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象和意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文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词中描绘的是赤壁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追思。
这首词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更以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而引人深思。
一、意象分析词中的主要意象包括大江、浪花、乱石、惊涛、雪、故垒等。
这些意象构建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波澜壮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以大江的东流和浪花的淘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情。
千古风流人物,即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浪花淘尽,暗示了英雄的命运和功绩最终都会被历史遗忘。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用赤壁的陡峭、惊险和浪花比喻历史的波折和风云变幻。
这种描绘使人感受到赤壁的壮丽景色,同时体会到历史的惊涛骇浪。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描绘了赤壁的历史背景,他特别缅怀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
周瑜是古代英雄的代表,他的才情和胆略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此处,诗人通过对周瑜的追思,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追思。
这些意象在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大江东去”象征着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浪花淘尽”则象征着英雄人物的命运和功绩终将被历史遗忘。
而“乱石穿空”和“惊涛拍岸”则象征着历史的波折和风云变幻。
二、意境分析壮丽与雄浑:这首词以赤壁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壮丽而雄浑的画面。
大江的东流、浪花的淘尽、乱石的穿空、惊涛的拍岸等景象,都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波澜壮阔。
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敬仰。
豪放与悲凉:词中的语言豪放而激昂,诗人以赤壁为舞台,缅怀古代英雄,思考历史和现实。
这种豪放与悲凉的交织,使这首词充满了激情和深度。
诗人的豪放体现在他对赤壁的生动描绘和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上;而悲凉则体现在他对历史的无情反思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上。
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反思:这首词中,诗人通过对赤壁的历史背景和三国时期周瑜的追思,表达出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追思。
浅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浅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念来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难免为其豪放之势所折服。
长江波涛卷卷而去,如飞雪一般,裹挟多少故垒处人道是的文章?有人说,这宏大景象之描写,自然显其豪气,可多少人的目光又被结尾处一句“人生如梦”绊住?这一句与“世事一场大梦”相映成趣的感慨做收束,尽是凄迷,豪情何在?可苏轼之所以是苏轼,都在他那一份潇洒气。
他在赤鼻矶怀古,不止是赞颂,更不止是感伤,而是一种跳脱出自我局限的尝试。
怀古意味,便在这大江东流之中。
由上片开始“千古风流人物”,到“三国周郎赤壁”,再至“一时多少豪杰”,目光直接收束在周瑜身上。
不止苏轼的《赤壁赋》,戴复古一句“千载周公瑾”也尽显对周郎的赞颂。
这位“羽扇纶巾”的千古豪杰,东坡不直写其英勇,只写其“谈笑间”便可让敌方战船“灰飞烟灭”,运用了文本的留白性而极具画面感。
公瑾之“雄姿英发”,少年壮志,可算作全词怀古的亮点。
赤壁之战时周瑜时年三十四岁,而作词的苏轼却已四十七岁。
“乌台诗案”后坎坷的人生境遇,换作他人,必要整日哀叹而不作文吧振作了。
苏轼也在结尾处写那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一杯酒敬与“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明月,可见其忧戚,可见其悲痛了。
与历史上年轻豪杰的对比,发现自身已老壮志难酬,自然悲上加悲。
可真相如此吗?本词的怀古意味便藏在开头“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之中,等我们去寻到这一线索。
正面来看,这三句是写景,是引出下文怀古主题。
可通读全词再回看,这分明意在多少功名都付大江东流。
人作为渺小的个体在宏大的时间与空间之中不过是蝼蚁,又何必计较浮华一生所谓多少功名利禄呢!年轻时便大胜曹军的周郎也罢,诗案后谪居黄州的东坡也罢,作者明了人终是有宿命的统一性的,生老病死,荣华富贵,最后都随这赤鼻矶的滚滚长江,肆意东流。
这是发现人类命运的普适性结论后的超然物外,自然显其豪情,成了豪放派的千古经典。
本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没有陷于自身现实与古人故事的矛盾之中,是东坡的豁达。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和历史内涵。
该词是苏轼对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回忆和怀古之情,表现了苏轼对历史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词的开篇就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开头,展现了大江奔腾、潮水涌动的壮丽景象,表现出历史的长河和人类的悠久历史,同时也道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历程。
这句话借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描绘历史,表现了苏轼对历史的景仰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接着,苏轼提到“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展现出他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赤壁战役的怀念之情。
他在词中刻画了赤壁战役的惊心动魄,峰回路转的情节,将历史和文学结合得十分自然和融洽。
同时,他也通过对赤壁战役的描述,表达了对于英雄事迹的赞颂和对于历史事件的关注。
此外,他还运用了形象、声音等多种手法来描绘战争的惨烈和壮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随后,苏轼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藻,描绘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江山如画等自然景观,使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壮阔和自然的美丽。
