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传感器
微波感应人体传感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微波感应人体传感器的典型应用电路这里介绍的微波感应控制器和市场上常见的简易型微波感应控制器相比较,因为采用专用的微处理集成电路HT7610A,不但检测灵敏度度高,探测范围宽,而且工作非常可靠,误报率极低,能在-25~+45度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最适和在中、高档防盗报警系统中作人体移动检测传感头使用。
1.工作原理微波感应控制器使用直径9厘米的微型环形天线作微波探测,其天线在轴线方向产生一个椭圆形半径为0~5米(可调)空间微波戒备区,当人体活动时其反射的回波和微波感应控制器发出的原微波场(或频率)相干涉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量经HT7610A进行检测、放大、整形、多重比较以及延时处理后由白色导线输出电压控制信号。
高可靠微波感应控制器内部由环形天线和微波三极管组成一个工作频率为2.4GHz的微波振荡器,环形天线既做发射天线也可接收由人体移动而反射的回波。
内部微波三极管的半导体PN结混频后差拍检出微弱的频移信号(即检测到人体的移动信号),微波专用微处理器HT7610A首先去除幅度太小的干扰信号只将一定强度的探测频移信号转化成宽度不同的等幅脉冲,电路只识别脉冲足够宽的单体信号,如人体、车辆其鉴别电路才被触发,或者两秒内有2~3个窄脉冲,如防范边沿区人走动2~3步,鉴宽电路也被触发,启动延时控制电路工作。
如果是较弱的干扰信号,如小体积的动物,远距离的树木晃动、高频通讯信号、远距离的闪电和家用电器开关时产生的干扰予以排除。
最后输HT7610A鉴别出真正大物体移动信号时,控制电路被触发,输出2秒左右的高电平,并有LED2同步显示,输出方式为电压方式,有输出时为高电平(8伏以上),没有输出时为低电平。
微波专用的微处理器HT7610A的时钟频率为16KH,当初次加电时,系统将闭锁60秒,期间完成微处理器的初始化并建立电场,这时LED闪亮60秒后熄灭,系统自动进入检测状态,当检测到有效信号时,将有2秒信号输出,并由指示灯LED同步点亮。
微波传感器

赣冠教育研究产业集团©1984-微波对许多发芽率低或发芽慢的农作物或林术种子都 作了催芽试验, 以探索能否提高发芽率。种子含水量 对处理效果有明显影响, 一般说来, 低含水率种子 受加热处理的影响大, 也能忍受较高温度不致受损。 微波具有显著热效应,而且有促进G0细胞进入增殖周 期(Carpita.N.C.& Murray W.N;1976)。
1.1.3 热惯性小 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能耗也很低。另一方 面,微波的输出功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 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自动控制和连 续化生产的需要。
赣冠教育研究产业集团©1984-2008
1.2 微波的生物效应机制 当微波作用于生物体时,在生物控制系统的作用和调节下,生物体必然要 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以适应外界电磁环境条件的变化,因此也就必然产生某 些生物效应.微波的生物效应主要是由微波的热效应,其次是非热效应所 引起的. 1.2.1 微波的热效应 微波对生物体的热效应是指由微波引起的生物组织或系统受热而对生物体 产生的生理影响.热效应主要是生物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 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体内离子在微波作用下振动也会将振动 能量转化为热量;一般分子也会吸收微波能量后使热运动能量增加.如果 生物体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较少,它可借助自身的热调节系统通过血循环 将吸收的微波能量(热量)散发至全身或体外.如果微波功率很强,生物组织 吸收的微波能量多于生物体所能散发的能量,则引起该部位体温升高.局 部组织温度升高将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使局部血管扩张,并通过热调 节系统使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病理产 物的吸收和消散等.
