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最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标准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务处 2012年03月30日

专业领域: 新闻采编与制作

课程代码

: 0531029 课程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性质: 专业课

所属系部: 新闻传播系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3)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设计 (4)

1.教学设计 (4)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5)

3.考核方法 (5)

4.教学环境 (5)

5.师资队伍 (5)

6.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5)

表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6)

四、实施建议 (9)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理论知识,熟悉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新闻采访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新闻现象的能力,进行简单的新闻题材的写作。

1.知识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含义及意义。

2.了解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如何发现新闻。

4.了解新闻媒采访的基本知识。

5.了解新闻写作的原则与要求。

6.了解各种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有效手段进行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查询等工作。

2.能够对人物进行采访活动。

3.能够写出新闻稿件。

3.素质目标

1.具备灵活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

2.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

3.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项目教学法,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个人采写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过程中关注学生解决实训项目等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其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应对能力。

1. 教学设计

本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训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涉及到基础写作等课程,而学生实际新闻方面的知识甚少。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必须有的放矢的编制教学计划。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保持学科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重点放在采写方面。对理论性质的内容尽量进行删减、压缩,突出采写方面的实训。在实训方面则是放在课后学生对项目的采写上,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采访技巧和写作能力。

实训项目设计以若干具体活动为线索进行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校外基地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学生的采写能力方面。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该课程总学时36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如表一所示。

3.考核方法

该课程为考试课程,重视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0%)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充分体现知识、素质、能力并重,完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4.教学环境

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具有正规的多媒体教室,设备先进的实训教室,具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完全能满足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保障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该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上网,预习、复习相关知识,并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做好准备。

5.师资队伍

课程主讲教师具备“双师”资格,并有一线实践经验。目前,该课程主讲教师共有4位,具有正高职称1位,副高职称1位,并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行业一线专家兼职教师多位,“双师”资格达到100%,完全能满足理论知识讲授、专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

6.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前,相关专业教师和行业专业正在积极筹备从职业技能需求出发,并紧密结合后续专业课程需要的教材的编写工作,注重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

主教材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蒋怡杰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出版

参考书

1.《新闻采访与写作》许颖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

2.《新闻写作》张骏德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出版

表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6

7

8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四、实施建议

根据高职高专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本课程在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外,学生必须在业余时间完成实训项目才能真正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训训练交替进行。本课程建议在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辅以开放讨论式、分析讲评式、启发引导式等多种策略灵活运用。学、练同步,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执笔人:张瑒审核人:

修订日期:2012年3月3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