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情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合集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品都存在着一个“ 意义空白” 和不确定区域 , 教师在
教 学 中应该 挖掘 出可供学生进行 丰富联想 的语 言 、 情 节等因素 , 让学生插 上联想的翅膀 , 进入作者所创造的 情 境 中 , 人物 、 事情节等进行合乎情 理 、 对 故 符合 逻 辑
128
都是可以感知的。语 文课的内容是最直接 的感 知材料 , 学生可 以调动听觉 、视觉等感觉器官去直接感受作 品 中的美。例如, 我们学习( 三峡》对“ , 素湍 、 绿潭 、 倒影 、 怪柏 、 泉 、 悬 飞瀑” 可 以亲 自体验文字 的描述 , 以听 , 可 录音 , 可以看电视录像。教师调动一切可行方式 , 能让 学 生有 最 直接有效 的感觉 、 知觉 , 来树 立美 的意识 , 激 发美的情趣 。学 习《 天净沙 秋思》 就可 以引导学生先吟 诵 后作 画的形式 , 头脑 中呈现 “ 藤 、 在 枯 老树 、 昏鸦 ” 以 及 萧 条 、 凉 的秋 景 , 有 以这 些 景 物 、 色 为 背 景 的 荒 还 景 “ 断肠人在天涯” 的整体 画面 , 进行感 知体验 , 从形式到 内容 , 画面到意境 形成一个有机结合 的整体美 , 从 从而 感 受 到蕴 含在画面 中游子凄苦 的心境 和沉郁 的情 绪 。 只有通过感知,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才能把握审美对 象的各种感性状貌 , 才可 以引起 美感 , 不断激 发他们学 习的强烈兴趣和求知 欲望 , 为进一步赏析 、 理解奠定感 性 基础 。平 常说 的“ 真情实感 ”必须要 先有“ , 实感 ” 才 , 能有“ 真情” 。刘姆《 文心雕龙 神思》 : “ 说 登山则情满于 山, 观海则 意溢于海 ” 就是说通 过感 受 , 发的情 感 。 , 激 感 知能化 无声 的文字为有声 的语言 ,学 生需调动所有 感官“ 目视 、 口诵 、 听 、 耳 心惟 ”进行综 合 的心理体 验 , , 形成立体 交叉思维 , 使其从多方面感知作品。 在审美活动中 , 想象是不可缺少的。想象在已有 的 知觉 、 表象及其相互 联 系的基础上 , 对这些知觉和表象 予以重新组合与安排 , 不仅创造出新的知觉和表象 , 而 且赋予他们以新的形式和意义。在当今的教学实际中, 许多教 师对课文过 实 、 过细的分析 , 不给学生 留有 想象 的空 间 , 生 只能成 为被动 的“ 学 接受 器 ” 思维被 遏制 , , 能力被苑 囿。没有想象 、 联想 , 对知识的认 知就不会扩 展和深化 , 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实际上大量 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美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美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美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美的殿堂里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触发情思,从而形成整体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更能通过美感、审美、美学等教育,来建构学生人格,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学习做完美的人。

1.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开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1.1 开掘课文中的自然美我们通常把山光水色等大自然中存在的美,称之为自然美。

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

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朱自清的《春》,老舍的语文论文《济南的冬天》,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刘增山的《秋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和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景色。

这类写景作品易于理解,学生也喜爱阅读。

1.2 开掘课文中的创造美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显示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作品,或古或今,或园林或建筑,都写得极富魅力,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劳动创造美。

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作者以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文笔、高超的美学眼力,在介绍中国的园林、建筑、文物的同时,也无不渗透着赞叹之情,讴歌人民的劳动美、创造美。

读这些作品,有一种很高的美感享受,在享受的同时,心头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1.3 开掘课文中的艺术美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结合得较好的优秀之作。

课本所选的古代写景诗词,艺术性很高,常用一两个诗名就画出一幅鲜明的图画,造成一个令人难忘的美好的境界。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杜甫的《望岳》,还有上面提到的一些诗作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仔细领略、欣赏这种经过作者加工改造了的自然美——艺术美。

浅谈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河南省柘城县第二实验中学刘西峰邮编:476200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知觉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我们初中语文课本入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他们以其进步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因此,我们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应当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重视美感效应,创造审美氛围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虽多是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佳作,但在美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并不是一接触到课文就能立即发现文章中所蕴含的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进入文章的天地。

