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学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精选课件

儿科护理学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精选课件

脑、上半身血氧 分开
含量高于下半身
A
卵圆孔、动脉导 卵圆孔、动脉导
管、静脉导管开 管、静脉导管闭


肺动脉压与主动 肺动脉压下降,
脉相似,肺循环 肺循环阻力低
阻力高
B
右心室高负荷 左心室高负荷
30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心脏位置
新生儿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 锁骨中线外1~2㎝处
2岁以后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 至第五肋间隙
48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1 3
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2
4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肥厚

四 种 畸 形
49
【护理评估】
多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浅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表部位,唇、指(趾)甲床、 眼结于膜行等走处活动时,常主动下
青紫
蹲片刻,增加体循环阻力, 降低多右发心生压于力婴,儿期在吃奶或
是否患过代谢性疾病 是否患过引起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39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40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症状
①生•左长向发右分育流迟型缓先心、病体,格当瘦肺动小脉、压面力色苍 白显著、增乏高力时,、产活生动自后右向气左促分、流,心临悸、多 汗床出等现(持体久性循青环紫缺,血即艾)森曼格综合
34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 (染色体易位
或畸变)
宫内感染 药物影响 放射线 代谢疾病等
35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第10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GY[可修改版ppt]

第10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GY[可修改版ppt]

1、原始心脏 (房室管)妊娠第2周形成
纵 直
心房

心室

心球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心脏位置
心脏大小:年龄越小,心脏相对越大。
位置:
年 龄 心脏位置
心尖位置
肋 间 隙 锁骨中线
<2岁
横位
第四肋
外0.5~ 1.0cm
2~7岁 斜 位 第五肋

>7岁
斜位
第五肋
内0.5~ 1.0cm
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交感神经兴奋 ,而心脏容血、泵血功能(即每搏 输出量)较低下,因此通过增加心 脏的搏动次数来满足身体的代谢需 要。
胎 儿 血 液 循 环 图
说明 1 2 3
返回
返回
由此可知:
1、下腔静脉的血经卵圆孔到左心房, 再经左心室流入主动脉,而上胎腔儿静时期脉上的 血经房室孔到右心室的原因是肢,长下度远腔远静 脉射进的血直对卵圆孔,而上大腔于静下脉肢射 进的血直对房室孔
2、头、颈、上肢部分供应的血含氧及
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
胎儿血 循环图
血循环 箭头图
出生后 的变化
结束
1、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血中获得营 养和氧气,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故胎儿在出生前和出生后的血液循环 有很大差异。
2、胎儿出生后,由于脐带被剪断, 胎盘血供应中断,同时肺开始呼吸。 由于上面两个变化,造成胎儿血循环 发生一系列变化。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脐血管关闭:经6~8周后完 全闭锁形成韧带
肺循环建立,卵圆孔关闭: 到生后5~7个月时,形成解 剖上关闭
动脉导管关闭:绝大部分小 儿于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上 关闭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课件

