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讲义(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章道德是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1.道德的定义?(P2)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论?(P6—12)3.如何理解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特殊规范性?(P11—12)4.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的表现?(P13—15)5.道德的特点?(P15—16)6.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1—23)7.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P41—42)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定义?(P42)9.如何理解道德发展的规律性?(P41—42)第二章人民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的含义?(P48)2.职业道德的特点?(P49)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P55—56)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是什么?(P57)5.什么是教师?(P60)6.教师职业有何社会意义?(P61—65)7.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66—69)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双重效应?((P71—73)9.义与利统一观念(论述题:P75—82)10.竞争与协作统一观念(论述题:P82—86)11.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论述题:打印资料)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基本构成1.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招聘(P93)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作用(P94—95)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P98—101)4.职业理想的定义(P105)5.教师职业选择应处理好的问题?(论述题:P106—107)6.教师职业责任的定义(P109)7.职业责任、职业义务、道德义务的关系/区别/联系(P110)8.教师职业态度(P112)9.教师怎样才能模范遵守职业纪律呢?(P117—86)10.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P119—120)11.教师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呢?(P121)12.教师职业良心(P123)13.教师职业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特殊意义(P123—124)14.教师职业作风(P127)15.教师职业荣誉(P131)16.教师荣誉的作用?(P131)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特点与社会功能1.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P134—140)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P143—144)3.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P144—145)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147—159)5.教师道德的社会功能(P162)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1.确立道德原则的依据?(P172—174)2.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P174—176)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要求(P178)4.集体主义原则对教师工作的要求?(P178)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P178—179)6.怎样正确处理好贡献和索取的关系?(论述题:P185—186)7.为什么说个人的贡献是居于首位的?(P186)8.为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应注意的情况?(P189—190)9.教育人道主义(P195)10.确立教育人道主义的客观依据?(P195—197)11.教育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P197)12.教育人道主义对教育者的要求?(P197—198)第六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1.教书育人的定义(P203—204)2如何理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论述题:P203—206)3.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P211—190)4.正确处理教师之间关系的意义?(P222—224)5.教师与教师关系中的道德要求(P224—226)6.教师在与学校以外的各种人员交往中要遵循的道德要求?(P229—231)7.教师的语言要求(P232—226)8.教师的风度要求(P237—238)第七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1.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P245—249)2.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P249—259)3.教师职业道德认识(P250)4.教师职业道德情感(P252)5.道德信念(P255)6.教师职业道德意志(P257)7.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重复、渐进的过程,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点(P265)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P267)9.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P270—271)10.道德评价(P275)1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P278)1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P280—282)13.教师道德义务(P284)14.教师良心(P286)15.良心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特殊作用(P286—287)第八章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1.教师个体道德(P296)2.道德品质(P298)3.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特征(P300—301)4.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基本内容(P306—310)5.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特点及作用(P313—282)6.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主要内容(★论述题:P316—320)第九章1.人格(☆P326)2.人格分裂的形式(P313—282)3.道德理想的定义(P341)4.理想人格(P344)5.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P359—360)6.教师人格的塑造(★P362—363)第十章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P366)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P370—371)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选择及其方式(P372—282)4.如何理解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自由?(★P375—377)5.如何理解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P377—380)6.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P384—385)7.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超功利性(P387)8.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要素(P394—395)9. 如何培养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呢?(P396—397)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大纲目录第一章 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1)1. 什么是道德?(P2) (1)2. 道德的特点(P15) (1)3.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P17.18) (1)4. 道德具有哪些社会作用?(P21) (2)5.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内容(P6........12).. (2)6. 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P13.14) (2)7. 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P27.28.30.32) (2)8. 道德的历史发展(P33) (3)9. 社会主义道德的体系结构(P42) (3)10.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P43) (3)第二章 人民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3)1. 什么是职业道德(P49) (3)2. 职业道德的特点(P50) (3)3.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P56.57.58) (3)4. 什么是教师(P61) (4)5.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P62.66.67) (4)6. 教师的职业特点(职业特征)?(课堂笔记) (4)7. 加强教师职业修养的必要性(P68.69.71) (4)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有哪些影响?(P75.76.77) (4)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师应树立哪些价值观念?(P78.80.86.91) (4)10.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什么坚持以人为本?(P97.98.99.100) (4)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基本构成 (5)1. 教师职业道德定义(P106) (5)2.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构成(P118) (5)3. 社会经济关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P107) (5)4.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内容(P117) (5)5. 职业理想的定义(P118) (5)6. 教师职业选择应处理哪些问题(P119.120) (5)7. 职业责任(教师职业责任)(P122) (6)8. 职业责任、(职业义务)与道德义务区别于联系?(P123.124) (6)9. 教师如何实现职业责任转化为自觉的道德义务(P124.125) (6)10. 教师的职业态度(P125.126) (6)11. 教师成为职业纪律遵守者的途径有哪些?(P131) (6)12. 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P133) (6)13.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P134.135) (7)14. 教师的职业良心(P136)及其意义(P136.137.138) (7)15. 教师职业作风的定义(职业作风定义)(P139) (7)16. 教师职业作风主要内容(树立哪些优良职业作风)?(P140...143). (7)17. 教师职业荣誉的定义(P144)及其作用(P145) (7)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特点与社会功能 (7)1.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客观基础(教育劳动实践中的利益)(P149) (7)2.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P157.158) (7)3. 教师劳动对象特殊性(决定教师劳动复杂性、艰巨性和创造性)P159 (8)4. 教师职业道德特点(P162.172.175)及其社会功能(P177) (8)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8)1. 道德原则的定义(P189) (8)2.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确立的依据(P189.190.191) (8)3.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191.192) (8)4.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的依据(P187.188) (9)5.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要求(P195) (9)6. 集体主义原则对教师工作的要求(P195.197.200.201.202.205) (9)7. 为什么个人的贡献或责任应该是居于首位的?(P203) (9)第一章 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1. 什么是道德?(P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任梓铭 20130060一、各章重点第一章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三节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一、从伦理与道德的联系看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由“伦”生“理”,由“理”成“道”,由“道”化“德”,这就是隐含在伦理与道德之中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因为教育伦理也是一种人伦关系,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客观上为自己建构起来的一个特殊的职业伦理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所蕴含的“人伦之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为教之理”,而“为教之理”所阐发的“为人之道”事实上就是我们做教师的“为师之道”。

