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0ceccb7c1cfad6185fa727.png)
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龚韦韦古语有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也。
”而“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教育的艺术在于善激励,因此班主任如果能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正确的激励手段适时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班级的良性发展一定大有好处。
在半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中,不断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努力创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
一、目标激励——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班集体不是学生个体简单的组合,而是引导、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合体,又是使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有力保证,而目标激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开学之初,面对这个新的班集体,我明确告诉全体学生,这个集体是老师和几十个学生共同拥有的第二个家,我希望每个成员都热爱这个“家”,争做集体的主人,同学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集体中的各项活动,处处为班集体争光。
同学们在此激励下,逐步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了,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如每日认真打扫教室环境卫生,自觉地做好早操、课间操,上好自习课。
积极为集体做好事,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在此基础上,我和班干部共同商议,并结合学校的治校方针、建设目标进一步制定出班级奋斗的目标:周周争当优胜班,凡是集体荣誉都要积极争取。
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我还及时针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随时制定一些更为具体的小目标,如改正在学习课上随便说话的小毛病;杜绝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禁止同学间吵架、打架;争取考试上升多少名次等。
每一个小目标及大目标都要限时完成,还要不断向学生指出目标的实现程度或接近目标的程度,并定期召开班委会、学生座谈会,小结班级的阶段性工作和目标完成情况,使全体学生能够了解班集体建设的进展,肯定成绩,发现不足,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以确保班级总目标的顺利实现。
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19747b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0.png)
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来调动和维持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动力,使其在工作中更加尽职尽责。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推动班级的良性发展。
以下是几种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一、肯定式激励肯定式激励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自豪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也会引发其他学生的争取这种荣誉的动机。
例如: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赞扬学生积极表现和优秀成绩,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选拔和奖励班级优秀学生代表,鼓励其他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等等。
二、负面激励负面激励指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惩罚及警告,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是不可取的。
例如:警告学生不要互相打闹,若是不听话可以给予惩罚;严禁作弊,一旦发现必须给予警告和惩罚;不许上课讲话,否则会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等等。
三、认识式激励认识式激励是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提升他们对学习、班级秩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举办班会活动,强化班级凝聚力和集体感;组织学生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责任和成就感;通过讲述优秀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良好习惯等等。
四、竞争式激励竞争式激励指通过比赛、考试等形式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赢得胜利的荣耀和成就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和进步。
例如:组织班级学科竞赛和校级比赛等,让学生锻炼竞争意识和学科技能;举办班级课外活动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和互相学习等等。
总之,激励是小学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激励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级文化,推动班级的顺利发展。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策略,灵活应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情况,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快乐、温馨的班级环境中茁壮成长。
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2dca7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b.png)
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好嘞,今天咱们聊聊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这可是个大话题,别小看了它,激励机制就像是班级管理的润滑油,没了它,整个班级就可能“嘎吱嘎吱”作响,运转不灵。
说白了,激励机制就是用来让同学们更有干劲、积极性满满的一套方法。
想象一下,老师上课的时候,大家都一脸无聊,像是喝了药水,眼睛都快合不上了。
这时候,如果有点小奖励,譬如说,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张小奖状,或者能选一次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哇塞,气氛瞬间就变得活跃起来,大家都像是吃了兴奋剂似的,开始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班级里难免会有些同学懒洋洋的,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学习,而是缺乏动力。
就好比是发酵的面团,如果没有了酵母,哪来松软的面包呢?所以,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激励措施,像是每周的小竞赛,谁表现最好就能获得“小明星”称号,或者班级积分制,表现好的一周就能换个小奖品。
这种机制不仅能让同学们参与感满满,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嘿,谁不想成为那个闪闪发光的小明星呢?激励的方式可不能单一,要因人而异。
你总不能用同样的方式来激励爱玩游戏的同学和爱画画的同学吧。
想想看,如果爱玩游戏的同学得到了可以和老师一起玩游戏的机会,绝对会兴奋得像是中了彩票。
可是对于那个爱画画的同学,或许一张画展的邀请卡更能激发他的创作热情。
这种针对性的激励,就像是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礼物,受欢迎得不要不要的。
激励机制的运用也得讲究公平公正。
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谁都不想被冷落。
如果班级里有个别同学总是被忽视,其他同学肯定会觉得这不公平,久而久之,班级的氛围就会变得微妙起来。
这样一来,激励机制的初衷就变得名存实亡,反而适得其反。
所以,老师要注意在激励的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感受到被关注的温暖,让他们知道,无论表现如何,他们都是这个班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适当的反馈也很重要。
激励措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们可以定期和同学们聊聊,看看他们对激励措施的看法,甚至可以一起 brainstorm,想出更好的点子。
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f6be5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9.png)
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带领班级学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成为优秀的人才之一。
而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首先,激励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游戏、讨论等,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制定一些比赛或竞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乐趣,在赛场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并通过比赛的结果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激励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激励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和认可。
例如,可以给表现好的学生加上奖励加分,给参与积极的学生颁发荣誉称号等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凝聚力,增强学生对班级和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最后,激励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扬、奖励和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和考试。