首先必须注意导语的设计,使之“未成曲调先有情”,做到以声夺人,以情感人。

如我讲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可以开始,我说:“春是一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

一提到春,在我们的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杨柳吐绿、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象;就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天街小雨润如稣,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一首首描绘春天的优美诗句,然而这些容量都很有限,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文《春》中描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听到这里,学生仿佛忆起春天的景色,急于想了解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在熏陶渐染中,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了诗情画意之中,审美意识也更为强烈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文学的基础,要写作一篇感人的佳作,作者必然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重视美读,“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律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的潇洒 英武形 象 ,这时我 们可 以让学 生知道这就是美学意义 上的阳刚之美 , 豪 放之美 。 2在课堂教学 中的有意引导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 l _ 1创设 带 有审 美情 感 的语 文教 学情境 语文美 靠文学 语言表 达。对 相 同 的文学 会产 生不 同的审美 体验 ,因此 在课堂 教学 中教 师应满 怀一种 情感 , 努力创 设激 发学生 产生 审美兴趣 的情 境 ,创设 教师 与学 生共鸣 的一种 美 的 体验。 1 . 向拓宽 ,借用对比 ,提升学 2横 生审美情趣 语 文课本 中传统保 留篇 目,经久 流传 不失魅 力 。它 们各有 不 同又有相 通之 处 :即美无处 不在 ,框架美 与主 题 美相得 益彰 。因此在语 文教 学 中让 学 生在整体 感 知、横 向对 比基 础上获 得审美体验 , 提高审美能力 , 《 》 如: 春 、 《 荷塘月色 》的细腻 与柔性 , 《 背影 》、 《 散步 》、 《 回忆 我的母 亲 》写 人的 平实情感世界 ,《 乙己》、《 孔 范进举 》 两 个人物 的悲剧命 运对 时代 的映衬 等 等 。通过对 作 品整体思 想美 地体会 , 对 作 品横向 比较鉴 赏 ,学生在 产生 体 验 的基 础上 ,由表 及里 ,由浅人 深 , 以情人 理产生 审美感 知 ,提 高审美 情
趣。
1 以读带讲 ,在反复诵读 中悟出 . 3
美 的真 谛
提 高 审美 能力 ,如 : 《 》、 《 南 春 济 的冬 天》的细腻与柔性 , 《 背影 》、 《 步 》、 《 散 回忆 我 的母 亲》写 人的平实情感世界 , 《 乙己》、 《 孔 范 进 举 》两个人 物 的悲 剧命运 对时 代的 映衬 等等 。而苏东 坡 的 《 奴娇 赤壁 念 怀古 》,作者 以如椽 大笔 ,横扫 千年 历史 ,描 绘 了古 战场 的酷 烈 、壮 观和 雄奇 ;作者 又于 景物 画面之外 ,倾听 刀光 剑影 和烈火 冲天 的伟 烈 情景 ,把 跟前 的景 色和古 战场的余韵融为一体 ,

审美情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论文

审美情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论文

审美情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摘要:就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忽视以至放弃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的现象笔者谈些感想,认为审美教育对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审美情感至关重要。

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做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审美情趣赏心悦目中认识美鉴赏中理解美模仿中创造美(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以至放弃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往往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本容量的增大和升学竞争的激烈而步步严重。

不少教师的教学,常以“可能考到的”为范畴,以讲评分析性的命题为中心,艺术欣赏很难插足其中。

我听几位老师教学《孔乙已》一文,其内容都无外乎写作背景介绍,篇章内容概括、人物定性,写作特点分析、如何认识精神胜利和国民性等等。

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无意或无暇把学生领进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欣赏中。

这种教法,由于没有从形象到抽象的真切体验,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除在一定程度上应付考试外,几乎无所收获。

致使不少学生强烈地反映:本来饶有兴味的课文,被教师一分析,就味同嚼蜡了。

由此可见,当今语文教学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审美情感。

而要重振语文教学精神,也必须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入手。

(二)审美情趣的培养就是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的情感和共鸣,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

