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____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每天”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总结】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用……”“借助……”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4.表状态:译为“……地”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二)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六国论》)[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
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在高考文言文的考查中,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词类活用现象,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且具有动词的意义时,就活用为动词。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军队”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再如“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本意为“户籍”,这里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动词前,不是主语而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等,就活用为状语。
例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意思是“像翅膀一样”,修饰“蔽”这个动作,表示方式。
“吾得兄事之”中的“兄”,意为“像兄长一样”,也是表示方式。
“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朝”和“夕”,分别表示时间“早上”“晚上”。
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比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使……称王”。
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意思是“把……当作宾客”。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动词就活用为名词。
例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指的是“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这个动作。
比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意思是“使……活下来”。
3、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为宾语而发出的。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中的“死”,意思是“为……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特点,就活用为名词。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文言文词类活用是高考语文文言文的考点知识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伯说,与郑人盟盟:结盟(《烛之武退秦师》)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荆轲刺秦王》)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朝服:穿上朝服(《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左右既前,斩荆轲。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鸿门宴》)沛公左司马使人言于项羽曰:言:告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
王:为王、称王(《鸿门宴》)不可不语语:告诉(《鸿门宴》)吾得兄事之。
事:侍奉(《鸿门宴》)籍吏民。
籍:登记(《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
刑:施加肉刑(《鸿门宴》)道芷阳。
道:取道(《鸿门宴》)仕宦于台阁仕:任官(《孔雀东南飞》)头上玳瑁光光:发光(《孔雀东南飞》)映带左右带:环绕(《兰亭集序》)一觞一咏觞:喝酒(《兰亭集序》)歌窈窕之章歌:歌唱。
(《赤壁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东:向东进军(《赤壁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打渔砍柴(《赤壁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名:取名(《游褒禅山记》)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向上走。
(《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识其本名(《游褒禅山记》)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向东(《烛之武退秦师》)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北:向北(《荆轲刺秦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二步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

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分类练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类。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凡是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动词用作名词当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使动或为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或为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
1.形容词用作名词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
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二、文言句式分类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其他如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等,《考试说明》虽未作明确要求,但也需要掌握)对于文言句式的考查往往在断句题中有涉及,更是文言文翻译的重要采分点之一,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翻译句子。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详解

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详解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详解1.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上宴》〕——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例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2〕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
〔《卖柑者言》〕—-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文言文常考必备知识!.doc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文言文常考必备知识!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一、活用作动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2)能愿动词+名词/数;(3)否定副词(如:不、弗、无)+名词;(4)名+名/代。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二)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名词的使动用法。
(1)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例如: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2)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②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因便乘利2、动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里,动词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存活)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作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小”,使……变小)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
(“昂”,高,即“使其值昂”)4、数词的使动用法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使……二三)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7种词类活用法汇总解析范文.docx

