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解读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

以下是对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的整理: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表征,再进行加工、组织和储存,以便指导个体的行为。

二、认知过程的阶段认知过程通常分为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阶段。

这些阶段相互、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

1、感觉阶段: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将外部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2、知觉阶段:在感觉的基础上,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成完整的对象形象,对对象进行辨认和识别。

3、注意阶段:对外部刺激进行筛选和过滤,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同时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

4、记忆阶段: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和储存,以便在需要时提取出来。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思维阶段: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产生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6、想象阶段:在思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或场景,以指导个体的行为。

三、认知过程的模型认知心理学的模型包括信息处理模型、认知吝啬鬼模型、并行分布处理模型等。

这些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认知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1、信息处理模型:将认知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感知、编码、储存和提取,实现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2、认知吝啬鬼模型: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偏好使用简单的思考方式,倾向于使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而不是重新思考问题。

这种模型强调了认知过程的省力原则。

3、并行分布处理模型:认为认知过程是一个并行分布的过程,不同的认知过程在同一时间点上进行处理和加工,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

这种模型强调了认知过程的分布式处理方式。

四、认知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在认知过程中存在差异,包括智力水平、知识背景、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一、认知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的认知过程、记忆、注意、语言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本文将就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研学子更好地复习。

二、知觉和注意1. 知觉的基本概念- 知觉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接收、加工和理解的心理过程。

- 知觉过程包括感觉、辨认、组织和理解等阶段。

2. 知觉的发展过程- 婴儿期:感觉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越来越多样化。

- 童年期:认知能力逐渐加强,意识到外界环境和自己的联系。

- 青春期及以后:知觉过程更加成熟稳定,对复杂刺激的理解能力提高。

3. 注意的调控机制- 注意是指个体有选择地将心理或生理活动集中在某一特定刺激或任务上。

- 注意的调控机制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以及抑制注意等。

三、记忆与遗忘1. 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指通过学习、加工和存储,将信息保存并进行回忆的心理过程。

- 记忆过程包括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等阶段。

2. 记忆的分类- 按信息存储的时间: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 按记忆内容:语义记忆、视觉记忆和过程记忆等。

3. 遗忘的原因和类型- 遗忘是指已经学习或经历过的信息逐渐丧失或无法回忆出来的现象。

- 遗忘的原因包括干扰、缺乏巩固等。

四、思维与解决问题1. 思维方式的分类- 形象思维:基于感知和形象的思考方式。

- 符号思维:基于符号和语言的思考方式。

2. 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 问题发现:发现与目标状态不一致的问题。

- 问题分析:对问题进行分析、提炼和概括。

- 解决方案的生成:产生可能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 解决方案的评估和选择:对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

- 实施和验证:执行方案并验证解决效果。

五、语言与思维1. 语言的定义和作用-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通过声音符号体系进行信息传递。

- 语言的作用包括意义传递、思维表达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心理学高考备考知识点重难点分析

心理学高考备考知识点重难点分析

心理学高考备考知识点重难点分析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科学,它涉及到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了解心理学的重难点知识对于提高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心理学高考备考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的学科,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在高考中,认知心理学部分的重难点知识主要包括:1.感知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各种感觉类型的特点,如视觉、听觉、嗅觉等。

2.注意:注意的类型和特点,如选择性注意、分配性注意等,以及注意的影响因素。

3.记忆:记忆的类型,如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等,记忆的过程和策略,以及遗忘的原因。

4.思维:思维的类型,如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等,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语言:语言的理解和产生过程,语言的影响因素,以及语言障碍的原因。

二、情绪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的学科。

在高考中,情绪心理学部分的重难点知识主要包括:1.情绪的类型和特点:基本情绪类型(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和复合情绪(如焦虑、羞愧等)的特点和区分。

2.情绪的影响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情绪的影响。

3.情绪的作用:情绪对认知、行为和生理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的策略。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在高考中,发展心理学部分的重难点知识主要包括:1.心理发展的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2.心理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心理发展的障碍:心理发展障碍的类型和特点,如智力障碍、自闭症等。

四、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在高考中,社会心理学部分的重难点知识主要包括:1.社会影响:群体压力、从众、服从等社会影响现象的原理和表现。

心理学专业资格考试中的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解析

心理学专业资格考试中的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解析

心理学专业资格考试中的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

在心理学专业资格考试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学习、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信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

