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实验报告参考..
测试实验报告
![测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67458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3.png)
实验名称:新型节能照明灯具性能测试实验目的:1. 测试新型节能照明灯具的发光效率。
2. 评估新型节能照明灯具的节能效果。
3. 分析新型节能照明灯具的适用范围和潜在市场。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照明测试室实验器材:1. 新型节能照明灯具10套2. 传统照明灯具10套3. 光度计1台4. 电能表1台5. 温湿度计1台6. 计时器1台7. 数据记录表1份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方法:1. 将新型节能照明灯具和传统照明灯具分别安装在照明测试室内的三个测试区域,每个区域安装一套灯具。
2. 使用光度计分别测量新型节能照明灯具和传统照明灯具在三个测试区域的发光强度,记录数据。
3. 使用电能表分别测量新型节能照明灯具和传统照明灯具在三个测试区域的能耗,记录数据。
4. 使用计时器分别记录新型节能照明灯具和传统照明灯具的照明时间,确保测试条件一致。
5. 使用温湿度计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确保实验环境稳定。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照明测试室环境稳定。
2. 安装新型节能照明灯具和传统照明灯具,并确保安装牢固。
3. 使用光度计分别测量新型节能照明灯具和传统照明灯具在三个测试区域的发光强度,记录数据。
4. 使用电能表分别测量新型节能照明灯具和传统照明灯具在三个测试区域的能耗,记录数据。
5. 使用计时器分别记录新型节能照明灯具和传统照明灯具的照明时间,确保测试条件一致。
6. 使用温湿度计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确保实验环境稳定。
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1. 发光强度测试结果:- 新型节能照明灯具的平均发光强度为1000lx,传统照明灯具的平均发光强度为800lx。
2. 能耗测试结果:- 新型节能照明灯具的平均能耗为20W,传统照明灯具的平均能耗为100W。
3. 照明时间测试结果:- 新型节能照明灯具的照明时间为8小时,传统照明灯具的照明时间为6小时。
4. 温湿度测试结果:- 实验过程中温湿度变化稳定,未对实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系统频率测试实验报告(3篇)
![系统频率测试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c7795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
2. 掌握使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进行系统频率测试的操作技巧。
3. 分析测试结果,确定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系统频率特性是指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通常用幅频特性(A(f))和相频特性(φ(f))来描述。
幅频特性表示系统输出信号幅度与输入信号幅度之比,相频特性表示系统输出信号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之差。
频率测试实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使用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输入信号;2. 将输入信号输入被测系统,并测量输出信号;3. 使用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观察和分析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
三、实验设备1. 正弦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频谱分析仪4. 被测系统(如放大器、滤波器等)5.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将正弦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与被测系统输入端相连;2. 打开正弦信号发生器,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确保信号正常传输;4. 使用频谱分析仪分析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记录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5.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重复步骤4,得到一系列频率特性曲线;6. 分析频率特性曲线,确定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幅频特性曲线:观察幅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系统存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增益峰值和谷值。
这些峰值和谷值可能对应系统中的谐振频率或截止频率。
通过分析峰值和谷值的位置,可以了解系统的带宽和选择性。
2. 相频特性曲线:观察相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存在相位滞后或超前。
相位滞后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延迟,相位超前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提前。
通过分析相位特性,可以了解系统的相位稳定性。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
2. 使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我们成功地分析了被测系统的频率特性。
3. 通过分析频率特性曲线,我们了解了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追踪仪测试实验报告(3篇)
![追踪仪测试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38cc4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追踪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追踪仪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效果。
3. 掌握追踪仪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追踪仪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目标物体运动轨迹的设备。
它通过接收目标物体发出的信号,计算出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控制中心或终端设备上,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实时追踪。
三、实验设备1. 追踪仪一台2. 接收模块一台3. 发射模块一台4. 数据线若干5. 计算机一台6. 实验场地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追踪仪、接收模块、发射模块连接好,确保各设备工作正常。
(2)在实验场地设置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距离约为50米。
(3)将追踪仪与计算机连接,打开追踪仪软件。
2. 实验开始(1)启动追踪仪软件,设置追踪仪参数,如采样频率、数据传输方式等。
(2)将发射模块放置在目标物体上,启动发射模块,使其开始发射信号。
(3)接收模块接收发射模块发出的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追踪仪软件。
(4)追踪仪软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出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3. 数据采集(1)在追踪仪软件中,设置采集时间,开始采集数据。
(2)观察追踪仪软件中的实时轨迹图,记录目标物体的运动轨迹。
4. 数据处理(1)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到计算机中,以便后续分析。
(2)利用追踪仪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平滑等。
5. 结果分析(1)分析目标物体的运动轨迹,判断其运动规律。
