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力与运动关系

合集下载

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是由外力所引起的,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施加的力密切相关。

1. 力的定义和特点:在物理学中,力被定义为引起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上的变化的作用。

力具有以下特点:- 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力可以通过求和法则进行合成。

- 力的作用点和作用线都有重要意义。

2. 牛顿第一定律与物体的运动: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表明,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物体,物体将保持原有的状态。

只有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才会发生状态改变。

3. 牛顿第二定律与物体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

它表明,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即F = ma,其中F代表合力,m代表物体质量,a代表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与物体的运动: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对于任何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彼此施加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被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

5. 物体运动的类型:基于物体所受力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以下类型之一:- 等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 加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并以逐渐增加或减少的速度沿直线运动。

- 循环运动: 当物体所受力保持恒定矢量大小,但方向不断变化时,物体将进行循环运动。

- 弹性碰撞: 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它们之间将产生相互作用力,引起碰撞物体的变形或改变速度。

6. 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施加的力增加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加。

相反,当施加的力减少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减小。

因此,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7. 物体运动与力的实际应用: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
力是维持 物体运动 的原因。
历史上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
现实生活中,我们推动物体,物体才前进,停止推动物体,物体就停下来; 马拉车,车前进,停止拉车,车就停下了。那么力真的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吗?
伽利略理想实验
伽利略认为,一个运动的物体,假如有了某种速度以后,只要没有增加或 减小速度的外部原因,便会始终保持这一速度——这个条件只有在水平的平面 上才有可能,因为在斜面的情况下,朝下的斜面提供了加速的原因,而朝上的 斜面提供了减速的原因。
力不是维持 物体运动的
原因。
伽利略
伽利略理想实验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伽利略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让一个小球从静 止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 当倾角变小,运动的距离将变长,当斜面变成水平面后,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
伽利略理想实验
因为阻力并不能完全消除,所以伽利略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他这 种依据逻辑推理将实际实验理想化的思想是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伽利略
运动和力的关系
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科学家笛卡儿认为,如果物体处于运动之中,那么如无 其他作用的话,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既不停下也不偏离原 来方向。
笛卡儿
思考
运动和力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太空中的运动
思考:为什么太空中航天员很难停下来?而地上的物体不推就不动?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Isaac Newton ,
1643-1727)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切物体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周围的物体有相互作用,即力的作用, 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 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

高一物理运动与力的关系知识点

高一物理运动与力的关系知识点

高一物理运动与力的关系知识点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种相互作用,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强度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加速度定律,它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指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力的矢量和求得。

力的分解指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几个力的合成。

五、弹力弹力是物体表面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力,它的方向与物体表面垂直。

六、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相互之间的粗糙程度而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七、重力重力是物体在地球或其他天体附近受到的吸引力,是由物体质量产生的。

八、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平衡条件可以分为平衡在静力学平衡和平衡在动力学平衡两种情况。

九、滑动摩擦力和静止摩擦力物体静止时所受到的摩擦力称为静止摩擦力,物体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法向压力成正比,而与物体表面间的粗糙程度、润滑情况和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用于计算两个力合成后的大小和方向,将两个力按照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进行平行移动,连接起始点和结束点即可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十一、张力张力是由绳子、弹簧、弦等伸长物体的内部相对分子间拉力产生的力。

十二、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判定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之前处于静止状态时,所需的摩擦力最大值称为静摩擦力。

当外力逐渐增大,物体开始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减小,称为动摩擦力。

总结: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是物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牛顿的三大定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密切关系。

除了基本的力的概念,我们还学习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弹力、摩擦力、重力、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等相关知识点。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知识点: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一、概念解析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运动。

2.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三、运动的类型1.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直线。

2.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

3.匀速运动: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4.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的运动的统称。

四、力的作用1.启动运动: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

2.改变运动状态:物体运动过程中,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或者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3.停止运动: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速度减小直至为零,停止运动。

五、常见的力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拉力:物体间由于拉伸而产生的力。

5.推力:物体间由于推动而产生的力。

六、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离不开发动机产生的动力。

2.体育竞技: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通过肌肉力量来克服重力和摩擦力,从而完成各种动作。