这些描写不仅有着浓郁的感性色彩,同时也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了苏轼对于历史、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他通过对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表达出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伟大。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苏轼在词中如何描绘历史名将周瑜。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通过周瑜的形象来表现他的英雄气概和风采。
他用“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年轻时的风貌,用“羽扇纶巾”来形容周瑜的仪态,同时也用“樯橹灰飞烟灭”来形容周瑜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
苏轼的这些描写都非常精准,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周瑜的英姿飒爽。
此外,苏轼在词中也通过周瑜的故事来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周瑜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他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的联军,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周瑜的英年早逝却让人惋惜不已。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意与解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意与解析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一作:崩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同:樽)注释: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学短评8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学短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豪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词中描绘的是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的是苏轼对历史、对英雄人物的深深怀念。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苏轼以豪放、奔放的笔触,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恢弘场面,刻画了周瑜的英雄形象,并以此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敬仰和向往。
词中的“想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一句,通过浪漫的想象,将历史人物周瑜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英雄的气息。
其次,这首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苏轼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理解。
他通过对比自己与周瑜的处境,感叹人生如梦,时光飞逝。
这种对生命短暂和历史长河的感悟,使这首词超越了单纯的怀古之情,上升到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再次,这首词的艺术成就极高。
苏轼的文笔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他将情感、场景、人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整首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的力量。
同时,这首词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对历史事件的详细描绘,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
此外,《念奴娇·赤壁怀古》还反映了苏轼的儒家思想。
他敬仰周瑜的英雄事迹,实际上也是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表达。
在词中,他通过对周瑜的赞美和自己境遇的感叹,表达了对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思想的追求和理解。
最后,这首词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它所表达的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影响了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总的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深刻哲理思考、艺术成就极高且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这首词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思想深度上来看,都堪称是宋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念奴娇·赤壁怀古》解读及诵读感悟
《念奴娇·赤壁怀古》解读及诵读感悟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八月。
这首词通过对赤壁雄奇壮丽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凭吊,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
豪放之中有沉郁之气,使人读后为之倾倒。
周瑜和曹操同是东汉末年的军事家,并称为“三国演义”中的一代枭雄。
在诗人的眼里,他们可以说是英雄,但他们更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家、军事家。
从诗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看来,周瑜还是偏向于正统的。
而他与刘备、诸葛亮一起上演的“三顾茅庐”,又充分地体现了他胸襟广阔的一面。
一方面是赞扬了周瑜的才智和功绩;另一方面又赞扬了他“得人心”,是个颇受部下拥戴的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起首两句是叙事写景,同时也寄寓着自己的感慨。
这里的“故国神游”,是说自己由于饱经世事沧桑,已不再有少年时那种天真浪漫,而是变得成熟了。
这四个字暗含了一个典故,那就是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虽然此处没有“二乔”,但以“二乔”喻指大小二乔,却也妥帖。
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并不多余,反而显示了苏轼才华横溢,善于化用前人诗句的特点。
写“多情应笑我”,那是因为词人把现实社会与梦境世界融合在了一起,从而突出了人生短暂,虚幻莫测,不如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
既然万事都成空,那么又何必自寻烦恼,徒增烦恼呢?词人把对梦境的向往,引入对现实的感慨,意味深长。