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认知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观察行为来研究心理过程,而结构主义则关注心理过程的结构和组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认知心理学逐渐形成,并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

到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认知过程。

其中,实验方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测量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的认知表现。

另外,观察法、问卷调查、脑成像技术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

四、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认知心理学有多个重要的理论,其中包括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

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存储、加工和输出等阶段。

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变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认知负荷理论研究人类在处理信息时的认知负荷情况,包括工作记忆负荷和长期记忆负荷等。

五、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指导教学设计和评估,提高学习效果。

在临床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可以用于认知疗法的治疗,帮助个体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解读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解读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解读1.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以个体的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将人比作是信息加工系统(计算机),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与运用。

2.Newell和Simon的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可概括为输入、输出、贮存、复制3、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对象是内部心理机制问题4、斯滕伯格首先提出了加因素法的主要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Donders 将反应分为三类:A为简单反应(基线时间),B为选择反应(既有刺激的辨别,又有反应的选择),C为辨别反应(仅有刺激的辨别)5、开窗实验的特点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6、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7、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一)内部原因1. 继承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2. 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3. 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4. 行为主义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反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

(二)外部原因控制论思想的渗透信息论思想的渗透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启发:认知心理学赖以产生的重要的外部原因8、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一)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

2.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

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二)对研究范式的影响主张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力图以解释的观点来说明心理过程的规律,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的研究应在多层次基础而不应在同一水平或层次进行研究。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

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

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

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

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

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

,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

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

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

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

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2、Newell 和 Simon 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其一般结构如图所示:3、唐德斯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问。

②应用(经典实验):库珀、谢帕德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实验;科拉克、蔡斯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4、斯腾伯格加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含义:完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②前提条件: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③实验目的: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④实验逻辑:若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它们是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的;若两个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则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⑤应用: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有四个独立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刺激编码阶段)、识记项目的数量(顺序比较阶段)、反应类型(决策阶段)、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反应组织阶段)。

5、“开窗”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所以称为开窗实验应用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证明了字母转换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和存储阶段;6、1967年,奈瑟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认知心理学重点解析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认知心理学重点解析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认知心理学重点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记忆、语言等认知过程。

在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中,认知心理学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认知心理学的重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科学,它关注思维、知觉、记忆、语言等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脑成像技术等。

二、知觉与注意1. 知觉的基本概念及过程知觉是感知和组织外界信息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注意、记忆、思维等。

影响知觉的因素有感知器官、感知刺激、知觉经验等。

2. 注意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注意是一种选择性的心理过程,它能使我们关注重要的信息,忽略无关的刺激。

注意的特点有选择性、集中性、持久性和分配性注意等。

三、记忆与学习1. 记忆的分类及过程记忆可分为感性记忆和概念记忆,感性记忆是对事物的感觉特征进行保存,概念记忆是对抽象的、有意义的知识的保存。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

2. 学习的理论与模型学习是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主要有行为主义学派的经典条件化和操作条件化理论,以及认知心理学学派的信息处理模型等。

四、语言与思维1.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原始语言、图片文字以及口头语言的演变过程。

2. 思维的基本形式与问题解决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包括类比思维、概念形成、创造性思维等。

问题解决是思维的一种具体应用,可通过启发式问题解决方法和算法问题解决等途径。

五、发展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1. 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认知发展主要关注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智力发展过程,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是重要的认知发展理论。

2. 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概念与现象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概念有内隐性知识、元认知能力、理论思维等,重要现象包括短期记忆的改善和长期记忆的建立等。

认知心理学重点

认知心理学重点

认知心理学考点整理第1章1. 什么是信息加工模型?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认知过程概念化;三个基本假设:细节阶段,每阶段有独特的加工,接受传递信息。

问题是:存在哪些阶段?信息以什么形式表征?2. 认知心理学的领域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过程的神经解释。

感觉/知觉:信息如何进入认知系统。

模式识别:处理信息的整体性倾向。

注意:处理信息的能力。

意识:意识和主观体验。

记忆:认知的核心。

知识的表征:信息在大脑内如何存储。

表象:视觉世界的内部表征。

语言:思考的工具。

认知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

思维与概念形成:如何形成和使用。

人类智力与人工智能:认知能力。

3. 进化认知心理学认知只有放在人类生物和社会进化的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

存在普遍的人类认知特性,而且心智的这些常见的、广泛的特性不是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而是进化所得到的心理机制产生的结果。

