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多源空间数据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章
2024/7/17
22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特点:
① 中央经线上没有任何变形,满足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 不变的条件;
② 除中央经线上的长度比为1外,其他任何点上长度比均大 于1;
③ 在同一条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最大值位 于投影带的边缘;
④ 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变形最大值位于 赤道上。
局部比例尺: 由于投影中必定存在某种变形,地图仅能在某些点或线上保 持比例尺,其余位置的比例尺都与主比例尺不相同,即大于 或小于主比例尺。这个比例尺被称为局部比例尺。
一般地图上注明的比例尺是主比例尺,而对用于测量长度的
地图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设法表示出该图的局部比例尺。这就
是在大区域小比例尺地图(小于1:1 000 000)上常见的图解
地形图上公里网横坐标前2位就是带号, 例如:1∶5万地形图上的坐标为(18576000, 293300),其中18即为带号。
2024/7/17
24
当地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
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 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 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18576000,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 央经线经度为:6°×18-3°=105°。
2、建立地图投影的目的: 采用某种数学法则,使空间信息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和地 图平面位置一一对应起来,以满足地图制图的要求。
2024/7/17
9
理解地图投影如何改变空间属性的一种简便方法:
观察光穿过地球投射到表面(称为投影曲面)上。 想像一下,地球表面是透明的,其上绘有经纬网。用一 张纸包裹地球。位于地心处的光会将经纬网投影到一张纸上 。现在,可以展开这张纸并将其铺平。纸张上的经纬网形状 与地球上的形状不同。 地图投影使经纬网发生了变形。
GIS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
栅格单元(i,j)四角点坐标的计算:
X(i1,i2)=(j-1)*DX和J*DX Y(i1,i2)=(i-1)*DY和i*DY I,j:栅格单元行列值; DX,DY:栅格单元边长
⑴:识别内边界,并将内边界端点坐标置零. 判别方法: 判断与栅格单元某条边相邻的另一栅 格单元的值,若值小于零,则该边为内边界. 内边界端点坐标置零: 边界起点和终点坐标置零.
分区数据的方法就称为空间数据的内插。
第五节 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
1、点的内插:研究具有连续变化特征现象 的数值内插方法。
步骤: 数据取样;数据处内插;数据记录
第五节 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
2、区域的内插
研究根据一组分区的已知数据来推求
同一地区另一组分区未知数据的内插方法。
区域内插方法:
2.1 叠合法:认为源和目标区的数据是均匀 分布的,首先确定两者面积的交集,然后 计算出目标区各个分区的内插值。
1、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
遥感技术的优势 融合必要性 GIS技术的优势 遥感图像与图形的融合 融合方法: 遥感数据与DEM的融合 遥感数据与地图扫描图像的融合第三节 多源 Nhomakorabea间数据的融合
2、不同格式数据的融合
不同格式数据的融合方法主要有:
2.1基于转换器的数据融合:
一种软件的数据格式输出为交换格式,然后用于另
P3
P
0
x
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从该点向左引水平扫描线,计算此 线段与区域边界相交的次数,若为奇数,该点在多边形内;若为 偶数,在多边形外。利用此原理,直接做一系列水平扫描线,求 出扫描线和区域边界的交点,对每个扫描线交点按X值的大小进 行排序,其两相邻坐标点之间的射线在区域内。
第二节
多源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1 12 数据 库 设 计 的原 理 ..
