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解读-《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发展

合集下载

2024年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前景分析概述高档数控机床作为机械加工领域的重要设备,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强的自动化程度和更先进的加工技术。

本文将对高档数控机床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机遇。

市场规模与增长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机械加工工艺的提升,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每年数以百万美元的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技术趋势1.智能化:高档数控机床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和优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高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档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不断提升,能够满足更高要求的加工需求,取得更好的加工效果。

3.快速响应:高档数控机床具备快速响应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各种复杂的加工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市场机遇1.制造业升级: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逐渐增加。

高档数控机床作为关键设备,将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

2.精益生产:高档数控机床能够实现精益生产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符合企业追求高效盈利的目标。

3.创新应用:高档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档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挑战和风险1.高成本: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发、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

2.国内外竞争:高档数控机床市场竞争激烈,除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竞争,还面临着新兴企业的竞争,市场份额有限。

3.技术挑战: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发和创新对技术要求极高,需要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市场趋势展望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将实现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

同时,高档数控机床在制造业升级、精益生产和创新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机遇。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在这一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数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产业需求,因此急需对数控技术专业进行深度的转型和升级。

本文将探讨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当前数控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滞后当前数控技术专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不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兴起,数控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

2. 人才培养不足数控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瓶颈,缺乏与市场需求相符的高素质人才。

传统的数控技术教育局限于理论和实验性教学,缺乏与实际应用结合的实践环节,导致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3. 制造业结构落后中国传统的制造业结构相对落后,生产方式陈旧,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

数控技术专业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结构水平。

二、数控技术专业的转型升级路径1. 技术创新数控技术专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数控技术、装备和工艺,推动传统数控技术的升级更新。

加强对新型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 产教融合数控技术专业应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和实践基地,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技术技能竞赛平台,激励学生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3. 人才培养创新数控技术专业应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入项目驱动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中国的制造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背景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然而,中国的制造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低端产品过剩、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2. 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绿色制造: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倡导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5. 市场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外资投资和技术引进。

影响与挑战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然而,该计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结论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制造等举措,中国制造业有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提升整体竞争力。

然而,实施该计划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官方解读-《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发展讲课稿

官方解读-《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发展讲课稿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发展【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2日】【来源: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其中提出要加强前瞻部署和关键技术突破,积极谋划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造点,提高国际分工层次和话语权。

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是由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产业的战略特征以及发展阶段特征所决定的,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具有战略必争的产业特质1.锚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竞争地位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一个国家的机床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是衡量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列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主要原因是其对于一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具有“锚定”作用: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制造业价值生成的基础和产业跃升的支点,是基础制造能力构成的核心,唯有拥有坚实的基础制造能力,才有可能生产出先进的装备产品,从而实现高价值产品的生产。

2.支撑国防和产业安全的战略需求在国防安全方面,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对制造先进的国防装备具有超越经济价值的战略地。

现代国防装备中许多关键零部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用普通加工设备和传统加工工艺无法达到要求,必须采用多轴联动、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

即使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发达国家仍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与限制。

在产业安全方面,随着国内制造业升级速度加快,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与发达国家竞争加剧,工程机械、电气机械、交通运输装备正处于打入国际高端市场的攻坚期,而国内机床产品在加工精度、可靠性、效率、自动化、智能化和环保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进而导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3.满足用户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当前机床行业下游用户需求结构出现高端化发展态势,多个行业都将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对于高质量、高技术水平机床产品需求迫切,总体上来说,中高档数控机床市场需求上升较快,用户需要更多高速、高精度、复合、柔性、多轴联动、智能、高刚度、大功率的数控机床。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制造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数控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益加快,传统的数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数控技术专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探讨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如何进行数控技术专业的转型升级,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制造业发展需求。

一、数控技术专业面临的挑战1. 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数控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新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层出不穷,要求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具备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应对能力,这对传统数控技术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跨学科知识需求传统的数控技术专业主要注重于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而现代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已经超出了传统范围,需要数控技术人才具备跨学科知识,比如材料科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这对数控技术专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挑战。

3.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全球制造业的活跃和竞争的加剧,市场对数控技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要不断掌握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对数控技术专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二、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路径1. 强化实践教学为更好地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数控技术专业教育需要重视实践教学。