词类活用在古代里,某些,主要是,可以按照一定的言灵活运用,在句中改它的功能,即改原来的性。
古活用,常的主要有:1.名作2.名作状3.形容作4.、形容活用名5.使用法6.意用法7.数有也活用高中段必掌握的活用知有:(一)名作,有以下几种情况:1.后有或。
“朝服衣冠”服,穿戴“沛公霸上” ,,2.前有副或能愿。
“二月草已芽”,芽“三汝,莫我肯德” ,德,感激3.用“而” 接,一端是,另一端的名常活用。
“蹄而之”,用脚踢“ 王复引兵而”,向“男耕而食,女而衣” ,穿衣4.两个名用,其中一个通常活用。
“面山而居”,面着“春人,夏雨雨人” ,吹拂,滋5.句子部分找不到或其他作中心,事物名活用。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四月花”名作的法是:(1)+名,如( 2)介 +名+,用蹄踢( 3)成,如德,感激一狼洞其中 ( 《狼》 ) 洞:“打洞”卒中往往,皆指目(《涉世家》)目:用眼睛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福:福,保佑(二)名作状,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作行的特征、状,“像⋯⋯一”“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像人一“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狼》犬:像狗一地坐。
2.表示作行的度、方式。
“用待⋯⋯的方式”“ 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用待客人的方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者”3.表示作行的工具、手段、依据。
“用⋯⋯”,“好事者船以入”,用船“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
4.表示作行的依据。
“按照⋯⋯”“予分当引决”,按照道理“其必不敢留君”,按照那情5.表示作行的所、向。
“在、从、向、往⋯⋯”“ 吴会,西通巴蜀” ,《隆中》西:向、向西。
“卒廷相如”,在朝廷上“ “至中” ,从小路“草行露宿” 6.表示作行的、率。
“在、当、每⋯⋯”“ 公兵不百万”,当“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日扳促永于邑人” 《仲永》日:“天天”、“每天”的意思。
(三)形容作,有以下几种情况:1.后面有。
“ 臣,小人”,近,疏“山多石,少土”,有多,少有“素善留侯良”2.前面有能愿。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汇总(共12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2.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仇:报复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⑦日将暮,取儿稿葬暮:落山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3.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4.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以……为鱼肉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④君子病无能焉病:以……为病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5.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大类)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3.天雨墙坏(雨,下雨)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8.愿为市鞍马(市,买)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16.一鼓作气(鼓,击鼓)17.朝服衣冠(服,穿戴)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22.有仙则名(出名)23.有龙则灵(现灵)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25.书帛曰:“陈胜王。
”(称王)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8.环而攻之(环,包围)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31.皆下之(下,攻下)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35.天下缟素(穿孝服)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2.名词作状语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9.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10.箪食壶浆(用箪,用壶)11.乃丹书帛(用朱砂)二、动词活用1.动词作状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3.跳往助之(跳,跳着)2.动词作名词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3.使动用法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3.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9.忿恚尉(使尉愤怒)4.意动用法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3.闻寡人之耳者(闻)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5.为动用法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3.既泣之三日(泣)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5.念悲其远也(悲)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三、形容词活用1.作名词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3.披坚执锐(坚.锐)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9.心乐之(以之为乐)2.作状语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3.作动词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9.心乐之(乐,喜欢)10.凄神寒骨(凄.寒)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15.毕力平险(毕,用尽)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18.楼渐低(低,降低)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24.香远益清(远播)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四、数量词活用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
2020高考“词类活用”知识总结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
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少,认
为……少;轻,认为……轻。
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
1
1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惑矣。《师说》
4.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
是主观的看法,
传》)舍,安排住宿。
19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 《廉颇蔺相如传》 ) 衣,穿。
2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 《廉颇蔺相如传》 ) 嘻,发出嘻的声音。
2020高考高考文言之词类活用