环境的含盐量和碱性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而且无显著性; 优选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 P.Reddy与D.J.Myeoek (2000)应用非破坏性的有效微波照大豆种子30秒钟对种子的生存力、活性 有促进作用但对细胞和细胞器结构没有影响。
微波传感器

滞后。用接收机将来自发射机的参照信号Ue sin2πf0t与上述反射 信号混合后,进行超外差检波,则可得到如下式那样的具有两
频率之差,即fD
ud
Ud
s
in
2f
Dt
4f0r
c
(11-6)
第11章 微 波 传 感 器
因此,根据测量到的差拍信号频率,可测定相对速度。但是, 用此方法不能测定距离。为此考虑发射频率稍有不同的两个电 波f1和f2,这两个波的反射波的多卜勒频率也稍有不同。 若测 定这两个多卜勒输出信号成分的相位差为ΔΦ,则可利用下式 求出距离r:
第11章 微 波 传 感 器
由 微 波 振 荡 器 产 生 的 振 荡 信 号 需 要 用 波 导 管 ( 管 长 为 10 cm以上,可用同轴电缆)传输,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为了使 发射的微波具有尖锐的方向性,天线要具有特殊的结构。常用 的天线如图11-1所示,其中有喇叭形天线(图(a) 、(b))、 抛物面天线(图(c)、(d))、 介质天线与隙缝天线等。
第11章 微 波 传 感 器
第11章 微 波 传 感 器
11.1 微波概述 11.2 微波传感器的原理和组成 11.3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
第11章 微 波 传 感 器
11.1 微波概述
微波是波长为1 mm~1 m的电磁波,可以细分为三个波段: 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微波既具有电磁波的性质,又不同于 普通无线电波和光波的性质,是一种相对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微 波具有下列特点:
微波温度传感器最有价值的应用是微波遥测,将它装在航 天器上,可以遥测大气对流层的状况,可以进行大地测量与探 矿,可以遥测水质污染程度,确定水域范围,判断植物品种等。
第11章 微 波 传 感 器
微波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微波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1. 微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微波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微波进行非接触式检测的技术,通过检测微波的变化来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
•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微波的反射和吸收特性,当微波射向目标物体时,一部分微波被目标物体吸收,一部分则被目标物体反射回来。
•传感器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微波,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距离、运动速度、形状等信息。
2. 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解析•微波传感器发射一束微波,这束微波会与目标物体进行交互。
•当目标物体靠近传感器时,微波的反射时间会减少,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目标物体的距离。
•当目标物体移动时,微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频率变化来检测目标物体的速度。
•传感器还可以通过分析微波的反射图案来获取目标物体的形状信息。
3.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3.1 家庭安防系统–微波传感器可以用于家庭安防系统中,通过检测房间内的微波反射和吸收情况,可以判断是否有陌生人进入房间。
–在出现可疑情况时,传感器可以触发报警系统,保护家庭的安全。
• 3.2 自动门–微波传感器可以用于自动门系统中,当有人靠近门时,传感器可以感知到,并自动打开门。
–这种应用方式方便了行人的进出,提高了门的使用便利性。
• 3.3 车辆避障系统–微波传感器可以用于车辆避障系统中,通过检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和形状,可以帮助驾驶人员避免碰撞。
–这种应用方式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并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
• 3.4 无人机导航–微波传感器可以用于无人机导航系统中,通过检测周围环境的距离和形状,可以帮助无人机避免障碍物,并自动规划飞行路径。
–这种应用方式提高了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性,并提升了导航的准确性。
4. 微波传感器的优势和不足4.1 优势•非接触式检测:微波传感器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检测,无需与目标物体直接接触,减少了对目标物体的干扰。
•高灵敏度:微波传感器对微小的变化非常敏感,可以探测到微弱的微波信号,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传感与检测技术_09其他传感器

微波液位计 图9.3为微波液位计示意图,它由相互构成一定角 度、相距为s的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组成;
图9.3 微波液位计示意图
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功率Pr为:
Pt Gt Gr Pr 2 2 4 S 4d
式中: d——两天线与被测液面间的垂直距离; Pt——发射天线发射的功率; Gt——发射天线的增益; Gr——接收天线的增益; S——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直线距离。
(1)机械作用
在传播过程中,会引起介质质点运动而使介质 产生交替的压缩和伸张,从而对介质产生了机 械力作用
(2)热学作用
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其振动,使介质产生强烈 的同频振动,介质之间因振动产生互相摩擦而 发热,从而使介质的温度升高
