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通信原理概论 绪论与信息论基础 第一章讲义
通信原理讲义
通信原理讲义第一章绪论1.1 通信系统的组成1.1.1 通信一般系统模型点对点通信模型:反映了通信系统的共性。
1.1.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消息可以分成两类ﻩﻩ离散消息:消息的状态是可数的或离散型的(如符号、文字等),也称为数字消息。
连续消息:状态连续变化的消息(如语音、图像),也称为模拟消息。
●消息与电信号之间必须建立单一的对应关系。
通常,消息被载荷在电信号的某以参量上。
ﻩﻩ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携带离散消息,该参量离散取值。
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携带连续消息,参量连续取值。
●相应的通信系统分成两类ﻩ数字通信系统ﻩﻩ模拟通信系统●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在信息源中使用模-数(数-模)转换器,接受端使用数-模(模-数)转换器。
●数字通信比模拟通信更能适应对通信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1)数字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强,中继时可以消除噪声的积累;(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4) 易于加密处理;(5) 可以综合传递各种消息,增强系统功能。
●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点对点)基带信号:携带信息,但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不适宜传输的原始电信号。
已调信号:基带信号经过调之后转换成其频带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也称频带信号。
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转变为频带信号的设备。
解调器:将频带信号转变为基带信号的设备。
模拟通信强调变换的线性特性,既已调参量与基带信号成比例。
●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点对点) 强调已调参量与基带信号之间的一一对应。
数字通信需要解决的问题:(2) 编码与解码:通过差错控制编码消除噪声或干扰造成的差错; (3) 加密和解密:对基带信号进行人为“搅乱”;(4) 同步:发送和接收节拍一致,包括:位同步(码元同步)和群同步、帧同步、句同步或码组同步。
数字通信模型:同步环节的位置不固定,图中没有出现。
消息消息数字基带传输模型:● 数字通信的缺点 比模拟通信占据更宽的频带。
绪论与信息论基础_25420886
《通信原理概论》Introductory Communication System第一讲绪论与信息论基础陈巍本讲提纲课程信息通信绪论信息论基础我的联系方式办公室:东主楼11区330电话:62771026E mail:wchen@E-mail:@tsinghua edu cn课程定位基本原理与方法,强调概念为主,推导为辅教材《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钱亚生PPT参考书《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s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B. Sklar对于喜欢大部头的同学,推荐《DigitalCommunications》5th J. Proakis我们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因特网网络存储云计算网络就是计算机SUN信息传输是构成网络的先决条件!网络就是计算机——SUN通信绪论通信的内涵通——传递信——信息借助于物理载体实现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递 借助于物理载体,实现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递狭义的通信(分类不唯一也不严格)狭义的通信(分类不唯一,也不严格)语音通信——手机,对讲机图像通信—— 图像通信广播,监控数据通信——电驴,FTP,电报广义的通信存储系统——光盘,磁带遗传系统 遗传系统——DNA神经系统——脊髓,脑神经元通信原理的学习内容本课程中大家将要了解的知识信息的度量和表示,信息传输的性能极限典型信源(语音为主)的采样编码和压缩 典型信源(语音为主)的采样、编码和压缩 信息传输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数字通信为主) 