第3章1. 部分报告法是如何做的Sperling(1960).我想这个应该不用再说了吧?!2. 缪勒—莱尔错觉一条线段上的两段看似不相等(具体的图就不用画了吧?)解释是:①知觉受过去的经验影响,我们认为某些图形距离我们较远,某些图形距离我们较近。

②这一错觉反应了大脑内部构造。

3. 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能量在感觉事件或心理事件上的集中。

注意的研究一般涵盖了五个主要的方面:处理容量和选择性注意、唤醒水平、注意的控制、意识以及认知神经科学。

4. 什么叫做追随实验Cherry(1953) 每一只耳朵都听声音,复述其中一只耳朵的内容,称为追随耳(Shadowing)。

结果发现记不住追随的信息。

对于未被注意的信息,被试可以辨别出言语,但是却无法注意到从英语变为德语。

5. 什么叫做鸡尾酒会现象Moray(1959) 约有1/3的被试可以从非注意耳中听到自己的名字,说明在过滤器之前信息经过了某种加工。

6. 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和衰减器模型分别是做了什么东西?过滤器模型:Broadbent(1954)提出,信息加工受通道容量的限制,有多中感觉通道,信号只有被注意到,并经过过滤器传递到一个容量有限的通道中,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工。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专业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解析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专业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解析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专业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语言等认知过程。

在浙江省考研心理学专业的复习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对认知心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战考试。

一、认知心理学简介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信息处理机制,探讨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存储、加工和运用信息。

它涉及的范畴广泛,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问题解决、决策等诸多方面。

认知心理学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借助心理学实验室的工具和方法,来揭示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质和机制。

二、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指研究儿童和成人认知能力的理论体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前操作阶段再到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不断提高。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非常重要。

2. 知觉与注意知觉与注意是认知心理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知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加工和理解外部刺激的过程,是人类认知活动的起点。

注意是指在众多刺激中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以便更好地进行信息处理。

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的认知能力。

3. 记忆与遗忘记忆是人类获得并储存信息的过程,而遗忘是记忆中信息丧失或难以回忆的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其中长期记忆又可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了解记忆与遗忘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学习和复习效果非常重要。

4. 语言与思维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思维则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发展迅速。

心理学家在研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如联结主义模型、符号主义模型等。

5. 问题解决与决策问题解决和决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第⼀章绪论⼀、信息加⼯的⼀般原理感受器→加⼯器→记忆系统→加⼯器→效应器⼆、对认知⼼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理过程看作信息加⼯的过程。

认知⼼理学关⼼的是⼈脑的⼼理功能、⽽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理学的核⼼是:以信息加⼯的观点揭⽰认知过程的内部⼼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和使⽤的。

三、认知⼼理学的研究⽅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过程)(⼀)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种作业包含另⼀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者在其他⽅⾯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确定某个⼼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的。

2. 在认知⼼理学研究中的应⽤⽐较⼴泛。

3. 对于⼀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阶段还存在⼀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这些因素进⾏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作⽤某⼀个特定的加⼯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那么这两个因素作⽤于同⼀个信息加⼯阶段。

应⽤: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的。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概述心智:心智是产生和控制知觉、注意、记忆、情绪、语言、决策、思维、推理等心理机能的成分。

(认知的类型)心智是形成客观世界表征的系统,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

(运作及其功能)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取向,角度,强调心理加工、过程。

发展1.起源19世纪唐德斯:反应时测验第一个认知心理学实验,揭示了:心理反应虽然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却可以通过行为反应进行推测。

冯特:提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感觉。

提出内省。

他请对方向内反省自己,然后描写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工作方法的看法。

他创造了特殊的方法来训练对方,让他们更仔细和完善地来看待自己,但不过分地解释自己的心理。

这个工作方式与当时的心理学非常不同。

当时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艾宾浩斯:用人工实验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功能重学节省法节省:重学所花的时间短于最初学习所花的时间威廉·詹姆斯:对心智的阐述并不建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而是依据他对自己心智运作过程的内省。

