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鸭稻共作模式的优势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一、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1.对水稻的好处让鸭子在稻田中长期生活,在水稻田中自由穿行、觅食,可以刺激水稻的生长,同时能为水稻除去杂苹和害虫。
鸭子排的粪便又是很好的农家肥料,能被水稻很好地吸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对土壤质量的改变和水稻的长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而节约了化肥、农药以及人力的支出,是个一举多得的养殖方法。
2.对鸭子的好处稻田生态养鸭方式为鸭子无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养殖场所,鸭子能在稻田的水面休息嬉戏,同时水稻还可以为鸭子遮阴避日,更为重要的是稻田为鸭子提供了昆虫、水生植物以及水生动物。
解决了鸭子部分食物尤其是动物活性蛋白质的来源,促进了鸭子健康生长。
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饲料投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对生态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稻田生态养鸭的技术要点1.搞好场地建设稻田生态养鸭虽然好处很多,操作也比较容易.但对拟作为养鸭场地的稻田要进行一些改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添置养殖鸭子的围栏。
设置围栏的目的在于便于管理和防止鸭子逃窜。
建筑材料上要注意控制成本,提倡就地取材,可以因陋就简,木条、竹条、尼龙网、编织袋等都可以用。
围栏高度以50~60厘米为好,围栏间距要适中,以不让鸭子逃出为宜;二是要搭建栖架,供鸭子上岸休息使用。
通常在田埂上搭建,材料也要因地制宜,一般以木条、竹条为好。
栖架上最好有顶棚,可以遮阴避雨。
栖架要高出稻田20厘米左右。
搭建栖架的面积根据饲养鸭子数量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6~7只为宜。
2.选好放养品种稻田养鸭的养殖环境和普通养鸭不同。
稻田养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更接近于野生状态,因此,放养品种的选择要根据稻田养鸭的特点来确定。
一是要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二是要选择耐水性好、行动灵敏、浑水效果好的品种;三是要选择野食能力强,除虫、除草能力强的品种。
目前适合于稻田养殖的品种较多,国内优良的地方品种如绍兴鸭、金定鸭等中小型鸭都是较好的选择。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
浅谈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一、稻鸭共生的优点1. 生态环境友好稻鸭共生利用了鸭子天生的觅食习性和在水中觅食行为,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起到了生物防治的效果。
通过鸭子在稻田中觅食,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和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
2. 提高生产效益稻鸭共生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鸭子在稻田中觅食的同时还可以使土壤得到松动,促进氧气的渗透和水分的保持,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采用稻鸭共生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约10%以上。
3. 多样化农产品在稻鸭共生的生产模式中,鸭子不仅可以起到除草和防虫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供禽肉和鸭蛋,使农业生产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可以生产水稻外,还可以增加鸭肉和鸭蛋等农产品的收益,提升农村经济效益。
4. 保护生态多样性通过稻鸭共生的种植模式,能够提高田间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减少水田中的害虫和病虫的发生,使得生态环境更加的平衡和稳定。
二、稻鸭共生的生产技术1. 选择适合的品种在进行稻鸭共生的种植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和鸭子品种。
水稻品种应该选择适宜的耐淹、耐倒的早熟和中熟水稻品种,鸭子品种应该选择适合水田放养的鸭子。
在实际种植中选择品种时需兼顾稻鸭的相互配合。
2. 合理的放养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稻鸭共生是一种多元共生的模式。
在进行放养时,需要合理的安排鸭子的放养密度和方法,避免过多的鸭子造成水稻苗圃踩踏、损害水稻根系等问题。
应在晚稻插秧后2~3天,自然干地放入干净的水田中,环形排列等放养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水稻的损害。
3. 科学的管理技术在进行稻鸭共生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保障稻鸭共生模式的效果和效益。
在农田管理上,要做好水田的水肥一体化管理,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同时合理的施用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浅谈稻田养鸭
浅谈稻田养鸭浅谈稻田养鸭稻田养鸭是一种生态型的种养技术,就是把雏鸭适时放入稻田里,四周用篾栅围起来,昼夜在稻田中饲养,实行稻鸭共栖双丰收的一项种养配套新技术,它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鸭为家禽进行饲养,并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
稻田养鸭最先起源于我国的明清时期,当时的目的是用鸭防治稻田蟛蛴,其后是用来防治蝗虫。
经过大约400年的时间,稻田养鸭从传统的稻田养鸭法发展到现代的稻鸭共栖法。
现代的稻鸭共栖实现了农牧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稻田养鸭的继承和发展。
稻鸭共作技术,源于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稻田养鸭,完善于日本,发展于亚洲。
一、稻田养鸭的意义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发展优质稻、养鸭技术相结合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具有除草、防病治虫、施肥、中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等优点,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
1.清除杂草稻鸭除草效果好于任何化学除草剂。
据调查,鸭子的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
鸭在稻田里不断踩踏,使杂草明显减少;鸭小时吃小草,长大后以吃双子叶杂草为主;鸭子的频繁活动,使稻田水体浑浊,透光性差,影响稻田水体底部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的数量。
2.防治害虫鸭在稻丛间频繁活动,可以吃掉潜叶蝇、蛾类及幼虫、二化螟、负泥虫等有害的虫类,对卷叶螟、稻苞虫、螟虫和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减少对稻苗的危害。