这种怀旧思新的矛盾,是封建文人所共有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才造成了许多传世名篇。
有人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苏轼一个失意文人,在贬官黄州之后,追忆昔日功业及壮志难酬的苦闷,这是有道理的。
然而这首词只能作如是观。
它是以议论入词的。
词的开头即阐明怀古是为了吊古,然而历史已逝,自己是历史的追随者,所以并非如屈原等怀抱宏伟政治理想的人那样只是追怀往事,而是感慨人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
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
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
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
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
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审美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审美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苏轼当时被贬居黄州,深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然而,这首词作,却以开阔豁达的胸襟,雄放激昂的言辞,赞美了赤壁大战中战功赫赫的古代英雄人物周瑜。
在词中,词人借古抒情,托物言志,曲折地表现了自己的理想与胸怀。
全词如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的上片写景。
苏轼从长江写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淘”即冲洗。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往往把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与江水联系起来。
历史就如同长江之水,连绵不绝,一浪推着一浪不断前进。
词人借滚滚滔滔的长江之水的永恒,引出“千古风流人物”来,并用“浪淘尽”来描写“千古风流人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而消逝。
词人由眼前滚滚江水想到过去的英雄人物,这样,不但将读者带回历史长河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思索,而且表现出宏伟的气魄,激越的感情,并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里由长江引出了赤壁。
“故垒”即指古时的军垒。
“故垒”与上文的“千古”照应,从而表明眼前所见是历史的遗迹。
“西边”指出了赤壁的方位。
“赤壁”这里是指湖北黄冈西北长江北岸赤壁矶,一作赤鼻矶。
“人道是”即人们传说是。
这里,不但说明了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也暗示了这里的赤壁不一定是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战的赤壁,仅仅是传说而已。
“周郎赤壁”中的“周郎”指周瑜,东吴著名将领。
在“赤壁”前加周郎,目的是引出所要表现的古代的“风流人物”周瑜。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千堆雪”比喻堆积很多雪白的浪花。
这几句是词人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苏轼《赤壁怀古》赏析
苏轼《赤壁怀古》赏析苏轼《赤壁怀古》赏析苏轼《赤壁怀古》展现了当时政府的黑暗,也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的担忧以及想要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赤壁怀古》的赏析,欢迎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赤壁怀古》赏析篇一: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
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
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
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
“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
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
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
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
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
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
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
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评价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文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词中描绘的是赤壁的壮丽景色,表达的是诗人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深深怀念。
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通过对江水奔涌的描写,展现出赤壁的壮阔和豪迈。
而“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
在“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中,诗人通过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引出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周瑜。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英勇表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故事之一。
在“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周瑜的儒雅形象和他指挥若定的气质,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仰。
同时,也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瞬息万变。
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他感叹自己未能像周瑜一样年轻有为,建立不朽功勋。
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最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中,诗人通过表达对历史和生命的感悟,展现了自己的豁达和超脱。
他认识到生命是短暂的,而历史是长久的。
因此,他希望通过饮
酒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将心中的豪情和壮志都融入到这一杯酒中。
总的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充满豪情和感悟的词。
