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数学试题-中心对称2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e8f269058fb770bf68a5573.png)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分)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2分)下列图形中,必然事件是()A.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页码是偶数B.度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C.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2D.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3.(2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C.D.4.(2分)分式的值为0,则()A.x=﹣2 B.x=±2 C.x=2 D.x=05.(2分)在一次有10000名八年级学生参加的数学质量监测的成绩中,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则在该抽样中,样本指的是()A.所抽取的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B.10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C.1000名学生D.10006.(2分)已知点(﹣1,y 1),(2,y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y3<y2<y1B.y2<y3<y1C.y3<y1<y2D.y2<y1<y37.(2分)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折叠,使顶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A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EF∥BC B.EF=AE C.BE=CF D.AF=BC8.(2分)如图,△OAB中,∠ABO=90°,点A位于第一象限,点O为坐标原点,点B在x轴正半轴上,若双曲线y=(x>0)与△OAB的边AO、AB分别交于点C、D,点C为AO的中点,连接OD、CD.若S△OBD=3,则S△OCD为()A.3 B.4 C.D.6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9.(2分)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10.(2分)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为.11.(2分)在科学课外活动中,小明同学在相同的条件下做了某种作物种子发芽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估计这种作物种子发芽率约为(精确到0.01).12.(2分)菱形具有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写出一条即可)13.(2分)若两个连续整数x、y满足x<+1<y,则x+y的值是.14.(2分)如图,O是矩形ABCD对角线BD的中点,M是CD的中点,若AB=12,AD=5,则四边形AOMD的周长是.15.(2分)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如图),则0<<kx+b的解集是.16.(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OB的直角顶点A在第四象限,顶点B(0,﹣2),点C(0,1),点D在边AB上,连接CD交OA于点E,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若△ADE和△OCE的面积相等,则k的值为.三、解答题17.(8分)计算:(1);(2).18.(8分)(1)化简:;(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19.(8分)解方程:(1);(2).20.(6分)某校为了解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情况,对3000名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为“2小时以内”,“2小时~3小时”,“3小时~4小时”和“4个小时以上”四个等级,分别用A、B、C、D表示,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数据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由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x=,样本容量是;(2)将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请估计该校3600学生中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人数.21.(6分)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AE∥BC,DE∥AB.试说明:(1)AE=DC;(2)四边形ADCE为矩形.22.(6分)先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小张同学在研究二次根式的化简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化简经过思考,小张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如下:=①=②=③=④在上述化简过程中,第步出现了错误,化简的正确结果为;(2)请根据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发,化简.23.(8分)某地计划用120~180天(含120与180天)的时间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方总量为360万米3.(1)写出运输公司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y(单位:天)与平均每天的工作量x (单位:万米3)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实际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比原计划多20%,工期比原计划减少了24天,原计划和实际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各是多少万米3?24.(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y=kx(k>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别交于A、C两点,已知点B与点D关于坐标原点O成中心对称,且点B的坐标为(m,0).其中m>0.(1)四边形ABCD的是.(填写四边形ABCD的形状)(2)当点A的坐标为(n,3)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求m,n的值.(3)试探究:随着k与m的变化,四边形ABCD能不能成为菱形?若能,请直接写出k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5.(10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2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x>0),y=(x >0)的图象分别交于P,Q两点,点P为OQ的中点,Rt△ABC的直角顶点A是双曲线y=(x>0)上一动点,顶点B,C在双曲线y=(x>0)上,且两直角边均与坐标轴平行.(1)直接写出k的值;(2)△ABC的面积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ABC的面积;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直线y=2x是否存在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A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分)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2.(2分)下列图形中,必然事件是()A.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页码是偶数B.度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C.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2D.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分析】必然事件就是一定发生的事件,据此即可判断.【解答】解:A、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页码是偶数是随机事件,选项错误;B、度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是必然事件,选项正确;C、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2是随机事件,选项错误;D、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是随机事件,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必然事件的定义,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3.(2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C.D.【分析】结合选项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解答】解:A、﹣=2﹣=,本选项正确;B、+≠,本选项错误;C、3﹣=2≠3,本选项错误;D、3+2≠5,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其运算法则: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方法为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4.(2分)分式的值为0,则()A.x=﹣2 B.x=±2 C.x=2 D.x=0【分析】分式的值为零: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解答】解:由题意,得x2﹣4=0,且x+2≠0,解得x=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5.(2分)在一次有10000名八年级学生参加的数学质量监测的成绩中,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则在该抽样中,样本指的是()A.所抽取的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B.10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C.1000名学生D.1000【分析】根据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一次有10000名八年级学生参加的数学质量监测的成绩中,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那么样本是:所抽取的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样本确定方法,根据样本定义得出答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2分)已知点(﹣1,y 1),(2,y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y3<y2<y1B.y2<y3<y1C.y3<y1<y2D.y2<y1<y3【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的符号可得反比例函数所在象限为二、四,其中在第四象限的点的纵坐标总小于在第二象限的纵坐标,进而判断在同一象限内的点(2,y 2),的纵坐标的大小即可.【解答】解:∵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为﹣k2﹣1,∴图象的两个分支在二、四象限;∵第四象限的点的纵坐标总小于在第二象限的纵坐标,点(﹣1,y1)在第二象限,点(2,y2)和(,y3)在第四象限,∴y1最大,∵2<,y随x的增大而增大,∴y2<y3,∴y1>y3>y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用到的知识点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小于0,图象的2个分支在二、四象限;第四象限的点的纵坐标总小于在第二象限的纵坐标;在同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7.(2分)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折叠,使顶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A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EF∥BC B.EF=AE C.BE=CF D.AF=BC【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B=∠D,再根据折叠可得∠D=∠FEA,再利用等量代换可得∠B=∠FEA,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可得EF∥BC,可以证明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折叠可得AE=DA,进而可证出四边形AEFD为菱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EF=AE,BE=CF,不能得出AF=BC;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根据折叠可得∠D=∠FEA,∴∠B=∠FEA,∴EF∥BC;选项A正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F∥AE,AD∥BC,∵EF∥BC,∴AD∥EF,∴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折叠可得AE=DA,∴四边形AEFD为菱形,∴EF=AE;选项B正确;∵AB﹣AE=CD﹣DF,∴BE=CF ;选项C 正确;没有条件证出AF=BC ,选项D 错误.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找准折叠以后哪些线段是对应相等的,哪些角是对应相等的.8.(2分)如图,△OAB 中,∠ABO=90°,点A 位于第一象限,点O 为坐标原点,点B 在x 轴正半轴上,若双曲线y=(x >0)与△OAB 的边AO 、AB 分别交于点C 、D ,点C 为AO 的中点,连接OD 、CD .若S △OBD =3,则S △OCD 为( )A .3B .4C .D .6【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与面积的关系得S △COE =S △BOD =3,由C 是OA 的中点得S △ACD =S △COD ,由CE ∥AB ,可知△COE ∽△AOB ,由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得=,求出△ABC 的面积,从而求出△AOD 的面积,得出结论.【解答】解:过C 作CE ⊥OB 于E ,∵点C 、D 在双曲线y=(x >0)上,∴S △COE =S △BOD ,∵S △OBD =3,∴S △COE =3,∵CE ∥AB ,∴△COE ∽△AOB , ∴=,∵C 是OA 的中点,∴OA=2OC , ∴=,∴S △AOB =4×3=12,∴S △AOD =S △AOB ﹣S △BOD =12﹣3=9,∵C 是OA 的中点,∴S △ACD =S △COD ,∴S △CO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 轴和y 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所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定值|k |,且保持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9.(2分)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x ≥﹣1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 +1≥0,再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 +1≥0,解得:x ≥﹣1,故答案为:x ≥﹣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关键是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10.(2分)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为x2yz.【分析】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单独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一个因式;(3)同底数幂取次数最高的,得到的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解答】解: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为x2yz,故答案是:x2yz.【点评】本题考查了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一定要掌握.11.(2分)在科学课外活动中,小明同学在相同的条件下做了某种作物种子发芽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估计这种作物种子发芽率约为0.94(精确到0.01).【分析】把每次做实验的总的个数作为整体,求出发芽率,根据总体与样本的关系,即可认为就是这种作物种子发芽率.【解答】解:×100%=0.939≈0.9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通过样本去估计总体,只需将样本“成比例地放大”为总体即可.容易出现的错误是(94÷100+187÷200+282÷300+376÷400)÷4=94%,即把每次试验的发芽率的平均数作为这种作物种子发芽率.12.(2分)菱形具有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写出一条即可)【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与矩形的性质写出即可.【解答】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故答案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两个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2分)若两个连续整数x、y满足x<+1<y,则x+y的值是7.【分析】先估算的范围,再估算+1,即可解答.【解答】解:∵,∴,∵x<+1<y,∴x=3,y=4,∴x+y=3+4=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估算的范围.14.(2分)如图,O是矩形ABCD对角线BD的中点,M是CD的中点,若AB=12,AD=5,则四边形AOMD的周长是20.【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BD,再证明OM是△ABD的中位线,得出OM=,BC=2.5,即可得出四边形AOMD的周长.【解答】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90°,BC=AD=5,CD=AB=12,∴BD===13,∵O是CD的中点,∴OA=BD=6.5,∵M是CD的中点,∴DM=CD=6,OM是△CBD的中位线,∴OM=BC=2.5,∴四边形AOMD的周长=OA+AD+DM+OM=6.5+5+6+2.5=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2分)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如图),则0<<kx+b的解集是x<﹣1.【分析】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可得0<<kx+b的解集.【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只有x<﹣1时,y=kx+b的图象在y=的图象的上方,且函数值都大于0,即0<<kx+b.所以0<<kx+b的解集是:x<﹣1.故填:x<﹣1.【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形,根据函数图象的特点直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16.(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OB的直角顶点A在第四象限,顶点B(0,﹣2),点C(0,1),点D在边AB上,连接CD交OA于点E,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若△ADE和△OCE的面积相等,则k的值为﹣.【分析】先过点D作DF⊥OB于F,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BDF,再根据△ADE和△OCE的面积相等,得出△BCD和△AOB的面积相等,最后根据△BCD的面积求得点D的坐标,即可得出k的值.【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OB于F,∵等腰直角三角形AOB的顶点B(0,﹣2),点C(0,1),∴OB=2,AO=AB=,BC=3,DF=BF,∴△AOB的面积=××=1,又∵△ADE和△OCE的面积相等,∴△BCD和△AOB的面积相等,∴△BCD的面积为1,即×BC×DF=1,∴×3×DF=1,解得DF=∴BF=,∴OF=2﹣=,∴D(,﹣),∵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k=×(﹣)=﹣.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点D的坐标与比例系数k联系起来.三、解答题17.(8分)计算:(1);(2).【分析】(1)先化简各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2)运用平方差公式去括号,再计算根式的乘方即可得.【解答】解:(1)原式=3﹣3+2=5﹣3;(2)原式=(2)2﹣(3)2=20﹣18=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学习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致,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②在运算中每个根式可以看做是一个“单项式“,多个不同类的二次根式的和可以看作“多项式“.18.(8分)(1)化简:;(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把原式进行化简即可;(2)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最后把a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原式===(x+y);(2)原式=•=,当a=时,原式==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求值题中比较多的题型主要有三种:转化已知条件后整体代入求值;转化所求问题后将条件整体代入求值;既要转化条件,也要转化问题,然后再代入求值.19.(8分)解方程:(1);(2).【分析】两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1)去分母得:2x﹣x+2=0,解得:x=﹣2,经检验x=﹣2是分式方程的解;(2)去分母得:x2+x﹣1=x2﹣x,解得:x=,经检验x=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时注意要检验.20.