例如,可以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提醒学生不要以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而应该注重过程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之,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道路。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励策略的应用,制定适合学生的激励计划,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浅析激励机制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浅析激励机制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e9a22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1.png)
浅析激励机制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措施激励机制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激励机制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浅析。
一、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激励机制是以激励为手段,通过给予积极的奖励,让被激励者产生良好的行为表现和积极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管理手段。
激励机制的实施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激励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励机制的前提条件。
学生在舒适、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更好地自发地参与学习,积极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应建立亲和力和信任感,倾听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激励和鼓励。
2、合理安排教室布置:教室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布置教室,营造一个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3、明确学习目标和规则:学习目标和规则对于学生的激励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学习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通过奖励制度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三、制定激励措施制定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激励措施,是激励机制的关键。
激励措施应具有实际性、及时性和公平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激励措施:1、奖励与表扬:奖励和表扬对于学生的激励有着显著的效果。
教师可以设置各类奖励,如红星,小红花等,给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肯定和奖励。
教师还应采取及时表扬和实物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取得进步。
2、竞赛和游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游戏意识强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组织课堂小组竞赛、学习挑战赛等,给予胜利者奖励,激励其他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动力。
3、个人学习计划: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
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6757f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f.png)
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在班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来说,给予他们正面的激励意义重大。
班级激励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优秀性格的发展。
它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合作精神,让他们有动力晋升到更高的水平。
班级激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它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新技能,提高他们对学习资源的利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表现。
此外,激励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使他们在面临困境时能够自信地采取正确的行动。
班级激励还能促进一种平等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充满正能量,体验好的学习体验。
激励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间的正面互动,减少纷争和冲突。
总之,激励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有助于健康发展的环境。
班级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作用
![班级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d1659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8.png)
班级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作用班级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作用班级作为一个小团体,需要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推动和维持其正常运转。
班级激励机制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表现,并且促进团队合作和集体进步。
首先,班级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如班级荣誉称号、奖状和奖章,可以让学生们努力争取荣誉和成就。
这种激励机制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个人努力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
同时,班级激励机制也可以通过对学术成绩的奖励,鼓励学生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追求卓越。
其次,班级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通过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组织班级比赛、文艺演出和社区服务活动等,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这种激励机制可以让学生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认可和回报,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班级事务中。
最后,班级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集体进步。
通过设立集体奖励机制,如班级活动成绩的评选和奖励,可以激励学生们共同努力,形成团队合作的氛围和习惯。
这种激励机制可以让学生们学会相互支持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班级激励机制还可以通过对班级整体表现的评估和奖励,推动班级的整体进步和提高。
然而,班级激励机制也需要注意平衡和公平。
激励机制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避免过度关注成绩和竞争,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表现和潜力。
激励机制还需要公正公平地评估和奖励学生的努力和贡献,避免偏袒和不公平的现象。
只有确保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和平衡性,才能真正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班级激励机制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表现,促进团队合作和集体进步。
然而,激励机制需要注意平衡和公平,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激励机制,才能推动班级的发展和进步。
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应用
![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f8d0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f.png)
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应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力,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利用激励机制,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良好习惯等。
如何巧妙应用激励机制,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立奖励制度奖励制度是激励学生的一种常用方式,通过奖励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回报和认可,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的参与班级活动和学习。
在小学班级中,可以建立各种奖励制度,比如优秀学生奖励、表扬信、金币奖励等。
通过这些奖励机制,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二、设置榜样激励在班级管理中,榜样激励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
可以及时表扬那些在学习和品德上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全班的榜样。
通过榜样激励,可以激发更多学生向榜样学习,争做优秀学生。