超声波传感器构成: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接收器, 主要由压电晶片、吸收块、保护膜等组成;
图9.12 字符1的3×3正、负像
输入字符为I,所得正、负像如图9.13所示
图9.13 字符I的3×3正、负像
工作时得到数字字符1的输入,其正、负像可与已 储存的图像进行比较, 其结果如表9-1
光电探测器 光电探测器件有两种:光导管和光敏二极管 光导管工作机理:其电阻随光照度而变化; 光敏二极工作机理:产生与光照强度成正比的电流
光子红外传感器 光子红外传感器是根据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根据 材料导电特性不同,光子红外传感器可分为光电 导型和光伏特型两种:
(1) 光电导型红外传感器 光电导型红外传感器是根据内光电效应制成的 (2) 光伏特红外传感器 光伏特红外传感器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制成的
红外遥测 运用红外光电传感器遥测装置,可代替空中照相 技术,从空中获取地球环境的各种图像资。 图9.9为现代遥测装置普遍应用的行扫描仪结构 示意图
交通流量监测中的传感器技术

交通流量监测中的传感器技术在当今社会,交通流量的监测对于城市的规划、交通管理以及公众的出行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在交通流量监测中,传感器技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就像是交通领域的“眼睛”,为我们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交通状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传感器技术的种类繁多,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其中,常见的包括电磁感应传感器、微波传感器、视频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等。
电磁感应传感器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交通流量监测技术。
它通过检测车辆通过时对电磁场的干扰来获取交通信息。
这种传感器通常安装在道路下方,当车辆驶过,会引起磁场的变化,从而被传感器捕捉到。
电磁感应传感器的优点是稳定性高、可靠性强,能够准确地检测车辆的存在和通过时间。
然而,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例如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而且对于车辆的类型和速度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
微波传感器则是利用微波的反射和散射原理来监测交通流量。
它可以安装在道路旁的杆子上,向道路发射微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
根据信号的变化,可以判断车辆的数量、速度和车型等信息。
微波传感器具有安装方便、检测范围广的优点,能够同时监测多个车道的交通情况。
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如恶劣天气)的影响,测量精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视频传感器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交通流量监测技术。
它通过摄像头拍摄道路上的图像或视频,然后利用图像处理和分析算法来提取交通信息。
视频传感器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不仅包括车辆的数量、速度和车型,还可以监测车辆的行驶轨迹、交通拥堵情况以及交通事故等。
然而,视频传感器对光照条件和图像质量要求较高,数据处理量较大,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超声波传感器则是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测量车辆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和速度。
它通常安装在道路上方或路边,适用于短距离的交通监测。
超声波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但检测范围相对较小,容易受到其他声音的干扰。
微波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参考文献:
《传感器原理及技术》作者:孟立凡,郑斌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01版
图2微波液位计
2、微波物位计
图3所示为微波开关式物位计示意图。当波长物位较低时,发射天线发出的微波束全部由天线接收,经检波、放大、与定电压比较器比较后,发出正常的工作信号。当被测物位升高到天线所在高度时,微波束部分被吸收,部分被反射,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功率相应减弱,经检波、放大后,低于定电压信号,微波液位计发出被测物位高出设定物位的信号。
图4微波测厚仪原理图
显然,微波传输过程中的电行程变化是非常微小的。为了测量这一微小的变化,通常采用微波自动平衡电桥构成一个参考臂,完全模拟测量臂微波的传输过程(图4中的右边部分)。若测量臂和参考臂电行程完全相同,则反相迭加的微波经检被器检波后,输出为零:若两者电行程长度不同,则反射回来的微波其相位角不同,经反向迭加后不能抵消,经检被器检波后便有不平衡信号输出。此差值信号经放大后控制可逆电机,使补偿短路器产生位移,改变补偿短路器的长度,直到测量臂电行程完全相同为止。
补偿短路器的位移△S与被测金属厚度增加量△h间的关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
…………………………..式5
式中 , ――分别为测量臂和参考臂在电桥平衡时的电行程长度;
——测量臂由于被测金属厚度变化 后引起的电行程长度变化值;
——被测金属厚度变化值。
由式5可如,被测短路器的 值即为被测金属的厚度变化值 。利用光电转换器测出 值,即可由显示器显示 值后直接显示被测金属厚度。图中所示振动短路器用以对微波进行调制,使检波器输出交流信号,其相位随测量臂和补偿臂电行程长度的差值变化作反向变化,可控制可逆电机产生正反向转动,使电桥自动平衡。
HB100 微波移动传感器 说明书