2.20世纪摒弃对心智的研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1)拒绝内省(2)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格式塔心理学托曼:认知地图心智发展的复兴计算机模拟:分不同阶段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过滤器理论。

petfMRI人脑对面孔做出反应的区域:梭状面孔区(FFA)、海马旁回空间位置、纹状身体区(EBA)、模块化-定位-一个模块就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脑区语言的定位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大脑的分布式加工不同的脑区对特征进行加工,并最终汇集在一起。

不仅是感知加工,记忆、语言、决策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也都遵循分布式加工原则。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表征1.在物体的影响会聚在视网膜上的几毫秒内,视网膜中感受器会将树的影像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视网膜沿视神经传递,最终到达初级视觉感受区。

2.我们对物体的感受并不是基于对物体的直接感受,而是基于大脑中动作电位对数的表征。

考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重点

考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重点

考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重点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记忆、注意力等心理过程。

在考研心理学的复习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接收、处理和存储外界信息的心理学分支。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处理模型的提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认知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知觉的基本过程与影响因素知觉是指人们通过感官系统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

在认知心理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知觉过程中的感知机制、知觉组织以及知觉与注意力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需关注注意力对知觉的影响,比如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的韧性等。

三、注意力的控制与机制注意力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涉及到信息选择和加工的过程。

在考研心理学中,需要了解注意力的特点、分类以及注意力的控制机制,比如注意捕获、持久化注意和分配注意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注意力的发展变化以及注意力缺陷相关的疾病,如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ADHD)。

四、记忆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记忆是指人们获取、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能力。

在认知心理学中,我们需要了解记忆的各个阶段和过程,包括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

此外,还需关注记忆的影响因素,如编码方式、记忆策略和遗忘曲线等。

五、思维与问题解决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判断和推理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心理活动。

在认知心理学中,需要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判断与决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及相关的思维偏差和错误,如确认偏差、反应偏差和因果思维等。

六、语言与语言理解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在考研心理学中,需要了解语言的基本特点,如语音、语义和句法等。

此外,还需关注语言理解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如语义理解、语篇理解和推理理解等。

七、跨学科与应用研究认知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北京市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内容总结

北京市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内容总结

北京市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内容总结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对于准备参加北京市考研心理学的考生来说,熟悉认知心理学的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知觉1. 知觉的定义和作用知觉是指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感受外界刺激并对其进行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它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的基础。

2. 知觉的基本原理- 底层加工:感知和辨别刺激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 顶层加工:通过对底层特征的整合和解释,形成对物体和场景的高级认知。

- 注意和注意机制:我们的知觉能力是有限的,注意能帮助我们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和聚焦。

3. 知觉的错觉- 空间错觉:如近大远小、同心圆等。

- 形状错觉:如图形的边缘造成的错觉。

- 运动错觉:如幻觉运动等。

- 其他错觉:如颜色错觉、大小错觉等。

二、注意与记忆1. 注意的特点和类型注意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心理活动的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分为外部和内部注意。

外部注意是对外界刺激的关注,内部注意是对自身内部心理活动的关注,如思考。

2. 注意的模型- 被动选择模型:认为注意是被动选择的结果。

- 主动选择模型:认为注意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个体根据任务需求自主选择注意的对象和范围。

3. 记忆的分类和过程记忆分为感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

4. 记忆的忘却- 竞争性忘却理论:新旧记忆互相干扰,导致某些记忆被遗忘。

- 信息理论:遗忘是由于原有记忆的信息量被新的信息覆盖。

- 重塑理论:记忆会因新的经验和环境改变而重塑。

三、语言与思维1. 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具有规范性、传递性、产生性和交互性等基本特征。

2. 语言的层次结构语言的层次结构包括音位、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层次。

3. 普遍语法理论普遍语法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能力是基因决定的,具有普遍性和先天性。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揭示心理的规律和原理。

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而复杂,本篇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将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学科。

以下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认知发展理论:- 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同水平。

- Lev Vygotsky的社会情境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例如通过合作活动和社会化教学来促进儿童思维发展。

2. 认知过程:- 知觉:研究人类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过程,包括感知的注意、选择、组织和解释等过程。

- 学习与记忆: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记忆能力,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

