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题目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题目
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另一个角,则这两个角对 应的边也相等。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底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的角的平 分线重合。 应用:在几何证明和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和判定来解决问题。
轴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 对称轴为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且与 底边形成两个相等的角。
题目: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D=CD,AD=DE=EB,过 点E作EM平行于AB交BC于点M,求BM:ME的值。
图形变化的题目
题目:等腰三 角形ABC中, AB=AC,D是 BC上一点,且 AD=BD=CD, 则∠BAC的度
数为多少。
题目:在等腰 三角形ABC中, AB=AC,D是 BC上一点,且 AD=BD=CD, 则∠BAC的度
等腰三角形在建筑、工程和艺术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建筑设计、桥梁构造和图案设 计等。
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如建筑、工程、 设计等领域。
等腰三角形在物 理学中的应用, 如力的平衡、杠 杆等。
等腰三角形在数 学中的实际应用 ,如代数、几何 、三角函数等。
等腰三角形在实 际问题中的应用 ,如航海、地理 、天文等。
题目: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D=CD, AD=DE=EB,AE交BD于点M,过点D作DF平行于AB交AE于点F,求 BM:MF的值。 题目: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D=CD, AD=DE=EB,AE交BC于点N,过点D作DM平行于AE交BC于点M,求 BM:MN的值。
解题思路:利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 质和判定的综合 应用,通过题目 给出的条件逐步 推导出各角的度 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对应练习(附参考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对应练习(附参考解析)

等腰三角形一、知识梳理:专题一:等腰三角形概念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考点分类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类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求边长或周长【例1】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A.9cm B.12cm C.15cm或12cm D.15cm解析:当腰为3cm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当腰为6cm 时,6-3<6<6+3,能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cm).故选D.方法总结:在解决等腰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如果不明确底和腰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同时要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2、解题方法:设辅助未知数法与拼凑法.3、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和转化思想.【类型一】利用“等边对等角”求角度【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A .65°或50° B.80°或40° C .65°或80° D.50°或80°解析: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故选A.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类型二】 利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角的度数【例3】 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解析:设∠A =x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各角的度数.解:设∠A =x .∵AD =BD ,∴∠ABD =∠A =x .∵BD =BC ,∴∠BCD =∠BDC =∠ABD +∠A=2x .∵AB =AC ,∴∠ABC =∠BCD =2x .在△ABC 中,∠A +∠ABC +∠ACB =180°,∴x +2x+2x =180°,∴x =36°,∴∠A =36°,∠ABC =∠ACB =72°.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当这种等量关系或和差关系较多时,可考虑列方程解答,设未知数时,一般设较小的角的度数为x .① ②【类型三】 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进行证明【例4】 如图②,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BD 、CE 为底角的平分线,且∠DBC =∠F ,求证:EC ∥DF .解析: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 =∠ACB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DBC =12∠ABC ,∠ECB =12∠ACB ,那么∠DBC =∠ECB ,再由∠DBC =∠F ,等量代换得到∠ECB =∠F ,于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C ∥DF .证明:∵△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ABC =∠ACB .又∵BD 、CE 为底角的平分线,∴∠DBC =12∠ABC ,∠ECB =12∠ACB ,∴∠DBC =∠ECB .∵∠DBC =∠F ,∴∠ECB =∠F ,∴EC ∥DF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主要是通过证明角相等或互补.【类型四】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进行证明【例5】 如图①,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1)若AD =AE ,求证:BD =CE ;(2)若BD =CE ,F 为DE 的中点,如图②,求证:AF ⊥BC .解析:(1)过A 作AG ⊥BC 于G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G =CG ,DG =EG 即可证明;(2)先证BF =C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证明:(1)如图①,过A 作AG ⊥BC 于G .∵AB =AC ,AD =AE ,∴BG =CG ,DG =EG ,∴BG-DG =CG -EG ,∴BD =CE ;(2)∵BD =CE ,F 为DE 的中点,∴BD +DF =CE +EF ,∴BF =CF .∵AB =AC ,∴AF ⊥BC .方法总结:在等腰三角形有关计算或证明中,会遇到一些添加辅助线的问题,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类型五】 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关的探究性问题【例6】 如图①,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BE 是∠ABC 的平分线,DE⊥BC ,垂足为D .(1)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2)请你判断AD 与BE 垂直吗?并说明理由.(3)如果BC =10,求AB +AE 的长.解析:(1)由△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为角平分线,可证得△ABE ≌△DBE ,即AB =BD ,AE =DE ,所以△ABD 和△ADE 均为等腰三角形;由∠C =45°,ED ⊥DC ,可知△EDC 也符合题意;(2)BE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ABE 关于BE 与△DBE对称,可得出BE ⊥AD ;(3)根据(2),可知△ABE 关于BE 与△DBE 对称,且△DE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推出AB +AE =BD +DC =BC =10.解:(1)△ABC ,△ABD ,△ADE ,△EDC .(2)AD 与BE 垂直.证明:由BE 为∠ABC 的平分线,知∠ABE =∠DBE ,∠BAE =∠BDE =90°,BE =BE ,∴△ABE ≌△DBE ,∴△ABE 沿BE 折叠,一定与△DBE 重合,∴A 、D 是对称点,∴AD ⊥BE .(3)∵BE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EA ⊥AB ,∴AE =DE .在Rt △ABE 和Rt △DBE 中,∵⎩⎪⎨⎪⎧AE =DE ,BE =BE ,∴Rt △ABE ≌Rt △DBE (HL),∴AB =BD .又∵△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C =45°.又∵ED ⊥BC ,∴△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 =DC ,∴AB +AE =BD +DC =BC=10.① ②考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根据定义判定;(2)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类型一】 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 【例7】 如图②,在△ABC 中,AB =AC ,∠A =36°,BD 、CE 分别是∠ABC 、∠BCD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解析:共有5个.(1)∵AB =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2)∵BD 、CE 分别是∠ABC 、∠BCD的角平分线,∴∠EBC =12∠ABC ,∠ECB =12∠BCD .∵△ABC 是等腰三角形,∴∠EBC =∠ECB ,∴△BCE 是等腰三角形;(3)∵∠A =36°,AB =AC ,∴∠ABC =∠ACB =12(180°-36°)=72°.又∵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D =12∠ABC =36°=∠A ,∴△ABD 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CDE 和△BCD 也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要先找出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然后确定等腰三角形,再按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等腰三角形的个数.【类型二】 在坐标系中确定三角形的个数【例8】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3),在y 轴上确定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解析:因为△AOP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可分三类讨论:(1)AO =AP (有一个).此时只要以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圆,可知圆与y 轴交于O 点和另一个点,另一个点就是点P ;(2)AO=OP (有两个).此时只要以O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圆,可知圆与y 轴交于两个点,这两个点就是P 的两种选择;(3)AP =OP (一个).作AO 的中垂线与y 轴有一个交点,该交点就是点P 的最后一种选择.综上所述,共有4个.故选B.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主要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辅助圆的灵活运用以及分类讨论时做到不重不漏.【类型三】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例9】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AE与CD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ABE=∠ACD,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CEF=∠CFE,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CE=CF,从而求得△CEF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在△ABC中,∠ACB=90°,∴∠B+∠BAC=90°.∵CD是AB边上的高,∴∠ACD+∠BAC=90°,∴∠B=∠ACD.∵AE是∠BAC的角平分线,∴∠BAE=∠EAC,∴∠B+∠BAE=∠ACD+∠EAC,即∠CEF=∠CFE,∴CE=CF,∴△CEF是等腰三角形.方法总结:“等角对等边”是判定等腰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先有角相等再有边相等,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此结论不一定成立.【类型四】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例10】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50°时,求∠DEF的度数.解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利用“边角边”证明△BDE和△C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EF,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DE=∠CEF,然后求出∠BED+∠CEF=∠BED+∠BD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的定义求出∠B=∠DEF.(1)证明:∵AB =AC ,∴∠B =∠C .在△BDE 和△CEF 中,∵⎩⎪⎨⎪⎧BD =CE ,∠B =∠C ,BE =CF ,∴△BDE ≌△CEF (SAS),∴DE =EF ,∴△DEF 是等腰三角形;(2)解:∵△BDE ≌△CEF ,∴∠BDE =∠CEF ,∴∠BED +∠CEF =∠BED +∠BDE .∵∠B +∠BDE =∠DEF +∠CEF ,∴∠B =∠DEF .∵∠A =50°,AB =AC ,∴∠B =12×(180°-50°)=65°,∴∠DEF =65°.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好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手段.经典例题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例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3】已知等腰△ABC 中,AB=AC ,D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D ,若△ACD 和△ABD 都是等腰三角形,求∠C 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综合题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综合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及判定【例1】(扬州中考)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BD 与CE 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例2】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又延长BA 到E ,使AE=BD,连接CE,DE,求证:△CDE 为等腰三角形【例4】如图,△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N 分别在AB,AC 上,则△AMN 的周长是【例5】(重庆中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A.20° B.120° C.20°或120° D.36°【例6】(双柏中考)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第三边长为:【例7】如图,点O 事等边△ABC 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则△COD 是等边三角形;(1)当α为多少度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2)求证:△COD 是等边三角形(3)当α=150°时,试判断△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A EB C O D E A B C D EA B C D FAM ND B C A M NDB CP Q BDBE【例8】(乐山中考)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E 分别在边BC,AB 上,BD=AE,AD 与CE 交于点F.(1)求证:AD=CE;(2)求∠DFC 的度数。