微波板应用一、自动门启动二、车、房入侵报警三、碰撞预告四、交通、道路监控微波探测传感器简介微波探测传感器应用Doppler Radar 原理,发射一个低功率微波并被反射回的微波频率所替代,替代的微波与发射的微波混合在一起,结果一个低频率的电压从传感器输出。
原理图如下:微波探测传感器的特性:1、非接触式。
2、周围环境:不受热、嗓音、湿度、气流、尘埃等影响,适合恶劣环境。
3、抗干扰。
4、安全。
5、宽范围。
探测范围15-20 米。
更宽的范围亦可能。
微波运动传感器特性:如下参数是在5VDC,CW 工作状态,12K Ω负载,+25℃下测定。
参数 备注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频率 1 10.520 10.525 10.530 GHz辐射功率 1 12 15 20 dBmSpurious Emission1 25 μV/m@ 3mSettling Time 3 6 μSec2 100 250 μVp-p Received SignalStrengthNoise 3 5 μVrmsSupply Voltage 4.75 5.00 5.25 VDCCurrent30 40 mA Consumption4 2 3 KHzPulse RepetitionFrequencyPulse Width 4 10 μSec Operating Temp -15 55 ℃Note1: The radiated emissions is designed to meet FCC rules. Note2:The Received SignalStrength(RSS) is measured at the total 2Ways path loss of 93dB. Note3: The noise voltages are measured from 10Hz to 100Hz at theOutput port, inside an Anechoic chamber. Note4: Pulse operation 特点及应用:低功耗//;CW 或Pulse 工作;长探测范围;用于:微波红外运动探测;自动门;灯的控制;速度测试。
微波传感器原理

微波传感器原理
微波传感器原理是利用微波信号的特性来实现非接触式测距和检测的技术。
其原理类似于雷达,但微波传感器通常工作在较低频率范围(1-24 GHz),用于近距离的测距和探测。
微波传感器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
发射器发出一束连续的微波信号,并将其投射到目标物体上。
当微波信号与目标物体相交时,一部分信号会被目标物体反射回传感器的接收器。
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可以确定目标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和速度等信息。
微波传感器的原理是基于多普勒效应。
当目标物体靠近或远离传感器时,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的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通过测量频率变化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速度。
微波传感器适用于各种场景,例如汽车的倒车雷达、人体检测器等。
由于微波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较高,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探测灵敏度,并且对环境的光照和温度变化不敏感。
总结起来,微波传感器利用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的原理,通过分析信号的特征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测距和探测。
其原理是基于多普勒效应,通过测量频率变化确定目标物体的速度。
该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并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等优点。
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一、前言微波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的传感器,它可以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反射信号来检测物体的存在和位置。
它广泛应用于自动门、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微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微波传感器通过天线发射微波信号,并通过同一或不同的天线接收反射信号。
在发射端,电源会提供高频电流给天线,使其产生高频电磁场。
这个电磁场会向外辐射,并形成一个电磁波。
在接收端,当这个电磁波遇到物体时,部分能量会被吸收或反射回来。
这些反射的能量会被接收器捕捉,并转换成电信号。
三、微波传感器的调制方式为了提高微波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通常采用调制方式来进行信号处理。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脉冲调制和连续波调制两种。
1. 脉冲调制脉冲调制是指将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脉冲信号。
这个复合脉冲信号会被发射器发射出去,并被接收器接收。
接收器会将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物体的存在和位置信息。
2. 连续波调制连续波调制是指将高频电磁场连续地向外辐射,形成一个连续的电磁波。
这个电磁波会被发射器发射出去,并被接收器接收。
接收器会将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物体的存在和位置信息。
四、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多普勒效应和反射原理。
当微波传感器向物体发射微波信号时,如果这个物体在运动中,则反射回来的信号频率会有所改变。
这个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
在多普勒效应中,如果物体朝着微波传感器运动,则反射回来的信号频率会变高;如果物体远离微波传感器运动,则反射回来的信号频率会变低。
通过测量这个频率的变化,微波传感器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信息。
另外,微波传感器还可以通过反射原理来检测物体的存在和位置。