通信中的纠错码多址和复用一些有趣的典故前772年,姬宫湦(周幽王)烽火戏诸侯1864年,Maxwell提出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年提出电磁论言电磁波的存在1885年,Hertz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891年,Tesla提出了无线电报的设想1894年,Popov制造了无线电接收机原型1895年,Marconi将无线电信号传输距离提高到1公里以上1898年,Popov实现了超过6公里的船岸通信1898年P实现了超过6公里的船岸通信1901年,Marconi实现了无线电越洋传输1920年,匹兹堡设立了首个KDKA民用广播电台1928年,Nyquist提出了模拟信号的数字采样定理1928年N提出了模拟信号的数字采样定理1933年,Armstrong申请了模拟频率调制(FM)的专利19391945(WWII),军事应用驱动使得通信技术获得飞速发展1939-1945(WWII)军事应用驱动使得通信技术获得飞速发展1946年,首次将移动用户接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1947年,Shockley发明了晶体管1948年,Shannon提出了通信的数学理论——信息论1948年,Neumann发明了计算机1950年Hamming提出了数字通信的一种结构化纠错码1950年,Hamming提出了数字通信的一种结构化纠错码1959年,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技术1963年,Gallager提出了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1966年,高锟制成了实用的光纤1967年,Viterbi提出了针对卷积码的低复杂度译码算法1968年,Kleinrock的实验室成为APRA的第一个节点并成为其测量中心1972年,Cover提出了广播信道理论1979年,NTT开发了首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984年,Verdu在博士论文中进行了多用户检测的先驱研究1984年在博士论文中进行了多用户检测的先驱研究1989年,GSM(Group Special Mobile)标准在欧洲提出1991年,单兵无线通信系统在海湾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1991年单兵无线通信系统在海湾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1993年,Berrou等提出了Turbo码1993年,IS-95标准(CDMA)标准在美国提出1995年,Foschini提出了多天线无线传输系统1997年,IEEE提出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199年提出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1998年,Alamouti提出空时编码2001年,NTT试运行WCMDA服务,IEEE提出802.16标准2001年NTT试运行WCMDA服务IEEE提出80216标准2003年,Li、Yeung、Cai提出了线性网络编码通信系统最简单的模型信息源发送设备(Source)(Transmitter)信道(Channel)失真(Distortion)信息宿(Destination)接收设备(Receiver)人工系统物理环境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信源编码加密信道编码复用基带调制脉冲成型载波解调载波调制信道基带解调采样判决解复用信道解码解密信源解码通信原理的学习方法除信息论部分外我们按模块划分来学习除信息论部分外,我们按模块划分来学习整个通信系统,大家要关注该模块的作用该模块的设计目标和约束基本模型,即输入、输出关系模块的性能参数不要求掌握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希望大家掌不要求掌握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希望大家掌握每个模块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通信中的基础问题?通信的资源信息的发送,信道的使用,实质上都要占用某种物理资源如功率、带宽。
通信原理第一章 绪论(清华版)_OK
1958年8月1日 我国第一台数字 电子计算机诞生, 103 机是每秒30次 运算速度的电子 管计算机
2008年9月18日 曙光5000A实现了 每秒230万亿次运 算速度
17
四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数字化 2.微型化 3.标准化 4.智能化 5.全球化 6.个人化
18
五 本课程的安排
1.通信基础知识
9
塞缪尔·莫尔斯
(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1872)
一名成功的画家。 1826年至1842年任美国 画家协会主席
在一次远洋旅途中,莫尔斯结 识了杰克逊医生(一位电学博士)。 闲聊中谈到电磁感应现象从此, 莫尔斯走上了科学发明的崎岖道 路。终于在1837年9月4日,莫尔 斯制造出了一台电报机
信
调
信
解
信
源
制
道
调
宿
基带信号— 信号的频谱从零 频附近开始
发送端
噪声源
所有噪声 的总和
接收端 同步系统
基带信号
22
四 数字通信
1.数字通信与数字通信系统
信道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对应的通信 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包括数字基带传输和数字载波传输两种方式。涉及数 据通信和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两个方面
