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常见缺陷图谱及检验处理方法20090331-1
冷轧质量缺陷图谱1
![冷轧质量缺陷图谱1](https://img.taocdn.com/s3/m/786785c35f0e7cd18525364e.png)
冷轧产品表面缺陷图谱为方便管理者和操作者识别冷轧产品的表面缺陷、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及规X冷轧产品的质量缺陷定义,收集和整理了本缺陷图谱手册,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目录第一部分: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X第二部分:质量缺陷实例及分析第一部分冷轧质量缺陷定义规X1.凸棱:分布在钢带的纵向上,目视缺陷部位发亮,用手触摸有凸起的感觉。
2.夹杂:钢板表面有明显的呈白色或黑色的点状、块状、长条状缺陷,严重时表面起皮。
3.氧化铁皮:钢带表面粘附着一层鱼鳞状、细条状、块状或弥散型点状的棕色或灰黑色物,可表现为麻点、线痕或大面积的压痕。
4.翘皮:是呈舌状、线状、层状或M状的折叠(不连续,常出现翘起),常出现在钢带表面边部。
5.欠酸洗:钢带表面残留着未酸洗掉的氧化铁皮,呈横向的黑色条纹(类似“抬头纹”的横向黑色细纹),形成带状或片状分布在钢板表面上。
用手摸,手上将粘有黑色的污物。
6.过酸洗:钢带表面比正常酸洗后的钢板粗糙,颜色不是银白色,而是呈现暗黑色或棕黑色。
7.停车斑:停车斑是酸洗线停车时,由于化学物质沾在钢带表面形成大片斑迹。
可分布在钢带的任何位置。
8.震纹:呈不规则波纹状,沿轧制方向可分布在整个钢带宽度上,在轧制方向上钢带厚度有变化。
9.乳化液斑:是残留在钢带表面的裂化乳化液,随机的分布在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颜色发暗。
10.黑带:钢板表面上的黑色薄膜,呈条状或片状纵向分布,条状宽窄不同,颜色深浅不一。
11.轧油斑:钢带表面上存在大小不等的黑色或褐色的斑痕,经退火后一般有明显的轮廓线。
12.孔洞:钢带表面非连续的、贯穿钢带上下表面的缺陷。
一般位于钢带的中部或边部,大多呈串状分布。
13.清洗黑印:钢带经过清洗机组后,沿带钢轧制方向有表面残留的黑色痕迹。
14.清洗液残留:经过清洗机组后,钢带表面残留的清洗液,呈片状,退火前不明显,退火后呈现白色斑迹。
15.氧化:冷轧钢带退火后在钢带表面呈现的黄色或蓝色痕迹,罩式炉退火后在钢带边部呈S形,在连续退火情况下,变色痕迹会均匀的分布在整个钢带表面。
钢材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钢材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b694c1a1c7aa00b52acbdd.png)
1、圆钢1.1耳子棒材表面沿轧制方向的连续条状凸起,肉眼即可辨别。
1.1.1产生原因主要是轧件在孔型内过充满、导卫安装不正确、钢温低等造成的;过盈充满、减面率过大、辊缝调整不当、入口倒卫偏。
单耳多是由安装不正导致的,双耳多是由K2孔来料大,造成成品到此过充满引起的。
1.1.2解决办法入口导板要对准孔型,安装牢靠;合理使用坯料,保证各槽钢尺寸及断面形状合格;使用适当的孔型,适当的压下量。
2.1折叠棒材表面沿轧制方向平直或弯曲的曲线,在横截面呈小角度交角状的缺陷,这种折叠线很长,几乎通向整个产品的纵向,肉眼即可识别。
2.1.1产生原因由于前道次产生耳子,也可能是其他纵向突起物扎入本体;方坯缺陷处理不当留下的深沟,轧制时可能形成折叠;切分带宽大形成折叠;钢坯质量切分形成折叠。
判断是否轧钢原因:是否通条折叠或者连续批次都出现折叠。
2.1.2解决办法进行适当的轧辊调整,合理使用各槽钢料;正确安装导卫板,对准孔型;经常检查入口导卫板的磨损情况。
3.1裂纹顺着轧制方向出现的比较深的连续的线状缺陷,肉眼即可辨别。