当微波信号遇到物体时,部分能量会被吸收或反射回来。
这些反射回来的信号会被接收器捕捉,并转换成电信号。
通过分析这个电信号的强度和时间差,微波传感器可以得到物体的存在和位置信息。
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

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摘要:微波感应器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电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感应物体并反射回来的能量来探测并测量物体的位置、速度、形状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微波感应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微波感应器、无线电传感器、物体探测、位置测量、速度测量、形状测量正文:一、微波感应器的工作原理微波感应器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作为探测信号的无线电传感器。
其原理与雷达较为相似,都是利用微波信号的反射特性进行物体探测。
但是与雷达不同的是,微波感应器是一种被动式无线电传感器,其所用的微波信号一般为10GHz至100GHz的超高频频段,能量较小,不会对物体产生太大的干扰。
微波感应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将发射出去的微波信号洒向探测区域,在探测区域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反射这种微波信号,返回到感应器中,被感应器电路所接收。
当物体移动时,感应器可以测量返回的反射信号的频率变化,从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当物体形状发生变化时,反射信号的相位也会发生变化,感应器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形状信息。
二、微波感应器的应用微波感应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代表性的应用:1、安防监控领域:微波感应器可以实时监测周围环境中是否有人或物体进出,可以用于室内外的监控系统中,帮助提高安全性。
2、智能家居领域:微波感应器可以用于测量家居中的物体位置和运动状态,如灯光、温度、门窗等,可以实现智能控制。
3、医疗保健领域:微波感应器可以用于身体健康监测,如测量心跳、呼吸等生理参数,实时反馈给医生,帮助提高诊断准确率。
4、交通管理领域:微波感应器可以用于车辆和行人的流量统计、交通状况分析等,可以帮助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做出更好的决策。
综上所述,微波感应器在无线电传感器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安防监控、集成家居、医疗保健、交通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三、微波感应器的优点1、测量精度高:微波感应器可以测量物体的位置、速度、形状等信息,精度非常高,可以满足各种场景的实时监测需求。
微波遥感传感器

WindSat(Coriolis) 1.8 830 1025 2003.1
3.微波遥感检测
高光谱遥感监测
GIS检测
SSM/I(DMSP) 0.6 830 1400 1987.7
IKAR-P(Mir-Priroda) 0.7 400 680 1996.4
T
相关参数:
波段:C波段(C3.8-7.5cm 8000-4000mhz)
极化:VV(入射波和散射波均为垂直极化)
空间分辨率:30m
扫描振幅:100km
发射日期:1991.7
3)加拿大发射的 RADARSAT-1载有的合成孔径雷达(SAR)
相关参数:
波段:C波段(C3.8-7.5cm 8000-4000mhz)
极化:HH
空间分辨率:10m
扫描振幅:100-170km
发射日期:1995.11
4)俄国发射的Almaz-1 载有的合成孔径雷达(SAR)
相关参数:
波段:S波段(C3.8-7.5cm 8000-4000mhz)
极化:HH
空间分辨率:13m
扫描振幅:2x172km
1.主动微波传感器:
真实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雷达高度计和微波散射计。
如:1)美国NASA发射了Seasat卫星载有四个微波传感器:测量海表地形的雷达高度计(ALT),测量海上风速和风向的Seasat-A卫星散射计(SASS),
测量海表信息、极地冰盖、海岸区域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测量海表风速、海表温度、大气水汽、降雨、冰盖的多通道扫描微波辐射计(SMMR)。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领域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传感器的应用不单单只在工业行业,之前小编也有介绍过,在食品行业也开始十分广泛的应用传感器技术,之前传感器技术成功研发出微波传感器,现在也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了,下面中国传感器交易网小编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微波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吧。
节能减排、安全防护以及汽车电子是当前投资人、生产商和消费者最感兴趣的话题,在这些领域应用多普勒微波探头做人体运动检测,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实惠,即可以节能减排、节省费用,又享受到了高科技产品带来的方便和放心。
机场、酒店自动门是微波探测器目前人们熟悉的应用,而随着微波探测器价格的降低,它在自动灯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微波传感器比红外传感器在耐候性(不受温度、气流、灰尘等影响)和距离方面更胜一筹,微波传感器在仓库、楼道等公共场所和别墅等高档社区以及家庭酒店中逐渐取代红外传感器,并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选用。
有利于节能减排家用电器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如何提高电器的效率、减少能耗是各家电厂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并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改进产品的耗能。