诗人通过对赤壁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悟。
这首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种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和领悟。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文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词中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对英雄人物的深深怀念。
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全文赏析。
首先,从词的题目“赤壁怀古”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回想起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他以“念奴娇”为词牌,以“赤壁怀古”为题,表达了他对这段历史的深深怀念和感慨。
词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赤壁之战的背景。
他以长江为舞台,以浪涛为历史的风云变幻,形象地展现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浮起落。
这种气势磅礴的开篇,为后面的词句定下了基调。
接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明确地交代了词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赤壁之战——以及这场战役的主角——周瑜。
他通过“人道是”三字,表明了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深深敬仰和尊重。
“周郎赤壁”一句,既点明了历史事件,又暗示了周瑜的英雄形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激烈场面。
苏轼用“乱石穿空”形容山势的陡峭,用“惊涛拍岸”形容江水的汹涌,用“卷起千堆雪”形容江水的波涛翻滚。
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也展现了— 1 —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开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以如画的比喻,形容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他认为,这场战争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英雄豪杰们大显身手的时刻。
“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接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苏轼再次提及周瑜这位英雄人物,并引入了周瑜的妻子小乔这一角色。
这是对英雄美人相伴的浪漫描述,也是对英雄人物和美人生死与共的真挚情感的表达。
“小乔初嫁了”既表现了周瑜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也暗示了他与小乔之间的深情厚意。
最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以一句“人生如梦”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深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深度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文学家杨炯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怀古之情,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和英雄豪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首先,这首诗以怀古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敬仰和对英雄事迹的赞美。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杨炯通过诗中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壮丽和激情。
诗中的“念奴娇”是一个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佳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引子,诗人将读者的情感引入到了赤壁之战的背景之中,为后续的描写做了铺垫。
接下来,诗人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战场的景象。
他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手法,将战争的激烈与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千岩竞秀”、“万壑雷奔”等描绘了山势险峻和水势汹涌的景象,给人一种壮观的感受。
同时,诗中还出现了“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夜鱼龙舞”等诗句,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动荡。
在描写战争的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豪情。
诗中提到了周瑜、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他们在战争中展现出的智勇和领导才能得到了诗人的赞美。
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他们事迹的颂扬。
最后,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英雄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他在诗中提到“人生如梦”,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叹。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诗人试图唤起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让人们珍惜当下,追求真理和美好。
总的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以赤壁之战为背景的怀古之作,通过对战争景象的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雄奇的意境和深远的主题,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真的是让人一读就有种穿越千年的感觉,心里不禁感叹:哎,古人真是有情有义啊!想想这词的背景,诸葛亮、曹操、刘备那些英雄人物,真是个个都风云人物,气吞山河。
赤壁之战,真的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较量,智勇之计,恩怨情仇,简直就像一场大型真人秀,精彩得让人咋舌。
词中的“月光照水,波光粼粼”,想象一下那种场景,江水悠悠,月亮映在水面上,宛如无数颗星星在闪烁,心里忍不住感到一阵惬意,仿佛能听到江水轻轻的低语。
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真的是点睛之笔啊。
哦,那份心意,虽然相隔千里,但心却是紧紧相连。
就像朋友之间,即使不在身边,心里依然惦记着,聊聊天、发发微信,感觉近在咫尺。
那种情感,真的是穿越时空的联系,让人心里暖暖的。