(2)计算目标物体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3)对比实验前后的数据,评估追踪仪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追踪仪性能评估(1)追踪精度: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数据,追踪仪在短时间内对目标物体的追踪精度较高,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2)实时性:追踪仪实时传输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信息,满足实时追踪需求。
(3)抗干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追踪仪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信号,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燃烧烟气测试实验报告(3篇)
![燃烧烟气测试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73674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燃烧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及变化规律,为烟气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实验,掌握燃烧烟气测试方法,提高对烟气污染的认识,为我国烟气治理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燃烧烟气测试主要采用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生物分析法等。
本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法,利用烟气分析仪对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烟气分析仪、气体采样器、气体流量计、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2. 试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标准气体。
四、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气体采样器采集烟气样品,并通过气体流量计记录采样流量。
2. 样品分析:将采集到的烟气样品送入烟气分析仪,根据仪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对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3.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及变化规律。
五、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在实验开始前,将烟气采样器连接到气体流量计,调整采样流量,对烟气进行连续采集。
2. 样品预处理:将采集到的烟气样品通过烟气分析仪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保证样品的纯净度。
3. 样品分析:将预处理后的样品送入烟气分析仪,根据仪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对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4.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利用数据采集器实时记录烟气分析仪的输出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
5.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及变化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氧气含量:在实验过程中,氧气含量保持在20%左右。
(2)一氧化碳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含量在10-50ppm之间波动。
(3)二氧化硫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硫含量在0.1-1.0ppm之间波动。
(4)氮氧化物含量:在实验过程中,氮氧化物含量在5-20ppm之间波动。
测试性实验报告
![测试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511e7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f.png)
实验名称:酸碱滴定法测定未知溶液的pH值实验目的:1. 掌握酸碱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
3. 计算未知溶液的pH值。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确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的方法。
在本实验中,使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待测溶液),通过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的pH值。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洗瓶、滤纸、滴定管夹、铁架台等。
2. 试剂:0.1 mol/L NaOH标准溶液、0.1 mol/L HCl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酚酞乙醇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调整滴定管至0刻度,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2. 配制待测溶液: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3. 滴定: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用标准溶液缓慢滴加至锥形瓶中,同时不断振荡锥形瓶,直至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记录滴定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
4. 计算待测溶液的pH值:根据滴定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溶液的pH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待测溶液体积:25.00 mL- 滴定所用标准溶液体积:20.00 mL- 标准溶液浓度:0.1 mol/L- 计算得到的待测溶液pH值:12.34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待测溶液的pH值为12.34。
与理论计算值相符,说明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酸碱滴定法成功测定了未知溶液的pH值,掌握了酸碱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酸碱指示剂的选择,选择与滴定反应终点颜色变化明显的指示剂。
2. 滴定过程中,要控制滴定速度,避免过量滴定或不足滴定。
工程测试基础实验报告(3篇)
![工程测试基础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29f51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d.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工程测试作为确保产品或系统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实验旨在通过基础的工程测试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工程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常见的工程测试方法,如力学性能测试、电学性能测试、光学性能测试等。
3. 熟悉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三、实验内容1. 力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力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主要包括拉伸测试、压缩测试、弯曲测试等。
(2)实验仪器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弯曲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② 开启试验机,逐渐增加载荷,观察试样的变形和破坏情况;③ 记录试验数据,如载荷、变形、断裂载荷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构件的力学性能指标。