【例9】(黄冈中考)如图,分别以Rt △ABC 的直角边AC,BC 为边,在Rt △ABC 外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CE 和△BCF ,连接BE,AF 。

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及全等的综合应用

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及全等的综合应用
在△CHB和△AEF中,
∴△B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F=BD=5,
∴AF=AD-DF=12-5=7;
(2)证明:如图2,在BF上取一点H使BH=EF,
连接CF、CH
在△CHB和△AEF中,
=
∵ ∠ = ∠ = ° ,
=
∴△CHB≌△AEF(SAS),
∴AE=CH,∠AEF=∠BHC,
∴DE⊥DP;
(2)连接PE,设DE=x,则
EB=ED=x,CE=4-x,
∵∠C=∠PDE=90°,
2
2
2
2
2
∴PC +CE =PE =PD +DE

2
2
2
2
∴2 +(4-x) =1 +x ,
解得:x=





则DE=

证:CD⊥BF;
2
2
2
(2)连接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H,如图2,若BC =BE +CD ,试判断
CD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解:(1)证明:在△ACD和△AFE中
=
∠ = ∠ ,
=
∴△ACD≌△AFE(SAS),
∴∠DCA=∠EFA,
∴CD∥EF,
∵BF⊥EF,
∴CD⊥BF;
(2)解:CD⊥BE,理由如下:
延长CA到F,使AF=AC,连接EF,
∵BA⊥CF,AC=AF,
∴BC=BF,
由(1)可知CD∥EF,CD=EF,
2
2
2
∵BC =BE +CD ,
2
2
2
∴BF =BE +EF ,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及综合运用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及综合运用
【关键词 】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性质 ;运用
等腰 三角形 底边 上 的高 、底 边 上 的中线 和顶 角平 分 线
相互重合 ,我 们将 等 腰 三角形 的这 一特 性 简称 为 “三 线 要性质 之一 .其 主要特 点
体现在认 下三个方面 :① 等腰 三角形 的顶 角平分线 垂直 平
的性质定 理.这些性 质定 理在几何 问题中被广 泛应用 .下 面
以近几年 来各地 的中考 试题 的改 编题 为例 ,针对 等 腰三 角
形 的“三线合一 ”的分类应用加 以阐述 ,供大家参考.
一 、 求线段最值
在解 决和线段有 关 的数学 问题 时 ,如果 可 以 同时用 全
等 三角形 和等腰 三角形 的知 识来 解决 ,则 提倡运 用 等腰 三
度 的 最 小 值 .

解 析 经过 A点作 AP垂直 BC于 P 点 ,已知 AC=AB =5,BC=6,根 据 等 腰
图 1
三 角形 的“三线合 一”性 质 ,可 知 BC被 AP垂 直 平分 ,得 到 BP:3,及直 角三角形 APB,根据勾股 定理可知 AP=4,又 由 垂 直线段最短 ,可知当 BH垂直 于边 AC时 ,BH取最小值 ,根 据 等 面 积 法 ,可 得 AJP ·BC=BH ·AC,即 4×6=5×BH,可
合一 ”性质 、全 等三角形 的判及性质的理解 和应用.
三 、处 理 角 与角 之 间 的 关 系
在 解 答 关 于 角 之 间 关 系 的 题 目 时 ,可 以 运 用 等 腰 三 角
形 的“三线合一”性 质 ,将 题 目已知条 件与 待证 的角 的关 系
联 系到一起 ,从而简化 问题 的解 决步骤.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这个定理与推论不仅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四、教学流程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1)请同学们说出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估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里重点复习怎样分清题设和结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并检验它的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上述结论,教师稍加整理后给出规范叙述: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已知:如图,△ABC中,∠B=∠C.求证:AB=AC.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3)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2.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让学生自己推证这两条推论.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边三角形定义;②推论1;③推论2.3.应用举例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让学生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启发学生遇到已知中有外角时,常常考虑应用外角的两个特性①它与相邻的内角互补;②它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要证AB=AC,可先证明∠B=∠C,因为已知∠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求证:AB=AC.证明:(略)由学生板演即可.补充例题:(投影展示)1.已知:如图,AB=AD,∠B=∠D.求证:CB=CD.分析:解具体问题时要突出边角转换环节,要证CB=CD,需构造一个以 CB、C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连结BD,需证∠CBD=∠CDB,但已知∠B=∠D,由AB=AD可证∠ABD=∠ADB,从而证得∠CDB=∠CBD,推出CB=CD.证明:连结BD,在中,(已知)(等边对等角)(已知)即(等角对等边)小结:求线段相等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三角形,找出边角关系.2.已知,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过D作DE//BC交AC与F,交AB于E,求证:EF=BE-CF. 分析:对于三个线段间关系,尽量转化为等量关系,由于本题有两个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可以通过角找边的关系,BE=DE,DF=CF即可证明结论.证明: DE//BC(已知),BE=DE,同理DF=CF. EF=DE-DF EF=BE-CF 小结:(1)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推论.(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证法.七.练习教材 P.75中1、2、3.八.作业教材 P.83 中 1.1)、2)、3);2、3、4、5.五、板书设计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2§12.3.1.2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七年级(下)数学 第14讲 等腰三角形二 (解析版)

七年级(下)数学 第14讲 等腰三角形二 (解析版)