S E基 于关 系数据库 的空 间 与非 空 间数 据一 体 化 管 D 理模式 给 GS系统建设 和应 用开 发带来 了极 大 的便 捷性 , I 并有 助于解 决传 统 GS面临 的诸 多 问题 。在 S E 中 , I D 将 空 间特征 分为点 、 、 、 线 面 注记 ( no tn 等基 本类 型 , A nti ) ao 这几种 基本 类 型包 含 空 间要 素 的 坐 标数 据 , 储 于 数 据 存 表 的空间 实 体 图形 字 段 中 。在 实 际 物 理结 构 中,D SE 有专 门的 图形元 素记 录 表 和空 间索 引 表 。S E也支 持 传 D 统的 S L Q 数据 类 型 和数据 表 , 照 常 规数 据库 进 行 管 理 按 和操作 。基 础地形 、 块都 采用分 层存放 的方 式利用 S E 地 D 存放 在关 系数据库 中。
城 市规 划、 土地 管理 等领域 。本 文阐述 了多源空间数据 库的设 计方法及建立过程 。
关键词 : 面向对象; 多源; 空间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2 8 P 0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7 2 1 )5— 19— 4 17 56 (0 1 0 00 0
Th sg n a i a i n o u t -S u c p ta t e De i n a d Re l to fM li- o r e S a i lDa a z -
并 遵从 O eGI p n S的基 于 S L的简单 空 间特 征规 范 。通 过 Q
标准不一 、 以纸张为数据载体 , 多 信息检索 、 数据共享难
度大 , 随着 时 间 的推 移 数 据 保 存 也 成 问 题 。徐 冠 华 院士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多源数据融合和集成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多源数据融合和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其通过整合空间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地理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源数据的融合和集成成为GIS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多源数据融合和集成,并介绍其中的困难和挑战。
一、融合和集成的概念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地理信息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更全面、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这些数据源可以来自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地面测量、社交媒体等不同渠道。
融合的目的是将这些数据进行无缝结合,使其能够相互关联,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集成是指将不同数据源的地理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处理,使其能够共同工作,并形成一个整体。
集成的目的是解决多样化数据格式、数据结构和数据质量的问题,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准确性。
通过数据集成,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检索、共享和更新,以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二、多源数据融合和集成的挑战在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和集成时,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不同数据源之间存在着格式和结构上的差异。
不同的数据源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和结构,导致数据集成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格式和结构的转换,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
其次,多源数据的质量不一致也是一个问题。
不同数据源采集数据的方法不同,数据质量也存在差异。
一些数据源可能受到噪声、误差或不确定性的影响,这就需要进行数据质量的评估和处理,以确保融合和集成后的数据质量可靠。
此外,数据融合和集成还面临着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挑战。
在多源数据融合和集成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共享和存储,这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
如何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多源数据融合和集成的方法为了克服上述挑战,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多源数据的融合和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讲义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代码:总学时:72 学分:4适用专业: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先修课程:地图学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它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已经跨越了40多个春秋,却始终发展迅猛。
