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血糖监测的内容(五)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反映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用来评估血糖控制与血管并发症之间的 主要指标。 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4%—6%
血糖结果不准确的原因
酒精消毒手指后未干便采血 试纸条上滴血不足 血糖仪或检测窗不干净 电池不足或没电 伪造结果
自我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血糖 按照医生的指导调整治疗计划 记录血糖检测结果 记录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或降低的事件 每次就诊时携带血糖记录 确保血糖仪正常工作
鼓励自我监测并做记录
非批评式的态度 实际的控制目标 不断的教育和支持 鼓励自我分析血糖监测结果
监测的频率
初次治疗,血糖波动大,手术前后或正在调整治疗方案,则每天测4次 病情稳定,血糖稳定,每周测FBG或餐后2h血糖各一次或每月任何一天测4--7次 在感染,应激或身体不适等情况下,应增加次数或随时监测
监测的频率
血糖监测时间上的灵活性 帮助病人保持原有 的生活方式不受过多的约束 监测结果可反映病人一天不同时间血糖控制的情况
监测时间安排
每1—2周测一天七次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 至少一天测四次血糖(早餐前+三餐后2小时) 病房调整胰岛素的过程中可每3-4天测一天的七次血糖 门诊调整胰岛素的过程可每周测一天的七次血糖(即复诊前一天测) 门诊测血糖时间较固定(早餐后及午餐后),其它时间及特殊情况下的血糖不能测或及时捕捉,因此每个病人应必备血糖仪病随身携带。
中老年人如何自我检测血糖
中老年人如何自我检测血糖血糖的稳定是保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自我检测血糖是掌握自身健康状态的关键。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血糖水平的监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老年人自我检测血糖的注意事项及常用方法。
一、自我检测血糖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逐渐增加。
糖尿病会导致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视力损害和肾脏病变等。
通过自我检测血糖,中老年人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饮食、加强锻炼或按时服用药物,以保持血糖在理想范围内。
二、自我检测血糖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血糖仪器:市场上有许多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血糖仪器,中老年人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仪器。
最好选择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血糖仪,同时要确保血糖试纸的质量和有效期。
2. 按照正确的使用说明操作:在进行血糖监测时,应仔细阅读并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包括准备洗手、擦拭指尖、使用测试试纸等环节。
保持仪器和测试区域的清洁,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间:血糖水平会受到饮食和运动的影响,因此应选择适当的测试时间。
通常,在餐前1到2小时和睡前进行测试,可以获得更准确的血糖数值。
4. 记录测试结果:进行血糖测试后,中老年人应及时记录测试结果。
建议使用笔记本或手机应用程序来记录血糖值和测试时间,以便追踪和分析自己的血糖变化趋势。
三、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1. 利用血糖仪器进行指尖采血:这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血糖测试方法。
首先,用酒精擦拭手指并等待干燥。
然后,在手指侧面采血,并将采血处清洁干净。
将血液样本滴到测试试纸上,待仪器显示结果后,进行记录和分析。
2.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对于一些需要频繁监测血糖的中老年人,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血糖数据。
这种系统由一个在皮肤上植入的传感器和一个无线接收器组成。
传感器可以24小时监测血糖水平,并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给接收器。
糖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
糖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监测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通过自我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测呢?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
血糖仪是最常用的血糖监测设备,市场上有多种品牌和型号可供选择。
在购买血糖仪时,要注意选择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纸容易购买的产品。
同时,要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和校准血糖仪,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要明确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和睡前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 8-12 小时后,次日清晨所测的血糖值。
它能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对于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每周至少测量 1-2 次空腹血糖。
餐后 2 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所测的血糖值。
它能反映进食及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对于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每周应至少测量 2-3 次餐后 2 小时血糖。
睡前血糖适用于注射胰岛素,尤其是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以及晚餐后血糖控制不佳或夜间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测量睡前血糖可以帮助调整胰岛素的剂量,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除了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还应该关注其他方面的自我监测。
体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肥胖或体重过重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不利于血糖控制。
建议每周称一次体重,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内。
血压也是需要关注的。