2. 电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电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器件的电学特性,如电阻率、电容率、电导率等。
(2)实验仪器电阻测试仪、电容器测试仪、电导率测试仪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连接到测试仪上;② 开启测试仪,进行测量;③ 记录测试数据,如电阻、电容、电导率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器件的电学性能指标。
3. 光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光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器件的光学特性,如折射率、反射率、透射率等。
(2)实验仪器折射率仪、反射率仪、透射率仪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放置在测试仪上;② 开启测试仪,进行测量;③ 记录测试数据,如折射率、反射率、透射率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器件的光学性能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力学性能测试结果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试验,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盐雾试验测试报告大全
![盐雾试验测试报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628d69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7.png)
盐雾试验测试报告大全
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的目的在于评估产品在盐雾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验证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二、试验环境
•试验地点:实验室A
•温度:25°C
•盐水浓度:5% NaCl溶液
•盐雾生成方式:恒温恒渊盐雾试验箱
三、试验设备
1.盐雾试验箱
2.样品支架
3.测试样品
4.计时器
5.温湿度计
四、试验步骤
1.将测试样品放置于盐雾试验箱内,调整试验参数。
2.启动盐雾试验箱,开始生成盐雾环境。
3.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试验,记录样品在不同时间点的状态。
4.每隔一定时间观察试验样品,记录腐蚀情况。
五、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显示,经过72小时盐雾试验,产品表面出现轻微氧化现象,但未出现明显腐蚀或损坏。
产品整体性能良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六、试验结论
产品在盐雾环境下表现稳定,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定期进行防腐性能检测,以确保产品持续稳定的使用。
七、改进建议
1.在产品制造阶段增加防腐蚀处理,提升产品的耐盐雾性能。
2.定期进行盐雾试验,持续监测产品的腐蚀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工艺。
以上为本次盐雾试验测试报告内容,供参考使用。
敲击测试的实验报告(3篇)
![敲击测试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10394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0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敲击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敲击测试,评估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3. 分析不同材料的敲击测试结果,找出其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敲击测试是一种评估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冲击力,观察材料在冲击作用下的破坏情况,从而判断其抗冲击性能。
实验原理如下:1. 根据冲击能量与材料破坏情况的关系,评估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2.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敲击测试结果,找出其优缺点。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钢、铝、塑料、木材等。
2. 实验设备:冲击试验机、冲击试验样品、砝码、测量工具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材料切割成规定尺寸的样品。
2. 将样品放置在冲击试验机的试验台上。
3. 设置冲击试验机的冲击速度,确保实验过程中冲击力满足要求。
4. 在样品上施加一定的冲击力,记录冲击次数。
5. 观察样品在冲击作用下的破坏情况,记录破坏形态。
6. 重复实验,分析不同材料的敲击测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钢材样品:在冲击试验过程中,钢材样品在冲击次数达到50次后出现明显变形,但在100次冲击后仍保持完整。
这说明钢材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2. 铝材样品:在冲击试验过程中,铝材样品在冲击次数达到20次后出现明显变形,但在50次冲击后出现断裂。
这说明铝材的抗冲击性能较钢材差。
3. 塑料样品:在冲击试验过程中,塑料样品在冲击次数达到5次后出现明显变形,但在10次冲击后出现断裂。
这说明塑料的抗冲击性能最差。
4. 木材样品:在冲击试验过程中,木材样品在冲击次数达到10次后出现明显变形,但在20次冲击后出现断裂。
这说明木材的抗冲击性能较铝材差。
六、结论1. 通过敲击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2. 钢材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其次是铝材和木材,塑料的抗冲击性能最差。
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材料的抗冲击性能选择合适的材料。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力学试验测试实验报告(3篇)
![力学试验测试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3c592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力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力学试验的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力学试验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研究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性能。
通过测量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等参数,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特性。
1. 拉伸试验:测量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拉强度。
2. 压缩试验:测量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压强度。
3. 弯曲试验:测量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弯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弯曲试验机、测量仪器等。
2. 实验材料:钢棒、铜棒、铝棒等。
四、实验步骤1. 拉伸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拉伸,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2. 压缩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压缩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压缩,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3. 弯曲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弯曲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弯曲,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 拉伸试验:(1)材料:钢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600MPa。