(6分)某校为了解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情况,对3000名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为“2小时以内”,“2小时~3小时”,“3小时~4小时”和“4个小时以上”四个等级,分别用A、B、C、D表示,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数据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由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x=30,样本容量是400;(2)将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请估计该校3600学生中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人数.【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以求得x的值以及样本容量,本题得以解决;(2)根据第(1)问中的样本容量和统计图可以求得B等级和C等级的人数,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根据统计图可以求得该校3600学生中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人数.【解答】解:(1)由扇形统计图,得x%=1﹣45%﹣10%﹣15%=30%,样本容量是:180÷45%=400,故答案为:30,400;(2)B等级的人数是:400×30%=120,C等级的人数是:400×10%=40,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3)由题意可得,该校3600学生中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人数是:3600×(1﹣45%)=1980,即该校3600学生中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有1980人.【点评】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样本容量、用样本估计总体,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21.(6分)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AE∥BC,DE∥AB.试说明:(1)AE=DC;(2)四边形ADCE为矩形.【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判定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则其对边相等:AE=BD.结合中点的性质得到AE=CD;(2)依据“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又由“有一内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证得结论.【解答】证明:(1)如图,∵AE∥BC,∴AE∥BD.又∵DE∥AB,∴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E=BD.∵D为BC的中点,∴BD=DC,∴AE=DC;(2)∵AE∥CD,AE=BD=DC,即AE=DC,∴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又∵AB=AC,D为BC的中点,∴AD⊥CD,∴平行四边形ADCE为矩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此题也可以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来证明(2)的结论.22.(6分)先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小张同学在研究二次根式的化简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化简经过思考,小张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如下:=①=②=③=④在上述化简过程中,第④步出现了错误,化简的正确结果为﹣;(2)请根据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发,化简.【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即可进行判断;(2)把被开方数化成完全平方的形式,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即可化简求解.【解答】解:(1)在化简过程中④步出现了错误,化简的正确结果是﹣.故答案是:④,﹣;(2)原式====+.【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正确把被开方数化成完全平方的形式是本题的关键.23.(8分)某地计划用120~180天(含120与180天)的时间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方总量为360万米3.(1)写出运输公司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y(单位:天)与平均每天的工作量x (单位:万米3)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实际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比原计划多20%,工期比原计划减少了24天,原计划和实际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各是多少万米3?【分析】(1)利用“每天的工作量×天数=土方总量”可以得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2)根据“工期比原计划减少了24天”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得,y=把y=120代入y=,得x=3把y=180代入y=,得x=2,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2≤x≤3,则y=(2≤x≤3);(2)设原计划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x万米3,则实际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1+20%)x万米3,根据题意得:﹣=24,解得:x=2.5经检验x=2.5为原方程的根,2.5×(1+20%)=3(万米3).答:原计划每天运送2.5万米3,实际每天运送3万米3.【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及分式方程的应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成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变量,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它们的关系式.24.(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y=kx(k>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别交于A、C两点,已知点B与点D关于坐标原点O成中心对称,且点B的坐标为(m,0).其中m>0.(1)四边形ABCD的是平行四边形.(填写四边形ABCD的形状)(2)当点A的坐标为(n,3)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求m,n的值.(3)试探究:随着k与m的变化,四边形ABCD能不能成为菱形?若能,请直接写出k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正、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即可得出点A、C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再结合点B与点D关于坐标原点O成中心对称,即可得出对角线BD、AC 互相平分,由此即可证出四边形ABCD的是平行四边形;(2)由点A的纵坐标结合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n值,进而得出点A的坐标以及OA的长度,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出OB=OA,由点B的坐标即可求出m值;(3)由点A在第一象限内,点B在x轴正半轴上,可得出∠AOB<90°,而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由此即可得知四边形ABCD不可能成为菱形.【解答】解:(1)∵正比例函数y=kx(k>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别交于A、C两点,∴点A、C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点B与点D关于坐标原点O成中心对称,∴对角线BD、AC互相平分,∴四边形ABCD的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2)∵点A(n,3)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3n=3,解得:n=1,∴点A(1,3),∴OA=.∵四边形ABCD为矩形,∴OA=AC,OB=BD,AC=BD,∴OB=OA=,∴m=.(3)四边形ABCD不可能成为菱形,理由如下:∵点A在第一象限内,点B在x轴正半轴上,∴∠AOB<90°,∴AC与BD不可能互相垂直,∴四边形ABCD不可能成为菱形.【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出对角线BD、AC互相平分;(2)根据矩形的性质找出OA=OB;(3)找出∠AOB<90°.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四边形对角线的相交情况(互相平分、相等且互相平分、互相垂直平分)来判定图形的形状是关键.25.(10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2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x>0),y=(x >0)的图象分别交于P,Q两点,点P为OQ的中点,Rt△ABC的直角顶点A是双曲线y=(x>0)上一动点,顶点B,C在双曲线y=(x>0)上,且两直角边均与坐标轴平行.(1)直接写出k的值;(2)△ABC的面积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ABC的面积;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直线y=2x是否存在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A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设点P(m,),Q(n,),根据P为OQ的中点,即可得出m、n之间的关系,由此即可得出k值;(2)△ABC的面积不变,设A(a,)(a>0),根据AB、AC与坐标轴平行找出点B、C的坐标,由此即可得出AB、A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3)假设存在,设A(a,)(a>0),则C(a,),B(,).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分别是以AB、AC、BC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找出点D的坐标,再根据点D在直线y=2x上找出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求出a值,将其代入A点坐标中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点P在反比例函数y=(x>0)上,点Q在反比例函数y=(x>0)上,∴设点P(m,),Q(n,),∵点P为OQ的中点,∴n=2m,=2•,∴k=8.(2)△ABC的面积不变,设A(a,)(a>0),则C(a,),令y=中y=,则x=,∴点B(,),∴AB=a﹣=,AC=﹣=,=AB•AC=••=.∴S△ABC(3)假设存在,设A(a,)(a>0),则C(a,),B(,).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分三种情况:①以AB为对角线,则点D(a+﹣a,+﹣),即(,),∵点D在y=2x上,∴=2•,解得:a=2或a=﹣2(舍去),此时点A(2,);②以AC为对角线,则点D(a+a﹣,+﹣),即(,),∵点D在y=2x上,∴=2•,解得:a=或a=﹣(舍去),此时点A(,4);③以BC为对角线,则点D(+a﹣a,+﹣),即(,),∵点D在y=2x上,∴=2•,解得:a=2或a=﹣2(舍去),此时点A(2,4).故直线y=2x存在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A 的坐标为(2,)、(,4)或(2,4).【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P为OQ的中点找出m、n的关系;(2)求出S为定值;(3)分别以AB、AC、BC为对角线找出点D的坐标.本△ABC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由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坐标表示出第四个顶点的坐标是关键.。
2015~2016年苏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综合试卷(2)及答案
![2015~2016年苏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综合试卷(2)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0f37e310661ed9ad51f3f2.png)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末复习综合试卷(2)命题:汤志良;审核:杨志刚;试卷分值130;知识涵盖:八下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15•通辽)下列调查适合抽样调查的是…………………………………………()A.审核书稿中的错别字; B.对某社区的卫生死角进行调查;C.对八名同学的身高情况进行调查; D.对中学生目前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2. 已知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第一、二、三、四、五组数据的个数分别为2、8、15、20、5,则第四组的频率为…………………………………………………()A.0.1; B.0.2; C.0.3;D.0.4;3.下列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A.; B.; C.; D.;4.如图,函数与,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5.若把分式(x,y为正数)中的x,y分别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是……()A.扩大为原来的3倍;B.缩小为原来的3倍;C.扩大为原来的9倍;D.不变;6. (2014•吉林)如图,四边形ABCD,AEFG都是正方形,点E,G分别在AB,AD上,连接FC,过点E作EH∥FC交BC于点H.若AB=4,AE=1,则BH的长为………………………()A.1; B.2; C.3; D.;7.如图,D,E分别为△ABC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CDE=48°,则∠APD等于……………………………………………()A. B. C. D.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A、C重合)且PE ∥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B.2; C.3 D.;9.已知四边形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B∥CD,AB=C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若AC⊥BD,AC=BD,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C.若AC⊥BD,AB=AD,CB=CD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D.若AB=BC=CD=AD,则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10.(2013•东营模拟)如图,已知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B,C分别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AB∥x轴,AC∥y轴,若AB=2AC,则点A的坐标为……()A.(1,2); B.(2,1);C.;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大量重复做这种试验,事件A平均每100次发生的次数是 .1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两条对角线的和为18,AD的长为5,则△OBC的周长为.13.当= 时,关于的方程有增根.14.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则AE的长为.15.若,则的值等于 .1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O,连接CE,则CE的长为.17.(2015•泰州)点(a-1,)、(a+1,)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若<,则a的范围是.第12题图第14题图第18题图第16题图第10题图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三、解答题:(本题共10大题,共76分)19.计算或化简:(本题满分15分)(1);(2);(3);20. (本题满分5分)化简求值:,其中,;21. (本题满分5分)解方程:;22. (本题满分6分)为更好地宣传“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驾车理念,某市一家报社设计了如图的调查问卷(单选).在随机调查了某市全部5 000名司机中的部分司机后,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条形统计图,并计算扇形统计图中m= ;(2)该市支持选项B的司机大约有多少人?(3)若要从该市支持选项B的司机中随机选择100名,给他们发放“请勿酒驾”的提醒标志,则支持该选项的司机小李被选中的概率是多少?23. (本题满分8分)(1)已知,,求的值.(2)已知,求的值.24.(本题满分6分)(2015•扬州)扬州建城2500年之际,为了继续美化城市,计划在路旁栽树1200棵,由于志愿者的参加,实际每天栽树的棵数比原计划多20%,结果提前2天完成,求原计划每天栽树多少棵?25(本题满分6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和CD上,AE=AF.(1)求证:BE=DF(2)连接AC交EF于点D,延长OC至点M,使OM=OA,连结EM、FM,试证明四边形AEMF是菱形.26.(本题满分7分)(2013•十堰)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7.(本题满分8分)如图,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若∠A=90°,AB=AC,且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2).(1)求点C的坐标;(2)将△ABC沿x轴的正方向平移m个单位长度至第一象限内的△DEF位置,若B、C两点的对应点E、F 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求m、k的值和直线EF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EF交y轴于点G,问是否存在x轴上的点M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P,使得四边形PGMF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和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本题满分10分)如图1,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C=90°,AD=8,BC=6,点M从点D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N作NP⊥AD于点P,连接AC交NP于点Q,连接MQ.设运动时间为t秒.(1)AM= ,AP=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四边形ANCP为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3)如图2,将△AQM沿AD翻折,得△AKM,是否存在某时刻t,①使四边形AQMK为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使四边形AQMK为正方形,则AC=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B;4.D;5.A;6.C;7.B;8.A;9.A;10.B;二、填空题:11.5;12.14;13.-6;14.4.8;15.;16.;17.;18.5;三、解答题:19.(1);(2);(3)1;20. ;21. ;22.(1)20;(2)1150;(3);23.(1);(2);24.100;25.略;26.(1);(2)或;(3)四边形OABC是菱形.证明:∵A(-1,-2),∴OA=,∵由题意知:CB∥OA且CB=,∴CB=OA,∴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C(2,n)在上,∴n=1,∴C(2,1),OC=,∴OC=OA,∴四边形OABC是菱形.27.(1)(-6,4);(2)∵△ABC沿x轴的正方向平移m个单位长度至第一象限内的△DEF位置,∴D(-4+m),E(m,2),F(-6+m,4),∵点E、F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2•m=4(-6+m),解得m=12,∴E点坐标为(12,2),F点的坐标为(6,4),∴k=12×2=2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px+q,把E(12,2),F(6,4)代入得,解得,∴直线EF的解析式为;(3)∵当x=0时,=6,∴G点坐标为(0,6),∵四边形PGMF为平行四边形,∴N点为GF为中点,∴N点坐标为(3,5),设M点坐标为(x,0),∵N点为MP为中点,∴P点坐标为(6-x,10),∵P(6-x,10)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10(6-x)=24,解得x=,∴M点坐标为(,0),P;28.(1);;(2)(2)∵四边形ANCP为平行四边形时,CN=AP,∴6-t=8-(6-t),解得t=2,(3)①存在时刻t=1,使四边形AQMK为菱形.理由如下:∵NP⊥AD,QP=PK,∴当PM=PA时有四边形AQMK为菱形,∴6-t-2t=8-(6-t),解得t=1,②要使四边形AQMK为正方形.∵∠ADC=90°,∴∠CAD=45°.∴四边形AQMK为正方形,则CD=AD,∵AD=8,∴CD=8,∴AC=.。
【三套打包】常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三套打包】常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33285c0b1c59eef8c7b45b.png)