- 概念与思维:研究人类的概念和思维能力,包括概念的形成和思维的逻辑推理等。

3. 注意与意识:- 注意的类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维持注意等类型。

- 意识的级别:研究人类意识的不同级别,包括清醒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等。

4. 言语和语言:- 语言的认知机制:研究人类语言的认知机制,包括语言的习得和理解等过程。

- 语言的处理:研究人类对不同语言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

二、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人格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人格的潜意识冲突和动机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稳定的个体差异和特质组成,如五个因素模型(外向性、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和开放性)。

2. 测量人格:- 人格测量方法:包括自陈式、观察、问卷调查和项目性测验等方法。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选择题20分,5个实验,1个论述题,4个简答题。

前七章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

2. 复述分为两种: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4图像记忆的容量?9到20个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5.侧向扩散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7.深层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8推理产生错误的原因9 速度与正确率权衡问题10 鸡尾酒会效应11 自由回忆实验12 人工代理13 问题空间14 模式识别15 追随程序16 范畴大小效应17 Burner的人工概念的实验18 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19 探测刺激的实验探测法的实验(短时记忆的遗忘)20 注意章节:注意的选择机制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中枢能量理论计算机模拟法基本逻辑知觉产生的理论21 Sternberg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实验22 Paivio 的斑马试验23 Navon 的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24 轮廓比较与命名实验(又称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P1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主要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即作业成绩)。

2.复述P84复述是一种不出声地对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过程。

复述可以分为机械性复述或称为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和精致性复述或称为整合性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

1)简单复述即以前所说的的复述,它有助于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即如复述缓冲器,现又称为保持性复述。

2)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

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以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心理学资格考试是对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对于想要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通过这个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下面将对心理学资格考试的重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要了解各个认知过程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和成人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要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关的理论。

3. 认知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要了解其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过程。

要了解社会认知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群体行为: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要了解群体行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要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展: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青少年发展:研究青少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要了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

3. 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要了解成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四、心理评估与测量心理评估与测量是研究心理测量和评估方法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测量: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试的设计、应用和解释等。

2. 量表与问卷:了解各种心理量表和问卷的使用方法和评估标准。

3. 评估技术:了解常用的心理评估技术,如面试、观察和案例分析等。

上海市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与实验设计

上海市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与实验设计

上海市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与实验设计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学习、记忆等认知过程及其神经基础。

在上海市考研心理学复习中,认知心理学的知识点是必备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对认知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探讨与之相关的实验设计。

一、注意力与感觉知觉注意力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它是指通过选择性、集中和维持某些信息,忽略其他信息的一种心理过程。

在感觉知觉中,注意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认识注意力的机制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过程。

1. 注意力的类型注意力可以分为选择性注意力和分配注意力。

选择性注意力是指在众多信息中选择目标信息进行处理,而忽略其他无关信息。

分配注意力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特定信息上,以达到更好的认知效果。

2. 注意力的影响因素注意力的分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任务特性、情绪状态、个体差异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策略和实验设计。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和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它们是人类获取和保持信息的重要手段,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

1.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包括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

通过了解学习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优化学习策略。

2. 记忆系统记忆系统包括感知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了解记忆系统的特点和运作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记忆的本质,并据此进行实验设计。

三、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重要表征方式,通过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过程。

1. 语言的结构与表达语言的结构包括音素、语素、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

研究语言的结构与表达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2. 思维与概念思维与概念是人类认知的基础,也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内容。

通过探讨思维与概念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

四、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对一切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的研究。

2.研究方法论:从信息加工观点对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研究。

3.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1)感受器:接收外部信息(2)效应器:作出反应(3)加工器:✓基本信息过程(CPU):制作或销毁符号,制作新符号结构和复制、改变原有符号结构。

✓短时记忆(内存):保持基本信息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的符号结构✓解说器(编译器):将基本信息过程和短时记忆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序列。

(4)记忆:贮存和提取符号结构4.认知: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过程。

(Neisser)5.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6.认知心理学的诞生:Neisser于1967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反应时法✓反应时: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做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1)减数法: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从而分析内在心理过程。

✓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为完成此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目的: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唐德斯A、B、C反应任务:✓应用:Stroop任务、Cooper和Shepard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Posner 的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Clark和Chase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Stroop任务:Cooper和Shepard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逻辑:假设有两个任务,它们之间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那么两者的反应时之差应当就是心理旋转完成两者间角度差所需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知心理学经典研究方法(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2)开窗实验: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时间直接进行测量。