显然,一名教师若能将“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中所阐发的做教师的这些道理内化于心,那他就能够“得道化德”而让自己拥有做教师的相应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从伦理与道德的区别看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一)在侧重点上,论理强调关系,道德强调个体与教育伦理的关注点不同,教师职业道德在根本上更关注我们每一个教师个体的德性境界与德行表现。

(二)在义务要求上,伦理的义务是双向的,道德的义务是单向的教育伦理的义务要求也是双向的。

(三)伦理是客观法,道德是主观法;伦理是他律的,道德是自律的我们很多老师之所以在最初进入教育行业的时候,面对该职业对教师提出的许多要求总感觉不情愿、不自在,其原因就在于你刚刚为自己建构了一个全新的职业伦理关系,这一伦理关系给你提出的“为教之理”的要求尚处于伦理客观法和伦理的他律性约束阶段。

所以,如果我们想尽快地度过这个适应期,摆脱这种不适应感,那么,我们应当有意识地主动将教育伦理给我们提出的“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的要求内化为我们内在道德品性,将教育伦理的客观法转变为我们道德的主观法,将教育伦理的他律性要求转变为我们自身道德的自律性要求。

(四)伦理是对人们行为应当理由的说明,道德是对人们行为应当境界的表达教育伦理仅仅只能对我们做教师的行为“应当”作出界定,让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在教育的伦理关系中去领悟自己的“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但是它却不能对我们究竟将教师当得称不称职做出任何说明,而只有我们自身的道德水准才能证明我们自己,并以此体现出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境界的高低。

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章)

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章)