本节主要针对等腰三角形的综合性问题进行讲解,对于条件不足的问题,通过添加平行线或截长补短或倍长中线等构造全等的三角形,综合性较强.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和边长的相关计算.【例1】如图,△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6个B.7个C.8个D.9个【答案】C【解析】经分析可知,等腰三角形有:ABC ABD ACE BCE BDC,,,,,BEF CDF BCF,,,共8个.【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定义及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二内容分析知识结构模块一:计算知识精讲例题解析ABCDEF2 / 22【例2】 如图,△ABC 中,AB =AC ,BC =BD ,AD =DE =EB ,求∠A 的度数. 【答案】45A ∠=︒.【解析】BE ED EBD EDB =∴∠=∠,2233180818022.5245AED EBD EDB AED EBD AD ED A AED EBD BD BC C CDB AB AC C ABC C CDB ABCCDB A EBD CDB EBDC ABC CDB EBD A ABC C EBD EBD A EBD ∠=∠+∠∴∠=∠=∴∠=∠=∠=∴∠=∠=∴∠=∠∴∠=∠=∠∠=∠+∠∴∠=∠∴∠=∠=∠=∠∠+∠+∠=︒∴∠=︒∴∠=︒∴∠=∠=︒,,,,,,,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内角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例3】 如图,AC =BC ,DF =DB ,AE =AD ,求∠A 的度数. 【答案】36A ∠=︒【解析】AC BC A B =∴∠=∠,2180518036DB DF F BA B F EDA B F EDA A AD AE ADE AEDA ADE AED A A =∴∠=∠∴∠=∠=∠∠=∠+∠∴∠=∠=∴∠=∠∠+∠+∠=︒∴∠=︒∴∠=︒,,,,,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内角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例4】 如图,△ABC 中,AB =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 =70°,求∠AFD 的度数. 【答案】160AFD ∠=︒.【解析】AB AC B C =∴∠=∠, 90702018070707090160DE AB DF BC DEB FDC FDB FDE EDB B DEB EDB B C AFD C FDC AFD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内角和性质的综合运用.A BC DE FAB C DE FABCDE【例5】 如图,△ABC 中,AB =AC ,D 在BC 上,∠BAD =30°,在AC 上取点E ,使AE =AD ,求∠EDC 的度数.【答案】15EDC ∠=︒. 【解析】AB AC B C AD AE ADE AED =∴∠=∠=∴∠=∠,,,23015ADC B BAD AED C EDCADC ADE EDC B BADC EDC EDC B BAD EDC BAD BAD EDC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综合运用, 注意观察角度间的关系.【例6】 如图,△ABC 中,∠C =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 =AC ,BD =12, DE +BC =1,求∠ABC 的度数. 【答案】30ABC ∠=︒.【解析】解:延长BC 至点F ,使CF DE =,联结AF ()1190..111222909030DE BC BF BC CF BC DE BE AC DEB ACF DE CFBDE AFC S A S BD AF BD B FAC AF BF B BAC FAC BAC ABC +=∴=+=+==∠=∠=︒=∴≅=∴==∠=∠∴=∠+∠=︒∴∠+∠=︒∴∠=︒,,,,,,,,,【总结】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注意辅助线的添加.【例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 =BD +AB ,求∠B :∠C 的值. 【答案】:2:1B C ∠∠=.【解析】在AC 上取点E ,使AE AB =,联结DEAD 平分BAC ∠,()..ABD AED S A S ∴≅B AED BD DE ∴∠=∠=,,AC BD AB =+EC DE C EDC ∴=∴∠=∠,2:2:1AED C B B C ∴∠=∠=∠∴∠∠=,【总结】考查截长补短构造全等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外角性质.AB CDEABC DEF EABCD4 / 22【例8】 在△ABC 中,已知AB =AC ,且过△ABC 某一顶点的直线可将△ABC 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试求△ABC 各内角的度数.【答案】454590︒︒︒,,或3636108︒︒︒,,或367272︒︒︒,,或180540540777,,. 【解析】解:如图(1),当BD AD CD ==时, AB AC B C BD AD DC B BAD CAD C=∴∠=∠==∴∠=∠=∠=∠,,,41804590B B C BAC ∴∠=︒∴∠=∠=︒∴∠=︒,,;如图(2)当BD AD CD AC ==,时, AB AC B C =∴∠=∠,,BD AD CD AC B BAD CDA DAC ==∴∠=∠∠=∠,,, 23CDA B BAD CDA B BAC B ∠=∠+∠∴∠=∠∴∠=∠,, 180518036108B C BAC B B C BAC ∠+∠+∠=︒∴∠=︒∴∠=∠=︒∠=︒,,,如图(3)当AD BD BC ==时,同理可得:51803672A A ABC C ∠=︒∴∠=︒∠=∠=︒,,; 如图(4)当AD BD BC CD ==,时 同理可得180540718077A A ABC C ︒︒∠=︒∴∠=∠=∠=,,.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分类讨论的思想的运用.1. 添加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2. 截长补短构造全等三角形; 3. 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例9】 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AC ,BE=CF ,EF 交BC 于点G ,求证:EG =FG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过点E 作//EM AF ,交BC 于点M 则GCF GME EMB ACB ∠=∠∠=∠,,AB AC ABC ACB =∴∠=∠,ABC EMB EM EB BE CF EM CF ∴∠=∠∴==∴=,,, ()..EMG FCG A A S EG FG ∴≅∴=,. 【总结】考查通过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及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例10】 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AC 于点E ,交AD 于点F ,且AE =EF ,试说明AC =BF 的理由.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延长AD 至点M ,使MD FD =,联结MC()..BD CD BDF CDM DF DM BDF CDM S A S MC BF M BFM EA EF EAF EFA AFE BFM M MAC AC MC BF AC=∠=∠=∴≅∴=∠=∠=∴∠=∠∠=∠∴∠=∠∴=∴=,,,,,,,,,,,【总结】考查通过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及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模块二:构造全等形知识精讲例题解析ABC E FGM AD FBCEM6 / 22【例11】 如图,△ABC 中,∠B =60°,角平分线AD 、CE 交于点O ,试说明AE +CD =AC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在AC 上取AF AE =,联结OF易证()..AEO AFO S A S AOE AOF ≅∴∠=∠,.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1180602ECA DAC B ∴∠+∠=︒-∠=︒则180120AOC ECA DAC ∠=︒-∠-∠=︒ 120AOC DOE ∴∠=∠=︒, 60AOE COD AOF ∴∠=∠=∠=︒则60COF COD COF ∠=︒∴∠=∠,, 又FCO DCO CO CO ∠=∠=, ()..FOC DOC A S A DC FC ∴≅∴=,AC AF FC AC AE CD =+∴=+,.【总结】考查通过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注意找寻角度间的关系.【例12】 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且BD =AE ,EB 与CD 相交于点O .EF 与CD 垂直于点F .求OEF ∠的度数. 【答案】30OEF ∠=︒. 【解析】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 ABC AB BC ∴∠=∠=︒=,BD =AE易证()..ABE BCD S A S ≅,ABE DCB ∴∠=∠ADO ABC DCB ABE BOD ∠=∠+∠=∠+∠6060BOD ABC EOF ∴∠=∠=︒∴∠=︒, 30EF CD OEF ⊥∴∠=︒,【总结】考查全等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ADFB CEOABCD EOF【例13】 如图,在△ABC 中,AB =AC ,∠A =108°,BD 平分∠ABC ,试说明BC =AB +CD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在BC 上截取BE BA =,联结DEBD 平分ABC ∠,BE BA =,()..ABD EBD S A S ∴≅10818010872DEB A DEC ∴∠=∠=︒∴∠=︒-︒=︒, ()1180108362AB AC C B =∴∠=∠=︒-︒=︒,, 72EDC CE CD BE CE AB CD ∴∠=︒∴=∴+=+,,,BC AB CD ∴=+.【总结】考查全等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注意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例14】 如图,在△ABC 中,AB =AC ,∠A =100°,BD 平分∠ABC ,试说明BC =BD +AD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在BC 上截取BF BA =,联结DF ,在BC 上截取BE BD =,联结DEBD 平分ABC ∠,BF BA =()..ABD FBD S A S ∴≅,100DFB A ∴∠=∠=︒,18010080DFC ∴∠=︒-︒=︒.()1180101040200AB AC C A ABC =∴∠=∠∠==︒-︒︒=︒,,, 20DBC ∴∠=︒20BE BD DBC =∠=︒,,80BED BDE ∴∠=∠=︒, DFE FED DF DE ∴∠=∠∴=,804040FED C EDC EDC C ∠=︒∠=︒∴∠=︒∴∠=∠,,, DE EC AD EC ∴=∴=,,BC AD BD ∴=+.【总结】考查全等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注意辅助线的合理添加.ABCDE ABCDF E8 / 22【例15】 在△ABC 中,已知AB =AC ,D 为△ABC 外一点,∠ABD =60°,1902ADB BDC ∠=︒-∠,试说明AB =BD +DC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以AD 为轴作ABD 的对称'AB D''1'60'902B D BD AB AB AC B ABD ADB ADB BDC∴===∠=∠=︒∠=∠=︒-∠,,, '180ADB ADB BDC ∴∠+∠+∠=︒, 'C D B ∴、、共线, 'ACB ∴是等边三角形, AB BD DC ∴=+.【总结】考查全等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注意辅助线的正确添加.【例16】 已知:如图,AB =AC =BE ,CD 为△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试说明CD =12CE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CD 到F ,使DF =CD ,连接BF , ∵CD 为△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 ∴BD =AD ∵DF =CD ,ADC BDF ∠=∠,∴ADC BDF ≅∴BF AC BE ==,180ABF A ABC CBE ∠=∠=-∠=∠,∴180CBF ABF ABC ABC CBE ∠=∠+∠=-∠=∠, 又∵BC BC =,∴CBF CBE ≅, ∴CE CF =,∵12CD CF =,∴CD =12CE . 【总结】考查全等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注意倍长中线辅助线的运用.A BCDB ’ABCDEF【例17】 如图,AM 为△ABC 的中线,AE ⊥AB ,AF ⊥AC ,且AE =AB ,AF =AC ,MA 的延长线交EF 于点P ,试说明AP ⊥EF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AM 至N ,使MN AM =,联结CNAM 是BC 边上的中线,()..ABM NCM S A S ∴≅AB NC BAM N ABM NCM ∴=∠=∠∠=∠,, //180CN AB NCA BAC ∴∴∠+∠=︒,180AE AB AF AC EAF BAC ⊥⊥∴∠+∠=︒,,,180NCA BAC ∴∠+∠=︒,EAF NCA ∴∠=∠AE AB AF AC EAF NCA EFA NAC ==∴≅∴∠=∠,,,9090AF AC PAF NAC EAF NAC PAF EFA ⊥∴∠+∠=︒∠=∠∴∠+∠=︒,,, 90APF AP EF ∴∠=︒∴⊥,【总结】本题一方面考查中线倍长辅助线的添加,另一方面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用.【例18】 如图,在△ABC 中,已知∠BAC =900,AB =AC ,D 为AC 中点,AE ⊥BD 于E ,延长AE 交BC 于F ,求证:∠ADB =∠CDF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过A 作AG 平分BAC ∠交BD 于G190452BAC GAB CAG A ∠=︒∴∠=∠=∠=︒,()1180452AB AC C B C A =∴∠=∠∴∠=︒-∠=︒,,,C BAG ∴∠=∠ 9090AE BD ABE BAE CAF BAE ABE CAF ⊥∴∠+∠=︒∠+∠=︒∴∠=∠,,, ()..ABG CAF A S A AG CF ∴≅∴=,,D 为AC 中点,AD CD ∴=又45C DAG ∠=∠=,()..AGD CFD S A S ADB CDF ∴≅∴∠=∠,. 【总结】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注意辅助线的添加.ABCMEFPNA BCD E FG10 / 22【例19】 如图,△ABC 中,AB =AC ,D 为△ABC 外一点,且∠ABD =∠ACD =60°.试说明CD =AB -BD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BD 到E ,使BE BA =,连接AE CE 、60ABD ∠=︒,ABE ∴为等边三角形6060AE AB AC BE ACE AEC AEB ACD AEB ACD DEC DCE DC DEBD DC BD DE BE AB DC AB BD∴===∠=∠∠=︒∠=︒∴∠=∠∴∠=∠=∴+=+==∴=-,,,,,【总结】考查全等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构造等腰三角形【例20】 如图,△ABC 中,∠ABC 、∠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求证:DE =BD +AE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BP AP 、平分ABC CAB ∠∠、//CBP ABP CAP BAP DE AB DPB PBA EPA PABCBP DPB CAP EPA BD PD PE AE DE DP PE DE BD AE∴∠=∠∠=∠∴∠=∠∠=∠∴∠=∠∠=∠∴===+∴=+,,,,,,,,, 【总结】考查“平行线与角平分线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模型的运用.模块三:构造等腰三角形知识精讲例题解析ABCD EPABCDE【例21】 如图,△DEF 中,∠EDF =2∠E ,F A ⊥DE 于点A ,问:DF 、AD 、AE 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答案】DF AD AE +=【解析】证明:在AE 上取一点B ,使AB AD =,连接BF2,FA DE FD FB FBD D E FBD E BFE E BFE BE BF BE DF AE AB BE AD DF⊥∴=∴∠=∠=∠∠=∠+∠∴∠=∠∴=∴=∴=+=+,,,,,,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例22】 如图,△ABC 中,∠ABC =2∠C ,AD 是BC 边上的高,延长AB 到点E ,使BE =BD ,试说明AF =FC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BE BD E BDE =∴∠=∠,22ABC E BDE BDE ABC C C BDE BDE CDF C CDF DF FC∠=∠+∠=∠∠=∠∴∠=∠∠=∠∴∠=∠∴=,,,AD 为BC 边上的高9090CDF ADF ADC C CAD CAD ADF DF AF AF FC∴∠+∠=∠=︒∠+∠=︒∴∠=∠∴=∴=,,,【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例23】 如图,△ABC 中,AB =AC ,AD 和BE 两条高交于点H ,且AE =BE .试说明AH =2BD .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AD BE 、为高,90AEH BEC BDH ∴∠=∠=∠=︒BHD AHE EAH EBC ∠=∠∴∠=∠,,AE =BE ,()..AEH BEC A S A AH BC ∴≅∴=, 2AB AC AD BC BC BD =⊥∴=,,,2AH BD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ABCDEFABCDE HAEFDB12 / 22【例24】 如图,已知∠ABC =3∠C ,∠1=∠2,BE ⊥AE ,试说明AC -AB =2BE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BE 交AC 于点M90BE AE AEB AEM ⊥∴∠=∠=︒,,12ABE AME ∠=∠∴∠=∠,,2AB AM BE AE BM BE AC AB AC AM CM ∴=⊥∴=∴-=-=,,,,3322AMB C MBC ABC C ABC ABM MBC AMB MBC C AMB MBC MBC C MBC C CM BM AC AB BM BE∠=∠+∠∠=∠∴∠=∠+∠=∠+∠∴∠=∠+∠=∠+∠∴∠=∠∴=∴-==,,【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根据题目条件构造等腰三角形.【例25】 如图,等边△ABC 中,分别延长BA 至点E ,延长BC 至点D ,使AE =BD .