地理信息系统不但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相结合,构成三S集成系统,而且与CAD、多媒体、通信、因特网、办公自动化、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构成了综合的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作为全国高等学校地理类专业公共核心课程,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体系及其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地理类专业的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制作;了解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常用的信息检索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得基本概念:如数据和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等。
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如数据结构、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常用的应用模型等。
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如空间数据的处理、产品的制作与显示。
总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和软件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导论(8学时)掌握数据与信息、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功能。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和基础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讲义PPT教案
▪ 发展简史; ▪ 发展态势:
▪ GIS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 ▪ GIS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强劲; ▪ GIS网络化已构成当今社会的热点; ▪ 地理信息科学( geoinformatics )的产生和发展。
基础理论
▪ 地理信息系统是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而产生 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明显的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 征,这些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同样构成地理信息系 统的基础理论体系;
第26页/共111页
第一节 地理空间及其 表达
地理空间的概念
▪ GIS中的概念常用“地理空间”(geo-spatial)来表述, 一般包括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及其所连接的空间对象;
▪ 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即大地测量控制,由平面控制网 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 GIS的任何空间数据都必须纳入一个统一的空间参 照系中,以实现不同来源数据的融合、连接与统一;
§4.2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传统的数据模型
§4.3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语义数据模型和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4.4 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设计
§4.5 GIS空间时态数据库
第9页/共111页
▪ 第5章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10学时)
§5.1 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5.2 空间叠合分析
§5.3 空间缓冲区分析
电子教案由黄杏元、马劲松等设计制 作。在编制过程中,还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丽萍副编审的鼓励与支持。在电子教案出 版之际,谨对所有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单 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联络信箱: huangxy@ majs@
第3页/共111页
基本功能
▪ 数据采集与编辑; ▪ 数据存储与管理; ▪ 数据处理和变换; ▪ 空间分析和统计; ▪ 产品制作与显示; ▪ 二次开发和编程。
新大地理信息系统课件第3章 空间数据的处理
第1节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
二、几何纠正
仿射变换的特性: 平行线变换后仍为平行线 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发生变化
第1节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
大地坐标系
❖ (1)54年北京坐标系 在东北黑龙江边境上同苏联大地网联测,通过大地坐标计算,推算出北京点 的坐标,北京坐标系是苏联42年坐标系的延伸,其原点在苏联普尔科沃。
第1节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
一、图幅数据的坐标变换
1.比例尺变换———乘系数
几 2. 变形误差改正——通过控制点利用高次变换、二次变换和仿射变
何
换加以改正
纠 正
3. 坐标旋转和平移 —即数字化坐标变换,利用相似变换、仿射变换
改正
4. 投影变换—————三种方法:正解变换、反解变换、数值变换
a
+
+
c
比b
令:a1 = m1cosφ,a2 = – m2sinφ,b1 = m1sinφ,b2 = m2cosφ
X = a0 + a1x + a2y Y = b0 + b1x +数,理论上只需要3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已知点,即可以求出理论解 事实上,由于图纸变形等在区域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实际应用更多的是利用多于3个已知点的数据, 由最小二乘法求解,其目的是在面上得到更广泛的代表性