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03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方法
日常生活的护理
01
02
03
休息与活动
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时间 ,避免剧烈运动,根据病 情适当安排活动量。
预防感染
注意患儿的保暖,避免与 感染源接触,定期对患儿 的生活环境进行消毒。
病情监测
定期记录患儿的血压、心 率等指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 况。
病。
呼吸困难
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等症状,可能是心脏负担加重 的表现。
紫绀
观察患儿的口唇、甲床等部位 是否出现青紫,紫绀可能由于 缺氧或血液循环障碍引起。
水肿
注意观察患儿的四肢、颜面部 是否出现水肿,水肿可能是由 于心功能不全或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
症状的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评估病 情的严重程度。如紫绀的程度 、呼吸困难的程度、心率和血 压的变化等。
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液中的水分、 电解质和酸碱度等,维持体液平衡 和内环境稳定。
参与免疫反应
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参与 免疫反应,对病原体和损伤细胞等 进行识别和清除。
循环系统疾病的原因和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
由于胎儿期心血管发育 异常导致的疾病,如房 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等。
风湿性心脏病
由于风湿热感染引起的 心脏瓣膜病变,如二尖 瓣狭窄、关闭不全等。
学员实践练习
鼓励学员分组进行模拟演练,实际操作护理技能 。
3
反馈与指导
对学员的实践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纠 正错误和提高技能。
THANK YOU
调节体温
防御功能
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具有防 御和抵抗病原体入侵的功能,保护人 体免受感染。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D.供给足够的液体 E.保持呼吸道通畅
答案:D
.
7.男孩5岁,平时无青紫但活动后气短,易患肺炎。发育落后
于同龄儿,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4级全收缩期杂音,P2
亢进。考虑为( )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肺动脉瓣狭窄 E.艾森曼格综合征
答案:B
3岁患儿,气促、紫绀2年余,活动时喜蹲踞,诊断为法洛四联
VSD血液动力学变化
.
(二)室间隔缺损(VSD)
临床表现:决定于缺损的大小和肺循环的阻力 小型缺损(缺损<0.5cm) ➢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杂音 中型缺损(0.5~1.0cm),大型缺损(> 1.0cm) ➢喂养困难,吸吮时气急,面色苍白,多汗, 生长发育落后 ➢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 ➢晚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肺动脉高压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什么是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调 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
.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心脏解剖图
育一 、 心 脏 的 胚 胎 发
.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2周时开始形成原始心脏 ➢4周开始形成房室间隔,并有循环
作用 ➢8周房室间隔已完全形成 ➢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胚胎
症。现患儿哭闹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随即昏厥、抽搐。
8.患儿昏厥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脑栓塞
B.肺栓塞
C.脑脓肿
D.缺氧发作
E.急性心力衰竭
答案:D
9.此时应采取( )
A.仰卧位
B.俯卧位
C.膝胸位
D.左侧卧位
E.右侧卧位
答案:C
.

儿科学课件-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学课件-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生长发育,需要早期手术。 (4) 有肺高压者需及时治疗 (5) 干下型室缺需要早期手术 3. 手术及介入方法关闭VSD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
根据解剖部位分为:
¶第一孔(原发孔) ·第二孔(继发孔) ¸静脉窦发育缺损
房间隔缺损的血循环
临床表现
1. 缺损小者可无症状,缺损较大者有生长 发育较落后,易呼吸道感染,预后好。 2. 体征:
大部分 增大,左 室增大 左房可大 心尖上翘
房可大
呈靴形
肺动脉 凸出