我们欣赏齐白石创作的水墨画《虾》就是产生类似的感受。

那姿态各异的虾的形象,真的活灵活现,生意盎然,富于情趣。

令人观后,觉得大自然确实无限美好,呈现一派生机,洋溢着一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三)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百分之七十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珍品,即使说明文也大都是具有文艺性的可学小品。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发掘其中的美育因素,并善于捕捉进行美育的契机,抓住可感性、形象性和愉悦性。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打开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听其言、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熏陶感染,有所收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按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语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学科,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语文教育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识智力培养,更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比如,可以安排学生阅读经典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另外,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增加艺术赏析的内容,如赏析古典诗词、戏曲、书法等。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

比如,进行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点。

此外,还可以进行文学鉴赏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元素,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自我感知中体验到美的存在,从而培养出独立的审美情趣。

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是学生审美情趣的引领者和培养者。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文学知识和审美理论的基础。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较高的审美情趣,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接触和感受美的事物。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偏好,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点。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美的感受,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学艺术活动、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通过亲身的体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美的魅力,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体验的载体。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多元文本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让他们接触不同风
格和题材的作品,培养对不同文学形式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文学鉴赏课程:安排专门的文学鉴赏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运
用、意境表达等,让他们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3.诗词赏析:通过教学经典诗词的赏析,让学生领略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培养他
们对诗词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创意写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让他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他们
对语言艺术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5.文学活动和比赛:组织文学朗诵、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和朗诵来感受
文学作品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和表达能力。

6.艺术欣赏课程:开设艺术欣赏课程,介绍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从多个
角度感受艺术的美感和情感表达方式。

7.古典文化传承: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
艺术价值,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表达情感和思想时,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语言艺术的魅力和美感。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审美教育,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利用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教学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审美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启迪其思维,培养其审美情趣。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童年》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研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感,培养其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作品的背景、内涵、艺术特点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读后感、作文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对作品的感悟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审美教育。

二、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和交流。

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音乐等方式,营造出一种温馨、静谧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情感交流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倾听他人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亲近作品,感悟作品的美感。

三、开展审美情感培养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审美情感培养活动,如文学欣赏会、画展参观、音乐会观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学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艺术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地参与活动。

浅谈在语文教育应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在语文教育应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在语文教育应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美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

”语文教学是美育的广阔天地,陶冶学生美感,培养审美情趣是语文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使语文教学像春雨,像清风,像枫叶,像瑞雪,去开垦荒陌的心田,去涤荡污浊的心灵,使以静态的文字沉睡在课本中的美质语文,还其本色。

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在这个艺术美的世界里可以任意驰骋,从而在心智方面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激发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呢?1. 设置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新课程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精品,有催人泪下的剧本小说,有意境优美的诗歌,这些佳作名篇都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师若能积极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体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

在语文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借助于情感教育,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净化思想,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体验。

如上综合活动课《献给母亲的歌》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那颗伟大的母爱之心,我在导入新课时用《血色母爱》(讲述母女俩因滑雪迷路,母亲割腕淌血以引起救助人员注意,因此女儿得救,母亲因流血过多而亡)这个故事引入,再用背景音乐《母亲》进行渲染。

没有过多的导语,有的是老师的深情、抑扬顿挫的语调。

在读完之后,我又补充了一些有关母爱、父爱的材料,如《疯娘》(讲述一个疯娘以最本能的母爱保护着自己儿子的感人故事)。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论文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论文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摘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什么情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领悟语言的内涵、第二要结合声音和音乐性了解语言的美、第三语言文字是作者内心的表白。

最后做了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情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有许多,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衣着打扮、我们的心灵世界等各个方面让学生发现美、研究美、体会美并创造美。

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我们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要准备一瓶活水来,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一、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并通过思考领悟语言的内涵之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课堂的领路人,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引领到一种很美的语言境界当中去。

因此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

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

只有学生把文章真正理解和融化了,只有学生带着感情和自身体验去学习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初中课文中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写过一篇《穷人》。

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

谈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

谈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

谈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对于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审美素养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欣赏、评价以及创造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培养语文审美素养的前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诵读、朗读等活动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格律美、节奏美以及整体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

教师还可以通过选取优秀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人生的美、爱情的美等不同层面的美感,逐渐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学生需要通过多样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活动来培养观察、感知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推理小说的情节、品味散文的思想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领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学比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培养语文审美素养的目标之一。

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对美的独特感悟和独特欣赏能力,并积极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朗诵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美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提高语文审美素养的关键环节。