第3章 空间数据的处理
内容回顾
❖ mapinfo的组成、基本功能、文件结构、表操 作以及与外部软件系统的数据交换;
❖ 第二章中介绍了空间数据的特征、表达方式、 两种典型空间数据结构的特点、拓扑关系、 栅格压缩编码、空间数据结构的建立等知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 第二节 空间数据结构的转换 第三节 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 第四节 空间数据的压缩与综合 第五节 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 第六节 图幅数据边沿匹配处理
3-3 多元空间数据的融合(11月14日)
§3-3 多元空间数据的融合
一、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 一、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 ①遥感影像与数字线画图(DLG)的融合 ①遥感影像与数字线画图(DLG)的融合 经过正射纠正后的遥感影像,与数字线画图信 息融合,可产生影像地图。 ②遥感影像与数字地形模型(DEM)的融合 ②遥感影像与数字地形模型(DEM)的融合 数字地形模型与遥感数据的融合,实施遥感影 像的几何校正与配准,提高遥感影像的定位精度。 ③遥感影像与数字栅格图(DRG)的融合 ③遥感影像与数字栅格图(DRG)的融合 将数字栅格地图与遥感图像配准叠合,可以从 遥感图像中快速发现已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而实 现空间数据库的自动/ 现空间数据库的自动/半自动更新。
二、不同格式数据的融合 ①基于转换器的数据融合 数据转换一般通过交换格式进行。首先将源文 件输出为DXF文件,然后运行目标软件将DXF文件 件输出为DXF文件,然后运行目标软件将DXF文件 转换为自己的数据文件格式(举例)。 这是目前GIS系统数据融合的主要方法,其存 这是目前GIS系统数据融合的主要方法,其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数据转换过程复杂,系统内部 的数据格式需要公开等。 ②基于数据标准的数据融合 采用一种空间数据的转换标准来实现多源GIS 采用一种空间数据的转换标准来实现多源GIS 数据的融合。例如:制定统一的空间数据格式规 范、提供标准的专用输出模块供其他系统调用。 这种方法效率高义 所谓空间数据压缩,即从空间坐标数据集合中 抽取一个子集,使这个子集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 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压缩比a表示信息载体减少的程度。a 压缩比a表示信息载体减少的程度。a值大小, 既与线的复杂程度、缩小倍数、精度要求、数字 化取点的密度等因素有关,又与数据压缩技术本 化取点的密度等因素有关,又与数据压缩技术本 身有关。
第3章空间数据处理
GIS:数据精度 • 比例尺的含义:
制图区域较小,采用各方面变形都较小的地图投影,图上各 处的比例是一致的,故此时比例尺的含义是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 长度的比例;
制图区域较大时,地图投影比较复杂,地图上长度因地点和 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地图比例尺一般是指在地图投影时, 对地球半径缩小的比率, 称为主比例尺。地图经过投影后,体 现在图上只有个别点线没有长度变形,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些长 度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才可用地图上注明的比例尺 • 我国地图比例尺分级系统:
• (1) 利用上述点转换法,将点A(x1, y1),B(x2, y2)分别转换 成栅格数据,求出相应的栅格的行列值。
• (2) 由上述行列值求出直线所在行列值的范围。
行 i=1+Integer(ymax-y/⊿y) 列 j=1+Integer(x-xmin/⊿x)
第 3 章 空间数据处理
(二)线的栅格化
• 由于曲线可用折线来表示,也就是当折线上取点足够多时, 所画的折线在视觉上成为曲线。因此,线的变换实质上是 完成相邻两点之间直线的转换。若已知一直线AB其两端点 坐标分别为A(x1, y1)和B(x2, y2),则其转换过程不仅包括标 点A,B分别从点矢量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还包括求出直 线AB所经过的中间栅格数据。其过程如下:
第 3 章 空间数据处理
•
第 3 章 空间数据处理
• 其转换公式为: • ⊿X=(xmax-xmin)/J ⊿Y=(ymax-ymin)/I • 式中:⊿X,⊿Y分别表示每个栅格单元的边长。
xmax,xmin分别表示矢量坐标中x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ymax, ymin分别表示矢量坐标中y的最大值和 最小值。I, J分别表示栅格的行数和列数。 • 例如:已知某一地区x方向为15km,y方向为 30km,现要把该地区的地块图转换成栅格数据。 要求栅格的分辨率为30mx30m,则由上式可知: • 行数I=30km/30m=1000 列数J=15km/30m=500
基于元数据的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平台研究与设计
近年来 , 随着 We b技术 、 件 技术 、 向对 象 、 间 组 面 空
1 元数 据 及 元数 据标 准
11 元数据标准 元数据是数据的数据 , . 是数据生产者 提供 的描述信息资源的高度结构化的数据 。空间元数据 是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 质量 、 条件 、 位置等特征 的数 据, 它能帮助和促进人们有效地定位、 评价、 比较和使用
数据格式、 存储位置 、 数据访问策略的差异给 系统集成 带来的困难 , 并为集成 系统提供了平台支持 。 关键词 : 间数据库 ; 空 元数据 ; 多源数据集成
中图 分类 号  ̄28 文献 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 1 8 8 (02 0 — 16— 4 P0 A 10 — 5 1 2 1 )7 0 3 0
摘