试说明EC =ED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BD 至F ,使DF AB =,连接EF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 BC AC B ∴==∠=︒,.AE BD DF AB AE AB BD DF BE BF ==∴+=+=,,,即 60B ∠=︒,BEF ∴为等边三角形,60B F BE FE DF AB BC DF ∴∠=∠=︒==∴=,,, ()..BCE FDE S A S EC ED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例26】 如图,△ABC 中,AB =AC ,∠BAC =90°,BD =AB ,∠ABD =30°,试说明AD =DC .【答案】详见解析.A BC2 E1 MABCDEFABCD E【解析】在BC 上截取BE AD =,连接DE9045AB AC BAC ABC ACB =∠=︒∴∠=∠=︒,, 3075BD AB ABD BAD BDA =∠=︒∴∠=∠=︒,,1515DAC BAC BAD DBC ABC ABD ∠=∠-∠=︒∠=∠-∠=︒, ()..1545154515DAC DBC BDE ACD S A S BDE ACD DE DC DCE DECDEC EBD BDE ACD DCE ACB ACD ACD ACD ACD ACD ∴∠=∠∴≅∴∠=∠=∴∠=∠∠=∠+∠=︒+∠∠=∠-∠=︒-∠∴︒+∠=︒-∠∴∠=︒,,,,,,,ACD DAC AD DC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综合应用.【例27】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 +∠BCD =180°,AD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DC 、A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E 、∠F 的平分线交于点H ,试说明EH ⊥FH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连接EF ,则180CFE CEF FCE ∠+∠+∠=︒180180BAD BCD FCE BCDBAD FCE ∠+∠=︒∠=∠∴∠+∠=︒,E F ∠∠、的平分线交于点H11221809018090CFH CFA HEC BEDA CFA CFE CEF BED CFH BEH CEF FCE CFH BEH CEF FCE H H EH FH∴∠=∠∠=∠∠+∠+∠+∠+∠=︒∴∠+∠+∠+∠=︒∠+∠+∠+∠+∠=︒∴∠=︒∴⊥,,【总结】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综合性较强,注意认真分析 角度间的关系.【例28】 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 =90°,AC =BC ,CD ⊥AB ,垂足是D ,CE 平分∠ACD ,BF ⊥CE ,垂足是G ,交AC 于F ,交CD 于H ,试说明DH =12AF .【答案】详见解析.ABC D EFM H14 / 22ACBEF【解析】证明:延长CD 到M ,使CM CB =,连接BM ,则M CBM ∠=∠90ACB AB BC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567.5CD AB BCM ACD M ⊥∴∠=∠=︒∴∠=︒,,, CE 平分ACD ∠,122.52GCH ACD ∴∠=∠=︒,67.5CE BF GHC ⊥∴∠=︒,, MHB GHC BM BH ∴∠=∠∴=,. ()90..2BD HM DH DMFCG HCG CGF CGH CG CG CGF CGH A S A CF CH AC BC CM AC CF CM CH AF HM AF DH⊥∴=∠=∠∠=∠=︒=∴≅∴===∴-=-∴=∴=,,,,,,即12DH AF =.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综合性较强,注意添加相应的辅助线,将问题进行转 化.【习题1】 如图,在△ABC 中,∠ACB =900,AC =AE ,BC =BF ,则∠ECF =( )A .600B .450C .300D .不确定【答案】B【解析】90,90ACB A B ∠=︒∴∠+∠=︒29045AC AE ACE AEC BC BF BCF BFC AEC B ECB BFC A FCAFCA ECF ECB B ECF ECB FCA A ECF A B ECF =∴∠=∠=∴∠=∠∠=∠+∠∠=∠+∠∴∠+∠=∠+∠∠+∠=∠+∠∴∠=∠+∠=︒∴∠=︒,,,,,,故选B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注意角度间的关系.随堂检测AF GBH DEC M【习题2】 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AD =BD ,AB =AC =CD ,求∠BAC 的度数. 【答案】108BAC ∠=︒. 【解析】AD BD B BAD =∴∠=∠,,AB AC DC B C CDA CAD ==∴∠=∠∠=∠,,22180518036108CDA B BAD CDA B CAD B B C BAC B B BAC ∠=∠+∠∴∠=∠∴∠=∠∠+∠+∠=︒∴∠=︒∴∠=︒∴∠=︒,,,,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习题3】 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试说明AF =EF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AD 至G ,使DG AD =,联结BG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 CD ∴=()..ADC GDB S A S G CAD AC BG BE AC BG BE G BED BED AEF AEF G CAD AF EF∴≅∴∠=∠==∴=∴∠=∠∠=∠∴∠=∠=∠∴=,,,,,,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倍长中线辅助线的添加.【习题4】 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0,D 是AC 上一点,且AE 垂直BD 的延长线于E ,又AE =12BD ,试说明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AE BC 、交于点F9090ACB DBC BDC ∠=︒∴∠+∠=︒,,同理:90FAD EDA ∠+∠=︒ ()..1122EDA BDC FAD DBC AC BC AFC BDC A S A AF BD AE BD AE AF∠=∠∴∠=∠=∴≅∴==∴=,,,,,, ()..AE FE BAE BFE S A S ABE FBE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总结】考查全等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注意对模型的总结.【习题5】 如图,在Rt △ABC 中,∠ABC =100o ,D 、E 在AC 上,且AB =AD ,CB =CE .求∠EBD 的度数. 【答案】40EBD ∠=︒ABCDACDEEABDCF GAE BC DF16 / 22【解析】10080ABC A C ∠=︒∴∠+∠=︒,28040AB AD ABD ADB BC EC CBE CEB ADB C DBC CEB A ABEABE EBD DBC C EBD DBC ABE A EBD A B EBD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习题6】 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C 交AB 于点E ,EF ⊥AD ,垂足是G ,且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试说明∠CAF =∠B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DE AC CAD EDA ∴∠=∠,AD 是BAC ∠的平分线,BAD CAD ∴∠=∠, ()..EAD EDA EA EDEF AD AFG DFG S A S AF DF ADF DAF B BAD CAF CAD BAD CAD CAF B∴∠=∠∴=⊥∴≅∴=∴∠=∠∴∠+∠=∠+∠∠=∠∴∠=∠,,,,,【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外角性质的综合运用.【习题7】 如图,△ABC 中,AD ⊥BC 于D ,∠B =2∠C ,试说明AB +BD =CD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在CD 上取一点E 使DE BD =,联结AE()..22AD BC ABD AED S A S AB AE B AEB B C AEB C AEB C EAC C EAC AE EC CD DE EC AB BD⊥∴≅∴=∴∠=∠∠=∠∴∠=∠∠=∠+∠∴∠=∠∴=∴=+=+,,,,,,,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CDFB HGEBACDE【习题8】 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 =900,D 为BC 中点,DE ⊥AB ,垂足为E ,过点B 作BF ∥AC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 交AD 于G . (1) 求证:AD ⊥CF ;(2)连结AF ,试判断△A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详见解析;(2)等腰三角形. 【解析】(1)在等腰Rt ABC 中,9045ACB CBA CAB ∠=︒∴∠=∠=︒, ()9045//9045..9090DE AB DEB BDE BF AC CBF BFD BDEBF DB CD DB BF CD CBF ACD S A S BCF CAD BCF GCA CAD GCA AD CF⊥∴∠=︒∴∠=︒∴∠=︒∴∠=︒=∠∴==∴=∴≅∴∠=∠∠+∠=︒∴∠+∠=︒∴⊥,,,,,,,,, (2)联结AF ,CF AD =,DB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是DBF ∠的平分线,BE ∴垂直平分DFAF AD CF AD CF AF ∴==∴=,,,∴ACF 为等腰三角形.【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习题9】 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M 是BC 的中点,过M 作ME ∥AD 交BA延长线于E ,交AC 于F ,试说明BE =CF =12(AB +AC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过点B 作//BN AC 交EM 延长线于点N()////12BN AC BM CM CFM BNM CF BNAD ME AD BAC CFM DAC E E N BEN BE BN CFEFA CFM E EFA AE AF AB AC AB AF FC AB AE FC BE FC BE CF AB AC =∴≅∴=∠∴∠=∠=∠∴∠=∠∴∴==∠=∠∴∠=∠∴=∴+=++=++=+∴==+,,,,平分,,是等腰三角形,,,【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GFED C BAABDMCF E N18 / 22BDCA【习题10】 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800,O 为△ABC 内一点,且∠OBC =100,∠OCA =200,求∠BAO 的度数. 【答案】70BAO ∠=︒.【解析】作BAC ∠的角平分线与CO 的延长线交于点D ,联结BD()..805020202040BAD DAC AB AC AD ADABD ACD S A S BD CD ABD ACD DBC DCB BAC ABC ACB OCA ABD ACD OBD ABC ABD OBC ABD DOB OBC OCB BAD OBD ABD DOB DAB BD BD ABD ∠=∠==∴≅∴=∠=∠∴∠=∠∠=︒∴∠=∠=︒∠=︒∴∠=∠=︒∴∠=∠-∠-∠=︒=∠∠=∠+∠=︒=∠∠=∠∠=∠=∴≅,,,,,,,,,,,()()()()..1111801801804070222OBD A A S AB OB BAO AOB BAO ABO ABC OBC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全等相结合的综合应用,综合性较强,注意辅助线的添加.【作业1】 如图,△ABC 中,∠ABC =460,D 是BC 边上一点,DC =AC ,∠DAB =210,试确定∠CAD 的度数. 【答案】67CAD ∠=︒.【解析】DC AC CAD CDA =∴∠=∠,CDA B DAB ∠=∠+∠,又4621ABC DAB ∠=︒∠=︒, 67CDA ∴∠=︒,67CAD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外角的性质的综合运用,比较基础.课后作业OABCD【作业2】 如图所示,12AB AD BC DE ==∠=∠,,,试说明:(1)(2)2AC AE CAE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2112ADC ADE B ∠=∠+∠=∠+∠∠=∠,又ADE B AB AD BC DE ∴∠=∠==,, ()..ABC ADE S A S AC AE ∴≅∴=,;(2)ABC ADE BAC DAE ≅∴∠=∠,,BAC DAC DAE DAC ∴∠-∠=∠-∠1122CAE CAE ∴∠=∠∠=∠∴∠=∠,,【总结】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的应用,比较基础.【作业3】 如图,在△ABC 中,AB =AC ,∠BAD =30°,AD =AE .求∠CDE 的度数.若∠BAD =40呢?【答案】15CDE ∠=︒,20CDE ∠=︒. 【解析】AD AE AC AB ADE AED B C ==∴∠=∠=∠,,,23023015ADE CDE B BAD AED C CDE C CDE CDE B BAD CDE BAD BAD CDE CDE ∠+∠=∠+∠∠=∠+∠∴∠+∠+∠=∠+∠∴∠=∠∠=︒∴∠=︒∴∠=︒,,,, 同理:当40BAD ∠=︒时,20CDE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外角的性质,注意角度间的转换.【作业4】 如图,△ABC 中,AB =AC ,BC =BD =ED =EA ,求∠A 的度数.【答案】1807A ︒∠=.【解析】AE ED ADE A =∴∠=∠,,2DEB ADE A A ∴∠=∠+∠=∠.233318018071807BD ED ABD DEB A BDC ABD A ABD BC C BDC A AB AC ABC C A ABC C A A A =∴∠=∠=∠∴∠=∠+∠=∠=∴∠=∠=∠=∴∠=∠=∠︒∠+∠+∠=︒∴∠=︒∴∠=,,,,,,,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外角的性质,注意角度间的转化.ABCDE21ABCDEABCDE20 / 22【作业5】 已知∆ABC 中,BD =CE ,DF =EF .试说明AB =AC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过点D 作//DG AC 交BC 于G()//..DG AC DGB ACB DGF ECF DF EF DFG EFC DFG EFC A A S CE DG BD CE BD DG B DGB B ACB AB AC∴∠=∠∠=∠=∠=∠∴≅∴==∴=∴∠=∠∴∠=∠∴=,,,,,,,,,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作业6】 如图,在△ABC 中,∠B =2∠C ,则AC 与2AB 之间的关系是( )A .AC >2AB B .AC =2ABC .AC ≤2ABD .AC <2AB【答案】D【解析】解:延长CB 到D ,使DB AB =,联结AD222AB BD BAD D ABC D BAD ABC DABC C C D AD AC AB BD AD AB BD AC AB AC=∴∠=∠∠=∠+∠∴∠=∠∠=∠∴∠=∠∴=+>∴+>∴>,,,,,,,故选D .【总结】考查三角形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作业7】 如图,已知:AC ∥BD ,EA 、EB 平分∠BAC 、∠DBA ,交CD 于点E ,试说明:AB =AC +BD .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在AB 上取一点F ,使AF AC =,联结EF .EA EB 、平分BAC DBA ∠∠、,CAE FAE EBF EBD ∴∠=∠∠=∠,()..ACE AFE S A S ∴≅,C AFE ∴∠=∠,//180AC BD C D ∴∠+∠=︒,,180AFE EFB ∠+∠=︒,EFB D ∴∠=∠,()..BEF BED A A S BF BD ∴≅∴=,. AB AF BF AB AC BD =+∴=+,.【总结】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注意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BDCEAFGABCDA BCDEF【作业8】 如图,在△ABC 中,∠BAC =∠BCA =440,M 为△ABC 内一点,使∠MCA =300,∠MAC =160,求∠BMC 的度数. 【答案】150BMC ∠=︒.【解析】过B 作BD AC ⊥于D ,交CM 延长线于O ,联结OA4492BAC BCA AB BC ABC ∠=∠=︒∴=∠=︒,,BD AC ⊥, ABO CBO ∴∠=∠,ABO CBO ∴≅30OA OC OAC MCA ∴=∴∠=∠=︒,443014301614906012012030BAO BAC OAC OAM OAC MAC BAO MAO AOD OAD COD AOM AOB AO AO ABO AMO OB OM BOM OMB OBM ∴∠=∠-∠=︒-︒=︒∠=∠-∠=︒-︒=︒∴∠=∠∠=︒-∠=︒=∠∴∠=︒=∠=∴≅∴=∠=︒∴∠=∠=︒,,,,,, 180150BMC OMB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判定、三角形外角、内角和性质等.【作业9】 如图,△ABC 中,∠BAC =600,∠ACB =400,P 、Q 分别在BC 、AC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试说明:BQ +AQ =AB +BP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延长AB 到D ,使BD BP =,联结PD ,则D BPD ∠=∠.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且6040BAC ACB ∠=︒∠=︒,()3080408040..BAP CAP ABC ABQ QBC C QB QC ABC D BPD D BPD APD APC A A S AD ACAB BD AQ QC AB BP BQ AQ∴∠=∠=︒∠=︒∴∠=∠=︒=∠∴=∠=∠+∠=︒∴∠=∠=︒∴≅∴=∴+=+∴+=+,,,,,,, 【总结】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腰三角形性质相结合的综合运用,综合性较强, 注意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添加合适的辅助线.B CMADOABPQCD22 / 22【作业10】 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ABC =2∠C ,M 为BC的中点,ME ⊥AF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交AD 的延长线于F ,试说明:BD =2BE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BE 到G ,使EG BE =,联结CG GD 、, 延长AF 交GC 于H .//BE EG BM MCEM CG ME AF AH CG==∴⊥∴⊥,,,AH 平分BAC ∠,AG AC ∴=,GAD CAD ∠=∠()..AGD ACD S A S DGA ACD ∴≅∴∠=∠,22CBA ACB CBA DGA BDG BDG DGB BD BG BE EG BD BE∠=∠∠=∠+∠∴∠=∠∴==∴=,,, 【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考查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等腰 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也可以用其它方法进行求解,建议教师选择性讲解.ABCDEF MGH。

