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1

合集下载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十大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复。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一起来看看吧。

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1)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像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1)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2)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1)能将要表达的内容说明得生动、形象、具体、逼真(2)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能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1)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加语言感染力。

(2)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4排比(1)加强语言气势一气呵成。

(2)使富有节奏感。

(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反问(1)加强语气。

(2)增强语言力量。

(3)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对偶(1)形式整齐匀称、声韵和谐。

(2)意义简练、醒目。

(3)对比鲜明。

7反复(1)强调思想内容。

(2)突出思想感情。

(3)描写事物情态。

(4)摹写声音和颜色。

8对比(1)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2)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9设问(1)标题与开头用设问,能启发读者深思。

帮助读者领会文章的主题。

(2)段与段之间使用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结尾处用设问,既可点明主旨,又能增加回味。

10引用(1)使论据确凿、充分、有力。

(2)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3)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

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

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

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

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技巧。

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或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内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生动性。

例如,“他的爱情如同烈日般炽热”,就将爱情和烈日进行比喻,使这种感情更加形象和真实。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非人类的事物描述成有人类情感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例如“山野间的风在吹着头发”,就将风拟人化了,让它具有了“吹着头发”的人类动作。

三、排比排比是令一组词、词组、句子等长短和音韵相同或类似排列,以达到强调和修饰的目的。

例如,“我们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和公正”,就是一个典型的排比句。

四、夸张夸张是指对事物的表达进行过度渲染,从而达到突出、强调的目的。

例如,“我要吃掉这整个蛋糕!”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

五、反问反问是指说话者实际上已经知道答案,但却反过来问问题的修辞手法。

例如“这件事情你究竟有没有考虑过?”就是一种反问语气。

六、讽刺讽刺是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挖苦、嘲讽的语言手段。

例如,“那个所谓的天才竟然连简单的加减都不会做,真是太可怕了”就是一种讽刺的表达方式。

七、比照比照是通过将两件事物进行比较,来突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例如,“他的成绩好像一直跳跃不前,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小。

”就是一种比照的表达方式。

以上是常见的七种修辞手法,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修辞手法,如借代、对比等。

在日常的表达中,我们可以随意运用这些手法,从而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高考修辞手法(一)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

高考修辞手法(一)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

高考修辞手法(一)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高职高考修辞手法

高职高考修辞手法

如"温暖的红色"和"清冷的蓝色",仿佛视觉和触觉 相通,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 ,如"热闹"和"冷静",仿佛触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 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乃是听觉 ,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⑤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
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 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 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 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触觉、嗅觉 、听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 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 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味道似乎 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1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借代
三、比拟:
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 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 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 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 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 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作 乙事物来写。
性,是特征带本体的借喻。

初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

初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

初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
1. 比喻:用一个与所要表达的事物类似或具有共同特点的形象生动地描绘该事物。

例子:他是一头骄傲的狮子。

2. 拟人:赋予非生物事物以人的行为、感受或特征。

例子:大树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晃。

3. 夸张:对某个事物或现象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特征或效果。

例子:他跑得飞快,比闪电还快。

4. 对偶:用相反的词语、句子或观点进行对比和对立,突出其中的差异。

例子:黑夜没有白天明亮。

5.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句子依次列举,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子:我喜欢春天的阳光,夏天的雨水,秋天的丰收,冬天的雪花。

6.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达到强调、感召的修辞效果。

例子: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错的吗?
7. 借代:用一个物体代表另一个物体,通过关联和联想互相补充。

例子:我怀念那片青山。

8. 比照:通过与其他具体事物的对比,突出所要表达的对象的特征。

例子:你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一样明媚。

9. 双关:运用一个词、短语或句子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意义的修辞手法。

例子:他是一个功夫高手,不只是厨艺了得。

10. 增补:在句子中插入一些修辞性的修饰语,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和修辞效果。

例子:那个小男孩,眼睛明亮而深邃,活泼而机智。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修辞手法名称2、定义及特点3、示例及作用1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特点: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示例:明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这里是花的海洋。

”借喻:“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作用: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111 拟人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特点:赋予事物人的行为、语言、情感等。

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和生动性。

便于抒发作者的情感。

112 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特点: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示例: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12 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特点:排比的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

示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作用: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

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121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

特点:形式整齐,结构对称。

示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完整版)修辞手法一:(比喻、拟人)