肺野 充血
肺门舞 有

凸出 充血

凸出 充血

凹陷 清晰

心脏体征
VSD ASD PDA TOF
杂音
胸骨左缘 胸骨左缘 胸骨左缘2 3、4肋间 2、3肋间 肋间Ⅱ-Ⅳ
胸骨左 缘2-4肋
Ⅲ-Ⅳ级 Ⅱ-Ⅲ级 级连续机 间Ⅱ-Ⅳ
SM
SM
w 体征:发育落后,青紫,杵状指趾,蹲踞 2-3LSB SM II-III,P2 ¯单一
w 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亚急性细菌性 心内膜炎
杵状指(趾)、蹲踞
TOF并发症
法洛四联症发生动脉血栓形成
X线检查
法洛四联症胸部 X 线检查:靴型心 心脏大小正常(心胸指数 = 0.5), 心尖上翘(红色箭头),左心缘凹陷(白色箭头)。
PDA患儿 肺血轻度增加,心脏略增大, 左心缘较长。
超声心动图 / 彩色­多普勒 PA
DAo
显示:-动脉导管未闭伴左向右分流
治疗
w 自然关闭 w 早产儿 PDA:消炎痛,吸氧 、手术结扎 w 经导管介入治疗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病因
内在因素:遗传因素 外在因素: 孕早期宫内感染 孕妇接触过量放射线 服用某些药物 孕妇患代谢紊乱性或能造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分类及各类主要临床特点
临床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 即在左、右心腔及大血管间 有无异常通道和分流、 临床有无青紫, 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类:
2、应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要少量多餐,
勿进食过饱。 3、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品,保证大便通畅。 4、有水肿者,应根据病情,采用无盐或低盐饮食。 5、法四患儿多饮水。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三、潜在并发症: 1.感染
(1)按时接受预防接种;
(2)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人群集中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 (3)应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避免接触感染患者; (4)按气温改变随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防止肺部感染; (5)小手术(如拔牙、扁桃体切除术)前后均应按医嘱给足
(分裂不受呼吸影响)。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
15%~20%,女性较多见。
1、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CM,
可扪及震颤。
2、婴幼儿、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时多仅有SM。
3、 P2增强
4、脉压差增宽,可出现周围血管体征
5、有显著肺动脉高压者,出现下半身青紫和杵状指。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临床特点:
1、体循环供血不足 2、肺循环充血
3、潜在性青紫
4、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
代表疾病: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房缺 室缺 导管 青紫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抑郁和孤独
患病后,患儿可能会感到自己与 同龄人不同,产生自卑和孤独感,
甚至发展为抑郁情绪。
行为问题
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可 能导致患儿出现行为问题,如攻
击性、违拗等。
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儿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 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关爱,有 助于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积极沟通
通过温和的语言和表情与患儿 沟通,让他们了解治疗的目的 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 治疗。
社区关怀活动
组织社区关怀活动,让患儿有机 会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增强他 们的社交能力,减轻孤独感。
05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康 复护理
康复评估
评估患儿病情
了解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评估患儿的循环系统功能状况。
评估患儿心理状况
关注患儿的情绪状态,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和应 对方式,以便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对于卧床患儿,定期为其进行肢体 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 成。
合理饮食与用药
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安排患儿饮食, 遵医嘱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03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护 理
心力衰竭的护理
休息与活动
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避 免剧烈运动,根据病情
调整活动量。
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 化食物,避免过饱,保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严格遵循医生的康复计划和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患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避免过 度劳累等。
关注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06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预 防保健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活动。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 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少量多餐。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病毒药物 、免疫调节药物等治疗 ,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
用。
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儿,消除其 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4
心力衰竭患儿护理
心力衰竭病因与分类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律失常、心脏负荷 过重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心律失常患儿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 征及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
心理护理
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 支持,减轻焦虑和恐 惧情绪。
生活护理
保持患儿生活环境安 静、舒适,避免过度 刺激。
饮食护理
给予患儿清淡、易消 化饮食,避免过饱或 过饥。
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儿抗心 律失常药物,注意观 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 应。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 科护理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 • 心肌炎患儿护理 • 心力衰竭患儿护理 • 心律失常患儿护理 •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心理护理及
健康教育
01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
01
02
03
心脏解剖
包括心房、心室、心瓣膜 等结构,以及冠状动脉循 环。
增强患儿安全感
提高治疗效果
家长陪伴能减轻患儿的焦虑和恐惧,增强 其安全感。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有助于患儿遵医嘱 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心理康复
建议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
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有助于患儿树立信心, 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PPT课件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改变
(一)正常胎儿的血液循环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改变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1. 营养与气体交换是 通过胎盘与脐血管 来完成的。
2. 只有体循环,没有 有效的肺循环。
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 混合血液。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身体状况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并发症 反复呼吸道感染,如肺炎 心力衰竭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护理评估】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法洛四联症 是存活婴儿
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心病。
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肥厚
【护理评估】
表现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①最主要的表现是发绀
多见于唇、指(趾)甲床、眼结膜等处。
症状
③剧哭、屏气、患肺炎或心衰时可出现 一过性青紫,晚期出现持续性青紫;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表现为差异性 青紫,即仅下半身出现青紫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心脏杂音
①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 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 音(P2)增强或亢进,伴固定分裂。
【护理评估】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病因
遗传因素 特别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
环境因素 ①宫内感染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流感病毒、 柯萨奇等病毒感染;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病因
孕母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钙血 症、苯丙酮尿症
孕母接触放射性、缺乏叶酸、服用药 物(抗癌、抗癫痫药物)、各种导致 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④杵状指(趾)、舌色发暗
【护理评估】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 ⑤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ppt课件
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左向右分流减少, 而产生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而呈现青紫 时,即称为艾森曼格(Eisenmenger) 综合征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分型
卵圆孔未闭
第一孔未闭 第二孔未闭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血量增多)
with septal override) 4、右心室肥厚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pathophysiology)
(扩大) 右心房
左心房(血流量减少)Fra bibliotek通过缺损
(肥大) 右心室
左心室(血流量减少)

通过右跨主动脉


右心室
一般表现:常无自觉症状或活动后稍感疲乏。 生长发育正常,常在健康体检时发现
心脏检查
望诊、触诊、叩诊均未见异常
听诊 L3、4 Ⅱ—Ⅲ /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 杂音,P2正常或轻度亢进
中—大型VSD
多见膜部、室上嵴上方、肺A附近
临床表现:
1、体血少:生长发育落后,消瘦、乏力、
右向左分流 ——青紫型