3.提高肥力鸭在稻田里生活,其排泄物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能够满足水稻全生长期所需的氮、磷、钾养分,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肥力15%左右。
根据调查,一只鸭在稻丛中两个月左右时间累计排泄物湿重达10千克左右。
相当于47克氮、70克五氧化二磷、31克氧化钾。
4.增加产量鸭有天生拱地的习性,鸭子的频繁活动,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氧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活秆成熟,提高水稻千粒重和成熟度,而且稻米品质优良、口味佳,生产的大米达到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大米的标准。
稻鸭共作生产有机稻米技术初探
融人 水禽 育种学 、 生态 学 、 动物 行 为 学 、 境 学 、 环 电子 学 多 学科 的知识 。
有机农 产品 , 既是 解决 农 产 品质 量 安 全 问题 的重 要 措施 , 也 是推 进农业 优质 化生 产 、 专业 化 加 工 、 场 化 发 展 的有 市 效 途径 , 更是 推动农 业 生 产方 式 转 变 、 进 农业 综 合 生 产 促 能力 提高 和推进农 业 增 长方 式 转变 的 战 略选 择 。20 02年 中央一号文 件 中明确 提 出 “ 大力 发 展无 公 害 农 产 品 、 色 绿 食 品和有机食 品生 产 , 建立健 全认 证 、 识 和公 示制 度 , 标 尽 快使优 质 、 全 的 农 产 品形 成 品 牌 ” 安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在
关键词 : 态农业 ; 生 有机 大米 ; 稻鸭共作 ; 技术规程
中图 分 类 号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7 3 (0 0 0 6 0 0 7— 7 1 2 1 )9— 5— 2
1 发展稻 鸭 共作生 态农 业 的意义
积 极推广 生态 农业 , 展无 公 害 农 产 品 、 色 食 品和 发 绿
20 0 7年 中央人 口资 源 环境 工 作 座 谈 会 中提 出 “ 环境 保 护 工作 , 着 眼于人 民喝上 干净 的水 、 吸清洁 的空气 、 要 呼 吃上
该 生态 系统种 稻 、 养鸭 完全融 为一 体 , 利用 鸭 粪 、 作 农 物秸秆 及残 留物等 农业 内部 的有效循 环 和生物 链 , 可生 既
产安 全 、 质的有 机 稻 米 , 可 为市 场 提供 安全 、 优 又 无公 害 、
符合 传统 消费 习惯 的优质禽 肉 , 可以从 根本 上解 决传 统 还 农业 生产 大量使 用化 肥 、 药 产 生 的 面 源污 染 问 题 , 护 农 保 了农 田生态 环境 , 护 和提 高 了耕 地质 量 和 土壤 肥 力 , 维 达 到稻 鸭丰收 、 业增效 、 民增 收 的效果 , 实现 人 与 自然 农 农 是 和谐共 生可 持续 发展 农 业 新 技术 。 日本 农林 水 产 省将 稻 鸭共 作技 术作 为全 日本 1 项受 国家 资助 的环 保 持续 型农 2
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
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稻鸭共作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米和鸭子,让鸭子在稻田中自由活动,消灭害虫、杂草等,从而实现双重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平衡理论:作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稻鸭共作,其原理首先与生态平衡理论密不可分。
生态平衡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都在相互作用中维持着复杂的平衡状态,而一旦其中某一物种数量失衡,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在稻鸭共作模式中,鸭子作为上游环节,通过食用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等,使得稻田中的生态平衡得以恢复。
2.协同作用理论:稻鸭共作模式中,鸭子和稻米之间利用协同作用产生双重效益。
通过鸭子在稻田中的活动,可以达到消灭稻田中害虫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并将大量的粪便排放在稻田中,使得其成为了一种天然的肥料,来提高稻米的品质和产量。
3.资源综合利用理论:稻鸭共作模式中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利用场地和资源丰富。
一方面能够节省稻米种植过程中对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人力投入和经济成本等,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的可持续和经济效益更高。
4. 养殖技术理论:稻鸭共作模式需要适宜的饲养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稻田中的害虫数量和杂草生长,而成为了一种自然有机的农业生产模式。
不仅是经济效益更高,而且它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成就生态农业。
稻鸭共作需要适宜的种植技术和养殖管理,is 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tha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itigating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exploitative farming practices, while improving both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production.综上所述,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包括生态平衡、协同作用、资源综合利用和养殖技术等方面,这些理论都通过将动物放养在稻田中,与稻米进行互动,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
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调研报告
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谷和放养鸭子,通过鸭子的捕食行为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这种生态种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田的产出,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生态种植中。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科研论文、专利和行业报告,了解该种植模式的科学依据和先进技术;2.专家访谈:与从事稻鸭共栖生态种植的农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教训;3.实地调研:选择典型的稻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稻鸭共栖生态种植的实际效果。
四、调研结果1.优点:(1)害虫防治:鸭子可以主动捕食稻田中的蜗牛、蚯蚓等害虫,有效控制害虫数量;(2)施肥作用:鸭子的进食、排泄过程中的粪便可以成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提供养分,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3)调节水质:鸭子在田间活动,会搅动水中底层的积食、底泥等杂质,有利于水质环境的改善;(4)节约成本:由于鸭子自主捕食害虫,减少了对农药的需求,可以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
