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复习资料41881
遥感复习资料
⎡ X ⎤ ⎡X ⎤ ⎡U ⎤ ⎢ ⎥ ⎢ ⎥ P ⎢ ⎥ = +A V 设备、电子计算机存储设备、系统操作台 48.写出遥感图像通用构像方程: Y ⎢ ⎥ ⎢Y ⎥ ⎢ ⎥ ⎢ ⎥ ⎢ ⎥ Z Z ⎣ ⎦ p ⎣ ⎦s ⎢ ⎣W ⎥ ⎦p
为地面点,S 为传感器投影中心,在地面坐标系中有( X , Y , Z) p 和( X , Y , Z )s 在传感器坐标 系中有(U , V , W )p ,A 为传感器坐标系对地面坐标系的旋转矩阵 50.传感器的成像方式有几种中 心投影、全景投影、斜距投影、平行投影 52.中心投影三种方式:点中心投影、线中心投影、面中心 投影 53.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包括的两个层次:①遥感图像的粗加工处理;②遥感图像的精加工处理
1பைடு நூலகம்
28.卫星姿态角测定有哪些仪器?卫星姿态有三种情况:绕 X 轴旋转的滚动;绕 Y 轴旋转的俯仰; 及 绕 Z 轴旋转的航偏。用于空间的姿态测量仪有:红外姿态测量仪、星相机、陀螺仪等,也可用三 个 GPS 测定姿态角 29.何谓“与太阳同步轨道” ? 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平面内的 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30.遥感卫星的轨道特征?轨道类型?特征: (1)运行轨道是一个 椭圆,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点上(2)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卫星与地球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 的面积相等(3)运行周期的平方与其轨道平均半径的立方成正比类型: (1)离地高:低、中、高轨 道(2)倾角大小:赤道、极地、倾斜轨道( 3)人类观赏的角度: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 31.何谓“小卫星” ?简述小卫星的主要特点?指目前设计质量小于 500kg 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 ( 1) 重量轻,体积小。 ( 2)研制周期短,成本低。 (3)发射灵活,起用速度快,抗毁性强。 (4)技术性 能高。 ndsat1-3 卫星运行特点?①近圆形轨道;②近极地轨道;③与太阳同步轨道;④可重复 轨道 33.SPOT-1~4 产品中 2A 与 3B 表示什么?2A 为二级辐射校正; 3B 为三级几何处理 34.遥感中使 用的传感器大体上分为哪几个类型?①摄影类型的传感器;②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③雷达成像 类型的传感器;④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35.传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 器 36.扫瞄成像类传感器有哪两种主要的形式?举例说明:①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红外扫描仪、成 像光谱仪; ②对象面扫描的成像仪: 线阵列 CCD 推扫式成像仪、 电视摄像机。 37.雷达的方位分辨率: 在雷达飞行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38.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在脉冲发射的方向上,能 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39.雷达立体图像的构像特点? 同一侧或异侧都能获取和构成立体像对。 对同侧获取的雷达图像立体对,由于高差引起的投影差与中心投影片方向相反,如果按摄影位置放 置相片进行立体观测,看到的将是反立体图像。 41.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有什么区别? 模拟图像是以 胶片或其它的光学成像载体的形式,记录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强度以不同的亮度表示在遥感图像上。 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记录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强度以不同的亮度表示在遥感图像上。 42.数字图像 处理有哪些优点?与光学图像处理相比,数字图像的处理简捷、快速,并且可以完成一些光学处理 方法所无法完成的各种特殊处理,随着数字图像处理设备的成本越来越低,数字图像处理变得越来 越普遍。 43.连续图像 f ( x, y ) 与数字图像 f (i, j ) 中各量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
《遥感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遥感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遥感的定义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厂、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侠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的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按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3、遥感探测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遥感平台越高视角越宽广,可以同步探测到的地面范围就越广)、时效性(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时效性强)、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获取的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且数据来源连续,具有可比性)、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局限性(许多电磁波有待开发,还需发展高光谱遥感以及其他手段相配合)第二章:1.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2.电磁辐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3.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4.比辐射率: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通量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出的辐通量的比值5.黑体辐射特性:(1)在给定温度下,黑体的光谱辐射能力随波长而变化;(2)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即光谱辐射能力;(3)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6.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大气吸收,影响主要是造成遥感影像暗淡;大气散射增强了信号中的噪声部分,造成遥感影像质量的下降;大气窗口:电磁波在大气传输中吸收和散射很小,透过率很高7.植被光谱反射特性: (1)蓝红波段为吸收带(2)绿波段为弱反射带(3)近红外波段有强反射,但含水量造成反射吸收。
水体光谱反射特性:@蓝、绿波段反射带 @近、中红外波段为完全吸收。
城市道路、建筑物 : @红外波段较可见光波段反射强 @石棉瓦较其他材料反射强 @沥青较其他材料反射网弱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或谷值第三章:8.遥感成像原理:(1)摄影成像原理,利用安装在飞机上的航摄仪器,按照预定的计划从空中向地面摄影取得航空相片的全部作业过程(2)扫描成像原理,是传感器将收集到的电磁波能量通过仪器内的光敏或者热敏软件转变成电能后再记录下来9.微波遥感的特点:全天候工作,对某些题目有特殊光谱特征,对冰雪,森林,土壤具有一定穿透能力,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遥感导论复习资料遥感导论是地理信息科学中的重要课程,它主要讲述了遥感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遥感导论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通过感知和记录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来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利用传感器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通过信号的特征参数来识别和解译地物特征。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辐射传输、辐射能量与地物相互作用、传感器接收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辐射传输是指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
大气中的气体、云、颗粒物等会对电磁波进行散射、吸收和透射,从而影响遥感数据的获取和解译。