(三)教育劳动的协作性
表面上是个体劳动, 表面上是个体劳动,但是人才培养是许 多教师共同协作劳动的结果。 多教师共同协作劳动的结果。
教育劳动的示范性(重点) (四)教育劳动的示范性(重点)
杨雄说: 师者,人之模范也” 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 的作用。 的作用。 要求教师做到严于律已,为人师表。 要求教师做到严于律已,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 德高为 范
教书育人 为人师 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 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 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 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 成的道德品质。
三、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据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 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必然有道德。 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必然有道德。
第二, 第二,教师的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 是相互重叠的
技术规范
道德规范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
教师行为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交织在一起。 教师行为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交织在一起 职业意义 交织在一起
再见
教学与科研并举
(3)教育劳动过程的 ) 往复性
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
(4)教育劳动对象、 )教育劳动对象、 内容、 内容、过程的 发展性
劳动内容主要是承担课程的内容 劳动过程的传递性和双向性
(二)教育劳动的创造性
教育和教学过程是一种创造和再创造过程。 教育和教学过程是一种创造和再创造过程。
小学新生夫子庙里“开笔破蒙”
高等学校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方小教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讲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一)教育劳动的复杂性(理解的重点)(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二)教育劳动的创造性(三)教育劳动的协作性(四)教育劳动的示范性(理解的重点)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一)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特征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功能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根据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
n第一部分:概论(cap1-2)
n第二部分: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cap3)
n第三部分:高校教师的道德要求(cap4-7)
n第四部分:职业道德的修养(cap8)
n第五部分:道德建设的热点问题(cap9)
伦理性道德性第一章高校教师职业概述
n萌芽于
n诞生于
n发展于
n普及于
1
2
3
[思考]
1

2

3


4、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教师职业道德的“忘我”境界)n“蜡烛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执迷之忘我境界,是师德发展的较高境界,但不是最高境界(超越之升华境界)。

升华德性更是教师德性力量的真正源泉。

5、高等教育面临着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挑战和冲击,而这些又同时给高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就您而言,在高校教育变革的浪潮中,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你又如何调整教学理念?。

高等学校岗前培训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岗前培训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1.道德:含义(P2)、特点(p15-16)、社会作用(p21-23)、发展规律性(p43-45)、发展的历史性特点(p33-40)、理解和认识(P4-14)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P6-12)(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扩展P7 便条)(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特殊规范性(p11-12)(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p13-15)3.道德与法律:区别(p17)、联系(p18)4.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条件(p41-42)5.社会主义道德结构的主要内容(核心,原则,重点,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三个应达目的)(p42-43)6.把握道德的含义(p2-3)8. 道德起源的四种说法(p24-25)9. 伦理思想史对道德本质的看法(p4-6)10.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P7-10)11.道德的作用(泛指)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置动力。

12.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第二章人民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1.职业的定义(p49)2.职业道德:定义(p49)、特点(p50)、形成与发展(p50-54)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p55-56)、特征(p56-57)、社会作用(p58-59)4.教师定义(p60-61)5.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p62-67)●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p62-66)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68-7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面对的挑战(p70-7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影响及理解(双重效应)(p75-77)(1)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的特点,对教师人生价值观的影响;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商品产生者不能牺牲使用价值去追求价值,不能把价值作为唯一追求目标。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讲义(完整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讲义(完整版)
⑶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1.1.3道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
16.P6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17.P7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道德无用论”
1.P22教师职业的产生:⑴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
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脑体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2.P22远古时代,一些氏族部落的首领,富有经验的老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
3.P22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靠口传身教。
6.P24汉代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类。
7.P24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历史时期。官学体系分中央学和地方学两大体系。
8.P251794年,法国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
9.P251902年张骞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学校
10.P26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已是举世公认的真理。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42.P16职业道德的发展历史:
⑴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萌芽
P17⑵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形成的三种方式:(1)代表人物的身体力行(2)约定俗成的过程(3)归纳总结,逐渐建立起为本行业从业人员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3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发展。分:官德、商德、医德、师德
4P18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两个基本判断:在广度上,职业道德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体系。社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上千种职业;职业道德在深度上日益注重人的价值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节教师道德:道德传统回顾与现代师德建设一、中西方教师的道德传统定义:教师道德,是师生利益关系调整中所应用的原则和规范。