2.不足之处:(1)鸭子的进食行为会对田间作物产生一定的损害,可能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2)需要合理掌握放鸭的数量,过多的鸭子会增加稻田的压力,过少的鸭子则难以控制害虫数量;(3)鸭子排泄的粪便过多会影响水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稻田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4)对鸭子的管理、饲养等要求比较高,需要农民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五、调研结论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农田生态种植方案,可以实现害虫防治和有机肥料的生产。
尽管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该种植模式的优势,减少其不足之处的影响。
未来,我们应该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技术水平,进一步优化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稻鱼鸭共生可行报告
稻鱼鸭共生可行报告引言稻鱼鸭共生是一种传统而又创新的农业生态系统,将稻田、鱼塘和鸭群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农业模式。
本报告将探讨稻鱼鸭共生的可行性,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优势生态效益稻鱼鸭共生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稻田提供生长空间和营养物质,鱼塘为鱼类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而鸭群则通过觅食、杂草和害虫控制等方式帮助稻田维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经济效益这种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鱼类和鸭肉的销售可以增加农户的收入,同时,鸭群可以在稻田中清除杂草和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社会效益稻鱼鸭共生系统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同时,这种生态系统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
挑战管理难度稻鱼鸭共生系统的管理需要较高的技术和经验,涉及稻田、鱼塘和禽类养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农民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技能,才能够有效地运营这种生态系统,否则可能会面临生产效率低下和经济损失的风险。
生态平衡稻鱼鸭共生系统中的各个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鸭群过度捕食稻田中的有益昆虫,可能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从而影响稻田的产量和质量。
市场需求稻鱼鸭共生系统生产的产品可能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上缺乏对于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认可和推广的情况下。
农民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才能够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
建议技术培训政府部门和农业机构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向农民和农村技术人员传授稻鱼鸭共生系统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促进该农业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生态监测建立健全的生态监测体系,定期对稻鱼鸭共生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中的问题,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稻鸭种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其特点是利用水稻田作为鸭子的生产场所,通过鸭子舒适生活、封闭饲养、粪便回收、水稻生态种植等简便、环保的方式,实现了水稻种植和家畜养殖的产业化高效有机结合。
本文将主要从稻鸭种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稻鸭种养的优势1.节约生产成本稻鸭种养通过将鸭子放养在稻田中,实现了农田和家畜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了农田资源,避免了鸭子舍、墙和地面等养殖费用,从而有效减少了养殖成本。
同时,稻鸭种养还能通过鸭子免费打捞、浇灌农田、清洗农田等方式帮助村民省去以前需要花费的人工费用。
2.环保卫生稻鸭种养通过封闭式饲养、以水稻秸秆为饲料、粪便回收利用等方式,有效避免了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稻鸭种养还能充分利用鸭子粪便作为农田肥料,实现了养殖和农业生产的无害化和循环利用。
3.提高养殖效益稻鸭种养通过将养殖场和农田有机结合,实现了稻田和鸭子互相提高生产力的效果。
一方面,稻田的水稻得到了充分的钾、氮等养分,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鸭子可以在稻田中吃到适量的水稻、小鱼虾等天然食品,提高了鸭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同时,稻鸭种养还可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为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1.经济效益稻鸭种养可以在拥有稻田的农村地区实现零成本差额,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同时,稻鸭种养还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稻鸭种养每亩田能增加500元的收入。
同时,稻鸭种养在农田种植的同时还能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农田产量,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益。
2.生态效益稻鸭种养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实现有机物料循环利用等方式,能够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稻鸭种养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降低土地和水体的污染。
同时,稻鸭种养还能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
3.社会效益稻鸭种养通过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等方式,能够带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
稻田养鸭的优缺点有哪些?稻田养鸭难点?
