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地图(全)

合集下载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三国时期疆域曹魏疆域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60];东至黄海。

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60]。

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

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

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

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疆域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

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

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

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

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疆域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

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

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

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

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中)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中)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中)孙策渡江前江东扬州地区郡守割据形势略图当曹操在兖州,袁绍在冀州消灭割据势力,扩充地盘时,江东扬州地区的割据形势是:1.扬州刺史刘繇割据曲阿,派遣他的部将樊能、于糜、张英等扼守横江,当利口,以抗拒袁术派遣的督军中郎将吴景;2.彭城相薛礼据守秣陵,下邳相笮融据守秣陵东南,两人都依于刘繇;3.吴郡太守许贡割据吴郡;4.会稽太守王朗割据会稽及其附近地区;5.庐江太守刘勋割据皖城;6.豫章太守诸葛玄(后为朱皓、华歆)据守豫章。

孙策开拓江东之战经过示意图年仅二十一岁的孙策用兵“猛锐神速,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

他率部由历阳渡江,迅速击破樊能、张英各部,乘胜进攻秣陵,大破笮融、薛礼的部队,然后转而攻取丹阳、江乘等地,进击刘繇于曲阿。

刘繇败走丹徒,继又西走豫章。

进击吴郡许贡时,他不由曲阿直取吴郡,而是先夺取钱塘,使吴郡许贡不能与会稽王朗构成联盟,以相抗拒,然后转移兵力北上,一举击灭许贡,攻占吴郡。

攻打会稽王朗时,他率军急渡钱塘江,分王朗的部队相持于固陵。

王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

孙静建议从固陵南面的查渎绕道袭取王朗的后方。

他采纳后,命令夜间在固陵正面多燃火种,以为疑兵,而分兵疾趋查渎道,袭击高迁屯,大破王朗军,乘胜穷追猛打,直到东冶,俘虏王朗。

西击刘勋、黄祖时,他采取“调虎离山”、“攻城阴援”的战役指导。

当他得知刘勋将远离皖城去袭取上缭时,便设计先袭击刘勋。

他派遣使者卑辞厚礼,致书刘勋。

刘勋接信后很高兴,不听谋士刘晔的劝谏,亲自率军潜入彭泽,远袭上缭。

孙策探知刘勋已离皖城,即扬言引兵西击黄祖,溯江而上。

到达石城时,派遣从兄孙贲、孙辅率领八千人进据彭泽,阻止刘勋回师,亲自与周瑜率兵二万人袭取皖城,俘获刘勋妻子及部曲三万人。

刘勋闻讯率军回救,行至彭泽,遭到孙军的邀击,败走流圻。

黄祖派遣其子黄射率水师五千增援刘勋,被孙策击破,孙策乘胜追击黄祖于夏口,迫使他退守沙羡。

取豫章郡时,他采取“先声后实”的战役指导,选派遣太史慈去侦察豫章情况,察知豫章太守华歆只求保全自己,不堪一击,他亲率大军进逼椒丘,再派虞翻去劝说华歆,晓以利害。

三国时期地图之欧阳学创编

三国时期地图之欧阳学创编

三国时期全图司州兖州、豫州、扬州青州、徐州冀州、并州幽州雍州凉州荆州(魏)西域长史府、乌孙益州北部益州南部(庲降都督)扬州(吴)荆州(吴)交州鲜卑等部三国时期图组编例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四幅,简图一幅,插图六幅。

二、全图画出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蜀(景耀五年)吴(永安五年)的疆域政区及当时我国边区各族的分布地。

魏蜀吴三国境内画出州界、州治、部分郡国治所,和西域长史府的辖境治所以及所辖部分属国的首府。

边区各族因记载简略,只标注其大致方位并钩出若干条部族的活动范围界。

三、分幅图魏十二州分为八幅,另西域长史府和乌孙为一幅;蜀一州分为二幅;吴三州州各一幅。

魏幽州、雍州、蜀益州北部、吴扬州、交州各附插图一幅。

四、三国地方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另有王国相当于郡,又有王国、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国相当于县。

图中与郡相当的王国以注记相区别,治所符号相同;与县相当的王、公、侯、伯、子、男国用县治符号,注记不分。

五、《三国志》无志,魏蜀吴境内的州郡县建置,据清人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参谢钟英《三国疆域表》、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画出。