要: 基于元数据技 术, 针对具体的应 用需求提 出了元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方案, 并将 其映射 到关 系数据 库 中进行存储 。
在 此基 础 上设 计 并 实现 了多源 空 间数 据 的 集成 管 理 平 台 , 以统 一 的数 据 接 口为 上 层 应 用提 供 数 据服 务 , 克服 了异 构 多源 数 据
a p iain rq i me t i h s at l ,w ih wa p e o r lt n ld tb s n h n wa a e . O h s b ss n i tg ae p l t e ur c o e ns n ti ri e c h c s ma p d t e ai a a a a e a d t e s s v d o n t i a i ,a ne t d r
m ngm n ss m pa r r ut—suc aa dt w s ei e n azd T ipaom o e dte a ri rh p aae et yt 1 f mf l ore pt l a a s ndadr l e. hs ltr fr t s v e e — e t o m i o s i a d g ei f fe h d a e c f t u o pr ae ap ct ntr g eu ir a t fc,cn ur ed cl fno ai yt tg t nbogtrm te e —l r p la o o ht n om dt i e ae oq ee t i u yo r t nss m i er i r h o y i i hu h f anr dh f t i m o i f e n ao u f h
第三章 空间数据处理
平面方程为: zp=a0+a1x+a2y 只需要3个数据点即可。
z1=a0+a1x1+a2y1
z2=a0+a1x2+a2y2
z3=a0+a1x3+a2y3
z1 1 z 1 2 z 3 1
x1 x2 x3
y1 a 0 y 2 a 1 y 3 a 2
21 22.5 23 27 28 28.6 29 30.4 31 26 18 17
23 24 24 28 30 29 30 31 32 27 20 18
26.6 24.3
2、双线性多项式内插法
双线性内插多用于已经规则分布的数据内插。
用最邻近的四个已知点构成一个四边形块,并确定一 个双线性函数。
p1 p2
因此最少需要三个同名地点的坐标,列出6 个方程组。求出系数,得到两者的转换方程。
X1’= a0 +a1 x1+a2 y1 Y1’= b0 + b1 x1 + b2 y1 X2’= a0 +a1 x2+a2 y2 Y2’= b0 + b1 x2 + b2 y2 X3’= a0 +a1 x3+a2 y3 Y3’= b0 + b1 x3 + b2 y3 a0, a1, a2, b0 , b1, b2
压缩后由{A1,A2………Am}m个坐标子集组成。 则压缩比为: a=m/n ; a≤1
二、矢量数据压缩
V3 V2 V4
V5
V1
V6
(一)矢量数据压缩基本原理:道格拉斯—佩克算法 (1)用待压缩折线首尾两点连接为直线L。
(2)计算折线上各坐标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第三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练习
一、单选题1、对于离散空间最佳的内插方法是:A.整体内插法 B.局部内插法C.移动拟合法 D.邻近元法2、下列能进行地图数字化的设备是:A.打印机B.手扶跟踪数字化仪C.主机 D.硬盘3、有关数据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据处理是实现空间数据有序化的必要过程B.数据处理是检验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C.数据处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步骤D.数据处理是对地图数字化前的预处理4、邻近元法是:A.离散空间数据内插的方法B.连续空间内插的方法C.生成DEM的一种方法D.生成DTM的一种方法5、一般用于模拟大范围内变化的内插技术是:A.邻近元法B.整体拟合技术C.局部拟合技术D.移动拟合法6、在地理数据采集中,手工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入:A.属性数据B.地图数据C.影象数据 D.DTM数据7、要保证GIS中数据的现势性必须实时进行:A.数据编辑B.数据变换C.数据更新 D.数据匹配8、下列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A.正解变换B.平移变换C.空间变换 D.旋转变换9、以信息损失为代价换取空间数据容量的压缩方法是:A.压缩软件B.消冗处理C.特征点筛选法 D.压缩编码技术10、表达现实世界空间变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时间B.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属性C.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属性D.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时间11、以下哪种不属于数据采集的方式:A. 手工方式B.扫描方式C.投影方式 D.数据通讯方式12、以下不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A. 正解变换B.平移变换C.数值变换 D.反解变换13、以下不属于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描述对象分类的是:A. 实体元数据B.属性元数据C.数据层元数据D. 应用层元数据14、以下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的作用分类的是:A. 实体元数据B.属性元数据C. 说明元数据D. 分类元数据15、以下不属于遥感数据误差的是:A. 数字化误差B.数据预处理误差C. 数据转换误差D. 人工判读误差二、填空题1、数据处理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取决于和,一般包括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提取等内容。
基于SMCS的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应用
基于SMCS的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应用
付迎春;袁修孝
【期刊名称】《测绘科学》
【年(卷),期】2008(33)4