(完整版)修辞手法一:(比喻、拟人)

一、比喻: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组成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如:黄河是中国的“摇篮”)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喻词,练习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注意:1、本体、喻体、比喻词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要有相同点。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

类别格式本体(甲)比喻词喻体(乙)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好像、如、仿佛、好似、似、似的、如同、犹如出现(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里。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成、变成、称为出现(1)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他在天空给你指导方向。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借喻乙代甲不出现出现(1)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注意:带“像”字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1)作比较。

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

如,这天阴沉沉的,想要下雨了。

(3)表想象。

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边战士。

(4)表举例。

如,北京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5)表说明。

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感情要鲜明。

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逗乐了。

(褒义)把比作。

下课了,小明像只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班里搞得乌烟瘴气。

(贬义)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

如:妹妹快活得像一直林中的小鸟。

把比作。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修辞手法及赏析(一)

修辞手法及赏析(一)

修辞手法及赏析(一)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开的大片棉花田。

(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②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

(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③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暗喻因小失大。

)(2)借代: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借代成…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⑥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拟人:答题模式:①运用了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拟物,把人当做…来写)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常见修辞手法分析

常见修辞手法分析

常见修辞手法分析常见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运用中用来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的一系列技巧和方法。

修辞手法是一种修辞艺术,它使得文辞更富有感染力,更具说服力。

下面将常见修辞手法分为音韵修辞、比喻修辞、排比修辞、夸张修辞、反问修辞、反复修辞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音韵修辞1.押韵:在诗歌、韵文或韵文体诗中,通过重复的音节来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比如:"山"与"还"押韵。

2.排比:通过列举或并列相同结构或含义的词语来形成音韵效果。

比如:"我门扎根于地,我们腾飞于天"。

3.偶声:通过音韵的平偶配和来达到优美的音韵效果。

比如:"牛犊上山走,吃了草又走"。

二、比喻修辞1.明喻:通过直接的比喻来表达其中一种道理或事物的特点。

比如:"他是个太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2.暗喻:通过间接的比喻来表达其中一种道理或事物的特点。

比如:"月亮渐渐升起,照亮了那片黑暗"。

三、排比修辞1.等位排比:通过列举或并列相同结构或含义的词语来进行修辞。

比如:"我门扎根于地,我们腾飞于天"。

2.叠加排比:通过词语的重复来进行修辞。

比如:"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妈妈辛辛苦苦地照顾家"。

3.对仗排比:通过对称的句子结构来进行修辞。

比如:"来时无影去无踪,飞过心头是片红"。

四、夸张修辞1.夸张: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进行修辞,使文辞更有感染力。

比如:"他背起了整座山"。

2.过分夸张:通过更加夸张的手法来进行修辞,使文辞更加炫目。

比如:"他走了十万八千里的路"。

3.忽视细节:通过忽视事物的细节来进行修辞。

比如:"山下的风景那么美,不管它是湖还是山"。

五、反问修辞1.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来进行修辞,使文辞更有感染力。

比如:"你听懂了吗?不用回答,我知道你听懂了"。

修辞手法的运用1

修辞手法的运用1



八,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 设问:先提出问题, 看法(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 看法 自问自答 . 例:1.是谁创造了世界?是我们的劳动 群众. 2.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 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九,反问
即反诘.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反问 即反诘.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 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L
制作人:广城
一,比喻 二,比拟 三,夸张 四,对偶 五,借代
六,反复 七,排比 八,设问 九,反问
一,比喻(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 比喻 即 打比方" 用一种事物或 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一般比喻句 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明喻 比 喻 暗喻 借喻 本体+比喻词+喻体 本体+系词+喻体 喻体
三,借喻 指的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 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的比喻.如: 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银盘皎洁明亮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 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不能再让害群之马为非作歹. 不能再让害群之马为非作歹.
注意:含有以上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 句.如: 1.他好像刚刚还在这里.(表示猜测) 2.小赵长得就像高仓健.(表示比较) 3.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
超前夸张: 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 或同时出现的.例如: 1.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 2.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 面包的香味来了.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 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a同志们,你们看,我们的力量大如天. b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 像事实. 3.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就很少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常见修辞手法1

常见修辞手法1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问又称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塞翁失马,焉之非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藤野先生》)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口蜜腹剑口是心非虎头蛇尾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南辕北辙外强中干吃一堑,长一智挂羊头卖狗肉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联想也同想象. 作用:使事物生动化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升华主题,点明中心例如:河中的水流动着,城中的爱也流动着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1常见修辞手法(小学)ok