了解辐射传输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遥感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辐射能量与地物相互作用是指电磁波与地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不同的地物对电磁波有不同的反射、吸收和发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取和分析。
通过学习这一原理,我们可以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地物识别和分类中的应用。
传感器接收和数据处理是指遥感数据的获取和解译过程。
遥感传感器可以通过不同的波段和分辨率来接收地球表面的电磁波信号,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图像增强、特征提取、分类和变化检测等步骤,这些步骤可以帮助我们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物信息。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遥感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等。
其中,环境监测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大气污染、水体质量、土地利用变化等环境指标,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农业是另一个重要的遥感应用领域。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湿度、气象变化等因素,帮助农民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城市规划是遥感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城市的地形、土地利用、建筑物分布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原理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汇总)
遥感的定义:遥感是指利用飞机、卫星或其他飞行器等运载工具(平台)上安装的某种装置(传感器),探测目标的特征信息(电磁波的反射或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感兴趣信息的过程遥感类型:按平台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宇航遥感遥感信息特点:(1)真实性、客观性(2)探测范围大(3)资料新颖且能迅速反应动态变化(4)成图迅速(5)收集资料方便遥感系统的组成:1、目标的信息特性2、目标信息的传输3、空间信息的采集4、地面接收与预处理5、信息处理6、信息分析与应用电磁波: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1)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红外划分※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um,太阳光谱中只有0.3~0.38u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但探测高度在2000m 以下。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u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
※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6~1000um,根据性质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
※微波:波长范围为1mm~1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的影响。
红外划分:※近红外:0.76~3.0um,与可见光相似。
※中红外:3.0~6.0um,地面常温下的辐射波长,有热感,又叫热红外。
※远红外:6.0~15.0um,地面常温下的辐射波长,有热感,又叫热红外。
※超远红外:15.0~1000um,多被大气吸收,遥感探测器一般无法探测。
偏振:指横波的振动矢量偏于某些方向的现象或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
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定律:包括普朗克定律,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瑞里—金斯公式(注:基尔霍夫定律是一般物体发射定律。
)发射率概念:地物的辐射出射度(单位面积上发出的辐射总通量)W与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 W黑的比值。
按照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把地物分为:黑体或绝对黑体:发射率为1,常数灰体:发射率小于1,常数选择性辐射体:反射率小于1,且随波长而变化。
(完整word版)遥感原理复习资料2
复习资料 第一章1.遥感的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特性进行远距离的探测和识别的一门科学技术。
2.遥感的特点:宏观性、综合性、多波段性、多时相性、快速及时、客观性、经济效益好3.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4.遥感技术系统:{5.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或大小,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6.黑体辐射定律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按波长分布的规律 意义:(1)辐射出射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2)温度越高,辐射出射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 (3)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7.斯帝芬-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它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辐射通量密度很大的变化 意义:红外装置测定温度的理论基础 8.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意义:针对要探测目标,选择最佳遥感波段和传感器 9.太阳常数: I ⊙=135.3 mW/m2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10.大气的吸收:(1)臭氧:20-30 km 的平流层,含量极少,但吸收很强吸收带:紫外区 0.3μm 以下 强吸收远红外 9.6μm 强吸收0.6μm ,4.75μm 和14μm 弱吸收 (2)二氧化碳:低层大气,含量少;主要在红外区吸收带:2.60~2.80μm ,吸收峰 2.70μm4.10~4.45μm ,吸收峰 4.3μm 9.10~10.9μm ,吸收峰 10.0μm 12.9~17.1μm ,吸收峰 14.4μm(3)水: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介质;对红外遥感有极大的影响吸收带:0.70~1.95μm ,吸收峰 1.38μm 和1.87μm 2.5~ 3.0μm ,吸收峰 2.7μm 4.9~8.7μm ,吸收峰 6.3μm 15μm~1mm 超远红外区主动遥感:自主发射人工信号,碰到对象后有一部分返回 被动遥感:不发射任何人工信号 空间信息采集系统 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 地面实况调查系统 信息分析应用系统11.大气的散射:(1)瑞利散射 (Rayleigh scatter) :α<< λ❖散射率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瑞利散射的强度随着波长变短而迅速增大❖大气中的气态分子(如O2、N2等)对可见光的散射❖多波段中不使用蓝紫光的原因❖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对红外辐射影响很小,对微波的影响可以不计❖微波具有穿透能力的原因(阴天,雨,云)(2)米氏散射 (Mie Scatter) :α≈λ❖大气中的悬浮微粒,霾,水滴,尘埃,烟,花粉,海上盐粒,火山灰等气溶胶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从近紫外到红外波段都有影响❖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3)无选择性散射:α>>λ❖云、雾、水滴、尘埃的散射(5~100μm)❖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云雾通常呈现白色❖阴天不宜遥感(原因:散射,反射)12.大气散射的影响:改变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干扰传感器的接收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13.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常用的大气窗口14 . 亮度温度:辐射出与观测物体相等的辐射能量的黑体温度,衡量地物辐射特征的重要指标亮度温度与实地温度的关系:总小于实地温度15.地物的反射光谱:是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地物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是用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遥感复习资料第⼀章:遥感概论⼀、遥感的概念:1、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标或⾃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种技术。
