,需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汉语基础口语语法项目的规则和用法,使学生体会并领悟到实景会话交流中适合于时间、场合、对象、语气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为今后其在中国生活和与XX交流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同时,也为其今后XX门课程的学习扫清口语表达方面的障碍.成绩考核:考试。

平时成绩占3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教材和参考书目:《汉语•纵横1(会话课本)》,王丕成编著,XX语言大学XX《汉语•纵横2(会话课本)》,马新宇编著,XX语言大学XX《汉语•纵横1(会话练习册)》,王丕成编著,XX语言大学XX《汉语•纵横2(会话练习册)》,马新宇编著,XX语言大学XX课程名称:汉语初级听力(共两个学期)课程编号:05010202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汉语教育、经贸汉语、汉语与中国文化学分:8(4XX4)周学时:第一学期4学时,第二学期4学时教学内容:从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训练学生的汉语听辨能力,通过XX种语料的聆听和XX种练习为学生输入常用交际功能项目下的可理解的汉语词语,通过可懂输入使学生建立一部由音义结合体构成的并储存了与目的语听力理解内容相关的XX种信息的心理词典.初步满足学生在中国生活和学习听力理解方面的需要;使学生掌握与听力理解相关的微技能,初步交际能力;并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提高汉语听力水平传授必要的策略和方法.成绩考核:考试。

(完整word版)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完整word版)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中国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

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然而据跨考网咨询师反应,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报考咨询的一大热门,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

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

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

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跨考网高级辅导咨询专家将一一为考生加以介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

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院的主体与龙头学科,属师范类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理论、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语文学科教学论;另设58门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文学院硕、博士研究生每年招生额度居全校首位,本科生发展前景可观。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原则,文学院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和从师技能的提升,为培养研究型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学生就业可到中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还适合到科研机构、新闻出版部门、媒体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编辑或文秘宣传工作。

在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招考中,该专业优势尤为明显。

对外汉语专业:文学院的特色专业,属师范类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言学概论、逻辑学、中国文化通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美学、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书法、写作、文献学、语文学科教学论等;另设29门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迅速增长,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

目前全世界已有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和58所孔子课堂。

作为孔子故里的毕业生具有更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方面占领先机。

新闻学专业:文学院的非师范类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是:现代汉语、新闻学概论、编辑学概论、写作、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外国新闻事业史、传播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概论、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另设41门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专业代码050101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教育修业年限 3-7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二、专业介绍和特点该专业是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最早设立的专业,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

1985年复建,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

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省级优秀课程。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中等学校语文教师及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该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设施,资料室藏书5万册,期刊310种,建有多媒体教室,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成套的音像资料。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交流广泛。

先后聘请《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徐放,著名语言学家张静、王宁、陈绂,著名学者王富仁、刘增杰、詹福瑞、戴庆夏、莫砺锋等为兼职教授,著名作家刘震云、张承志、周大新等先后来院讲学。

该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能力强、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近年来,毕业生考研率在30%左右,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坚持“三个面向”,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为其成为中等教育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他有关部门培养合格师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质和实事求是、勤奋创新的科学精神。

2、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教学、教育改革能力,掌握三笔字、课件制作和普通话等师范生基本技能,具有语文教育研究的初步能力。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中国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

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然而据跨考网咨询师反应,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报考咨询的一大热门,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

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

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

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跨考网高级辅导咨询专家将一一为考生加以介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

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

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4、专业实践类课程
全部修满 10 学分
毕业论文
10 12周
8
3
汉语写作(1)
2
32 32
3
综合汉语(4) 汉语视听 (2)
6
96 96
4
4
64 64
4
中级汉语口语 (2)
4
64 64
4
汉语写作(2)
2
32 32
4
汉语写作(3) 汉语写作(4)
2
32 32
5
2
32 32满 14 学分
普通话正音
2
32 32
1
汉语惯用语和成语
2
32 32
2
中文报刊阅读
2
32 32
3
汉字与文化
2
32 32
4
中国当代城市文化
2
32 32
4
中国商务文化
2
32 32
5
中国民俗
2
32 32
5
翻译(英汉、日汉、韩汉)
2
32 32
6
鲁迅作品选读
2
32 32
6
唐诗宋词赏析
2
32 32
7
《论语》导读
2
32 32
7
现代修辞学引论
1
16 16
8
现代汉语语法精讲
1
16 16
汉语言专业(语言文化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学时类型分配


推知 能 素

论 课外
荐识 力 质

学 学 教实实 其 学 贡 贡 贡

课程名称
分 时 学验习 它 期 献 献 献
选修课 至少需要修满 12 学分
英语 旅游文化 中国概况 日语 中医药文化 HSK解析和应试策略 中国文学基础 中国政治与经济 当代话题 国际投资学 演讲与口才 中国简史
通识教育课程
2
32 32
2
2
32 32
2
2
32 32
3
2
32 32
3
2
32 32
4
2
32 32
4
2
32 32
4
2
32 32
5
2
32 32
5
2
32 32
6
2
32 32
7
2
32 32
7
专业教育课程
1、学科核心课
必修修满全部 28 学分
现代汉语(1)
4
64 64
5
中国现代文学
2
32 32
5
中国古代文学(1)
1
汉语听力(1)
4
64 64
1
初级汉语口语(1)
4
64 64
1
汉语阅读(1)
4
64 64
1
综合汉语(2)
8
128 128
2
汉语听力 (2)
4
64 64
2
初级汉语口语 (2)
4
64 64
2
汉语阅读(2)
4
64 64
2
综合汉语(3)
6
96 96
3
汉语视听(1)
4
64 64
3
中级汉语口语(1)
4
64 64
2
32 32
5
现代汉语 (2)
4
64 64
6
跨文化交际
2
32 32
6
中国当代文学
2
32 32
6
中国古代文学 (2)
2
32 32
6
古代汉语(1)
2
32 32
6
古代汉语(2)
2
32 32
7
中国文化概论
4
64 64
7
论文写作
2
32 32
7
2、专业基础课
必修修满全部 76 学分
综合汉语(1)
8
128 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