古今情谊,总是那么奇妙,像是无形的线,把人们连接在一起。
再看看后面的描写,那个“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简直是把我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想象着那些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样子,心里不禁升起一阵豪情。
说到“红颜弃之,狼子野心”,这句话也很有意思。
哈哈,古人对感情的思考真的很深刻啊,风花雪月,江湖儿女情长,但最终还是敌不过那份野心。
人生啊,真是个无奈的轮回,大家都想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有时候不得不放弃一些美好的东西。
想想我自己,也有过那种感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有时候真是让人无奈。
不过,这也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取舍”,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一些选择,对吧?词中的“想当年”这几个字,简直是触动了我的心弦。
每当我想起那些过往,总有一丝怀念在心头荡漾。
那时候的日子简单而快乐,和朋友们一起疯,一起笑,似乎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充实。
然而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很多东西就像流水一样,再也回不来了。
生活总是充满了变化,有时候也让人无奈,但这就是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皆是,谁能逃得过呢?读到“无情最是台城柳”,这句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
台城的柳树,曾见证过多少离别与相聚,多少悲欢离合。
《赤壁怀古》赏析
《赤壁怀古》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通过对赤壁古迹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苏轼所处的北宋时期,政治上虽然较为黑暗、腐败,但文化艺术却十分繁荣。
苏轼本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他的诗歌和词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文化氛围。
在作者境遇方面,苏轼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
他多次被贬谪流放,生活颠沛流离。
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赤壁古迹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接下来是对这首词的翻译和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通过对长江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同时,“浪淘尽”一词也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短暂。
接下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引入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周瑜,通过对赤壁古迹的描绘和周瑜的追忆,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通过对赤壁周边环境的生动描绘,进一步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
同时,“卷起千堆雪”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变迁。
在词的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一句,通过对周瑜年轻时的英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赞美。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周瑜在战争中的从容淡定和指挥若定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惨烈和历史的残酷。
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更是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文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通过对赤壁的描写,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自我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上阙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
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通过对大江的描绘,展现出历史的浩荡和风流人物的才华。
大江作为时光流逝的象征,与英雄人物的风流业绩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缅怀。
同时,“浪淘尽”也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为下文的怀古之情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的四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通过对赤壁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古代战场的险要和激烈。
而“人道是”三字则引出了下文所咏的人物——三国时期的名将周瑜。
“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周瑜。
他年轻有为,战功赫赫,与小乔夫人恩爱相敬,是一个事业和家庭都春风得意的英雄。
而词中的“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她的出现更加衬托出周瑜的才华横溢和风姿卓越。
整首词中通过对赤壁的描写和对周瑜的仰慕,苏轼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他渴望像古代英雄一样建功立业,但现实却是年老而无为。
这种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自己无能的自嘲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总的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词作,通过对赤壁的描写和对周瑜的仰慕,表达了苏轼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对自我感慨。
整首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人生的感悟。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年近半百的苏轼,站在赤壁江边远眺,心中感慨万千,一腔的政治抱负,随着“乌台诗案”而化为泡影,一世的英名才气随着贬谪黄州而“落尽骄气浮”。
原先拥在身边,谈诗论词的朋友没了,只有这壮丽的河山与千古风流人物可以慰藉这个伟大而寂寞的心灵。
听,滔滔江水,在吟唱着亘古不变的雄浑壮丽的歌曲;看,万里长江,在展示着一泻千里的浩然雄伟的正气。
站在江边,苏轼的心中,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已成过去,像是沙砾被江水所淘汰那样,既写景又吊古,展示出整首词兼写江山和人物而以人物为主的基本线索。
