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合集下载

地质矿产勘查规范总则

地质矿产勘查规范总则

GB/T 13908-2002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GB/T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T13688-1992《固体矿产详查总则》、GB/T 13687—19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等三个标准进行修订,并合并为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3908—1992、GB/T13688—1992、GB/T13687—1992。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咨询研究中心、评审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邵厥年、严铁雄、宾德智、张文海、邓善德、田绍东、王炳铨、甘先平。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储量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范围总则代替GB/T 13687—1992GB/T 13688—1992GB/T 13908—1992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审、验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3 矿产勘查的目的任务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附录解析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附录解析

表B.1 稀土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表附录C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工程间距的确定C.1 稀土内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C.1.1 矿体延展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及类型系数如下:表C.1 矿体规模划分及类型系数表C.1.2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a)简单,类型系数0.6,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产状稳定,内部结构简单,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枝复合。

b)较简单,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系数0.4,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规则脉状,局部有分枝复合现象,产状较稳定,内部结构较简单,内部有夹石。

c)复杂,类型系数0.2,矿体形态有脉状、带状、小透镜状、网脉状、网脉浸染状、具分枝复合现象,膨大缩小,尖灭侧现,产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内部结构复杂或极复杂。

C.1.3 构造影响程度a)小,类型系数0.3,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

b)中等,类型系数0.2,偶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矿体,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c)大,类型系数0.1,有或常有断层,岩脉破坏矿体,对矿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

C.1.4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按厚度变化系数及矿体类型系数大致分为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三种,如下:C.1.5 稀土组分分布均匀程度,根据稀土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划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三种,相应类型系数如下:表C.3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C.2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C.2.1 矿体延展规模:按面积分为大中小三类及类型系数列于表C.4表C.4 矿体规模及类型系数表a)连续,其含矿率为大于90%,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3.b)较连续,其含矿率在90%-70%,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2。

c)不连续,其含矿率为小于70%,相应的类型系数0.1。

C.2.3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a)简单(矿体边界模数大于0.6),似层状,成片连续分布,偶有夹石或风化球,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9。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一、稀土元素种类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包括轻稀土元素(镧、铈、镨、钕、钷、钐和铕)和重稀土元素(钆、铽、镝、钬、铒、铥、镱和镥)。

二、稀土储量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全球稀土储量为1.3亿吨,其中中国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34%。

其他稀土资源丰富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等。

三、稀土矿开采方式稀土矿的开采方式主要有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和原地浸出等。

地下开采是指通过挖掘井巷和硐室,从地下采出稀土矿石;露天开采是指剥离地表土层,采出稀土矿石;原地浸出是指利用化学剂将矿石中的稀土元素提取出来。

四、环境保护要求稀土开采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应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安全生产标准稀土开采企业应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六、资源利用率指标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中,轻稀土元素的利用率要达到95%以上,重稀土元素的利用率要达到85%以上。

同时,应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七、稀土生产技术水平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中,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应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八、稀土应用领域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中,要求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拓展稀土应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九、出口配额限制为保护国内市场和环境,国家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限制。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中,要求企业遵守出口配额限制政策,合理安排出口量和出口地区,确保出口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十、国内市场监管为规范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国家对稀土开采企业实行市场监管。

2019年稀土开采指标中,要求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自律机制建设,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稳定发展。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九年四月目录一、工作简况 (1)(一)任务来源 (1)(二)起草单位 (1)(三)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 (1)(四)主要工作过程 (1)二、修订原则及主要内容 (4)(一)修订原则 (4)(二)修订依据及主要修订 (5)三、采用国标、国内和先进性标准的程度 (14)四、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标的关系 (15)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 (15)六、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15)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措施 (15)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5)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5)《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研究”是“国家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之子项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制修订研究”的课题之一,课题编号:CB2017-4-12,工作起止时间:2017年—2018年,课题负责人为张云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课题经费67万元。

研究成果为提交《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送审稿)、《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编制说明和《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研究报告。

(二)起草单位本规范由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三)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本标准由长期从事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起草,主要起草人为张云蛟、曾晓建、雷存友、黄中敏、黄贺、万昌林、谢春华、张彦伟、陈正钱、张涛、王定生、余浔、朱志成、程群喜、吴德新、舒顺平、俞寒飞、张敏、汪邦勤、易先奎、黄美俊、董晨、闵道勇、司志伟。