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每天测量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另外,定期检查足部也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足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导致足部溃疡、感染甚至截肢。
每天要检查足部是否有伤口、水泡、红肿等异常情况,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鞋袜。
糖化血红蛋白也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过去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引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的使用。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的工具和频率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监测时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包括血糖仪、针头、试纸以及记录本。
血糖仪用于测量血糖水平,而针头用于采集血样,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消毒。
试纸则是用于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放置上面,通过血糖仪读取结果。
记录本用于记录每次监测的时间、血糖数值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以便于追踪血糖的变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监测的频率是根据个体情况而定的。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监测多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
通过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自我监测的步骤1. 洗手和准备在进行血糖监测之前,患者应该先洗手,确保双手干净。
然后,按照血糖仪的说明书,准备所需的试纸、针头以及其他相关物品。
2. 采集血样用针头在指尖抽取一滴血液,一般建议选择无名指进行采样,因为它相对较少使用,较为柔软。
采集前应先用消毒棉球擦拭指尖,然后把针头快速刺入皮肤,使血液自由流出,待血液跳出后再用试纸进行吸取。
3. 试纸测试将试纸的尾端放置在血滴上,直到试纸吸满血液。
然后,将试纸插入血糖仪中,等待几秒钟,屏幕上将会显示出血糖的数值。
4. 记录结果将血糖仪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本上,并注明测量的时间和其他相关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跟踪血糖的变化趋势,并提供给医生进行评估和建议。
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1. 注意采样的时间不同的餐后血糖监测时间点有所差异,一般建议在饭后 2 小时进行。
而睡前血糖监测则是在就寝前进行,以了解整夜的血糖控制情况。
2. 血糖仪的校准血糖仪是一种精密的设备,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患者应该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
具体的校验方法可以参考血糖仪的说明书。
日常自我检测早期糖尿病的方法
日常自我检测早期糖尿病的方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导致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糖尿病,可以减轻病情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日常自我检测成为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日常自我检测糖尿病的方法,以供参考。
血糖监测1.测血糖的方法: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使用血糖仪进行测量和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
血糖仪需要通过在手指等部位进行微创采血,将血液加到试纸上进行测试。
CGMS则是通过在皮下植入传感器,实时监测体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2.血糖的正常范围:血糖的正常范围在空腹状态下为3.9-6.1mmol/L,餐后1-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7.8mmol/L以下。
如果血糖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3.监测频率: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测量一次空腹血糖,并在餐后进行额外的测量。
具体的监测频率会根据个体情况和治疗方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记录和分析结果:对于血糖监测的结果,患者应该进行记录并定期向医生汇报。
这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1.测尿糖的方法:尿糖检测是通过测量尿液中糖的含量来判断体内糖代谢情况的一种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试纸进行尿糖测定,根据试纸上的颜色变化来反映尿液中的糖含量。
2.尿糖的正常范围: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出现糖。
如果尿液中出现糖,则可能提示存在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
3.监测频率:尿糖监测一般不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首选方法,因为它不能提供准确的血糖水平信息。
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无法进行血糖监测或作为补充手段时,尿糖检测仍然有一定的价值。
体重监测1.监测方法:体重监测是评估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疾病进展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患者应定期称量体重,并记录下来用于分析。
2.监测频率:体重监测的频率根据个体情况和治疗方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建议每周称量一次体重。
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监测关键信息项:1、血糖监测频率2、血糖监测时间点3、血糖仪的正确使用与校准4、血糖记录与分析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安排6、尿糖监测方法与频率7、体重监测要求8、血压监测频率与标准9、饮食与运动对监测结果的影响记录10、异常血糖值的处理流程11、定期复诊与监测数据汇报12、自我监测知识培训与更新1、血糖监测频率11 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病人,每天应监测血糖 4-7 次,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及睡前血糖。
111 血糖控制稳定的病人,每周监测血糖 2-4 次,可以选择不同时间点进行监测,如空腹、餐后 2 小时或睡前。
2、血糖监测时间点21 空腹血糖应在早晨起床后,未进食和未进行运动前测量。