1常见修辞手法(小学)ok
常见的修辞手法





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 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基本结构:本体+比喻 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 仿佛 像…… 似的 如同 成了 宛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 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 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 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 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 的孩童。





1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 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拟人 ) 16、这庄严的宣告,传到大江南北,传到天山 南北,传到白水黑山之间,使全国人民一起欢呼 起来。( 排比 ) 17、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 设问 ) 18、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夸张 ) 1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 亲切、舒服呢?( 反问 ) 20、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 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比喻 )
2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 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已经“家” 化了。
排比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 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
这些设想即使能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
谁是我们最亲的人呢?是妈妈。
设问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在红军眼里,蜿蜒起伏、绵延曲折 的五座山岭就像水面腾起的细小的波 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就像脚下滚 动的泥丸。) 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 雪震落下来了。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中国文学有许多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下是其中的16种: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拟人: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借代: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对仗:将句子或词语分成两个部分,使它们相互对应,创造出韵律和美感。

排比:用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以便强调这个意思。

比拟:把两个不同的事物做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借物抒情:用某个具体的物品或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汇或句子,以便表达更简练的意思。

联想:通过联想来表达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意义和特点。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观或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比照:用一个事物来比照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表里:通过对比表面和深层含义来增强作品的意境和含义。

反复:多次重复同一个词汇或短语,以便强调它的重要性。

抒情: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措辞:通过精确的用词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以便增强作品的含义和效果。

这16种修辞详细讲解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例如,“他的心像一片平静的湖面”这个比喻,用“心”比喻成“湖面”,以形象地表达出他的心境。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例如,“花儿向阳微笑”这个拟人,将“花儿”描绘成有“微笑”的动作,使读者感受到花的生命力和活力。

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例如,“祖国万岁”中,“祖国”代替了“我们的祖国”,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例如,“我饿得要死”这个夸张的表达,强调了作者的饥饿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和例句

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和例句

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和例句修辞手法是一种在文学创作和修辞表达中常用的艺术技巧,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增强表达的力度,使其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引人入胜,同时也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应用相当广泛,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手法和技巧,例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等。

下面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解释其作用和提供相应的例句。

一、比喻:通过将两个不相干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说明所要表达的概念或情感。

例句:他的笑容如燃烧的阳光,温暖而炽烈。

作用:比喻可以借用常见的形象,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二、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情感。

例句:夜幕低垂,大地昏黄,微风轻轻地拂过窗帘,窗帘像是害羞的少女,轻轻地摇晃。

作用:通过拟人,可以使非人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和情感共鸣。

三、夸张:对某个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强化表达效果的目的。

例句:天空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全场观众无不沸腾,热烈程度超过了一切想象。

作用:夸张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激发读者的情绪和共鸣。

四、排比: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进行齐整的排列,以达到强调和增强语气的作用。

例句:我走过乡村,走过城市,走过河边,走过山间,走遍了大江南北。

作用:排比可以使修辞效果突出,文字富有韵律感,增加文章的律动感。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手法,如比拟、喻体、反语、夸张等等。

这些手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的表达目的和文学风格来进行选择和运用。

总的来说,修辞手法是一种丰富多样的表达技巧,通过合适的运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鲜活、生动和有趣。

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需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和要表达的意义来进行选择和运用。

在文学创作和修辞表达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有深度、有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修辞手法举例

修辞手法举例

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技巧和手段,以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举例: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

例: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2.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以增强表现力。

例:风儿轻轻地吹着,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3. 排比:将同类事物排列在一起,以便更加突出表达。

例:她的美丽,她的善良,她的聪明,都让人难以忘怀。

4. 反问: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以增强表现力。

例: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吗?
5.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便更加生动有力地表达。