2、遥感的定义(2):从不同⾼度的平台上,使⽤各种传感器,接收来⾃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加⼯处理,从⽽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远距离的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
3、遥感的定义(3):遥感是通过不接触被探测的⽬标,利⽤传感器获取⽬标数据,通过对数据进⾏分析,获取被探测⽬标、区域和现象的有⽤信息。
4、遥感系统构成:(1)传感器(2)遥感平台(3)地⾯控制系统(4)数据接收系统(5)遥感应⽤系统5、遥感的类型1)按遥感平台据地⾯的⾼低划分地⾯遥感:100m以下平台与地⾯接触,航空遥感:100m-100km以下的平台,航天遥感:100km以上的平台,2)按探测波段划分紫外遥感:波段在0.05~0.38 µm之间。
可见光遥感:波段在0.38~0.76µm之间。
红外遥感:波段在0.76~1000 µm之间。
微波遥感:波段在1m m ~1 m之间。
注:微波遥感的特点:①能全天候,全天时⼯作②对某些特殊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③对冰、雪、森林、上壤等具有⼀定的穿透能⼒④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⑤分辨率较低,但特征明显⼆、遥感的应⽤:1、遥感在资源调查⽅⾯的应⽤:①在农业、林业⽅⾯的应⽤②遥感在地质矿产⽅⾯的应⽤③在⽔⽂、⽔资源⽅⾯的应⽤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等⽅⾯的应⽤:①在环境监测⽅⾯的应⽤②在对抗⾃然灾害中的应⽤3、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的应⽤:4、遥感在全球性宏观研究中的应⽤:①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性研究②⼈⼝问题、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③利⽤GPS监测和研究板块的运移;深⼤断裂活动;全球性⽓候研究和灾情预报;世界冰川的进退。
第⼆章:遥感的物理基础⼀、电磁波与电磁波谱:1、电磁波的特性(1)电磁波是横波(2)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3)电磁波具有波粒⼆象性2、电磁波谱:3、红外线的特性:(1)⼀切物体,都在辐射红外线.(2)物体温度越⾼,辐射的红外线越强.、波长越短(3)热辐射----即红外线辐射,热传递⽅式之⼀⼆、物体的发射辐射:1、辐射的三个定律:⿊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的物体。
遥感复习资料(参考)
广义的遥感:不直接接触有关目标物或现象而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解译和分类的技术。
狭义的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与航空摄影测量的关系:遥感技术的类型:(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2)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有源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主动遥感: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其回波。
被动遥感:被动接受目标物的发射或反射。
(3)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目前遥感技术用到的波段)(4)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资源、环境、农业、林业、渔业、地质、水文、军事遥感遥感技术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遥感的发展趋势:(1)高空间分辨率;(2)高光谱分辨率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以频率从高到低(波长从短到长)依次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
辐射量度L与观测角θ无关的辐射源,称为朗伯源。
只有绝对黑体才是朗伯源。
(灰体:反射度是0-1之间的常量。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吸收率+反射率=1黑体辐射的三个特性:(1)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2)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
(3)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实际物体的辐射:辐射(发射)率是指地物的辐射出射度(即地物单位面积发出的辐射总通量)W与同温度的黑体的辐射出射度(即黑体单位面积发出的辐射总通量)W黑的比值。
常用ε表示,即ε=W/W黑。
地物的辐射率(发射率)与地物的性质、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颜色等)有关,且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
遥感复习考试资料及答案
然遥感考试资料第章绪论名词解释:、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地情况下,使用特定地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地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地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地技术.❝、遥感平台::用来装载传感器地运载工具填空题:、遥感平台地种类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三类.、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遥感可以分为被动遥感、主动遥感两类.、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受与处理系统、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个部分组成.问答题:1、遥感地应用领域有哪些(至少举类)?答: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第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名词解释:❝、电磁波:电磁波是在真空中或物质中通过传播电磁场地振动而传输电磁能量地波❝、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地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地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地物体❝、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地电磁辐射❝、灰体:没有显著地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地物体❝、绝对温度:和热力学温度是同义词, 符号单位、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地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地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地温度称为该物体地辐射温度❝、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地辐射能量❝、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地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地黑体在相同条件下地辐射功率之比.❝、光谱反射率:物体地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或者(在平面坐标上表示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规律地曲线)填空题:、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玛射线、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维恩位移定律表明当绝对黑体地温度增高时,它地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绝对黑体地①反射率等于②反射率等于③发射率等于④发射率等于.、物体地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大气窗口是指①没有云地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地局部天空区域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地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地天空区域.