六、蜀汉设庲降都督,统南中七郡,仍隶属于益州。

分幅图益州分南部、北部二幅,南部幅七郡即庲降都督所辖。

南北部各郡之间仍作郡界,不作州界,都督治所建宁郡仍用郡治符号,加注庲降都督四字。

七、魏吴境内设有各级农官,皆画出其治所,注出全称;多数相当于县,即作县级处理,少数作聚邑处理,惟吴毗陵典农校尉领县比郡,作郡级处理。

八、魏设有匈奴中郎将、护鲜卑校尉、护乌丸校尉、东夷校尉,监护北边内附诸族,即在治所旁加注表示。

九、吴于若干幅员辽阔的郡分设都尉领县而仍隶于郡,以东、西、南、北部为名,即在其治所旁加注表示。

十、西域长史府治所用州治符号,其所辖各国用表面注记标示其大致方位,戊已校尉治所高昌城及鄯善、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王国首府用郡治符号,其他诸国首府用县治符号。

十一、已废或后置郡县尽可能画出,用聚邑级符号表示,注出“郡”、“县”字样。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

(转)三国【不好念的字的字典】【地名古今对照】【职位资料】【史料年表】一、三国不好念的字的字典董旻、何旻,mín,二声, 旻,秋天也。

——这个我晓得,有个叫王旻的家伙曾经是同事;傅嘏,gǔ,三声, ——gǔ?有这个人吗?当我没看见过……-_-傅肜,róng,二声——róng?我一直以为是tóng,靠一位跟哈尔滨制药六场那个是一个读法。

韩暹,xiān,一声。

“暹罗”,就是古代泰国。

——受教了,从来见到这个字就过,反正不会读。

韩矍:jué,二声,精神矍铄。

Jué shuò。

别错了!——精神矍铄,我小学就用来造句了:)李傕,jué,二声——曾经年过一段时间cuī,后来自己改过自新了。

泠苞,líng,二声——我一只当作是“冷”,嘿嘿,眼神不好……李歆、孙歆,华歆:xīn,一声——这个简单,没错过刘谌、荀谌,chén,二声,嗨!我念错了20年。

——我以为是“甚”的音,形声构字,差得不远,呵呵。

潘濬、王濬、周濬,两个读音jùn,和xùn,人名时都读jùn。

——jùn……我以前念什么来着?忘了,我自己都记不住了,反正我没念过jùn。

桥蕤,ruí,二声(念起来好诡异。

),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这个字我居然没念错……为什么,人品太好?秦宓, mì,四声,可洛神赋中宓妃怎么念fú??—— mì? bì?我好像都念过全怿,yì,四声,悦也,乐也——有这个人?在哪一章干什么的?邵悌、张悌,tì,四声——我曾经敲“感激涕零”的时候,敲出过这个字:)眭固的眭,Suī,一声——切,我还知道“尿泡”也念Suī呢王粲、吾粲,càn,四声——我念“杰”,好像陈青云的小说里面描写邪恶人物的笑声常常用这个字?还是跟这个很像的字?王昶,chǎng,三声——这个……这个……错了似乎可以理解辛毗,pí,二声——他们兄弟俩我都认识荀顗,yǐ,三声——姓荀的怎么这么多生僻字?荀彧我都念过一年多“荀某”了,还好,没有同时念过这两个人,否则就是荀某和荀某某了羊祜,hù,四声—— hù?我曾经一直认为是“枯”的音杨祚,zuò,四声——祚,好说,第一次见到,以后不会错了:))杨阜, fù,四声,阜新,地名——我知道是fù,可是为什么一到三国里面看见这个人我就念成bù呢?奇怪……笮融的笮,zé二声,或者zuo二声,做姓氏应该念ze ——这个太丢人,我一直以为是“窄”融,大汗ing张嶷,yí,二声,幼小聪慧的意思。

