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单课精练5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
(1)“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2)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3)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使用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讨论、质疑
三、语句赏析
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四、拓展迁移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这几个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见风使舵;班门弄书设计】
不求甚解
驳论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教学反思】
教师可改变单纯的识记模式,组织学生依据文本信息编写“读书名言荟萃”等,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赏析语言,在溢美的氛围中积累语言。积累课外书中的名言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2.画出写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批注。
组织学生讨论
三、美读探究
用“我发现______写得美,美在______”的格式练习写句子。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读书的
【教学反思】
可以采用抓重点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落实这个教学难点和重点。渗透新课标最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听读感悟
让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文章谈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1)读书的正确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书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北大绿卡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练习 (新版)新

北大绿卡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练习 (新版)新

15《短文两篇》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狡黯()诘难()滞碍()阐证()劝诫()死抠()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统chóu()澡饰() làn加()味同jiáo蜡()吹毛求呲() huò然贯通()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寻章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狂妄自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咬文嚼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句练习: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________,读书然后________。

5.语言积累。

从培根《论读书》中摘录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 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 大了。请你坦诚的告诉大家:你喜欢 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 你有哪些感悟?
语文课件
板块二、走进培根小档案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 科学的始祖,作家。出身 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开创英国 “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著有《随笔》《新工具》 等。
《随笔》共58篇,风格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 言警辟。其中很多句子被 人当作名言 。
语文课件
板块三、个性阅读理文思
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的读课文, 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看看 作者围绕着“读书”做了哪些论述?
关键语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 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 简约,生动形象。
语文课件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 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 分 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 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 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 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 择。
语文课件
三、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 位,强调学生阅读的 自主性和独立性,让 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激励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 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
3、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 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 空间,组织好 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五课短文两篇[文题解通]◎导读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

《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但见解独到。

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

◎作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

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集成《人生论》。

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

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

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

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

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

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知识览通]◎语音1、狡黠.“xiá”不能读成“ jié”2、咀嚼..“jǔjué”不能读成“ zuǐjiǎo”3、诘难.“nàn”不能读成“nán”4、滞.碍“chì”不能读成“zhì”5、死抠.“kōu”不能读成“qū”6、豁.然“huò”不能读成“ huo”7、相似.“sì”不能读成“ shì”8、曲.解“qū”不能读成“ qǔ”9、大而无当.“ dàng”不能读成“dāng”10、迂.腐“yū”不能读成“ yú”◎字形1、怡.情:“怡”不能写成“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15 短文两篇教材分析《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随笔。

本文紧紧围绕读书的正确目的、正确方法、重要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致。

全文好似一篇谈话,针对性很强,从读书的三方面对世人谆谆教诲,充满了睿智的思辨色彩。

《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但也是一篇驳论。

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正面阐述了读书贵在会意,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两篇文章都思路清晰,观点精辟,风格平易近人,富有启迪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能力目标1.理清两篇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

2.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两文的语言风格。

3.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真正理解两文的读书观点。

2.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3.掌握两文的论证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聚焦论证方法,畅谈理解收获等环节,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理解两文的读书观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效果;通过语文活动“读书交流大舞台”和“微型辩论赛”两个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辩论中自觉地运用论证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学会批驳对方的观点。

难点1.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学会比较阅读,分析两文论证方式的不同。

初步领会驳论文的写法。

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阅读《不求甚解》和《谈读书》,分析两文论证方式的不同,总结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读书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致。

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

通过问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讨论证方法及其效果,以及在阅读上的收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是聪明的,可聪明从何而来呢?读书致胜。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

15.《短文两篇》一、新课标对《短文两篇》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说,这个单元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阐述求知与读书的议论性文章。

第四单元说明里要求:阅读这些随笔、杂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力求让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这个要求。

一般来说,引导学生区分观点与事实、数据、图表,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作出判断,大概不太困难。

困难在于,区分观点与道理,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作出判断,因为作为论据的道理有时不易分辨出来。

即使分辨出来了,再判断道理与观点之间联系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这方面要另作指导。

“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兴趣,把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养成阅读议论文的习惯。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解读《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的随笔,围绕读书,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求知的目的、读书的态度、方法等内容,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

《不求甚解》是邓拓先生的一篇杂文,文章采用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教学两篇短文,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进行突破。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写法上,应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自我评价;比较阅读法注重求同存异,注重比较辨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短文两篇(讲解)(提升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短文两篇(讲解)(提升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学习要点】对比论证☆课堂探讨☆要点一:对比论证【探究活动】本文所用的对比论证及作用【教师释疑】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回答问题的格式:通过(某物)与(某物)进行对比,突出了(某物)***的特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讨论明确】示例: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课堂提升】《敬业与乐业》节选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

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逸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逸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短文两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明确:赞同提倡。

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明确:书要反复读。

三、列出阅读提纲(板书):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树立靶子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强调书必须反复读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四、讨论: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X。

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五、拓展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8)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8)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二、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2、比较法。

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篇文章,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

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2001·2015年6月印刷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测试卷(附答案卷)