张云蛟:《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研究项目负责人,本规范修订主要执笔人。

负责主题课题研究,组织课题设计、调研、研讨及征求意见工作,主笔起草本规范、编制说明及研究报告。

曾晓建、雷存友、黄中敏、黄贺、万昌林、谢春华、张彦伟、陈正钱、张涛、王定生、余浔、朱志成、程群喜、吴德新、舒顺平:主要研究人员,全程参与了规范调研、研讨和起草,对规范修订提出了重要意见和建议。

现代矿产资源勘察规范

现代矿产资源勘察规范

现代矿产资源勘察规范1. 引言现代矿产资源勘察是指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对地质矿产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准确、科学、规范的矿产资源勘察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现代矿产资源勘察的规范和指导原则,以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2. 勘察范围矿产资源勘察应覆盖以下范围:•矿产资源的多种属性调查•矿床成因、形态、规模和分布调查•矿床储量、品位及经济价值评价•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3. 勘察程序矿产资源勘察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勘察前期准备:确定勘察区域、制定勘察计划、组织勘察队伍、确定勘查方法和技术方案等。

2.现场勘察: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化学勘查、空间数据采集等。

3.实验室分析:对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分析,获得矿产资源的成分、品位等数据。

4.数据处理与评价:对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价,确定矿床规模、品位、储量等指标。

5.报告编制:根据勘察结果和评价,编制勘察报告,对矿产资源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4. 勘察方法矿产资源勘察应采用多种科学、先进的勘察方法,以提高勘察效果和可靠性。

常用的矿产资源勘察方法包括:•地质勘查方法:地质测量、地质动力学、地质化学、地质遥感等。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地震勘查、重力勘查、磁力勘查、电磁勘查等。

•化学勘查方法:矿石化学分析、矿石物理性质测试等。

5. 数据处理与评价矿产资源勘察的数据处理和评价是勘察工作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和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1.对勘察获取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2.建立适当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对勘察数据进行插值和拟合。

3.分析和评价矿床的规模、品位、储量等指标,确定矿产资源的价值和经济潜力。

6. 报告编制和提交矿产资源勘察报告是勘察工作的最终成果,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编制和提交。

矿产资源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勘察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质背景等基本信息。

稀土矿勘查范例

稀土矿勘查范例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0产中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2负料,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3试时23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2度并55工且22作尽2下可护1都能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5试技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4置管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3技试资件且、术卷料拒管中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9矿组2012年地质详查设计

19矿组2012年地质详查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外围铁矿详查设计白山市大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二年二月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外围铁矿详查设计编写单位:吉林省第四地质调查所项目负责:高明珠编写人员:高明珠路恩兰高艳车海龙王冠中戚爽尹成利路猛院长:王世民总工程师:于永斌提交单位:白山市大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交日期:2012年2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目的任务 (1)第二节矿区位置与交通 (2)第三节矿区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4)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 (4)第五节以往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意见 (12)第六节勘查权登记情况 (12)第二章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15)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 (15)第二节矿区地质特征 (18)第三节矿床地质特征 (22)第四节矿石类型 (24)第五节矿体围岩和夹石 (24)第六节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4)第三章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法 (25)第一节勘探类型及工程间距的确定 (25)第二节工作部署原则 (25)第三节总体工作部署 (26)第四节具体工作部署 (26)第五节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0)第四章经费预算 (39)第五章预期地质成果 (41)附件:1、对《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外围铁矿详查设计》的评审意见2、勘查许可证3、勘查单位资质4、委托勘查合同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的任务白山市大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矿山资源明显不足,直接影响了矿业集团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大通矿业集团发展规划对铁矿资源的需求。

大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2007年11月15日,从白山地质找矿普查队2005年12月6日办理的探矿权中,通过转让手续办理了《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外围铁矿详查》项目的探矿权。

并委托吉林省通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于2008年4月-2008年10月进行该项目的野外勘查工作,并编写了2008年度勘查工作总结。