人教版《等腰三角形》ppt课件初中数学1

人教版《等腰三角形》ppt课件初中数学1

一般地,判断三角形形状的关键在于要先求出三角形的 三个内角度数或三条边长,或找到角(边)所满足的重要数 量关系,然后再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
初中数学
知识运用
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边角等有关计算
初中数学
例 如图,在△ABC中,AB=AC,∠A=40°,DE垂直平分AB
2、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本课小结
AE=ED=DB=BC
A
D
C
等腰三角形:△AED,△EDB,△BCD.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变式: 如图,在△ABC中,∠ABC=120°,点D,E分别在AC和
AB上,且AE=ED=DB=BC,若∠A的度数为x°,则用x的代数
式表示∠C为__3_x_°_,并求∠A=_1_5__°.
初中数学
例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长为a,b,c.
(4)当满足(a-b)²+(b-c)²+(c-a)²=0时,则三角形的形状为 等边三角形 .
分析: ∵(a-b)²+(b-c)²+(c-a)²=0; (a-b)²,(b-c)²,(c-a)²均具有非负性, ∴(a-b)²=0,且(b-c)²=0,且(c-a)²=0. ∴a=b 且 b=c 且 c=a. 根据等边三角形定义,得△ABC是等边三角形.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例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B,垂足分别
为D,E.若AB=8,则BD=____4_,BE=____2_.
分析:
等边三角形△ABC
AB=AC=BC=8 ∠BAC=∠B=∠C=60°
A
AD⊥BC AD: 三线合一
DE⊥AB ∠BED=∠AED=90°