“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开“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

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

字母转换实验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

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相加因素法实验(S. Sternberg, 1969)如果可以确定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有某一独立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可以看到信息加工总时间的显著变化,如果该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加工总时间不会发生显著化变化。

使用相应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2.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1)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调整感受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

3.启动效应的定义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加工的刺激对后来加工同样的刺激或有关联的刺激产生的促进作用。

它是个体不自觉地产生的,因而具有无意识的特征,可以归入前意识信息加工的范畴。

启动效应分为直接启动和间接启动。

4.注意的模式识别(特征整合理论)Treisman和Gelade(1980)提出特征整合理论,认为事物由客体和特征构成的。

一个客体通常可以由多个维量构成,特征便是这些维量的特定的值,而客体则是多维量特征的结合。

在认知过程中,人对特征的加工是自动进行的,以平行加工的方式进行;而对客体的辩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的参与,以系列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集中性注意的作用类似黏胶,使一些特征得以结合为一个单一的客体。

注:(1)集中性注意是指同时向被试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而只要求对其中一个作出反应的情况。

对它的研究可弄清楚人类怎样有效地选择某些输入刺激,而不是另外一些刺激,以及研究选择过程的性质和未被注意刺激的情况。

(2)分配性注意是指同时呈现至少两个刺激,且要求注意所有输入刺激,并做出反应的情况。

对它的研究可提供关于个体加工局限性的有价值信息,并有助于理解注意机制以及注意容量。

5.鬼域模型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塞尔弗里奇在1959年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识别模式有四个阶段和层次。

这四个阶段分别由一群有不同功能的“映像鬼”、“特征鬼”、“认知鬼”、“决策鬼”组成。

在第一层次中,“映像鬼”负责对外部刺激进行接受、编码和形成感觉输入;第二层次的“特征鬼”进行对感觉信息特征的分解和分析,,分别由负责某一特征的小鬼报告传入的感觉信息中有无相应的特征;第三层次中的“认知鬼”密切监视着第二层次中“特征鬼”的反应和报告,每个“认知鬼”只负责一个模式,当“特征鬼”所报告的特征信息符合自己所负责的模式时,就兴奋地大叫起来;第四层次的“决策鬼”根据各个“认知鬼”的反应程度,选择其中最为兴奋、反应最为强烈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并决定将其作为应与识别的模式。

6.字词优势效应识别字词中的一个字母要优于识别单个字母或非字词中的字母,Reicher(1969)的实验。

对这种效应的解释:(1).Rumelhart和Siple用借助于上下文而进行推理来解释字词优势效应,这种解释强调下下文以及有关缀字规则的知识的应用,即语境效应所导致。

(2).另一种解释着眼于字词和字母的不同编码:字词是语音编码的,而单个字母是视觉编码的,视觉编码易受视觉掩蔽的干扰,而语音编码则不受视觉掩蔽的干扰,因而字词中的字母识别要优于求单个字母。

(3).还可以从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来说明字词优势效应。

7.注意的认知模型(包括知觉选择模型---[集中性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分配性注意])(1)过滤器理论(瓶颈理论)布罗德本特:神经系统的“过滤器”是按“全或无”法则进行加工。

在一定时间能够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信息的总量受单一的“中心通道”的能力限制;信息已经到达,但被过滤器阻断,这种输入的信息可能在短时记忆中存储几秒钟,若后来通过了“过滤器”,则可以进入中心通道。

新异的、强烈的信息最容易通过“过滤器”。

(2)衰减器理论特瑞斯曼:当信息通过衰减器时,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能够通过并反映在人的意识中,而不被注意或不被追随的信息,并不是完全被阻断,只是其强度减弱而出现衰减。

(3)对这两个模型的比较和评价1、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都是认为注意发生在对信息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换言之就是因为有了注意所以才有知觉,有了对刺激信息的意义的获得。

2、两种模型的根本出发点是一样的,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是有限的,必须通过过滤予与调节,这样才有注意这种心理机制。

3、过滤器模型强调单通道和全或无的工作方式,而衰减模型通过引用阈限的概念强调初级分析的通道选择和信号衰减作用。

因此两者联合起来,称之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并且将它看作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8.研究注意最常用的方法(双作业任务法)(1)不同通道的作业会优于同一通道内的作业(2)追随作业越容易,非追随作业完成得越好(3)生手(8%)比专家(67%)的双作业操作要差(4)被试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的活动效果,依赖于两种作业是否相似、作业本身的难易程度以及个人的技能、练习等因素。