(3)结果分析:钢棒在拉伸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拉性能。
2. 压缩试验:(1)材料:铜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200MPa。
(3)结果分析:铜棒在压缩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抗压性能。
3. 弯曲试验:(1)材料:铝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150MPa。
(3)结果分析:铝棒在弯曲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抗弯性能。
病态反应测试实验报告(3篇)
![病态反应测试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7256b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病态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病态反应测试的方法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病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药物、生物制品或病原体等产生的异常反应。
病态反应测试旨在检测机体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通过观察机体在接触该物质后的生理、生化等变化,判断机体是否存在病态反应。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健康志愿者20名,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
2. 实验试剂:药物A、药物B、生物制品C、病原体D。
3. 仪器设备:离心机、酶标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4人。
2. 实验步骤:(1)A组:检测药物A的病态反应。
1)取A组志愿者血液样本,分离血清。
2)将药物A加入血清中,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3)观察并记录A组志愿者在接触药物A后的生理、生化等变化。
(2)B组:检测药物B的病态反应。
1)取B组志愿者血液样本,分离血清。
2)将药物B加入血清中,进行ELISA检测。
3)观察并记录B组志愿者在接触药物B后的生理、生化等变化。
(3)C组:检测生物制品C的病态反应。
1)取C组志愿者血液样本,分离血清。
2)将生物制品C加入血清中,进行ELISA检测。
3)观察并记录C组志愿者在接触生物制品C后的生理、生化等变化。
(4)D组:检测病原体D的病态反应。
1)取D组志愿者血液样本,分离血清。
2)将病原体D加入血清中,进行ELISA检测。
3)观察并记录D组志愿者在接触病原体D后的生理、生化等变化。
(5)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处理,仅观察志愿者在实验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等变化。
3. 数据分析:(1)对A、B、C、D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在接触相应物质后的生理、生化等变化。
(2)分析各组数据,判断机体是否存在病态反应。
五、实验结果1. A组:在接触药物A后,A组志愿者血清中相关指标水平显著升高,表明A组志愿者对药物A存在病态反应。
公文处理测试实验报告(一)参考模板
![公文处理测试实验报告(一)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4b3d6c23169a4517623a3d3.png)
《公文处理测试》实验报告一.指导语这是一个公文筐测验,在这项测验中会向您呈现一种模拟工作情景,让您“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在规定时间内处理一批文件,以测查您在模拟情景下的工作能力。
希望您在测试中认真作答,尽量进入角色,对文件作出您认为的最适当处理。
具体要求:1.请不要在题本上写任何东西,所有问题处理都写在答题纸上。
只对答题纸上的作答进行计分,在其他地方的答题将不予考虑。
2.测试期间,请大家关闭手机,保持安静,不能与其他人讨论任何问题。
3.如有问题,请举手示意。
答题要求:1.测试时间为120分钟。
2.首先请对所有文件进行排序,然后对所有文件进行书面处理,要写出处理依据或理由。
二.维度评分表我们将行为表现分成三个等级:好(8~10分)、中(4~7分)、差(1~3分)。
各维度的行为样本:计划能力:能够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对材料进行分类,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定优先级。
沟通能力:处理人际沟通的问题时条理清晰,措辞恰当,有良好的人际理解能力,能够进行合理的换位思考。
授权能力:对下属能够提供具体明确的指导建议,分配任务时能够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针对个人特长适当授权。
分析思维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较为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核心,并且充分预测解决问题的困难和评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语言流畅,简洁,明确。
创新意识力:在处理问题上不拘泥于旧的方法,拥有新奇想法,勇于开拓尝试,敢于变革。
三试题范例风华集团成立于1998年,以生产汽车零配件起家,2000年进入轿车领域后快速发展,目前拥有三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四大系列11个品种整车产品。
集团的产品系列覆盖了高中低端的汽车市场,并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24小时快捷服务。
2007年以来,公司效益急剧下降,主要由于新推出得中高级系列产品研发、广告和销售费用投入过大,但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可,销售业绩连续三年下降,唯有集团的经济型产品系列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市场份额也相对稳定。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eb4c3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f.png)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学习使用测试工具和技术进行软件测试;3.掌握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开发工具:Eclipse IDE;3. 测试工具:JUnit。
三、实验内容1. 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实现对一组整数进行排序;2. 使用JUnit工具进行测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3.测试包括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路径覆盖测试。
四、实验步骤1. 创建一个Java项目,并添加JUnit库;2.编写排序程序的代码,并确保程序能够正常运行;3. 编写JUnit测试用例,包括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路径覆盖测试;4. 运行JUnit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5.修改程序代码,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6.重复步骤3-5,直到所有测试用例通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边界值测试:将测试数据设置为最小值、最大值、边界值和非法值,验证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处理这些情况;2.等价类测试:根据输入的特性,将测试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3.路径覆盖测试:通过分析程序的代码,选择测试用例覆盖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以验证程序的逻辑是否正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熟悉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学习了使用JUnit工具进行测试。