三国鼎立之前的各路军阀割据图

三国鼎立之前的各路军阀割据图

三国鼎立之前的各路军阀割据图
三国鼎立之前的各路军阀割据图。

来自:昵称188 > 《待分类》
此时吕布占领了徐州,刘备无立锥之地。

这个是194年后一小段时间的割据形势力,因为这段时间变的最快,吕布没两年就被曹操消灭了了,袁术刘繇被孙策杀了,张绣投降后刘表曹操中间还有个新野刘备。

刘备是草根?皇室宗亲.老师是卢植,师兄是公孙瓒,刚起兵大商人见了纳头就拜,一下拉起几百号人的队伍,张飞当地富豪甘愿当小弟……说实话三国就是士族阶级的斗争,跟平民草根没半点关系。

曹操,祖父曹腾,宦官之后,曹腾收曹嵩为子,曹操乃曹嵩之子,本家夏侯,与夏侯惇本家,起兵之际夏侯家带兵马钱粮来投,加上曹嵩的家底,拉起来一支队伍,这不是士族?并且早期,是跟着袁氏兄弟厮混的,一般人能跟着袁家?
三国(刘备孙权曹操都不是士家大族出身刘备织席贩履标准寒门子弟孙坚白手起家曹操阉宦之后袁绍才是四世三公子弟曹孙刘建立的都是非士族政权他们三人选人用人不怎么看出身名望)
三国给我们的启示:
当你屡战屡败,一无所有的时候,想想刘备;
当你四面受敌,九死一生等时候,想想曹操;
当你三倍于敌,掌握优势的时候,想想袁绍;
当你父兄遇害,成顶梁柱的时候,想想孙权;
当你活不下去,四面楚歌的时候,想想张角;。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 精品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 精品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上) 三国时期州界图三国时期全图三国演义地图黄巾起义示意图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外戚和宦官之间争权夺位的斗争,相互轮番擅权,同时更加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皇族地主豪强强占土地,使之出现“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对人民加重征收赋税,加之旱灾,水灾连年发生,致使广大农民生活贫困,倾家荡产,“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到处出现“地广而不得耕,民矢而无所食”的凄凉景象。

劳动人民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举起义旗,起来造反。

公元184年,冀州农民在张角领导下首先起义,接着颍川和南阳等地农民起来响应,“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最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在东汉朝廷和地方豪强武装的镇压下告败了。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占地盘,从而形成一股歌据势力,“务相兼并以自强大”。

如:公孙度,占据辽东。

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

曹操,占据兖州。

孙策,占据江东。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

刘表,占据荆州。

刘焉,占据益州。

张鲁,占据汉中。

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

马腾,韩遂,占据凉州。

张绣,占据宛。

曹操对袁术、张绣、吕布、张杨之战示意图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把吕布逐出兖州,接着攻取陈国,迫降袁嗣,占领豫州,这时,在他的周围还有占据青、并、冀三州的袁绍、占据徐州的吕布、占据淮南的袁术,占据荆州的刘表、占据南阳的张绣和占据河内的张杨等割据势力。

当时曹操占据的兖、豫二州处在敌对势力四面包围之中,曹操是处于内线作战、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

袁绍是主要的敌人,而吕布是凶恶的敌人,又担心袁绍勾结其他豪强,形成外线包围,合力并击。

面对这种形势,曹操采取“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具体的策略是:羁縻袁绍,安抚吕布,厚结陈登,西抚关中,东联孙策,北抚渔阳。

在一切部署完之后,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便乘袁绍正在河北以全力攻幽州的公孙瓒,无暇南顾之机,开始各个击破的行动。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

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

精心整理三国时期的割据及战役地图????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外戚和宦官之间争权夺位的斗争,相互轮番擅权,同时更加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皇族地主豪强强占土地,使之出现“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对人民加重征收赋税,加之旱灾,水灾连年发生,致使广大农民生活贫困,倾家荡产,“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到处出现“地广而不得耕,民矢而无所食”的凄凉景象。

劳动人民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举起义旗,起来造反。

公元184年,冀州农民在张角领导下首先起义,接着颍川和南阳等地农民起来响应,“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最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在东汉朝廷和地方豪强武装的镇压下告败了。

?????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

????曹操,占据兖州。

????孙策,占据江东。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

????刘表,占据荆州。

????刘焉,占据益州。

????张鲁,占据汉中。

????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

恰逢这时袁术在寿春称帝,这是反汉的表面化。

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攻打袁术就师出有名了,九月,曹操攻打袁术,迫使其向淮南逃走,袁术不久就病死了。