一方面,学院应该加大对数控设备的投入和更新,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最先进的数控设备和技术;学院应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工作,亲身体验利用数控技术进行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跨学科教育为满足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数控技术专业教育需要加强跨学科教育。

学院应该加大对材料科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等跨学科知识的教育力度,使学生在掌握传统数控技术的基础上,还能够理解和应用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

中国制造2025:行业深度解析(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行业深度解析(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行业深度解析(详细版)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文档将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深度解析,分析其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以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1. 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 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水平。

3. 提高制造业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形象。

4. 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制造,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提高制造业开放合作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布局和资源共享。

6. 提升制造业人才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制造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1. 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航空航天、高端船舶、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

2. 新材料产业:包括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领域。

3.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硬件等领域。

4. 生物医药产业:包括生物技术、高端医疗设备、化学药品等领域。

5. 绿色环保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6. 高端消费品制造业:包括高端家电、高端纺织、高端食品等领域。

三、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措施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鼓励产学研合作。

2.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广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

3. 提高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4. 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5. 加大绿色制造力度: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加强环保监管。

6.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

2025年机床发展思路

2025年机床发展思路

2025年机床发展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制造: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制造将成为机床行业的主流趋势。

在2025年,机床行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制造的推进,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创新: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推动制造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在机床行业中,这意味着要不断投入研发,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对高精密、高速度、高自动化的机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聚焦发展:为了实现行业的大变强,需要推动优势资源聚焦发展。

这包括提升国产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集中于核心装备、关键技术,重点解决研制装备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成套性等关键技术的瓶颈问题。

示范应用:加大投入用户需求有代表性、能集中验证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应用验证和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有选择性地支持市场导向性强的产品成套性、高柔性和智能化项目,重点解决装备的高效性和智能化。

满足新需求:加快发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进一步集中于国家重点工程的核心装备,研制重大产品、突破关键技术。

努力提升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打破国家战略装备依赖进口的制约。

打造完整机床配套产业链:中国机床行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与国产化。

同时,还需要发展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2025年的机床发展思路是围绕着智能化、创新化、专业化、高效化进行的,目标是推动中国机床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首先,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包括实现制造业年均增长7%,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实现制造业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化方向发展。

其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发展重点,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和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个领域。

这些领域被确定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方向,将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业的新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所在。

此外,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质量监管和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中国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

最后,中国制造2025还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合作举措,包括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强国际技术创新合作、推动国际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加强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等。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将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将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有助于推动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和变革。

相信通过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国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

2023年我国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发展分析

2023年我国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发展分析
三、 国内外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高端数控机床的需求逐渐增长。国内外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精尖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端数控机床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国内高端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
产能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根据中国数控机床工具协会发布的数据,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年产量已经超过30万台,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列。
我国高档数控机床节能环保
1. 节能效果显著近年来,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数据统计,相比传统机床,高档数控机床节能效果可达30%以上。其采用的先进控制系统和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精确控制和优化利用,大大降低了能源浪费的程度。
2. 碳排放减少明显随着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快速发展,机床制造业的碳排放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据统计,我国高档数控机床每年节约碳排放量超过100万吨,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制造再升级
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控机床走出去
1.国际水平,中国高档数控机床突破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已经能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在功能、精度、稳定性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够满足各种高精度、高效率加工需求。
2.提升品质 卓越品牌提高质量和品牌竞争力。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制造企业逐渐意识到质量和品牌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通过引进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管理模式,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和竞争力。
3.国际合作促进市场竞争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制造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

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主要源于三大背景。

一是环境与资源的制约加剧,劳动力与原材料等成本日益上涨,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进步,随着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从我国迁出,也有部分跨国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目光转向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地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也饱受大众的质疑。

二是受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刺激,激发了我国从“工业大国”升级到“工业强国”的坚定决心。

三是受到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我国也亟待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因此,强化制造业应成为中国未来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现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需要强大、独立、自主的制造业。

但是,谈及国内制造业(如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状况,各产业普遍面临市场庞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利润少、人才缺乏等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与制造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目前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低;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目标是将“中国制造”打造成创新驱动、品质升级、绿色发展、面向全球的高端制造,以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那么,《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品质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解读。