在实验中,我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对排序程序进行了测试,并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修改代码修复了这些问题。
通过测试技术的应用,我确保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早期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开发成本和风险。
通过不断的测试和修复,我们可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性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以后的实验和项目中,我将继续运用测试技术,为软件开发提供更好的保障。
电子测试实验报告模板
![电子测试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c44aa5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7.png)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涉及的电子电路原理,包括电路的基本功能、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电子元件作用。
二、实验器材1. 主机:____________________2. 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3.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4.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b. 熟悉实验电路图和原理;c. 了解实验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a.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b. 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c.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d. 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a.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b.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c.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四、实验数据及结果1. 实验数据| 序号 | 数据1 | 数据2 | 数据3 | 数据4 | | ---- | ------ | ------ | ------ | ------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 | | |2. 实验结果a. 实验现象描述;b.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c. 实验结论。
五、实验讨论与分析1. 实验现象分析a. 分析实验现象与理论预期的差异;b. 探讨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2. 实验结果分析a. 分析实验数据与理论值的差异;b. 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现象符合理论预期;2.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基本吻合;3. 实验结果证明了电子电路原理的正确性。
七、实验心得与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电子电路原理的理解;2. 学会了电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3.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透气度测试实验报告
![透气度测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a70b05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f.png)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材料的透气度,了解其透气性能,为后续产品设计、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透气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材料透过一定厚度的气体量。
本实验采用恒定压差测流量法进行测定,即在试样两侧保持恒定的压差,通过测试在一定时间内透过试样给定面积的空气流量,计算试样的透气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透气度测试仪2. 标准试样:A、B、C三种不同材料3. 标准温度计、湿度计4. 计时器5. 仪器校准标准四、实验步骤1. 将试样放入透气度测试仪的样品室中,确保试样平整,不发生变形。
2. 调整试样两侧的压差,设定为100 Pa。
3. 打开测试仪,记录开始时间。
4. 当透气度测试仪显示透气度值稳定时,记录结束时间。
5. 重复步骤2-4,共测试3次,取平均值作为试样的透气度。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标准试样A的透气度测试数据如下:- 第一次测试:X1 = 0.123 m3/(m2·h)- 第二次测试:X2 = 0.125 m3/(m2·h)- 第三次测试:X3 = 0.124 m3/(m2·h)- 平均透气度:X̄= (X1 + X2 + X3) / 3 = 0.1233 m3/(m2·h)2. 标准试样B的透气度测试数据如下:- 第一次测试:Y1 = 0.089 m3/(m2·h)- 第二次测试:Y2 = 0.091 m3/(m2·h)- 第三次测试:Y3 = 0.090 m3/(m2·h)- 平均透气度:Ȳ= (Y1 + Y2 + Y3) / 3 = 0.0900 m3/(m2·h)3. 标准试样C的透气度测试数据如下:- 第一次测试:Z1 = 0.056 m3/(m2·h)- 第二次测试:Z2 = 0.058 m3/(m2·h)- 第三次测试:Z3 = 0.057 m3/(m2·h)- 平均透气度:Z̄= (Z1 + Z2 + Z3) / 3 = 0.0570 m3/(m2·h)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对比三种试样的透气度数据,可以看出试样A的透气度最高,试样C的透气度最低。
产品测试实验报告模板
![产品测试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50ebdd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2.png)
一、实验基本信息1.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4. 实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5. 实验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6. 实验软件: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目的简要描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和预期达到的效果。
三、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原理。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及软件。
- 检查设备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 编写实验脚本或测试用例。
2. 实验步骤-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五:____________________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2.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以图表、文字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
2.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七、实验结论1.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 改进建议- 提出改进实验方案或改进产品的建议。
八、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报告格式规范,内容完整。
2. 语言表达准确、简洁。
3. 图表清晰,数据准确。
4. 参考文献规范。