通过创造性的写作、创作作品、表演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题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作,完成一篇文章、一幅画作或者一段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情趣。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希望对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精美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与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如朗诵、诗歌演绎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美的感受,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古代诗歌、经典小说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兴趣和喜好,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意象、形象、语言技巧等艺术手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如写作文、绘画、创作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和创作来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从中获得反馈和启发。

五、建立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建立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文化素养。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引导和训练。

可以通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主动去接触文学作品。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文学之美。

注重语言的美感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带领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审美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更全面的培养和拓展。

【关键词】审美能力、语文教学、初中、培养、阅读、兴趣、欣赏、文学作品、语言美感、艺术活动、创造力、想象力、重要性、结论。

1. 引言1.1 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审美能力是人们通过感知和感受美的能力,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和理解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和品味水平。

注重语言的美感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能够用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能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写作和表达中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审美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素质。

2. 正文2.1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审美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学生的审美情趣日益被忽视。

审美情趣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是人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是培养他们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学作品是人们对生活的反思和表达,是美的载体。

通过读取名著名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的语言、情感和形象,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教师还应该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美和真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情趣也是必不可少的。

艺术作品是人们对世界的感悟和表达,是美的陈述。

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观赏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在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艺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节奏等元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审美情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然是天地之间最大的艺术家,自然界中蕴含着无穷的美。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组织学生到郊外野外踏青,或者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妙。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景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情趣也是教育的关键。

生活是最真实的艺术,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感受和创造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例如通过观察校园、社区等环境中的美景,欣赏同学们的优秀作品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美有更加深入的感悟和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自然和现实生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美的存在。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艺术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艺术氛围,使学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优秀文学作品。

可以在教室中悬挂文学名人的画像,摆放一些与文学相关的艺术品。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播放一些与文学相关的音乐,或者邀请一些有文学修养的人士进行讲座,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开展文学活动举办文学比赛、阅读分享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比如开设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艺。

同时,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汲取灵感,拓宽自己的阅读领域。

三、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可以通过课堂作文、文学创作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主题或者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的描写。

同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成果,激励他们继续进行文学创作。

四、多样化的文学作品选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通过多样的作品选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同的审美风格,培养他们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作品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情感、意境等,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提倡自主阅读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会,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推荐中发现新的阅读方向。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在接触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同时,也会提升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可以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和观察力,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审美情趣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可以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和观察力,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是要指导学生去追求美、喜欢美和欣赏美。

在人的一生中,对审美情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从课本当中体会到人格的美、建筑的美和自然景色的美等,进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以此感受到更多的美。

一、从自身的美感入手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自身的美感出发,使自己具有健康的美感和审美意识。

教师只有具有了这些品质,才可以感受到艺术与生活当中的美,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对语文教师来讲,我们一是要使自己的美育修养得到加强,使用美的语言传递美的信息,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

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关注自己的衣着打扮,当然,这并非刻意的,而是要做到庄重与大方。

二是要使自己的体态语言展现出来,应用美的形象表达美的信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满自信,仪态大方,在举手投足之间和一瞬的表情都要具有美感,从而使自己变成美的渊源,使学生体会到美就在自己身边,并得到熏陶。

二、从体会自然的美入手实际上,美的事物就跟空气一样时刻环绕着我们。

教师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体会,进而能够比较自然地接受教育,自然的熏陶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本方式。

在自然界的环境当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无尽的情趣,学生可以倾听小溪与山泉的歌唱,感受大海的澎湃,也可以陶醉在满山开放的鲜花当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陕西绥德辛店中学马志远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巧用导语感受开始美,塑造形象追求美,把握诵读体会吟诵美,放飞想像品味意境美,板书设计体现和谐美。

教师要用自己全部的感情去指导学生体验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自然美、精神美,用发自灵魂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目的。

关键字:语文审美教育审美情趣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写作、思考等智力方面的素质,更为重要的责任在于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

用美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

在课文中,美无处不在,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丰富内容,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人文美等因素。

因此,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就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

逐渐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对自然、社会、人类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对事物产生震动、惊异、赞叹、仰慕、热爱、振奋等美好的情感,从而激发强烈的向往与探索的愿望和热情。

在智能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但能提高智能(知识与智能、动作技能和心理技能同时发展)的健康发展,而且促进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意志因素)的健康发展。

另外,情感的调动、意志的保证又能使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灵感触发,成了推动智能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样,智能、情感、意志三种心理结构相互依赖、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地得到发展,有效地避免了把学生变成单纯的知识“储存器”的弊端。