例: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响亮,让人不敢直视。

6. 修辞问答:用问答的方式来表达某个意思,以增强表现力。

例:你知道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吗?是你的微笑。

7. 比较: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表达。

例:他的眼睛像深邃的湖水,让人沉醉其中。

8. 借代: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

例:她的心是一片湖水,清澈透明,没有一丝杂质。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名称
特点
三个或Hale Waihona Puke 个以上结构相同、排
意思相关,语 气一致的短语
或句子连接在
比 一起。
类别
短语排比
句子排比
示例
苏州刺绣以色彩鲜艳、图案清晰、 针法细致、形态逼真而驰名中外。
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 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 声音绘制感情。
注意:在运用这种修辞时,需要注意的是用来构成排比的内容不能重复, 不能互相包含。
5、对 偶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 忍闻。
6、排比
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 ①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②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③ 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 美; ④ 有力地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4构思技巧 设置线索、开门见山、照应标题、卒章显志、
伏笔铺垫等。
常见修辞手法(9种):
1、比喻 2、 比拟 5、对偶 6、排比
3、借代 4、夸张 7、反问 8、设问 9、反复
1、 比喻
含义: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说明另一 事物。 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 或化冗长为简洁。

两次以上重复相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同开头的段落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
麦……
反复与排比 相似处:是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 二者的区别是: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其修辞作用在于强调突出。 排比着眼于结构形式相同或相似,其修辞作用在于加强气势。 运用反复的句子不一定形成排比,排比句也不一定使用反复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 喻
例:它在稿纸上踩几朵小 梅花。(喻"猫爪子印")
5、作用: 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色彩。
6、注意: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的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的
③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
似的。
--表示想象的
练习巩固:
(1)桥不过是一条板凳。 (2)她婉转地歌唱着,像卖唱的歌女。 (3)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像从 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想想那时我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
2、作用:思想深刻,语势强烈,感情激昂。
注意区分双关和反语:
反语的表面和里面两层意思 永远是正好相反,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 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光。
(6)燕雀焉知鸿鹄(天鹅,志向远大的 人)之志!
(7)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 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 似的。
(8)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落下万 千条瀑布。
二、借代:
1、概念: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 表达的事物。不直接说出人或物。 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二、双关:
1、概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 的同音和多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 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如:实不相瞒,菊花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2、作用:委婉含蓄
三、反语:
1、概念:反语又称“倒反”、“反说”、 “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 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 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 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如:打得好!(《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同一个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 表达效果也各不相同。
有人画了一匹骏马从花瓣上踏过,有人不 画花瓣,而在马蹄周围画上几只蝴蝶。
“蹄花归去马蹄香”
问:你认为哪种 画法最能体现出 诗中意境?为什 么?
常见修辞手法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 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 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比喻:
如: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2、作用: 起强调作用,增强语气。
一、引用:
1、概念:是指引用现成的诗句、成语、 格言、谚语、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 见解的修辞手法。 如: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作用: 增强说服力
2、作用: 突出强调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加强
渲染力度,烘托气氛。
四、比拟:
1、概念: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
2、作用: 把事物人格化(动物化), 使语言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
3、种类:
一是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二 是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和把此物当 作彼物来写。(本体出现,拟体一般 不出现)
(1)花儿笑得弯下了腰。
(2)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3)火山发出一阵咆哮。
五、对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 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 方式。 2、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 构相同、意义对称。 3、作用:
使语言简练工整,有节奏感。
4、种类:
(1)正对:意义相似、相近或相补。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2、作用: 鲜明地突出一方的特点。
七、排比:
1、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 相似或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的修辞方式。
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 煤炭,大旱的甘霖。
2、作用: 增强语言气势,具有排山倒海之势。
八、反复:
1、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 或句子一再出现(两次或以上)。反复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吸旱烟。
2、作用:语言幽默形象,引人联想。
注意: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1、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似点的是 借喻,没有相似点的是借代。
2、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 转换成明喻的是借代。
三、夸张:
1、概念: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 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2)反对:意义相反或相对。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表承接、递进、因 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条件)
(4)扇面对:两句对两句,
如: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六、对比:
1、概念: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 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 种修辞格。 如: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1、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 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 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例如:她长得很像她母亲。
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
在沉默中灭亡。
2、作用: 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九、设问:
1、概念: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的修辞方式。
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 动群众。
2、作用: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十、反问:
1、概念: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 定的意思,不需回答即知答案。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本体、比喻词不出现,喻体出现。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句中的喻体必须出现)
比喻的种类 例:
本 喻 喻 <1>明喻(甲象乙)
体 词 体 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

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 喻词)
(本质相同,不是比喻句)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 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
(没有相似点,比喻不恰当)
4、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பைடு நூலகம்像、好像、似、仿佛、犹如、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可用比喻 词“是、成了、变成、化作、当作”等联结, 有时不用比喻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