稻田养鸭的优缺点有哪些?稻田养鸭难点?稻田养鸭的优点很多,可以提升稻米和鸭肉产品品质,所以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养殖模式,那么稻田养鸭的优缺点有哪些?稻田养鸭难点有哪些?稻田养鸭的优缺点有哪些?1、优点①除草。
鸭子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完全可以代替有机稻田人工拔草。
在江苏省镇江市延陵镇稻鸭共作试验区,水稻田杂草控制率在99.4%以上,鸭子进不去的浑水区杂草控制率在 76.3%,明显减轻了稻田优势杂草的发生与为害。
②除虫。
鸭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有效降低稻田里的稻飞虱、纵卷叶螟等害虫。
在延陵镇试验区,稻鸭共作对稻飞虱防除效果达 79.9%,稻纵卷叶螟为23.8%,几乎无纹枯病发生。
③培肥。
稻鸭共作期内,1只鸭子在稻田中生活60天,排泄的粪便约为15千克,每667平方米(1亩)放养鸭子15只,相当于施用尿素5.4千克、普钙17.5千克、氯化钾2.8千克,基本可以满足稻田的追肥。
④浅淘松土。
鸭子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起到浅淘疏松土壤及浑水效果,使稻田土壤松、均、透、熟,能显著降低土层体积质量,显著增加土壤非毛管孑l隙度。
鸭子对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易溶解于水中,促进水稻生长。
搅拌泥土产生浑水,能有效抑制杂草发芽。
⑤提升稻米和鸭肉产品品质。
由于有机水稻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使用除草剂,各种昆虫和嫩草比普通稻田多,鸭群在水稻田里,捕食各种昆虫,采食田间幼嫩杂草和浮萍,饮用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有利于提高鸭肉品质,养殖效益增加。
鸭子在稻田里所排的粪便作为有机稻田的有机肥料,所产稻米品质好,口感佳。
⑥促进稻株发育。
鸭子在稻株间不停活动,鸭嘴不断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株型,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穗形大,抗风及抗病能力强。
2、缺点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均应安排在水稻成熟前及时收回田中成鸭。
因为,此时的鸭子体重一般已长到2公斤左右,采食能力极强,如不及时回收处理,便会采食快成熟的稻谷,造成水稻减产。
稻田养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稻田养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稻田养鸭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以稻田为生态环境,利用鸭子对害虫的天然控制能力,同时利用鸭粪肥料来提高稻田土壤的肥力,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和环保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稻田养鸭的相关信息进行调研和分析,评估了稻田养鸭的可行性,为农民和农业部门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方案。
二、稻田养鸭的优势1. 生态环保:稻田养鸭采用生态农业理念,鸭子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吃掉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2. 肥力提升:鸭粪是一种有机肥料,通过鸭粪肥料施用在稻田上,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并且还能够增加农田的养分。
3. 节约人工:鸭子可以代替人工劳动,减轻了农民的人工劳动量,降低了劳作成本。
4. 提高产量:稻田养鸭可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提高了稻田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三、稻田养鸭的操作技术1. 养殖品种选择:适合稻田养鸭的鸭种主要有巨嘴鸭、赛马鸭等,这些鸭子适应水田环境,对害虫和杂草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2. 养殖密度控制:根据稻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鸭子的养殖密度,以保证鸭子的生长发育和稻田的产量。
3. 疫病防治管理:定期给鸭子施打疫苗,定期对稻田进行清理管理,保证鸭子的健康和稻田的生长。
4. 养殖环境控制:在稻田中搭建鸭舍,给鸭子提供防风、防雨等适宜的生活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和护理。
四、稻田养鸭的成本收益分析1. 投入成本:包括鸭子买进价、鸭舍搭建成本、饲料及日常管理成本等。
2. 收益分析:主要包括稻田产量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和鸭粪肥料所带来的节约成本。
3. 成本收益比分析:通过对投入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计算出稻田养鸭的成本收益比,以此来评估稻田养鸭的经济效益。
五、稻田养鸭的市场前景1. 国内需求: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稻田养鸭所生产的粮食和肉类产品将受到市场的欢迎。
2. 出口市场:国外对中国的优质绿色农产品有着不小的需求,稻田养鸭的产品有望打入国际市场,带动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
稻鸭共作,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稻鸭共作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绿色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稻鸭共作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稻鸭共作中,共同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1.2 稻鸭共作的发展现状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农场开始尝试引入鸭子在稻田内进行放养,以达到增产减害、提高稻田生态环境的目的。一些地方政府和农业机构也开始推动和支持稻鸭共作的发展,推出了相关政策和项目。在一些先进的农业大国和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等,稻鸭共作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农业生产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稻鸭共作不仅有助于改善农田环境,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鸭子的粪便和尿液是天然有机肥料,经过鸭子觅食后的排泄物,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鸭子吃掉了农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有效避免了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减少了农药残留的风险,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3.2 稻鸭共作助力农田生态平衡