3.航空航天:火箭升空时,喷射燃料产生推力,克服地球引力,实现飞行。

综上所述,运动和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掌握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受到一个恒定的力的作用下,经过5秒后速度达到20m/s,这个力的大小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力的计算公式:F = m * a。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两个核心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力是指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的物理量,而运动则是物体在时间内改变位置的过程。

在物理学中,力和运动的关系被描述为力学定律,这些定律揭示了力对运动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力是通过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和方向。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衡量,符号为N。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没有合力作用于它,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有力作用于物体时,它将产生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大。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施加力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等大反向的力。

这意味着对于每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力。

例如,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地面向上施加一个与我们体重相等的力,而我们也向地面施加一个与我们体重相等的反作用力。

除了牛顿的三个定律,还有其他一些与力和运动相关的定律。

例如,胡克定律描述了弹簧的力学性质。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与作用于它的力呈线性关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动能和势能来描述。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所施加的力乘以物体的位移。

例如,需要用力去推动一个沿光滑水平面滑动的物体时,所施加的力能够增加物体的动能,使它具有更大的速度。

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当物体从高处下落时,它将失去重力势能并获得动能。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被创建或摧毁,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通过力和运动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理解物体在自然界中的行为。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运动,而这种运动又会影响到力的传递和作用。

力学定律帮助我们解释自然界中广泛的物理现象,从行星的运动到经典力学中的各种应用。

力与牛顿三大定律的联系

力与牛顿三大定律的联系
方向上。
第三定律 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之相反;或者说,两个物体对
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
力与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inertia)是一个物体内的力,以避免其状态易于被一个外力所改变。(《论流体的重 力和平衡》,1668)

“物质固有的力,是每个物体按其一定的量而存在于其中的一种抵抗能力,在这种力的作用
定量地解出在给定形式的力的作用下质点运动状态的变化 光有动力学方程而不知道力的表示就无法求解,因此要建立力的定律
力与牛顿第三定律
• 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补充牛一牛二)。
•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由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过渡到另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对物
体的受力分析上建立起“量”的联系。
力与牛顿第一定律
定性地定义了“力”
把物体受力与不受力从性质上区分开来 凡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必然有“力”作用在它上面
强调力对于物体来说是外来的,因而包含了物质和运动分离的思想(机械论运动观)
定性地指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定义了惯性参考系
指明所谓“静止”和“运动”是相对于什么物体而言,这样才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静 止”/“运动”状态。——牛二的前提
力与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 = 物体(质点)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变化” = 对时间的变化率
牛顿当时认为,m是与v无关的常量
力与牛顿第二定律
给出了“力”的定量度量
力是用物体的加速度来度量的,力和加速度之间只差一个比例系数,这就是质量
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
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
基本的动力学方程
下物体保持其原来静止的状态或者在以直线上等速运动的状态,这种力总是同具有这种力的 物质的量成正比的,它和物质的惯性没有什么差异,只是说法上的不同而已……外加力是一 种为了改变一个物体的静止或等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加于其上的作用力。”(《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1687)

物理知识点详解力与运动

物理知识点详解力与运动

物理知识点详解力与运动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引起物体的运动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本文将详细解析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从牛顿三定律、重力、摩擦力以及弹力等方面进行讲解。

1. 牛顿的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惯性。

这一定律被称为牛顿的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物体会一直保持静止,运动物体会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的第二定律牛顿的第二定律给出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即 F = m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该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时,它会产生加速度,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地球表面,重力近似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g(g 约等于 9.8 m/s²)。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垂直向下的力,所以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是它的唯一作用力。

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面上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静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推力相等,使物体保持静止。

当物体开始运动时,静摩擦力逐渐减小,直到达到动摩擦力的大小。

动摩擦力始终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运动。

5. 弹力当一个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它会产生弹性变形,相应地产生弹力。

弹力是物体恢复原状的力,它的方向与物体的变形方向相反。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物体的变形成正比,与弹簧的劲度系数 k 有关。

弹力可以用来解释弹簧振动、橡胶带的回弹等现象。

综上所述,力与运动密不可分。

牛顿的三定律给出了力的基本规律,重力、摩擦力和弹力则是力的常见形式。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牛顿第一定律 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点附练习讲义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牛顿第一定律  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点附练习讲义