211 餐前血糖应在每餐进餐前测量。
212 餐后 2 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测量。
213 睡前血糖一般在晚上 22 点左右测量。
3、血糖仪的正确使用与校准31 病人应熟练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按照血糖仪的说明书进行正确采血、测量和读取结果。
311 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的频率一般为每半年至一年一次,或根据血糖仪的说明书进行。
312 血糖仪应存放在干燥、常温的环境中,避免受潮、摔碰和过热。
4、血糖记录与分析41 病人应准备专门的血糖记录本,将每次测量的血糖值、测量时间、饮食、运动等相关信息详细记录。
411 定期对血糖记录进行分析,观察血糖的变化趋势,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412 如发现血糖波动较大或持续异常,应及时调整饮食、运动或治疗方案,并咨询医生。
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安排51 病人应每 3 个月左右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511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过去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有助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
6、尿糖监测方法与频率61 病人可通过尿糖试纸进行尿糖监测,具体方法应按照试纸的说明书操作。
糖尿病患者怎样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怎样自我血糖监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估,在2025年全球范围之内3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将提升到5.4%;相较于1994年的数据,预计提升1.4个百分点。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当前国内人民群众患慢性病的概率为10.4%,预计到了2025年糖尿病病人的数量将增加到1.43亿人。
相较于其他病症,糖尿病的病程较长,病情较为复杂,且危害较大,难以根治。
现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发疾病之后的第三位。
那么,患上糖尿病的病人应当如何尽可能减小这种病对自己的危害,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呢?这正是本次提出糖尿病患者开展自我监测的缘由。
一、自我血糖监测概念自我血糖监测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疾病管理的方法,通过自我监测的方式辅助控制血糖,以此弱化糖尿病对自身身体机能的损伤与危害,能有效降低死亡风险,改善其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引起的心脏病、中风、失明和截肢等风险促使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血糖变化更加敏感,若患者的血糖超出控制目标,则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失控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者参与下一阶段的治疗疗程中。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应当以什么为标准呢?通常情况下,普通人在清晨空腹状态之下的血糖浓度为80~120mg/%,当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mg/%时,可以判定为高血糖。
若血糖浓度超过了160-180mg/%,则会出现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的情况,称为糖尿;若血糖浓度低于70mg/%,则称为低血糖。
糖尿病人利用血糖仪检测自己的血液样本,观察血糖仪显示屏上的血糖值,数值〉240mg/L(13.3mmol/L),数值〈60mg/L(3.3mmol/L),均属于异常现象,存在有血糖问题。
二、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检测较为灵活,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测试血糖,或者按照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血糖的自我检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清晨起床之后的空腹血糖。
在前一晚八点之后不再吃东,清晨起床之后保持空腹的状态,使用监测仪测试血糖,判断血糖水平。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血糖自我监测能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为了引导患者合理饮食、锻炼和调整用药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整个糖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国内多数医院仍采用每日三次或五次进行自我血糖检查,但这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一日来多次血糖监测,较准确地反映了病人血糖变化的整体情况,仅依据1次血糖监测的结果进行治疗调整,常常发生偏离,所以,自我血糖监测较为理想,应在每日多时检测血糖。
目前国内外许多医院都开展了这一工作,以保证血糖监测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但从经济学及患者依从性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1、怎样判断血糖监测时间及频次多从病人疾病实际需求出发。
对血糖较低或已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应尽量缩短疗程,每天至少要测量两次血糖值。
对血糖控制相对平稳者,血糖监测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可每周测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各1次,每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也就是三餐前后两个小时以及睡前血糖的变化,如有需要,也可在清晨3点加测血糖。
但是对那些最近血糖起伏很大的病人来说,那么就需要根据情况加大监测频率,一周需测量2-3次全天“血糖谱”,特别是在下列条件下: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新诊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导致高血脂症和肝肾功能受损者。
血糖控制不理想、不稳定者;以及合并感染时的患者等均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出现低血糖的病人;以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病人。
药物更换或者剂量调整者;以及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患者等等都需要定期检测血糖值。
妊娠期病人;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必须对其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血糖水平。