在曹操攻打袁术时,张绣和刘表的联军曾数次进攻叶县,威胁许昌,因此,曹操又回师进攻张绣。

第二年三月,在安众设伏击败张绣、刘表的联军。

同年十月,曹操东攻吕布,进占彭城,吕布退守下邳。

曹操引水灌城,吕布投降,为曹操所杀。

河内的张杨在曹操进攻吕布时时,出兵野王,声援吕布,不久张杨被他的部将杨丑所杀。

接着,眭固又杀了杨丑,投靠袁绍。

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曹操派曹仁攻占射犬,杀了眭固,控制了河内郡。

两年多的时间,曹操各个击败了袁术、张绣,消灭了吕布、眭固,改善了战略态势,逐步由弱转强,为全力对付袁绍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之下,曹操先以精锐突袭白马的袁军,斩袁绍大将颜良,再败袁军于延津。

三国时期年份地图(最全),图文说明

三国时期年份地图(最全),图文说明

190年讨伐董卓JtT上・洛阳山融IN卅刘垢刘及士燮长沙孔M• »«Sr Iit十八路谓候189年9月/横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E,(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 \ 尼为献帝・I 190年1月I曹操号刊下十八路诸侯起兵反菜卓.三・,五・九・■卅■丈礼・•河內■太守壬BL∙ 条守界9iMM.M.VΛM■八■■卅■上∙HI∙ 丸卅・山阳左W4U8∙Jt■左守扎・•iT∣三■■牛力】4H*∙•"備11・・■■・耳・• fi∣M∙. *au>不unit・ t*l≡∙:It・•广并尢W• I*三・•・•H 五・• ±<A^M≡∙ I十七・• 19MM M.«+r«・飲朋・史■卜冃・• JtΨMa⅜∙.群雄割据t州T■刘虜冀州•绍张畅判内• 一• »»IM卅190年2月交**≠Λ帝迁都长安• •191 q Vb繼卓兵退长安,十八路盟军解Bt191ψ5月•曾操领兗州.191年巧月.袁绍呑并弗板势力•FTlCJ R tzom董卓Z 死冀州• 袁绍张畅列内一一_戶"■ It m•)哙曹操 洛阳/ ∙ Λ一1一JN卅I :192年4月 横卓在K 安被吕布杀死•・ 192年6月•蒂卓部下竽俺、 郭汜等攻下长安,R 布出送 武关. 192年12月•曹操收降音州• 交*192年1月界桥之At 奠定袁绍河北优势。

襄阳之战.刘衣部下«HIa 箭射死孙坚•192年7月・H 布投卑盘术.» 逐厉.先応投靠产■袁绍・U L : L7*∖ ・5月・袁绍金高干领并州. 6月・H 布离袁绍严聲张扬. 10月'公孙瑞破⅛W Λ⅛J^⅛^"193年辽东马洛阳刘 IM卅长沙焉燮5»9络』 It 卅7 ?Ut t一 ∙ M 盹出操翼州•&绍 曹操围徐州1月・克术北攻皆操败透九江• 1月・袁术杀扬州剌史l⅛温,据193*16 月育操父亲BWtf 徐州被杀・ 曹操WRffltfc 州・19 詆I;2月・刘备救徐K,曹操粮尽退兵.4月.龙州张邀叛曹迎R布.12月.徐谏矯逝.刘侖领徐州・1月.马畴长平关败于李催・7月・刘嫦卒.刘埠继领益州・张鲁汉中自立・8月・R布曹操大战于濮阳.β 慄大败. 10月・扬州剌史194年三让徐州------- * 张畅河内•冀州•=袁绍孔融长沙交*195年6月.李俺、郭汜相攻.»tt 戸i?f大战大破R布. f 7月.张济迁帝洛阳.被杨冷劫走・刘备收ffl∏⅜・让其驻小沛.12月.孙筆说眼袁术领兵渡江讨江东•曹操攻下婕丘.复收兗州.5月.袁绍破北⅛AH州.8M, .WT杨木叛・与霸陵t⅛帝.9月.刘豫命竿融夺取加帝・12月.匏丘之战牡鈔大散于袁绍・退守易占次=Z=帝出长安•構州•M刘辟长沙交*E 口巳,t≡ 口m∙j⅜.ffi张杨河内196年迁都许昌俺卅196年 3月.孙策攻下曲阿.刘縣透ft 柔 5月,刘备在淮阴⅛n*术∙ Z 交*6月,R 命找取徐州,刘务投 靠吕布.驻小沛. 公孙长沙2月.豫州刘辟为酉操所灭• 9fl∙ B 布击敢刘第∙ AettW解下.刘备冋驻小沛•8月.孙策収会KL 广陵等郡附7月.献帝到达洛阳・ 8月,曾慄迁帝许吕.孙饭叛袁术・ 孙策.10月.WW∙Λiβ杨奉.杨車奔哀术。