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根底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要点诠释: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课件
运动小车不受任何阻力时,小车就 跑的无穷远,即根本停不下来。可 见没有阻力,小车可以一直运动下 去。小车的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笛卡儿进一步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 将永远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物体不受阻力作用时,运动快慢不变做匀速运动。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是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 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 在一个地方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 现象:当球沿斜面向下滚动,它 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 度减小。
• 猜想:当球沿水平滚动时,它的 速度应该不增不减。
• 实际观察结果:沿水平面滚动的 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阻力对物体的影响实验
动力学第二类问题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例1: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 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 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某路段 限速40 km/h,在该路段的一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 刹车线长度是14 m,查取相关数据得到汽车轮胎与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 (1)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多大? (2)汽车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速?
4.1 牛顿第一定律
目录
CONTENTS
01 力与运动的关系 02 牛顿第一定律 03 惯性与质量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 与力的关系的理论称做运动学;研究运动与力的 关系的理论,称做动力学。
1、力与运动是什么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案
以加速度a 为纵轴、质量 M 为横轴,根据
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可以得到如图甲
所示的一条图线,由图线只能看出质量 M 增
大时加速度a 减小,无法定量得到两者关系。
1
若以a 为纵轴, 为横轴,可以得到如图乙的
M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据此可以判断出 a 与 M
成反比。
(
3)按图示组装实验器材,先接通电源后
3
2.
【变式1】如图所示,
A、
B 两小球分别连
等,
B 球 受 力 平 衡,
aB =0,
A 球所受合力为
定在倾角为30
°的光滑斜面顶端.
A、
B 两小球
都不为零
图所示,细线烧断后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
mgs
i
nθ+kx =2mgs
i
nθ=maA ,解 得 aA =
2gs
i
nθ,故 AD 错误,
BC 正确.
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
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三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方法
(
1)从受力的大小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
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
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2)从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当物体具有向
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
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
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
是对超重失重概念、定义的理解,此类知识点
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另一种则是
三 牛顿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对超重失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主要以计
位制.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精品PPT课件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精品PPT课件
棉布表面
比较小车滑行距离
木板表面
(2)二力平衡的条件
F1
F2
上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把小车放在_水__平__桌__面__ 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两边砝码 质量相等 时, 小车静止;把小车横向移动,使两边拉力方向不 相反 , 放开手后,观察到木块会 运动 ;把小车原地转动一定角度, 使两边的拉力方向相反但不在 一条直线上 ,放开手后,发 现小车转动。
A.比较第1、2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B.比较第2、3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在大城市生活的白领一族们,工作日中总是被大量的的工作任务、人际关系所裹挟,常常因为七七八八的事情压得我们透不过来气。 实际上,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并非是意志,而是行动。 以至于很多人会在失落时忘却,时常违背了自己少年时期的志向。 总是自认为通情练达,自认为精明。 从前的我们多单纯,多纯粹。 而现在,丢弃了单纯与纯粹的我们,也总算是看透了,想穿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逐渐就变成了少年时间的自己最憎恨的那种人。
迪士尼乐园,与我们成年人而言,它是一个守护了我们童年的港湾。 在这里的所有伙伴,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卸下自己的伪装和枷锁,尽情的享受一个美好的虚幻童话世界。
在这里,不会有人催你长大。 这里有关于梦想幻想的一切,你忘记烦恼,只为把快乐投入其中。
这是一个能让你变回孩子的地方,可以没有顾虑做回真实的自己。 这里虽然可爱却并不幼稚,你会惊叹于华特迪士尼的设计和想象力。 这里充满着无数的童年的回忆,有很多张笑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 在这里我们得到的幸福不是痛苦或者失去头脑后的自我陶醉,而是我们人格完整的最好证明。
但还有一种本领与及时获取正好相反,它们会随着时间沉淀,时间的迭代,时间的积累,最终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可这种能力,因为时间太短,并没有写入人们的记忆。以至于有时,人们颠三倒四,用错了地方。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和力的关系

