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流体智力: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如空间关系认知、反应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等。
3.晶体智力: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是在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
4.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5.情境性教学:情境性教学是情境性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情境性学习在情境化的活动中完成学习。
它包括四个基本特征:真实的任务、情境化的过程、真实的互动合作和情境化的评价方式。
6.支架式教学:教室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
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7.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8.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动能的反映,他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9.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完成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每一个问题都必然包括以下3种成分:给定信息、目标和障碍。
10.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景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
11.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12.品德:或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13.移情:就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能力。
初中心理学教学方法优化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情境化辅导策略
初中心理学教学方法优化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情境化辅导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质量的不断追求,初中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也逐渐受到重视。
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初中心理学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如何借助情境化辅导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优化初中心理学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优化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关注。
而心理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则能更好地满足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优化教学方法还能促进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二、情境化辅导策略在初中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境化辅导策略是一种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1. 设计情境化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化教学任务,如社交冲突处理、情绪管理等。
学生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2. 提供真实案例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中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经历到不同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3. 引导学生反思与评估在情境化辅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并帮助他们评估自己的调节能力。
通过反思和评估,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调节策略。
三、初中心理学教学方法优化的效果评估为了确保初中心理学教学方法的优化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效果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评价、学习成绩和心理调查等方面。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情境教学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的运用作者:张喆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8期[摘要]《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改变传统教学中对理论课单一的讲解法,整合教材,把情境教学引入其中,让学生能主动探索学习、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情境教学[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46-01实际教学中,很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感叹,诸如心理学这样的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非常难讲,难点在于学生都缺乏兴趣,认为枯燥、难懂,不容易理解。
所以老师们都立足于本学科,尝试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是基于同样的想法,我力求从心理学的老式教学方法中走出一条适合幼儿师范学生学习的新路子。
从而能够实现引领学生摆脱传统学习的畏难感、乏味感。
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弱化说教式的教学,依托教材中提供的理论知识,以情境教学为突破点,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了在实践中发现理论的影子,强化印象,快乐学习的目标。
一、情境教学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教材为根本,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要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教师省力、省事,可学生学习起来生硬、死板,效果不好。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及行为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用于帮助管理者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能力,达到增进组织绩效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强烈应用导向的理论性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内涵情景模拟教学法最早源于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他认为情境是指“有意识的教育,就是特别选择的环境,这种选择所根据的材料和方法都特别能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来促进生长。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某一个教学主题,指导学生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在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作为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要求学生完全置身于模拟情景中,在情景中担任相应的角色,并根据角色要求,运用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自己在模拟情景中面对的“实际问题”提出观点或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在整个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点评、总结。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仿真培训方法,它主要通过提供和现实比较接近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为真实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场景中的工作,进行角色演练并处理模拟事件,进而体会某些工作角色岗位的地位、作用、处境、工作要领,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预测与处理能力。
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建立一种仿真的、开放的学习活动情景,为学生搭建一个全面观察、思维、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由理论知识向素质、能力的转化,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1.前期准备阶段。
情景模拟教学与其它的教学形式有所不同,它对准备工作的要求相对较高。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模拟情景脚本。
课程内容的设计一定要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可模拟性、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确保学生能领悟、有兴趣并能够在课堂上模拟出来,让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第三章问题情境教学
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第三章问题情境教学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第三章问题情境教学序问题情境教学是指通过设计精心构思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的第三章,详细介绍了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该章节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并分享个人对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解和观点。