由于2009年度转换80坐标系延续勘查证末能办理,2009年野外勘查勘查工作没有开展,区内资源储量没有查清,有待于2010年继续勘查。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3-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rare metal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03-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阶段3.2 普查阶段3.3 详查阶段3.4 勘探阶段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勘查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6.2 地质填图6.3 物探、化探工作6.4 重砂测量工作6.5 探矿工程6.6 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和测试6.7 重砂样品采集与分析检查6.8 矿石物质组分研究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6.9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试验6.10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11 原始资料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等7 可行性评价7.1 可行性评价工作7.2 概略研究7.3 预可行性研究7.4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附录C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性质、用途及主要矿物C.1 稀有金属陛质、用途C.2 稀有金属主要矿物附录D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分类及主要工业类型D.1 稀有金属矿床分类D.2 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床规模附录E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及勘查工程间距参考E.1 勘查类型的确定E.2 勘查工程间距附录F (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说明F.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 块段的划分原则F.3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附录H (资料性附录)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指标H.1 铍精矿H.2 锂精矿H.3 铯精矿H.4 铌钽精矿H.5 锆铪精矿H.6 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标准说明附录I (资料性附录)花岗伟晶岩中宝石、玉石、彩石的质量要求参考指标前言本标准是在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4年2月储发(1984)第7号文颁发的《稀有金属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稀有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及与国际接轨等因素修订而成的,增加了稀有金属矿产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的勘查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矿山地质条件及其矿产资源潜力,对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规划。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

1. 矿产资源调查范围的确定在进行矿产资源评价前,需要明确矿产资源调查的具体范围。

这涉及到对矿产资源类型、区域分布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了解。

同时,还需要对调查范围内的地质背景、地质地貌特征、矿产资源赋存形式等进行调查和研究。

2. 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选择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需要根据矿产资源类型和矿产资源调查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定量评价一般适用于有足够数据支持的矿产资源类型,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手段进行评价。

定性评价则适用于数据不足或者无法精确评估的情况,依靠专家判断和经验分析进行评价。

3.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过程中,需要采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层岩性、矿石组分、矿床构造等。

数据采集一般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进行。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为后续的评价结果提供依据。

4. 矿产资源量和品位评估矿产资源量和品位评估是地质勘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已知矿床,通过测量、推算等方法来评估矿产资源量。

对于未知矿床,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测量等手段进行估算。

矿产资源品位评估则是根据矿石中矿产元素或矿物的含量来评价其质量。

5. 资源评价报告编制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需要编制相应的评价报告。

报告应包括调查地区的地质背景、资源类型及规模、资源储量和品位、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等内容。

报告编制要求准确、完整,有据可依,同时还要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

总结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对于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至关重要。

地质勘查规范名称汇总

地质勘查规范名称汇总

地质勘查规范名称汇总(2002年——2003年发布)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国标,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行标, DZ/T 0033-2002)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199-2002)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0-2002)
《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1-2002)
《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2-2002)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3-2002)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4-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5-2002)
《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6-2002)
《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7-2002)
《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8-2002)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9-2002)
《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0-2002)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1-2002)
《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2-2002)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3-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4-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5-2002)。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开发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开发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开发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开发规范要求,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矿产资源勘查阶段的规范要求1. 勘查计划编制要求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勘查计划。

勘查计划应确保勘查方法科学、合理,包括勘查区域划定、勘查目标明确、勘查手段和仪器设备的选用、勘查阶段和时间安排等。

此外,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勘查数据,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勘查数据采集要求在勘查过程中,必须进行准确、全面的数据采集。

采集的数据要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地球测量、地质矿山工程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数据的采集要依据勘查计划,采用合适的方法和仪器。

数据采集完成后,还需要经过验收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勘查报告编制要求勘查阶段结束后,必须编制详细的勘查报告。

勘查报告应包括矿产资源的潜力评价、资源量估算、矿产资源开发前景、环境评估等内容。

报告应准确、全面地体现勘查结果,便于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决策。

二、矿产资源开发阶段的规范要求1. 开发和利用方案设计要求在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阶段,必须制定详细的开发和利用方案。

方案应体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包括开采方式、生产工艺、安全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等。

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 工程建设施工要求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按照规范进行工程建设和施工。

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现场监测和验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进行整改或重新施工。

3. 环境监测与保护要求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环境监测和保护。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声、振动等多个方面的环境指标。

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环境保护。

地质矿产勘查所使用和涉及的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所使用和涉及的规范

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从1959年首次制定至今,有三次大的修改和重新制定颁布。

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以1999年发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标)为主要依据编制的,包括了规范总则和17个分矿种规范。