入主中原、统一天下。
①烛之武退秦师
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③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 岂乏明时。《滕王阁序》
再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句中 的“侣”“友”为意动词,意思是“把……当作 伴侣”“把……当作朋友”。
名词的意动用法即学即练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鉴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子 ⑤友风而子雨 友 子 ⑥幕天席地 幕 席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1、惧有伏焉 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 3、不敢复有株治 4、大礼不辞小让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 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 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斗,使……相斗,动词的使动用法)
翻译下列句子 ①秋九月,晋侯饮赵盾。 ②单于愈益欲降武。 《汉书·苏武传》 ③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 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⑤却匈奴七百余里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规律二:两个名词(或后一个为代词)连 用,如果构不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 个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8、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这五人的死,离现在修墓来埋葬他们 )
9、顺流而东也。
① 驰而前 ②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1.名词作状语训练1.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翻译句子。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雾、星译文:地大物博的洪州城中英俊的人才像浓雾密布一样到处都是,像流星飞奔一样(为国家的政事而奔波)。
(2)函封之。
(《荆轲刺秦王》)函译文:用匣子装好封上。
(3)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译文: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
(4)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译文: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5)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上译文: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日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
[规律总结]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如1句的“雾、星”),译时加“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法(如2句的“函”),译时加“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如3句的“廷”),译时加“在”或“从”;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如4句的“兄”),译时加“像对待……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如5句的“上”),译时加“向”或“对”“到”;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如6句的“日”),译时加“每”或“一……比……”。
2.名词作动词训练2.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词。
(1)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王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第二个“师”③君子不齿(《师说》)齿[规律总结]名词前有副词(“不”“已”“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②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刃③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雨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京口北固亭怀古》)饭[规律总结]能愿动词(指“能”“可”“欲”等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之词类活用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 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 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 的语法功能而作另一类词用的现 象。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 文,从语法角度去分析。
定主状谓补定宾
名词 名词 代词 代词 形容词 数量短语
副词 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 介宾短语
副词 形容词 数量短语
规律3: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 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 了动词。 名词 + 介词结构 名词+ 代词
规律4: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 +名词 ( ★“能、欲、愿、足、可”)
规律5: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副词+名词( ★“不、弗、数、皆、已、未”)
(《盐铁论·相刺》)
而”是个连词,通常是用来连接动词或动词短语,也
可用来连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但文言文中却不能
直接连接名词,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后面的一个名词通
常就要活用为动词,所以,上三例中的
“国”:使异姓立国 “西”:向西进发
“衣”:有衣穿,都活用做动词。
规律8:两个名词用“而”连接时,后一个名 词活用作动词。
的 ● 为动用法
活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词活用作动词
名 词
名词 活用为
意动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名词 活用为
使动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名词处在了 动词应该处的 位置上。
1、名词+宾语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3、能愿动词 +名词 4、名词+补语 5、“所”+名词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
何谓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名词一、名词作状语这类现象是名词用在动词前,如果这个名词不做主语,那么它就只能活用作状语。
因为汉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排列是“谓前状语谓后补”。
例句:乃遂收盛樊无期之首,函封之。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函”就是名词,放在了动词“封”的前边,但是“函”不做主语,主语是太子丹。
谓语是“封”,所以“函”在这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封”这个动作,翻译成“用匣子”。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在这里“朝”和“夕”都是方位名词用在动词“济”和“设”前面,但是不能作主语,因为主语是晋文公。
所以“朝”和“夕”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济和设这两个动作,翻译成“在早上”和“在晚上”。
此类句子还有很多。
比如:“夜缒而出”中的“夜”,“秦兵旦暮渡易水”中的“旦暮”,“日削月割”中的“日”和“月”,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的例子。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充当谓语,是不直接带宾语的。
但是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两个名词或几个名词一起用的现象,那么就要让前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来引出宾语。
例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籍”和“吏民”都是名词,按说是不能放在一起搭配使用的。
补足这个句子应该是“刘邦籍吏民”,“刘邦”是主语,“吏民”是宾语,那么籍就只能被安排在谓语的位置上了,所以要在其位谋其政,活用成动词“登记户口”。
例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在这个句子中,“之”是代词,代指头。
“函”是匣子。
两个名词放在一起了,那么前边的名词“函”就要活用为动词,翻译成“用匣子装”。
类似的句子例如:“沛公欲王关中”的“王”,“范曾数目项王”中的“目”都是这种用法。
名词也一般不受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如果在文言文中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判定是活用为动词了。
例句:皆白衣冠已送之。
《荆轲刺秦王》在这个句子中,皆是副词,翻译为“全都”。
“白衣冠”是名词,翻译成“白色的衣帽”。
按现代汉语语法来说,副词是不能直接修饰名词的,所以要让“白衣冠”活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
2020文言文词类活用基础知识整理

文言文词类活用基础知识整理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例: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二)、名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
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石钟山记》)
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或状态。
如: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促织》)
“昂其直”是“使其直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
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侣鱼虾”,以鱼虾为伴侣;“友麋鹿”,以麋鹿为朋友。
3、名词作一般动词
(1)名词带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
“王”译为称王,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
“军”带补语“霸上”,作动词,驻军。
(4)所+名词。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记王忠肃公翱事》)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黏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黏附在“所”的后面,作动词,作“购买”讲。
(5)副词作状语+名词。
恐托付不效。
(《出师表》)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
(6)名词作句中的谓语。
或师焉。
(《师说》)
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从师”讲。
(7)名词+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黏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名”黏附在“者”的前面,作“指识其本名,说明白”讲。
(8)名词+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
“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9)名词+名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 两个名词“事”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作“做,从事”讲。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
“权”,在此句中作动词“称量”讲。
4、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
“狐鸣”,像狐狸那样叫,“狐”名词作状语。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名词“兄”作动词“事”的状语。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手巾掩口啼。
(《孔雀东南飞》)
“手巾”,用手巾,作“掩”的状语。
(5)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
卿当日胜贵。
(《孔雀东南飞》)
“日”,一天天地,充当“胜贵”的状语。
(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躬”,亲身,作“耕”的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当面,是“刺”的方式,作“刺”的状语。
(7)表示处所。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
“草行露宿”,在草地上行,在露天里宿。
名词“草”“露”分别作“行”“宿”的状语。
(8)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从流石蛇行而上。
(《游黄山日记<后>》)
“蛇”,像蛇一样。
名词“蛇”作“行”的状语。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作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
如: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过秦论》)
“贤”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的意思,这里指“贤士、贤人”,作名词。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世家》)
“坚、锐”本是形容词,“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指“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作名词。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
《出师表》
“良实”本是形容词,“善良诚实”的意思,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作名词。
6.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后带宾语)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善”原本是形容词,“好”的意思,在这里是“亲善,交好”的意思。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短”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是“说别人的短处、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