一、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在认知心理学方面,问题情境教学借鉴了构建主义学派的观点,认为学习是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
在教育心理学方面,问题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在教育技术学方面,问题情境教学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情境创设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真实、丰富的学习环境。
二、问题情境教学的教学设计问题情境教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精心策划和组织,包括如何选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
在选取问题情境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来确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故事、多媒体资源和实际案例等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教师要灵活运用提问、启发和提示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设计评价方式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过程,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记录、反思讨论和成果展示等。
三、问题情境教学的教学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教学实施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在问题情境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情景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概念的诠释
情景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概念的诠释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功能性语言教学模式,它将学习情境重构为一种语言功能,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掌握的语言技能,从而形成一种统一的语言表达能力。
它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解决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应用,而无法满足语言在多种不同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情境教学法 ba 则 yi 是一种重视讨论情境的教学模式,它将语言任务与讨论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熟悉的语言技术应用到多种不同的情境中。
这一模式既有讨论能力又有表达能力,既有社会性又有实践性。
它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特定情境中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并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因此,情景教学法被用来强调在特定情境下如何应用语言,而情境教学法则重点是如何在不同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讨论和表达。
通过情景教学法,学生可以在特定情境中学习使用正确的语言,而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将应用语言的技能和社交能力结合起来全面培养,从而发展多元化的语言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情景教学法注重获得语言技能,而情境教学法 ba 更加注重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应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情景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的语言发展。
学习情景一教案:情景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情景教学,也称为环境教学,是一种基于实际生活情境或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学习情景一是情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情景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境教学的定义及特点情境教学是源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真实的环境和活动为背景,在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教育情境,使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积极变革,提高学习者的生活、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的特点是:真实性、复杂性、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
二、学习情景一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法学习情景一是指在误会家庭关系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与对话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从而学会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习情景一的实施方法是分为三步骤:第一步,老师课前设置情境,让学生观看关于家庭相处的视频,制定互动活动,并向学生介绍家庭的概念,让学生对“家庭”有较全面的了解。
第二步,以角色扮演为主要方式,组织学生分角色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调和,并在实践中学习折中处理和妥协的方法。
第三步,老师对学生进行反思性指导,反思在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及经历,分析场景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学习情景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情境教学强调真实的环境和活动为背景,以活动为主,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学习情境一与家庭相处有关,在角色扮演和模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在实践中体验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理解和支持。
2.增强学生自主性情境教学的特点是活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在学习情境一中需要分配角色,自行组织,自主分工合作,自我监控与反思。
学生在小组互动中不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并做出相应决策,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3.提高学生的对话技巧情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在学习情境一中,学生互动时需要理解、解释和表达对方的想法和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话技巧。
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情景互动幼儿心理教学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人在日益增大的压力中得了抑郁症,也有不少人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目前的生活状态,这对家庭而言,是一个悲剧。
据不完全统计,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有轻微的抑郁症,一旦患上抑郁症,心理会有很大的负担,因此,心理问题就成了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缓解现代人的心理压力,不少医院都成立了相应的心理咨询科室,国家也在积极培养相应的心理咨询师,以希望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有学者指出,一个人心理教育的最好年龄段就是在其幼儿时期,幼儿时期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的心智都是可以被塑造的,可以被塑造的比较强大。
但是,纵观目前的幼儿心理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很多幼儿园没有开设情景互动的幼儿心理教育课程,情景互动手段比较单一,缺乏相应素质的教师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不利于情景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
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情景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及优势;其次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目前幼儿园在情景互动教学模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心理教育的效果,进而保证人们的心理健康。
一、情境互动模式的概念和优势(一)情境互动模式的概念情境互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情境互动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一样,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抽象的教育模式,主要就是由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而下面的学生在听课,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
而情境教学模式,则是将一定的情境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起来,进而提升课堂的效果。
比如,为了塑造幼儿有爱的心理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与有爱相关的故事,让幼儿记住这样的故事。
而情境互动教育则是带领幼儿去公园里、大街上感受相关有爱的见闻,进而分享故事的教学方式。
因此,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主体、教学场景上,都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重大突破。