《矿业权评估指南》要求矿业权评估,特别是探矿权评估中的分析、判断、评述和测算时,选用作为依据的规范必须是评估基准日时现行的、有效的和最新版本的。

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2002-2003年发布实施的,具体包括:地质矿产勘查所使用和涉及的规范地质勘查类2002版矿种勘查规范 /thread-7336446-1-7.html/thread-7321066-1-4.html/thread-7339549-1-1.html/thread-7336447-1-3.html包括以下规范[1]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pdf[2]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pdf[3] 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pdf[4]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pdf[5]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pdf[6] 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pdf[7] 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pdf[8]磷矿地质勘查规范.pdf[9]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pdf[10]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村、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pdf[11]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pdf[1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pdf[1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pdf[14]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pdf[15]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pdf[16]煤田地质勘探[17]DZ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thread-7336446-1-7.html能源矿产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thread-7326912-1-1.html地球化学类[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 /thread-7339510-1-1.html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万(WORD)/thread-7339510-1-3.html[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thread-7337741-1-1.html[3]地球物理类/thread-7340642-1-3.htmlDZ-T0187-1997_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大地电磁测探法技术规程SY-T_5772-2002-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DZ 0004-1991_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_50000)DZ-T 0073-1993_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victory: DZ-T 0129-1994_物探化探异常数据文件格式:victory: DZ-T 0153-1995_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victory: DZ_T 0072-1993_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victory: DZ_T 0084-1993_地面甚低频电磁法技术规程:victory: DZ_T 0172-1997_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victory: DZ_T 0173-1997_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victory: DZ_T 0186-1997_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victory: DZ_T 0187-1997_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thread-7341593-1-5.html综合类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完整版)/thread-7336875-1-1.html[1]YS5208-2000钻探、井探、槽探操作规程/thread-7326871-1-1.html[2]《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99/thread-7331133-1-1.html[3]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thread-7339507-1-1.html[4]地调预算标准 /thread-7339509-1-1.html[5]GB/T 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thread-7331357-1-2.html[6]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thread-7336895-1-2.html[7]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与图例/thread-7329573-1-2.html[8]1比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1-02/thread-7341406-1-2.html[9]GB1741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thread-7326867-1-2.html[10]《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87年修订版/thread-7325373-1-5.html[1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thread-7327254-1-5.html[12]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内容与技术要求/thread-7339617-1-5.html[13]一比五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thread-7339616-1-7.html[14]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viewthread.php?tid=7343949&highlight=%2Bpaoichang 标准分类标准或规范性质标准或规范名称标准或规范代码总体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 2000-01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DD 2000-02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国土资发[2000]133号国土资源部系列文件撷英矿产一般工业要求汇编2002发布,2003实施地质部发文地质工作质量检查验收规定地矿字(1979)854号原始地质编录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DD 2006-01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8-1993综合整理研究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 0079-1993地质矿产部规范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报告编写汇交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 0131-1994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 0222-2004国土资源部标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SZ 1999002-2001水工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 1415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2719-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钻探规程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 0032-1992地质矿产部发文岩心钻探规程地工[1982]558号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48-94测量物化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ZBD 10001-89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中物探化探遥感工作要求DD 2002-03化验分析鉴定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 0130·1~0130·13-94总则DZ 0130·1-94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2-94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3-94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4-94煤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5-941∶5万和1∶20万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6-94非金属矿的物化性质和工艺性能试验DZ 0130·7-9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DZ 0130·8-94选矿冶金试验DZ 0130·9-94石油地质实验测试DZ 0130·10-94海洋地质实验测试DZ 0130·11-94地质实验测试样品副样管理DZ 0130·12-94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 0130·13-94岩石分类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1998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1-1998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3-1998图例和用色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 0156-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1∶5万)GB 958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万)DZ/T 0179-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1∶50万~1∶100万)GB 6390-1986地质图编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92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万、1∶100万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59-1995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25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91-1997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60-1995.