等腰三角形性质综合应用

等腰三角形性质综合应用

B
E
F D 7.(9946)如图,在△ABC 中,AB=AC,点 D 在 AC 上,且 BD=BC=AD,求△ABC 各角的度数.
C
A
D
B 8.(864)如图,CD 是△ABC 的中线,且 CD= 什么结论?请叙述出来与你的同伴交流.
A D
C
1 AB,你知道∠ACB 的度数是多少吗?由此你能得到一个 2
C
B
第 1 页(共 2 页)
李艳成老师精品教辅资料助你走上优生之路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性质综合应用答案
一、选择题 1. (9913)D. ; 2. (2967)D. ;
A
3. (7724)C. ; 二、填空题 4. (1633) 80; 解析: 由折叠可知 AD=DF, 由已知可得 AD=BD, 所以 BD=FD, 所以∠B=∠BFD=50°, ∠BDF=80°; 5. (2979)45° ; 三、证明题 6. (2030)分析:要证明 AF⊥CD,而点 F 是 CD 的中点,联想到这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性质,•于是连接 AC、AD,证明 AC=AD,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结论. 证明:连接 AC、AD 在△ABC 和△AED 中 AB=AE(已知) ∠ABC=∠AED(已知) BC=ED(已知) ∴△ABC≌△AED(SAD) ∴A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ACD 中 AF 是 CD 边的中线(已知) ∴AF⊥C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四、解答题 7. (9946)72° ,72° ,36° ; 8. (864)∠ACB=90° . 证明:∵CD 是△ABC 的中线 ∴AD=DB ∵CD=

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课件 专题训练(五) 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课件 专题训练(五) 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10.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2∠B,求证:AC+ CD=AB.
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结DE,易证△AED≌△ACD(S.A.S.), ∴ED=CD,∠AED=∠C.∵∠AED=∠B+∠EDB,∴∠C=∠AED= ∠B+∠EDB.又∵∠C=2∠B,∴∠B=∠EDB,∴BE=DE,∴AB= AE+BE=AC+DE=AC+CD.
C=12(180°-140°)=20°.综上所述,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40°,70°,70°或 140°,20°,20°.
三、利用“三线合一”作辅助线 6.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 AC上,且BD=CF,BE=CD,G是EF的中点.求证:DG⊥EF. 证明:连结ED,FD,∵AB=AC,∴∠B=∠C.又∵BD=CF, BE = CD , ∴ △ BDE≌△CFD(S.A.S.) , ∴ DE = DF.∵EG = GF , ∴DG⊥E9.如图,△ABC中,∠BAC=120°,AD⊥BC于D,且AB+BD =DC,求∠C的度数.(用两种方法) 解:方法一:(截长法)在CD上取点E,使DE=BD,连结AE,则 CE=AB=AE,∴∠B=∠AED=∠C+∠CAE=2∠C.∵∠BAC= 120°,∴∠C=20°;方法二:(补短法)作图略.延长DB至F,使 BF=AB,连AF,∵AB+BD=DF=CD,∴AF=AC,∠C=∠F= 1∠ABC,∴∠C=20°. 2
六、巧构等边三角形解题 1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C=120°.求证:AD=BD+ CD.
证明:延长CD至点M,使DM=BD,连结BM.∵∠BDC=120°, ∴∠BDM=60°,∴△BDM是等边三角形,∴BM=BD,∠MBD= 60°.∵△ABC 是 等 边 三 角 形 , ∴ AB = CB , ∠ ABC = 60° , ∴ ∠ ABC = ∠ MBD , ∴ ∠ ABC + ∠ CBD = ∠ MBD + ∠ CBD , 即 ∠ABD=∠CBM,∴△ABD≌△CBM(S.A.S.),∴AD=CM=DM+ CD=BD+CD,即AD=BD+CD.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课件-2024鲜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课件-2024鲜版
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有时需要将性质和判定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快速解题 的目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等边三 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在解题时,要注意这些特殊情况 的处理方法,避免出错。
22
06 解题实例与解析
2024/3/28
23
实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求角度
问题描述: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30°,求顶角的 度数。
解题步骤
解题思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个底角相等,因 此另一个底角也为3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因此顶角 度数为180° - 30° - 30° = 120°。
1. 识别等腰三角形,确定底角和顶角的位置。
2. 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另一个底角的度数。 2024/3/28
2024/3/28
证明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 等,这一性质可用于证明 角相等的问题。
辅助线应用
在等腰三角形中,常通过 作高、中线或角平分线等 辅助线,将复杂问题简化 为基本问题。
16
设计中 有着广泛应用,如等腰三 角形的屋顶设计,既美观 又实用。
2024/3/28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 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
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 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2024/3/28
9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或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 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对于轴对称图形,如果沿对称轴将它对折,那么两部分就完全重合。因此,在等腰 三角形中,如果沿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将它对折,那么两部分就完全重合。
计算机科学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等腰三角形可用 于生成三维模型的基本形状,提高渲 染效率。

等腰三角形综合应用

等腰三角形综合应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在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要结合分类讨论、方程的思想和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据理力争说明如下。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或角度关系来进行计算例1已知:如图1,房屋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檐AB=AC.求顶架上的∠B,∠C,∠BAD,∠CAD的度数.剖析:本题解答时应注意:(1)等腰三角形中顶角与底角的关系:①顶角+2×底角=180°.②顶角=180°-2×底角;图1(2)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底角的取值范围:若顶角为α,底角为β,则由以上②,③可得0°<α<180°,0°<β<90°.评注:遇到已知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的度数时,需注意分类讨论,判断它能做顶角还是底角.2.分解图形列方程计算例2已知:如图5,△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2)求△ABC各内角的度数.剖析:(1)在已知中没有给出角度,需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条件来算出具体度数,但由于未知数过多,需根据已知各边的关系寻找出△ABC的各角关系,由图中的三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及外角性质,可设∠A=x°,列方程解决.因此分解出等腰三角形是利用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2)注意此题图形特殊,只有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才能满足。

例3如图3,在△ACB中,∠ACB=90°,E和D两点在AB上,AD=AC,BE=BC.求∠ECD的度数. 图3评注:通过此题的解题过程看到了分解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角度之间的简捷有效的数量关系和整体代换的思想起到了简化计算的作用.3.作辅助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例4已知:如图9,点D,E在△ABC中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剖析:(1)证明思路可利用“等边对等角”来证明△ABD≌△ACE,也可用“三线合一”作辅助线解决.(2)作辅助线时,可让比较几种辅助线作法的优劣,最好作底边上的高线.(3)纠正作辅助线的几种错误:如“作AF平分BC和DE交BC于F”,“作AF平分∠BAC和∠DAE”等.证明过程请同学们自行完成。

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培优

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培优

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一) 多结论选择题:1、 如图所示,I 是△ABC 的三内角的交点,I E ⊥BC 于E 点, AI 的延长线交BC 于D 点,CI 的延长线交AB 于F 点, 下列结论:①:∠BIE=∠CID ;②:S △ABC=)(21AC BC AB IE ++;③:BE=)(21AC BC AB -+;④:AC=AF+D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_2、 Rt △ABC 中,AB=AC,D 是Rt △ABC 外一点且B D ⊥CD, DF 为∠BDA 的平分线,当∠ACD=15°时,下列结论: ①:∠ADC=45°;②:AD=AF ;③:AD+AF=BD ;④:BC-CE=2DE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3、 如图,△ABC 的两条高AD 、BF 交于E ,连EC ,∠AEB=105°, ∠ABC=45°,下列说法:①:AB=2AF ;②:∠DEC=45°③:AB-BE=CE ;④:AF=CF+CE ;正确的结论是(二)基本证明和计算问题:1、在△ABC 中,∠ACB=90°,∠BAC=30°,分别以AB 、AC 为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三角形ABE 和正三角形ACD ,DE 交AB 于F 点,求证:EF=FD2、在Rt △ABC 中,∠BAC=90°,AE 平分∠BAC 交BC 于F 点, 交BC 的垂直平分线DE 于E 点,求证:∠DAE=∠DEA3、在△ABC 中,∠B=2∠C,BC=2AB,AD 是中线,求证:△ABD 是等边三角形4、 如图,等边△ABC 中,延长BC 到D ,延长BA 到E , 使AE=BD,连接CE 、DE,求证:CE=DE5、如图,△ABC 中,AB=AC, ∠BAC=80°O 为△ABC 内一点,且∠OBC=10°, ∠OCA=20°,求∠BAO 的度数。

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高分突破必练专题(人教版)-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问题综合应用(解析版)

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高分突破必练专题(人教版)-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问题综合应用(解析版)