要点诠释: 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 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归纳为:等大、反向、同体、共线。
例1.甲、乙两物体重力均为G,将它们挂于测力计下,使它们沿 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物体运动时的s﹣t图象。
要点诠释: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 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 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 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 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 “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大小、方向。 (1)甲图中,钩码静止,二力平衡,即:钩码的重力G,等于弹 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F,拉力F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2)图乙中,放在桌面上的篮球,受到重力G和桌面的支持力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图丙中,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人和伞的总重G等 于阻力f,阻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 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三、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通过物体所处状态, 判断受力是否平衡) 2.平衡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 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1. 惯性的概念
- 定义了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其现有状态(无论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倾向。

- 物体不会自发改变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除非有外力作用。

2. 力的作用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如果没有受到外力,它将永远保持静止。

- 当一个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没有受到外力,它将永远以恒定的速度和方向运动。

3. 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
- 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即产生加速度。

-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反之,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即加速度为零),那么可以推断该物体没有受到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4. 平衡状态
- 第一定律也揭示了物体的平衡状态与外力的关系。

- 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处于平衡状态,因为所有作用在其上的力(包括重力、摩擦力等)相互平衡,合力为零。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牛顿第一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为理解和预测物体运动行为提供了基础。

它强调了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因素,而物体自身的惯性则倾向于保持其当前的运动状态。

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高一

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高一

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高一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运动。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运动和力的知识点,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状态。

例如,一个静止的小球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而一个匀速移动的小球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继续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它的数学表达式是: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如果给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它的加速度将与所施加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也叫做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当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到另一个物体上时,被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到施加力的物体上。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力的平衡定律。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的表面之间产生的阻力。

它是运动和力的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性质,有时也与物体的相对速度有关。

五、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也是运动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

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可以近似地用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来计算,即F=mg,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六、弹力弹力是物体在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它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计算,即F=kx,其中F表示弹力大小,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七、斜面上的力当物体位于斜面上时,重力可以分解成两个分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与运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运动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表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一、牛顿第一定律与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简单来说,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将保持静止;如果处于运动状态,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至受到外力的干扰。

这表明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因此,力是使物体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的推动力量。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力的大小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影响。

它可以表达为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力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而力和物体加速度成正比。

因此,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大,从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牛顿第三定律与力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相等的大小和相反的方向。

这意味着力总是成对存在的,如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会以相等大小的力对第一个物体进行反作用。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运动的发生和变化。

四、重力和离心力与运动重力是物体在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受到的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使得物体具有重力,而重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运动。

当物体在地球的表面上自由下落时,重力将物体加速向下。

同样,当物体在旋转体上做圆周运动时,也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离心力是物体沿着圆周路径所受的向外的力,它与物体质量、角速度和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重力和离心力使得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从而产生运动。

五、摩擦力与运动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的力,它阻碍了物体的运动。

当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4.1 牛顿第一定律 (共24张PPT)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4.1 牛顿第一定律 (共24张PPT)

D
)。
A.人跳起时会受到一个向前的冲力,使他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火车 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前进,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
时间很短,偏后的距离很小,不明显而已
D.人从跳起到落回地板,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具 有相同的速度
基础智能检测 1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B.物体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才有惯性 D.做加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基础智能检测 3
3.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 为了(
D
)。
A.减小重力,使运动状态保持稳定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一、运动与力的关系
1. 科学家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曲折的探究过程
生活经验
小实验:用力推动放在桌
上的课本 有推力时 运动状态 运动 无推力时 静止
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
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理论陷入困境!
如何修正?
请同学们讨论回答:为什么说伽利略理想实验方法是科
学的?结论是可靠的?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把可靠的事实和合理的推论结合起来,以事实为依据,突 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
例1.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 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
5.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阐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之间的联系。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是: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简单来说,也就是说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原有的状态。

二、物体的静止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

这意味着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合力为零,不存在任何的加速度。

只有在外力作用下,物体才会改变静止状态。

三、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物体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并且已经处于运动状态,那么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在这种情况下的速度将保持不变,且方向也将保持不变。

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的变化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会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

这个改变可以是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方向或者同时改变速度和方向。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一定律提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作用力都会存在一个等大而反向的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将同时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例如,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我们会感受到地面对我们施加的重力,而地面也会感受到我们身体对地面的压力,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例子。