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 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57-1995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T 0197-1997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工作细则(版本号1.0)DDZ 9701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2006年6月地质矿产调查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DZ/T0167—95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 1∶25000 1∶10000 1∶5000)DZ/T0175—97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T0197—97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DZ/T0203—99地质遥感术语DZ/T0206—99矿产勘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玻璃硅原料、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盐湖、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T0141—94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DZ/T0032—9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海洋地质部分海洋调查规范总则GB12763.1—91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3909—92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B17501—98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GB/T17229—98工程地质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比例尺1∶10万~1∶50万)DZ/T0059—93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DZ/T0060—93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DZ/T0061—93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DZ/T0062—93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DZ/T0063—93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DZ/T0096—94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DZ/T0097—94工程地质测绘规程YS5206—200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渠化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1—98工程地质测绘规程YBJ5—88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85铁路工程地质岩溶勘测规则TBJ28—91铁路工程地质滑坡勘测规则TBJ34—91铁路工程地质软土勘测规则TBJ138—93水文地质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199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2719—1991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000)GB/T 14158—1993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4538—19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00GB/T 14158—930)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 40—85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44—86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DZ 55—87石油标准目录石油地质勘探标准石油天然气探井质量基本要求SY5251—91岩石含油级别的划分ST5364—89*石油天然气地质岩心与岩屑管理规则SY5365—89*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SY/T5477—92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SY/T5478—92野外石油天然气地质调查规范SY5517—92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井位测量规范SY5518—92盆地评价技术规范SY/T5519—1996圈闭评价技术规范SY/T5520—1996油藏评价技术规范SY/T5521—1996.油气探井完井地质图件编制规范SY/T5599—1997天然气藏地质评价方法SY/T5601—93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SY5615—93*油气探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SY/T5675—1997稠油井试油试采资料录取规范SY/T5709—95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SY/T5717—95探井试渍试采成果报告编写规定SY/T5718—95岩石热裂解地球化学录井规范ST/T5778—1995石油天然气钻井地质综合录井规程SY/T5788.1—93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SY/T5788.2—1997砂岩油藏密闭取心资料技术要求SY/5366—89*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SY/.5367—89*裂缝性油气藏储量计算细则SY/T5386—91碳酸盐岩储层的划分方法SY/T5388—91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SY5440—92砾岩储集层描述方法SY/T5579—93碎屑岩油藏评价井录取资料技术要求SY/T5602—93变质岩潜山油藏描述SY/T5781—93砂岩透镜体岩性油藏储量计算细则SY/T5782—93油气田开发井号命名规则SY/T5829—93火山岩储集层描述方法SY/T5830—93油(气)田(藏)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SY/T5838—93天然气田井史编制规程SY/T6096—94气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SY/T6098—94断块油气茂储量计算细则SY/T6099—94石油天然气储量报告图表格式SY/T6109—94碎屑岩油气藏地质特性描述方法SY/T6164—1995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描述方法SY/T6165—1995油藏天然能量评价方法SY/T6167—1995气藏分类SY/T6168—1995油藏分类SY/T6169—1995油气储集层岩石孔隙类型划分SY/T6173—1995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SY/T6174—1995气藏开发井取资料技术要求SY/T6176—1995稠油注蒸汽开发可采储量标定方法SY/T6193—1996油田开发水平分级SY/T6219—1996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6220—1996石油测井标准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SY/T5132—1997单井测井资料常规数字处理符号与代号SY5254—91.数字测井资料质量SY/T5354—91SJD_802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SY/T5360—1995岩石电阻率参数实验室测量及计算方法SY/T5385—91测井曲线数字化扫描系统操作规程SY/T5389—91EI井壁取心质量要求及验收SY/T5605—93石油测井图件格式SY5633—93*电缆式地层测试器测试资料解释规范SY/T5691—95产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方法SY/T5940—94测井解释报告编写规范探井解释报告编写SY/T5945.1—94测井解释报告编写规范生产测井解释报告编写SY/T5945.2—94石油测井专业术语SY/T6139—1996天然气层测井解释规程SY/T6161—1995射孔井壁取心图件格式SY/T6162—1995石油测井电缆深度记号标定规范SY/T6251—1996石油开发标准探井试油采资料质量评定方法SY/T5968—94综合录井仪录井资料解释规范SY/T5977—94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SY/T5978—94石油天然气藏(田)命名规范SY/T5979—94探井试油试采资料录取规范SY/T6013—94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规范SY/T6021—94探井化验项目取样及成果要求SY/T6028—94探井化验报告格式SY/T6035—94探井地质录井综合解释成果质量验收规范SY/T6037—94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SY/T6062—94油气探井地质资料录取项目SY/T6158—1995油气探井完井地质录井规范SY/T6195—1996探井试油测试资料解释及质量评定SY/T6292—1997勘探试油工作规范SY/T6293—1997油气探井分析样品现场采样规范SY/T6294—1997油气井地层测试资料录取规范SY/T6337—1997石油信息化标准石油钻井工程数据库文件格式SY/T5705—1995油气储量成果数据文件格式SY/T5706—1995石油地质岩石名称及颜色代码SY/T5751—1995井号代码编制方法SY/T5760—1995油(气)层层位代码SY5806—93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分类编码SY/T5867—93油气储量信息代码SY/T6024—94油田开发数据库文件格式SY/T6184—1996.石油勘探数据库文件格式6239—1996石油物探标准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T5171—93陆上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质量检查与验收细则SY/T5314—1995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5330—1995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SY/T5331—94地震数据处理成果带存档记录格式SY/T5453—1996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5455—1997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SY/T5481—1996地震勘探资料处理质量检验细则SY/T5482—92陆上地震采集辅助数据格式SY/T5769—1995石油大地电磁测深法野外资料验收规定SY/T5800—93石油重力勘探野外资料验收规定SY/T5801—93石油物探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细则SY/T5828—93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归档保管规定SY/T5928—94地震反射地质层位标定SY/T5938—94石油重力、磁力、电法勘探图件SY/T6055—94质子磁力仪使用与维护SY/T6249—1996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辅助数据格式SY/T6290—1997档案工作标准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9705—1988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1989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0全宗单GB/T13967—1992档案交接文据格式GB/T13968—1992缩微摄影技术用35mm卷片拍摄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规定GB/T15021—1994档案分类标引规则GB/T15418—1994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GB/T17678.1—1999案管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1—2000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DA/T2—1992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DA/T3—1992缩微摄影技术在16mm卷片上拍摄档案的规定DA/T4—1992缩微摄影技术在A6平片上拍摄档案的规定DA/T5—1992档案装具DA/T6—1992直列式档案密集架DA/T7—1992文件用纸耐久性测试法DA/T11—1994全宗卷规范DA/T12—1994档号编制规则DA/T13—1994全宗指南编制规范DA/T14—1994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15—1995.档案字迹材料耐久性测试法DA/T16—1995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档案主题标引规则DA/T19—1999档案缩微品保管规范DA/T21—1999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DA/T23—2000无酸档案卷皮卷盒用纸及纸板DA/T24—2000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25—2000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DA/T26—2000档案防虫剂防虫效果测定法DA/T27—200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地质矿产勘查档案分类表DZ/T0076—93固体矿产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石油天然气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区域地质调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地质测绘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国家标准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