稻鸭共作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鸭子能够有效捕食稻田中的害虫,如稻飞虱、稻瘿蚊等,减少害虫对稻田的危害;其次是鸭子通过觅食杂草,能够有效减少杂草对稻田的竞争,提高稻田产量;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稻田提供养分,促进稻苗生长;鸭子在稻田中行走能够帮助稻田通风透气,减少稻田中的病虫害发生。
稻鸭共作的定义和原理在于利用鸭子的自然特性,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平衡,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模式。
2.4 稻鸭共作的效果评价
稻鸭共作可以显著提高农田的产量。由于稻田中放养了一定数量的鸭子,它们可以有效地吃掉害虫和杂草,避免了害虫对稻田的侵害,保证了稻田的正常生长,从而提高了稻米的产量。研究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稻鸭共作可以提高农田产量10%以上。
稻鸭共作增效益 特色种养显生机
2022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粮食科技与经济粮油产业/132湖南吉娃米业有限公司华容位于洞庭湖冲击平原腹地,河湖密布、沃野千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稻田丰稔甲湖广,麻桑夙著震九州”的美誉。
2017年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开始实施“优质粮油工程”,华容以打造“中国好粮油”示范县为抓手,大力创建“华容稻”区域公用品牌,现在的“华容稻”不仅飘香洞庭湖,还走向了全国各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也供不应求。
湖南吉娃米业有限公司是“华容稻”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企业之一,公司法人代表龚文兵是华容县大米行业协会会长,他积极响应好粮油行动计划,多次带领华容粮食企业组团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中国食餐会等展览展销会,大力推广“华容稻”优质大米,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知名度,为做强华容稻米产业贡献了力量。
1 走专业化道路,做好“稻”字文章华容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一万两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这在华容车轱山的出土文物中已经得到证实。
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厚重的农耕文化底蕴,支撑并繁荣了华容的粮食生产。
吉娃米业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
吉娃米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 年,已发展为集农资贸易,种植服务,粮食收购、加工,自主品牌营销,物流配送及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粮食综合型龙头企业。
目前拥有技术领先的大米生产线2条,日加工稻谷200吨、年加工能力7万吨。
绿色环保节能型稻谷烘干生产线2条,日烘干能力 520 吨。
自有有机稻米生产基地7040亩。
公司致力于精细农业市场,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已通过ISO 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探索稻鸭和稻鱼共生、特色养生稻种植模式,强化品牌塑造与运营,组建电商团队和直播团队,在做好“稻”字文章上下足功夫。
2020年公司做了第一场直播,鸭田留胚大米、吉娃贡米就销售了5000余单50余吨。
2019年公司参与种植的农户仅几十名,面积仅为800多亩,2020年农户主动找上门,参与种植的农户就达到2000多户。
稻-鸭共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稻-鸭共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来源:《杭州市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可行性调研》发布时间:2011-05-17 (1)模式的循环方式就是把传统依靠化肥、农药种植水稻的单一模式,调整为稻+鸭、稻+鸭+萍和稻+鸭+萍+角类等的多物种、多类型的种养模式。
形成依靠鸭在稻丛间中耕、除草,吃虫、吃萍、排泄和换羽还田肥土等多项功能,实现不施化肥、农药,不污染环境的有机稻作生产体系,育稻米、鸭和鱼肉等都属无公害产品,可放心食用。
因此,稻-鸭共育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2)该模式的特色该模式的特色首先是不施化肥、农药,为鸭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没有污染又舒适的活动场所,其间的害虫(包括飞虱、叶蝉、蛾类及其幼虫、象甲、蝼蛄、福寿螺等)、浮游和底栖小生物(小动物)、绿萍,为鸭提供丰富的饲料,并减少对水稻生育的危害;稻的茂密茎叶为鸭提供了避光、避敌的栖息地。
鸭在稻丛间不断踩踏,使杂草明显减少,有着人工和化学除草的效果;鸭在稻间不断活动,既能疏松表土,又能促使气、液、土三相之间的交流,从而把不利于水稻根系生长的气体排到空气中,氧气等有益气体进入水体和表土,促进水稻根系、分蘖的生长和发育,形成扇形株型,增强抗倒能力,起了中耕的作用;鸭在稻丛间连续活动,排泄物和换下来的羽毛,不断掉入稻田,给水稻以追肥。
据调查统计,一只鸭在稻丛间两个月左右时间累计排泄物相当于47gN、70gP2O5和3lgK2O,按50m2稻间放养1只鸭的密度,其排泄物能够满足水稻正常生育所需的氮、磷、钾养分。
因而,稻鸭共育的自然生产系统,可以实现种稻低成本;生产的优质稻米无公害,野生化的鸭肉成为鲜美的绿色食品而售价高,效益好;稻区环境不受污染,稻田可持续种养。
(3)这种模式主要优势一是中耕除草。
鸭子在稻田活动,起到了中耕耘田作用,是典型的“护田工”;二是除虫;三是培肥土壤;四是抑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此外,稻鸭共育可以减少肥料、农药的使用量,又能增产增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鸭共生”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共赢的综合种养模式,是将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它与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稻鸭共生”技术改鸭子散养为围养,改白天放鸭为昼夜放鸭,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这样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