2001·2015年6月印刷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测试卷(附答案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测试卷版本:人教版2001·2015年6月第7次印刷制作: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测试卷时间:90分钟,各4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新建五中·张同平答谢中书书(50分)一、填空(6分,一空一分)1、《答谢中书书》一文选自《》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征字繁体),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作者是:(456-536),字通明,号,丹阳秣(mò)陵(现在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信中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体现了作者和。

二、据《答谢中书书》默写(15分,一空一分)(1)总领全文之句或全文的主题句:,。

其中这句中的“美”字,流露出作者醋爱山水的愉悦之情。

(2)从仰观、俯视的视角,描写山高水净,境界清新之句:,。

(3)写出了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景色之句:,。

,。

也是作者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的句子。

(4)从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描写了朝、夕两个特定时段的生物活动的画面之句:,;,。

也是作者描写一日之内景象变化的句子。

(5)表露出作者沉醉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的句子是:。

(6)表现作者能发现山水无尽的乐趣,与谢灵运比肩自豪之意,溢于方表的句子是:,。

三、翻译全文(5分,一处一分,扣完5分止)译: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在括号内注音。

(6分,一处一分,扣完6分止)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4)夕日欲颓.()(5)猿鸟乱.鸣(6)实是欲界之仙都.....(7)沉鳞....( )竞跃(8)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9)自康乐..以来五、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1、实是欲界之仙都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六.全文具体写了哪些景物?(10分)请你用原文中一个短语来概括本文所描绘的景物画面的主要内容(1分)。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
1、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 3、众里寻她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好好读书吧!知识
甚解

色空
甚解

反封建史
会意
爱情史
几种读书方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品 读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 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 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 的神韵所在。如《春》、
《围城》的语言美;《炊烟》 的人 情美等。
不 求
引出处 释新义
甚 解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驳论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 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 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 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不懂 层近 会意层近 甚解
甚解和阅历的关系
❖ 毛泽东 ❖ 俞平伯 ❖ 李希凡 ❖ 我们学生
树靶子(对方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 甚解都是不好的。
射靶子
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
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 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 句的“甚解”,要“活”读 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陶渊明的读书观:
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1、虚心,别骄傲自负 2、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三人务于 精熟,而亮 独观其大 略”。
补充举例:鲁迅的“随便翻翻”
一广泛的浏览式的读 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 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 翻一下,或看序目,或 读几页内容,不费力, 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 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 拿来消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 15 课《短文两篇》教课方案内容预览:《短文两篇》教课方案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4.理解累积文中出现的精粹的句子,从中反省自己对念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5.以自主研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足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研究精神。

6.认识念书的好处;养成优秀的念书习惯;7.培育学生收集资料、办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教课重点:识记累积字词文常知识。

感知《谈念书》的内容;认识念书的好处;养成优秀的念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一、导入:有人说,此刻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种的图遮天蔽日一般体此刻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

有人以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要素。

所以要回归念书,特别是中学生要多念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何念书,怎样念书,今日我们一同来倾听几百年从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培根( 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 1618 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 年因行贿为国会弹劾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 年冬因为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漫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创始英国漫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诵课文,体会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四、谈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念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察看苟且偷生知”)论述念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念书有三种不一样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念书的三种倾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念书时不行有意诘难作者 -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论述念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令人理智-结尾)论述念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填补精神上各种缺点。

第11课 短文两篇(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

第11课 短文两篇(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

第11课 短文两篇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感知山川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简描绘的写景手法。

3. 了解骈文的特点,感受本文的节奏之美。

知识点01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1.作者作品陶弘景(43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

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参与朝廷大事咨询,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雄健,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水调歌头》等。

2、背景链接《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此文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

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15课(短文两篇)拓展资料(3篇)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15课(短文两篇)拓展资料(3篇)

语文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15 课 ( 短文两篇 ) 拓展资料( 3 篇)弗兰西斯·培根谈念书近代意义上的英公民族历史为时不长,但是自乔叟以来,英国文学的名篇佳构却层见迭出,各种文体领域均有大伙矗立。

不过,若是有人问:哪一种文类最能代表英国的民族气质和民族性格呢?那么,我个人偏向于选择“漫笔” 这一文类。

漫笔的写作更多地是人生经历、智慧学养、感情性灵的自然表露,人为的印迹特别少,所以,我们假定要认识英国人的天性,那就有条捷径可走——读英国漫笔。

那个地方我宁愿再聊聊漫笔名家培根的名作《谈念书》。

弗兰西斯·培根生于伦敦一贵族家庭。

他天纵奇才,12 岁便入剑桥大学研习神学、法学及经院哲学,毕业后去英国驻法国使馆供职。

1597 年返回英国,此后在英国政界却饱经炎凉世态,摸爬滚打了20 年。

但是政坛邪恶,风云难测,他在 1621 年卷入了一桩宫廷阴谋,遂被罢黜,此后专研学术。

1626 年因做低温防腐实验而不慎受寒致病,走开了人间是非之地。

除了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他所撰写的漫笔也因透辟警辟、风趣隽永、意趣盎然微风格独具而享有了世界性的名誉。