那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导语感受开始美“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

语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语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摘要:审美情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须从平时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课堂教学:审美情趣:语文《语文标准》强调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

审美情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而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从课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依据课文。

激发情感,发现美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美的素材,我们必须紧扣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蕴涵的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向读者勾勒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几幅风景。

江南春天的柔美、瑰丽、多情,焕发出的生机勃勃,万木吐绿纳新的美,经作者的妙笔神描,给读者以身在其中不知晓之感。

鉴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北方,对江南的春天较为陌生,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课前布置让学生从网络、影视、报刊等方面搜集有关江南春天的感性材料,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手中的笔去描画,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再来学习这篇文章,就会真切地发现江南的美,体会到作者的感受。

学生是有血有肉、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个体,教师在依据课文基础上,还要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之弦。

只有抓住文章内在的筋脉——“情”,才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实现审美价值的目的。

如《散步》全文体现的是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祖孙情。

这些人间最美好的真情。

只要用亲情激发学生,盘活学生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则学生较容易体会出文中表现的长辈对晚辈的关心、爱护;晚辈对长辈的尊敬、爱戴;中年人作为家庭、社会的中流砥柱,身上肩负的重任,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之美。

正如狄德罗在《西方古典作家族文艺创作》中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二、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感受、欣赏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足见“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语 文 教 学 中 审 美情 趣 的培 养
吴海 莹
(靖江市第四中学, 江苏 靖江 214500)
曾有人说 : “ 教学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学则更是一 门艺 术。 的确 , ” 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语文教学中 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位成功的教师, 应运用他出色的语言感召 力和榜样示范力,让他的学生在精彩有限的时空内体验并获 得美的熏陶, 感染和教育, 把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生活 、 渴望美 的人, 长大后以满腔热情和浓厚兴趣去追求美 、 创造美, 去感 恩社会 、 回报社会。 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
的“ 内在美”从而在激发主体意识中陶冶美的情感。 , (三)诱发审美体验。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学中学生是关键 , 因此, 课堂上要让学生勤于探究和思考 , 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 膀, 激发心游万初的想象和联想, 从而产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 受, 给课堂注人生机。文学作品大都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 课
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将文章 的审美 因素与学生 的审美经验接
任, 在教学中尽心着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以实现其
人格的完美 、 心灵的和谐。
(一)渲染审美氛围。 一位好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 要 寓教于美, 寓教于乐, 使学生有亲切感。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精 彩诗篇、 名作佳句 , 我们要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充分调 动情绪感染力, 用文学的语言把学生领进教材, 让他们循着教 师指引的方向很快进人最佳学习状态。例如, 在讲析诗歌时, 我们可以先介绍其相关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置身其中, 然后再 引导他们用真情去反复诵读, 读出语势的跌宕起伏 , 语流的快 慢疏密, 这样作品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也随之流露出来。从《 过 零丁洋》 中读出文天祥“ 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种宁死不屈的民 族气节;从《 春望》 中目睹了政治腐败 、 国破家亡的惨状 ; 从《 有 的人》 中感悟了鲁迅的“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奉献精神。由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在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同时, 注人真 挚而强烈的情感, 再引导他们用心去品味, 去评判, 激起他们 愉快的情绪体验, 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悟力。 这样, 是非曲直, 真假善恶, 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 加之文学作品的深厚感染 力, 定能让学生的心灵深受震撼。渐渐他们就会明晰孰是孰 非, 心底自 然形成衡量美丑善恶的标准。 一张名人画像会砒砺 学生的志向, 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学生敛容沉思, 一片美丽的风 景可激起学生对大 自 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当然, 只有当 我们教师创设了融洽温馨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放松身心 地在语言文字中仔细品读,教师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 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审美情感。我们都知道,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 魂, 是学生 自 主学习的原动力 , , 因此 我们不能架空了情感去 上语文课, 如果把语文课简单地_ L成政治课, 势必违背了教学 规律, 其收效甚微也是必然。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课文 的题材、 、 、 体裁 风格 思路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法 , 注入真情 这一催化剂, 因材施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章不是 无情物”剖析文章时要注重以美感人, , 以情动人, 用炽烈的情 感撞开学生的心扉。 教师要把学生领进作者创设的角色中, 以 激动人心的情感魅力 , 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通过对词句的 品味和分析, 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 把身心沉浸于美的意境 中, 这样就会心有所感, 情为所动, 更加热爱美、 向往美和追求 美。学生身临其境了, 教师倾注的细微的情感点点人其心田, 强烈的情感声声撼其心灵。例如, 学了《 生命的意义》学生定 , 会被顽强执着的保尔所感动, 觉树立无私奉献精神; 《 自 背影》 读完后, 我们都会被朱 自 清父子的深情感染而潜然泪下。 我们 要在真情感状态下, 借助作者的笔触, 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 流。在真情的交流中, 自由轻松的氛围中, 自 在 学生 然会被陶 冶情操, 会为长江三峡的险峻, 天山景物的壮丽, 南国风光的 旖旎而心驰神往, 自觉产生热爱 自然和生活的情感。这样 , 凭 借审美对象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感, 既是一种享受, 又是一种 陶冶。 在教师的不断引领下, 学生美的心灵便从真情实感中铸 造, 在感受人物、 、 社会 自然的“ 外在美” 的同时, 也体会其蕴含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审美情趣之我见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审美情趣之我见