一、“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1、除虫效果: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有机物污染。
2、除草效果: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完全可以代替有机稻田人工拔草,而且还比化学除草效果好。
3、培肥效果: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施足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水稻移栽后基本不追施无机化肥和农药。
4、松土效果: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浅淘疏松土壤及浑水效果,使稻田土壤松、均、透、熟。
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易溶解水中,促进水稻生长。
搅拌泥土产生浑水,能有效抑制杂草发芽。
5、促进稻株发育:鸭在稻株间不停活动,鸭嘴不断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株型,茎杆粗壮、根系发达、穗形变大,增加抗风及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6、稻米和鸭肉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由于有机水稻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使用除草剂,鸭群在水稻田里,捕食各种昆虫,采食田间幼嫩杂草和浮萍,饮用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有利于提高鸭肉品质和口味,增加了养殖效益。
鸭子在稻田里所排的粪便作为有机稻田的有机肥料,所产稻米品质好,口感佳。
7、经济效益显著“稻鸭共生”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稻米、鸭肉质量品质提高。
“稻鸭共生”的有机稻米是普通稻米价格的3-4倍,鸭子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格1/3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技术1、稻田的选择及围挡稻鸭共作应选择僻静、无污染、人为干扰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为宜。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
稻鸭种养优势及综合效益分析稻鸭种养是指将稻田养殖鸭类,通过利用鸭类的散粪、捕食杂草、食蟲等特性,达到稻田除草、杀虫、施肥、除爆发虫害等效果,同时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
稻鸭种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稻鸭种养能够有效地控制稻田杂草。
鸭类喜欢吃稻田中的杂草,特别是一些难以除掉的莎草类草本植物。
鸭类在稻田中低头觅食,可将杂草连根拔起,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稻田透气性和土壤肥力。
第二,稻鸭种养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鸭类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肥料,直接施入稻田可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的使用。
鸭类能够主动觅食稻田中的害虫,如蛞蝓、蚜虫、稻虱等,减少了农药使用的需要。
稻鸭种养能够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提供更加安全、环保的农产品。
稻鸭种养能够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
稻鸭种养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还可以提高稻谷的品质。
鸭类在稻田中觅食时,会不断搅动稻田水体,促进水稻根系的通气和养分吸收,并帮助稻谷颗粒充实饱满。
稻鸭种养还可以起到除粘米虫、脱壳、自然晒米等作用,使稻谷干燥均匀,质量更好,提高了稻谷的商业价值。
第四,稻鸭种养可以增加养殖品种的多样性。
稻鸭种养可选择适合饲养的鸭类品种,如普通肉鸭、鸭嘴平鸭、花鸭等,不仅可以增加农户的收入来源,还可以丰富农户的饮食结构。
饲养品种多样的鸭类,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食材,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五,稻鸭种养有利于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鸭类在稻田中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稻田的甲状腺虫、稻飞虱等害虫的发生率。
稻鸭种养还可以通过渗透、蒸发等方式,对稻田中多余的水分进行消化和蓄留,减少地面径流和水体污染。
稻鸭种养具有控制杂草、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提高稻田生产效益、增加品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和综合效益。
稻鸭种养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利用效益,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态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稻田养鸭成本与效益怎么样?稻田养鸭赚钱吗?
稻田养鸭成本与效益怎么样?稻田养鸭赚钱吗?稻田养鸭成本与效益怎么样?稻田养鸭赚钱吗?稻田养鸭不仅能赚钱,而且可以实现鸭子、水稻双丰收,效益非常好。
稻田养鸭赚钱吗?在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的有机水田里,秧苗已长到20多公分高,杂草也四处冒出了水面,但合作社不用人工除草,一群小鸭子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今天,合作社的批小鸭子正式“上岗”,一下水它们欢快地扑腾起来,游在秧苗之间,刚刚冒头的野草,很快被踩在泥浆里不见了踪影。
饲养员告诉记者,这些小鸭子每天只喂三分饱,剩下的只能在水稻田里混饱肚子了。
“稻鸭在田里可以有五种功效。
除虫这一块,喂鸭子喂5~6分饱,导致他自己去寻食,包括叶片背部虫子卵全吃掉,一只鸭子在作业2个月时间,鸭子排的粪便大约是10公斤,18只鸭子就很多了,这样通过搅动以后,这个肥充分被水稻吸收了,所以效果非常好。
”合作社副理事长项文秀告诉记者。
据介绍,合作社共有500亩水田采用了这种稻鸭养殖模式,18只小黄鸭负责一亩水田,9000只小鸭子将陆续上岗。
项文秀说,等到水稻抽穗的时候,鸭子也能长成销售了,完全是用生物链解决生物链的问题。
“这种循环经济在五常还是头一份,现在他们正尝试着水田养蟹、养鱼等种植模式,用这种生态链种植模式打造出五常高端品牌。
”项文秀蹲在田埂上又跟记者算起了经济账:别看有机鸭稻亩产只有六七百斤,产量不足普通水稻的一半,但价格可以卖到60块钱一斤,身价翻了十几倍。