《谈念书》第一说的是念书的三种功用,即:怡情、傅彩和长才。

“怡情”令人即便独处幽居也可不失生活的情味,“傅彩”令人擅长言辨或衬托氛围,“长才” 那么令人圆观周览,于待人、接物、进业,更为精熟圆满。

其次,文章谈怎样念书。

书有利害好坏,开卷未必有利,所以颇需差异对待: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多半只需大体阅读,少量那么须仔细阅读、仔细消化。

再次,是说书犹镜子,可以照射出多种人生样态,狡黠者鄙念书,无知者羡念书,惟有理智者念书,既能入乎此中,又能出乎其外,将立身处世、做人之道与书本中传达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经验联合起来,修饰剪裁,去留弃取,全在一心,所谓“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看得之” 。

第四,是说书如良药,可以疗治各样心智缺点。

不一样书本,各有专能,史令人理智,诗令人灵秀,科学令人深刻,逻辑使人善辨,所以,念书也应因人而异,正如治病应当因材施教一般。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邓拓)《谈读书》(培根)(1)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字词,了解文常知识。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辞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张扬个性。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读书观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不求甚解”的含义解读。

比较阅读。

“驳论”的理解。

教学方法:质疑探究体验,比较阅读。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重点:读《谈读书》。

一、导入: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

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生:我比较喜欢读书。

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

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生: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

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

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也读过一些书。

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热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优秀的。

知识能改变一切。

生:我读过《西游记》,很有趣。

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高兴。

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

(板书:谈读书培根)二、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小黑板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内容预览:15.*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独处幽居处世判事设身处地处境危险B.曲解其意委曲求全曲高和寡曲径通幽C.强词夺理强人所难牵强附会富国强兵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开卷有义()味同嚼腊()提练()高谈扩论()烂加非议()逻缉()不求圣解()能言善辨()要决()3.下列外国文学名著你读过吗?请把它们与相应的作者和国籍相连。

《红与黑》海明威俄国《简·爱》列夫·托尔斯泰美国《复活》夏洛蒂·勃朗特法国《老人与海》司汤达英国4.填空。

《论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_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5.请将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补充完整。

(1)读书足以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

(3)读书费时过多易惰,________________。

(4)书犹药也,________________。

6.古人刻苦读书的典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7.怎样看待课外阅读,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发表意见:A.甲同学认为凡课外书籍都应该看。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乙同学却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凡是课外书籍都不应该看。

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C.丙同学对甲、乙两同学的观点都不赞成。

他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说: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②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5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狡黯()诘难()滞碍()阐证()劝诫()死抠()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统ch du ()澡饰()l cn 加()味同ji do蜡()吹毛求毗()hu b然贯通()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寻章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4)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咬文嚼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句练习: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读书然后。

5.语言积累。

从培根《论读书》中摘录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绝对不应该这样。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

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6.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7.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8.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9.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此你有何看法?10.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11.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12.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书的征服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所以,书是人类一种伟大而美妙的发明。

文明的征服其实也是书的征服。

书是最聪明、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

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闲暇将卓有成效;幽静将变得烂漫多彩;嘈杂也可以宁静和谐。

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

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

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

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

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

外出总禁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

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房子里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

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

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是个书呆子。

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

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

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它征服。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

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

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

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

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

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

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

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

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

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才真正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

好像一天不再有24 小时,只剩下20 小时或18 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

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

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社会这部活书。

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13.本文主要谈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14.作者说:“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

”句中加粗词语是否重复?为什么?15.仿句练习。

把文中第六段画线句子改成一组排比句。

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

有书为伴,闲暇 __________ ,_______ 。

有书为伴,幽静 __________ ,_______ 。

有书为伴,嘈杂 __________ ,_______ 。

16.面对书的侵略和征服,“我”为什么还能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17.文章引用培根的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18.作者把书分了哪几类?他分别采取什么方法去征服它们?19.你是如何看待“社会这部活书”与“印刷的书”的关系的?参考答案1. xi d ji e zh ich岔ji ek ou2.筹藻滥嚼疵豁3 . (1)使心情愉快。

(2)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 3)极端的自高自大。

( 4)正确地念出字的音,过分地计较字的意义。

4.天生才干犹如未琢之璞,读书然后成稀世之珍。

5.只要摘录并写出理由即可。

示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这句话准确地表达出阅读、辩论、写作这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对人性格形成的作用,且语意简洁,说理深刻。

”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7.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8.开头的插入成分表明下面的观点是引用别人的,不代表自己的意见;结尾处表明下面的结论是自己通过实践而得出的,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9.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同意。

因为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书中的真意,形成人生的感悟。

” 10.先由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三国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为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又补充说明“活读” 并不是不认真读,而是着眼于全局。

11.此为开放题。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赞同‘博览' ,因为只有博,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 12.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体会略。

(二)13.谈了什么是书的征服和如何征服书两个方面的内容。

14.不重复。

“统一”是指人人都相同,“惟一”是只此一个,用在这里是强调对于书的价值的评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