最新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在下列汽车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 如果a b >,那么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 a +5<b +5B .5a <5bC .a ﹣5<b ﹣5D .b a 3131-<-3. 使分式22+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 2-≠xB .2≠xC .2->xD .2-<x4.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x ﹣y )(x + y )= x 2﹣y 2B .2x 2+4xy = 2x (x +2y ) C .x 2+2x +3 = x (x +2)+3 D .(m ﹣2)2 = m 2﹣4m +4 5.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1=∠2 B .AB ⊥AC C . AB =CD D .∠BAD +∠ABC=180°6. 下面的平面图形中,不能镶嵌平面的图形是( )A .正三角形B . 正六边形 C. 正四边形 D .正五边形 7.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3x -≤<,则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8. 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35°,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 . 5B . 6C . 7D . 89. 如图,在Rt △ABC 中,∠A =90°,∠B =30°,B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E ,垂足为D ,若AE =1,则BE 的长为( ) A .2 BCD .110. 如图,∆ABC 中,∠ACB =90°,∠ABC =22.5°,将∆ABC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 的对应点D 落在边BC 上,点B 的对应点是点E ,连接BE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DE ⊥AB ②∠BCE 是旋转角 ③∠BED =30° ④∆BDE 与∆CDE 面积之比是2:1DE第5题图第9题图 第10题图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 因式分解:3x x -= .12. 若分式25x x -+的值为0,则x = . 13.已知实数x y 、满足08|3|=-+-y x ,则以x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14.如图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当y <0时,x 的取值范围是 .1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的平分线AE 交CD 于E ,连接BE ,点F 、G 分别是BE 、BC 的中点,若AB =6,BC =4,则FG 的长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OD 是AB 边上的高,点P 是OD 上的一个动点,若点C 的坐标是)3,0(-,则PA +PC 的最小值是 .GFAxyCDBAO P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18.先化简,再求值:21111a a a a -⎛⎫-÷⎪++⎝⎭,其中1a =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CF ,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四、解答题(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20.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 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先将∆ABC 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的∆A 1B 1C 1,再将∆A 1B 1C 1 绕点C 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所得到的∆A 2B 2 C 1, 在图中画出∆A 1B 1C 1和∆A 2B 2 C 1.(2)∆A 2B 2 C 1能由∆ABC 绕着点O 旋转得到, (3)请在网格上标出点O .21.某部队将在指定山区进行军事演习,为了使道路便于部队重型车辆通过,部队工兵连接到抢修一段长3600米道路的任务,按原计划完成总任务的13后,为了让道路尽快投入使用,工兵连将工作效率提高了50%,一共用了10小时完成任务,求原计划每小时抢修道路多少米?22. 如图1,在∆ABC 中,∠A =80°,BD 、CE 分别平分∠ABC 、∠ACB ,BD 与CE 交于点F .(1)求∠BFC 的度数;(2)如图2,EG 、DG 分别平分∠AEF 、∠ADF , EG 与DG 交于点G ,求∠EGD 的度数.DB第19题图第20题图第22题图1 第22题图2五、解答题(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23. 如图所示,点P 的坐标为(1,3),把点P 绕坐标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点Q . (1)写出点Q 的坐标是________;(2)若把点Q 向右平移a 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M m n 落在第四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3)在(2)条件下,当a 取何值,代数式2+25m n +24. 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直线AB 、BC 上,且AD =BE .(1)如图1,若点D 、E 分别是AB 、CB 边上的点,连接AE 、CD 交于点F ,过点E 作∠AEG =60°,使EG=AE ,连接GD ,则∠AFD = (填度数); (2)在(1)的条件下,猜想DG 与CE 存在什么关系,并证明; (3)如图2,若点D 、E 分别是BA 、CB 延长线上的点,(2)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给出判断并证明.第24题图1 第24题图2BBGE CG第23题图25. 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6,BC=8,点O 在对角线AC 上,且OA=OB=OC ,点P 是边C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OP ,过点O 作OQ ⊥OP ,交BC 于点Q . (1)求OB 的长度;(2)设DP= x ,CQ= y ,求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若∆OCQ 是等腰三角形,求CQ 的长度.第25题图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八年级数学)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1)(1(-+x x x 12.2 13.19 14.2x < 15.1 16.31 三、解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以下评分细则仅供参考. 17.解:解①得x >21-, …………2分 解②得x≤0, …………4分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1-<x≤0. …………6分 18. 解:21111a a a a -⎛⎫-÷⎪++⎝⎭QABP=1111(1)a a a a a +-+⨯+- …………2分=11a -, …………4分当1a =+…………6分19.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分 ∴AB ∥CD ,且AB =CD , …………2分 又∵AE =CF ,∴AB-AE=CD-FC …………3分 ∴BE =DF , …………4分 ∴BE ∥DF 且BE =DF , …………5分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6分 20.解: (1)如图所示,△A 1B 1C 1和△A 2B 2 C 1为所求. ---------1分21.解:设原计划每小时抢修道路x 米, …………1分 根据题意得:x1200+()x %5011200-3600+=10, …………4分 解得:x =280, …………5分O经检验:x=280是原方程的解.…………6分答:原计划每小时抢修道路280米.…………7分22.(1)∵BD、CE分别平分∠ABC、∠ACB∴新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下册期末模拟数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8小题;共40分)1. 在下列各式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有① ;② ;③ (,同号且);④ ;⑤ .A. 个B. 个C. 个D. 个2. 要使代数式有意义,则的A. 最大值是B. 最小值是C. 最大值是D. 最小值是3.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个数是① ;② ;③ ;④当时,.A. B. C. D.4. 下列式子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5.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B.C. D.6. 算式的值为A. B. C. D.7. 若是整数,则正整数的最小值是A. B. C. D.8. 甲、乙两人计算的值,当的时候得到不同的答案,甲的解答是;乙的解答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乙都对B. 甲、乙都错C. 甲对,乙错D. 甲错,乙对二、填空题(共9小题;共45分)9. 若,则.10. 已知,则.11. 把进行化简,得到的最简结果是(结果保留根号).12. 计算:等于.13.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14. 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数,,定义一种运算“”如下:.如,那么.15. 设,,则.16. 若实数新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如果有意义,那么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故选:A.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求出x的取值范围.本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2.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4,5,6B. 1,1,C. 6,8,11D. 5,12,23【答案】B【解析】解:A、,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C、,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D、,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解:A、,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B、,故此选项错误;C、,故此选项错误;D、,正确.故选:D.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4.如图,在中,,,,点D,E分别是边AB,CB的中点,那么DE的长为A. B. 2 C. 3 D. 4【答案】B【解析】解:点D,E分别是边AB,CB的中点,,故选:B.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A. B. C. D.【答案】C【解析】解: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能熟记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6.某鞋店试销一款学生运动鞋,销量情况如图所示,鞋店经理要关心哪种型号的鞋是否畅销,下列统计量最有意义的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答案】C【解析】解:对这个鞋店的经理来说,他最关注的是哪一型号的卖得最多,即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故选:C.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可能不止一个,对这个鞋店的经理来说,他最关注的是数据的众数.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7.关于函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它是正比例函数B. 图象经过C. 图象经过一、三象限D. 当,【答案】D【解析】解:关于函数,A、它是正比例函数,说法正确,不合题意;B、当时,,图象经过,说法正确,不合题意;C、图象经过一、三象限,说法正确,不合题意;D、当时,,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判定即可.此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定义,熟练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是解题关键.8.关于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AC和BD相等;以上四个条件中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解:符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故正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符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故正确;由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符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故正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有三个:,故选:C.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分别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按照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9.将直线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A. B. C. D.【答案】A【解析】解: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直线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故选:A.根据函数解析式“上加下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函数解析式“上加下减”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A、P、D三点连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y,则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 B.C. D.【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当点P由A到D过程中,,当点P由C到B时,,故选:B.根据题意研究图象代表意义即可.本题为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函数图象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1.计算:______.【答案】4【解析】解:原式.故答案为:4原式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将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即可.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2.甲、乙两名射击手的50次测试的平均成绩都是8环,方差分别是甲,乙,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______填“甲”或“乙”【答案】甲【解析】解:甲,乙,,甲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故答案为:甲.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3.已知一组数据3、x、4、8、6,若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则x的值是______.【答案】4【解析】解:由题意得:解得:.故答案为4.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列方程求解即可.考查算术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掌握计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答案】【解析】解:等边三角形高线即中点,,,在中,,,,,故答案为:.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D为BC的中点,即,在直角三角形ABD中,已知AB、BD,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D的长,即可求三角形ABC的面积,即可解题.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若,,则AC的长为______.【答案】6【解析】解:在矩形ABCD中,,,,,又,.故答案为:6.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可得,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y轴交于点,按如图方式作正方形、、,、、在直线上,点、、在x轴上,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记为、、、,则的值为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答案】【解析】解:令一次函数中,则,点的坐标为,.四边形为正整数均为正方形,,,,.令一次函数中,则,即,,.轴,.,,,.,,,,为正整数.故答案为:.结合正方形的性质结合直线的解析式可得出:,,,,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根据面积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为正整数”,依此规律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知识,此题属规律性题目,比较复杂.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7.计算:【答案】解:原式;原式.【解析】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把可能内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四、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5.0分)18.化简:;【答案】解:原式.【解析】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19.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垂足分别为点E,点求证:【答案】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在和中,≌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然后利用AAS定理证明 ≌ 可得;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的作用:平行四边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及它的判定,是我们证明直线的平行、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20.求该同学这个同学这一学期平时成绩的平均数;总评成绩权重规定如下:平时成绩占,期中成绩占,期末成绩占,请计算出小华同学这一个学期的总评成绩是多少分?【答案】。
2015-2016学年初二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2015-2016学年初二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88657daf1ffc4ffe47acc3.png)
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2016.6注意事项:1.本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2. 请把试题的答案写在答卷上,不要写在试题上。
2.卷中除要求近似计算的按要求给出近似结果外,其余结果均应给出精确结果.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 B . C . D .2.下列图标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3.在代数式、、、、、a+中,分式的个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为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0台进行试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A .这批电视机 B .这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C .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D .100台5.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C=12,F 是DE 上一点,连接AF ,CF ,DF=1.若∠AFC=90°,则BC 的长度为(▲) A .12 B .13 C .14 D .156.函数(a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点(﹣4,y 1),(﹣1,y 2),(2,y 3),则函数值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A .y 3<y 1<y 2B .y 3<y 2<y 1C .y 1<y 2<y 3D .y 2<y 3<y 1 7.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A .x 2+2x+1=0B .x 2+x+2=0C .x 2﹣1=0D .x 2﹣2x ﹣1=0第5题图第10题图8.若分式方程+1=有增根,则a 的值是(▲)A .4B .0或4C .0D .0或﹣49.在△ABC 中,∠C =90°,AC 、BC 的长分别是方程x 2﹣7x +12=0的两根,△ABC 内一点P 到三边的距离都相等,则PC 长为 (▲)A .1B .2C .223 D .22 10.如图,在坐标系中放置一菱形OABC ,已知∠ABC=60°,点B 在y 轴上,OA=1.将菱形OABC 沿x 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翻转,每次翻转60°,连续翻转2015次,点B 的落点依次为B 1,B 2,B 3,…,则B 2014的坐标为(▲)A .(1343,0)B .(1342,0)C .(1343.5,)D .(1342.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1.若二次根式5-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若分式392+-x x 的值为0,则x 的取值是__▲_.1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x +||a -1=0的一个根是0,则实数a 的值是▲ . 13.某种油菜籽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如下:由此可以估计油菜籽发芽的概率约为_▲_(精确到0.01),其依据是__▲_. 14.若实数a 、b 、c 在数轴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 ▲ .15.已知点P (a ,b )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异于点(﹣1,﹣1)的一个动点,则ba +++1212= ▲ .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在第一象限内,边BC 与x 轴平行,A ,B 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3,1,反比例函数xy 3=的图像经过A ,B 两点,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 .第17题图17.如图,直线y 1=﹣x+b 与双曲线y 2=交于A 、B 两点,点A 的横坐标为1,则不等式 ﹣x+b <的解集是 ▲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B 在x 轴上,四边形OACB 为平行四边形,且 ∠AOB =60°,反比例函数ky x=(k >0)在第一象限内过点A ,且与BC 交于点F 。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带答案(精品)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带答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0cce476581b6bd97f19eaa0.png)