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传统的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参与;效率;情境教学法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让学生无意识地融入到护理心理学教学情境中,有意识地进行学习。
情境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条例,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人们的右脑用来分析形象事物,左脑用于分析抽象事物,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心理学以及生理学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情境感受展开想象,增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情境会和学生的情感交融,进而提高护理心理学课堂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故事化是最主要的情境教学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2.1 情境导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护理心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相关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差。
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情境教学法下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好的开端十分重要,在一节课程开始时,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其中。
护理心理学教师可以设置新颖的标题,激起学生想要探索的兴趣。
案例:教师在讲解“现场急救”知识之前,首先为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14年某国家举办动物表演活动,一头狮子在表演中被驯兽师激怒,随后咬伤驯兽师并冲出表演栅栏,咬伤了几位观众,最后逃走。
什么是教学情境 (3)
什么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教育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教学环境,使学习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创造出逼真的学习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的特点教学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反映真实生活教学情境应能反映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或情境,通过与实际情境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引入实际问题,将抽象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2. 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情境能够创造出生动、具体、有趣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探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教学情境可以创造出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和项目,使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强调实践与应用教学情境强调学习内容与实践和应用的结合,通过实际问题和实践任务,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外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境的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 个性化学习教学情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设计。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学习环境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发挥个人潜能。
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有挑战的过程,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材内容等。
以下是一些设计和实施教学情境的指导原则:1. 针对学生需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和选择。
例如,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情境任务;对于喜欢团队合作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情境。
2. 合理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基于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选择和设计适合的教学情境。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诞生。
4、1994年,布鲁纳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5、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i.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ii.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iii.少年期是指11、12到14、15岁的阶段,a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b少年的逻辑思维已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做支柱。
C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d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
E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f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iv.青年初期是指14、15~17、18这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据主导地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有深刻的发展。
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能明确的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情景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概念的诠释
情景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概念的诠释作者:郑珊珊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4期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在使用上往往容易混淆,造成诸多问题。
所以对二者概念的理解与确定,既是梳理各自不同教学观的逻辑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其教学方法与运用的一个基本前提。
因此,本文从概念特征、概念的比较分析、概念比较对教学的启示三方面来阐述,为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一、概念特征情景教学法不等同于情境教学法,所谓“情景”是指感情与景色,情形与情况。
而“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1]。
在社会心理学中,情境指影响事物发生或对机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
(一)情景教学法的概念情景,通常是指“情形,景象”(古今汉语词典),“景”与“情”紧密相关,“情景是以景为基础,又以景为媒介来激起情感或激发兴趣的”。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形象生动的图画,辅助生动的语言,借助音乐的魅力,再现教材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二)情境教学法的概念情境,一般是指“情况,境地”(古今汉语词典),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特殊背景。
包括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因素”(辞海),故情境也包含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情”以及由“情”萌生的主观的“境”之意。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概念的比较分析(一)概念的核心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这些情景,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基于心理学之上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讨
和 掌 握 知识 . 因此 .其 要 求 教 学 活 动 的 组 织 应 该 要 重 视 学 习 情 境 的 设计 , 合 学 生 及 教 学 要 求 , 过 各 种 教 具 、 体 创 建 结 通 媒
学 生乐 于接 受 的 学 习 环境 .
生 的疑 问 中 . 师可 以将 游 戏 中 的语 言 转 换 成 数 学 符 号 语 言 教 写 出来 , 学 生 在 游 戏 的情 境 中 认 识 代 数 式 , 游 戏 中 体 验 让 从 字 母 表 示 数 的 优势 .
有 的 知 识 , 数 学 问题 进 行 探 讨 , 加 其 学 习 兴 趣 的 同时 , 对 增 也
种 较 为 有 效 的 教 学 方 法 ,但 前提 是教 师在 使 用 过 程 中 . 能
够 真 正 地 掌 握 课 堂教 学 的 节奏 , 课 堂环 境 氛 围随 着 教 学 活 使 动 不 断 变 化 和 深 入. 文 将 从 心 理 学 的角 度 对 初 中数 学 情 境 本
而 初 中学 生 还 处 于 成 长 期 , 存 在 明显 的 好 玩 好 动 的 心 理 特 还 征 . 此 , 师 可 以根 据 学 生 的 心 理 特 点 , 织 有 趣 的游 戏 活 因 教 组
动 . 学 生 在游 戏 巾学 到数 学 知 识 . 然 , 提 是 游 戏 的设 置 让 当 前 是 一 个 有 效 的数 学 学 习 情 境 . 在 讲 “ 数 式 ” 时 组 织 一 个 如 代 “ 棋 子 ” 的游 戏 . 学 生 准 备 一些 棋 子 或 小 石 子 ( 数是 3 猜 让 粒
●
.
.
.