九、附录1. 实验设备清单2. 实验数据表格3. 实验脚本或测试用例4. 相关文献十、实验报告评分标准1. 实验目的明确,方法合理(10分)2. 实验过程规范,数据准确(10分)3. 结果分析到位,结论合理(10分)4. 报告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清晰(10分)5. 改进建议有针对性(5分)注意: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步骤和评分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应用测试实验报告范文
![应用测试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fa933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6.png)
实验名称:XX应用系统功能测试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公司测试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确保XX应用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2. 发现并报告系统中的缺陷,为软件开发提供改进依据;3. 评估系统性能,优化系统资源分配;4. 验证系统安全性,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浏览器:Chrome 91.0.4472.1243. 测试工具:Selenium WebDriver 3.141.594. 测试环境:本地虚拟机,配置如下:- CPU:*************************- 内存:8GB- 硬盘:256GB SSD三、实验内容1. 功能测试:对XX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功能正确性;2. 性能测试:测试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下的性能表现;3. 安全测试:检测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确保用户数据安全;4. 兼容性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上的兼容性。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测试环境,包括安装操作系统、浏览器、测试工具等;2. 设计测试用例,包括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安全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3. 编写测试脚本,实现自动化测试;4. 运行测试脚本,收集测试结果;5. 分析测试结果,找出系统缺陷;6. 提交缺陷报告,与开发团队沟通,跟进缺陷修复进度;7. 重复测试,确保缺陷修复后系统功能正常;8. 编写测试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功能测试结果:- 共设计功能测试用例XX个,其中通过XX个,未通过XX个;- 未通过的功能测试用例主要集中在XX模块,具体问题如下:- XX功能在XX情况下无法正常使用;- XX功能在XX条件下响应速度较慢。
2. 性能测试结果:- 在高并发、大数据量情况下,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为XX毫秒;- 系统资源利用率较高,CPU占用率为XX%,内存占用率为XX%,磁盘I/O占用率为XX%。
人工测试软件实验报告(3篇)
![人工测试软件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4d50b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人工测试方法对软件进行全面的测试,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兼容性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确保软件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学生对软件测试流程和方法的掌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测试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93. 软件版本:待测试软件版本号4. 硬件配置:CPU:Intel Core i5-8265U,内存:8GB,硬盘:256GB SSD三、实验内容1. 测试计划制定根据待测试软件的功能和需求,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环境搭建、测试资源分配等。
2. 测试用例设计根据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包括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用户体验测试用例等。
3. 测试环境搭建根据测试计划,搭建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配置。
4. 测试执行按照测试用例,对软件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
5. 缺陷报告在测试过程中,记录发现的缺陷,并编写缺陷报告,包括缺陷描述、复现步骤、优先级、严重性等。
6. 缺陷跟踪对已提交的缺陷进行跟踪,关注缺陷修复进度,确保缺陷得到有效解决。
7. 测试总结完成所有测试任务后,对测试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步骤1. 测试计划制定- 分析待测试软件的功能和需求,确定测试范围;- 确定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 设计测试用例,包括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用户体验测试用例等;- 搭建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配置。
2. 测试用例设计- 根据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包括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用户体验测试用例等;- 测试用例应覆盖所有功能点,确保测试全面性。
3. 测试环境搭建- 根据测试计划,搭建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配置;- 确保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一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软件的实际性能。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b6ad4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2.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测试用例的设计与编写技巧。
3. 提高软件测试效率和质量。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测试用例设计2. 测试用例编写3. 测试执行4. 测试结果分析三、实验步骤1. 测试用例设计(1)了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明确测试目标。
(2)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分析功能模块,确定测试范围。
(3)针对每个功能模块,设计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预期结果、测试步骤等。
2. 测试用例编写(1)按照测试用例设计,编写测试用例文档。
(2)使用测试用例模板,规范测试用例格式。
(3)对测试用例进行审核,确保测试用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测试执行(1)根据测试用例文档,在测试环境中执行测试。
(2)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包括错误类型、发生时间、重现步骤等。
(3)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预期。
4. 测试结果分析(1)根据测试结果,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
(2)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原因。
(3)提出改进建议,为软件开发提供参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试用例设计本次实验共设计了10个测试用例,涵盖了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
测试用例覆盖率达到90%以上,能够满足测试需求。
2. 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文档格式规范,测试用例完整,无遗漏。
测试用例的编写质量较高。
3. 测试执行测试执行过程中,共发现5个缺陷。
其中,功能性缺陷3个,界面缺陷1个,性能缺陷1个。