初 中语文教 学培养审美情趣之我见
赵 广 丽
( 河北省邱县 大马堡 中学,河北 邱县 0 5 7 4 5 0 )
在 中学语文教 学中 ,适 当渗入一 定的审美 教育 ,对培 养 学生 的审美情趣 ,陶冶 学生美 德情操 ,促进 学生学 习语 文 的兴趣大 有裨 益 。初 中阶段是 学生形成 良好个 性和健全 人 格的关键 时期 。 《 课标 》指 出 “ 语 文 课 程 还 应 重 视 提 高 学 生品德修 养和 审美情趣 使他们 逐步形成 良好 的个性和 健 全 的人格 ,促进 德智体美 和谐发 展 ”可 见语文 教学担任起 了培 养 学 生 审 美 的任 务 。 笔者 认为 ,初 中语文可 以从 以下三个方面 进行审 美教 育: 引入意境 ,让学生感 受意境美 初 中 的 好 多 课 文 , 都 是 寓 情 于 景 , 情 景 交 融 的 , 是 客观 自然 美与主 观情感 美的有机 统一 ,不仅 能给人美 的感 受 ,而 且 能 激 发 人 热 爱 生 命 。在 讲 授 这 类 文 章 时 ,教 师 应 引 导学 生 步入 意 境 ,让 学 生获 得 初步 的审美 感 受 。例 如 《 济南 的冬天 》是篇优 美 的写景抒情 的佳作 。要使学 生领 会其诗 情画意 的 自然 美、简洁 朴实 的语言美 ,获得美 的享 受和美 德陶冶 ,就必 须创设 意境 。描 写济南 冬天雪后 山景 的一段 ,教 学时不仅 要靠有感情 的朗读 ,还要 充分运 用学 生 的视 觉 去 “ 眺 望 ”山雪 、去感 受 美—— 小 山的 雪景 。 文 章 从 山上 、 山 尖 、 山 坡 一 直 写 到 山 腰 ,一 笔 笔 轻 描 : 她 是 白的 , “ 树 尖上顶 着一髻 儿 白花 ” ,翠松 与 白雪相 映生 色 ;它 是 银 的 , “ 给 蓝 天 镶 上 一 道 银 边 ” , 如 洗 的蓝 天 与 似 银 的 白雪 相 映 生 辉 ; 它 是 彩 色 的 , “ 给 山 们 穿 上 一 件 带 水 纹 的 花 衣 ” 。 这 秀 美 动 人 的 描 写 是 它 的 色 , 而 课 文 中 “ 这件 花衣 好像被风 儿吹动 ,叫你 希望看 见一点更 美 的山 的肌肤 ”是 它的态 ,是 引人 悠然遐 思 的艺 术虚笔 。在色与 态 的描绘里 ,静景 动化 ,化 出了盎 然生机 ;虚实相 生 ,生 出了无 限情 趣 。它 更有世上 更动人 的富艳 ,艳 日夕照下 , 它像 少女一 样 , “ 好 像 忽 然 害 了羞 , 微 微 露 出点 粉 色 ” , 其娇 媚之态 宛然 可掬 !在傍 晚雪 光的熏染 中画 出了形 中的 情, “ 那些 小 山太 秀气 ”是作者 感情 的流 露 ,是对 小 山的 怜 爱。只有 使学 生面对这样 一种 意境 ,才 能使他 们感到不 仅 有 雪 的 光 、 色 、 态 的 外 在 美 , 而 且 有 雪 的 内在 美 , 雪 的情 韵 美 。 这 样 引 导 学 生进 入 作 品 所 创 设 的 优 美 深 邃 的 意 境之 中 ,让学生对 大 自然 美景 ,心驰神往 ,激情 荡漾 ,情 操 得到 陶冶 。例如 在讲 《 与 朱元 思书 》时 ,如开头 “ 风 烟 俱净 ,天 山共色 ” 就 以对 句 开端 ,勾勒 出 山水 的形象 气 势 ,意 境 开 阔 。 “ 缥 碧 ”写 出 了江 水 之 色 ; “ 千 丈 ” 写 出江水之 深 ; “ 见底 ”写出江水 之清 ; “ 游 鱼 ” 写 江 水 之 净 。在 写动态水 时用 了 “ 急湍甚 箭 ,猛 浪若奔 ”两个整 齐 的 比喻夸 张句来 形容水 的急 ,勾 勒其 急湍猛浪激 越 的意境 美 。这样 描写 ,静 中有 动 ,动静 结合 ,显示 出富春江 水的 秀 丽之 美和壮观 之美 。写奇 山 “ 负势 竟上 ,互 相轩邈 ;争 高直指 ,千 百成峰 ”,作者先通 过视 觉的角度 、运用 神奇 的想象 力 ,巧妙地把群 山的静 态美转 化为动态 美 ,不 仅赋 予 山以生命活 力 ,而且 突 出了 山的高度 。 “ 泉 水激石 ,泠 泠 作 响;好 鸟相鸣 ,嘤 嘤成 韵。蝉则 干转不 穷,猿则 百叫 无绝 。 ”接着 写 了山峰 中的泉水 、百鸟 、鸣蝉、 山猿 ,从 听觉上 感受 到了一 首山林交 响 曲,使 得整个 山林变成 了美 妙 的音 乐世 界 ,使人 心旷神 怡 。纯净 而幽美 的 山水 ,使你 我变得 超然 脱俗 ,飘 然若仙 ,这美 景,这意 境 ,足 以让我 们 的心灵得 到安宁 。学生在 预 习的时候可根 据文 中的 内容 绘制 出优美 的 山水 图画 ,再 让他们 听声情 并茂 的朗读 ,以 引 导学生获 得亲 临其境之感 ,使之 陶醉在 作者着 力渲染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情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就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忽视以至放弃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的现象笔者谈些感想,认为审美教育对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审美情感至关重要。