一、技术创新目标1.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实现自主创新。

2.强化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速技术转化和推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4.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加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升级目标1.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加速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

2.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优化:完善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优化供应链结构。

4.增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三、品质提升目标1.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优化设计、制造和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促进品牌建设和营销: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提升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智能制造目标1.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制造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产业上下游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技术,数控技术的发展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数控技术专业也需要不断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变,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

数控技术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数控技术不仅需要满足传统制造业的需求,更需要适应新的智能制造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模式正成为制造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数控技术也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数控技术不仅需要具备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的特点,更需要具备智能化、柔性化的特点,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生产方式。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随着智能制造业的兴起,旧有的数控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新的需求,需要引入更先进的技术来支撑新一代的制造业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数控技术也需要进行快速的更新和升级,以适应新的产业发展趋势。

由于数控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也需要更多的跨学科知识来支持数控技术的发展,这对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面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的转型升级,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

我们需要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提升数控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和灵活性。

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跨学科合作,例如材料科学、机械设计等领域,以提高数控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创新能力。

我们需要加强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以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落地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国制造2025》解读

《中国制造2025》解读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 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 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 是一些新兴国家;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 美等国。
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 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精品课件
工信部长苗圩说: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3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 创新能 业务收入比重(%)
力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 发明专利数1(件)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
质量效 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 益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宽带普及率3(%)
到 2020 年 , 上 述 领 域 实 现自主研制及应用。
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 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 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 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 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精品课件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 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 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 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 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 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抢占竞争制高点。
50
52
58
27
33
-
-
-
-
-
-
62
65
精品课件
84.5
85.5
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7.5左右(“十三五”期间 6.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
年均增速)
均增速)
70 72 50 比2015年下降18% 比2015年下降22% 比2015年下降23% 73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和意义(弘利教育)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1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加强制造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指标,包括制造业占国内经济的比重、人均GDP、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等方面,并针对各个产业制定了具体的推进措施和时间表,以确保实现这些目标。

但是,这些指标并不是刚性的要求,而是应根据国情和产业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总体要求,这些要求涉及到了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以下是对每个方面的解读:政府首先,政府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市场的作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扩大市场准入,促进竞争公平和创新性。

同时,政府需要推动实施“十三五”规划,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全球制造中心和全球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其次,政府还需要加强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包括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支持、优化财税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

同时,政府还需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建立全民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企业企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体,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强管理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推进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国际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打造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推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那么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是怎样的呢,以下是pincai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李克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走遍世界,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但我们从最初实行“三来一补”开始,大量代工生产的还是消费品。

很多人出国买东西,回来一看,“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只要去厂房看看,商品的品牌、制造的装备,绝大多数都是国外的。

这是我们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是以开放推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应对这种全球性的经济下行压力,发展中国家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也在推进“再工业化”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审时度势,积极从两方面进行全球布局:一方面,传统的“中国制造”、以代工生产的消费品仍在继续出口;另一方面,中国装备“走出去”异军突起,反过来带动了中国制造的全面升级。

我们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推进“中国制造”的不断升级。

要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努力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制造2025”的“要害”:“智能制造”一定要建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上李克强:“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要害”,就是“智能转型”。

工信部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用信息化提升装备制造的水平。

这也与推进结构调整的两大“支点”相吻合。

第一个“支点”,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今天看来,传统发展的动能有所减弱,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所以我们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这与中国“智”造紧密相连。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中国制造业正处在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数控技术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承担着生产自动化、智能制造的重要任务。

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的转型升级也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知识储备,在转型升级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就“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背景分析1.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制造2025”是以提高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举措。

其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和一批领先的工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创新体系完备的企业并具备一批先进装备与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

通过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式发展。

2.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控技术是指利用数字化控制系统对机床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术。

它能够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数控技术也在不断向智能化、柔性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成为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3. 数控技术专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传统的数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加工需求,要求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必须具备更强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数控技术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需要研发更加智能化、柔性化的数控设备和系统,为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二、数控技术专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1. 强化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数控技术专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从加强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发展【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2日】【来源: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其中提出要加强前瞻部署和关键技术突破,积极谋划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造点,提高国际分工层次和话语权。