【摘要】为解决多源空间数据特别是不同参考基准数据实时集成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空间元数据间关系,定义并利用元数据知识来实现空间元数据的动态聚合和目录服务SMCS的构建。
实验结果表明顾及空间关系的SMCS提高了对空间信息的动态获取、处理和发布的能力和效率,为网格环境下多源数据的高效集成应用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总页数】4页(P76-78)
【关键词】不同空间参考基准;空间元数据目录服务组件SMCS;元数据知识基;聚合【作者】付迎春;袁修孝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多源数据集成应用 [J], 杨栋
2.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多源数据集成应用 [J], 章建栋
3.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多源数据集成应用 [J], 林素珍
4.基于规则的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处理 [J], 陈换新;常正阳;谢政;徐明世;吕东儒;张吉才
5.基于Neo4j的数据空间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管理研究 [J], 李帅;郭妍彤;周文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和独立性的原则。
二、数据互操作模式:
GIS互操作是指在异构数据库和分布式 计算的情况下,GIS用户在相互理解的情况下, 能透明地获取所需的信息。空间数据互操作 模式主要体现在OGC(Open GIS Consortium)制定的数据共享规范。
第三节 多源空间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技术:是多源信息的一种处理方法, 处理的目的是将获得的信息通过推理和识别, 并据此作出估计和判决,通过多传感器数据 融合,可增加置信度、减少模糊性,提高系 统可靠性。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 间的多传感器数据资源,采用计算机技术对 按时间序列获得的多传感器观测数据,在一 定准则下进行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获 得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进而实 现相应的决策和估计,使系统获得比它的各 组成部分更充分的信息。
4、符号层融合
高层次融合,是直接针对具体决策目标的, 其结果为控制决策提供依据。融合结果的质量 将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根据决策层数据融合的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故 障隔离策略。实现故障检测、故障诊断,故障诊断的 最终目的就是进行故障状态下的对策,包括故障隔离、 降额使用和其他措施等。
三、数据融合问题与展望
SIMS的体系结构
数据提供者:直接访问数据文件或者数据库,并通过 数据代理提供给其他模块使用; 数据消费者:消费和使用数据的模块,通常负责对数 据的各种分析、处理和表现; 数据代理:维系数据消费者和数据提供者之间的纽带, 来自提供者的数据通过代理这个中介传递给消费者: 完成一次数据消费,数据消费行为产生的新数据也通 过代理传递给提供者,由提供者完成存盘动作。
该模式局限性: • 需每种格式的宿主软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实
现数据访问接口。 • 一个软件访问其它软件时,用户必须同时拥
有这两个GIS软件,并且同时运行。
三、直接数据访问模式:
是在一个GIS软件中实现对其它软件数据 格式的直接访问、存取和空间分析。其原理 是利用空间数据引擎的方法实现多源数据的 无缝集成,是实现空间数据集成的理想模式。
多源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SIMS:
SIMS是一种无须数据格式转换,直接访问 多种数据格式的高级空间数据集成技术。 特点:
•多格式数据直接访问。 •格式无关数据集成。 •位置无关数据集成。 •允许使用来自不同格式的数据直接进行复合空间分析。
SIMS技术的核心不是分析、破解和转换其 他GIS软件的二进制文件格式,SIMS提出了一 种内置于GIS软件中的特殊数据访问体系结构。 它需要实现不同格式数据的管理、调度、缓存 (Cache),并提供不同格式数据之间的互操 作能力。
第二节 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模式
一、数据格式转换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外部系统的数据经数据 格式转换程序(Export)转换成相应的交换 格式数据,当前系统经过数据导入(Import) 程序导入这些数据到自己的数据库或文件中, 这是目前GIS数据集成的主要方法。
该模式存在的问题: • 在转换过程中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因而转
2、时空层融合/位置融合
利用传感器在每个扫描周期的量测数 据(如目标与传感器的距离等)对目标的状 态参数(如位置、速度等)进行估计。
3、属性层融合
利用从各个传感器的原始信息中提取的特 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的中间层次过程, 它需要检测层的融合结果,同时需要有关诊断 对象描述的诊断知识的融合结果,诊断知识的 来源包括先验的各种知识。对照已建立的假设 (已知的故障模式),对观测量进行检验,以确定 哪一个假设与观测量相匹配。
制图综合的程度受3种基本因素的影响: • 地图的用途:主要决定地图所应表示和着重
表示哪些方面的内容; • 地图比例尺:主要决定地图内容表示的详细
程度; • 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即应显示本地区地理
景观的特点。
制图综合分为: • 比例综合:因地图比例尺缩小而引起图形轮廓无法表
达时,进行选取和概括的一种综合手段。 • 目的综合:事物的重要程度并不完全决定图形大小和
• 位置关系:判断一个点实体是否在面实体内部 还是外部,或者一个点实体是否在线实体上等 等。是点-面匹配类型的主要匹配规则。
• 实体的形状特征:线的形状特征有长度、凹度; 面的形状特征有周长、面积、密度等。常常被 用于面-面匹配或被用作匹配检核标准。