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做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审美情趣赏心悦目中认识美鉴赏中理解美模仿中创造美
(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以至放弃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往往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本容量的增大和升学竞争的激烈而步步严重。

不少教师的教学,常以“可能考到的”为范畴,以讲评分析性的命题为中心,艺术欣赏很难插足其中。

我听几位老师教学《孔乙已》一文,其内容都无外乎写作背景介绍,篇章内容概括、人物定性,写作特点分析、如何认识精神胜利和国民性等等。

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无意或无暇把学生领进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欣赏中。

这种教法,由于没有从形象到抽象的真切体验,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除在一定程度上应付考试外,几乎无所收获。

致使不少学生强烈地反映:本来饶有兴味的课文,被教师一分析,就味同嚼蜡了。

由此可见,当今语文教学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使学生丧失
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审美情感。

而要重振语文教学精神,也必须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入手。

(二)
审美情趣的培养就是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的情感和共鸣,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

我们欣赏齐白石创作的水墨画《虾》就是产生类似的感受。

那姿态各异的虾的形象,真的活灵活现,生意盎然,富于情趣。

令人观后,觉得大自然确实无限美好,呈现一派生机,洋溢着一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可见审美情趣培养的主要特征,正是诉之于形象的感染作用,通过情感愉悦而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

教育学生的深刻道理就是要“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甜头,获得愉悦感,兴奋感,成功感,得到美的享受。

(三)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百分之七十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珍品,即使说明文也大都是具有文艺性的可学小品。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发掘其中的美育因素,并善于捕捉进行美育的契机,抓住可感性、形象性和愉悦性。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打开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听其言、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熏陶感染,有所收益,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趣,可按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1、诵读――在赏心悦目中认识美
诵读,美学家称为“美读”。