教师道德思想源头:中国古代的伦理型;西方古代的思想型。

复习思考题:古今中外有哪些优秀的师德传统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一)中国教师的道德传统1、爱护学生,循循善诱关怀备至,有教无类,平易近人,严格要求2、以教为乐,诲人不倦《孟子》君子三乐: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论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学而不厌,博学多艺《论语》: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二)西方教师的道德传统西方教师伦理中特别强调“教学道德”!1、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充分利用儿童的求知欲。

2、古罗马昆体良: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要爱护学生;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有诚恳的态度,反对体罚学生昆体良昆体良(公元35——95年)是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和演说家,生于西班牙埃布罗河上游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上。

少年时代,昆体良在罗马的文法学校接受教育,后来曾主办罗马的修辞学校,是罗马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

他在修辞学校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著有《雄辩术原理》一书,共12卷。

这部著作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践,也总结了昆体良长期从事修辞学校教学的经验,是西方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

3、英国教育家洛克:教师应以身作则,不可使儿童受到不良榜样的影响;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德行和智慧;德行最为重要4、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夸美纽斯教师要成为道德卓越的人,做学生的表率充分了解自己职业的意义,热爱本职工作4、夸美纽斯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讲义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讲义

目录第一章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1)第一节职业道德 (1)第二节教师职业及职业道德特点 (1)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基本构成 (3)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3)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 (3)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5)第一节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 (5)第二节教书育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6)第一节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6)第二节学而不厌、开拓进取 (6)第三节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6)第四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7)第五节关心集体、团结合作 (7)第六节遵纪守法、廉洁从教 (7)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 (9)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 (9)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途径 (9)第六章教师的德性修养 (10)第一节教师仪表修养 (10)第二节教师语言修养 (10)第三节教师举止与风度修养 (11)第七章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 (12)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12)第二节教师心理素质的构成 (13)第三节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14)第八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要求 (15)第一节创新是新时期教师发展的需要 (15)第二节能力是新时期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 (15)第一章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一节职业道德一、职业概念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二、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师工作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三、职业道德特征1、内容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形式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3、范围上的确定性和有限性4、功效上的职业化和成熟化四、职业道德作用1、职业道德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2、职业道德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3、职业道德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4、职业道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五、职业道德内容1、爱岗敬业(核心)2、诚实守信(基石)3、办事公道(准则)4、服务群众(归宿)5、奉献社会(本质)第二节教师职业及职业道德特点一、教师职业特点教育劳动的特点决定师德的重要性11、教育劳动的目的创造新人2、教育劳动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性、有个性、作为社会整体一员的活生生的人3、教育劳动的工具主要是教师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情感意志4、教育劳动的形式是集体协作基础上个体脑力劳动5、教育劳动的时空是限定和自觉的统一6、教育劳动的人际关系众多、重要7、教育劳动的创造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创造8、教育劳动的结果产生人才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先进性、崇高性2、示范性、高层次性3、继承性、稳定性4、无私性、奉献性5、挑战性、创造性6、复杂性、艰难性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完成教师崇高责任和使命的需要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讲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讲

3、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提升
• • • • • • 教师职业道德境界(觉悟程度、实践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目标的外显形态 厌教 教而不育 重教轻育 “教”、“育”并重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 2、培育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积极、持久和 稳定) • 3、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 4、坚持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 5、养成良好的教师行为习惯
• •

• •
二、教师和谐人格的培养 人格是在社会化,个性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影响人格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有遗传机体因 素,环境与社会因素,个人的生活方式实践因 素三个方面。教师和谐的人格培养应当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通过集体教育,团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 形式,进行教师专业人格的充分体认和自我修 养。 第二,在专业心理咨询中寻求支持服务。 第三,加强职业生活体验和实践锻炼。
• •
• •


(三)教师的人生目的和职业目的 教师的人生目的很自然是于自己的职业相 关联的,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人生目的体 现为职业目的。教师的职业目的或动机包含以 下这些因素: 谋生因素:当教师是为了谋生,它和从事 其他职业一样,不过是一个饭碗。 兴趣和个人因素:当教师是因为兴趣,或 者说是喜欢。 地位或声望因素:职业的社会地位或声望 也是影响人们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使命因素:当教师是处于一种社会责任感, 出于对教育作用的深切理解和重视。
• •