榜样激励还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学生干部,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三、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方式。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学生更加有方向感和动力感。
在学习计划中可以设定一些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奖励措施,比如学习成绩提高了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设立竞赛活动竞赛活动是激励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可以在小学班级中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如学科知识竞赛、体育比赛、手工比赛、绘画比赛等。
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还可以通过竞赛设置奖项和奖励措施,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去参与竞赛,争取更好的成绩和奖励。
五、定期表扬和奖励定期表扬和奖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有收获感和成就感。
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比如每学期末举行一次表彰大会,表扬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班级管理工作激励方法谈6篇
![班级管理工作激励方法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09679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e.png)
班级管理工作激励方法谈6篇篇1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班主任具备多种能力和方法。
其中,激励方法是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班级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激励方法及其应用。
一、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法是一种通过设定明确、可测量的目标来激励学生的方法。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设定适合学生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学术成绩、行为表现、团队合作等方面。
通过目标的设定,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鼓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奖励激励法奖励激励法是一种通过给予学生奖励来激励他们的方法。
这些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如书籍、文具等,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表扬、鼓励等。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适时地给予奖励。
这种奖励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竞争激励法竞争激励法是一种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来激励他们的方法。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评比活动,如学术竞赛、体育比赛等。
通过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竞争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四、参与激励法参与激励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决策过程来激励他们的方法。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课堂讨论、团队活动等。
通过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参与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情感激励法情感激励法是一种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来激励他们的方法。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支持。
通过关心和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生活信心。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激励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因此,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644af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41.png)
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通过激励,能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出色地实现既定目标。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运用激励手段,对于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存动机,建设团结、和谐、进取的班集体,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个人的需要是有效激励的前提,激励是以人的内部需要为依据,并以需要的满足来驱动个体完成某种行为。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因而需要激励在激励机制中是第一个要素。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来激发其积极性。
1、归属需要。
学生总是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
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如班、组的归属,这没有激励作用;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则要经过主观努力,如团、队组织的归属,宣传小组、文艺小组等的归属,这就具有了激励作用。
因而,应该让学生主动报名参与自己想参加的班级中的某些事物,教师对其进行分组和分工。
学生身上的激情得到了满足,工作带劲了,人也变得能干了,更自信了。
2、情感需要。
学生情感需要一般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喜爱,一是希望得到同学的温暖和友谊。
这两个方面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极大地唤发出积极性。
3、自尊需要。
学生的自尊心都是很敏感很强烈的。
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才可能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是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推动着学生奋发努力。
每个学生都有成就需要,但强弱不同,因而推动力大小不同。
心理学家洛厄尔以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表明,成就需要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而成就需要弱的学生进步就不明显。
这就要求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应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成就需要。
5、发展需要。
马斯洛说,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就学生而言,还是称为“发展需要”为妥。
因为学生的全部行为活动的意义在于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这种需要,他们都希望在集体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不断成长。
浅析激励机制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浅析激励机制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1a1d6f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6.png)
浅析激励机制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措施激励机制是一种管理手段,通过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奖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班级的整体氛围。
下面分析几个主要的应用措施。
建立奖励机制。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外界的认可和奖励有较强的需求。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小奖励,如表扬信、小红花、小礼品等,奖励学生的优秀表现。
可以设立每周的“小优等生”,对于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可以设立“进步之星”,奖励那些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的学生。
通过这样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营造竞赛氛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性爱玩,喜欢与他人进行比较和竞争。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组织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
可以开展朗读比赛、作文比赛、口算比赛等,让学生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能力。
通过竞争的激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注重个性化激励。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个性差异较大,有的喜欢尝试新事物,有的则比较害羞内向。
教师在激励措施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处理。
对于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活动,例如和同伴一起展示、表演等。
对于比较害羞内向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展现自己的潜力。
个性化激励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一个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精神。