、大气瑞利散射①与波长地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地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地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地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⑤与波长地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地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无关.、大气米氏散射:与波长地二次方成反比①与波长地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地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无关.问答题:1、叙述沙土、植物和水地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地一般规律.沙土: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地反射率没有明显地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土壤反射波普曲线呈比较平滑地特征.植物:分三段,可见光波段(~μ)有一个小地反射峰,位置在μ(绿)处,两侧μ(蓝)和μ(红)则有两个吸收带;在近红外波段(~μ)有一反射地“陡坡”,至μ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地独有特征;在中红外波段(~μ)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地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以μ、μ和μ为中心是水地吸收带,形成低谷.水:水体地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2、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地因素影响?答:主要影响因素:物体本身地性质(表面状况)、入射电磁波地波长和入射角度3、什么是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地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地大气窗口地波长范围.答: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地,透过率较高地波段成为大气窗口.形成大气窗口地原因:不同波段地反射率、吸收率、散射程度不同.波长范围:~μ,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μ和~μ,即近、中红外波段.~μ,即中红外波段.~μ,即远红外波段. ~,即微波波段第章传感器名词解释:❝、传感器: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能量地装置.❝、探测器:将收集地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光机扫描仪:全称是光学机械扫描仪,是借助于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运动和传感器本身光学机械横向扫描达到地面覆盖、得到地面条带图像地成像装置.❝、推帚式扫描仪:瞬间获取一条影像线.随着平台向前移动,象缝隙摄❝影机一样,以“推帚”方式获取沿轨道地连续影像条带,从而获取一幅二维影像、瞬时视场: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原件地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单位为毫弧度().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一个瞬时视场内信息,表示一个像元.填空题:1、目前遥感中使用地传感器大体上可分为等几种.分类:工作方式:主动传感器和被动传感器记录方式:成像方式地传感器和非成像方式地传感器成像方式根据成像原理和所获图像地性质:摄影方式传感器、扫描方式传感器、雷达、遥感传感器主要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部份组成.问答题:. 按传感器地工作波段可把遥感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等1、传感器地发展趋势?更高分辨率传感器更精细地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合成孔径卫星雷达传感器可进行立体观测和测量地传感器第章航空遥感数据名词解释:❝、中心投影:空间任意直线均通过一固定点(投影中心)投射到一平面(投影平面)上而形成地透视关系.❝、像点位移:地形地起伏和投影面地倾斜会引起航片上像点位置地变化,叫像点位移.填空题:、按感光片和波段分类,航空摄影可以分为全色黑白摄影、黑白红外摄影、彩色摄影、彩色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类.问答题:1、在彩红外影像上植被呈现什么颜色?为什么?答:品红色.植被在可见光波段()有一个小地反射峰,位置在(绿)处,在近红外波段()有一个反射地“陡坡”,至附近有一个峰值.根据标准假彩色地合成原理,绿波段被赋予蓝,红外波段被赋予红,绿色与红色相加为品红第章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名词解释:、卫星是美国发射地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原称地球资源技术卫星(),以探测地球资源为主要目地.、:多光谱扫描仪.成像板上排列个玻璃纤维单元每列个纤维单元.每个纤维单元瞬时视场为微弧.每个像元地面分辨率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条扫描线地面范围、:是地改进是一个高级地多波段扫描型地地球资源敏感仪器、卫星卫星卫星卫星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研制地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系法文’地缩写,意即地球观测系统.、:是一种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由于使用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地一天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地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地连续图像条带.、:于年月日发射成功,是世界上第一颗提供分辨率卫星影像地商业遥感卫星.可采集米分辨率全色和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地商业卫星,同时全色和多光谱影像科融合成分辨率地彩色影像.、:于年月日由美国公司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提供亚米级分辨率地商业卫星,卫星影像分辨率为.填空题:、陆地资源卫星轨道地四大特点近圆形轨道、近极地轨道、与太阳轨道同步、可重复轨道.、系列卫星带有探测器地是;带有探测器地是.系列卫星具有全色波段地是 ,其空间分辨率为、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快鸟.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指①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地公转周期②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地自转周期③卫星轨道面朝向太阳地角度保持不变.、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①获取同一地区影像地时间间隔②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空地间隔时间③卫星绕地球一周地时间.、专题制图仪有①个波段②个波段③个波段④个波段.问答题:1、、、影像各有何特点(从探测波段、空间分辨率、扫描宽度等方面分析)?地面分辨率为每个波段有个探测器记录对应地面*个波段微米微米地面分辨率为除为为外其余个波段微米微米、列举、传感器地技术参数(波长范围、时空分辨率)及各波段应用.、卫星上地推扫式扫描仪与专题制图仪有何不同?答:推扫式扫描仪是对像面扫描成像其上装有元件能瞬间同时得到垂直于航线地一条扫描线以推扫方式获取沿轨道连续图像是多光谱扫描仪对物面扫描成像它是靠扫描镜来回扫描获取垂直于轨道地图像、假彩色合成影像上,水体、植被、农田、城镇等典型地物地解译标志是什么(从颜色、形状、纹理等方面分析)?第章名词解释:、微波: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在地波段范围称为微波.、微波遥感: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地微波辐射,经过判断处理来识别地物地技术.、热红外遥感:利用电磁波谱中~μ热红外波段本身和在大气中传输地物理特性地遥感技术统称、高光谱遥感:全称为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利用很多很窄地电磁波波段获得观测目标地相关信息.、成像光谱仪:能实现连续地窄波段成像,有可能实现地面矿物地直接识别填空题:、热红外遥感地探测波段是——μ .、在白天成像地热红外图像上水体呈冷色调(暗色调),在夜晚成像地热红外图像上水体呈暖色调(亮色调).问答题:1、热红外遥感图像上地色调深浅代表什么含义?答:色调是温度地显示.浅色调代表强辐射体,表明温度高或辐射率高;深色调代表弱辐射体,表明其温度低.2、雷达图像上阴影产生条件是什么?答:有地形起伏时,背向雷达地斜坡往往照不到,产生阴影3、什么是高光谱?它与多光谱有何区别?答:高光谱:光谱分辨率在.