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疏忽,在无人的情况下仍没有关闭电源,从而造成能源浪费,例如办公室的空调忘关,热水器、电风扇等耗电产品在无人时的长期工作不仅浪费了大量能源,也留下了火灾等重大事故的隐患。
据统计,因家电待机和无人时工作造成的能源浪费占能源消耗的10%-20%。
如果我们在空调、电视机等电器上安装多普勒运动传感器,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没人就关闭电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已有空调厂家和电视机厂家利用微波多普勒传感器做智能家电的应用工作。
采用多普勒微波传感器的节能电源插板和目前市面上的电脑节能电源比较,前者具有显著的优点。
市面上的电脑节能电源是利用检测通过的电流的大小、在电器待机时耗电量低,依此来切断电源,它只解决了电器待机时的耗电,无法解决因疏忽而未关闭电器带来的巨大浪费和潜在事故风险,而其在有人时不能自动打开电源又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信号的特性来检测目标物体的存在与否。
微波传感器通常由发送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发送器会发射出特定频率的微波信号,这些微波信号会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当遇到目标物体时,部分微波信号会被目标物体反射或散射。
接收器会接收到被目标物体反射或散射的微波信号,然后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强度、时间延迟和频率变化等参数,微波传感器可以判断目标物体的位置、距离、速度等信息。
微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基于多种技术,常见的包括连续波雷达(CW Radar)和脉冲雷达(Pulse Radar)。
连续波雷达发送连续的微波信号,通过监测接收信号的频率变化来判断目标物体的移动状态;脉冲雷达则以脉冲的形式发送微波信号,通过测量脉冲与返回脉冲之间的时间延迟来计算目标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微波传感器在许多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自动门、安防系统、智能家居等。
这是因为微波信号能够穿透一些非金属材料,而且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各种波长传感器的作用

各种波长传感器的作用
各种波长传感器的作用如下:
1. 可见光传感器:工作波长范围通常在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主要用于对可见光的观测和测量。
2. 近红外传感器:工作波长范围通常在700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主要用于对近红外光的观测和测量。
3. 红外传感器:工作波长范围通常在1微米到14微米之间,可以分为短波红外、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通常用于检测物体的温度和热辐射,常用于安全检查、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
4. 微波传感器:工作波长范围通常在1毫米到1米之间,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物理量,如距离、速度、角度等,也常用于通信和雷达系统中。
5. 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光栅是一种在光纤中写入光栅的结构,可以在温度和应力的影响下改变其共振波长。
这种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温度和应力,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在水声传感方面也有应用,如高灵敏度的水下监听设备。
综上所述,各种波长传感器因其特性不同而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它们为现代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人体微波感应传感器工作原理

人体微波感应传感器工作原理1。
工作原理微波感应控制器使用直径 9 厘米的微型环形天线作微波探测, 其天线在轴线 方向产生一个椭圆形半径为0〜5米(可调)空间微波戒备区,当人体活动时其 反射的回波和微波感应控制器发出的原微波场 (或频率) 相干涉而发生变化, 这 一变化量经HT7610A 进行检测、放大、整形、多重比较以及延时处理后 由白色 导线输出电压控制信号。
高可靠微波感应控制器内部由环形天线和微波三极管组成一个工作频率为 2.4GHz 的微波振荡器,环形天线既做发射天线也可接收由人体移动而 反射的回 波。
内部微波三极管的半导体PN 结混频后差拍检出微弱的频移信号(即检测到 人体的移动信号),微波专用微处理器HT7610A 首先去除幅度太小的干扰信号只 将一定强度的探测频移信号转化成宽度不同的等幅脉冲, 电路只识别脉冲足够宽 的单体信号, 如 人体、车辆其鉴别电路才被触发, 或者两秒内有 2〜3个窄脉冲, 如防范边沿区人走动 2〜3步,鉴宽电路也被触发,启动延时控制电路工作。
如 果是较弱的干扰信 号,如小体积的动物,远距离的树木晃动、高频通讯信号、 远距离的闪电和家用电器开关时产生的干扰予以排除。
最后输HT7610A 鉴别出真 正大物体移动信号 时,控制电路被触发,输出 2秒左右的高电平,并有 LED2 同步显示,输出方式为电压方式,有输出时为高电平( 4伏以上),没有输出时 为低电平。
微波专用的微处理器HT7610A 的时钟频率为16KH 当初次加电时,系统将 闭锁 60 秒,期间完成微处理器的初始化并建立电场,这时 灭,系统自动进入检测状态,当检测到有效信号时,将有 示灯LED2同步显示。
控制器的外形上图所示,面板上设置有灵敏度调整孔, 1〜7米范围内可调,顺时针转动距离变远,逆时针转动距离变近, 用于指示TX982的工作状态,1.2米长的双芯屏蔽线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其中 红色线用来接正电源,白色线接输出,铜网屏蔽层接电源 负极,必要时可以用 类似电缆加长至 50米以内使用。