可以定期组织班级聚餐、户外游玩等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还需注重班级纪律的约束和规范,确保学习和活动的秩序。
通过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激励机制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激励机制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604f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0.png)
激励机制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激励机制是一种管理手段,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说明激励机制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创新激励方法为了有效激励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创新的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班级竞赛、评选优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讲座等形式激励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在激励学生方面,教师需要做到足够灵活,不断尝试新的激励方法,以更好地激励学生。
二、目标明确的激励一个目标明确,能够量化的激励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设定一个目标,那就是在某个时间内提高成绩、增加班级的卫生等。
教师如果能够激励学生去达到这个明确的目标,那么学生会有更强的学习热情,并且会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三、移动激励移动激励是指通过班级之间的竞争,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设置学习比赛、卫生达标比赛等。
教师应该通过与其他班级的比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四、适当的奖励在班级管理中,适当的奖励可以更有效地激励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荣誉、表扬信、小礼品等形式给学生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这些奖励应该是合理的、合法的,更加符合学生的期望和需求。
五、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教师在激励学生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
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努力是被认可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他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这种反馈可以使学生更开心、更有信心、更有动力。
六、培养团队意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建立一种团队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协作和经验分享来管理班级。
这可以优化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以达到共同的目的。
在特殊活动中,团队建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人际关系技能。
七、开放式激励开放型激励是指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
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学习课程以外的内容,自由决策自己的时间。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
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505c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e.png)
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在初中教育阶段,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而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励学生,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并分析其效果与影响。
激励理论是指通过激励来激发个体或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实现个人、集体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在教育领域,教育激励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学生学习的激励和促进。
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学生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激励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运用:一、设定明确的目标教育激励理论认为,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努力方向。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或者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活动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奖励和惩罚机制在教育激励理论中,奖励和惩罚机制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惩罚和引导。
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鼓励学生的自我激励教育激励理论认为,自我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激励意识,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勇敢追求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等。
通过鼓励学生的自我激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激励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a9220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1.png)
激励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也不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其中班级管理是教育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教育中,班级管理尤为重要,班级管理能够对学生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然而,班级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运用正确的管理理念和技巧来达到最佳效果。
其中,激励理念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激励理念是一种通过刺激个体内部的潜在需要和动机来实现自我实现和行为目标的管理方式。
在小学教育中,这种理念可以直接应用于班级管理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发展。
首先,班级管理中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最后,班级管理中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激励计划来激励学生的成长。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激励计划,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意识,帮助他们成长。
综上所述,激励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意义与价值。
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发展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激励计划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的目标,成为人生中的胜利者。
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12c0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f.png)
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激励是一种能够激发人们积极性、推动行为改变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班级管理而言,激励策略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班级整体的稳定和秩序。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教师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正面激励正面激励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其在学业、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优异表现,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来鼓励学生,以此激励学生取得更好的表现。
正面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表扬、小礼物、奖状、奖杯等,也可以是在班级、学校的表彰大会上进行公开表彰,还可以是给予一些特别的机会或权利。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们可以针对学生实际表现设计不同的正面激励方式。
对于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及时给予口头表扬或者向家长通报表扬;对于学习进步显著的学生,可以给予小礼物奖励;对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可以给予奖状或者奖杯;对于在班级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在班级或学校的表彰大会上进行公开表彰。
通过正面激励的方式,可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的稳定秩序十分重要。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学生的考核评价、奖励措施、班级管理规定等方面。
