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古诗四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
3、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
1、思考下列问题:
(1).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明确:(1).“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4)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两首诗中的景物描写,揣摩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2、揣摩文中精彩语句的含意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1、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领略诗意,感悟诗情。
2、这两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一)
情境导入
课件显示1: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Article/Class67/Class66/200409/2202.html
,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
/zhongyunlin48/diary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古典诗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历史知识,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两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概述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认识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五)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涵着的深厚的情思。
五、教学方法
1、联想法;2、诵读教学法;3、点拨法;4、讨论法。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古典诗歌、图片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与设计意图
/zhongyunlin48/diary5.html
(学生回答,教师可再作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整体感知
(三)
研读赏析
(四)
研读《登岳阳楼(其一)》
(五)作业设计
八、课堂小结
九、板书设计
(一)抓住“诗眼”和“警句”,引起学生的审美关注,启动学生的诵读兴味。
(二)表情朗读。
(三)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全诗,促使其获得完整的美感。
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课文
出示学生设计的图画或课件,引导学生对照赏析,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提示学生可结合地理课的有关知识联想)
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情景认识和各抒己见。
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
陈与义与杜甫相同的人生现遭际,同时都有机会登临名胜-----岳阳楼,都为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这是历史的巧合。
1、渡荆门送别
(1)渡荆门:首联——叙事
颔联、颈联——写景——激动、欣喜
(2)送别——尾联——思乡、惜别
2、岳阳楼(其一)
(1)首联、颔联——写壮景
(2)颈联、尾联——抒悲情
为了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诗歌的这一特点反复吟诵。
2、诗歌运用了___________的写景方法,其中颔联是写_____景,颈联是写_____景。
3、颔联中的“平野”是指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大荒”是指诗中的
(二)陈与义的《登岳阳楼》的颔联是(),回顾历史的诗句是()。交待登楼时间的诗句是()写出了亡国之臣的愤慨的诗句是()
2、背诵这两首诗,并准备默写。
明确:(1)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而后再写举目所见,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经过前面的蓄势,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
(2)“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2).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2、整体感知诗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2)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3).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其他学生评介。
3、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1)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view/9d10986aa45177232f60a23a.html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有《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写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诗人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夯实基础
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其他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面向全体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教师:
钟桂凤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校:
安远县版石中学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大赛教案
——《诗四首(第二课时)》
教案名称
诗四首(第二课时)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初二年级学生;
2、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第五课;
3、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相关古典诗歌,制作多媒体课件,磁带;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二、教材分析
《诗四首》所选诗篇都是写景抒怀的佳作。作者笔下的田园风光,大漠烽烟,滔滔江水,危楼远眺;或自得其乐,或苍茫壮阔,或情意绵绵,或垂暮悲凉,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复杂的情感。对人生的思考,对故乡的依恋,对际遇的无奈,对国运的感慨,处处闪亮着古典诗歌的美。
十、教学反思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s/blog_920d78780100x9mn.html
2、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明确:(1).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4、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show/TwpAB9twlWo8moQt宏伟苍楚”。除了颈联外,请再结合诗中意境作简析。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渡荆门送别李白
1、本诗的题目是“送别”,但从诗歌的内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是谁,联系诗歌的意境,其实作者是写送别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的感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