• 第三节 教师的人生意义和幸福 一 、人生意义及其作用 人生意义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 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 感受。人生意义范畴的提出具有独特的作 用。 第一,人生意义全面、彻底地肯定了人的 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合理性。 第二,人生意义对人生价值起着准备和强 化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讲义.ppt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讲义.ppt
决定 (p40)
第一,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客观物质基础。 第二,社会经济关系对教育的目的和人 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 道德素质。 第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引起 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与变化。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由教育劳动 的本质和目的决定
(五)教师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应当具备的技术和 能力,它是从事职业工作的重要条件,是职业工作 者实现职业理想,追求高尚职业道德的具体行动内 容。
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2.要懂教育规律。 3.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4.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二)教师职业责任
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它往往是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 规定的。 道德义务:就是人们自觉认识到的并自觉履行的道德责任经 高于职业责任与职业义务。 职业责任与道德义务的区别 : a.职业责任是外在的,道德义务是内在的 b.履行职业责任是与得到某种权力和回报紧密相连的 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 觉的道德义务,要做到: 1. 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2.对学生家长负责 3.对教师集体负责 4.对社会负责
(一)教师职业理想(P51) •1、职业理想: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 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选择的三个要素: 维持生活、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 •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 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教师职业选择与教育才能的关系 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正确看待教师的苦与乐
3.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
(四)教师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是职业劳动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教师 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 规章、条例、守则等。 教师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中的有关规定。 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4.从一点一滴做起。 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 6.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道德与职业道德
1.1 .1道德的含义
1.P1道德一词,在古代分开使用,“道”,最初的含义是指道路,如《诗经》中所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或学说。“德”即得,朱熹所说:“德者,得也。”
2.P1“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3.P1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1.1.2道德的本质
6.P2关于道德本质的中外说法:
⑴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神的启示;
⑵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是人心所固有的善良或邪恶的意志。
⑶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⑷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⑸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8.P11在奴隶社会,形成了以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绝对屈从为基本原则的道德关系。
29.P11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
⑴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
⑵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
⑶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30.P12封建道德最基本的基本原则: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4.P1在西方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为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5.P2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
(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
(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4)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本性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本性。孟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萌芽。
P9感性欲望论——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23.P9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⑴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7.P2马克思伦理学认为(道德本质):
⑴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作用
⑵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⑶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8.P3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
⑴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起决定性的作用;
⑵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
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这道德的变化
9.P3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与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34.P13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所谓社会主义道德,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体系。
35.P13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
36.P1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概括为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一个总目的。
13.P5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界。
14.P5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道德成为实践精神的主要依据
15.P5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
⑴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⑵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⑶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1.1.3道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
16.P6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17.P7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道德无用论”
10.P3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必定是该社会经济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那个阶级的道德。
11.P4马克思主义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
12.P4与政治、法律等规范体系相比,道德规范的特殊性: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18.P7“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过分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
19.P7“道德无用论”或“非道德主义”完全否认道德的社会作用,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尼采
20.P7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道德有助于巩固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
2)道德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
3)道德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⑶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
24.P10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道德类型。
25.P10原始社会道德的特点(基本原则):⑴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⑵在道德内容上具有简朴性,在调节范围上存在狭隘性。
26.P11奴隶社会道德的特征(基本原则):
⑴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是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
31.P12封建社会道德,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伦理化、神秘化
32.P12封建道德进一步发展了歧视妇女的内容,提出“三从”“四德”
33.P13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特有的内容:
⑴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最基本的原则。
2自由、平等、。
⑵在道德内容上日益复杂,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①道德从一般的社会风俗中独立出来②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③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⑶道德调节的范围日益扩大
27.P11维护或反对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21.P8剥削阶级在上升时期,其其道德在反对旧制度的斗争中起着进步作用,
1.1.4道德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2.P8道德的起源观点:神启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西汉的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在西方,中世纪宗教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