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问题综合应用类型一:腰和底不明时需讨论类型二:顶角和底角不明时需讨论类型三:涉及中线高位置的讨论类型四:等腰三角形个数的讨论类型五:动点引起的分类讨论【考点1 腰和底不明时需分类】【典例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20或16B.20C.16D.以上答案均不对【答案】B【解答】解:①若4是腰则另一腰也是4 底是8 但是4+4=8 故不构成三角形舍去.②若4是底则腰是8 8.4+8>8 符合条件.成立.故周长为:4+8+8=20.故选:B【变式1-1】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4cm另一条边长为6cm则它的周长是.【答案】14cm或16cm【解答】解:当4cm为腰时三边为4cm4cm6cm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4+4+6=14(cm);当6cm为腰时三边为为6cm6cm4cm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6+6+4=16(cm);综上周长为14cm或16cm.故答案为:14cm或16cm.【考点2 顶角和底角不明时需讨论】【典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则它的底角是()A.50°B.50°或65°C.80°D.65°【答案】B【解答】解:当底角为50°时则底角为50°当顶角为50°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底角为:65°所以底角为50°或65°故选:B.【变式2-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则其底角是()A.40°B.100°C.80°D.100°或40°【答案】A【解答】解:当100°为顶角时其他两角都为40°40°当100°为底角时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底角应小于90°故底角不能为100°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40°40°.故选A(2020秋•慈溪市期中)已知在等腰△ABC中一个外角的度数为100°则【变式2-2】∠A的度数不能取的是()A.20°B.50°C.60°D.80°【答案】C【解答】解:当100°的角是顶角的外角时顶角的度数为180°﹣100°=80°另外两个角的度数都为50°;当100°的角是底角的外角时两个底角的度数都为180°﹣100°=80°顶角的度数为180°﹣2×80°=20°;故∠A的度数不能取的是60°.故选:C.【考点3 涉及中线高位置的讨论】【典例3】(2020秋•鄞州区期末)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5°则顶角的度数为()A.65°B.105°C.55°或105°D.65°或115°【答案】D【解答】解:①如图1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外部.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顶角是90°+25°=115°;②如图2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时腰上的高在其内部故顶角是90°﹣25°=65°.故选:D.【变式3-1】(2021春•南海区校级月考)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等于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A.30°B.60°C.30°或150°D.60°或120°【答案】D【解答】解: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如图1∵∠ABD=30°BD⊥AC∴∠A=60°;∴顶角是60°;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如图2∵∠ABD=30°BD⊥AC于D∴∠BAD=60°∴∠BAC=180°﹣60°=120°∴顶角是120°.故选:D.【变式3-2】(2021春•浦东新区期末)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答案】75°或15°【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B=AC BD⊥AC如图(1)∠ABD=60°则∠A=30°∴∠ABC=∠C=75°;如图(2)∠ABD=60°∴∠BAD=30°∴∠ABC=∠C=∠BAD=15°.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75°或15°.故答案为:75°或15°.【典例4】如图在△ABC中AB=AC 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成12cm和15cm两部分求△ABC各边的长.【解答】解:∵BD是AC边上的中线∴AD=CD=AC∵AB=AC∴AD=CD=AB设AD=CD=xcm BC=ycm分两种情况:当时即解得:∴△ABC的各边长为8cm8cm11cm;当时即解得:∴△ABC的各边长为10cm10cm7cm;综上所述:△ABC各边的长为8cm8cm11cm或10cm10cm7cm.【变式4】(2021春•浦东新区期中)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 一条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另外一部分长2 则三角形的腰长是.【答案】8或4【解答】解:等腰三角形一条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差即是腰与底的差的绝对值∵其中一部分比另外一部分长2∴腰比底大2或底比腰大2∴腰为8或4.故答案为:8或4.【考点4 等腰三角形个数的讨论】【典例5】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作格点图中A B在格点上则图中满足△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的个数为()A.7B.8C.9D.10【答案】B【解答】解:如图所示:分三种情况:①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则圆弧经过的格点C1C2C3即为点C的位置;②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则圆弧经过的格点C3C4C5C6C7C8即为点C的位置;③作AB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没有经过格点;∴△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的个数为:8故选:B.【变式5-1】如图△ABC中直线l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若直线l上存在点P使得△P AC△P AB均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A.1B.3C.5D.7【答案】C【解答】解:分三种情况:如图:当AP=AC时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圆交直线l于点P1P2当CA=CP时以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圆交直线l于点P3P4当P A=PC时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l于点P5∵直线l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直线l上任意一点(与AB的交点除外)与AB构成的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5个故选:C.【变式5-2】如图已知Rt△ABC中∠C=90°∠A=30°在直线BC上取一点P使得△P 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答】解:分三种情况如图:∵∠ACB=90°∠BAC=30°∴∠ABC=90°﹣∠BAC=60°当BA=BP时以B为圆形BA长为半径画圆交直线BC于P1P2两个点∵BA=BP2∠ABC=60°∴△ABP2是等边三角形∴AB=BP2=AP2当AB=AP时以A为圆形AB长为半径画圆交直线BC于P2当P A=PB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BC于P2综上所述在直线BC上取一点P使得△P 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2个故选:B.【考点5 动点引起的分类】【典例6】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2 ∠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 不与B C重合)连结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15°时∠BAD=;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的长为多少时△ABD与△DCE全等?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也在改变请判断当∠BDA等于多少度时△ADE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结论不说明理由.)【解答】解:(1)∵∠B=40°∠BDA=115°∴∠BAD=180°﹣∠B﹣∠BDA=180°﹣115°﹣40°=25°由图形可知∠BDA逐渐变小故答案为:25°;小;(2)当DC=2时△ABD≌△DCE理由如下:∵AB=2∴AB=DC∵AB=AC∴∠C=∠B=40°∴∠DEC+∠EDC=140°∵∠ADE=40°∴∠ADB+∠EDC=140°∴∠ADB=∠DEC在△ABD和△DCE中∴△ABD≌△DCE(AAS);(3)当∠BDA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是等腰三角形当DA=DE时∠DAE=∠DEA=70°∴∠BDA=∠DAE+∠C=70°+40°=110°;当AD=AE时∠AED=∠ADE=40°∴∠DAE=100°此时点D与点B重合不合题意;当EA=ED时∠EAD=∠ADE=40°∴∠BDA=∠DAE+∠C=40°+40°=80°综上所述当∠BDA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是等腰三角形.【变式6】如图在△ABC中AB=AC=2 ∠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 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10°时∠EDC=°∠DEC=°;点D从B向C的运动过程中∠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求∠BDA的度数为多少时△ADE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当∠BDA=110°时∠EDC=180°﹣110°﹣40°=30°∴∠DEC=180°﹣∠EDC﹣C=180°﹣30°﹣40°=110°∵点D从B向C的运动过程中∠BAD逐渐变大∴∠BDA逐渐变小故答案为:30 110 小;(2)当DC=2时△ABD≌△DCE理由如下∵∠ADC=∠B+∠BAD∠ADC=∠ADE+∠CDE∠B=∠ADE=40°∴∠BAD=∠CDE∵AB=CD=2 ∠B=∠C=40°∴△ABD≌△DCE(ASA);(3)若AD=DE时∵AD=DE∠ADE=40°∴∠DEA=∠DAE=70°∵∠DEA=∠C+∠EDC∴∠EDC=30°∴∠BDA=180°﹣∠ADE﹣∠EDC=180°﹣40°﹣30°=110°若AE=DE时∵AE=DE∠ADE=40°∴∠ADE=∠DAE=40°∴∠AED=100°∵∠DEA=∠C+∠EDC∴∠EDC=60°∴∠BDA=180°﹣∠ADE﹣∠EDC=180°﹣40°﹣60°=80°由题意知AD=AE不可能综上所述:当∠BDA=80°或110°时△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1.(2019秋•海安市期中)用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若其中有一边的长为5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cm.A.5B.6.5C.5或6.5D.6.5或8【答案】C【解答】解:5cm是腰长时底边为18﹣5×2=8∵5+5>8∴5cm5cm8cm能组成三角形;5cm是底边时腰长为(18﹣5)=6.5cm5cm 6.5cm 6.5cm能够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它的腰长为6.5或5cm.故选:C.2.(2021•碑林区校级开学)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比另一个内角大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是()A.50°B.80°C.50°或70°D.80°或40°【答案】C【解答】解:在△ABC中设∠A=x∠B=x+30°分情况讨论:当∠A=∠C为底角时2x+(x+30°)=180°解得x=50°底角∠A=50°;当∠B=∠C为底角时2(x+30°)+x=180°解得x=40°底角∠B=70°.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50°或70°.故选:C.3.(2020秋•渝北区校级月考)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5°则其底角为()A.65°B.32.5°C.32.5°或57.5°D.32.5°或65°【答案】C【解答】解:①如图1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外部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顶角是90°+25°=115°则其底角为(180°﹣115°)÷2=32.5°;②如图2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时腰上的高在其内部故顶角是90°﹣25°=65°则其底角为(180°﹣65°)÷2=57.5°.故选:C.4.(2021春•淮阳区校级期末)某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1cm一条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cm该三角形的腰长是cm.【答案】8或6【解答】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xcm底边长是ycm根据题意得或解得或∵8 8 5与6 6 9都能组成三角形∴该三角形的腰长为8cm或6cm.故答案是8或6.5.若△ABC中刚好有∠B=2∠C则称此三角形为“可爱三角形”并且∠A称作“可爱角”.现有一个“可爱且等腰的三角形”那么聪明的同学们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可爱角”应该是()A.45°或36°B.72°或36°C.45°或72°D.45°或36°或72°【答案】C【解答】解:①设三角形底角为α顶角为2α则α+α+2α=180°解得:α=45°②设三角形的底角为2α顶角为α则2α+2α+α=180°解得:α=36°∴2α=72°∴三角形的“可爱角”应该是45°或72°故选:C.6.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A.9B.8C.7D.6【答案】B【解答】解:如图:分三种情况:当AB=AC时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作圆则点C1C2C3即为所求;当BA=BC时以点B为圆心以BA长为半径作圆则点C4C5C6即为所求;当CA=CB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则点C7C8即为所求;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8故选:B.7.如图在△ABC中AB=AC=2 ∠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 不与点B 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点D从B向C的运动过程中∠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当∠BDA的度数是时△ADE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点D从B向C的运动过程中∠BDA逐渐变小故答案为:小;(2)分三种情况:当AD=AE时∴∠ADE=∠AED=40°∵∠AED是△DEC的外角∴∠AED>∠C此种情况不存在当DA=DE时∵∠ADE=40°∴∠DAE=∠DEA=70°∵∠C=40°∴∠BDA=∠DAE+∠C=110°当EA=ED时∴∠EAD=∠ADE=40°∵∠C=40°∴∠BDA=∠EAD+∠C=80°综上所述:∠BDA的度数是110°或80°故答案为:110°或80°.8.(秋•宝应县期末)如图△ABC中AB=AC=2 ∠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B 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AD=20°时∠EDC=°;(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试说明理由;(3)△ADE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吗?若能请直接写出此时∠BAD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20 (2)当DC=2时△ABD≌△DCE(3)当∠BAD=30°或60°时△ADE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BAD=20°∠B=40°∴∠ADC=60°∵∠ADE=40°∴∠EDC=60°﹣40°=20°故答案为:20;(2)当DC=2时△ABD≌△DCE;理由:∵∠ADE=40°∠B=40°又∵∠ADC=∠B+∠BAD∠ADC=∠ADE+∠EDC.∴∠BAD=∠EDC.在△ABD和△DCE中.∴△ABD≌△DCE(ASA);(3)能当∠BAD=30°或60°时△ADE能成为等腰三角形.理由:①当∠BAD=30°时∵∠B=∠C=40°∴∠BAC=100°∵∠ADE=40°∠BAD=30°∴∠DAE=70°∴∠AED=180°﹣40°﹣70°=70°∴DA=DE∴△ADE为等腰三角形;②当∠BAD=60°时∵∠B=∠C=40°∴∠BAC=100°∵∠ADE=40°∠BAD=60°∠DAE=40°∴EA=ED∴△ADE为等腰三角形.综上所述当∠BAD=30°或60°时△ADE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中考总复习之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中考总复习之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中考总复习之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在中考数学的复习中,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们不仅在几何题目中经常出现,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系统地复习一下这两个重要的三角形类型。