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是由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产业的战略特征以及发展阶段特征所决定的,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具有战略必争的产业特质1.锚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竞争地位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一个国家的机床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是衡量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列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主要原因是其对于一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具有“锚定”作用: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制造业价值生成的基础和产业跃升的支点,是基础制造能力构成的核心,唯有拥有坚实的基础制造能力,才有可能生产出先进的装备产品,从而实现高价值产品的生产。

2.支撑国防和产业安全的战略需求在国防安全方面,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对制造先进的国防装备具有超越经济价值的战略地。

现代国防装备中许多关键零部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用普通加工设备和传统加工工艺无法达到要求,必须采用多轴联动、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

即使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发达国家仍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与限制。

在产业安全方面,随着国内制造业升级速度加快,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与发达国家竞争加剧,工程机械、电气机械、交通运输装备正处于打入国际高端市场的攻坚期,而国内机床产品在加工精度、可靠性、效率、自动化、智能化和环保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进而导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3.满足用户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当前机床行业下游用户需求结构出现高端化发展态势,多个行业都将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对于高质量、高技术水平机床产品需求迫切,总体上来说,中高档数控机床市场需求上升较快,用户需要更多高速、高精度、复合、柔性、多轴联动、智能、高刚度、大功率的数控机床。

例如,汽车行业表现出生产大批量、多品种、车型更新快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从而要求加工设备朝着精密、高效、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

在航空航天产业领域,随着民用飞机需求量的剧增以及军用飞机的跨代发展,新一代飞机朝着轻质化、高可靠性、长寿命、高隐身性、多构型、快速响应及低成本制造等方向发展,新一代技术急切需要更先进的加工装备来承载,航空制造装备朝着自动化、柔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例如,在“两机专项”致力于突破的飞机发动机制造中,发动机叶片、整机机匣和叶盘等典型零件逐渐向尺寸大型化、型面复杂化、结构轻量化和制造精密化发展,尤其是高强度的高温耐热合金等新型轻质材料的大量应用,这些整体结构件的几何构型复杂且难加工,对大扭矩、高精度数控机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燃气轮机的大型结构件和大型设备异地维修所需的便携性或可移动式多轴联动数控装备,这种用无固定基座、可重构拼组的小机床加工大型工件的加工方式对新型数控装备的结构设计、工艺规格和高能效加工技术提出更大挑战。

4.是新技术革命的战略高地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包含的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等要素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突破提供牵引动力,也为装备制造业,特别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巨量市场,机床行业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重要的交汇点,行业本身对于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度,也是新兴技术扩散的主要源泉。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机床行业集成创新趋势明显,世界领先企业加快推进新技术向机床产业融合,网络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加快向机床产品集成应用,越来越多的国际著名机床零部件企业和整机企业正加快推进新技术在数控机床的集成应用。

5.全球制造业格局调整的战略支点进入后危机时代,发达经济体纷纷重视本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或不断推动新兴技术融合发展,促进工业技术的高端化;或通过重构产业链条,让更多的高附加值生产制造环节和匹配的岗位回归到本土。

美国先后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伙伴关系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发展先进制造业及技术;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发展蓝图,致力于以CPS为核心、智慧工厂为载体,发展德国工业4.0,并将其定位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技术平台;日本公布了产业结构蓝图,确定10个尖端技术领域,并以此为依托强化国内制造业;英国、韩国、印度、中国台湾等地区亦提出积极的战略和政策,推动新兴技术在数控机床等装备产业领域加快融合。

机床工业一直以来都是主要国家和领先企业重要的战略布局点,未来制造业格局变化调整,尤其对于全球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战略度行业,机床行业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对于未来竞争力杠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应加强对机床行业的重视程度,提前布局关键战略领域,为制造业全球竞争争取有利地位。

二、产业升级趋势明显1.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在航空领域,自主研制了800MN大型模锻压机、120MN铝合金板张力拉伸机等重型锻压设备,填补了国内航空领域大型关重件整体成形技术空白,为军机跨代发展和大飞机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其中,800MN大型模锻压机已实现30余种航空领域钛合金关键件整体成形,120MN级铝合金宽厚板张力拉伸机生产出的高品质铝合金厚板已应用于飞机机翼等主承力结构零部件,摆脱了我国大飞机铝合金厚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困境。

在汽车制造领域,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在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国际竞标中,赢得美国汽车本土工厂生产线的批量订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尊重。