3—1998)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行业标准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固体矿产调查勘查国家标准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行业标准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4.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6.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7.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11.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 1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1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14.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15.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16.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17.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2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22.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23、《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24.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25.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26.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28.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9.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30.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验收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验收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验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0.29•【文号】国土资电发[2010]170号•【施行日期】2010.10.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验收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0]170号)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68号)要求,全国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应在2010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为确保各地如期完成本行政区域内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并做好检查验收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土资发〔2010〕68号文件规定的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依照检查验收标准(见附表),抓紧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并于11月25日前将本省(区、市)自查报告报部。

自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贯彻落实68号文件的基本情况、专项整治行动的主要做法、违规违法行为查处情况、取得的成效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措施,有关内容应参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填报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统计表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692号)附表和检查验收标准报送具体数据。

二、各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肃处理专项整治行动及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对未按时完成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和问题处理不到位的,要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各项工作不留死角、问题处理不留尾巴。

三、部将根据各省(区、市)自查情况,对各有关省(区)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互查、抽查,并对全国专项整治行动验收结果进行公告。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九日注:稀土等矿产包括稀土、钨、锡、锑、钼、高铝粘土、萤石等七种矿产。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立志当早,存高远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1 范围
本标准为稀土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规定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及工程密度、深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 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稀土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评审稀土矿产地质勘查成果;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稀土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预查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2 普查
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做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3 详查
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

[精编]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精编]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3-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forraremetalmineral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0203-2002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勘查的目的任务3.1预查阶段3.2普查阶段3.3详查阶段3.4勘探阶段4勘查研究程度4.1地质研究程度4.2矿石质量研究4.3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勘查控制程度5.1勘查类型的确定5.2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勘查控制程度的确定6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测量工作6.2地质填图6.3物探、化探工作6.4重砂测量工作6.5探矿工程6.6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和测试6.7重砂样品采集与分析检查6.8矿石物质组分研究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6.9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试验6.10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11原始资料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等7可行性评价7.1可行性评价工作7.2概略研究7.3预可行性研究7.4可行性研究8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2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9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附录C(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性质、用途及主要矿物C.1稀有金属陛质、用途C.2稀有金属主要矿物附录D(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分类及主要工业类型D.1稀有金属矿床分类D.2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床规模附录E(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及勘查工程间距参考E.1勘查类型的确定E.2勘查工程间距附录F(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说明F.1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块段的划分原则F.3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附录H(资料性附录)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指标H.1铍精矿H.2锂精矿H.3铯精矿H.4铌钽精矿H.5锆铪精矿H.6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标准说明附录I(资料性附录)花岗伟晶岩中宝石、玉石、彩石的质量要求参考指标前言本标准是在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4年2月储发(1984)第7号文颁发的《稀有金属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稀有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及与国际接轨等因素修订而成的,增加了稀有金属矿产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的勘查要求。