耋 鎏 娴岛 释 一 m 啦 。 载
o ’ , - - e
●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都有密切关系,因而对于它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① 以教育学的体系为依据,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法。
②认为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心理结构,并根据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来确定它的理论体系,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乃至终身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③认为没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学从普通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完全可以应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探讨在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原理,说明加速人的培养的途径。
④认为教育心理学主要任务是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应当着重研究学习理论,尤其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理论。
至于儿童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心理卫生、个性等,除非与教育和教学直接有关者外,不应归入教育心理学,而应当归入普通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去。
⑤认为教育心理学应着重研究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实际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直接促进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提高质量,以最好的效果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综合上述意见,教育心理学虽与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密切关系,但是它主要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具有自己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培养人的工作,要切实有效而又迅速地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还需要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以深入发现和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并为明确某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选取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所以,教育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或说明教育和教学的现象,也不是把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作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是要揭示在教育和教学的影响下,学生的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的交换过程和交互作用中所引起的机能系统的变化与控制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通过情境模拟,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护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法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结合情境教学法和新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对于护理心理学教学的实践意义深远,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护理心理学教学, 实践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认知能力, 实践意义, 研究方向, 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认为,在面对各种护理心理学问题时,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操作,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研究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评估其对护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了解情境教学法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进而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探讨如何通过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使他们在护理实践中更加具备同理心和情感智慧。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为护理心理学教学提供更加有效和实用的教学方法,促进护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希望能够为护理教育的改进和提升做出贡献,推动护理教学向更加实践和情感导向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意义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情境教学”,即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特别是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驱使下,更不能把情境教学拒之门外。
关键词:教学情境;教学质量;教师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16-011.课前导入,引生入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的情绪下学习,会使智力活动顺利进行,并显著地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珊迪》一文中,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这些年龄段的伙伴们,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上课,然而又有哪位同学曾经想过在不同的环境中,你们的同龄人小珊迪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大家去了解一下他的生活状况。
”这样简短的几句课前导入,把学生带到了小珊迪的身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迫切的想去了解他的生活状况,情不自禁的去朗读课文。
不是么,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2.运用电教,引生入情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再现文中情景,渲染氛围。
恰当地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如《小珊迪》一文中,课文虽然具体地描述了小珊迪为了卖掉一盒火柴,用了几种不同的态度,开始是“说”,然后到“请求”,最后到“乞求”,为了得到一个便士,被马车轧断了腿,把剩下的钱如数还给买火柴的人……程度一层层深入,学生凭空很难理解,因为他们没有亲身体会过,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
教学中播放出小珊迪的这一过程,有的同学流下了同情的泪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小珊迪那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
3.教师入境,生自入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去点燃,因而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融人教材,在理解课文和范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进人角色,也就是说要入境,来激起学生的情。
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评李吉林教育思想
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评李吉林教育
思想
李吉林教育思想是一种以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形成自觉的知识结构。
它的实践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更自然、更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来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李吉林教育思想强调研究者的主体性,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营造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教学氛围。
研究者在生活中的经历可以成为研究的起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李吉林教育思想强调研究者的能力发展,以情境教学为基础,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机会,以实际的任务和活动,来指导研究者的思考、行动和情感,发展研究者的实践能力、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李吉林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情境为教学基础,以让学生参与和参与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研究者的自信心。
总之,李吉林教育思想是一种以生活情境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和参与为教学方式的教育理念。
它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发展研究者的实践能力、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景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概念的诠释
研究交流情景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概念的诠释郑珊珊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在使用上往往容易混淆,造成诸多问题。
所以对二者概念的理解与确定,既是梳理各自不同教学观的逻辑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其教学方法与运用的一个基本前提。
因此,本文从概念特征、概念的比较分析、概念比较对教学的启示三方面来阐述,为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一、概念特征情景教学法不等同于情境教学法,所谓“情景”是指感情与景色,情形与情况。
而“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1]。