其后不到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俄国的波波夫分别实现了无线电传 播。无线电报(1894年)、无线电广播(1906年)、无线电导航(1911年)、无 线电话(1916年)、短波通讯(1921年)、无线电传真(1923年)、电视(1929年)、 微波通讯(1933年)、雷达(1935年)以及遥控、遥感、卫星通讯、射电天文 学……它们使整个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一章 绪论 通信原理课件
1.3 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构成
• 通信网模型(图1.2)
– 转接设备(交换设备):选择路由,将信息 从信源一站一站传递,直到到达信宿
– 信令、协议:为通信网中传送信息,必须符 合预先制定的规程,才能保证通信成功,这 样的规程叫信令(电话网)或协议(计算机 网)
2020/11/11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远程和大容量化
– 有线:明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短波→微波→卫星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网络和综合化
– PSTN:电路交换 – Internet:分组交换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移动和个人化
• 一些概念
– 有效性:单位带宽内传送的信息量的多少。 模拟通信系统用单位带宽内能传送的电话或 电视路数表示;数字通信系统用频带利用率 (bit/Hz)表示
– 可靠性: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模拟通信系 统用接收端的输出信噪比表示;数字通信系 统用误比特率表示
– 有效性和可靠性是相互矛盾的,可以互换。
2020/11/11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通信的发展方向
– 数字化 – 远程与大容量化 – 网络与综合化 – 移动和个人化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数字化
– 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的区别:前者取值离散 ,后者取值离散
–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 抗干扰能力强,且中继时无噪声积累 • 可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 差错可以控制,传输质量好 • 易于加密 • 易于实现设备小型化
第1章 清华大学 通信原理 精品 内部资料 绪论sxqPPT课件
1.3 通信系统分类和数字通信系统
1. 通信系统分类:
按收、发两地有没有线路连接分为: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按消息的形式(通信业务的种类)分为: 电话、电报、传真、电视
按信号的性质分为: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6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信道上传输的是模拟信号称为模拟通信。 信道上传输的是数字信号称为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可以取无限多个值,并且直接 与消息对应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并且常常不 直接或者不准确地与消息对应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17
信号举例
18
信号举例
19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噪声
核心部件为 调制解调器
信 源
变 换 器
调 制 器
发 射 机
调制:将基带信 号变换成另一信 号,以提高系统 传输信息的效率 和质量。通常做 频率上的变换。
工具:信号、噪声和信道的分析;信息论知识
模拟系统
线性调制 AM,DSB,SSB,VSB 非线性调制 PM,FM
模/数变换:脉冲调制 PAM,PCM,DPCM
基本原理、实现 方法、性能分析!
数字系统
基带系统 频带系统 改善性能
ASK,FSK,PSK,DPSK
多路传输、同步技术 最佳接收、纠错编码
6
三、《现代通信原理》章节
3
二、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1. 通信的过程:
信息的采集 信息的加工处理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交换 信息的利用
4
2. 以人民防空系统为例详解上述过程:
雷达获取来犯敌机或导弹信息 对信息进行处理,如编码、经纬度转换等 信息从雷达站向上级传送 信息经逐级交换传送至中央 由中央决定对来犯者实施打击或驱逐
通信原理—绪论1讲精品
小结
9/1/2019
第1章 概论
电子技术系
1
电子技术系
目标要求
通信系统概述 概述 通信系统组成 通信系统分类 通信方式 信息及其度量 主要性能指标 信道
基本要求
了解通信的发展;
掌握消息、信息、信号的定义; 掌握数字通信的概念,理解数字通信的优点; 掌握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掌握信道模型,并会分析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
4
电子技术系
通信系统概述 概述 通信系统组成 通信系统分类 通信方式 信息及其度量 主要性能指标 信道
什么是通信?