种种扰乱了平常常规生活,例如:疾病,手术,出门,兴奋等等。
如果出现高血糖症状时必须立即就医检查治疗,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2、血糖监测在不同时间的意义血糖值对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功能的损害和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反应,是一个极其灵敏的标志。
在临床上可通过测定血糖变化来了解病情,指导用药。
自我血糖监测的概念及检测方法
1.自我血糖监测的概念及检测方法自我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
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如条件限制不能查血糖,尿糖的检测,包括定量尿糖检测,也是可以接受。
自我血糖监测适用于所有糖病患者,但对于注射胰岛素和妊娠期患者,为了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必须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2.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
(1)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 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
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 天;(2)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 5 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 次,使用口服药和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 次。
3.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1)餐前血糖: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要关注,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2)餐后2小时血糖:适用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仍不达到治疗标者;(3)睡前血糖: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患者;(4)夜间血糖: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自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5)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6)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4.自我血糖监测的指导和质量控制方法(1)指导内容:如何测血糖、何时监测、监测频率、如何记录检测结果。
(2)质量控制:每年应检查1-2次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技术和准血糖仪,尤其是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符时。
5.尿糖自我监测的控制目标及适应症(1)目标:阴性(任何时候);(2)适应症:受条件限制不能测血糖时;(3)无意义的情况:a.发现低血糖;b 肾糖阈增高(如老年人)或降低(妊娠)。
自我血糖监测的十大关键问题
为 此耽 误 了早 晨 的用 药 治疗 ,则 不 但 无法 反 映 患者 真 正 的空 腹血 糖 水 平 ,还 可 能 因为延
迟 打针 或 吃药 而影 响 治疗 。
病 患者 在检 测 空 腹 血糖 时 必须 在 上 午 按 常规 注射 胰 岛 素 之前 采 血 。如 果 患者 平 时在 早晨
人群?
原 则 上 ,所 有 的糖 尿病 患 者 都应 定 期 监 测 血糖 ,尤其 是 下列 糖 尿病 患 者更 要 加 强 血 糖 监测 : ①所 有 1型糖 尿病 患 者 ; ②初 治 的处 于 调药 阶段 的 2型糖 尿病 患 者 ;③ 进 行 胰 岛
素 强化 治 疗 的患 者 :④应 用 胰 岛 素泵 治 疗 的 患者 ; 妊娠期 的糖 尿病患者 ; ⑤ ⑥对低血糖反应
不 宜 去 医院检 测 空 腹血 糖 , 因为 医 院 门诊 进 行 采血 的时 间太 晚 。会 耽 误 患 者早 饭 前 注 射
胰 岛 素 ,这将 对 患 者 的全 天 血 糖 产生 不 利 的 影 响 。 前使 用 中效 胰 岛素 的 患者 , 睡 由于药 效 可 以持 续 到 次 日上 午 的 8 9点 钟 ,故 他 们 检 、 测 空腹 血糖 的时 间可 以稍 晚些 。 外 , 另 需要 常 规 在 清晨 注 射 预混 胰 岛素 的患 者 ,若 因上 午 到 医院抽 血 化 验耽 误 了治 疗 ,可 在 抽 完血 之 后 、 餐 之前 临 时注 射一 次 短效 胰 岛素 。 进 采用 口服 降 糖药 治 疗 的患 者 ,若 因检 测 空 腹 血糖
而 使 其 早 晨 和 中午 的 用 药 时 间 相 隔太 近 , 可
防治糖 尿病 患 者 的心 血管 并发 症 。 因此 , 尿 糖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的内容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的内容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这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指导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调整。
2. 饮食记录:糖尿病患者需要记录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进餐时间。
这有助于评估饮食控制的效果和指导饮食计划的制定。
3. 运动记录:糖尿病患者需要记录每天的运动种类、强度和时长。
这有助于评估运动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并指导运动计划的制定。
4. 药物记录:糖尿病患者需要记录每日服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以及服药的时间。
这有助于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药物剂量的调整。
5. 症状记录:糖尿病患者需要记录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糖尿病相关的症状,如多尿、口渴、疲劳等。
这有助于评估病情的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自我监测这些内容,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管理。
但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监测,并将记录的数据与医生分享,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及应用
准确记录结果
定时随访
Del Prato S,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05; 59:1345–1355.
掌握正确的方法
• 血糖仪 • 试纸 • 血样 • 采血技术
了解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
– 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对医生的信任
• 患者害怕低血糖 – 低血糖反应的不舒适感 – 夜间低血糖可能永远不会醒来
HbA1c的局限性(3):
对治疗方案的调整不及时
• 不同时间段的平均血糖值对HbA1c的贡献比例是不同的!
