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解剖和生理(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球对大分子溶质的滤过
孔径屏障: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突细胞组
成,内皮细胞窗孔70-100nm;基底膜为胶原 纤维形成的可变凝胶,滤过的物质在一定压 力下可变形通过;足突之间的裂孔膜形成很 多平行的丝状结构,丝状结构的间距4nm, 是“细筛”。 电荷屏障:带大量负电荷。
系 膜
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小叶的中央部分,由 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 系膜从肾小球血管极处广泛联系着每根毛 细血管,将其悬吊于血管极,肾小球系膜 与小球外系膜在血管极相连续。 常规 3um厚的切片中,每个远离血管极的 系膜区正常时不应该超过3个系膜细胞。
肾脏的解剖和形态
出入肾门的结构称为肾蒂。 肾蒂内结构的排列:从前向后依次为肾 V 、肾 A 、 输尿管;从上向下依次为肾A、肾V、输尿管。 肾脏表面从外向内有三层被膜,依次为肾筋膜、 脂肪囊、纤维膜。 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肾脏和肾上腺,向上向外 两层融合后上方与膈下筋膜连续。肾筋膜外脂肪 称为肾旁脂肪。 脂肪囊:肾周脂肪层。 纤维膜:紧贴于肾实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 膜。
系 膜
肾小球旁器
位于血管极,由致
密斑、肾小球外系 膜、入球小动脉的 终末部和出球小动 脉的起始部组成。 具有内分泌功能。
肾小球旁器
其细胞成分有球旁颗粒细胞、致密斑、球外
系膜细胞和极周细胞。 致密斑:远端小管接近血管极时形成的椭圆 形隆起,与球外系膜和入球小动脉广泛接触, 致密斑细胞为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氯化钠浓 度,通过调节肾素的释放改变入球小动脉张 力,即肾小管-肾小球反馈。 肾小球旁器的功能:a.维持肾小管-肾小球反 馈系统;b.调节肾素的合成和分泌。
肾小管
从形态和功能上至少分15个节段,通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3大段:近端小管、髓襻、远端小管。 肾小管的上皮细胞有强大的吸收功能和 一定的分泌功能。
近端小管
最粗、最长,14mm,分曲部和直部,重
吸收大部分肾小球滤过的水和溶质。 近端小管曲部:主要位于肾小体周围,构 成皮质迷路的大部分。 功能:a.重吸收原尿中滤出的蛋白,经过 吞饮和细胞内消化成为氨基酸被吸收。b. + + 重吸收原尿中的Na 、K 、Cl 、HCO3 、 Ca2+、PO43-、水及一些有机物质(氨基 酸、葡萄糖)。
脏层上皮细胞
贴附于基底膜外侧,是肾小球内最大的 细胞,光镜下,胞核最大,着色较浅, 凸向肾小囊囊腔,有足突,足细胞。 上皮细胞有很强的吞饮功能,可参与合 成基底膜,维持肾小球通透性和对毛细 血管襻起支撑作用。 足细胞是参与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细胞成 分。
足细胞
由三部分组成:含有细胞核 的胞体、主突起和次突起, 后者称足突。足突间的空隙 称裂孔,由裂孔隔膜桥接。 足突分三个特异的膜区:基 底部、顶部、裂孔隔膜。基 底部保持着与基底膜附着; 顶部表面覆盖一层带有负电 荷的多糖蛋白复合物;裂孔 隔膜是多个蛋白分子组成的 复合体样结构,控制肾小球 的通透性。
肾脏解剖
肾小体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后分5-8个主支, 形成相应的毛细血管小叶,每个主支再分出数个 小支,形成 20-40 个襻曲的毛细血管网,称毛细 血管襻。各小叶的毛细血管返至血管极后形成汇 成主支,合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襻是全身唯一介于两条动脉之间 的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由内皮细胞、基底膜、上皮细胞 构成。成人膜总面积约1.6m² 。
肾脏的解剖和形态
肾脏冠切面分皮质和髓质。 皮质:浅表,占1/3,约1cm厚,富含肾单位。 髓质:深部,占2/3,分为髓质外带和内带。 髓放线:髓质的管道结构有规律的向皮质呈放射状的 条纹称为髓放线,向内则集合组成锥形体称为肾 锥 体。肾锥体的尖端朝向肾窦,称肾乳头。尿液经乳 头孔流出。 肾皮质包绕肾髓质,并伸入肾锥体之间,称为肾柱 。 肾小盏的边缘附着于乳头基部周围,承接有乳头孔 流出的尿液。
肾小球基底膜
GBM ,从外向内由三层构成:外疏 松层、致密层、内疏松层。 带负电荷,是滤过膜电荷屏障的重要 组成部分。 GBM 的主要功能是保证毛细血管壁 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通透性。 分毛细血管周围和系膜周围两部分。
肾小球滤过屏障
包括四个部分: a.内皮细胞表面的细 胞衣,是一种多糖蛋白复合物; b.毛 细血管的有孔内皮细胞; c.基底膜; d.足细胞的裂孔隔膜。 选择性滤过,取决于分子大小及电荷 性质。
肾单位的构成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根据在皮质中的位置 分为表浅、中间、髓旁三种肾单位。 肾小管为上皮性管道,平均30-38mm,具有重吸收 和分泌功能。 肾小管分为三段: a.近端小管,分为曲部和直部 ,b. 细段, c. 远曲小管,分直部和曲部。近端小管的直 部、细段和远曲小管的直部连成“U”形,称髓袢。 各部的位置:肾小体在皮质迷路,近端小管曲部和 远端小管的曲部分布于皮质迷路和肾柱,髓袢和集 合管一起分布于髓质肾锥体和皮质髓放线。
内皮细胞
呈扁平细胞被覆于毛细 血管壁腔侧,与血流接 触,细胞核位于毛细血 管的轴心侧(系膜侧) ;细胞质环绕于血管腔 ,胞体上满布70100um的小孔,称为窗 孔。
MCD
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表面覆有带阴离子的糖蛋白 ,带负电荷。 内皮细胞构成毛细血管壁的第一道屏 障,阻拦血细胞和一些大分子物质不 被滤出。 内皮细胞参与基底膜的合成和修复, 合成NO,内皮素及VIII因子。
近曲肾小管的重吸收
水:近端小管的腔面及基 底侧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 蛋白-1,按照渗透梯度,水 分子从此通道穿过上皮细 胞。 Na+:基底侧细胞膜上有 Na+ /K+ -ATP酶、重吸收的 Na+被主动转运到细胞间隙。 Cl 和HCO3 :被动转运到 细胞间隙。 + HCO3 :通过Na / HCO3 的共同转运子完成。
肾脏的解剖和形态
腹膜后实性脏器,外八大小 11×6×3cm ,肾门距离中线5cm。 左肾:略高,上极平 11胸椎下缘,下极平 第 2 腰椎下缘,下极距髂嵴 6cm 。 12 肋骨 斜过中部。 右肾: 略低,上极平 12 胸椎,下极平第 3 腰椎,下极距髂嵴 5.5cm 。 12 肋斜过上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