异地间人与人、人与机器、机 器与机器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小结
9/1/2019
5
电子技术系
通信的发展
通信系统概述 概述 通信系统组成 通信系统分类 通信方式 信息及其度量 主要性能指标 信道
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 1831~1879)英国物
理学家
12
电子技术系
通信的发展
通信系统概述
概述
通信系统组成 通信系统分类
通信方式
信息及其度量
主要性能指标 信道 小结
赫兹 (1857-1894)德
国物理学家
9/1/2019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1888年,成了近代科学 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赫兹 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 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 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 纪元。为了纪念他在电磁 波发现中的卓越贡献,后 人将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 兹。
通信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2.6 通信系统的性能 续) 通信系统的性能(续
数字系统 传输速率(传码率):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 传输速率(传码率):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 ):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 单位---波特 单位 波特(B) 波特 传输速率(传信率):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 传输速率(传信率):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 ):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 单位---比特 秒 单位 比特/秒(bit/s) 比特 误比特率: 误比特率:Pe =
2010年12月17日
9
2.2.2 通信系统
1. 信源:连续信源->模拟信号 信源:连续信源 模拟信号 离散信源->符号序列, 离散信源 符号序列,数字信号 符号序列 2. 信号处理:预处理,数字化, 信号处理:预处理,数字化,转换
3. 发送与接收 4. 传输媒质:声波,电磁波,光波 传输媒质:声波,电磁波, 电缆,光缆, 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 5. 通信网络与信令
1.3 学好通信的经验
选修几门基础课程
信号与系统 随机过程 通信系统原理 通信电路原理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应用信息论
自学
2010年12月17日
5
1.4 教学内容和重点
《现代通信原理》将以通信系统为背景,主要 现代通信原理》将以通信系统为背景, 讲述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 讲述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随机信号分析、信道、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随机信号分析、信道、数字 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 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输、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差错控制编码及同步 原理等 原理等。 重点以数字通信为主,以上内容作为电信类学 重点以数字通信为主, 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以作为进一步深入该领域学 生的先修知识。 生的先修知识。
通信原理课件第一章.pptx
第1章 绪 论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向未来个人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 段,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让我们关注其发展态势, 迎接它的到来。
目前,我国电话网的规模和技术层次均有质的变化,已初 步建成了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综合利用,固定电话、移动 通信、多媒体通信多网并存,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 大容量、 高速度、 安全可靠的电信网。
通常,有线通信亦可进一步再分类,如明线通信、电缆通 信、光缆通信等。无线通信形式较多,常见的有微波通信、 短波通信、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散射通信等。
第1章 绪 论
2. 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类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如连续波的振幅、频率、 相位, 脉冲 波的振幅、宽度、位置等)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 且直接与消 息相对应的,称为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有时也称连续信号, 这个连续是指信号的某一参量可以连续变化(即可以取无限多个 值), 而不一定在时间上也连续这里指的某一参量是指我们关 心的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参量,绝不是仅指时间参量。当然, 对于参量连续变化、时间上也连续变化的信号,毫无疑问是模 拟信号,如强弱连续变化的语言信号、亮度连续变化的电视图 像信号等都是模拟信号。
用途
音频、电话、数据终端、长距离导航、 时标
导航、信标、电力线通信
调幅广播、移动陆地通信、业余无线电
移动无线电话、短波广播、定点军用通 信、业余无线电 电视、调频广
播、空中管制、车辆通信、导航、集群 通信、无线寻呼
300MHz~3GHz
100 10cm
特高频
波导
电视、空间遥测、雷达导航、点对点通
UHF 分米波无线电
第1章 绪 论
1.2 通 信 的 概 念
1.2.1 通信的定义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ppt课件