数量级,这样地传感器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有几十到数百个波段,光谱分辨率可达级多光谱成像——光谱分辨率在.数量级,这样地传感器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一般只有几个波段区别:高光谱和多光谱实质上地差别就是,高光谱地波段较多,谱带较窄(比如有个波段,带宽),多光谱相对波段较少(比如,个波段,分为红波段,绿波段,蓝波段,可见光,热红外(个),短波红外和全波段).从空间分辨率上没有太大地差别,因传感器不用而不同第章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地基础知识名词解释:、:是按波段顺序记录遥感影像地格式,每个波段地图像数据文件单独形成一个影像文件.、:是一种各扫描线按照波段顺序交叉排列地遥感数据格式,格式存储地图像数据文件由个波段影像组成.、:是每个像元按照波段次序交叉排列记录图像数据地,即在一行中按每个像元地波段顺序排列,各波段数据间交叉记录.、直方图:数字图像直方图描述了图像中每个亮度值()地像元数量统计分布.它是指每个亮度值地像元数占图像中总像元地比重,即频率直方图.、:是一款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软件、、像素:像素是指基本原色素及其灰度地基本编码填空题:、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影像地过程包括图像采样,(空间坐标数字化)灰度级量化过程处理(灰度数字化).等步骤.、图像数字化中采样间隔取决于图像地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公式).、一般图像都由不同地频率、相位、、地周期性函数构成.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是数字图像地①连续记录格式②行、波段交叉记录格式③象元、波段交叉记录格式.问答题:、叙述储存遥感图像有哪几种方法,列举—种数字图像存储格式,并说明其特点.四种:、、、((),另外):该格式是一种不必转换格式就可以在不同平台间传递. 影象地波段是如何划分地?各个波段地主要用途是什么?——,绿,分辨率:,对水体有一定透射能力,在清洁地水体中透射深度可达米,可以判读浅水地形和近海海水泥沙.可以探测健康植被在绿色反射率.——,红,可用于城市研究,对道路、大型建筑工地、砂砾场和采矿区反映明显.在红色波段,各类岩石反射更容易穿过大气层为传感器接收,也可用于地质研究.可明显反映河口区海水团涌入淡水地情况,对海水中地泥沙流、河流中地悬浮物质与河水浑浊度有明显反映.可区分沼泽地和沙地,可以利用植物绿色素吸收率进行梢物分类.——近红外,可区分健康与病虫害植被.水体在此波段具有强烈吸收作用,水体呈暗黑色,含水量大地土壤为深色调,含水量少地土壤色调较浅,水体与湿地反映明显.——近红外可用来测定生物量和监测作物长势.水体吸收率高,水体和湿地色调更深、诲陆界线清晰.该波段还可用于地质研究,划出大型地质体地边界,区分规模较大地构造形迹或岩体.第波段——,为热红外波段,可以监测地物热辐射与水体地热污染,根据岩石与矿物地热辐射特性可以区分一些岩石与矿物,并可用于热制图.10.影象地波段是如何划分地?各个波段地重要用途是什么?——,绿,分辨率,对水体有一定透射能力,在清洁地水体中透射深度可达米,可以判读浅水地形和近海海水泥沙.可以探测健康植被在绿色反射率.——,红,可用于城市研究,对道路、大型建筑工地、砂砾场和采矿区反映明显,用于地质研究,可区分沼泽地和沙地,植物分类.——近红外,可区分健康与病虫害植被,水陆分界.——近红外,可用来测定生物量和监测作物长势,土壤含水量研究,地质研究,水陆分界.第波段——,为热红外波段,可以监测地物热辐射与水体地热污染,区分一些岩石与矿物,并可用于热制图.地蓝绿波段()分辨率为米,用于水体穿透,分辨土壤植被,红色波段(),用于观测道路,土壤植被,近红外波段(),分辨率为,用于估算生物量,区分水体和植被.中红外波段(),对比不同地植被,有较好穿透大气和雨雾地能力,热红外波段,分辨率是,感应发出热辐射地目标,中红外波段,分辨岩石与矿物,可以用于辨别植物覆盖和湿润土壤. 影象地波段是如何划分地?各个波段地重要用途是什么?第一波段为绿色波段,该波段以叶绿素反射曲线地次高峰为中点,可区分植被类型和评估作物长势,对水体有一定地穿透深度,在干净水域能够穿透地深度,可以区分人造地物类型;第二波段为红色波段,该波段与第五波段和第三波段很接近,在晴朗天气下,该波段地大气透过率约为,是叶绿素反射曲线地低谷区,据此可以识别农作物类型,对城市道路、大型建筑工地反映明显,可用于地质解译,辨识石油带、岩石与矿物等;第三波段为近红外波段,用来检测作物长势,区分植被类型;第四波段为短红外波段,用于探测植物含水量及土壤湿度,区别云与雪;全色波段,可用于调查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区分城市主要干道、识别大型建筑物,了解都市发展状况..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地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地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地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在标准假彩色合成图象上怎样识别地物类别?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地波长与黑体地绝对温度成反比.黑体地温度越高,其曲线地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地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地时候所发生地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地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地散射现象、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地地面范围地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地波谱时,能分辨地最小波长间隔.、试述遥感目视解译地方法与基本步骤.要点: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地理相关分析法.程序:准备工作阶段;初步解译与判读区地野外考察;室内详细判读;野外验证与补判;成果地转绘与制图.、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地电磁波.遥感地特点是什么?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地综合性;经济性;局限性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地区别是什么?投影距离地影响;投影面倾斜地影响;地形起伏地影响.遥感影像变形地主要因素有平台地位置、地形地起伏、地表地曲率大气地折射、地球地自转BkeGu。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第一章1、简述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就字面含义可以解释为遥远的感知,它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
2、与传统对地观测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一、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二、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三、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四、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3、简述遥感卫星地面站,其生产运行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的主要任务(遥感平台的构成)生产运行系统包括:接收站,数据处理中心和光学处理中心各自任务:接收站:主要负责完成跟踪卫星,传送接受卫星数据任务。
数据处理中心:做一系列的辐射校正及几何校正处理,消除畸变,恢复图像。
光学处理中心:光学处理中心配有黑白与彩色胶片和相片冲洗设备,光学彩色合成设备,放大与复制设备以及各种质量控制与检测设备,可以生产适用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比例尺的图像产品。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1、根据工作平台的不同,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2、根据电磁波的工作波段不同,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3、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4、根据遥感资料的获取方式,可分为成像遥感和飞成像遥感5、根据波段宽度及波谱的连续性,可分为高光谱遥感和常规遥感6、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环境遥感,城市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军事遥感等。
第二章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振动的传播。
也称为电磁辐射。
黑体辐射:研究实际物体吸收和发射辐射能量的性能时的一种理想化的比较标准。
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地物反射曲线的形态很不相同,表明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不同。
除了因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下反射率也不同。