4. 测试结果分析(1)功能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软件功能不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针对此类缺陷,需要与开发人员沟通,确认问题原因,并进行修复。
(2)界面缺陷:主要表现为软件界面布局不合理、元素错位等。
针对此类缺陷,需要调整界面布局,优化用户交互。
(3)性能缺陷:主要表现为软件运行速度慢、资源占用高。
针对此类缺陷,需要优化算法,提高代码效率。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了软件测试效率和质量。
软件测试系统实验报告(3篇)
![软件测试系统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b441d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和工具。
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从事软件测试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测试工具:Selenium WebDriver3. 测试项目:某电商平台购物系统三、实验内容1. 确定测试范围和测试目标- 测试范围:购物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商品浏览、购物车、订单提交、支付等。
- 测试目标:确保购物系统的功能正常运行,界面友好,数据准确,无严重bug。
2. 编写测试用例- 根据测试目标和范围,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包括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
- 测试用例应涵盖各种正常和异常情况,如用户注册、登录、购物流程等。
3. 编写测试脚本- 使用Selenium WebDriver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实现测试用例的自动化执行。
- 测试脚本应包括定位元素、操作元素、验证结果等基本功能。
4. 执行测试- 运行测试脚本,观察测试结果,记录测试数据。
- 分析测试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与开发人员进行沟通。
5. 问题定位与修复- 针对发现的bug,分析原因,定位问题所在。
- 与开发人员沟通,提出修复建议,协助开发人员解决问题。
6. 测试报告编写- 编写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目的、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结果、bug 分析等。
- 测试报告应简洁明了,便于查阅。
四、实验步骤1. 确定测试范围和测试目标- 根据购物系统的功能模块,确定测试范围和测试目标。
2. 编写测试用例- 根据测试目标和范围,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
3. 编写测试脚本- 使用Selenium WebDriver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
4. 执行测试- 运行测试脚本,观察测试结果,记录测试数据。
5. 问题定位与修复- 分析测试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与开发人员进行沟通。
6. 测试报告编写- 编写详细的测试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试覆盖率- 测试覆盖率达到95%,覆盖了购物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
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性能测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dafa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4.png)
性能测试实验报告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本文将对某款网络游戏进行性能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为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二、实验背景本次性能测试针对的是一款多人在线游戏,该游戏的核心功能包括用户登录、角色创建、场景加载、战斗等。
为了保证游戏在大量用户同时在线时的稳定性和流畅性,性能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测试服务器采用高性能的服务器主机,配备多核处理器和大容量内存。
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为Linux,数据库为MySQL,Web服务器为Nginx。
四、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有:1. 测试游戏服务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响应时间。
2. 测试游戏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3. 测试游戏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测试方法1. 压力测试:通过模拟大量用户同时登录、创建角色、进行战斗等操作,测试服务器的负载能力。
2. 并发测试:模拟多个用户同时进行相同操作,测试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3. 稳定性测试: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观察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测试过程与结果1. 压力测试在压力测试中,我们模拟了1000个用户同时登录游戏,并进行了一系列操作。
测试结果显示,服务器的平均响应时间为300毫秒,最长响应时间为800毫秒。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1000个用户同时在线的情况下,服务器的性能表现良好,用户可以获得较好的游戏体验。
2. 并发测试在并发测试中,我们模拟了100个用户同时进行相同操作,如创建角色、进行战斗等。
测试结果显示,服务器能够稳定处理100个用户的请求,并且响应时间基本保持在200毫秒左右。
这表明服务器具备较强的并发处理能力,可以满足大量用户同时在线的需求。
3. 稳定性测试在稳定性测试中,我们将服务器长时间运行,并观察其表现。
测试结果显示,服务器在运行24小时后,仍然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崩溃或性能下降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实验一白盒测试方法实验地点实验时间2013-12-13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白盒测试方法中的逻辑覆盖和路径测试覆盖方法(2)通过实验掌握逻辑覆盖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掌握程序流图的绘制(3)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内容:测试以下程序段V oid DoWork(int x, int y, int z){int k=0, j=0;if((x>0)&&(z<10)){k=x*y-1;j=sqrt(k);}if((x==4)||(y>5))j=x*y+10;j=j%3;}说明:程序段中每行开头的数字(1-10)是对每句语句的编号三、主要仪器设备笔记本电脑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画出程序的控制流程图(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控制流图(2)分别以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写出每个测试用例执行路径(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
(3)编写完整的C程序(含输入和输出),使用你所设计的测试用例运行上述程序段。
完整填写相应的测试用例表(语句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组合覆盖测试用例表、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表、基本路径测试用例表)#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main(){int a,b,c,n;printf("please input 3 date:");scanf("%d %d %d",&a,&b,&c);n=DoWork(a,b,c);printf("%d",n);getch();}int DoWork(int x,int y,int z){int k=0,j=0;if((x>0)&&(z<10)){k=x*y-1;j=sqrt(k);}if((x==4)||(y>5))j=x*y+10;j=j%3;return j;}说明:(1)测试用例表中的“覆盖标准”项指: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