第1章 绪论
1.2.3 数字通信的特点
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传输差错可控 便于处理、变换、存储 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在电通信系统中,消息的传递是通过电信号来实 现的。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息源(简称信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 号,如麦克风。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发送设备: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的物理
串行/并行 转换器
优点: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步措施
其他分类方式: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异步:发送帧首尾有标志;同步: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间同步)
专线通信和网通信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1.4 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如何度量离散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
度量信息量的原则
能度量任何消息,并与消息的种类无关。 度量方法应该与消息的重要程度无关。 消息中所含信息量和消息内容的不确定性有关
【例】 “某客机坠毁”这条消息比“今天下雨”这 条消息包含有更多的信息。
上例表明: 消息所表达的事件越不可能发生,信息量就越大。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第1章绪论-通信原理-陈树新-清华大学出版社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09:46 25-20
号,可以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 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 按调制方式分: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按业务分: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 按工作频段分;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09:46
C
f
25-6
09:46
第 1 章 绪 论——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方式
按数字信号排序分
如何考试 根据课程标准。 严格执行
考教分离,作业为蓝本,书本为 基础。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25-2
第1章 绪论
1 通信的基本概念 2 通信系统的组成 3 信息及其度量 4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通信的基本概念09 Nhomakorabea46第 1 章 绪 论——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定义
通信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 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
A、6 B、7 C、8 D、9
信号的特征分,按工作频段分,
按调制方式分,按业务分等; 留了___道作业题
通信的方式:
A、1 B、2 C、3 D、4
通信系统模型:一般模型,模
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25-13
3
信息及其度量
09:46
第 1 章 绪 论——信息及其度量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
按通信网络形式分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25-7
2
通信系统的组成
09:46
第 1 章 绪 论——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源:是把待传输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信宿: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 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信号和频点;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相反; 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有线或无线;包括噪声源。
第01讲 概论之一
信 源
发 送 设 备
信 道
接 收 设 备
信 宿
噪 声
发送 端
2013-8-24 第1讲 绪论之一
接收 端
返回
4
通信的概念
通信:为达到联系的目的,采用电的或非电的任何方
法,通过任何媒质,将信息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 称为通信。 通信网:为了完成多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 一般需要建立一个网络,这个多用户通信系统互连的 通信体系称之为通信网。 通信网的构成: 1)终端设备:电话、电报、监视器(摄像头)、显示 器等; 2)传输设备:电缆、光缆、微波、卫星等; 3)交换设备:程控交换、ATM交换、光交换等; 4)协议和准则
码元
t t
第1讲 绪论之一
t
模拟信号
2013-8-24
数字信号
t
16
模拟通信系统
利用模拟信号传递消息的通信系统。 要求 - 高保真度 准则 - 信号与噪声功率(电压)的比 手段 - 参量估值方法 数字通信系统 利用数字信号传递消息的通信系统。 要求 - 正确 准则 - 错误率 手段 - 统计判决理论
信 源
调 制
信 道
解 调
保 密 解 码
压 缩 解 码
信 宿
信源编码
噪 声
信源解码
发送端
2013-8-24
接收端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不具有调制/解调过程,信道中传输 的是经过基带处理的数字基带信号。 数字调制系统:具有调制/解调过程,将数字基带信号调 制成数字频带信号。
第1讲 绪论之一 22
主要性能指标
若一个消息是一个码元,则熵H( )的单位:比特 / 码元