“浪淘尽”三字,情感凝重而饱满,说尽了自然的永恒和沧桑多变,包含着江流无尽,人生有限的感叹,与《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伤情调是相通的。
“风流”是杰出之意,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的赞许之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故垒”指黄州古老的城堡,这里指古战场的遗迹。
“人道是”三个字表明苏轼知道这里并不是三国古战场赤壁,但作者意在怀古抒情,并非考证历史,所以,将错就错,由此赤壁想到三国,进而韵味无穷。
下片一开始就紧扣上片的“豪杰”,由景及人对苏轼心中倾慕的“千古风流人物”展开描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苏轼对周瑜的神往。
小乔是太尉乔玄的二女儿,国色天香,嫁给周瑜是在赤壁之战前十年。
这一句看似闲笔,实则更好地表现了周瑜的少年英俊。
在这首豪放词中,加入“小乔初嫁了”这句柔情软语,让我们看到了苏轼内心深处多情的一面,“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贬官黄州时,爱妻已去世多年,在自已遭受磨难时,缺少亲人的慰藉,也是苏轼内心倍感凄楚的原因。
一句“小乔初嫁了”既表现了苏轼对周瑜少年英雄,婚姻幸福美满的羡慕,更表现了苏轼对自己人生不得意的无奈。
《念奴娇·赤壁怀古》主旨辨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主旨辨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身坎坷身世的感慨,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感。
这首诗借怀古抒情,用豪壮的情调称颂古之英雄的丰功伟业,表达了诗人虽然政治失意、怀才不遇,亦未曾失去的旷达心志。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思想感情: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念奴娇·赤壁怀古》解读及诵读感悟
《念奴娇·赤壁怀古》解读及诵读感悟我国的古典诗词数量庞大,艺术精湛。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词,感受苏轼的浪漫主义诗风。
一、理解诗意。
念奴娇,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和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颂,抒发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感慨。
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十二月。
词人登临古战场,面对江山形胜,英雄无觅,发思古之幽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展示了词人宽阔的胸襟、高远的志向。
“故垒西边”、“人道是”体现了词人豪迈乐观的气度。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大江东去”是这首词中最富于动感、令人印象深刻的诗句。
词人将长江水比做有生命的活物,认为它会永不停息地奔流向前,似乎要吞没一切。
这是何等的气势啊!“势来不可遏,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包容一切,而决不肯罢休。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的豪情壮志,如果用具体的景物来表现,那就太呆板,也就不能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于是词人抓住长江横溢奔腾的气势,用“一泻千里”的长江水来比拟,非常形象而又生动。
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出发,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出色的江山图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们互相搏击,互相排挤,极力想将对方压倒,词人目睹这一派惊心动魄的奇观,内心受到强烈震撼。
所有景物都融入词人激越、澎湃的感情之中,仿佛大自然正以它雄伟的力量和奇异的声响,来助长作者那奔腾咆哮的奇思壮志。
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让人想见那种宏伟的气魄。
一个“卷”字也表达出词人内心惊心动魄的情感,引起读者更加强烈的共鸣。
“江山如画”表达了词人对历史遗迹、千古江山的咏叹,给人以壮丽无比的审美感受。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作者在此想要表达什么呢?我们只要细细分析,不难看出,这是一首咏古词,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二、诵读指导(师配乐朗诵) 1。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首经典代表作,被誉为“百古绝唱”。
它以芳达的文采和典雅的语言,细致的描绘了赤壁古迹的传奇情景,深刻地表达了悲情的怀古思乡之情。
在古典文学史上,它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品,在中国文化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婉转却富寓意”的名篇佳作,撷取了三国时期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叹怀痛感,向往回归家乡江陵城,深情欲诉的情怀,叙述了屈节一统江山的曹操在赤壁古迹上的怀旧情怀,把他的悲恸和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充满诗意的表达,生动地再现了风浪拍打山石,涛声震撼海岸的壮伟场面。
苏轼以丰厚的情感浓厚地描写了赤壁江湖之气,把赤壁的空灵秀丽动人的景象融入其中,表现出由衷的怀古情怀。
苏轼还用他高明的诗艺,将曹操怀古使用的抒情设计到诗歌中,运用“下楚雄关”、“苏武穿金甲”等典故,使诗歌的忆古情怀更加深刻动人。
比如:“羽书斗马解,指月分锦阵,双沟波深荡,一去百年春”,这句诗歌蕴含着深沉的思乡之情,而“黄金襦袢金钗,洛阳城头玉楼”这句诗歌,又向古人表达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苏轼用心去感受赤壁的震撼,用笔去描写赤壁的壮美,以及百年前的曹操在赤壁的坚守,最终完美地刻画成了一首念奴娇诗歌。
他把丰富的感情浓缩到诗句中,唤起了后人心中的经典思考,传达了深切的感受,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传承中,一直被人们广泛传颂,它以出神入化的诗歌魅力,细腻地描绘了曹操在赤壁怀古的深情场景,把他贞观之治时期的怀古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永远闪烁着千古绝唱的光芒,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经典佳作,留存下来让人们永远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的理解
浅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的理解
摘要:一直以来,对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的理解多有争议,其中,作为主导的是两种思想,其一是认为该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失望的喟叹,其二是认为该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如画的江山、英雄事业和风流人物的由衷赞美。