(2)测试用例表(样表)见表1。
表1.测试用例表用例编号输入期望结果覆盖标准覆盖路径实际结果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语句测试用例表用例编号输入期望结果覆盖标准覆盖路径实际结果1 x=4,y=7,z=62 语句覆盖1,2,3,4,5,6,7,8,92判定测试用例表用例编号输入期望结果覆盖标准覆盖路径实际结果1 x=3,y=8,z=6 1 判定覆盖1,2,3,4,5,6,7,8,912 x=-0,y=5,z=9 0 判定覆盖1,2,7,9 0条件测试用例表用例编号输入期望结果覆盖标准覆盖路径实际结果1 x=4,y=4,z=112 条件覆盖1,2,7,8,9 22 x=0,y=6,z=7 1 条件覆盖1,2,7,8,9 1判定/条件测试用例表用例编号输入期望结果覆盖标准覆盖路径实际结果1 x=4,y=6,z=9 1 判定/条件覆盖1,2,3,4,5,6,7,8,912 x=-1,y=4,z=110 判定/条件覆盖1,2,7,9 0 条件组合测试用例表用例编号输入期望结果覆盖标准覆盖路径实际结果1 x=4,y=6,z=9 1 条件组1,2,3,4,5,6,7, 1合覆盖8,92 x=-1,y=6,z=11 1 条件组合覆盖1,2,7,8,9 13 x=4,y=4,z=9 2 条件组合覆盖1,2,7,8,9 24 x=-1,y=4,z=11 0 条件组合覆盖1,2,7,9 0 路径测试用例表用例编号输入期望结果覆盖标准覆盖路径实际结果1 x=4,y=6,z=9 1 路径覆盖1,2,3,4,5,6,7,8,912 x=-1,y=6,z=111 路径覆盖1,2,7,8,9 13 x=3,y=4,z=9 0 路径覆盖1,2,3,4,5,6,7,94 x=1,y=4,z=110 路径覆盖1,2,7,9 0基本路径测试用例表用例编号输入期望结果覆盖标准覆盖路径实际结果1 x=4,y=6,z=9 1 基本路径覆盖1,2,3,4,5,6,7,8,912 x=-1,y=6,z=11 1 基本路径覆盖1,2,7,8,9 13 x=3,y=4,z=9 0 基本路径覆盖1,2,3,4,5,6,7,94 x=1,y=4,z=11 0 基本路径覆盖1,2,7,9 05 X=4,x=4,x=9 2 基本路径覆1,2,7,8,9 2盖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期望结果与覆盖路径完全符合,该程序段符合要求,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七、讨论、心得通过这次试验,我熟悉了: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这几种白盒测试方法。
自己对测试的这几种功能更加的熟悉,感觉特别的棒。
实验名称实验二黑盒测试方法实验地点实验时间2013-12-20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黑盒测试方法中的等价类测试方法和边界值测试方法(2)通过实验掌握如何应用黑盒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3)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用你熟悉的语言编写一个判断三角形问题的程序。
要求:读入代表三角形边长的三个整数,判断它们能否组成三角形。
如果能够,则输出三角形是等边、等腰或一般三角形的识别信息:如何不能构成三角形,则输出相应提示信息2.使用等价类方法和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三、主要仪器设备笔记本电脑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先用等价类和边界值方法测试用例,然后用白盒法进行检验与补充。
(2)判断三角形问题的程序流程图和程序流图如图1和如图2所示。
用你熟悉的语言编写源程序(3)使用等价类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填写完成表2和表3(4)输入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执行源程序,记录输出结果。
图1.程序流程图图2.程序流图表2.等价类划分表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是否构成三角形 1.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且三边均大于02.至少一对两边和小于等于第三边是否等腰三角形 3.符合三角形条件且两边长相等4.任意两边长均不相等是否等边三角形 5.符合三角形条件且三边长相等6.三边长不相等程序:main(){int a,b,c;printf("please input a b c:");scanf("%d %d %d",&a,&b,&c);if((a<b+c)&&(b<a+c)&&(c<a+b)){if(a==b){if(b==c) printf("this is a dengbian triangle!\n");else printf("this is a dengyao triangle!\n");}else {if(a==c) printf("this is a dengyao triangle!\n");else {if(b==c) printf("this is a dengyao triangle!\n");else printf("this is a general triangle!\n");}}}else printf("this is not triangle!\n");getch();}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表3.测试用例表用例编号测试数据(A,B,C)等价类覆盖情况输出1 5,6,7 1 不等边三角形2 1,4,8 2 不是三角形3 2,2,1 3 等腰三角形4 5,6,7 4 不等边三角形5 6,6,6 5 等边三角形6 5,6,7 6 不等边三角形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与预期的结果一样,这个程序流程通过c语言实现版本,经测试符合预期。
七、讨论、心得通过这个实验,我掌握了黑盒测试方法中的等价类测试方法和边界值测试方法,明白了如何应用黑盒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对c语言的编程更加熟练。
孰能生巧,感觉还是不错的。
实验名称实验三QTP自动化测试实验地点实验时间2013-12-27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实验要求自带笔记本,安装QTP软件(V9.2),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可以互相讨论(2)实验目的了解QTP软件,熟悉QTP自动化测试原理;掌握QTP软件的脚本录制;掌握QTP 检查点的插入,能够利用QTP软件进行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和回归测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实验原理Quick Test Professional 简称QTP,是Mercury Interactive 公司开发一款自动化软件,该公司于2006年11月被HP公司收购。
QTP自动化测试软件主要侧重于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和回归测试。
(2)实验内容本实验以QTP 9.2版本为例,首先对QTP自带实例“Flight Resevationg”(飞机订票系统)进行脚本录制,然后插入检查点进行测试,最后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
三、主要仪器设备(1)笔记本电脑(windows系统)(2)QTP 9.2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安装QTP 9.2,启动该软件先解压文件,解压后先查看“安装重要说明”文件,根据文件说明进行安装安装成功后需要重新启动电脑,根据安装提示操作即可。
安装完成后启动“Quick Test Professional”, 进入软件主界面。
2.对Flight Resevationg(飞机订票)系统进行脚本录制。
(1)启动QTP软件快捷方式,进入QTP工作界面。
(2)点击工具栏上的“Record”图标进行脚本录制,如图3所示:图3(3)在弹出的“Record and Run Settings”对话框中切换至“Windows Applications”标签,如图4所示:图4(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Application details: ”中右边的“+”标签,如图5所示:图5(5)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照默认选项选择,然后点击“OK”按钮,如图6所示:图6(6)在弹出的“Login”界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图7所示。
注意:用户名至少是4个字符,密码是“mercury”图7(7)在弹出的“Flight Reservation”窗口中选择订票日期、出发地和目的地,然后选择“Flight”图标选择航班,如图8所示。
注意:日期格式“MM-DD-YY”,并且必须是当前日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