% 比例
50%
25% 15% 10% 90 120
• 监测频率: 0
30
60
–达标者:2次/年 测试天数 –未达标者和/或需调整用药者:4次/年
• 毛细血管在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 之间运送血液
• 毛细血管血液可以从身体的手指,前
臂或是新生儿的脚跟处获得
静脉
• 静脉是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血液回流到心脏 • 静脉血样具有最低的血糖浓度
• 静脉血液通常是在手臂上抽取
不同样本之间的血糖水平差异
动脉
空腹 •比毛细血管样血高5 mg/dL •比静脉血样血高10 mg/dL 餐后 •比静脉血样血高 20-70 mg/dL
血糖测试中产生偏差的原因
仪器的血糖校准方式 样本的来源
血细胞压积率
糖酵解
样本收集的时间
添加剂
干扰物质
使用者的技术
二.仪器的血糖校准方式
目前血糖仪根据设计和功能不同,有两种血糖校准方式
• 血浆校准的血糖仪测试结果,即是血浆血糖测试值, 可与实验室的测试结果直接比较
自我监测血糖的常见问题
自我监测血糖的常见问题1、测血糖,需不需要洗手?在采血前用温水或中性肥皂洗净双手,反复搓搓准备采血的手指,直至血运丰富,或在采血前将手臂下垂10~15秒,使指尖充血,然后使用75%的酒精消毒指腹(多选用无名指指腹,因其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不仅不痛而且出血充分),待干后采血。
特别提示糖友,采血时千万不要挤压手指,挤压使血量充分的同时组织液也被挤出,造成血液稀释,从而使血糖过低。
2、测血糖,扎哪个手指最好?血糖检测时十个手指头都可以,但是在手指头上具体要扎的位置是手指的两侧。
因为两侧血管比较丰富,而中间指肚这个位置神经比较丰富,如果老扎指肚这个位置,会造成疼痛感加强,所以鼓励患者扎两侧。
最提倡的还是后三个手指头,包括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因为这三个手指头在人体的运用上来讲,运用得相对较少。
3、一旦得了糖尿病,是不是要终身不停的测血糖?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即使糖尿病症状消失(或减轻很多),糖友也不能停止测血糖。
千万不要马虎,以为症状消失了就可以吸烟喝酒胡吃海喝。
症状消失后也要定期监测。
血糖症状消失是件好事,这时糖友可以减少糖尿病监测频率,比如每周测一天,记录空腹、餐后2小时和随机血糖值。
并且每三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4、空腹血糖,到底是什么时候?测空腹血糖时间很关键。
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8点之前釆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
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当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苏木吉反应)。
一般来说早晨6~8点测定的血糖才是标准的空腹血糖。
5、餐后血糖,是吃完饭什么时候?很多人以为餐后2小时血糖=饭后2小时血糖,这是误区。
其实餐后2小时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到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但不少患者错误认为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
正常情况下,餐后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
血糖的自我监测方案
血糖的自我监测方案简介血糖的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方案,包括频率、时间点、测量方法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自我监测频率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方面应进行频繁的自我监测。
监测频率可以根据糖尿病类型、治疗方案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一般来说,以下建议可供参考:•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测量3次血糖水平,包括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测量。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每天进行1-3次血糖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情况下如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监测频率应相应增加。
自我监测时间点选择正确的监测时间点对于准确评估血糖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般推荐的监测时间点:•餐前血糖:指在进食前2小时测量的血糖水平,可以帮助了解餐前胰岛素的需求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测量的血糖水平对于评估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非常有帮助。
•午夜血糖:在晚上睡前的血糖监测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夜间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的问题。
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还可以选择其他特定时间点进行血糖监测。
血糖测量方法自我监测的核心是准确测量血糖水平。
目前常用的血糖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1.血糖仪:血糖仪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通过采集血液样本后进行电化学或光学测量,可快速获取血糖水平。
2.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CGM是一种更加先进的监测方法,通过皮肤下植入式探针测量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可以连续监测血糖水平,并提供实时数据和趋势预测。
3.血糖贴:血糖贴是一种无创测量方法,通过贴在皮肤上的传感器收集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然后发送到手机或设备上进行分析。
在进行血糖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符合标准的血糖仪或监测系统,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保持测量仪器和试条的清洁,避免污染。
•血糖仪的校准要定期进行,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糖尿病自我监测标准
糖尿病自我监测标准
糖尿病自我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
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糖
尿病自我监测的标准。
1. 血糖监测频率,根据病情的不同,病人需要监测血糖的频率
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监测一次血糖,特别是在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
对于某些需要更严格控
制血糖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监测。
2. 血糖监测时间,血糖监测的时间点非常重要,因为不同时间
段的血糖水平会有所不同。
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是比较
