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的由来

【篇一:春节的来历及习俗】

节日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

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

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

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

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

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

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

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国家

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折叠节日

特点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

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

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

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

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

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

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

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

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

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

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

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

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

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折叠节日起源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

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

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相关来历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

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

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

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

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

不相同的。

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

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

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

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

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

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

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折叠节日饮食

年糕

折叠

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

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

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折叠饺子

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

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

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

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

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

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

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

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

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折叠元宵

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

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

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

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时,元宵在北

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

令禁喊元宵之事。

折叠春卷

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

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