19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19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为稀土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规定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及工程密度、深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预查通过区域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2 普查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做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3 详查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订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3.4 勘探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1.1 预查阶段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等各种有关信息及研究成果,通过(1:50000)~(1:25000)比例尺的路线抵制踏勘,初步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区域变质作用等成矿条件。

4.1.2 普查阶段对选定的普查区,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应大致查明区内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 详查阶段4.1.3.1 区域地质基本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变质作用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2 矿区地质通过(1:10000)~(1:2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址模型。

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海砂》等9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海砂》等9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海砂》等9
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
•【公布日期】2024.08.02
•【文号】自然资源部公告2024年第37号
•【施行日期】2024.10.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尚未生效
•【主题分类】矿产资源
正文
自然资源部公告
2024年第37号
关于发布《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海砂》等9项行业标准的公告《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海砂》等9项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经2024年第5次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批准、发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

标准编号及名称如下:
DZ/T 0494-2024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海砂
DZ/T 0495-2024鸡血石鉴定
DZ/T 0461.4-2024矿产资源定期调查规范第4部分:成
果报告编制
DZ/T 0461.6-2024矿产资源定期调查规范第6部分:图
例图式
DZ/T 0462.11-2024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第11部
分:火山渣、火山灰、浮石、粗面
岩、麦饭石、硅藻土
DZ/T 0462.12-2024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第12部
分:宝石、水晶、玛瑙、金刚石
DZ/T 0462.13-2024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第13部
分:黏土类矿产
DZ/T 0462.14-2024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第14部
分:饰面石材和建筑用石料矿产
DZ/T 0462.15-2024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第15部
分:地热、矿泉水
自然资源部
2024年8月2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为稀土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规定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及工程密度、深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预查通过区域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2 普查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做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3 详查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订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3.4 勘探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1.1 预查阶段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等各种有关信息及研究成果,通过(1:50000)~(1:25000)比例尺的路线抵制踏勘,初步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区域变质作用等成矿条件。

4.1.2 普查阶段对选定的普查区,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应大致查明区内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 详查阶段4.1.3.1 区域地质基本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变质作用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2 矿区地质通过(1:10000)~(1:2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址模型。

4.1.3.3 矿体地质通过系统取样工程和有效的物探、化探工作,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基本控制主要矿体的矿体特点、空间分布,基本圈定并连接矿体,基本查明主矿体数量、赋存部位、分布范围、规模、品位,以及轻、中、重稀土及变化规律,矿体中夹石及顶底板岩性的分布情况,断层、岩浆岩、岩脉、硅化裂隙带及风化球对矿体的影响程度。

4.1.4 勘探阶段4.1.4.1 矿区地质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和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4.1.4.1 矿体地质内生矿床用加密系统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和研究矿体的空间特征和赋存规律,详细查明矿体的赋存部位、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等特点,以及断层或岩浆岩对矿体的穿插破坏情况,正确圈定并连接矿体。

4.2 矿石质量研究4.2.1 预查阶段对预查中已发现的矿体,应初步查明矿石品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自然类型。

4.2.2 普查阶段通过有限的样品分析,大致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矿石品位、矿石主要有用组分、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矿石自然类型及有益有害组分等情况,大致评价矿石的经济价值,为能否工业利用提供依据。

4.2.3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含量、共生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基本查明矿石品位、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轻、中、重稀土及含量、有益、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基本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为矿山建设的项目建议书和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4.2.4 勘探阶段4.2.4.1 矿石的物质组分及赋存状态详细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或品位、轻、中、重稀土含量、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及有益有害组分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4.2.4.2 矿石类型划分依据矿石的有用组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等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结合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用途等划分矿石主要的和次要的工业类型,并研究其分布范围和所占比例。

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3.1 预查阶段不作具体要求,可以通过少量矿石进行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选的预测。

4.3.2 普查阶段对已发现的矿产,应与邻区同类型已开采矿山,从矿石物质组成、主要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嵌布特征、粒度大小、有害组分及影响选冶条件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对比,并就矿石加工选冶的性能作出概略评述。