9、对双作业操作的解释(1)资源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

(2)材料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10.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那些引起个体注意的感觉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存贮的信息经过加工再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而这些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时又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三个记忆结构加工,每种记忆结构各有其特定的功能;从过程上来看,记忆信息所经历的这三个结构的加工也是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或层次11.研究感觉记忆容量的方法:部分报告法要求被试在全部刺激呈现后,根据主试要求随机只报告所有刺激中的一部分。

那么既然是随机的,被试肯定是先记住全部刺激,然后只说其中一部分。

这样就节省了报告的时间,使被试的瞬间记忆呈现的更加准确。

经过部分报告法的测定,人类的瞬时记忆容量其实是很大的,刺激呈现的一瞬间几乎所有刺激都进入了瞬时记忆。

12.短时记忆信息编码(主要是言语听觉编码)(1)、听觉编码与A VL单元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Encoding)。

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Code)。

鉴于字母、字词的听觉代码和口语代码都是不同形式的言语代码,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2)、视觉编码在声音混淆的错误中,视觉特征或许也起作用,因为发生声音混淆的一些字母不仅在语音上相似,而且在视觉特征上也相似,如B和P,M和N等。

(3)感觉编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感觉记忆按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加以保持,即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直接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带有各自感觉道的特性,但比感觉信息要抽象,它已经排除刺激的某些物理特性或细节(4)语义编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一种感觉道特性。

(前摄抑制实验)13.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并重,且相互补充,但语义编码占主导)(1)语义编码:是通过词语加工信息,按意义、语法关系、系统分类等方法把言语材料组成“组块”,存入长时记忆。

(2)表象编码是利用视觉形象、声音、味觉和触觉等产生的形象作为表征形成长时记忆。

(3)一般认为大脑两半球是分工的。

左脑管语言、右脑管表象。

14.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的区别(1)陈述性记忆(外显记忆)基本单元是概念,是关于某种事物的想法对概念的组织有一种形式是范畴,它本身是一个概念,基于与一个原型具有一致或相似的属性而组织起来一些概念可以比较容易地加以表述速度较慢,即使是陈述熟悉的事实(2)程序性记忆(内隐记忆)是关于运动技能和认知技能的知识即使你会做,却不能清楚地讲出是怎么做的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讲,但其难度却令人吃惊运用相对较快且自动化15.长时记忆的语义记忆模型(1)层次网络模型语义记忆是由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行程的一个巨大网络,而且这个网路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知识的提取就是这个层次网络作用的结果。

每个概念或节点具有两种关系是一种具有知识的层次式存储“认知经济”:许多节点所共有的属性将被存储在更高级的节点中知识的获取通过交叉搜索获得层次网络模型假设交叉搜索以平行方式进行,但是搜索在节点间移动需要时间两个起止点之间语义距离越远则搜索时间越长(2)激活扩散模型语义记忆仍是一个巨大的网络,其中节点对应于概念,概念之间通过一定的路径相互联系;一旦某个节点被激活,它产生的兴奋会沿着节点间的路径扩散开来,从而兴奋其他的节点;节点间路径的长短体现了概念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关于结构的假设联结强度:概念间连线的长度与联结紧密程度有关上级关系以“是一种”关系来表明,但同时存在“不是一种”的关系预存知识:关于关系的知识在网络中是直接贮存的,以避免需要扫描记忆对搜索过程的假设当搜索到节点时,贮存于其中的知识状态将发生变化搜索活动激活被搜索的节点,使知识处于一种高度可触接状态(3)这两种模型的区别层次化存储vs 联结强度联结强度的解释更符合实验结果交叉搜索vs 预存知识对“学校是公共汽车”的判断(4)层次网络模型的优缺点缺点:1、层次语义网络模型涉及的概念之间联系的种类太少。

2、层次语义网络模型对概念的特征或属性进行分级存储,这节约了存储认知空间,但是同时却增加的检索与提取信息的时间。

3、层次语义网络模型难以解释典型性效应,也难以解释概念的否定性效应。

优点:它的研究是对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人类知识系统的结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