本文就这两种思想进行了对比来进一步讨论该词的主题。
关键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积极、消极
正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这是一篇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词,曾经在初中、高中我们都不止一次的学到过这首词,但当时基本都是停留在对于其文字的欣赏上,对于其主题总是一带而过,对于这样一首熟悉的词,它的主题究竟是怎样的,在此仅凭自己的理解浅谈一下自己对其的认识。
探讨本词的主题,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词的历史背景,言及此处,不得不提到历史上有名的事件——“乌台诗案”。
当时的朝廷正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激烈的时候,在“旧党”的攻击下,王安石于熙宗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
与此同时,变法者内部的斗争也越演越烈,一些小人趁机公报私仇。
而熙宗九年(1076)十月,由于吕惠卿上书揭发,王安石再次罢相,退出政治舞台。
至此,变法的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投机新法之徒肆意结党营私,报复旧党,而正直的苏轼自然成了他们下手的目标。
此时的苏轼正值在外任职期间,由于他本就不满新法,而且在外任职期间看到了人民生活的疾苦,于是,他的诗中就难免流露了一些不满的情绪,而恰恰是这一点给了想陷害他的人可乘之机。
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直联名弹劾苏轼,他们把苏轼的一些诗文加以断章取义、穿凿附会,认为他狂妄自大、诋毁新法、包藏祸心、毁谤朝廷,当时的神宗本因爱才之心不想把苏轼治罪,但在几个御史的轮番围攻下,最后只能下令御史台(乌台)把苏轼逮捕。
由于当时苏轼的名望已经很大,加之朝中官员对此案意见不一,苏轼没有立即被斩首,而又由于另一些人的全力营救,苏轼最终被贬黄州。
这次的事件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此时的他身为罪臣,身份低微,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凭借着老朋友的帮助,他请得了数十亩废地,初次体会到了“躬耕”之劳。
此时的他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乌台诗案”不仅消减了他的政治热情,而且也让他体会到了人间的世态炎凉。
朋友们不再通信、艰苦的生活条件让他开始钻研经学以寻求解脱。
他力图从老庄哲学中获得慰藉,以旷达的态度面对挫折。
与此同时,他激情山水,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抒发在黄州附近几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元丰五年(1082)七月至十月,他与朋友前后两次有黄州赤壁,也就为我们留下了绝唱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事实上,很多人提出本词主题为表达诗人理想与现实矛盾中产生的苦
闷,大多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苏轼在被贬期间在黄州游山玩水、参佛种田、饮酒赋诗,从而得出结论,认为他已经“心灰意冷”,不可能有忧心国事、报国疆场的热忱,如《齐鲁学刊》八零年第一期,段国超在论及此事时为文章所起的标题便是“似是一种失败的心理”。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在当时的政治压力下,诗人以这种行动来掩饰自己的感情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是的,此时的诗人精神上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从一定程度上讲,他确实在借此派遣内心的积郁,但是它却不是人生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与他内心世界相谐协、相一致的表现。
让我们来从作品的本身来看,毕竟理解、评价作品的主要依据是作品本身,是作品中呈现出的艺术形象,以及透过它所表现的情思。
开篇,诗人便放声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叹,那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歌咏我们一样可以感受得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在我们眼前拓开了一幅气势浩大、意境壮阔的画面,而“江山如画”四个字更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承接上句,这如画的江山、风流人物,都是祖国的骄傲、人民的骄傲。
而后,诗人转入了对“周郎”这个历史人物的具体描绘,并通过历史上周瑜破曹一役热情的赞扬了周瑜这一历史人物表达了他对周瑜的倾心向慕之情,而这,正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鲜明表露。
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诗人虽然在政治生涯上遭受了挫折,但是,他却壮怀未息,尽管蒙受不白之冤,死里逃生,远贬黄州,困局待罪,但他仍豪迈的高歌“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去可汗”,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对于少年得志、勇破强敌的周瑜的赞颂完全可以闪现出诗人热切的事业心与爱国情怀。
对于本词的思想评价,很多人肯定了词前半所表现的豪迈气息,但是却批判了篇末“人生如梦”的感叹。
对此,张志岳先生作出了新的阐释,他认为:“人生如梦”既是有感慨,但更多是表示不予计较的旷达思想,而“一尊还酹江月”则表示没有被穷愁压倒,坚持自己的理想,此种说法虽然没有很多的根据,主观想象的成分居多,但是这种理解却使这首词的基调比它字面上看来高昂得多了。
总结:纵观全词,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虽然在嘲讽的笔调中显露出不平、在故作闲逸中透出牢骚,有着一定的消极情绪,但是那执着于理想、不甘沉沦的一面的不言而喻的,正是因此,我们在读这首词的时候,更多感受到的是其中喷出的热气与激荡的豪情,感受到的是诗人振奋的力量。
被贬黄州期间,诗人亲体“躬耕”之劳,身居困苦,但是却依然关心着身边百姓的生活,当看到武昌一带百姓生活艰难以至于杀死自己的婴儿时,他立即写信给鄂州知州朱寿昌,请求救济。
他从未把国家百姓之事置之度外,相反,他是在学着把自己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他学习老庄思想,为的是看淡自己的名利得失,为的是让自己无欲无求,在寻求解脱的同时,他更注重的是提高自身的修养,而我想,他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他明白要想更好的报效祖国,首先要让自己学会淡然,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锋芒毕露,此时的他已经学会了淡然,已经成熟,他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它既不同于屈原那种以死报国的精神,也不同于陶渊明恬然退隐的高洁情操,他树立了一种新的“人格典范”——在保护自己
的同时去完成自己的追求,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极大的智慧。
因此我认为本词的主题在于抒发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文献索引:《苏轼文集》王恒海南出版社
《豪放词》秋枫宗教文化出版社
《东坡词论丛》苏轼研究学会四川人民出版社
《苏轼》董森、杨哲五洲传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