CBA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期末试卷数 学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共6页,共三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3.试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3,5)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5)B .(3,-5)C .(3,5)D .(5,-3)2.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4B .5C .6D .74.菱形ABCD 的边长为4,有一个内角为120°,则较长的对角线的长为( ) A .43B .4C .23D .25.如图,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的正方形网格中, 若A (0,2),B (1,1),则点C 的坐标为( ) A .(1,-2) C .(2,1)B .(1,-1) D .(2,-1)6.如图,D ,E 为△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BC , 若:1:3AD DB =,AE =2,则AC 的长是( ) A .10 B.8 C .6 D .4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mx x -+=有两个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m ≤ C .1m <且0m ≠B .1m <D .1m ≤且0m ≠8.如图,将边长为3cm 的等边△ABC 沿着边BC 向右平移2cm ,得到△DEF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 A .15cmB .14cmC .13cmD .12cmA .B .C .D .EDA B CDAB CP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9.园林队在某公园进行绿化,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绿化面积S(单位:平方米)与工作时间t (单位: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休息后园林队每小时绿化面积为()A.40平方米B.50平方米C.80平方米D.100平方米10.如右图,矩形ABCD中,AB=2,BC=4,P为矩形边上的一个动点,运动路线是A→B→C→D→A,设P点经过的路程为x,以A,P,B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如图,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BC的中点,若DE=3cm,则AC=cm.12.已知一次函数2()y m x m=++,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13.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的一点,连接CD,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CD ∽△ABC(只填一个即可).14.如图,在□ABCD中,BC=5,AB=3,BE平分∠ABC交AD于点E,交对角线AC于点F,则AEFCBFSS△△= .DAB CFE DB CAEDAB CSt/平方米/小时16060421ODAFE CB第15题图15.如图,矩形ABCD 中,AB =8,AD =10,点E 为DC 边上的一点,将△ADE 沿直线AE 折叠,点D 刚好落在 BC 边上的点F 处,则CE 的长是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y =x +1与x 、y 轴分别交于点A 、B ,在直线 AB 上截取BB 1=AB ,过点B 1分别 作x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A 1、C 1, 得到矩形OA 1B 1C 1;在直线 AB 上截取B 1B 2= BB 1,过点B 2分别 作x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A 2 、C 2, 得到矩形OA 2B 2C 2;在直线AB 上截取B 2B 3= B 1B 2,过点B 3分别 作x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A 3、C 3, 得到矩形OA 3B 3C 3;……;则点B 1的坐标是 ;第3个矩形OA 3B 3C 3的面积是 ; 第n 个矩形OA n B n C n 的面积是 (用含n 的式子表示,n 是正整数).三、解答题(本题共52分,第17-24题,每小题5分;第25-26题,每小题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2610x x --=.18.如图,在□ABCD 中,E ,F 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BE =DF ,联结AE ,CF . 求证:AE =CF .19.一次函数1y kx b =+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2y mx =交于点A (-1,2),与y 轴交于点B (0,3). (1)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求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yxy =x+1C 3C 2A 3A 2C 1B 3B 2B 1A B A 1OFE CADBEFCD A B20.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为AD 边上的一点,过C 点作CF ⊥CE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CDE ∽△CBF ;(2)若B 为AF 的中点,CB =3,DE =1,求CD 的长.2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2)60mx m x -++=(0)m ≠.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正整数m 的值.22.如图,Rt △ABC 中,90ACB ∠=︒,CD 是斜边AB上的中线,分别过点A ,C 作AE ∥DC ,CE ∥AB , 两线交于点E .(1)求证:四边形AECD 是菱形;(2)若602B BC ∠=︒=,,求四边形AECD 的面积.23.列方程解应用题:某地区2013年的快递业务量为2亿件,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及电子商务发展等多重因素,快递业务迅猛发展,2015年的快递业务量达到3.92亿件.求该地区这两年快递业务量的年平均增长率.24.某市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按月计算每户家庭的电费,分两档收费:第一档是当月用电量不超过240度时实行“基础电价”;第二档是当用电量超过240度时,其中的240度仍按照“基础电价”计费,超过的部分按照 “提高电价”收费.设每个家庭月用电量为x 度时,应交电费为y 元.具体收费情况如折线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基础电价”是_________元/度;(2)求出当x >240时,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 (3)小石家六月份缴纳电费132元,求小石家这个月用电量为多少度?y x (元)(度)400120240216B AOEDAFB CEDBAC图1 图225.已知正方形ABCD 中,点M 是边CB (或CB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AN 平分∠MAD ,交射线DC 于点N .(1)如图1,若点M 在线段CB 上 ①依题意补全图1;②用等式表示线段AM ,BM ,DN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若点M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请直接写出线段AM ,BM ,DN 之间的数量关系.ADBCM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象限内一点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若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则这个点叫做“和谐点”.如右图,过点H (-3,6)分 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OAHB 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点H (3,6)是“和谐点”.(1)H 1(1,2), H 2(4,-4), H 3(-2,5)这三个点中的“和谐点”为 ; (2)点C (-1,4)与点P (m ,n )都在直线y x b =-+上,且点P 是“和谐点”.若m >0,求点P 的坐标.——————————————草 稿 纸——————————————ADB C MADBCM y x1A BHO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初二数学 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阅卷须知:为便于阅卷,解答题中的推导步骤写得较为详细,阅卷时,只要考生将主要过程正确写出即可.若考生的解法与给出的解法不同,正确者可参照评分参考给分.评分参考中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此步应得的累加分数.一、 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23456 7 8 9 10 答案C A B AD BDCBB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6 12.2m >- 13.ACD B ∠=∠(或ADC ACB ∠=∠或AD ACAC AB=) 14.925 15.3 16.(1,2);12(1)n n +;或2n n +(每空1分) 三、解答题(本题共52分,第17-24题,每小题5分;第25-26题,每小题6分) 17.18.证明一:联结AF ,CE ,联结AC 交BD 于点O.∵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A =OC ,OB =OD ⋯⋯⋯⋯⋯2分 又∵BE =DF∴OE =OF ⋯⋯⋯⋯⋯3分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4分 ∴AE =CF ⋯⋯⋯⋯⋯5分证明二:∵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 ∥CD ⋯⋯⋯⋯⋯1分 ∴∠1=∠2 ⋯⋯⋯⋯⋯2分OFE CADB解法一: 26919x x -+=+ ⋯⋯⋯⋯⋯1分2310x -=() ⋯⋯⋯⋯⋯3分310x -=± ⋯⋯⋯⋯⋯4分12310,310x x ∴==+-⋯⋯5分解法二:2140⨯⨯=---=Q △(6)41() ⋯⋯1分6402x ±∴=⋯⋯⋯⋯⋯3分 62102x ±∴= ⋯⋯⋯⋯⋯4分12310,310x x ∴==+- ⋯⋯5分在△ABE 和△CDF 中12 AB CD BE DF =⎧⎪∠=∠⎨⎪=⎩∴△ABE ≌△CDF (SAS ) ⋯⋯⋯⋯⋯4分∴AE CF = ⋯⋯⋯⋯⋯5分 19.解:(1)∵2y mx =过点A (-1,2)∴-m =2 ∴m =-2 ⋯⋯⋯⋯⋯1分 ∵点A (-1,2)和点B (0,3)在直线1y kx b =+上2133k b k b b -+==⎧⎧∴∴⎨⎨==⎩⎩⋯⋯⋯⋯⋯3分 ∴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为:13y x =+和2-2y x=⋯⋯⋯⋯⋯3分(2)过点A 作AD ⊥x 轴于点D ,则AD =2∵13y x =+交x 轴于点C (-3,0) ⋯⋯4分∴1=2AOC S OC AD⨯⨯△ 1=322⨯⨯ =3 ⋯⋯5分即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3.20.(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D=∠1=∠2+∠3=90° ⋯⋯⋯⋯⋯1分 ∵CF ⊥CE ∴∠4+∠3=90°∴∠2=∠4∴△CDE ∽△CBF ⋯⋯⋯⋯⋯2分(2) 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 =AB ∵B 为AF 的中点∴BF =AB ∴设CD=BF= x ⋯⋯⋯3分 ∵△CDE ∽△CBF21.(1)证明:∵0m ≠ ∴2(32)60mx m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2)]46m m =-+-⨯△ ⋯⋯⋯⋯⋯1分2912424m m m =++- 29-124m m =+23-20m =()≥ ⋯⋯⋯⋯⋯2分21FECADByx–11–1–2–3–41234D CBA O4321EDAFBC∴CD DE CB BF = ⋯⋯4分 ∴13x x =∵x >0 ∴3x =⋯⋯⋯5分即:3CD =∴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3分(2) 解:∵(3)(2)0x mx --=∴1223,x x m ==⋯⋯⋯⋯⋯4分∵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且m 是正整数∴m =1或 m =2 ⋯⋯⋯⋯⋯5分22.(1)证明:∵AE ∥DC ,CE ∥AB∴四边形AECD 是平行四边形 ⋯⋯⋯⋯⋯1分 ∵Rt △ABC 中,90ACB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CD =AD∴四边形AECD 是菱形 ⋯⋯⋯⋯⋯2分(2) 解:联结DE .∵90ACB ∠=︒,60B ∠=︒∴30BAC ∠=︒ ∴423A ABC ==, ⋯⋯⋯⋯⋯3分∵四边形AECD 是菱形 ∴EC =AD =DB 又∵EC ∥DB ∴四边形ECBD 是平行四边形∴ED = CB =2 ⋯⋯⋯⋯⋯4分∴2322322AECD AC ED S ⨯⨯===菱形 ⋯⋯⋯⋯⋯5分23. 解:设该地区这两年快递业务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 根据题意,得 ⋯⋯1分 22(1) 3.92x += ⋯⋯⋯⋯⋯3分解得120.4, 2.4x x ==-(不合题意,舍去) ⋯⋯⋯⋯⋯4分 ∴0.440x ==%答:该地区这两年快递业务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0%. ⋯⋯⋯⋯⋯5分24.(1)0.5 ⋯⋯⋯⋯⋯ 1分 (2)解:当x >240时,设y =kx+b ,由图象可得:2401200.640021624k b k k b b +==⎧⎧∴⎨⎨+==-⎩⎩ ⋯⋯⋯⋯⋯2分 ∴0.624(240)y x x =-> ⋯⋯⋯⋯⋯3分(3)解:∵132120y =>∴令0.624=132x -, ⋯⋯⋯⋯⋯4分 得:=260x ⋯⋯⋯⋯⋯5分∴小石家这个月用电量为260度.EDBAC25.(1)①补全图形,如右图所示. ⋯⋯⋯⋯⋯1分 ②数量关系:AM BM DN =+ ⋯⋯⋯⋯⋯2分 证明:在CD 的延长线上截取DE =BM ,联结A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190B ∠=∠=︒,AD AB =,AB CD ∥ ∴6BAN ∠=∠ 在△ADE 和△ABM 中1 AD AB B DE BM =⎧⎪∠=∠⎨⎪=⎩∴△ADE ≌△ABM (SAS ) ∴AE AM =,32∠=∠ ⋯⋯⋯⋯⋯⋯3分又∵54∠=∠ ∴EAN BAN ∠=∠ 又∵6BAN ∠=∠ ∴6EAN ∠=∠∴AE NE = ⋯⋯⋯⋯⋯4分 又∵AE AM =,NE DE DN BM DN +=+=∴AM BM DN =+ ⋯⋯⋯⋯⋯5分 (证法二:在CB 的延长线上截取BF =DN ,联结AF ) (2)数量关系:AM DN BM =- ⋯⋯⋯⋯⋯6分26.(1)H 2 ⋯⋯⋯⋯⋯1分 (2)解:∵点C (-1,4)在直线y x b =-+上∴14b += ∴3b =∴3y x =-+ ⋯⋯⋯⋯⋯2分 ∴3y x =-+与x 轴,y 轴的交点为N (3, 0),M (0,3) ∵点P (m ,n )在直线3y x =-+上 ∴点P (m ,-m +3)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为D ,E ∵m >0∴点P 可能在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解法一) ① 若点P 在第一象限,如图1,则,3OD m PD n m +=== -∴3)6PEOD C m m ++==2(-矩形654321EN AD B CMNADB CMyy = -x+33)PEOD S m m +=(-矩形∵点P 是“和谐点”∴3)6m m +(-= ⋯⋯⋯3分 260m m +-3=2(-3)460=-⨯△<∴此方程无实根∴第一象限的直线上的点不可能是“和谐点”. ⋯⋯⋯⋯⋯4分② 若点P 在第四象限,如图2,则,3)3OD m PD n m m -=+=-== --( ∴3)46PEOD C m m m +=-=2(-矩形3)PEOD S m m =(-矩形 ∵点P 是“和谐点”∴3)46m m m -(-= ⋯⋯5分 260m m +-7=1261m m ==,∵点P (m ,-m +3)在第四象限 ∴3m > ∴6m =∴点P (6,-3) ⋯⋯⋯⋯⋯6分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P (6,-3).(解法二)① 若点P 在第一象限,如图1,则,3OD m PD n m +=== - ∴3)6PEOD C m m ++==2(-矩形∵133 4.52MON S ⨯⨯==△ ⋯⋯⋯3分而MONPEOD S S <△矩形 ∴PEOD PEOD C S 矩形矩形≠∴第一象限的直线上的点不可能是“和谐点”. ⋯⋯⋯⋯⋯4分 ② 若点P 在第四象限,如图2,则,OD m PD n == -∴)PEOD C m n =2(-矩形PEOD S mn =-矩形∵点P 是“和谐点”∴2)m n mn (-=- ⋯⋯⋯⋯⋯5分 ∴22mn m =-∵点P (m ,n )在直线3y x =-+上 ∴3n m =-+yxy = -x+3EDP (m ,-m +3)O y x 33y = -x+3E D MN OP (m ,-m +3)图1∴232m m m =-+-260m m +-7= 1261m m ==, 经检验,1261m m ==,是方程232m m m=-+-的解 ∵点P (m ,-m +3)在第四象限∴3m > ∴6m =∴点P (6,-3) ⋯⋯⋯⋯⋯6分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P (6,-3).yx y = -x+3E D P (m ,-m +3)O。
【好卷】最新苏教版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
![【好卷】最新苏教版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037429866fb84ae45c8db0.png)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初二 数学(试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将下列各题唯一正确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用放大镜观察一个三角形时,不变的是量是A.各条边的长度B.各个角的度数C.三角形的面积D.三角形的周长2.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像经过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像一定经过点A.(1,2)B.(2,1)C.(-1,-2)D.(-2,1)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2= B.0-= C.4= D. 3=-4.下列各分式不能再化简的是A. 22x - B. 11m m -- C. 2xy y xy - D. 22a b a b -- 5.有三个事件,事件A :若a 、b 是实数,则+a b b a +=;事件B :打开电视正在播广告;事件C :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地标有数字1-6的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之和是为13.这三个事件的概率分别记为()()()P A P B P C 、、,则()()()P A P B P C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P C P A P B << B .()()()P B P C P A << C .()()()P C P B P A << D .()()()P B P A P C <<6.如图,点P 在直线外,以点P 为圆心,大于点P 到直线的举例为半径画圆弧,交直线于点A 、B ;保持半径不变,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画弧,两弧交于点Q ,则PQ ⊥.上述尺规作图的依据是 A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B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举例相等C .矩形的领边互相垂直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7.若1,1()A x y ,2,2()B x y 是函数1y x=-图像上的两个点,且12x x <,则12y y 与的大小关系是A .12y >yB .12y =yC .12y <yD .不能确定8. 如图,点小明在做选择题“如图,四边形ABCD 中, ∠A=45°,∠B=∠D=90°,AD=2,CD=1,则BC 的长为 多少”时遇到了困难.小明通过测量发现,试题给出的 图形中,AD=3cm,BC ≈1.05cm,且各角度符合条件,因 此小明猜想下列选项中最可能正确的是A .2B 1CD 19.如图,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点C在x 轴上,AC=4,第一象限内有一个点P ,且PC ⊥x 轴于点C ,若以点P 、A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 相似,则点P 的坐标为 A .(4,8) B .(4,8)或(4,2) C .(6,8) D .(6,8)和(6,-2)10.如图,直线l 为正比例函数y 3x =的图像,过点A(0,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过点B 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1A ,过点1A 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1B ,过点1B 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2A ……;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n B 的坐标是A .4,4)n nB .-1-14,4)n nC .-14,4)n nD .14,4)n 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2. 如图,将一个正方形地面等分成9块,其中标有1、2、3、4四 个小方格是空地,另外五个小方格是草坪。
【最新】2016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最新】2016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7aec7d6137ee06eef91835.png)
18.( 本题满分 8 分)解下列方程:
( 1) 2x 1 2 ;
x2
2x
( 2) x 4 2 4x 13 .
