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讲义(完整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P11在奴隶社会,形成了以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绝对屈从为基本原则的道德关系。
29.P11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
⑴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
⑵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
⑶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30.P12封建道德最基本的基本原则: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21.P8剥削阶级在上升时期,其其道德在反对旧制度的斗争中起着进步作用,
1.1.4道德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2.P8道德的起源观点:神启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西汉的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在西方,中世纪宗教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
31.P12封建社会道德,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伦理化、神秘化
32.P12封建道德进一步发展了歧视妇女的内容,提出“三从”“四德”
33.P13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特有的内容:
⑴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最基本的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主要的道德规范。
3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意识。
13.P5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界。
14.P5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道德成为实践精神的主要依据
15.P5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
⑴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⑵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⑵在道德内容上日益复杂,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Biblioteka Baidu社会有很大的进步: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①道德从一般的社会风俗中独立出来②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③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⑶道德调节的范围日益扩大
27.P11维护或反对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本性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本性。孟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萌芽。
P9感性欲望论——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23.P9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⑴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34.P13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所谓社会主义道德,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体系。
35.P13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
36.P1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概括为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一个总目的。
⑶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
24.P10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道德类型。
25.P10原始社会道德的特点(基本原则):⑴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⑵在道德内容上具有简朴性,在调节范围上存在狭隘性。
26.P11奴隶社会道德的特征(基本原则):
⑴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是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⑶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1.1.3道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
16.P6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17.P7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道德无用论”
7.P2马克思伦理学认为(道德本质):
⑴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作用
⑵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⑶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8.P3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
⑴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起决定性的作用;
⑵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
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这道德的变化
9.P3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与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18.P7“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过分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
19.P7“道德无用论”或“非道德主义”完全否认道德的社会作用,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尼采
20.P7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道德有助于巩固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
2)道德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
3)道德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1.1.2道德的本质
6.P2关于道德本质的中外说法:
⑴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神的启示;
⑵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是人心所固有的善良或邪恶的意志。
⑶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⑷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⑸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4.P1在西方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为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5.P2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
(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
(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4)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道德与职业道德
1.1 .1道德的含义
1.P1道德一词,在古代分开使用,“道”,最初的含义是指道路,如《诗经》中所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或学说。“德”即得,朱熹所说:“德者,得也。”
2.P1“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3.P1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10.P3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必定是该社会经济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那个阶级的道德。
11.P4马克思主义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
12.P4与政治、法律等规范体系相比,道德规范的特殊性: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9.P11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
⑴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
⑵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
⑶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30.P12封建道德最基本的基本原则: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21.P8剥削阶级在上升时期,其其道德在反对旧制度的斗争中起着进步作用,
1.1.4道德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2.P8道德的起源观点:神启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西汉的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在西方,中世纪宗教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
31.P12封建社会道德,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伦理化、神秘化
32.P12封建道德进一步发展了歧视妇女的内容,提出“三从”“四德”
33.P13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特有的内容:
⑴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最基本的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主要的道德规范。
3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意识。
13.P5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界。
14.P5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道德成为实践精神的主要依据
15.P5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
⑴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⑵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⑵在道德内容上日益复杂,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Biblioteka Baidu社会有很大的进步: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①道德从一般的社会风俗中独立出来②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③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⑶道德调节的范围日益扩大
27.P11维护或反对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本性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本性。孟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萌芽。
P9感性欲望论——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23.P9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⑴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34.P13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所谓社会主义道德,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体系。
35.P13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
36.P1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概括为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一个总目的。
⑶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
24.P10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道德类型。
25.P10原始社会道德的特点(基本原则):⑴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⑵在道德内容上具有简朴性,在调节范围上存在狭隘性。
26.P11奴隶社会道德的特征(基本原则):
⑴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是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⑶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1.1.3道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
16.P6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17.P7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道德无用论”
7.P2马克思伦理学认为(道德本质):
⑴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作用
⑵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⑶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8.P3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
⑴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起决定性的作用;
⑵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
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这道德的变化
9.P3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与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18.P7“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过分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
19.P7“道德无用论”或“非道德主义”完全否认道德的社会作用,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尼采
20.P7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道德有助于巩固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
2)道德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
3)道德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1.1.2道德的本质
6.P2关于道德本质的中外说法:
⑴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神的启示;
⑵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是人心所固有的善良或邪恶的意志。
⑶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⑷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⑸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4.P1在西方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为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5.P2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
(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
(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4)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道德与职业道德
1.1 .1道德的含义
1.P1道德一词,在古代分开使用,“道”,最初的含义是指道路,如《诗经》中所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或学说。“德”即得,朱熹所说:“德者,得也。”
2.P1“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3.P1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10.P3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必定是该社会经济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那个阶级的道德。
11.P4马克思主义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
12.P4与政治、法律等规范体系相比,道德规范的特殊性: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