在社会心理学中,情境指影响事物发生或对机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
(一)情景教学法的概念情景,通常是指“情形,景象”(古今汉语词典),“景”与“情”紧密相关,“情景是以景为基础,又以景为媒介来激起情感或激发兴趣的”。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形象生动的图画,辅助生动的语言,借助音乐的魅力,再现教材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二)情境教学法的概念情境,一般是指“情况,境地”(古今汉语词典),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特殊背景。
包括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因素”(辞海),故情境也包含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情”以及由“情”萌生的主观的“境”之意。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概念的比较分析(一)概念的核心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这些情景,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诸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评李吉林教育思想
2007年第2期(总第325期)EDUCATIONAL RES EARC HN o.2,2007 Ge nera l,No.325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评李吉林教育思想林崇德 罗 良 [摘 要] 如何促进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的发展,是心理科学尤其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情境教学正是试图通过教学实践来解决这个问题。
情境教学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获得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情境教学获得了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成为情境教学的实践者。
因此,从心理学的视角认识或者解释情境教学,无论是对心理学中关于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理论的阐述,还是对更充分地认识情境教学理论及李吉林教育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心理学;情境教学;建构主义;社会认知[作者简介]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罗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生 (北京 100875) 面对传统教学的片面性与当今儿童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如何促进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发展的问题,李吉林积极探索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她从外语教学的情景训练法得到启发,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意境说”汲取营养,提出了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情境教学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获得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情境教学获得了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成为情境教学的实践者。
如何促进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的发展,是心理科学尤其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正是试图通过教学实践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从心理学的视角认识或者解释情境教学,无论是对心理学中关于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理论的阐述,还是对更充分地认识情境教学理论及李吉林教育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教案编写
心理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教案编写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课程内容单一,学生缺乏参与感和体验感,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引入情境教学法成为当下课堂教学中的热门话题。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体验、直观、情感、交互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它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实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提供各种场景和情境,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因此,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法来编写一份适合课堂教学的教案,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知识点。
步骤1.选择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的内容要编写一份合适的教案,首先需要选定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课程内容。
一般来说,情境教学法更适用于实践性强、理解度较难提高的知识点,例如数学的建模问题、物理的实验项目、地理的地图绘制等。
选定内容后,将其分解为小的知识点,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安排。
2.构思有趣、引人入胜的情境在选定了适合的知识点后,需要构思有趣、引人入胜的情境。
在情境中,学生可以体验到与现实生活相似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依据场景绘制一张地图,然后通过计算地图中的面积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构思情境之后,需要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互动学习,并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可以通过游戏、演示、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学习知识点。
在教学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在构思情境的同时,动手绘制地图,并通过分组游戏、演示等形式,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并讨论其中的数学知识。
4.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进行结束后,教师需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认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评李吉林教育思想作者:林崇德罗良[摘要]如何促进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的发展,是心理科学尤其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情境教学正是试图通过教学实践来解决这个问题。
情境教学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获得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情境教学获得了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成为情境教学的实践者。
因此,从心理学的视角认识或者解释情境教学,无论是对心理学中关于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理论的阐述,还是对更充分地认识情境教学理论及李吉林教育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情境教学;建构主义;社会认知[作者简介]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罗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北京100875)面对传统教学的片面性与当今儿童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如何促进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发展的问题,李吉林积极探索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她从外语教学的情景训练法得到启发,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意境说”汲取营养,提出了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情境教学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获得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情境教学获得了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成为情境教学的实践者。
如何促进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的发展,是心理科学尤其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正是试图通过教学实践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从心理学的视角认识或者解释情境教学,无论是对心理学中关于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理论的阐述,还是对更充分地认识情境教学理论及李吉林教育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出发,笔者对情境教学做如下诠释。
1.情境教学强调的是主客观的统一当今,我国教育界最重视的心理学的概念莫过于“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反对长久以来支配着教育的单纯的客观主义。
客观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知识是对世界绝对正确的表征,它可以由教育者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被动地通过记忆掌握稳定的“客观”知识来认识世界。
正是在这种客观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很多教师把自己视为知识的传授者,把学生视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的外部世界的简单反映,而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和组织化。
学生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也许并不符合教师的期待,但是对于学生自身来说,这种建构却是有意义的,它是学生在自己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对世界的一种主观组织。