19.( 本题满分 8 分)在一个暗箱里放有 a 个除颜色外都完全相同的红、白、蓝三种球,其 中红球有 4 个,白球有 10 个,每次将球搅拌均匀后, 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放回
暗箱.通过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
八年级数学试卷 共 9 页 第 3 页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种类
频数 频率
卡通画
a
0.45
时文杂志 武侠小说
b
0.16
100
c
文学名著
d
e
( 1)这次随机调查了
▲ 名学
生,统计表中 d= ▲
,请补
全统计图;
( 2)假如以此统计表绘出扇形统
计图,则 武侠小说对应的圆心角是
▲;
( 3)试估计该校 1500 名学生中有多少名同学最喜欢文学名著类书籍?
八年级数学试卷 共 9 页 第 4 页
24.( 本题满分 10 分)某商店进了一批服装,每件成本为
50 元,如果按每件 60 元出售,
可销售 800 件;如果每件提价 5 元出售,其销售量就将减少 100 件.如果商店销售这
批服装要获利润 12000 元,那么这种服装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该商店应进这种服装多
(第 20 题图)
21.( 本题满分 10 分) 4 月 23 日是 “世界读书日 ”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 “阅读,让我们 的世界更丰富 ”某.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就 “你最喜欢的图书类别 ”(只选一项)对 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作了调查统计,将调查结果统计后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表.请根据 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测试卷(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92e56c1711cc7931b7169f.png)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B.﹣=C.2+=2D.+=43.下列四点中,在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是()A.(﹣1,3)B.(0,5)C.(2,﹣1)D.(1,﹣7)4.点P1(x1,y1),P2(x2,y2)是一次函数y=﹣3x+4图象上的两个点,且x1<x2,则以下正确的是()A.y1>y2 B.y1<y2C.y1=y2 D.无法比较y1和y2的大小5.某超市对员工进行三项测试:电脑、语言、商品知识,并按三项测试得分的5:3:2的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某员工三项得分分别为80,70,75,则这位超市员工的总分为()A.78 B.76 C.77 D.796.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是12和5,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A.34 B.26 C.8.5 D. 6.57.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8.给定平面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以这三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A.4个B.3个C.2个D.1个9.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A.75° B.60° C.55° D.45°10.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A.2B.2C. 3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计算:=.12.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是.13.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是(填“真命题”或“假命题”).14.直线y=﹣3x﹣2经过第象限.15.若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两个内角度数比为1:4,则其中较小的内角是.16.五名男生的数学成绩如下:84,79,81,83,83,8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7.在一个广场上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米.18.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那么(a+b)2的值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66分)19.(12分)(2015春•武夷山市校级期末)化简:(1)(﹣)﹣(+)(2)x=﹣1,求代数式x2+3x﹣4的值.20.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M⊥BC,垂足为M,AN⊥DC,垂足为N,若∠BAD=∠BCD,AM=AN,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2.(10分)(2014春•范县期末)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作三个等边△ABD、△BEC、△ACF.(1)判断四边形AD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是矩形?23.(10分)(2014•龙岩)随着地球上的水资源日益枯竭,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倡导节约用水.某市民生活用水按“阶梯水价”方式进行收费,人均月生活用水收费标准如图所示,图中x表示人均月生活用水的吨数,y表示收取的人均月生活用水费(元).请根据图象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市人均月生活用水的收费标准是:不超过5吨,每吨按元收取;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按元收取;(2)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某个家庭有5人,五月份的生活用水费共76元,则该家庭这个月用了多少吨生活用水?24.甲、乙两名学生进行射击练习,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将射击结果作统计分析如下:命中环数5 6 7 8 9 10 平均数众数方差甲命中环数的次数1 4 2 1 1 1 7 6 2.2乙命中环数的次数1 2 4 2 1 0(1)请你完成上表中乙进行射击练习的相关数据;(2)根据你所学的统计知识,利用上面提供的数据评价甲、乙两人的射击水平.25.(10分)(2015春•武夷山市校级期末)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点开始沿AD边以1cm/s的速度向D运动,动点Q从C 点开始,沿BC边以3cm/s的速度向B运动,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①平行四边形;②等腰梯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考点:最简二次根式.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①被开方数不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式或因数,②被开方数不含有分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D、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的应用,能熟记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式或因数,②被开方数不含有分母.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B.﹣=C.2+=2D.+=4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分析:结合选项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然后选择正确选项.解答:解:A、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B、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C、2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D、+=2+2=4,计算正确,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乘除法等知识,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四点中,在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是()A.(﹣1,3)B.(0,5)C.(2,﹣1)D.(1,﹣7)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只要把点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若左边=右边,则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反之就不在函数的图象上,代入检验即可.解答:解:A、把(﹣1,3)代入y=2x﹣5得:左边=3,右边=2×(﹣1)﹣5=﹣7,左边≠右边,故A选项错误;B、把(0,5)代入y=2x﹣5得:左边=5,右边=2×0﹣5=﹣5,左边≠右边,故B选项错误;C、把(2,﹣1)代入y=2x﹣5得:左边=﹣1,右边=2×2﹣5=﹣1,左边=右边,故C选项正确;D、把(1,﹣7)代入y=2x﹣5得:左边=﹣7,右边=2×1﹣5=﹣3,左边≠右边,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点的坐标判断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是解此题的关键.4.点P1(x1,y1),P2(x2,y2)是一次函数y=﹣3x+4图象上的两个点,且x1<x2,则以下正确的是()A.y1>y2 B.y1<y2C.y1=y2 D.无法比较y1和y2的大小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x+b(k≠0,k,b为常数),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k=﹣3<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因为x1<x2,所以y1>y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5.某超市对员工进行三项测试:电脑、语言、商品知识,并按三项测试得分的5:3:2的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某员工三项得分分别为80,70,75,则这位超市员工的总分为()A.78 B.76 C.77 D.79考点:加权平均数.分析:运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解.解答:解:这位员工得分=(80×5+70×3+75×2)÷10=76(分).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注意平均数等于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6.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是12和5,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A.34 B.26 C.8.5 D. 6.5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斜边,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斜边==13,所以,斜边上的中线长=×13=6.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考点: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矩形与菱形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本选项正确;C、矩形与菱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平分,故本选项错误;D、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角都分别相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熟记两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给定平面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以这三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A.4个B.3个C.2个D.1个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只要将三角形的三边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作图,就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所示:以点A,B,C为顶点能做三个平行四边形:▱ABCD,▱ABFC,▱AEB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进行推理作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A.75° B.60° C.55° D.45°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E=150°,AB=A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内角和得出∠ABE=∠AEB=15°,再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90°,AB=AD,∠BAF=45°,∵△ADE是等边三角形,∴∠DAE=60°,AD=AE,∴∠BAE=90°+60°=150°,AB=AE,∴∠ABE=∠AEB=(180°﹣150°)=15°,∴∠BFC=∠BAF+∠ABE=45°+15°=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A.2B.2C. 3 D.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由于点B与D关于AC对称,所以连接BD,与AC的交点即为P点.此时PD+PE=BE 最小,而BE是等边△ABE的边,BE=AB,由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可求出AB的长,从而得出结果.解答:解:设BE与AC交于点F(P′),连接BD,∵点B与D关于AC对称,∴P′D=P′B,∴P′D+P′E=P′B+P′E=BE最小.即P在AC与BE的交点上时,PD+PE最小,为BE的长度;∵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2.又∵△ABE是等边三角形,∴BE=AB=2.故所求最小值为2.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要灵活运用对称性解决此类问题.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计算:=2.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分析:根据二次根式乘方的意义与二次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乘法与乘方运算.此题比较简单,注意运算符号的确定.12.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是x≥2.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13.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填“真命题”或“假命题”).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再对逆命题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故答案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命题”.点评:本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14.直线y=﹣3x﹣2经过第二,三,四象限.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因为k=﹣3<0,b=﹣2<0,根据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得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于是可判断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解答:解:对于一次函数y=﹣3x﹣2,∵k=﹣3<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又∵b=﹣2<0,∴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即函数图象还经过第三象限,∴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答案为:二,三,四;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当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 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经图象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b>0,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当b<0,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15.若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两个内角度数比为1:4,则其中较小的内角是36°.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C=180°,由已知条件得出∠C=4∠B,得出∠B+4∠B=180°,得出∠B=36°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B+∠C=180°,∵∠B:∠C=1:4,∴∠C=4∠B,∴∠B+4∠B=180°,解得:∠B=36°,故答案为:36°.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五名男生的数学成绩如下:84,79,81,83,83,8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2.5.考点: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9,81,82,83,83,84,中位数为:=82.5.故答案为:82.5.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7.在一个广场上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小鸟沿着两棵树的树尖进行直线飞行,所行的路程最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解答:解:两棵树的高度差为6﹣2=4m,间距为5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小鸟至少飞行的距离==m.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将现实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18.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那么(a+b)2的值为25.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求得c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2+b2=c2,然后求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得ab的值,根据(a+b)2=a2+b2+2ab=c2+2ab即可求解.解答:解:∵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c2=13,∴a2+b2=c2=13,∵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3,又∵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b=3,∴ab=6,∴(a+b)2=a2+b2+2ab=c2+2ab=13+2×6=13+12=25.故答案是:25.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完全平方公式,正确表示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7小题,66分)19.(12分)(2015春•武夷山市校级期末)化简:(1)(﹣)﹣(+)(2)x=﹣1,求代数式x2+3x﹣4的值.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先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求解;(2)先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将x的值代入求解.解答:解:(1)原式=2﹣﹣﹣=﹣;(2)x2+3x﹣4=(x+4)(x﹣1)=(+3)(﹣2)=2﹣2+3﹣6=﹣4+.