法洛四联症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无分流 —— 无青紫型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ventrcular septal defect)
VSD分型
1.室上嵴上方,又称干下型 2.室上嵴下方 3.三尖瓣后方 4.室间隔肌部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
肺动脉高压前

右心房

肺动脉 (扩大)

主管护师儿科讲义——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主管护师儿科讲义——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主管护师儿科讲义——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0岁时,心脏容积已达240~250ml,为出生时的12倍。

(3)心脏位置: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岁的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左心室;2~5岁时左心界位于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 处;5~12岁在锁骨中线上;12岁以后在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2.血管的特点动、静脉内径比在新生儿为1:1,成人为1:2。

10岁以前肺动脉直径较主动脉宽,至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12岁始至成人水平。

在婴儿期,毛细血管特别粗大。

3.心率特点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新陈代谢旺盛,心搏量有限,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婴幼儿迷走神经兴奋性较低,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脏搏动较易加速。

随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

测量脉搏时,在小儿安静状态下测量。

凡脉搏显著增快,安静状态下或睡眠时不减慢者,应考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

心率4.血压特点婴儿期,由于心搏量较少,血管管径较粗,动脉血压较低。

随着小儿年龄增长血压逐渐增高;1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80mmHg(10.67kPa);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公式计算;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2/3;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1岁以上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2.67~5.33kPa)。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致病因素可分为两类:①遗传因素,特别是染色体畸变。

②环境因素重要的原因有宫内感染(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孕母缺乏叶酸;与大剂量放射线接触;药物影响(抗癌药、甲磺丁脲等);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或能造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血清心肌酶谱测定 3.病毒学诊断 4.超声心动图检查
【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急性期休息减轻心脏负荷,改 善心肌营养,促进心肌修复。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损伤收缩力下降致组织供氧不足有关。 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知识缺乏 与患儿家长缺乏疾病的护理和预防知识有关。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临床表现】 (三)动脉导管未闭 症状及并发症同室间隔缺损,当右心室压 力大于左心室时,可发生青紫,由于动脉导管链接于主动脉降支 多见,故常见下肢青紫、左上肢青紫(称为差异性青紫),也可 全身青紫。 (四)法洛四联症 组成:①肺动脉狭窄;②室间隔缺损;③主 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继发)。其中以肺动脉狭窄最关键, 决定患儿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心脏血管畸形致组织缺氧有关。 2.生长发育改变 与体循环减少影响生长发育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肺充血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血栓等。 5.焦虑或恐惧(家长) 与疾病的威胁和对手术的担忧有关。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不一,与年龄、感染的病毒的种类、亚型及感 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有关。 轻型:症状轻,以乏力为主,有多汗、苍白、心悸、气 短、头晕、胸闷、精神委糜等。 中型:起病急,除上述症状外,乏力为突出的表现,年 长儿常诉心前区不适、胸闷。 重型:罕见呈暴发型起病急,1~2天内发生心力衰竭并 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患儿极度乏力、头晕、 烦躁、呕吐,甚至数小时内死亡或猝死。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一)增加活动耐力 1.休息 2.饮食 3.按医嘱给予营养心肌药物 4.保证大小便通畅,防止便秘发生。 5.采取保护性隔离,积极预防各种感染,避免去人多的 公共场所。 (二)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2.心电图 3.超声心动图 首选检查。 4.其他检查方法 【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目的在于维持患儿正常生活,使之能安全 到达手术年龄。 2.外科治疗 随着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常见的先天性 心脏病目前均能手术根治。
第二节 先天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一)增加活动耐力 (二)供给充足营养 (三)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四)预防感染 (五)按医嘱用药、择期手术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病因与发病机制】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毒有常见的有毒(A组和B 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 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 疱疹病毒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儿科护理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录
学习目标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临床表现】 (一)室间隔缺损 临床表现:小型缺损可无明显症状。 体格检查:小型缺损者仅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Ⅲ~Ⅳ级响 亮粗糙全收缩期杂音。 室间隔缺损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肺水肿、感染性心内 膜炎。 (二)房间隔缺损 临床表现:症状及并发症同室间隔缺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