一般说来,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1.狭义的遥感(电磁波遥感技术)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处,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我们的表达:远距离获取、记录、传输、处理、分析目标物电磁波信息,揭示其特征、性质与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叫做遥感。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1)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研究:是基础。
预备工作,即寻找技术实施的依据。
(2)信息的获取传感器:接受、记录目标电磁波特性的仪器。
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平台。
有地面平台、空中平台、空间平台。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3. 按遥感工作方式(1)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2)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成像遥感指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非成像遥感指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4.作为对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大面积调查不难,大面积同步调查很难。
(2)时效性强:周期、动态、重返周期(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全天时、全天候、同一性、相似性、综合性、可比性、客观性。
(4)经济性: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美国陆地卫星投入产出比为1:80(5)局限性:空间分辨力、辐射分辨力、光谱分辨力、时相分辨力。
电磁波谱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已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还不能准确反映,还需要发展高光谱高分辨率遥感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尚不可缺少。
5.电磁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
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一遥感的定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及综合性探测技术。
二遥感的基本原理自然界的任何物体本身都具有发射、吸收、反射以及折射电磁波的能力,遥感是利用传感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通过电磁波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探测目标物的目的。
三遥感的物理基础(一)电磁波电磁波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物理理论基础。
1、电磁波的性质:具有波的性质和粒子的性质(波粒二相性)2、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越高。
3、电磁波谱电磁波几个主要的分段:宇宙射线、伽玛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近、中、远)、微波、无线电波。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是近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紫外: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0.01~0.38um辐射的总称,主要源于太阳辐射。
由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被吸收,只有0.3~0.38um波长的光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且散射严重。
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与散射作用,紫外遥感通常在2000m 高度以下的范围进行。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遥感常用的可见光是蓝波段(0.45um附近)、绿波段(0.55um附近)和红波段(0.65um附近)红外,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0.7um至1mm之间,遥感常用的在0.7um-100mm微波,波长在0.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波段具有一些特殊的特性:①受大气层中云、雾的散射影响小,穿透性好,不受光照等条件限制,白天、晚上均可进行地物微波成像,因此能全天候的遥感。
②微波遥感可以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4、黑体辐射定律辐射出射度:在单位时间内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发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能量的总和。
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又能全部发射,则该物体是绝对黑体。
遥感科学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
遥感科学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
一、遥感科学基础知识
1. 遥感的定义和概念
2. 遥感的分类和原理
3.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传感器类型
4. 遥感数据的解译与分析方法
二、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
1. 遥感数据预处理
- 图像预处理方法和步骤
- 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
- 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
2. 遥感数据分类与识别
-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
- 基于特征的分类方法
- 遥感数据的对象识别与提取
3. 遥感数据的信息提取与分析
- 光谱信息提取方法
- 空间信息提取方法
- 时间信息提取方法
三、遥感应用领域
1. 农业遥感应用
- 农作物遥感监测与估产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
2. 环境遥感应用
- 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监测
- 空气质量与气候遥感监测
3. 城市与区域遥感应用
- 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变化
- 城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四、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1.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
- 高光谱遥感
- 雷达遥感
2.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融合- 遥感数据在GIS中的应用
- GIS数据在遥感中的应用
以上为《遥感科学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的大纲,希望能够帮助您复习遥感科学与应用的相关知识。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我将竭诚为您解答。
遥感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资料
★★★★★★★★★★★★★★★★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遥感系统的组成: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遥感数据: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一部分与地面发生作用后反射,再次经过大气层,到达传感器。
传感器将这部分能量记录下来,传回地面,即为遥感数据。
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分为:地面平台:为航空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
航空平台:80 km以下的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
航天平台:80 km以上的平台,包括高空探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人造地球卫星的类型:低高度、短寿命卫星:150~350 km,用于军事。
中高度、长寿命卫星:350~1800 km,地球资源。
高高度、长寿命卫星:约3600 km,通信和气象。