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合并.20.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连接BD,根据已知分别求得△ABD的面积与△BDC的面积,即可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答:解:连接BD,∵AB=3cm,AD=4cm,∠A=90°∴BD=5cm,S△ABD=×3×4=6cm2又∵BD=5cm,BC=13cm,CD=12cm∴BD2+CD2=BC2∴∠BDC=90°∴S△BDC=×5×12=30cm2∴S四边形ABCD=S△ABD+S△BDC=6+30=36cm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还涉及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连接BD,是关键的一步.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M⊥BC,垂足为M,AN⊥DC,垂足为N,若∠BAD=∠BCD,AM=AN,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考点:菱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首先证明∠B=∠D,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证明△ABM≌△ADN 可得AB=AD,再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证明:∵AD∥BC,∴∠B+∠BAD=180°,∠D+∠C=180°,∵∠BAD=∠BCD,∴∠B=∠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M⊥BC,AN⊥DC,∴∠AMB=∠AND=90°,在△ABM和△ADN中,,∴△ABM≌△ADN(AAS),∴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2.(10分)(2014春•范县期末)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作三个等边△ABD、△BEC、△ACF.(1)判断四边形AD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是矩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开放型.分析:(1)由题意易得△BDE≌△BAC,所以DE=AC=AF,同理可证,EF=AB=AD,所以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2)AB=AC时,可得ADEF的邻边相等,所以ADEF为菱形,AEDF要是矩形,则∠DEF=90°,由∠DEF=∠BED+∠BEC+∠CEF,可推出∠BAC=150°时为矩形.解答:(1)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证明:∵△ABD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BD=AB,BE=BC;∵∠DBA=∠EBC=60°,∴∠DBA﹣∠EBA=∠EBC﹣∠EBA,∴∠DBE=∠ABC;∵在△BDE和△BAC中,∴△BDE≌△BAC,∴DE=AC=AF,同理可证:△ECF≌△BCA,∴EF=AB=AD,∴ADEF为平行四边形;(2)AB=AC时,▱ADEF为菱形,当∠BAC=150°时▱ADEF为矩形.理由是:∵AB=AC,∴AD=AF.∴▱ADEF是菱形.∴∠DEF=90°=∠BED+∠BEC+∠CEF=∠BCA+60°+∠CBA=180﹣∠BAC+60°=240°﹣∠BAC,∴∠BAC=150°,∵∠DAB=∠FAC=60°,∴∠DAF=90°,∴平行四边形ADEF是矩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23.(10分)(2014•龙岩)随着地球上的水资源日益枯竭,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倡导节约用水.某市民生活用水按“阶梯水价”方式进行收费,人均月生活用水收费标准如图所示,图中x表示人均月生活用水的吨数,y表示收取的人均月生活用水费(元).请根据图象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市人均月生活用水的收费标准是:不超过5吨,每吨按 1.6元收取;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按 2.4元收取;(2)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某个家庭有5人,五月份的生活用水费共76元,则该家庭这个月用了多少吨生活用水?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由图可知,用水5吨是8元,每吨按8÷5=1.6元收取;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按(20﹣8)÷(10﹣5)=2.4元收取;(2)根据图象分x≤5和x>5,分别设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代入对应点,得出答案即可;(3)把y=76代入x>5的y与x的函数关系式,求出x的数值即可.解答:解:(1)该市人均月生活用水的收费标准是:不超过5吨,每吨按1.6元收取;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按2.4元收取;(2)当0≤x≤5时,设y=kx,代入(5,8)得8=5k,解得k=∴y=x;当x>5时,设y=kx+b,代入(5,8)、(10,20)得,解得k=,b=﹣4,∴y=x﹣4;综上所述,y=;(3)把y=代入y=x﹣4得x﹣4=,解得x=8,5×8=40(吨).答:该家庭这个月用了40吨生活用水.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运用,结合图形,利用基本数量关系,得出函数解析式,进一步利用解析式解决问题.24.甲、乙两名学生进行射击练习,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将射击结果作统计分析如下:命中环数5 6 7 8 9 10 平均数众数方差甲命中环数的次数1 4 2 1 1 1 7 6 2.2乙命中环数的次数1 2 4 2 1 0 77 1.2(1)请你完成上表中乙进行射击练习的相关数据;(2)根据你所学的统计知识,利用上面提供的数据评价甲、乙两人的射击水平.考点:方差;加权平均数;众数.分析:(1)根据平均数、众数和方差的定义分别求出乙的三个量;(2)从集中趋势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来考查两人的成绩.解答:解:(1)乙学生相关的数据为:平均数为:(5×1+6×2+7×4+8×2+9×1)=7;∵7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为7;方差为:[(5﹣7)2+(6﹣7)2+(6﹣7)2+…+(9﹣7)2]=1.2.(2)从平均水平看,甲、乙两名学生射击的环数平均数均为7环,水平相当;从集中趋势看,乙的众数比甲大,乙的成绩比甲的好些;从稳定性看,s乙2<s甲2,所以乙的成绩比甲稳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众数,方差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正确求出方差是解题关键.25.(10分)(2015春•武夷山市校级期末)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点开始沿AD边以1cm/s的速度向D运动,动点Q从C 点开始,沿BC边以3cm/s的速度向B运动,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①平行四边形;②等腰梯形.考点:等腰梯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专题:动点型.分析:(1)当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时,必须有PQ=CD,而PQ、CD均可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出来,所以列方程解答即可.(2)当PQ=CD,PD≠QC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过P,D分别作PE⊥BC,DF⊥BC 后,可求出CF=2,所以当等腰梯形成立时,CQ=PD+4,然后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1)∵AD∥BC,∴当QC=PD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此时有3t=24﹣t,解得t=6.∴当t=6s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2)∵AD∥BC,∴当PQ=CD,PD≠QC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过P,D分别作PE⊥BC,DF⊥BC,垂足分别为E,F.∴四边形ABFD是矩形,四边形PEFD是矩形.∴EF=PD,BF=AD.∵AD=24cm,∴BF=24cm.∵BC=26cm.∴FC=BC﹣BF=26﹣24=2(cm).由等腰梯形的性质知,QE=FC=2cm.∴QC=EF+QE+FC=PD+4=AD﹣AP+4,即3t=(24﹣t)+4,解得t=7.∴当t=7s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的判定,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难度适中.。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初二数学附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初二数学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6a777aaf1ffc4ffe47ac66.png)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初二数学一、我会选!(下列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信你会将它正确挑选出来!每小题3分) 1、要使二次根式42-x 有意义,字母x 应满足的条件为( ) A . x >2 B . x <2 C . x ≥2 D . x >-2 2、把分式)0(≠+xy yx x中的分子、分母的x 、y 同时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2倍 B.缩小2倍 C.改变为原来的41D.不变 3、两个相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比是4:1,则它们的周长比是( ) A. 4:1B. 2:1C. 8:1D. 16:14、在Rt △ABC 中,∠C=90o ,∠A=∠B ,则sinA 的值是( ) A .21 B .22 C .23 D .1 5、函数y =x 和y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6、已知点A (2-,y 1)、B (5,y2)、C (3,y 3)都在反比例函数xy 3-=的图象上,则( ) A .y 1<y 2<y 3 B .y 3<y 2<y 1 C .y 3<y 1<y 2 D .y 2<y 1<y 37、已知: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要使球恰好能打过而且落在离网5米的位置上(网球运行轨迹为直线),则球拍击球的高度h 应为( ).A. 0.9m B. 1.8m C. 2.7m D. 6m8、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量树的高度.在阳光下,一名同学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5米,同时另一名同学测量树的高度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测得此影子长为0.2米,一级台阶高为0.3米,如图所示,若此时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米,则树高为( ) A .9.5米 B .10.75米 C .11.8米 D .9.8米二、我会填!(本大题共11小题,第9小题和第10小题,每空1。
5分,其它每空3分共30分) 请注意:考生必须..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a43e9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7.png)
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化简分式,结果是()A.x﹣2B.x+2C.D.2.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其直径约为0.0000021cm.将数据0.000002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1×10﹣7B.2.1×107C.2.1×10﹣6D.2.1×1063.下列图形中,不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等边三角形B.菱形C.矩形D.平行四边形4.如图,下列四组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DC,AD=BC B.AB∥DC,AD∥BC C.AB∥DC,AD=BC D.AB∥DC,AB=DC【5.已知ABCD的周长为32,AB=4,则BC=()A.4B.12C.24D.286.为筹备期末座谈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决定最终买什么水果应参照的统计量是()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D.方差7.为了解某小区中学生在暑期期间的学习情况,王老师随机调查了7位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结果如下(单位:小时):3.5,3.5,5,6,4,7,6.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6B.6.5C.4D.58.如图,水以恒速(即单位时间内注入水的体积相同)注入如图的容器中,容器中水的高度h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可能为()A.B.C.D.9.已知函数y=2x﹣3的自变量x取值范围为1<x<5,则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A.y<﹣2,y>2B.y<﹣1,y>7C.﹣2<y<2D.﹣1<y<7 10.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在AB,CD上,且BE=DF,EF与BD相交于点O,连结AO.若∠CBD=35°,则∠DAO的度数为()A.35°B.55°C.65°D.75°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1.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等于.12.已知A(1,﹣2)与点B关于y轴对称.则点B的坐标是.13.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5环,方差分别是:S甲2=3,S乙2=3.5.则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填“甲”或“乙“).14.在ABCD中,若∠B=50°,则∠C=°.15.在菱形ABCD中,AC=3,BD=6,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16.已知函数y=2x+b经过点A(2,1),将其图象绕着A点旋转一定角度,使得旋转后的函数图象经过点B(﹣2,7).则①b=;②旋转后的直线解析式为.三、解答题(共86分).17.计算:.18.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3.19.解分式方程:.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y=﹣2x+6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试求出△OAB的面积.21.如图,在ABCD中,E,F分别在AD,BC上,且AE=CF,连结BE、DF.求证:BE=DF.22.某校八年级共有四个班,各班的人数如图1所示,人数比例如图2所示.(1)试求出该校八年级的学生总人数;(2)请补充条形统计表;(3)在一次数学考试中,1班、2班、3班、4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92分、91分、90分、95分.试求出该校八年级学生在本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B=OD,BF=DE,AE∥CF.(1)求证:△OAE≌△OCF;(2)若OA=OD,猜想:四边形ABCD的形状,请证明你的结论.24.小聪、小明两兄弟一起从家里出发到泉港区图书馆查阅资料,已知他们家到区图书馆的路程是5千米.小聪骑自行车,小明步行,当小聪从原路回到家时,小明刚好到达区图书馆.图中折线O﹣A﹣B﹣C和线段OD分别表示两人离家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过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小聪在泉港区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间为分钟;(2)试求出小明离开家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过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探究:当小聪与小明迎面相遇时,他们离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b)是矩形OACB的两个顶点.定义:如果双曲线y=经过AC的中点D,那么双曲线y=为矩形OACB的中点双曲线.(1)若a=3,b=2,请判断y=是否为矩形OACB的中点曲线?并说明理由.(2)若y=是矩形OACB的中点双曲线,点E是矩形OACB与中点双曲线y=的另一个交点,连结OD、OE,四边形ODCE的面积S=4,试求出k的值.26.已知正方形ABCD,AB=8,点E、F分别从点A、D同时出发,以每秒1m的速度分别沿着线段AB、DC向点B、C方向的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求证:OE=OF.(2)在点E、F的运动过程中,连结AF.设线段AE、OE、OF、AF所形成的图形面积为S.探究:①S的大小是否会随着运动时间为t的变化而变化?若会变化,试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若不会变化,请说明理由.②连结EF,当运动时间为t为何值时,△OEF的面积恰好等于的S.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化简分式,结果是()A .x ﹣2【考点】约分.B .x+2C .D .【分析】把分子进行因式分解,进而约分即可.【解答】解:故选B .==x+2.【点评】本题考查了约分的定义及方法,约去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由约分的概念可知,要首先将分子、分母转化为乘积的形式,再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式并约去,注意不要忽视数字系数的约分.2.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其直径约为0.0000021cm .将数据0.000002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 .2.1×10﹣7B .2.1×107C .2.1×10﹣6D .2.1×106【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 ×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将数据0.000002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1×10﹣6.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 ×10﹣n ,其中1≤|a|<10,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3.下列图形中,不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等边三角形B.菱形C.矩形D.平行四边形【考点】中心对称图形.【分析】结合选项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即可.【解答】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B、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4.如图,下列四组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DC,AD=BC B.AB∥DC,AD∥BC C.AB∥DC,AD=BC D.AB∥DC,AB=DC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A、B、D均符合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C则不能判定是平行四边形.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对于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应用时要注意必须是“一组”,而“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5.已知ABCD的周长为32,AB=4,则BC=()A.4B.12C.24D.28【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CD,AD=BC,根据2(AB+BC)=32,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32,∴2(AB+BC)=32,∴BC=1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6.为筹备期末座谈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决定最终买什么水果应参照的统计量是()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D.