“我们现在有500亩水田进行稻田养鸭,可产粳米三百多斤,收入是2万多元。
一亩地成本投入得5000元,一亩地纯收入达到一万五千元以上,鸭子不能当年下蛋,到了秋天我们还可以卖鸭,家鸭胜似野鸭,一只能卖到60元,18只鸭子还能出1千多元。
”一亩有机稻顶上了十亩田的效益,稻鸭有机农业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和接受。
稻田鸭活动范围广,吃杂食多,毛色光泽好,肢体健壮,市场销路好;经常吃掉有害昆虫,减少了水稻的虫害,降低农药的成本,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和鸭肉。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稻鸭共育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饲养鸭子,实现稻田与鸭子的互惠共生,既可以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又可以充分利用鸭子的排泄物,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动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
二、实施方案。
1. 选址规划。
选择适宜的稻田作为稻鸭共育的试点,稻田应该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同时要考虑鸭子的饲养和活动空间。
2. 鸭种选择。
选择适合稻田环境的鸭种,如巨洋鸭、樱桃谷鸭等,这些鸭种对水质和水生植物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合在稻田中生活和觅食。
3. 饲养管理。
在稻田中设置合适的鸭舍和饲料点,保证鸭子的日常饲养和管理,同时要定期清理鸭舍和鸭粪,保持稻田的清洁。
4. 疾病防控。
定期对鸭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鸭子的疾病,采取科学的防疫措施,确保鸭子的健康。
5. 稻田管理。
在稻田中合理施肥、浇水和除草,保证稻田的正常生长,同时要注意稻田和鸭子的相互配合,避免鸭子对稻田的破坏。
6. 生态效益评估。
对稻鸭共育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对稻田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广应用。
1. 宣传推广。
通过农业展会、科普活动等方式,向农民和社会大众介绍稻鸭共育的理念和实施效果,提高大家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认识和接受度。
2. 示范推广。
在一些农业示范基地或合作社建立稻鸭共育的示范项目,让更多的农民亲眼见到这种模式的效果,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意愿。
3. 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稻鸭共育模式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和尝试这种生态农业模式。
四、总结。
稻鸭共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于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推广应用,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同时也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稻鱼鸭的生态作用
稻鱼鸭的生态作用稻鱼鸭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同时养殖鱼和鸭,实现了稻田中物质循环的最大化利用。
稻鱼鸭的生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稻鱼鸭有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稻鱼鸭养殖可以有效控制稻田中的病虫害。
鱼和鸭对稻田中的害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能够有效地控制稻田中的病虫害发生。
同时,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时会松动稻田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稻鱼鸭的养殖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稻鱼鸭有助于提高稻田的产量。
稻鱼鸭养殖模式中,鱼和鸭的粪便成为稻田的优质有机肥料。
鱼粪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提高稻田的肥力。
而鸭粪中的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稻田的耕作条件。
稻鱼鸭养殖模式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稻田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稻鱼鸭还有助于改善水质环境。
稻鱼鸭养殖模式中,鱼和鸭在稻田中生活,它们的粪便、残饵等有机物质会在水中分解,提供养分供水稻吸收,同时也为稻田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稻鱼鸭养殖模式中的动植物共生关系有助于维持水稻生态系统的稳定。
稻鱼鸭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稻鱼鸭养殖模式的应用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通过鱼和鸭的养殖,农民可以获得稻米、鱼和鸭的三重收益。
稻鱼鸭养殖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稻鱼鸭的生态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稻田的产量、改善水质环境以及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稻鱼鸭养殖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因此,稻鱼鸭养殖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46稻鸭共作模式初探