微波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微波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微波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微波信号进行探测的传感器,它广泛用于物品检测、人体检测、车辆检测等方面。
微波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是通过向目标发射微波信号,接收反射后的信号,再根据信号的变化来判断目标是否存在或者移动方向、速度等。
微波传感器发射的微波信号通常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和波长。
当这
些信号遇到物体时,会部分被反射或吸收,然后传回传感器,再被接收器接收并进行处
理。
微波传感器类似于雷达,只不过其发送的微波信号的功率比雷达低,其频率通常在
1G~100G范围内。
微波传感器与雷达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接收器对信号的处理方式。
微波传
感器通常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运算和处理,以便更好地检测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方向
等信息。
微波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和探测角度取决于其发射功率和接收器的灵敏度。
通常情况下,微波传感器可以探测到几米甚至数十米之外的物体,并且其探测范围通常是一个圆形或扇
形区域。
此外,由于微波信号短波长,其抗干扰性能也比较强,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自动门、车辆安全、防盗系统、楼道照明
等方面。
通过对微波传感器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检测原理,并且明白其在实际
使用中的应用场景。
检测技术项目十三微波传感器应用

△LA——被测物厚度变化△h后引起的测量臂行程长度变化值; △h——被测物厚度变化; △S——补偿短路器位移值。
检测技术
微 波 传 感 器 应 用
五、微波辐射计(温度传感器)
普朗克公式在微波领域可近似为
L0 (,T )
2CkT
微波的性质:微波既具有电磁波的性质,又与普通无线电波和 光波不同,是一种相对波长较长的电磁波。
微波特点: ① 可定向辐射的装置容易制造; ② 遇到各种障碍物易于反射; ③ 绕射能力差; ④ 传输特性好,传输过程中受烟雾、火焰、灰尘、强光的影 响很小; ⑤ 介质对微波的吸收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比例,水对微波的 吸收作用最强。
现遥测和遥控; ⑤ 可实现非接触测量,微波无显著辐射公害。
存在的问题:
零点漂移和标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受外界因 素的影响较多。
检测技术
微 波 传 感 器 应 用
一、微波液位计
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功率Pr,为
Pr
( )2 4
Pt Gt Gr S 2 4d 2
式中: d——两天线与被测液面间的垂直距离;
检测技术
微
二、微波传感器的组成
波
传 感 器 应
微波发射器(即微波振荡器) 微波天线 微波检测器
用
检测技术
微 波 传 感 器 应 用
1.微波振荡器及微波天线
微波振荡器:产生微波的装置。 构成微波振荡器的器件:调速管、磁控管、固态器件、
体效应管。 天线:微波振荡器产生的振荡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常用的天线:喇叭形天线、抛物面天线、介质天线、隙
4 ( f 2 f1 )
(1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综述
1、微波传感器
微波传感器是继超声波、激光、红外等传感器之后的一种新型非接触传感器。
微波是波长介于红外线和雷达波之间的电磁辐射,频率在1010Hz 和1011Hz 之间,具有电磁波的性质,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雷达、导弹制导、遥感、射电等方面[1]。
近年来,国外利用微波频段电磁波的特性,研制生产了大量用放非电参量的检测和无损伤探测方面的微波传感器,工作十分引人注目[2]。
在很多方面显示出优越性,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3]:
1、测量具有不接触、非破坏性,因而可以进行活体检测,大部分测量不需
要取样。
2、快速性、灵敏度高,捕捉信息几乎不需要时间,可以进行在线检测、动
态检测和适时处理,进而实现动态自动控制。
3、能够适应恶劣环境下的检测。
如
4、高温、高压、有毒、放射性环境以及恶劣
5、天气、人所不能及之处等等。
长期以来,传感器的电检测技术基本上局限于低频和光频两个频段并从集总电路参数和电压、电流的观点来研究各种传感器的性能,很少使用它们之间的微波频段并从电磁波的角度来研究传感器。
随着这一领域的开拓和发展,不仅为传感器增加了新的分支和新的品种,而且也为微波半导体器件和微波集成电路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4]。
1.1、微波传感器原理
电磁波包括的频谱范围极宽,它们的特性因频率不同而各异。
微波是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它的低端频率为300MHz,高端可达300GHz。
微波具有一系列特性,用来进行非电参量的无损检测是很合适的[5]。
首先,微波具有似光性。
例如,微波具有良好的定向辐射性能,在自由空间沿直线传播且速度等于光速,在反射、折射、绕射、散射、干涉时遵循与光同样的物理定律。
其次,微波能够穿透大多数非金属材料,包括许多对光波来说是不透明的材料。
并且与这些材料的分子相互作用,从内部不均匀处产生反射、散射。
第三,微波遇到良导体时几乎全部反射,良导体在
微波频率的趋肤深度仅几微米。
第四,介质对微波的吸收正比放介质的介电系数。
水的介电系数较大,对微波的吸收很强。
第五,当微波被运动物体所反射时,微波的频率会变化。
其频率变化的大小与运动物体的速度有关[6]。
1.2、微波检测的方法
微波传感器被大量应用在无损检测的过程中。
微波无损检测的方法主要有穿透法、反射法、散射法、干涉法、断层法[7]。
1、微波穿透法一般利用微波信号源产生扫频波信号或者脉冲调制波信
号。
由于透射波的幅度相位等参数可以反映被检测材料内部的状况,
所以可以依据这些参数的变化进行对待检测材料的鉴定。
2、微波穿透法一般利用微波信号源产生扫频波信号或者脉冲调制波信
号。
由于透射波的幅度相位等参数可以反映被检测材料内部的状况,
所以可以依据这些参数的变化进行对待检测材料的鉴定。
检测系统如
下图所示:
图1 系统框图
3、反射法是利用被检试件表面和内部所反射的微波对试件进行检测的