方差【考点】统计量的选择.【分析】班长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哪种水果爱吃的人数最多,即众数.【解答】解: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故班长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统计调查数据的众数.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7.为了解某小区中学生在暑期期间的学习情况,王老师随机调查了7位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结果如下(单位:小时):3.5,3.5,5,6,4,7,6.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6【考点】中位数.B.6.5C.4D.5【分析】求中位数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最中间的数据(或中间两数据的平均数)即为所求.【解答】解: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为3.5,3.5,4,5,6,6.5,7,最中间的数是5,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8.如图,水以恒速(即单位时间内注入水的体积相同)注入如图的容器中,容器中水的高度h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可能为()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考查容器的形状来确定其高度的变化规律,选择图形即可.【解答】解:此容器从下往上口径先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故等速注入液体其高度增加先是越来越慢,再变快,只有C满足条件,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变化快慢问题,考查函数应用,属于中档题.9.已知函数y=2x﹣3的自变量x取值范围为1<x<5,则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A.y<﹣2,y>2B.y<﹣1,y>7C.﹣2<y<2D.﹣1<y<7【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先令x=1求出y的值,再令x=5,求出y的值,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当x=1时,y=2﹣3=﹣1;当x=5时,y=10﹣3=7,∴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1<x<7.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在AB,CD上,且BE=DF,EF与BD相交于点O,连结AO.若∠CBD=35°,则∠DAO的度数为()A.35°B.55°C.65°D.75°【考点】菱形的性质.【分析】由菱形的性质以及已知条件可证明△BOE≌△DOF,所以可得BO=DO,即O为BD的中点,进而可得AO⊥BD,再由∠CBD=35°,则可以求出∠DAO的度数.【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OEB=∠OFD,∠EBO=∠ODF,∵BE=DF,∴在△BOE和△DOF中,,∴△BOE≌△DOF,∴BO=OD,∴AO⊥BD,∴∠AOD=90°,∵∠CBD=35°,∴∠ADO=35°,∴∠DAO=5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出AO⊥BD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1.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等于3.【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x﹣3=0,且x≠0,再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3=0,且x≠0,解得:x=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12.已知A(1,﹣2)与点B关于y轴对称.则点B的坐标是(﹣1,﹣2).【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解答即可.【解答】解:∵A(1,﹣2)与点B关于y轴对称,∴点B的坐标是(﹣1,﹣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1)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2)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13.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5环,方差分别是:S甲2=3,S乙2=3.5.则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填“甲”或“乙“).【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解答】解:因为甲的方差最小,所以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故答案为:甲【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4.在▱ABCD中,若∠B=50°,则∠C=130°.【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即可得出∠C的度数.【解答】解:∵在▱ABCD中∠B=50°,∴∠C=180°﹣∠A=180°﹣50°=130°.故答案为130°.【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比较简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的性质.15.在菱形ABCD 中,AC=3,BD=6,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9.【考点】菱形的性质.【分析】由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长,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其对角线积的一半,即可求得菱形ABCD 的面积.【解答】解:∵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3,BD=6,∴菱形ABCD 的面积为: ACBD=×3×6=9.故答案为:9.【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面积等于其对角线积的一半定理的应用.16.已知函数y=2x+b 经过点A (2,1),将其图象绕着A 点旋转一定角度,使得旋转后的函数图象经过点B (﹣2,7).则①b=﹣3;②旋转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x+4.【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把A 点的坐标代入y=2x+b ,即可求出b ,设旋转后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kx+a ,把A 、B 的坐标代入就,即可求出k 、a ,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把A (2,1)代入y=2x+b 得:1=4+b ,解得:b=﹣3,即y=2x ﹣3,设旋转后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kx+a ,把A 、B 的坐标代入得:解得:k=﹣,a=4,,即旋转后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x+4,故答案为:﹣3,y=﹣x+4.【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应用,灵活运用知识点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86分).17.计算:【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分析】原式利用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法则,以及算术平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1﹣5+3=﹣1.【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先化简,再求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其中x=﹣3.【分析】利用分解因式和消元等方法将原分式化简成x ﹣2,并找出x 的取值范围,再将x=﹣3代入化简后的整式中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原式=∵(x+2)x ≠0,∴x ≠﹣2且x ≠0,当x=﹣3时,=x ﹣2.原式=x ﹣2=﹣3﹣2=﹣5.【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将原分式化简成x ﹣2.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先对原分式进行化简,再将给定的数值代入化简后的分式(或整式)中求出结果即可.19.解分式方程:【考点】解分式方程..【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2x+4=3x ﹣3,解得:x=7,经检验x=7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时注意要检验.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y=﹣2x+6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试求出△OAB 的面积.【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求A 点和B 点坐标,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解答】解:当y=0时,﹣2x+6=0,解得x=3,则A 点坐标为(3,0);∴OA=3;当y=0时,y=﹣2x+6=6,则B 点坐标为(0,6);∴OB=6;∴△OAB 的面积=.【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关键是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求A 点和B 点坐标.21.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在AD ,BC 上,且AE=CF ,连结BE 、DF .求证:BE=DF.【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出AD∥BC,AD=BC,求出DE=BF,DE∥BF,得出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出即可.【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E=CF,∴DE=BF,DE∥B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BE=DF.【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某校八年级共有四个班,各班的人数如图1所示,人数比例如图2所示.(1)试求出该校八年级的学生总人数;(2)请补充条形统计表;(3)在一次数学考试中,1班、2班、3班、4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92分、91分、90分、95分.试求出该校八年级学生在本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加权平均数.【分析】(1)由1班有39人,占26%,即可求得该校八年级的学生总人数;(2)首先求得2班人数,继而补充条形统计表;(3)利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1班有39人,占26%,∴该校八年级的学生总人数为:39÷26%=150(人);(2)2班:150﹣39﹣39﹣30=42(人);如图:(3)该校八年级学生在本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为:=91.8(分).【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以及加权平均数的知识.注意掌握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各量的对应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B=OD,BF=DE,AE∥CF.(1)求证:△OAE≌△OCF;(2)若OA=OD,猜想:四边形ABCD的形状,请证明你的结论.【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AE∥CF,得到两对内错角相等,再由OB=OD,BF=DE,得到OE=OF,利用AAS即可得证;(2)若OA=OD,则四边形ABCD为矩形,理由为:由OA=OD,得到OB=OC,即OD=OA=OC=OB,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为矩形即可得证.【解答】(1)证明:∵AE∥CF,∴∠AEO=∠CFO,∠EAO=∠FCO,∵OB=OD,BF=DE,∴OB﹣BF=OD﹣DE,即OE=OF,在△OAE和△OCF中,,∴△OAE≌△OCF(AAS);(2)若OA=OD,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理由为:证明:∵△OAE≌△OCF,∴OA=OC,∵OD=OA,∴OA=OB=OC=OD,且BD=AC,∴四边形ABCD为矩形.【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4.小聪、小明两兄弟一起从家里出发到泉港区图书馆查阅资料,已知他们家到区图书馆的路程是5千米.小聪骑自行车,小明步行,当小聪从原路回到家时,小明刚好到达区图书馆.图中折线O﹣A﹣B﹣C和线段OD分别表示两人离家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过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小聪在泉港区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间为15分钟;(2)试求出小明离开家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过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探究:当小聪与小明迎面相遇时,他们离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直接根据图象上所给的数据的实际意义可求解;(2)由图象可知,s是t的正比例函数,设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s=kt(k≠0),把(45,5)代入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3)由图象可知,小聪在30≤t≤45的时段内s是t的一次函数,设函数解析式为s=mt+n (m≠0),把(30,5),(45,0)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先求得函数关系式,再根据求函数图象的交点方法求得交点坐标即可.【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小聪在泉港区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间为:30﹣15=15(分钟),故答案为:15;(2)由图象可知,s是t的正比例函数设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s=kt(k≠0)代入(45,5),得5=45k解得k=,故s与t的函数关系式s=t(0≤t≤45);(3)由图象可知,小军在30≤t≤45的时段内s是t的一次函数,设函数解析式为s=mt+n (m≠0)代入(30,5),(45,0),得,解得.∴s=﹣t+15(30≤t≤45)令﹣t+15=t,解得t=,当t=时,S=×=千米..答:当小聪与小明迎面相遇时,他们离家的路程是【点评】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实际运用和读图能力.从图象中获得所需的信息是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还要会熟练地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和使用方程组求交点坐标的方法.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b)是矩形OACB的两个顶点.定义:如果双曲线y=经过AC的中点D,那么双曲线y=为矩形OACB的中点双曲线.(1)若a=3,b=2,请判断y=是否为矩形OACB的中点曲线?并说明理由.(2)若y=是矩形OACB的中点双曲线,点E是矩形OACB与中点双曲线y=的另一个交点,连结OD、OE,四边形ODCE的面积S=4,试求出k的值.【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1)求出点D(3,1)代入y=中判断即可;(2)设出点D(m,n),表示出点C的坐标,表示出矩形OACB的面积,再用三角形的面积和求出矩形OACB的面积,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是,理由:a=3,b=2,∴A(3,0),B(0,2),∴C(3,2),∴AC的中点坐标为(3,1),当x=3时,y===1,∴AC的中点在双曲线y=的图象上,∴y=是为矩形OACB的中点曲线.(2)如图,∵点D,E在双曲线y=的图象上,∴S△OBE=k,S△OAD=k,∵四边形ODCE的面积S=4,∴矩形OACB的面积=k+4,∵y=是矩形OACB的中点双曲线,设点D(m,n),∴mn=k,C(m,2n),∴矩形OACB的面积为2mn=2k,∴2k=k+4,∴k=4,【点评】此题是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主要考查了新定义,几何图形的面积,解本题的关键是用两种方法表示出矩形OACB的面积,求出k.26.已知正方形ABCD,AB=8,点E、F分别从点A、D同时出发,以每秒1m的速度分别沿着线段AB、DC向点B、C方向的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求证:OE=OF .(2)在点E 、F 的运动过程中,连结AF .设线段AE 、OE 、OF 、AF 所形成的图形面积为S .探究:①S 的大小是否会随着运动时间为t 的变化而变化?若会变化,试求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若不会变化,请说明理由.②连结EF ,当运动时间为t 为何值时,△OEF 的面积恰好等于的S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OA=OD ,∠EAO=∠FDO=45°,求出AE=DF=t ,根据SAS 推出△EAO ≌△FDO 即可;(2)①延长EO 交DC 于M ,求出△AOE ≌△COM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CM=t ,根据S=S 四边形AEMF ﹣S △FOM 求出即可;②根据全等得出OE=OM ,求出S△EOF =S △EFM=16﹣4t ,即可得出方程16﹣4t=×16,求出即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OA=OD ,∠EAO=∠FDO=45°,∵点E 、F 分别从点A 、D 同时出发,以每秒1m 的速度分别沿着线段AB 、DC 向点B 、C 方向的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AE=DF=t ,在△EAO 和△FDO 中∴△EAO ≌△FDO (SAS ),∴OE=OF ;(2)解:①S 的大小不会随着运动时间为t 的变化而变化,理由是:延长EO 交DC 于M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OAE=∠MCO=45°,OA=OC ,在△AOE 和△COM 中∴△AOE ≌△COM (ASA ),∴AE=CM=t ,∴S=S 四边形AEMF ﹣S △FOM=(t+8﹣t ﹣t )8﹣×(8﹣t ﹣t )4=16,所以S 的大小不会随着运动时间为t 的变化而变化;②∵△AOE ≌△COM ,∴OE=OM ,∴S △EOF =S △FOM =S △EFM =×(8﹣t ﹣t )8=16﹣4t ,∵△OEF 的面积恰好等于的S ,∴16﹣4t=×16,解得:t=,即当运动时间为t 为时,△OEF 的面积恰好等于的S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偏大.。
【最新】2015~2016学年苏科版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末试卷有答案
![【最新】2015~2016学年苏科版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末试卷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73f5606f1aff00bfd51e19.png)
.
x1
14. 当 x
2 时,分式
x
b 无意义;当
x= 4 时,此分式的值为
0,则 a+ b= _______.
x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如图,在菱形 ABCD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OE⊥ AB,垂足为 E,若∠ ADC=140°,则∠ AOE
的大小为
;
第 15 题图
16. 若关于 x 的分式方程 m 1 2 的解为正数,则 m的取值范围是
2015~ 2016 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 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下列约分中, 正确的是 ,,,,,,,,,,,,,,,,,,,,,,,,,,,,,,,,
x6 A . x2
x3 ;
x B.
y
0;
xy
xy 1
C
. x 2 xy
; x
2xy2 1
.
x1
14. 当 x
2 时,分式
x
b 无意义;当
x= 4 时,此分式的值为
0,则 a+ b= _______.