目的是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所塑造的美的形式和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清晰的感知,在强烈的愉悦感中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汉语的美表现在各个方面。

句式的长与短、骈与散、断与续、对偶与错综、排比与回环的变化等,体现了形式美。

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对称的句式给人以整齐美。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是排比句式,结构相同句式重复出现,语句安排紧凑、流畅,展现了木兰凯旋归来的喜庆,欢快场面。

在《天上的街市》中,“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一段,运用顶针的句式,表现了语言的回环之美。

从“缥缈的空中”到“美丽的街市”到“世上没有的珍奇”,是层层递进,通过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排列,给人增添遐想。

汉语不仅以变化多端的句式给人以形式美,还富有节奏感,如叠词的运用,韵律的平仄起伏,语气的舒缓快慢,音调强弱高低,给人以音乐美。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语音的抑扬顿挫,高低强弱,舒缓紧凑等的处理方法的指导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的活动,使学生在眼看,耳听中心驰神往,感受和认识美的语言。

2、入境――在共鸣鉴赏中理解美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

这是说,作者写文章在胸中一定有一个“境”,这“境”就是根据社会生活所构成一幅鲜明的图画,读者读文章就要进入这个“境”,才会感到文章的“亲”来。

在探索美的基础上,我们把学生带到作品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感觉到“亲”,好象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经历,好象“言出已口,情出已心”,这样,他们对作品“美”的感受就会更加深一层了。

如我在讲析《春》时,同学们通过诵读,都感受到了朱自清笔下的“春”的充满活力、生机盎然。

但究竟是从哪些角度着笔的、构思的,又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却说不太清楚。

于是我拿来朱自清同类题材作品《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春》进行比较阅读,比较之后使人感到《春》有两点突出的不同:一是感情格调有所不同;二是语言风格的变化。

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调则轻松愉快、充满活力。

何以如此呢?我分析了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应约为中学撰写的语文教材,从培养青年进取向上出发,作者采用了相应的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

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春》大概写于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

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
中国文学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贵子。

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中,不能不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

再从语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迹,不够自然。

而《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

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

作者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还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

文章的结尾部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

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由于作者动了真情实感,也自然起了读者绵长的情思。

这样讲学生们听得入迷、入境,在愉悦与享受中增长了知识。

3、练笔――在借鉴和模仿中创造美
当学生对于一篇课文通过鉴赏感受到了美,分析评价了美,思想得到“美”的启迪,感情得到了美的陶冶的时候,老师还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借鉴美,模仿美,创造美。

矛盾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可以说,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模仿的目的。

指导学生模仿应在美的熏陶中进行,应触发学生的创
造思维。

我讲完《春》后,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赏花的文章。

开始学生觉到无花可写,我引导他们把眼光投向大千世界,让他们来谈自然的花,社会的花。

学生们活跃了,心花怒放了,有些同学说,他们要写桃花灼灼,梨花皎皎,杨花飞絮,柳花飘飘,水仙素洁,荷花高雅,腊梅报春。

有些同学说,他们要写稻花飘香,麦花吐穗,棉花如云,高粱花红艳艳,玉米花黄灿灿,有些同学说,他们要写社会之花:教师窗前的灯花,英雄模范胸前的光荣花,为国家争光的体育健将之花。

他们在花里陶醉了,写起来十分畅快。

这里让我们来看几篇学生作文的开头:
(1)“在我看来,春天璀璨夺目的群芳固然可爱,然而金风习习时,那黄灿灿的稻花却更令人所喜,因为她预示着丰收”。

――《稻花赋》(议论开头,抓住读者)(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

这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赏海棠花的名句。

说来也巧,我也特别喜爱海棠花。

――《海棠花开》(引用古诗开头,别具情趣)(3)“小小迎春花,不与夏荷,秋桂结伴,不同牡丹,水仙为伍,偏偏在那凛冽的寒冬怒放枝头,体现她的个性,迎春色满人间”――《我爱迎春花》(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这些新颖隽永的开头,不已表现学生在创造美吗?
总而言之,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就应该重
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而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意识地认识美,才能够激发他们追求美好的事物的愿望进而自觉地学好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叶圣陶论语文教育》叶圣陶著
《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顾黄初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