一、等腰三角形(一)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另一边称为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二)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 = AC,那么∠B =∠C。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若 AD 是等腰三角形 ABC 的顶角平分线,则 AD 也是底边 BC 上的中线和高;反之亦然。

(三)判定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四)常见题型1、计算角度: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顶角或底角的度数。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70°,则顶角为 180° 70°× 2 =40°。

2、证明线段相等:通过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出两条线段相等。

3、求边长: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计算出三角形的边长。

二、直角三角形(一)定义有一个角为 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直角所对的边称为斜边,其余两边称为直角边。

(二)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b,斜边为 c,则 a²+ b²=c²。

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 = 90°,D 是斜边 AB 的中点,则 CD = 1/2 AB 。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1 如图,在△ ABC中, AB=AC/ BA(=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两边PE PF分别交AB AC于点E、F。

、 1证明: S四边形AEPF — S ABC2C且AE=BD BD的延长线交AE于点F。

2、如图,在^ ABC中, / ACB=90 , AC=BC D是AC边上的一点,E在BC的延长线,求证:BF丄AE4、如图,在△ ABC中,AB=AC / AC&90。

,将△ 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角90°),得到 AB i C ,连结BB i ,设B i C 交AB 于D. A ,B i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

(1)在图中不再添加其它任何线段的情况下,请你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5、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 ABC 的边AB 上一点P ,作PE1 AC 于 E ,Q 为BC 延长6、如图,AD// BC AB=AD+BC 点E 是CD 的中点。

求证:BE 平分/ ABC7、如图,在△ ABC 中,BD=DC EDI DF,求证:(0°明(ABC AB i C 除外);⑵当BB i D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

C线上一点,当8 已知△ ABC 中,/ A=90°, AB=AC D 是 BC 的中点。

(1)如图①,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BE=AF 试判断△ DEF 的形状,并说明 理由。

⑵如图②,若E 、F 分别为AB CA 的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 请判断△ DEF 是9、已知:等边△ ABC 和点P ,设点h i 、h 2、h 3,A ABC 的高为h . “若点P 在一边BC 上(如图一),此时h 3=0,可得结 论:h i + h 2 + h 3=h ” .否仍具有(1)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卩到^ ABC 三边AB 、AC 、BC 的距离分别为CC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当点卩在^ABC内(如图二)以及点卩在^ABC 外(如图三)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h i、h2、h3与h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选择一种情况进行证明。

七年级 数学 题目 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七年级 数学 题目 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一.知识回顾1.等腰三角形是的三角形,它是一个对称图形. 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等边对. 同时,还知道、、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简称.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简称为,这是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3.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它的三个内角都,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5.三个角都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二.典例分析边与角的关系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5和4,则它的周长是()A.9B.14C.13D.13或14例2.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5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3cm B.6cm C.9cm D.3cm或9cm例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30°,其它两个角的度数是()A. 75°,75°或30°,120°B. 30°,45°或30°,75°C. 30°,65°或30°,45°D. 30°,55°或30°,75°例4.在△ABC中,AB=AC,∠ABC的平分线与AC边所夹的锐角为60°,则∠A= .例5.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2,面积为√3.图1 图2 图3(1)如图1,若点P在BC边上,且PD⊥AB于点D,PE⊥AC于点E,求PD+PE 的值.(2)如图2,点P在△ABC的内部,且PD⊥AB于点D,PE⊥AC于点E,PF⊥BC 于点F,求PD+PE+PF的值.(3)如图3,点P在△ABC的外部,且PD⊥AB延长线于点D,PE⊥AC于点E,PF⊥BC于点F,那么PD、PE、PF三者之间又有何关系?例6.如图,在△ABC中,AB=AC,过BC的中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DE=DF.(2)若△BDE=55°,求△BAC的度数.例7.如图,已知点P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APD和△PBC是位于线段AB同侧的两个正三角形,连接CD. 若AB=4,求线段CD的最小值例8.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点O是AB的中点,点D,E 分别在直角边AC,AB上,且△DOE=90°,DE交OC于点P.(1)求证:△AOD≌△COE(2)△ABC的面积与四边形CDOE的面积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例9.如图,△ABC 中,AB=AC,BC=10,点P从点B出发沿线段BA移动到点A 停止,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AC的延长线移动,并与点P同时停止.已知点P,Q移动的速度相同,连接PQ与线段BC相交于点D(不考虑点P与点A,B重合时的情况).三、模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
复习内容:等腰三角形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过程,使学生熟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常见的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模型,并能用他们熟练的解决数学问题。

2.能运用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去
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灵活性。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的过程中来,让其
体会学习的乐趣。

复习重点:等腰三角形
复习难点:让学生熟练的选择知识点解决问题。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等腰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把等腰三角形一般分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特殊等腰三角形又分为顶角为度的等腰三角形(),顶角为度的等腰三角形()和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
2.一般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相等,等腰三角形的相等,等腰三角形
判定: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常用辅助线: 3.特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等边三角形:
性质:具备一般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另外:等边三角形 相等, 相等且都为 度。

判定: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个角是 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个角是 度的 是等边三角形。

4.黄金三角形:
性质:底与腰之比是
二. 知识巩固:
1.
等腰三角形与平行
例1.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 ,若BM+CN=9,则线段MN 的长为( ) A 6 B 7 C 8 D 9
小结:角平分线与平行结合得等腰三角形。

基本图形为
2.等腰三角形与分类讨论:
例2: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均满足方程x 2-6x+5=0,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小结:当题目告知等腰三角形且不明确边的相等关系时要对边进行分类讨论,一般有三种情况,任意两边相等。

角同样如此。

3.特殊三角形与旋转
例3.如图,P 是正△ABC 内的一点,且PB=1,若将△PBC 绕点B 旋转到△P′BA ,则∠PBP′的度数是 ,连接P P′,则P P′=
△PBC 所扫过的区域面积为 。

小结:旋转中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构成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当旋转角为60°时此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当旋转角为90°时此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与圆
例4.如图,圆O 中圆周角∠ABC=30°,半径为1,则该圆周角所对的弦AC 长为
小结:圆中任意一条弦(弦不为直径)和经过弦的两个端点的两条半径所构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与等积法:
例5.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点P 为边BC 上任一点,PM
P'
P
C
B
A
AB 与点M ,PN ⊥AC 与点N ,则PM+PN= 。

小结:在等腰三角形中,若求一条垂线段的长或求两条垂线段的和通常考虑等积法。

6.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
例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D=110°,∠B=∠D=90°,在BC,CD 上分别找一点E,F ,使△AEF 周长最小,此时∠EAF 的度数为(
A 40°
B 45°
C 50°
D 55°
小结:在轴对称中,一对对称点和对称轴上任意点即可构成等腰三角形(即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常得等腰三角形)。

三.知识应用:
1. AB 为半径是1的⊙O 的一条弦,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为 。

2.如图,在△ABC 中,∠CAB=70°
.在同一平面内,将△ABC 绕点A 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 ,则∠BAB′=( )
A . 30°
B . 35°
C . 40°
D . 50°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按图中那样折叠,若AB=4,AD=8,则重叠部分
D
C
B
A
F
E
D
C
B
A
面积为 。

4.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且∠BAC=36°,若AB=4,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则CD= 。

5.在⊿ABC 中AD 平分∠BAC ,且交BC 与中点D ,BC=8,AD=6,求AB 上的高。

6.如图,等腰三角形ABC,DCE,FEG,HGQ 都是全等三角形,且AB=AC=DC=DE=FE=FG=HG=HQ,连接AQ 交FG 于点M,AB=4,BC=2, 则MQ= 。

四.知识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手获? 五.作业: 见导学案 六.教学反思: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