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46稻鸭共作模式初探王文青;庄黎萍;刘益;王小虎;赵品恒;王强【摘要】探讨了稻鸭共作栽培模式对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46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南粳46的株高和有效穗数,但增加了每穗总粒数,提高了结实率.虽然稻鸭共作栽培模式产量不及常规栽培,但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每667 m2经济效益比常规栽培提高525.05元.同时,稻鸭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水稻生产的安全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途径.【期刊名称】《中国稻米》【年(卷),期】2018(024)005【总页数】5页(P98-102)【关键词】南粳46;稻鸭共作模式;产量;效益【作者】王文青;庄黎萍;刘益;王小虎;赵品恒;王强【作者单位】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常熟215500;常熟市古里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常熟 215533;常熟市古里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常熟 215533;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常熟215500;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常熟215500;常熟市小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常熟2155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47稻鸭共作起源于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鸭,完善在日本、发展在亚洲[1]。
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稻作农业的精华,早在明代就有通过稻田养鸭来治理蝗虫的记载[2]。
日本在学习借鉴我国稻田养鸭技术的基础上,于1991年首先在九州地区研制并示范了稻鸭共作技术,并于1999年在日本大面积推广。
由于稻鸭共作的综合效益显著,该技术迅速推广到韩国、越南、缅甸、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一些亚洲国家。
中国自2000年从日本引进稻鸭共作技术以来,各地掀起了一个创新发展高潮,10多年间,一大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了稻鸭共作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2003年农业部在湖南、湖北召开了无公害稻米生产观摩会,力推稻鸭共作技术。
南方稻区的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安徽、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以及北方稻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省(自治区)都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各具特色的鸭稻共作技术的试验与示范[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鸭稻共作模式的优势
1、推广鸭稻共作模式的意义
鸭稻共作项目充分利用空间与时间生态位,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以稻养鸭、以鸭种稻,不盲目追求水稻高产而忽视环境问题。
并全程质量管控体系,整个生育期不施用农药和化肥,使水稻生长达到绿色、有机标准,通过打造品牌、销售有机鸭和有机鸭稻米,提高销售价格。
2、基本情况
友谊分公司2017年发展鸭稻共作模式面积470亩,放养鸭子5640只(一亩平均放养鸭子12只),稻田选择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便于规模化生产的水田。
项目落实六个管理区8个示范点,通过友谊分公司电商平台,鸭稻田产出的“十八团”长粒香大米远销深圳、上海等城市,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以绿色有机产品为卖点,目前大米卖到20元/公斤,实现农产品每年线上销售16万元以上,改变了种植户只卖原粮的思想。
以友谊分公司第四管理区为例:第八作业站1号地,面积60亩。
该地号已实现三年有机栽培标准转换期。
土壤有机质45.6g/kg,pH值6.96,碱解
氮206mg/kg,有效磷21.6mg/kg,速效钾211mg/kg。
3、技术措施
3.1水稻栽培技术
品种:中龙粳1号
施肥管理:全程施用有机肥料,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
4 月25 日,基肥采用有机肥500公斤/亩;返青肥、穗粒肥分别施用黄腐酸有机肥10 公斤/亩。
防病防虫: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分别喷施EM 菌500倍活性液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害,并且在孕穗期及抽穗期施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等气传病害。
今年该地块病害没有发生。
虫害采用诱杀灯及鸭子两种方法防治,地号内设置4盏诱杀灯,放养鸭子500只。
田间除草:打浆平地,通过机械作业,使本田杂草基数减少。
人工除草分为三个阶段,在6月15 日至6月20日第一遍、7月8日至7月10日第二遍、8月1日至8月3日第三遍。
在各阶段的生产时期管理人员及时拔除大草。
在6月初--7月初田间放入鸭子,可以消除部分杂草;周边池埂杂草全部使用镰刀清理,不使用化?W除草剂。
灌水管理:采用井水灌溉,附近无污染源,单排单灌,杜绝串水灌溉。
3.2鸭子放养技术
鸭种选择与放养数量:根据北方气候特点,如果选用食量不大、个体较小的东北普通蛋鸭或麻鸭放养15只/亩;如果选用野性强、体形大的品种雁鸭放养10只/亩。
鸭子管理:(1)在鸭雏孵化后至放养之前人工饲养15天左右,体重在100-150克,此时期可提高雏鸭的成活率;6月18日开始放鸭。
驯化采用人工驯化模式,通过敲击和吹哨,让鸭产生条件反射,定时、定点、定量喂食。
鸭放养初期,早、晚喂些鸭饲料。
鸭稻后期共育阶段,鸭稻田除4台诱杀灯外,还继续给鸭子添喂玉米等饲料,补饲量逐步加大,以食后不剩余为度。
因鸭子喜欢以稻粒为食,8月1日(水稻齐穗)将稻鸭放入鸭棚集中育肥,此后不再继续放养,喂食以玉米为主。
(2)田间管理:移栽前将本田打浆整平,田间挖深垄间沟,并在沟内始终保持8~10cm 深的水层,以供鸭方便活动。
在放鸭前将稻田四周用塑料网封闭护好,塑料网高50cm,并向内倾斜约15度左右角。
杂草防除采用人工除草与有机生物菌剂相结合方式,在共育期间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为主,害虫防治采用诱杀灯灭虫,对不能控制的病虫采用生物农药防治,在喷药前将鸭子赶出稻田。
另外,采用生物制剂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并逐
步消除土传病害。
4、测产情况及成本与效益分析
从表1中可看出,鸭稻共作项目较传统水稻产量低,每亩产量约低188.4公斤。
由上表知,鸭稻单产比常规水稻低188.4公斤/亩,种植成本比常规水稻高859元/亩,常规水稻按原粮价销售,鸭稻磨成大米销售(出米率60%),效益比常规水稻效益要高2459元/亩。
5结论
5.1鸭稻纯效益比常规水稻效益高2459元/亩,应进行推广。
5.2鸭稻共作模式,在不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防病、除草难度大,人工价格高。
5.3北方没有食用鸭子传统,肉鸭销售存在一定困难,价格不高。
5.4鸭稻米的销售渠道不畅,需要打品牌、形成规模、拓渠道。
(作者单位:155800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农业科、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