常规的监测时间点,同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运动后、生病期间
或者药物调整期间,也需要额外的监测。
3. 血糖监测数值标准,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
在3.9-7.2mmol/L之间比较理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小于
10mmol/L。
但是对于每个患者来说,这些数值可能会有所不同,需
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4. 血糖监测记录,监测血糖不仅仅是记录数值,还需要记录监测时间、饮食、运动、用药情况等因素,这样有利于分析血糖波动的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血糖监测设备,选择合适的血糖监测设备也非常重要,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要注意设备的清洁和保养。
总的来说,糖尿病自我监测标准是根据个体情况而定的,需要结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合理制定监测计划,并且要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糖病患者如何正确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
糖病患者如何正确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影响全球范围内多达4亿人口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的自我监测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此为话题,介绍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正确的自我监测和管理,以保持血糖控制和促进身体健康。
一、血糖自我监测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饮食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1. 购买血糖仪:选择一款准确可靠的血糖仪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店专业人员的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血糖仪,并遵循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
2. 测量频率:根据医生的建议,确定自己每天应测量血糖的频率。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感冒、发烧或刚刚开始使用新药物等,可能需要增加监测次数。
3. 测量时间:通常,糖尿病患者应该在早上空腹、餐前和餐后一至两小时测量血糖。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4. 记录结果:建议将每次测量的血糖结果记录在血糖日记本或手机应用程序中。
这有助于你和医生分析血糖变化的规律,并做出相应调整。
5. 注意事项:在进行血糖监测时,要保证双手洁净,用清洁酒精清洁测试部位。
同时,确认测试部位周围没有任何异味、化妆品或药膏等物质。
二、饮食管理正确的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食物和控制饮食量,可以帮助你保持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1. 均衡膳食:合理分配三餐的主食、蛋白质和蔬菜摄入,确保膳食均衡。
推荐食用高纤维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蔬菜和水果等。
2.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是至关重要的。
避免高糖和高淀粉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糕点、米饭和面食等。
3. 避免过度饮食:不论是餐前或餐后,过度饮食都会对血糖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逐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4. 规律进餐:保持饮食规律,按时进餐有助于维持血糖平稳。
糖尿病患者怎样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怎样自我血糖监测上周又听到一个糖尿病患者诉说自己在家不知道应该怎么进行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家如何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便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乡镇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显得更加艰难了。
对此,小编就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实现自我血糖监测以及有关血糖监测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顺利完成自我血糖监测。
一、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糖监测有必要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即便是如今的医学科技也不能将其彻底根治,只有采取综合治疗才能将其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自我监测血糖是一项糖尿病综合治疗的方式之一,能让患者正确了解自己的血糖、自己病情的实际情况,也能及时与医生沟通、联系,为控制自身的血糖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正与改善。
同时,血糖监测结果还有助于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以此判断患者是否有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平时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等的效果,糖尿病患者还可根据自身血糖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注射胰岛素的剂量。
因此,国内外有许多糖尿病患者都会自备血糖仪,方便自己在家时也能实现血糖监测。
二、自我监测测除血糖监测外还有哪些?患者在家实现血糖自我监测时,并不仅仅只是完成个人的血糖监测,还有对自身其他方面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情监测:病情监测主要是对患者空腹时血糖、餐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这三大指标,其中还包括血压、血脂等情况;(2)用药监测:患者每餐所服用降糖药、降脂药以及降压药等的剂量;(3)运动监测:例如患者平时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间等;(4)饮食监测:饮食监测尤为重要,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患者餐食的种类或是平时的用量,避免出现饮食结构不当等情况;(5)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例如患者的眼部、脑部、心肾以及神经系统等部位是否会出现异常情况。
三、糖尿病患者在家监测血糖的流程首先,患者及其家人应定期对血糖监测仪进行校准,尤其是在血糖监测结果与患者日常临床症状或是糖化血红蛋白值有较大的差异时,患者可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中心,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明确自身的病情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定期查血脂