在学生的考核评价上,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公开透明地进行评价;在奖励措施方面,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奖励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业、品德、文体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班级管理规定方面,可以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规定学生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优秀表现会得到怎样的奖励,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这样的机制下,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从而促进班级的稳定和秩序。
班级管理中激励教育的应用
![班级管理中激励教育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c7353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a.png)
班级管理中激励教育的应用班级管理中激励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激励教育应用既能够促进班级氛围的积极向上,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教师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激励教育的定义激励教育是教育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奖励和表扬等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和动力,帮助学生克服难关,提高学习成绩。
激励教育是一种正向激励的方法,旨在以积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激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1、鼓励学生发言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发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勇气,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表扬等方式,激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奖励学生的优异表现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学生优异表现的方式,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公开表彰学生的优异表现,或者给学生发放奖励证书、奖杯等奖励物品。
这种激励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班级氛围。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勇敢尝试新事物,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正确认识自己。
这种激励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鼓励学生实践和创新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方式,激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同时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应用
![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dfec3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4.png)
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应用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
激励机制可以帮助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班级的协作和合作,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应用。
一、奖励激励机制:
奖励激励机制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学生的行为,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礼品或荣誉证书等奖励方式,来激励学生的表现。
例如:在作业时间结束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品;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些荣誉证书等。
二、鼓励表扬机制:
表扬是一种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定期开展表扬活动,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集体表扬,这种表扬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三、角色扮演机制:
角色扮演机制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激励机制。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激励和鼓励学生。
例如:老师可以邀请一些学生担任小班长或课堂秘书等职务,并且明确给予一些权力和责任。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竞赛活动机制:
竞赛活动是一种非常激烈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一些比赛或者团队活动。
例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语文比赛等。
通过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可以促进班级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
![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a25e92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d.png)
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激励机制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推动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绩,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从学生激励和教师激励两个方面探讨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
一、学生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1.奖励机制学生奖励机制是学校管理中常见的激励方式,可以通过班级和个人奖励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例如,设立学习进步奖、优秀作业奖、优秀学生奖等,每个学期结算,在班级表彰大会上颁发奖状和奖品。
这种奖励机制既能够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2.竞赛活动举办各类竞赛活动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科、艺术、体育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激情和求胜心理。
竞赛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科学考核科学的考核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考试制度。
这样能够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并鼓励学生通过努力提高成绩。
同时,学校也可以设置升学考试、奖学金等制度,通过考试结果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二、教师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1.绩效考核与晋升教师绩效考核是教师激励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教师评职称、岗位晋升、工资提升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专业发展与培训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例如,邀请教育专家来学校开展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研讨会和教育会议等。
这样能够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荣誉与表彰学校可以设立各类教师荣誉称号,并定期表彰优秀教师。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2a29dc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5.png)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教育激励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于学生行为与表现的激励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是初中教育重要的管理策略之一。
本文将介绍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应用的有效性和不足。
一、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1. 给予奖励以增强学生行为通过给予奖励来增强学生表现和行为。
奖励可以是从小的表扬,到大的奖金以及优秀学生的荣誉称号等。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常常通过课堂表现规范、课内回答问题、作业质量等方面的表现来奖励学生。
此方法既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班级风气。
2. 给予惩罚以改变学生不良行为给学生惩罚以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不良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从而改变学生不良行为。
惩罚可以是一些口头警告、体罚、扣分等措施,以达到提醒学生的作用。
然而,给予惩罚不应极端,而应严办轻处;不应带有私人感情,从而造成不公正。
3. 提供支持与关怀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老师提供支持与关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果。
在为学生提供支持与关怀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