三国时期地图

三国时期地图

精心整理三国时期全图司州兖州、豫州、扬州青州、徐州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四幅,简图一幅,插图六幅。

二、全图画出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蜀(景耀五年)吴(永安五年)的疆域政区及当时我国边区各族的分布地。

魏蜀吴三国境内画出州界、州治、部分郡国治所,和西域长史府的辖境治所以及所辖部分属国的首府。

边区各族因记载简略,只标注其大致方位并钩出若干条部族的活动范围界。

六、蜀汉设庲降都督,统南中七郡,仍隶属于益州。

分幅图益州分南部、北部二幅,南部幅七郡即庲降都督所辖。

南北部各郡之间仍作郡界,不作州界,都督治所建宁郡仍用郡治符号,加注庲降都督四字。

七、魏吴境内设有各级农官,皆画出其治所,注出全称;多数相当于县,即作县级处理,少数作聚邑处理,惟吴毗陵典农校尉领县比郡,作郡级处理。

十二、水系泽薮除采用《三国志》记载外,一概以《水经》为据。

十三、鲜卑等部简图一幅,以公元236-262年(魏青龙四年至景元三年)为准,画出诸部鲜卑及西北诸部以及境内着名山川和庭帐城邑等;附盛乐附近插图一幅。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1)希望有纯古代图,现代地名以只标注主要参考点和主要河流6)能否以图标明各州郡的疆界以便观看。

7)图可分专业业余两种,专业地图多标一些地名,和经纬坐标。

水域的主要问题。

1)凉洲汉立时曾有西海,按记载应该有比今天更大的湖泊存在。

2)荆一带云梦泽应尚有遗迹,洞廷的面积也远比今日为大。

余里”,始形成东汉大河,也就是《水经注》以及唐《元和郡县志》所载的大河。

东汉大河的位置较西汉大河偏东,从长寿津自西汉大河故道别出,循古漯水河道东行,复蜿蜒于今黄河与马颊河之间,至今滨县之南入海。

距海里程比西汉大河短,河道也比较顺直,东汉以后河水含沙量又相对有所减弱。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这条大河稳定了八百多年,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变动,其间很少有决溢发生,也无大的改流。

因此,魏、晋、南北朝各史多不志河渠,《隋书·地理志》也没有黄河经行的记载。

三国时期地图之欧阳学创编

三国时期地图之欧阳学创编

三国时期全图司州兖州、豫州、扬州青州、徐州冀州、并州幽州雍州凉州荆州(魏)西域长史府、乌孙益州北部益州南部(庲降都督)扬州(吴)荆州(吴)交州鲜卑等部三国时期图组编例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四幅,简图一幅,插图六幅。

二、全图画出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蜀(景耀五年)吴(永安五年)的疆域政区及当时我国边区各族的分布地。

魏蜀吴三国境内画出州界、州治、部分郡国治所,和西域长史府的辖境治所以及所辖部分属国的首府。

边区各族因记载简略,只标注其大致方位并钩出若干条部族的活动范围界。

三、分幅图魏十二州分为八幅,另西域长史府和乌孙为一幅;蜀一州分为二幅;吴三州州各一幅。

魏幽州、雍州、蜀益州北部、吴扬州、交州各附插图一幅。

四、三国地方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另有王国相当于郡,又有王国、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国相当于县。