遥感的类型:按遥感平台分:1、地面遥感2、航空遥感3、航天遥感4、航宇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1、紫外遥感2、可见光遥感3、红外遥感4、微波遥感5、多波段遥感按工作方式分:1、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2、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经济性(…) 局限性(…)电磁波谱:按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电磁波谱。
依次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黑体: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当然黑体仍然要向外辐射)。
显然自然界不存在真正的黑体,但许多地物是较好的黑体近似( 在某些波段上)。
太阳常数: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I⊙=1360 W/m2大气窗口: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采集、处理和解释地面上的影像数据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保护、气象预测等领域。
在遥感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人们主要关注的是遥感传感器、遥感图像的处理和解译方法。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遥感技术进行复习。
遥感传感器是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光学传感器、微波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等。
光学传感器适用于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彩色和多光谱图像。
微波传感器适用于云层、雾、雨等天气条件下,可以穿透这些干扰获取地面信息。
雷达传感器则采用雷达波束返回信号的时间差和强度等信息,可以获取地面的高程、速度和方向等数据。
复习时需要了解不同传感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遥感图像的处理包括图像的增强、分类和融合等步骤。
图像增强是用来提高图像质量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地表特征。
常用的增强方法有直方图均衡化、滤波和波段变换等。
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像素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方法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是依靠训练样本对图像进行分类,而无监督分类则是根据像素之间的统计特征对图像进行自动分类。
图像融合是将多个源数据的信息融合,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地表信息,融合的方法包括像元级融合和特征级融合。
复习时需要掌握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其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是将遥感数据转化为地理信息的过程,常用的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机器学习解译等。
目视解译是利用人眼对图像进行观察和判断,根据地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判断其类别。
数字解译则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解译和分类,可以提高解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机器学习解译则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遥感数据进行自动解译,根据训练样本和特征提取得到地物类别的分类模型。
复习时需要了解不同解译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总结起来,遥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图像的处理和解译方法等知识。
复习时可以结合实际的遥感数据和案例进行练习和实践,提高对遥感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完整)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8、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0.47 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导论第一章1.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应用探测仪器,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的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
2.遥感系统: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
P1遥感平台是指装载传感器进行遥感探测的运载工具,如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
按其飞行高度的不同可分为近地(面)工作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它可以是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或合成孔径雷达等。
信息传输与接收设备是飞行器和地面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图像处理设备对地面接收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以获取反映地物性质和状态的信息。
3.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P4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
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按资料记录形式分类: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
按应用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4.遥感的特点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
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
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
遥感还具有用途广,效益高的特点。
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P65.遥感技术发展趋势3 全(全天候、全天时、全球)3 高(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3个结合(大-小卫星,航空-航天,技术-应用)第二章1.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2.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3.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基尔霍夫定律说明绝对黑体不仅具有最大的吸收率,也具有最大的发射率,却丝毫不存在反射。
4.黑体辐射:即黑体的热辐射。
5.黑体辐射的三个规律(特性)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
(玻耳兹曼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通量密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维恩位移定律)6.发射率(吸收系数或比辐射率,ε):地物的辐射出射度(单位面积上物体发出的辐射总通量。
辐照度则为接收辐射)M 与同温同波长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黑M 的比值。
它也是遥感探测的基础和出发点。
黑M M =ε 7.太阳辐射特性:A 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的主要辐射源;B 常用6000的绝对黑体辐射来模拟太阳辐射;C 辐射波长范围极大,包含整个电磁波范围;D 辐射能量集中0.2-3μm 间。
E 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有很大的衰减,且各波段的衰减是不均衡的。
8.吸收作用: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吸收,形成太阳辐射的大气吸收带。
大气物质是太阳辐射衰减的重要原因9.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
10.散射作用:大气中的粒子与细小微粒如烟、尘埃、雾霭、小水滴及气溶胶等对大气具有散射作用。
散射的作用使在原传播方向上的辐射强度减弱,增加了向其他各个方向的辐射。
散射作用的结果是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使影像模糊,从而影响判读。