拓扑匹配:通过计算侯选同名实体的拓扑关 系度量作为匹配依据。
问题: 用计算机和一些算法来进行状态分析和属
性识别有困难;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不仅体 系本身存在固有问题,而且体系之间的匹配也 存在问题;至今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和有效的融合模型和算法,绝大部分都是针对 特定问题、领域来研究。
方向: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基本理论框架、融合
模型、准则和算法、系统设计和评估方法、 大系统融合技术等研究。 • 多传感器具体理论方向、新技术应用、多学 科交叉应用等。
二、空间数据分类:
1、根据数据使用者、收集者或生产者的 关系及数据来源分类: •原始数据 •成品数据
2、根据空间数据特征分类:
•点数据 •线数据 •多边形数据
三、空间数据源的特点:
1、多语义性 2、多时空性和多尺度 •空间多尺度 •时间多尺度 3、获取手段多源性 4、存储格式多源性
5、分布式特征 表现在: •空间数据形成基础 •数据采集状况 •数据存储、维护和更新 •地学数据运作的分布式 6、空间拓扑特征
第三章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
1:空间数据源的类型与特点 2: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模式 3:多源空间数据融合 4、多比例尺空间数据集成 5、时空多尺度空间数据集成 6、3S集成
第一节 空间数据源的类型与特点
一、空间数据来源:
地图数字化;观测数据; 试验数据;遥感与GPS数据; 理论推测与估算数据;历史数据; 统计普查数据;集成数据;
拓扑匹配用来减少搜索范围或用于检核 几何匹配的效果,缺点是同一地物在两幅图中 的拓扑关系的微小差异都将导致匹配失败,因 此很少单独使用。
语义匹配:通过比较侯选同名实体的语义信 息作为匹配依据。
即属性匹配,通过比较候选同名实体的语 义信息作为匹配的依据,这种匹配方法很有效。 语义匹配方法的缺点是算法在很大程度上依 赖于数据模型以及属性数据类型等。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C3I 系统、复杂工业过程控制、机器人、自 动目标识别、交通管制、惯性导航、海 洋监视和管理、农业、遥感、医疗诊断、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
一、多源数据融合
多源空间数据,广义上讲,包括多数据 来源、多数据格式、多时空数据、多比例尺 (多精度)、多语义性几个层次;从狭义上 讲,主要是指数据格式的多样式,包括不同 数据源的不同格式及不同数据结构导致的数 据存储格式的差异。
• 数据合并: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合并 • 结果输出
4、地图合并技术的研究内容
• 考虑数据质量的多源空间数据集成概念框架; • 空间数据库中实体的识别、匹配和分类技术; • 地图/地理数据库智能合并系统; • 基于地图合并技术的变化检测,地图自动更新
技术;
第五节 时空多尺度空间数据集成
尺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地球现象和过程 的发生和变化都受尺度的制约,其中一些现象和过程 只发生在某个尺度上,但绝大多数在很多尺度上都可 以发生,只是其变化规律不同,而且这些现象和过程的 变化与尺度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此在地球科学 分析、模拟和预测中,都非常重视尺度的作用。尺度 的变化制约着观测、表达、分析和交换信息的详细程 度,是地球信息及其技术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
1、地图合并与地图叠置的区别
• 地图合并考虑了源图中可能存在的数据不一 致性。
• 地图叠置要生成交点,并生成新的多边形, 而地图合并只是将匹配地物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致化。
2、地图合并的主要方法
地图合并包括: 实体匹配、同名实体合并。
匹配算法分为三类:
几何匹配:通过计算几何相似度来进行同名实 体匹配。匹配规则: • 距离:比较两个实体要素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匹 配. • 线实体的角度:包括线实体之间的角度及线实 体的方向,可对经过距离规则匹配的同名实体 进行匹配正确性的判断。
地图综合是一个具有较强智能推理行为 的过程,其研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是地图 学界一大国际性难题。地图自动综合的难点 在于需要用计算机理解地图制图的原理与方 法,将人的经验形式化表达出来。至今,仍没 有一个明朗的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在综合时,地图目标选取的数量已有大量 成熟的成果,但在自动综合中具体选取哪一个 目标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这其中的关键问 题就是地图要素空间关系的识别与描述。地 图自动综合是国际制图与空间信息科学领域 的热门研究与应用问题,。
3、地图合并技术的应用
• 地图拼接; • 地图更新; • 地图集成;
地图合并的一般流程:
• 数据预处理:不同数据库的数据规范、存储格式、数 据组织。
• 地图对准:消除地图之间的空间差异,固定空间精度较 好的地图,改正空间精度较差的地图。
• 同名实体匹配:是地图合并的核心部分,通过一系列的 空间实体相似度指标,识别出不同地图中的同名实体, 建立它们之间的联接关系.
多源数据融合:解决数据在各种数据库中 存在的模型差异、精度差异、几何位置差异 和属性定义差异等问题,实现最大限度上的 多种数据源的完全转换和信息共享。
• 目标编码体系的融合:解决不同数据库对空 间实体采用的编码方式不同的问题。
• 几何位置、形状的统一:建立标准的目标构 件图库,使每种专业目标有唯一的识别编码 和唯一的图形标识,两者一一对应。
尺度是指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 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是某一现象或过程 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 率,还可指人们观察事物对象、模式或过 程时所采用的窗口。分为空间尺度和时间 尺度,常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