xa
15. 如图,在菱形 ABCD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OE⊥ AB,垂足为 E,若∠ ADC=140°,则∠ AOE
的大小为
;
第 15 题图
16. 若关于 x 的分式方程 m 1 2 的解为正数,则 m的取值范围是
“不确定” )
12. 若反比例函数 y m 1 x 2 m2 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则 m 的值为
;
1
13. 若代数式
在实数内范围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为
15-16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15-16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a64d8bdaef5ef7ba0d3c68.png)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 年 级 数 学 试 题(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温馨提示:1.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本次考试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祝你答题成功!2.数学试卷共6页,共22题.请你仔细核对每页试卷下方页码和题数,核实无误后再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你认 为正确的选项前字母填写在该题后面的括号中.1. 在数﹣,0,1,中,最大的数是( )A .B .1C .0D . 2.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2,3,4 C .1,1, D .1,2,23.如图,在 ABCD 中,AD=2AB ,CE 平分∠BCD 交AD 边于点E ,且AE=3,则AB 的长为( )A .4B .3C .D .2第3题 第4题4. 如图,在 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C=10,BD=6,AD=4,则 ABCD 的面积是( ) A .12 B .12C .24D .30 5.函数y=2x ﹣1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 若=b ﹣a ,则( )A .a >bB .a <bC .a ≥bD .a ≤b7. 为了大力宣传节约用电,某小区随机抽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电量情况,统计如下表,C.中位数40 D.这10户家庭月用电量共205度8. 两个一次函数y=ax﹣b,y=bx﹣a(a,b为常数),它们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9. 如图,是一长、宽都是3cm,高BC=9cm的长方体纸箱,BC上有一点P,PC=BC,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纸箱表面爬行到点P的最短距离是()A.6cm B.3cm C.10cm D.12cm第9题第10题10. 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驶向B地,甲车先出发匀速驶向B地.40分钟后,乙车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在途中的货站装货耗时半小时,由于满载货物,为了行驶安全,速度减少了50千米/时,结果与甲车同时到达B地,甲乙两车距A地的路程y(千米)与乙车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①a=4.5;②甲的速度是60千米/时;③乙出发80分钟追上甲;④乙刚到达货站时,甲距B地180千米;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2. 已知a 、b 、c 是的△ABC 三边长,且满足关系+|a ﹣b|=0,则△ABC 的形状为 .13. 如图,在线段AB 上取一点C ,分别以AC 、BC 为边长作菱形ACDE 和菱形BCFG ,使点D 在CF 上,连接EG ,H 是EG 的中点,EG=4,则CH 的长是 . 14. 在△ABC 中,∠ABC=30°,AB=8,AC=2,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BC 相交于点F ,则线段CF 的长为 .第13题 第16题x 与方差S 2: 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 . 1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以AB 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 ,CE 与DB 相交于点F ,则∠AFD 的度数.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明文字说明和运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8分)计算:(1)﹣÷(2)(2﹣3)(3+2)18.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直线y=kx+b经过A(0,﹣3)和B(﹣3,0)两点.(1)求k、b的值;(2)求不等式kx+b<0的解集.19.(本小题满分8分)分别在以下网格中画出图形.(1)在网格中画出一个腰长为,面积为3的等腰三角形.(2)在网格中画出一个腰长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20. (本小题满分8分)某校为了解八年级女生体能情况,抽取了50名八年级女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试.测(1)通过计算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0,请你直接写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它们分别是、;(2)被抽取的八年级女生小红在“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中的成绩是39次,小红认为成绩比平均数低,觉得自己成绩不理想,请你根据(1)中的相关数据分析小红的成绩;(3)学校根据测试数据规定八年级女学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合格标准为38次,已知该校八年级有女生250名,试估计该校八年级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合格人数是多少?21. (本小题满分9分)A、B两个水果市场各有荔枝13吨,现从A、B向甲、乙两地运送荔枝,其中甲地需要荔枝14吨,乙地需要荔枝12吨,从A到甲地的运费为50元/吨,到乙地的运费为30元/吨,从B到甲地的运费为60元/吨,到乙地的运费为45元/吨.(2)设总运费为W元,请写出W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3)怎样调送荔枝才能使运费最少?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是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E为AD上的点,且∠EPB=90°,PM⊥AD,PN⊥AB.(1)求证:四边形PMAN是正方形;(2)求证:EM=BN;(3)若点P在线段AC上移动,其它不变,设PC=x,AE=y,求y关于x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 x≥﹣1 12.等腰直角三角形 13. 214.或 15.甲 16. 6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明文字说明和运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8分)(1)解:原式=2﹣…………………………………………………3分=…………………………………………………………………4分(2)解:原式=(2)2﹣32…………………………………………2分=﹣1……………………………………………………………4分18.(本小题满分8分)解:(1)将A(0,﹣3)和(﹣3,0)代入y=kx+b得:,解得:k=﹣1,b=﹣3.…………………………………………………………………5分(2)x>﹣3.……………………………………………………………………………8分19.(本小题满分8分)解:(每小题4分,满分8分)20.(本小题满分8分)解:(1)38 ;38 ………………………………………………………………………2分(2)尽管低于平均数,但高于众数和中位数,所以还有比较好的;………………4分(3)合格人数为:250×80%=200(人).………………………………………………8分21.(本小题满分9分)(1)如下表:………………3分(2)根据题意得,W=50x+30(13﹣x)+60(14﹣x)+45(x﹣1)=5x+1185,……5分由,解得:1≤x≤13.……………………………………………………………………………6分(3)在函数W=5x+1185中,k=5>0,∴W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W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5×1+1185=1190.此时A调往甲地1吨,调往乙地12吨,B调往甲地13吨.…………………………9分22.(本小题满分11分)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90°,AC平分∠BAD,∵PM⊥AD,PN⊥AB,∴PM=PN,∠PMA=∠PNA=90°,∴四边形PMAN是矩形,∴四边形PMAN是正方形;………………………………………… 3分(2)证明:∵四边形PMAN是正方形,∴PM=PN,∠MPN=90°,∵∠EPB=90°,∴∠MPE=∠NPB,在△EPM和△BPN中,,∴△EPM≌△BPN(ASA),∴EM=BN…………………………………………………………………………… 6分(3)解:作PF⊥BC于F,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90°,AB=BC=1,∠PCF=45°,∴AC==,△P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AC﹣PC=﹣x,BN=PF=x,∴EM=BN=x,∵∠PAM=45°,∠PMA=90°,∴△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AM=(AE+EM),即﹣x=(y+x),解得:y=1﹣x,……………………………………………………………… 10分x的取值范围为0≤x≤.………………………………………………………… 11分。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数学试题-中心对称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数学试题-中心对称](https://img.taocdn.com/s3/m/c22b645a27284b73f242502c.png)
期末复习(7)中心对称图形1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有().2.如图,点A、B、C、D、O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COD是由△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则旋转的角度为()A.30° B.45°C.90°D.13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旋转改变图形的形状B、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C、图形可以向某一方向旋转一定距离D、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以由平移得到4.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1)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2)对称点的连线一定经过对称中心;(3)将一个图形绕对称中心旋转某个定角必定与另一个图形重合;(4)一定存在某直线,沿该直线折叠后的两个图形互相重合。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D边上的中点.若∠ABE=∠EBC,AB=2,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6.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S□ABCD=4S△AOB B.AC=BDC.AC⊥BD D.▱ABCD是轴对称图形7.如图,点A是直线l外一点,在l上取两点B、C,分别以A、C为圆心,BC、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分别连接AB、AD、CD,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D.梯形8.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BC;②AD=BC;③OA=OC;④OB=OD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Rt△DOE,∠DOE=90°,OD=3,点D在y轴上,点E在x 轴上,在△ABC中,点A,C在x轴上,AC=5.∠ACB+∠ODE=180°,∠ABC=∠OED,BC=DE.按下列要求画图(保留作图痕迹):(1)将△ODE 绕O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OMN(其中点D的对应点为点M,点E的对应点为点N),画出△OMN;(2)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A′B′C′(其中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C′),使得B′C′与(1)中的△OMN的边NM重合;(3)求OE的长.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是对角线BD上的点,∠1=∠2.(1)求证:BE=DF;(2)求证:AF∥CE.例3.在同一平面内,△ABC和△ABD如图①放置,其中AB=BD.小明做了如下操作:将△ABC绕着边AC的中点旋转180°得到△CEA,将△ABD绕着边AD的中点旋转180°得到△DFA,如图②,请完成下列问题:(1)试猜想四边形ABD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连接EF,CD,如图③,求证: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三、课后作业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1.在天气预报图上,有各种各样表示天气的符号,下列表示天气符号的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5,AD=3,AE 平分∠DAB 交BC 的延长线于F 点,则CF=.3.为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王明、李飞等几个同学对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了测量,其结果是: ①∠A =50°∠B =50°∠C =130°∠D =130°②AB =5,BC =10,CD =5,AD =9;③∠A =52°,∠B =128°,∠C =50°;④AB =CD =5,BC =AD =10.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_____ 4.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4,BC=6,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E ,则△CDE 的周长是( )A .7B .10C .11D .126.□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 、BC 于点M 、N ,若△CON 的面积为2,△DOM 的面积为4,则△AO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7.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Rt △ABC 的三个顶点A (﹣2,2),B (0,5),C (0,2).(1)将△ABC 以点C 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得到△A 1B 1C ,请画出△A 1B 1C 的图形.(2)平移△ABC ,使点A 的对应点A 2坐标为(﹣2,﹣6),请画出平移后对应的△A 2B 2C 2的图形. (3)若将△A 1B 1C 绕某一点旋转可得到△A 2B 2C 2,请直接写出旋转中心的坐标.8.在△ABC 中,AB=AC ,点D 、E 、F 分别是AC 、BC 、BA 延长线上的点,四边形ADEF 为平行四边形.求证:AD=BF .9.如图,在□ABCD 中,AE ⊥BD ,CF ⊥BD ,垂足分别是E 、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FADCBE10.如图,在Rt△ABC中,∠C=90°,以AC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CD,点E为AB的中点,连结DE.(1)证明DE∥CB;(2)探索AC与AB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四边形DCBE是平行四边形.11.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度后,得到△DEC,点D刚好落在AB边上.(1)求n的值;(2)若F是DE的中点,判断四边形ACF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8)中心对称图形2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 )
A.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2.下列说法:(1)矩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平分;(2)菱形的四边相等;(3)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5)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矩形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矩形较短边的和为15,则矩形面积为_____________.
4.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40cm,BD=4
3AC,则菱形的面积为( )
A.96cm2 B.94cm2 C.92cm2 D.90cm2
5.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当AB=BC时,它是菱形 B.当AC⊥BD时,它是菱形
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
6.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若△ABC的周长为10 cm,则△DEF的周长是_______cm.
7.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原四边形为 ( )
A.平行四边形 B.菱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
二、例题讲解
例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E,AF∥DC,E、F两点在BC边上,且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1) AD与BC有何等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AB=DC时,试说明□AEFD是矩形.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 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BD、AC的中点,当AB、CD 满足什么条件时,有EF⊥G H?请说明你的理由.
例3.如图,△ABC中,点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
∠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探究: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当点O在边AC上运动时,四边形BCFE会是菱形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则说明理由;(3)当点O运动到何处,且△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
三、课堂练习
1.如图,P是矩形ABCD的边AD上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BC的长分别为3和4,那么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是 ( )
A.12
5 B.
6
5 C.
24
5 D.不确定
2.如图,正方形ABCD内有两条相交线段MN、EF,M、N、E、F分别在边AB、CD、AD、BC上.小明认为:若MN=EF,则MN⊥EF;小亮认为:若MN⊥EF,则MN=EF.你认为 ( )
B O
D
E C
A
A .仅小明对
B .仅小亮对
C .两人都对
D .两人都不对
3.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 A
C .3 D
4.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CE ∥BD ,DE ∥AC ,若AC =4,则四边形CODE 的周长是 A .4 B .6 C .8 D .10 ( )
5.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ADE ,则∠AEB 的度数为 .
6.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 =4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E ,垂足为F ,连接DE ,则∠CDE 等于___________.
7.如图,已知ABC Rt ∆中, 90=∠ABC
,先把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 90至DBE ∆后,再把
ABC ∆沿射线AB 平移至FEG ∆,DE 、FG 相交于点H 。
(1)判断线段DE 、FG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连结CG ,求证:四边形CBEG 是正方形。
G
F
E D
C
B A
8.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BAC =30°,点D 是斜边AC 上的中点,过点D 作斜边AC 的垂线,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将DE 绕点D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线段DF ,连
接AF 、EF .
(1)求∠CED 的度数; (2)证明:四边形ABEF 是矩形. BD 相交于点O 顺时针旋转,分别交BC ,AD 于点E ,F .
(1)证明:当旋转角为90º时,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
C
A
B
(2)试证明在旋转过程中,线段AF与EC总保持相等;
(3)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BEDF可能是菱形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AC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度数.
10.如图,已知点A从点(1,0)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轴向正方向运动,以0、A 为顶点作菱形0ABC,使点B、C在第一象限内,且∠AOC=60°;
点P的坐标为(0,3),设点A运动了t秒,求:
(1)点C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点A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使得△OCP为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