血脂异常导致冠心病、中风的发生风险增加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应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至半年检查一次
血脂也有“好”和“坏”
坏的成分:促进动脉硬化
− 甘油三酯 − 胆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
好的成分:抑制动脉硬化
− 高密度脂蛋白
自我感觉
以下症状出现可能预示病情发展,请及时就医 心慌、胸闷、胸口疼——心脏病变 心痛、说话不清、手脚麻木——脑血管病变 小腿疼、脚疼、脚肿——下肢血管病变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感到眼胀、眼前有黑影——视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1]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 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 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2]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 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 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
男:85cm以下 女:80cm以下
糖尿病的晴雨表——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 物
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 金指标
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瞬时情况
HbA1c的正常值范围为4%~6%
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 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
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血糖未达标时,每周3天,5-7次/天 血糖达标后每周3天,2次/天
血糖监测频率 [2]
对于某些特殊患者更要注意加强血糖监测,如妊娠期接受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增加监测频率
对于那些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采用定期结构化的血 糖监测,监测次数可以相对较少
住院期间的规范监测很重要 病员在家的自我监测也同样重要
血压稳定或控制良好,应每周监测1-2天,每天监 测1-2次
您的体重符合标准吗?
体重指标 定义 <18.5 体重不足
18.5-22.9 体重正常 23-24.9 超重 25-29.9 肥胖 30以上 严重肥胖
体重标准:BMI<24
腰围要经常测量
腰围与腹型肥胖相关 腰围越长,越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标准
餐后2小时血糖注意事项
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前必须和平时一样,该吃的药要吃, 该打的胰岛素还要打,进食的质和量也要和平时一样了
餐后2小时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如果是到医院抽血检查,在等待期间,不能吃零食、水
果、饮料、吸烟
睡前和夜间血糖
睡前血糖 用来观察晚餐前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决定睡 前中效胰岛素的剂量以及是否需要加餐等 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患者
网膜病变 脸肿、手肿、眼睛肿——肾脏病变 手脚发麻疼痛,身上像小虫爬——神经病变 膝盖疼、后脚跟痛——骨关节病变 血压升高——心血管系统病变
勤检测,治疗更有数
血糖是基础,三月查糖化 定期查血脂,经常量血压 体重不超标,腰围常测量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早、进展快、 中风、冠心病发病率高
高血压是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诱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要强化血压控制
糖尿病患者血压的达标标准为: <130/80毫米汞柱
自我血压监测频率
没有发生高血压的病人应当每3个月测量一次血压, 以便及时发现高血压
血压不稳定或控制比较差的人,应每天监测2-3次
养成每天记录血糖的好习惯
注明饮食,运动及其他疾病的变化
特殊需要时
怎样测血糖结果才最准确?
心态放松,聊天,听音乐 操作正确 试纸不过期,一次滴足够的血 冬天进入室内暖和之后再测血糖
您还需要关注的监测项目
腰围
血压
பைடு நூலகம்
体重
自我感觉
血压监控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风险是一般人的1.75-5倍
夜间血糖 指凌晨1点—3点血糖 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 利于发现夜间的低血糖或高血糖,区别黎明现象和苏木 杰现象,指导治疗
监测低血糖
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 [1]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血糖未达标时,每天至少5次监测血糖 血糖达标后每天2-4次
餐前后和睡前)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 [3]
胰岛素治疗者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
血糖控制目标
参考糖尿病防治指南或自行定义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自己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界限
值 培训患者寻找适合不同时点的血糖极值
餐后2小时血糖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是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测餐后两小时的血 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 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高,说明基础分泌尚可,餐后大 剂量释放欠佳。同时餐后2小时的血糖能较好的反应进食 和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血糖的自我监测
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检测是糖尿病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程度 *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 *反应降糖治疗效果 *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
血糖水平很高时应关注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代表夜间至次日早餐前这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 情况
有低血糖风险时 (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应测定餐前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