【课件】通信原理第一章ppt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我们把实现信息传输所需一切设备 和传输媒介所构成的总体称为通信系 统。以点对点通信为例,通信系统的 一般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图1-1中,发送设备的作用一方面是 把信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该原始电 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另一方面将原始 电信号处理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 号。它所要完成的功能很多,例如调 制、放大、滤波和发射等,在数字通 信系统中发送设备又常常包含信源编 码和信道编码等。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 信息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可进一 步细分为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和数字 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图1-3中,变换器的作用是把信息转 换成数字基带信号。信源编码的主要 任务是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性。 信源编码器的输出就是信息码元,此外, 话音和图像压缩编码等都是在信源编 码器内完成。接收端信源译码则是信 源编码的逆过程
6、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1.3 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通信中信息的传送是通过信号来进行 的,如:电压、电流信号等。信号是信 息的载荷者。在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中, 利用“电信号” 来承载信息的通信方 式称之为电通信,这种通信具有迅速、 准确、可靠等特点,而且几乎不受时间、 空间、地点、距离的限制,因而得到了 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今,在自然科 学中,“通信”与“电通信”几乎是同 义词。在本书中的通信均指电通信。
信道是指信号传输通道,按传输媒介 的不同,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 大类。
图中的噪声源,是信道中的所有噪声 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中其它各处噪声的 集合。
在接收端,接收设备的功能与发送设 备相反,即进行解调、译码等。它的任 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恢复出相 应的原始电信号,并将原始电信号转换 成相应的信息,提供给受信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绪论与信息论基础
陈巍 副教授 电子工程系
课程信息
本讲提纲
通信绪论
信息论基础
课程信息
我的联系方式
办公室:东主楼11区330
电话:62771026
E-mail:wchen@
离散随机变量的信息度量
令 H (X = xi ) = f ( pi ) 抛硬币两次,若均为反面{00},其带来的信 息可用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抛一次观测一次,获得的总信息量是
f
⎛ ⎜⎝
1 2
⎞ ⎟⎠
+
f
⎛ ⎜⎝
1 2
⎞ ⎟⎠
方法二:一下观测两次结果,获得的总信息量是
f
⎛ ⎜⎝
1 2
×
1 2
⎞ ⎟⎠
X
~
⎛0 ⎜⎝1/ 2
1 1/ 4
2 1/8
3⎞ 1/ 8⎟⎠
描述它的二进制序列最短平均长度应为
H (X) = 1 log 2 + 1 log 4 + 1 log 8 + 1 log 8 = 1 3
2
4
8
8
4
熵的应用
达到最小平均长度的序列为
01 2 3 ⇓⇓ ⇓ ⇓ 0 10 110 111
这种对应关系称为信源编码(Source Coding),它通过信息的有效表示,提高通 信的有效性
显然,即使是最简单的信道,信道容量的 计算也不容易!
Blahut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计算信道容量
R. E. Blahut, Computation of Channel Capacity and Rate-Distortion Fun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No. 4, pp. 460-473, July 1972.
j
∑∑ H( X ) = −
pi, j log pi
ij
∑∑ H(Y | X ) = −
p log p
i, j
j|i
ij
∑∑ H ( X ) + H (Y | X ) = −
pi, j log( pi p j|i )
ij
∑∑ = − p log p
i, j
i, j
ij
注意这个常用方法
= H ( XY )
上面的信源编码方式称为Huffman编码
思考:对方随机抽取一张扑克牌,你最少需要 问几个问题可以知道其花色?
最大熵
离散随机变量的最大熵为
max H (X) = log | S | pi
其中,S表示该随机变量的取值集合
证明:用拉格朗日乘子求解如下优化问题
|S |
1
∑ max : − pi log pi 本门课强调基 0.8
Y
可观测的结果
信息通道,简称信道(Channel)对于输入符号 有随机扰动,本质上可用一组条件概率表示
限于物理条件,信宿只能观测信道输出Y,由 此了解其输入X
通过观测Y可以获得的关于X的信息量是I(X;Y)
信息传输的优化
目标
最大化发送端X和接收端Y的互信息
方法
显然,信道是由物理实现所决定的,难以控制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X的概率分布
一个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知道这个随机变量 后另一个随机变量残余的不确定性
这一关系又称链式法则(Chain Rule),是信息 论最重要的公式之一,其对偶的表达式还有 H ( XY ) = H (Y ) + H ( X | Y )
链式法则的证明
由于链式法则非常重要,我们试证明之
∑ 注意到 pi = pi, j
反之亦然!
再谈相等性
若X=Y,即 Pr{| X − Y |> δ} ≤ ε 则
I( X ;Y ) = H ( X ) = H (Y ) H ( X | Y ) = H (Y | X ) = 0
观测一个随机变量就完全了解了另一个!
反之亦然
信息传输的本质
信息传输的基本模型
X
希望了解的内容
p j|i
信息通道
离散随机变量的信息度量
首先考虑离散随机变量,连续的后面再说
既然某一随机事件蕴含的信息量是其概率的减 函数,那么这个减函数是什么?
令 pi = Pr{X = xi }
H(X
=
xi ) =
log
1 pi
=
− log pi
凭什么这么定义?!