4.3.3 详查阶段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和研究,应基本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可选性能。

4.3.4 勘探阶段在矿区范围内,针对不同矿石类型。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加工选冶性能试验。

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4.1 预查阶段收集、分析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初步了解该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

4.4.2 普查阶段寻找的矿产品与地表水关系密切时,应收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大致了解矿区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排泄条件,矿床主要充水因素。

4.4.3 详查阶段4.4.3.1 水文地质条件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收集评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所需要的水文、气象资料。

4.4.3.2 工程地质条件基本查明矿区岩、土体结构类型。

4.4.3.3 环境地质条件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对人体有害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成分,含量等情况,指出可能污染环境的因素,收集地震、泥石流、滑坡、山洪、岩崩等自然灾害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对矿山生产环境的影响,预测矿床开采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并提出防止建议。

4.4.4 勘探阶段4.4.4.1 水文地质条件详细查明矿床开采范围内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主要隔水层的稳定性和隔水程度。

4.4.4.2 工程地质条件详细查明矿区岩、土体结构类型。

4.4.4.3 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查明并研究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及有害气体的强度、含量、分布与变化规律。

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4.5.1 预查阶段如发现工业矿体,应初步了解与稀土矿共生、伴生矿产的种类及其地质特征。

4.5.2 普查阶段如发现具有工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大致查明其种类、含量、赋存特点,并研究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4.5.3 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矿床详查地段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矿产和伴生矿产有用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点及其与主元素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

4.5.4 勘探阶段4.5.4.1 详细查明矿床中的同体共生矿产和主矿体上、下盘围岩中的异体共生矿产,应进行综合勘察,其勘探研究程度,应达到该矿种的规范要求。

4.5.4.2 详细查明离主矿体较远不能综合勘探的异体共生矿产,应对其赋存部位、分布范围、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和厚度变化等进行详细研究。

4.5.4.3 对矿床的伴生有用组分应详细查明种类、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加工技术试验中的转移、富集方向及在产品中的分布和回收情况,详细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勘探时应系统采组合样品,了解其含量与分布并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4.5.4.4 共、伴生组分矿产资源/储量类型视主元素勘探研究程度而定,参与储量估算的共生矿产、伴生组分的样品均应作内外部检查。

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1.1 勘查类型划分的原则划分勘查类型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有效地圈定和控制矿体,肯定矿体的连续性。

5.1.2 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和确定勘查间距时,应依据主矿体规模、形态极内部结构、矿床的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5.2 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5.2.1 内生矿床5.2.1.1 简单(第I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6~3.0。

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至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断层、脉岩对矿体影响小或无影响。

5.2.1.2 中等(第II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8~2.5。

矿体规模大至中等,形态较简单,厚度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断层、脉岩对矿体影响明显或偶有断层破坏矿体。

5.2.1.3 复杂(第III类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小于1.8。

矿体规模小、中等、形态较简单至复杂,厚度不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不均匀,断层、岩脉对矿体影响大或常有断层、脉岩破坏矿体。

5.2.2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5.2.2.1 简单(第I类型):矿体规模大,矿体连续,形态简单至较简单,厚度稳定,稀土组分分布均匀至较均匀。

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6~3.0。

5.2.2.2 中等(第II类型):矿体规模中等至大,矿体较连续,形态简单至较简单,厚度较稳定,稀土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

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8~2.5。

5.2.2.3 复杂(第III类型):矿体规模小至中等,矿化不连续,形态较简单至复杂,厚度不稳定,稀土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

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小于1.8。

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5.3.1 预查阶段应圈出预测矿产资源范围或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当有估算资源量的必要参数时,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5.3.2 普查阶段依据普查所获得的地质矿产资料及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概略研究,研究有无投资机会,是否值得转入详查,并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

5.3.3 详查阶段在详查区内,根据系统工程取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以及实测的各种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量,或经预可行性研究,分别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5.3.4 勘探阶段对勘探区除矿床地质研究要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外,勘探时未经性可行性研究的,可依据系统工程及加密工程的取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及各种实测的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并选择适合的方法,详细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量,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的,可根据当地市场的价格论证后所确定的,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下达的正式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详细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为矿山初步设计和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合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点进行。

6.2 地质填图6.2.1 精度和质量要求6.2.1.1 内生矿床地质填图精度要求,参照同比例尺地质填图规范要求执行。

6.2.1.2 勘探线地质剖图必须实测,其比例尺可等于或大于矿区、矿床地形地质图比例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