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9.3)--第三章第9课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9.3)--第三章第9课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9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 .纯粹偶然的 B .纯粹必然的C .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 .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 (4)人的现实本质是( )A .自然属性B .社会属性C .一切社会关系总和D .一切生产关系总和(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二、多项选择题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1)“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2)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阶级分析方法(4)“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5)历史人物特别是政治上的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 )A.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B.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C.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D.历史人物决定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三、辩析题1.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2.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是有作用的四、材料分析题下列材料是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上】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上】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1、社会存在是指(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正确答案是】:D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正确答案是】:B3、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正确答案是】:C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答案是】:A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是】:C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是】:B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正确答案是】:A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正确答案是】:D9、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答案是】:C10、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答案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答案第三章

马克思期末分析题(第三章)来源:石叶chris的日志1.材料1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3科学乐观主义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

【答案要点】(1)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二者都只是从科学出发,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而科学乐观主义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

(2)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科学乐观主义,他把科学技术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作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人的工具是中性的,工具对人与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3)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的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的。

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④)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④)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①)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①)A宿命论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④)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②)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②)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②)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④)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④)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④)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③)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④)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④)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③)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③)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③)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②)A文学艺术B国家政权C政党结构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②)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21)国家是代表(④)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③)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①)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②)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25)社会意识根源于(①)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2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②)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27)生产方式是(④)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8)社会形态是(④)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⑤)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30)国家的实质是(④)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③)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C利己主义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4.6)--第三章第4课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4.6)--第三章第4课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第4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有的国家在发展中超越了一个甚至几个社会形态而跨越式地向前发展,有的国家在一定阶段上社会形态性质不够典型,也有的国家在一定时期由较为落后的社会形态快速跃迁为先进的社会形态,等等。

所有这些,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 ) A .不可认识性 B .杂乱性 C .无规律性 D .多样性(2)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 )A .人及其活动B .有血有肉的人及其活动C .自然存在的人及其活动D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3)社会形态的更替表现为( )A .前进性与渐进性、曲折性与跨越性的统一B .前进性与跨越性、渐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 .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D .前进性与发展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的统一(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 .生产力 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6)上层建筑是指( )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7)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6.4)--第三章第6课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6.4)--第三章第6课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6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2)社会革命根源于( ) 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3)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 .思想范畴 B .经济范畴 C .政治范畴 D .文化范畴(4)国家的实质是( )A .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工具B .安定社会秩序的保卫工具C .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工具D .阶级统治的工具(5)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 .剩余产品的出现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确立D .社会产品分配不均(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人民民主专政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多党合作制D .民主共和制(7)从国家的起源看,国家是( )A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 .维护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C .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制定的契约D .保护全民利益的产物和表现(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 .国家政权 B .政党 C .哲学 D .政治、法律思想二、多项选择题(1)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只能是( )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A.统治阶级的思想 B.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C.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 D.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进思想(2)阶级是一个(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历史范畴(3)国家是(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安定社会秩序的保卫工具C.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工具 D.阶级统治的工具(4)革命是( )A.阶级斗争是最高表现形式 B.历史的火车头C.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D.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5)阶级斗争是( )A.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B.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三、名词解释1.阶级2.阶级斗争四、辩析题1.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3.“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五、简答题1.简述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简述革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章第6课: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C5.D6.B7.A8.A二.多项选择题1.AC2. B CD3.AB CD.4.ABC5.AC三.名词解释1.答:列宁认为,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别一个集团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2.5)--第三章第2课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2.5)--第三章第2课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2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2)“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 )A .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 B .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C .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D .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4)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 )A .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 .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 .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 .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3)“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4)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 )A.认为社会历史是精神发展史B.根本否定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C.根本否定精神对历史发展的作用D.根本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者造(5)判断一种社会意识是先进还是落后,主要看它是否A.反映一切阶级的利益和要求B.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C.反映并服务于新的生产方式D.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相一致三、名词解释1.社会意识四、辩析题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四、判断说明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有统治地位是因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斗争不力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完整意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历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历史观方面有些进步的思想家有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唯物史观的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之所以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2.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劳动发展的历史正确因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劳动不仅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人类通过劳动实践与物质自然界相联系,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都是社会意识形态错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式从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另一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只有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才是社会意识形态,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则是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最明显的特征是非意识形态部分是阶级性的,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等。

4.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意识就越先进错误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社会意识产生和变化的根源。

但唯物史观同时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一旦产生,就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的变化,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介才能同生产力发生联系,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条件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生产力发展迅速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先进,而生产力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5.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正确生产力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1.ABC2.ABCD3.AB4.ACD5.CD6.AB7.ABD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④)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④)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①)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①)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④)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②)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②)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②)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④)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④)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④)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③)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④)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④)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③)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③)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③)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②)A文学艺术B国家政权C政党结构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②)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21)国家是代表(④)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③)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①)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②)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25)社会意识根源于(①)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2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②)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27)生产方式是(④)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8)社会形态是(④)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⑤)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30)国家的实质是(④)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③)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03

练习三一、单项选择题1.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意识存在的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空存在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3. 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C.一切利于自己的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农民耕种农作物B.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C.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D.运动员进行体育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4.实践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它是A.精神的活动B.物质的活动C.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D.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三、简答题1.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什么意义?2. 实践的定义、特征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是什么?四、辨析题1. 脱离运动的物质与脱离物质的运动皆不可想象,故运动即物质,物质即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