图中与郡相当的王国以注记相区别,治所符号相同;与县相当的王、公、侯、伯、子、男国用县治符号,注记不分。

五、《三国志》无志,魏蜀吴境内的州郡县建置,据清人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参谢钟英《三国疆域表》、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画出。

六、蜀汉设庲降都督,统南中七郡,仍隶属于益州。

分幅图益州分南部、北部二幅,南部幅七郡即庲降都督所辖。

南北部各郡之间仍作郡界,不作州界,都督治所建宁郡仍用郡治符号,加注庲降都督四字。

七、魏吴境内设有各级农官,皆画出其治所,注出全称;多数相当于县,即作县级处理,少数作聚邑处理,惟吴毗陵典农校尉领县比郡,作郡级处理。

八、魏设有匈奴中郎将、护鲜卑校尉、护乌丸校尉、东夷校尉,监护北边内附诸族,即在治所旁加注表示。

九、吴于若干幅员辽阔的郡分设都尉领县而仍隶于郡,以东、西、南、北部为名,即在其治所旁加注表示。

十、西域长史府治所用州治符号,其所辖各国用表面注记标示其大致方位,戊已校尉治所高昌城及鄯善、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王国首府用郡治符号,其他诸国首府用县治符号。

十一、已废或后置郡县尽可能画出,用聚邑级符号表示,注出“郡”、“县”字样。

三国各时期群雄割据地图

三国各时期群雄割据地图
03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争夺地盘和资源,形成了长期的战争和政治动 荡。
各国政治制度不同,魏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蜀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吴 国则实行地方分权制度。
各国内部政治派系复杂,有士族、豪门、军队等不同势力,互相争斗,影 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曹操的统一北方
曹操在群雄割据的早期,通过一系列 的政治和军事手段,逐渐统一了北方 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曹操的统一北方,为后续三国鼎立局 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曹魏 在后续的战争中保持了有利的地位。
刘备的建立蜀汉
刘备在群雄割据的时期,通过与各地豪门贵族的联合以及自身的英勇善战,最终在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有重 要影响。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种 植粮食作物;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适 合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贸易流通
地理环境决定了贸易路线和流通方式 。例如,长江和大运河成为东吴和蜀 国之间的重要水上贸易通道,而陆路 则相对较少使用。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官渡之战时期的地图
总结词
官渡之战时期,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争夺中原地区。
详细描述
官渡之战时期,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争夺中原地区。曹操占据了冀、青、兖、徐四州,而袁绍则控制了冀、青、 兖、徐、豫五州。双方在官渡地区展开激战,最终曹操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谋略击败了袁绍,夺取了中原地区 的控制权。
赤壁之战时期的地图
04
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对政治的 影响
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
战争策略
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和湖泊,为军事战略提 供了天然屏障或进攻路线。例如,长江天堑使得魏国难以直 接进攻东吴,而蜀国的山地地形则提供了防御优势。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33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33
——《中国历史纲要·上》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何德章《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
(乌北衣魏 巷)的南传迁奇,革夷从魏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政权长期处于大分裂、大动乱,经济上处于大
破坏、大回旋状态。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它继承了汉代农业技术进步基 然而随洛阳朝廷转向文治,六镇鲜卑将士的仕途变狭窄了,升迁无望,部分人甚至沦落到了“役同所养”的地步。
实亡。
——何兹全《三国史》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1.三国鼎立
一、三国与两晋

建 立 者:曹丕 都 城:洛阳 起止时间:220-265年
蜀汉
建 立 者:刘备 都 城:成都 起止时间:221-263年

建 立 者:孙权 都 城:建业(今南京) 起止时间:222-280年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 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
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
晋 北方先进技术传到南方,农垦事业得到扩展。
指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的特殊的社会阶层。
交(南互北海动 魏 各画)地”南的截迁货图,物,革多如夷从需从这使夏里用。进,入请中插国入,动中画国。各2地6的3货年物也多从这里输2出8国0外年。
乌衣巷
刘禹锡 (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的传奇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住宅区,两族子弟 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以此得名。元帝司马睿能重建 东晋政权,系得力于王导的谋划。元帝登基时甚至要把王导 拉到身旁同受百官朝贺,民间更是有“王与马,共天下”的 说法,可见其权势熏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