跳过严格的证明,我们从如下这个例子来看这 个定义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于是,有如下优化问题
pi* = arg max I (X;Y ) ∑i pi =1, pi ≥0
并且定义信道容量 C = max I(X;Y )
∑i pi =1, pi ≥0
信道容量的计算
优化问题的表达式
∑ pi p j|i
∑∑ pi* = arg max − ∑i pi =1, pi ≥0 i
j pi p j|i log i p j|i
投掷硬币:“1”——正面,“0”——反面
我们只知道,先验分布
⎛0 1⎞ X ~ ⎜⎝ 0.5 0.5⎟⎠
观测投掷结果,消除了随机结果的不确定性, 带来了信息!
信息的度量
什么样的事情信息量大?
从刮奖说起… “谢谢支持”—— 都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认了… “500万”——人品爆发,惊喜啊!
物以稀为贵,信息也是! 小概率事件蕴含的信息量大!
定义条件熵 pi|j = Pr{X = xi | Y = yj } 注意不是p_i|j
∑∑ H (X | Y ) = −
pi, j log pi| j
ij
一个重要的等式
熵,联合熵和条件熵的关系
H ( XY ) = H ( X ) + H (Y | X ) 物理意义: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不确定性=
课程定位
基本原理与方法,强调概念为主,推导为辅
课程信息
教材
《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钱亚生
参考书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工程》姚彦,梅顺良,高葆新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B. Sk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J. G. Proakis 对于勇于自我挑战的同学,推荐《Principles of
熵的单位换算
底为10,其单位是哈特(Hartely)
∑ ∑ Hb( X ) = − pi logb pi = − pi logb a loga pi = logb aHa ( X )
i
i
熵的应用
熵(单位bit)
用以描述一个随机变量的二进制序列的最短平 均长度
表示了信息描述的有效性极限
考虑随机变量
| A I B |=| A | + | B | − | A U B | =| A | − | A − B | =| B | − | B − A |
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
互信息的定义
互信息有三种等效的定义(为什么说是等效 的?) I( X ;Y ) = H ( X ) + H (Y ) − H ( XY ) = H(X)− H(X |Y) = H (Y ) − H (Y | X )
通信原理的学习内容
本课程中大家将要了解的知识
信息的度量和表示,信息传输的性能极限 典型信源(语音为主)的采样、编码和压缩 信息传输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数字通信为主) 通信中的纠错码 多址和复用
通信系统最简单的模型
信息源 (Source)
发送设备 (Transmitter)
信息宿 (Destination)
熵的直观表示
文氏图
H(X |Y)
H ( XY )
H (Y | X )
H(X)
H (Y )
文氏图的启示:信息论的公式可以由集合运算对应得到!
文氏图的启示
文氏图把熵关系和集合运算对应起来
集合的并——联合熵 集合的减——条件熵 链式法则的集合运算对应
H ( XY ) = H ( X ) + H (Y | X ) ⇔| A U B |=| A | + | B − A | 集合的交——??? 但至少我们知道集合运算有
由于噪声、干扰、衰落等因素的影响,信息的 信号载体在传输中可能会失真、变形,从而导 致信息传递的错误
可靠性 如何减少信息传递中的差错?
如何度量信息、资源、失真以及差错?
信息论基础
信息是什么?
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论中,关注由随机性带来的不确定性 因此,用随机变量描述不确定事物
一个例子
接收设备 (Receiver)
人工系统
信道 (Channel)
失真 (Distortion)
物理环境
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这个活泼的学科里有帅哥,亦有美女
信源编码
加密
信道编码
复用
基带调制 脉冲成型
载波解调
基带解调 采样判决
解复用
信道
信道解码
解密
载波调制 信源解码
通信原理的学习方法
除信息论部分外,我们按模块划分来学习 整个通信系统,大家要关注
=
f
⎛1⎞ ⎜⎝ 4 ⎟⎠
显然,观测方式不同不会改变获得的信息量
离散随机变量的信息度量
所以,H (X = xi ) = f ( pi ) 一定要满足
f
⎛ ⎜⎝
1⎞ 4 ⎟⎠
=
f
⎛ ⎜⎝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