A、物质生产发展史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C、理性思维发展史D、思想关系发展史4、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A、社会的上层建筑B、人口因素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5、社会形态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6、经济基础是()。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9、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社会基本矛盾C、科学技术D、精神文明10、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二、不定项选择题1、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

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胜利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答案:B解析: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

这种依赖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地理环境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第二,地理环境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物质生产来实现。

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答案:A解析: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答案:C解析: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

4.唯物历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D解析: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管理手段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答案:B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邓小平提出。

7.”谋事在天,成事在人“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 .机械决定论D.唯意志论答案:A解析: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东大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东大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第1题,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正确答案:D第2题,当前在抗击沙漠化的斗争中我国更加注重科学治理充分考虑水分平衡问题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从哲学上讲“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是因为矛盾具有A、普遍性B、主观性C、特殊性D、稳定性正确答案:C第3题,西方有一句名言“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这告诉我们A、人生就是在失败和成功中反复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C、要成功必须经历失败D、事物发展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正确答案:B第4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可知性B、运动C、物质性D、单一性正确答案:C第5题,古语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了A、时间的客观性B、时间的绝对性C、时间的一维性D、时间的无限性正确答案:C第6题,“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正确答案:B第7题,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A、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能动地创造客观世界C、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D、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正确答案:A第8题,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正确答案:C第9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实践C、本质D、现象正确答案:B第10题,“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自由是A、选择的随意性B、活动的主动性C、摆脱必然的束缚D、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正确答案:D第11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正确答案:B第12题,真理的相对性是指A、真理是谬误的一种B、真理没有固定的标准C、真理的标准因人而异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正确答案:D第13题,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答案:A第14题,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A、人口多,密度大B、人口少,增长慢C、人口不增也不减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正确答案:D第15题,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就会A、发生量变B、发生质变C、变化更加迅速D、变化更加缓慢正确答案:B第16题,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社会发展不仅具有统一性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下列能体现社会形态更替多样性特征的是A、不同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B、某些民族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方向可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不一致C、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同样的社会形态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D、当社会形态更替实现跳跃式发展时,说明此时的社会发展已经突破了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正确答案:BC第17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形式的有A、概念B、表象C、判断D、推理正确答案:AD第18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A、真理的检验标准必须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B、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C、只有真理才能指导实践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正确答案:AB第19题,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劳动B、人口因素C、自然地理环境D、物质生产方式正确答案:ACD第20题,国家是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B、在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的权力机关C、阶级统治的工具D、统治阶级用来维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工具正确答案:AD第21题,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A、对B、错正确答案:B第22题,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A、对B、错正确答案:A第23题,雇员拥有股票工人成为股东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消失了A、对B、错正确答案:B第24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A、对B、错正确答案:B第25题,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A、对B、错正确答案:B。

(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3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分,共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ch3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ch3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ch3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C )ch3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ch3A.生产对象;B.生产工具;C.生产者;D.生产资料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C )ch3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ch3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D )ch3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分,共分)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BCD )ch3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CD )ch3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三、辨析题(请辨别下列各小题给出的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物质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A.科学• B.艺术• C.宗教• D.政治法律思想• A.儒家思想• B.GDP• C.生产力•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A.人口因素• B.劳动实践• C.人的自然属性• D.自然地理环境• A.它是一种经济决定论• B.它不承认人类主体的能动选择性• C.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D.它是一种机械唯物论•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英雄人物的作用远比普通人物的作用大• C.人是人类历史的主体,是人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D.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循环论• B.激变论• C.庸俗进化论• D.唯意志论• A.如何看待阶级斗争的作用问题• B.英雄人物和普通人物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

得分/总分• A.最终决定力量• B.杠杆•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的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 C.人与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B.法律制度• C.经济条件• D.传统观念()得分/总分• A.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天命论的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B.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 C.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D.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A.哲学• B.艺术• C.政治思想• D.科学• A.数学• B.人力资源• C.情感• D.习俗• A.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 B.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20.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21.“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义。

”这表明( )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B.改革只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C.改革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改革2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二、多项选择题1. 社会存在包括( )A.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 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4.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这段话说明( )A.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5.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6.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 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 它属于上层建筑C. 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 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7.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8.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9.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0.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 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 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 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11.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 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12.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13. 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A. 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B. 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D. 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14.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 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 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15.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 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 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 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16.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17. 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18.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A. 古为今用方针B. 历史分析方法C. 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 阶级分析方法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是因为(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领导阶级20.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说明( )A. 理论的力量不能代替物质的力量B. 社会变革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活动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理论与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第三章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答案]1. A2. C 3.A 4. D 5.C 6.D 7.D 8.B 9.B l0. C 11. D12. C 13. D 14. C 15. C 16. B 17. C 18. B 19. A 20. C 21. C22. B[多项选择题答案]1. ABC2. ABCD3. CD4. ABCD5. ABCD6. ACD7. AD8. AB 9. ABC 10. AB 11.CD 12. AB 13. BC 14. AB 15. ACD16. ACD 17 .CD 18. BD 19. ABC 20. ABCD1.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因此,个人主义是个人发展的动力,也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是由正确的前提推出错误的结论,是似是而非的论断。

社会由个人组成,但不是个人的机械相加,而是由无数个人结成一定社会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也不是指个人的任何发展和任何个人都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是其活动符合社会前进趋势和规律的、先进的阶级、阶层的人们才推动社会的发展,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一定条件下,个人主义可以推动人奋起拼搏,构成个人发展的动力;但一旦遭受挫折,就可能灰心丧气;个人主义膨胀导致身败名裂也是常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