目前,汽车覆盖件冲压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有力地推动了国产汽车装备自主化。

在发电设备领域,3.6万吨黑色垂直金属挤压机实现了1000MW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所用的国产高端耐热钢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自主化生产;大型开合式热处理设备生产出亚洲最大的核电整锻转子锻件,形成了大型转子的批量化生产能力;为三代核电核岛和常规岛设备研制的超重型数控立式车铣复合加工机床、数控重型桥式龙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超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专用数控轴向轮槽铣床等,解决了核电压力容器和吊篮、热交换器、汽轮机缸体、发电机转子等加工难题,已在多台核电装备上装机应用。

2.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首先,中高档装备水平迅速提升。

目前,大型汽车覆盖件自动冲压线等10多类设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全可实现进口替代。

高速龙门五轴加工中心等20多类产品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替代进口产品的水平。

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柔性制造系统核心技术。

高速、复合等高档数控加工中心已完成阶段性研发,但在功能性能、可靠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其次,数控系统梯次前移。

我国在中高档数控系统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0年以来,已累计在航空航天、能源、船舶、汽车等重点领域实现了3.5万余台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配套应用,实现了进口替代。

多通道、多轴联动等高性能数控系统系列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主要技术指标已基本达到国际主流高档数控系统的水平,实现了为多种高速、精密数控机床配套。

高档数控系统在重点军工企业实现小批量应用。

开发的标准型数控系统实现了批量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0%提高到25%。

形成了数家产业化生产基地,其中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各类数控系统10万台的生产能力,产量位居世界第二。

我国数控系统已初步具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并实现了数控系统批量出口,2010-2014年累计出口各类数控系统9600余套,其中五轴联动数控系统近700套。

最后,功能部件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品种系列不断完善。

国产功能部件已实现与机床主机的批量配套;工具产品已经基本具备为汽车行业提供现代切削工具的能力。

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和工具与数控机床主机的应用示范和批量配套,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机床产业的结构调整。

3.自主创新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获得保障近年来,机床制造基础和共性技术研究不断加强,产品开发与技术研究同步推进。

机床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与性能试验技术、多轴联动加工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的成熟度有了很大提升。

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成果在高精度数控坐标镗床、立式加工中心等产品设计上进行实际应用;多误差实时动态综合补偿和嵌入式数控系统误差补偿等软硬件系统在多个企业、多个产品上进行了示范应用,使数控机床精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产业高端发展任重道远我国机床行业在世界机床工业体系和全球机床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仍然不能算作机床强国。

与世界机床强国相比,我国机床行业仍具有一定差距,尤其表现在中高档机床竞争力不强。

此外,受到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机床行业发展回归新常态,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的要求迫切。

1.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据咨询机构Gardener统计,在世界机床消费市场上,2014年我国机床出口额33亿美元,仅占世界机床消费总额不足5%;而日本和德国均占比10%以上。

与此同时,国内急需的高中档数控机床有相当部分依赖进口,如汽车领域进口装备占比超过40%。

2.机床工业关键零部件发展亟待加强国产功能部件无论从品种、数量、档次上都不能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国产中档配套功能部件市场占有率仍有待提升;高档产品较大程度上依靠进口。

配套功能部件产业竞争力有待快速提升。

3.工艺验证和示范应用有待加强数控机床从样机研制到实际生产应用,需要在制造工艺、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工程化等方面经过大量的试验验证,不断改进,同时还需用户提供工艺验证。

而在工艺验证和应用示范也是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

4.产业发展压力居高不下全球机床生产和消费持续呈现萎缩态势。

根据美国Gardner公司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球机床消费金额为753亿美元,较2013年仅增长0.3%,全球机床生产连续三年下滑,2014年全球机床产值为812亿美元,较2014年下滑3.1%,中国数控机床行业也持续承压运行,整体处于下行区间。

2014年,国内金属加工机床产量同比下降2%,其中,金切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7%,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下降3.3%。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对于进口机床的需求不降反升,2014年,机床工具进口总额177.8亿美元,同比增加10.8%,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108.3亿美元,同比增加7.6%,这说明国内机床行业难以满足企业高端需求,国内机床行业承受着周期性压力和结构性压力的双重叠加,亟待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