方法。
反射计系统的微波信号由微波信号源产生,以通过调节可变衰
减器进而对输出功率的大小进行控制。
定向耦合器主要实现按照特定
的比例对入射波和反射波进行采样的功能。
检波器实现转换微波信号
的功能,因为一般指示仪器只能工作在直流信号或者低频信号环境下。
4、散射法检测系统所采用的收发传感器可以依据信号强弱进行角度的
调整,通过对微波信号源输出的信号与检波器接收信号进行对比,确
定所测试的产品的散射特性,进而对待测件的内部缺陷进行评估。
5、驻波干涉法检测系统主要是用驻波测量线测量驻波的幅度以及相位
的相对变化。
微波信号源的频率范围为12.4GHz-18GHz。
收发两用探
头不接触试件表面,如果被检测的材料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将引
起驻波幅度或者相位的相应变化。
微波全息技术也属于微波干涉检测
法的范畴,这是一种结合了光学全息照相术的方法。
6、微波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是当下新兴发展起来的微波检测技术。
断层
成像技术是一种不破坏物体构造的成像技术,在待检测物体的外部对
某个物理量的一维投影进行获取,将一维投影重建成为无重叠的二维
图像,这样得到一系列二维图像之后,即可构建待测物体的三维图像。
2、网络分析仪
矢量网络分析是通过测量元件对频率扫描和功率扫描测试信号幅度与相位的影响,来精确表征元件特性的一种方法。
矢量网络分析仪能对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如放大器、混频器、双工器、滤波器、耦合器和衰减器的特性进行表征,对每个端口的输入特性到其他端口的转移特性进行测量的能力,可以为设计人员在对大型系统配置元件时提供充分的依据[8]。
因此,矢量网络分析仪是微波网络设计和测量最重要的测量仪器之一,已成为微波测量中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1、基本原理
矢量网络分析仪是由激励信号源、S参数测量装置(信号分离电路)、幅相接收机的有机结合[9]。
微波合成扫频信号源产生可以到毫米波段的激励信号,经信号分离电路分离出DUT(被测件)的入射信号R、反射信号A和传输信号B,采用采样变频技术将上述微波信号转换成固定的中频信号,进行幅度和相位关系的测量。
在频率变换过程中,采用系统锁相技术,以保证被测网络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不被丢失,包含
被测网络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的第一中频信号经中频处理电路变成为第二中频信号,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内部计算机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从数字信号中提取DUT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通过比值运算求出DUT的S参数。
S 参数是微波射频领域的一种重要参数形式。
它可以有效的且全方位的表示
出一个器件或者网络的性能指标。
S 参数能够量化的表示出一个器件或者网络的反射系数、传输系数,而且它不但能够表示出它们的标量信息,还能够将它们的矢量信息表示出来。
在一个微波射频系统中,如果能够得到所有部件的S参数,那么就可以利用S参数将整个系统性能进行计算模拟。
同样也可以将这些S参数的数据带入电路仿真工具中使用。
2.2、误差分析
矢量网络分析仪系统主要存在三种误差[10]。
第一种是可以被预测和测量的误差,它们被称为系统误差。
在单端口的矢量网络分析仪中它主要表现为三部分,分别是内部信号分离器件的最大隔离度即内部定向耦合器的最大方向性,射频输出端口的匹配即与被测器件连接的测量端口的电压驻波比,最后是射频激励源信号通过射频通道电路转换为中频信号过程中的电路损耗。
这三部分误差都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并且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误差
校准均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
第二种误差是不可预测和测量的,它们被称为随机误差。
这部分误差即使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误差校准,也不能得到消除。
例如,在将被测器件与网络分析仪连接时,连接器未能完全连接;使用时间超过了网络分析仪的使用寿命,内部元器件老化产生了性能下降等。
第三种误差被称为漂移误差,这类误差也是可以通过误差校准消除的。
它产
生的原理是网络分析仪系统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仪器内部温度变化,已经通过误差校准消除的三部分系统误差中一部分或者全部发生了漂移。
这时就需要对矢量网络分析仪重新进行误差校准。
所以它的产生取决于仪器内部各个部件的工作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中兴, 冯珊珊, 王文魁,等. 微波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11).
[2]云振新. 微波传感器及其应用[J]. 半导体技术, 1994(5):53-59.
[3]唐萌圣.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J]. 传感器与微系统, 1990(5):1-5.
[4]刘兴术. 微波传感器[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1987(2):18-21.
[5]武光杰. 微波传感器:, CN 201464644 U[P]. 2010.
[6]赵克玉, 许福永. 微波传感器及其应用[J]. 电测与仪表, 1991(10):45-49.
[7]雷洁. 金属表面缺陷的微波无损检测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8]赵伟. 多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技术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9] 谷歆海. 网络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在测量领域的应用[J]. 信息化研究, 2008, 34(7):15-18.
[10]周浩波. 便携式单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射频通道电路的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