既然在建构主义的教育中,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的意义寓于情境之中,学习情境不是一个无关因素,学生必须通过具体的情境才能获得某种知识,教师应该成为良好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乐于建构知识的促进者。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培养对知识的感情,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地认识和建构外在客观世界。
在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中,情境的“情”是一种主观的动机系统,“境”是客观的环境。
李吉林提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这正是主客观统一的最好证明。
情境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但又是李吉林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正因为如此,情境教学强调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
《李吉林文集》第三卷里阐述了“带人情境、优化情境、运用情境、拓宽情境”的思想,即通过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等手段来带人情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教内容来优化情境;运用情境,缩短学生心理距离,提高学生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对知识进行建构;通过拓宽情境,促进学生智能及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
2.情境教学强调需要、情绪情感的作用李吉林在《与青年教师谈话》一书中专门论述了需要与自我需要。
在心理学里,情绪情感就是能否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体验,当客观事物或者外部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当客观事物或者外部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这种情绪情感性质的变化往往会改变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将使个体更乐意维持当前这种关系和状态,而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正好相反。
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恰当地利用了需要与情绪情感的这种关系,首先创设情境,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他们的自我需要,然后通过情境入胜的教学满足他们的这种自我需要,让学生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进而让学生喜欢这门课。
现在社会上常常提的“情商”原意出自“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它是指一个人自我控制、热情、坚持性和自我激励等方面的能力,情绪智力包含五个方面的含义:(1)知道自己的情绪,即能够识别正在发生的情绪,随时监控自己的情绪;(2)情绪管理,即调整情绪使它们比较合适,安慰自己以摆脱焦虑、抑郁和恼怒;(3)自我激励,即引导情绪达成目标,能够延迟满足并抑制冲动;(4)识别他人的情绪,即同情意识和知晓及适应别人的情绪;(5)处理关系,即管理他人的情绪,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①李吉林倡导“陶冶情操”和“有情教育”,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让学生的情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以此唤发和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促进儿童的整体与和谐发展,培养出情智双全的学生。
3.情境教学强调在教学中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动作逻辑思维、形象逻辑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三者是统一的。
动作逻辑思维以动作或行动为思维的重要材料,借助于与动作相联系的语言做物质外壳,在认识中以操作为手段,来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
这种思维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运动员的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某种操作性工作的技能和熟练,就需要发达的动作逻辑思维或操作思维作为认识基础。
形象逻辑思维以形象或表象为思维的重要材料,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语言作物质外壳,在认识中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它的主要心理成分有联想、表象、想象和情感。
形象逻辑思维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性鲜明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有着高度的概括性,能够使人通过个别认识一般,通过事物外在特征的生动具体、富有感性的表现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抽象逻辑思维是在实践活动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这是一切正常人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
抽象逻辑思维尽管也依靠于实际动作和表象,但它主要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
各种思维形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替代与共存辩证统一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提出,必须重视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强调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又要培养他们的形象逻辑思维和动作逻辑思维,任何一种逻辑思维能力都不可偏废。
李吉林不仅在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一个问题里阐述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而且在情境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问题中又指出要发展儿童的语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情境教学认为,要在情境中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同时进行,让学生的记忆里不仅留有抽象的表象、概念,而且要有情感和内心感悟,让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进行形象思维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诱导,逐渐学会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
情境教学的这些观点都是颇有创新的见地,也与思维心理学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4.情境教学强调在教学中认知与社会认知的结合认知是人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认知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包括无生物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三大部分,前两者统称自然界,国际心理学界将其通称之为物理世界,而把后者称为社会世界。
因此,认知既包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也包括对社会世界的认知,两者共同构成认知的全部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和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并不是同一层次上的并列关系。
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即社会认知,是认知的一个属概念;与它相对应的是非社会认知或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即物理认知。
我们平常所讲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非社会认知”或是“物理认知”。
由于传统认知理论主要建立在个体对物理世界的认知研究的基础之上,这些理论已相对成熟并自成一体,国外心理学著作大多在认知之外另设社会认知,以示其为一个独立领域。
今天的心理学,不仅把认知分为认知(自然认知)与社会认知,而且相当重视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有四个特点。
(1)对象具有特殊性,一个学生社会认知的对象正是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处于第一位内容的是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个特点决定了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单纯的认知者,还是积极的实践者,在与他人实际频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着对这个环境的认知。
(2)与对物理世界的认知相比,学生的社会互动经验对社会认知的内容、结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社会互动可以给学生提供认识他人观点、思想的机会,促进其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而观点采择能力又是学生社会认知的基础和核心成分。
另外,社会互动可以直接促进学生社会敏感性的发展,让学生获得关于他人的直接知识。
(3)社会认知的发展与非智力因素、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它并不是一般认知的一种简单表现或者反映。
(4)情感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认知过程中经常伴随着移情过程的产生。
②李吉林在论述情境教学的特点时指出“形真”、“情切”、“意远”和“理念寓于其中”,这与社会认知的要求是一致的。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形真”的典型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等社会互动手段,让学生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认知者,更重要的是成为学习内容的实践者。
“情切”是情境教学的又一特点,李吉林提出的“以情动情”事实上就是一种移情的过程,以教师的情带动学生的情,让情感因素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形真”和“意远”的基础上,通过“意远”和“理念寓于其中”,情感教学去影响学生的一个深层次的非智力因素——信念。
信念是一个人对于某一理论准则、思想见解坚信无疑的看法,它是认识和情感的“合金”,学生的信念一旦形成又将反过来影响他们的观点采择和情绪情感的性质。
由此可见,情境教学不仅是实现了认知与社会认知的结合,而且在结合过程中,既利用了社会认知的内在特点,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
5.情境教学强调发展智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不仅是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共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