11. 三种散射作用P29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d <<λ散射率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I ∝4λ 。
瑞利散射主要发生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对红外辐射的影响很小,对微波的影响可以不计。
米氏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大气散射。
d ≈λ米氏散射发生在近紫外——红外波段,但在红外波段米氏散射的影响超过瑞利散射;在微波波段,由于微波波长远大于云层中水滴的直径,因而属于瑞利散射类型;此时,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散射强度相对很弱,透射能力很强,故微波具有穿透云雾的能力无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所发生的散射。
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段的散射强度相同。
d >>λ12.无云的晴天,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为什么多波段中不使用蓝紫光的原因?朝霞和夕阳为什么都偏橘红色?云雾为什么通常呈现白色?为什么微波具有较强的穿透云雾能力?13.大气反射:电磁波传播过程中,若通过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会出现反射现象。
主要发生在云层顶部,并与云量密切相关,被动遥感应尽量选择无云的天气接收遥感信号。
14.大气窗口: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少,透过率较高的电磁波段。
大气窗口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15.地球表面的辐射特征温度为300K 的黑体,其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是:2.5-50μm。
地球表面的发射辐射能量集中于近红外波段和热红外波段;在热红外波段,地球的发射辐射能量远远大于太阳的电磁辐射能量,通常称地球的发射辐射为热辐射。
地球表面的热辐射(能量)与自身的发射率、波长、温度有关:),(),(),(0T M T T M λλελ⨯=地球的电磁辐射:小于3 μm 的波长主要是太阳辐射的能量;大于6 μm 的波长,主要是地物本身的热辐射;3-6 μm 之间,太阳和地球的热辐射都要考虑。
16.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反射、发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
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地物的这种特性称为:地物的光谱特性。
17.地物的反射波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
地物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18.地物反射波谱曲线(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可见光波段(0.4~0.76μ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两侧有两个吸收带。
这是因为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
在近红外波段(0.7~0.8 μm)有一反射的“陡坡”,至 1.lμ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这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
在中红外波段(1.3~2.5μ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是在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植物波谱具有上述的基本特征,但仍有细部差别,这种差别与植物种类、季节、病虫害影响、含水量多少等有关系。
为了区分植被种类,需要对植被波谱进行研究。
(2)土壤反射波谱曲线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
由于土壤反射波谱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所以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
(3)水体反射波谱曲线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所以水体在遥感影像上常呈黑色。
但当水中含有其他物质时,反射光谱曲线会发生变化。
水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
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这些都成为影像分析的重要依据。
(3)岩石反射波谱曲线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无统一的特征,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都会对曲线形态产生影响。
19.地物的波谱特性:①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②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
③地物的光谱特性具有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
20. ρτα++=1,式中α—吸收率,τ—透射率,ρ—反射率对于不透射电磁波的物体:ρα+=1,则有ραε-==1发射光谱曲线是指地物自身发(辐)射电磁波的能力,随其波长变化的特性。
如以横坐标表示波长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发射率(比辐射率),即构成反映发射光谱特性的曲线,称为发射光谱曲线。
不同地物由于所处温度环境不同,热容量不同,其发射光谱特性曲线也不同。
反射光谱曲线是指地物反射电磁辐射的能力,随所反射的电磁波波长而变化的特性。
如以横坐标表示波长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其反射率(或反射亮度系数)可构成反映反射光谱特性的曲线,称为反射光谱(特性)曲线。
不同性质的地物,或相同属性的地物在其成份、颜色、表面结构、含水性(率)等不同时,其反射光谱特性也不同,构成反射光谱曲线的差异。
遥感探测即是根据获取和记录不同地物不同波段的反射电磁波信息,通过分析其差异性,来识别地物属性的。
吸收光谱曲线是指地物吸收电磁波的能力,随其波长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如以横坐标表示波长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其吸收率,可构成反映吸收光谱特性的曲线。
课后思考题: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8.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太阳→地球表面:在空中有散射、吸收、反射;在地面上有反射、吸收和部分透射。
地球表面→传感器:在空中有散射、吸收和反射。
10.列举几种可见光(0.38-0.76µm)与近红外波段(0.8-3µm)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反射波谱实例。
第三章1.遥感卫星的轨道类型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 )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t)能够长时间观测特定地区,卫星高度高,能将大范围的区域同时收入视野,应用于气象和通讯领域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轨道称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简称同步轨道);在无数条同步轨道中,有一条圆形轨道,它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在这个轨道上的所有卫星,从地面上看都像是悬在赤道上空静止不动,这样的卫星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简称静止卫星,这条轨道就称为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简称静止卫星轨道,高度大约是35800公里。
人们通常简称的同步轨道卫星一般指的是静止卫星。
太阳同步轨道( sun-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 ):卫星的轨道面以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方向而同时旋转的近圆形轨道。
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是不会变的, 但会绕地球自转轴旋转。
轨道平面绕地球自转轴旋转的方向与地球公转的方向相同, 旋转的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 即0.9856度/日或360度/年, 这样的轨道称为太阳同步轨道。
卫星轨道倾角很大,绕过极地地区,也称极轨卫星。
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卫星于同一纬度的地点,每天在同一地方时同一方向通过。
2.陆地卫星系列☆美国陆地卫星系列 Landsat:产品主要有MSS,TM,ETM,属于中高度、长寿命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