六、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平衡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可以称之为力的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将不会发生任何的加速度变化。

总结: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基础。

虽然牛顿第一定律简单明了,但它却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关系的基础,对于深入了解物理学和力学的原理至关重要。

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始终离不开力的影响,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本文将从牛顿三定律、力的种类、力的合成和分解等方面来论述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一、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此定律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受到力的影响才能发生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合外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物体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直线上。

即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而且互相抵消。

这表明物体的运动不仅需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同时还会对其他物体产生反作用力。

二、力的种类力的种类有很多,根据力的种类的不同,其对物体的影响也不同。

比如,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将产生加速度;弹力是物体在弹性形变后产生的一种力,当物体停止受力时,恢复力将使其回复原有形状。

磨擦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使得物体在运动时会受到散热;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一种向上的力,使得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各种不同的力均对物体的运动产生着影响,需要合理运用这些力去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合成产生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状态。

比如,当一个力沿水平方向施加给物体,一个相反的力沿竖直方向施加给物体时,这两个力会合成为一个斜向上的力,使得物体会沿着斜向上的方向运动。

力的分解可以通过向量的分解原理来实现,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的力。

比如,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将斜面的支持力分解为与重力方向相同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两个力,这样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结论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受到力的影响才能发生变化,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受到的力决定

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受到的力决定

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受到的力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到的力息息相关。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他力的作用而改变其运动状态。

这种关系被称为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因果关系。

本文将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由受到的力来决定,并阐述牛顿的三大定律对于这一关系的作用。

首先,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其所受的合力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受到的外力与其所受的内力相互抵消,使得物体保持静止。

例如,一个静止在桌子上的书本,其受到的重力向下,而桌面对书本施加的支撑力向上,两者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所以书本保持静止不动。

只有当外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才会改变其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

其次,物体的运动状态还与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较大的力时,它将加速运动;而当力减小时,它的加速度也会减小。

此外,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受到力的方向的影响。

当外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度增加,运动速度也会逐渐增加;当外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也会逐渐减小。

反之,如果物体受到平行于其运动方向的力,其速度将保持不变,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最后,牛顿的第三定律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施加力于另一个物体时,另一个物体也会以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第一个物体。

例如,当一个人划船时,他将发力推动橡皮艇向前运动,而橡皮艇也会产生一个反向的力推动人向后运动。

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受到其他物体对它施加的力的影响。

综上所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受到的力决定。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而当外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改变其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笔记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笔记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笔记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一种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这种特性叫做惯性。

- 例如:在水平光滑桌面上的小球,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 力与运动的关系。

-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例如,当我们推一个物体使其运动起来后,如果撤去推力,物体并不会立刻停止,而是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这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 惯性。

-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例如,大货车比小汽车质量大,大货车的惯性就比小汽车大,在相同的刹车情况下,大货车更难停下来。

3. 理想实验法。

-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就是理想实验法的典型例子。

他让小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发现平面越光滑,小球运动得越远。

伽利略据此
推理,如果平面绝对光滑,小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就是理想实验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
对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
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要点诠释:
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要点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1、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方面: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与运动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要点诠释: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
①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例如:刚驶出站台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匀速行驶的汽车拐弯了。

③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例如: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用力捏橡皮泥,使橡皮泥变成各种形状;用力拉弓,使弓张开;将尺变弯等。

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物体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力不平衡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
1、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

(1)同一小车三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采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

(2)小车在表面上滑行的最远;因为平面越光滑,小车速度减小得越。

(3)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运动。

(4)本次探究中应用了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方法。

【思路点拨】熟悉物理实验常用方法,看清实验条件的不同,是解题关键。

【答案】(1)速度(2)木板、慢(3)匀速直线(4)推理
【解析】(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水平面就具有相同的速度。

(2)由实验可知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即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3)从实验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因此如果小车不受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永远运动下去;即运动的小车,当不受到阻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的推理进行归纳。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理想实验,应理解理想实验的控制变量法,同时体会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以及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的思想。

举一反三:
【变式】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在木板表面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
C.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实验中运用了逐渐逼近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