4. 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对于某些不良行为和行为习惯,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和修改,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此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育激励理论应用的有效性与不足1. 效果显著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激励理论被广泛应用,其有效性在不断被实践证明。
通过给予奖励和惩罚来调节学生行为,提供关怀与支持,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表现。
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班级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教育的认知和态度,形成一个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
一个自卑、缺乏自信、没有远大目标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
而承认差异,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
激励教育正是基于此提出的。
通过激励教育,可以克服学生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通过激励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学会自爱;通过激励教育,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人尽其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几年来,在班级管理中,我都十分注意实施激励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目标激励
心理学认为:合理、正确、具体的目标方向是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因而,在班级管理中,我十分注意向学生提出努力的目标。
1.拟定班级管理的总目标。
一个班集体只有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凝聚力,才会使全体同学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
我在每接一届新的初一年级时,都会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提出班级管理的总目标。
目标主要围绕建立良好班风,培养良好习惯制定。
目标有梯度,有激励,学生易产生积极性。
日积月累,长期坚持,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学风便培养起来了,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2.向学生提出个人的努力的目标。
人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不断进取。
反之,就会丧失斗志,不思进取。
我针对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制定目标,这个目标一定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
我班的王钦同学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但不从严要求自己,纪律散慢,因而成绩和他的智力极不相符。
为此,我找他进行了一次谈心,分析他成绩和智力不相符的原因,要求他首先克服纪律散慢的坏习惯,他答应了,果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从严要求自己,克服了纪律散慢的现象。
这个时候,我又找他进行谈心,指出纪律是取得进步的保证,并向他指出了下一个目标:在各科测验中争取进入前十名。
由于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他有了前进的动力,期中考试果然成绩进步很大。
实践证明,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二、自信心的激励
自信可以将一个人推向成功,而建立自信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相信自己有能力;第二,感觉到被别人所欣赏,生活在被欣赏的环境中。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后者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别人承认,被别人接受……也就是被人欣赏。
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自信心马上就会动摇。
因此,在工作中我十分注意创设一个欣赏、信任学生的环境。
我的做法是:第一,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在第一次家长会议上,我向家长提出要求:和子女相处时,采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
让子女认识到,在初中这个新的起点上,父母正关注着自己。
当然,并不是说子女有了什么缺点也宽容他(她)甚至放任不管。
对子女的缺点要及时指出,但要注意教育语言,多用“只要……就……”的鼓励式的语言(如:只要你多看课外书,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提高),不用“只有……才……”的警告式语言(如:只有接受别人的意见,才会有进步)。
第二,在对待学生上,我学魏书生的做法,让有错误的同学写“病例说明书”,要求他们依次写出疾病名称(如:上课讲话)、病情表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疗程(即多少时间内改正)。
这种方法能唤醒有错误的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自我调控,自我评价,既尊重了学生,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信任他(她)的。
第三,向学生提出:“重在行动”的口号。
引导学生通过行动上的努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出来。
三、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进取,不断向上。
因而在班级
管理中我十分注意运用榜样激励的手段。
1.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优秀人物的品质,以他们为榜样。
2.树立班中学习的榜样。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因而在班中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更能直接地感受到这些榜样的力量,便于学习。
这些榜样既有各方面表现良好、全面发展堪称楷模的,也有某方面表现突出,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
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班集体,只有学有榜样,才有凝聚力,才能不断前进,良好的班风才会形成。
3.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创造条件,使自己的某一方面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
初中的学生可塑性很大,因而在班级管理中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创造条件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
这种做法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在班中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风气。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以及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表扬,少批评
自尊心和荣誉感是学生前进的内动力。
老师的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得到愉快和满足,在班集体或同伴中的地位得以提高。
对后进生要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在诚心诚意的帮助他,从而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改正错误。
所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后进生批评听得多了,一句表扬很可能唤醒长眠于他心中的热情,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使其得到前进的动力。
二、要言必行,行必果
班主任必须讲信用,言而有信,令出必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既是班主任必备的良好品质,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处理问题的重要原则。
班主任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或表里不一,要学生做的而自己却做不到或不做,那么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就会失去威信,必然导致班级工作难以开展。
三、积极培养助手,让学生参与管理
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指导者、实践者的班主任要大胆培养助手,努力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管理才能,并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变学生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采用班干轮周制、学生负责制、小组负责制,互帮互助结队帮学制等。
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管理,各司其职,而班主任则在遇到重大的问题时才出面帮助处理、协调解决,平时则是以指导为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为管理原则、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班级管理体系。
四、要爱有度,严有格
“严师出高徒”是至理名言。
试想,一个稀稀拉拉的人,一个松松垮垮的集体,一套放任自流、苍白无力的管理,一项没有目标和追求的教育,是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的,但不是一味的严,要严中有爱。
五、要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自己首先就应使用文明用语,不乱丢粉笔头,不乱抛废纸杂物,不随地吐痰等;在要求学生认真作业时,教师自己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认真讲授,板书工整,作业批改精当;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更应注意举止文明、仪表庄重。
因此,身教重于言教,看似不教是真教。
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各个方面都做学生的典范,使他们学有榜样,做有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