3.1.1产生原因一是由于炼钢连铸坯的原因,一般裂纹内有夹杂物,因为坯料上有未消除的裂纹、皮下气泡、及金属夹杂物等在棒材表面形成裂纹缺陷;二是轧钢原因引起的,主要是加热和冷却制度的影响。
在冷却过程中由于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原因,加热时,尤其是高碳钢和合金钢的导热性比较差,如果加热过快很容易造成钢坯内外温度不均而产生裂纹。
3.1.2解决办法控制冷却制度,制定合理的加热制度。
4.1结巴在棒材表面与棒材本体部分结合或者完全未结合的金属片状层,肉眼即可辨别。
4.1.1产生原因在成品以前道次轧件上凸起物扎入本体形成;已脱离轧件的金属碎屑扎在轧件表面上形成;前道轧槽有掉肉现象。
4.1.2解决办法清理坯料上的异物;及时清理导卫上的刮丝。
5.1划伤或划痕主要是成品,特别是高温下的成品,通过有缺陷的的设备将棒材表面划伤所造成的,肉眼即可识别。
缺陷图谱_精品文档
![缺陷图谱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f8c18f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7.png)
1. 板坯中的夹杂物,在轧制后延展为片状并逐渐长大,直至形成分层;
2. 板坯中心区域低溶质物质富集,中心偏析带内存在硫化物聚集,形成夹杂性裂纹;
4. 板坯氢含量较高,轧制后气体释放不尽,形成氢致裂纹。
预防:
1. 炼钢过程中控制钢水的纯洁度,减少夹杂物或促使夹杂物充分上浮;
2. 控制钢水中的气体含量,控制中间包和覆盖剂的水份含量;
推荐处理措施:
可能混淆的缺陷:
二次氧化铁皮
缺陷名称
二次氧化铁皮 Rolling scale
照片
缺陷形貌及特征:
二次氧化铁皮是指钢板在轧制过程中生成的氧化铁皮被压入钢板外表的一种缺陷,颜色通常呈红棕色,其成分为Fe2O3或FeO,呈散布的点状,块状或条状分布。
缺陷成因:
轧机除鳞系统压力缺乏,喷嘴堵塞或水泵跳电等原因,轧制过程中生成的二次氧化铁皮未能得到有效的去除,造成局部氧化铁皮呈片状或块状被压入钢板本体
2. 板坯外表固有的网状裂纹在轧制过程中扩展和开裂;
3. 板坯加热局部过热并出现较深的脱碳层,在轧制过程中因塑性降低而开裂。
预防:
1. 控制板坯火焰清理时板坯余温;
2. 防止板坯加热过烧
推荐处理措施:
1. 较浅的龟裂可修磨去除:
可能混淆的缺陷:
星形裂纹
缺陷名称
夹渣 Slag
照片
缺陷形貌及特征:
夹渣是钢板外表嵌入钢板本体的非金属物质,呈点状,片状或条状分布。通常非金属夹渣露出局部呈白色或灰白色。
缺陷名称
横裂 Transverse Crack
缺陷形貌及特征:
缺陷形貌及特征:裂纹与钢板轧制方向呈30°~90°夹角,呈不规那么的条状或线状等形态,有可能呈M或Z型,横向裂纹通常有一定的深度。
带钢常见缺陷及其图谱
![带钢常见缺陷及其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8be98b68c77da26924c5b003.png)
结疤(重皮)1. 缺陷特征附着在钢带表面,形状不规则翘起的金属薄片称结疤。
呈现叶状、羽状、条状、鱼鳞状、舌端状等。
结疤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钢的本体相连结,并折合到板面上不易脱落;另一种是与钢的本体没有连结,但粘合到板面上,易于脱落,脱落后形成较光滑的凹坑。
2. 产生原因及危害产生原因:①板坯表面原有的结疤、重皮等缺陷未清理干净,轧后残留在钢带表面上;②板坯表面留有火焰清理后的残渣,经轧制压入钢带表面危害: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出现金属剥离或产生孔洞。
3. 预防及消除方法加强板坯质量验收,发现板坯表面存在结疤和火焰清理后残渣应清理干净。
气泡图1开口气泡图2开口气泡1. 缺陷特征钢带表面无规律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凸包缺陷称气泡。
其外缘较光滑,气泡轧破后,钢带表面出现破裂或起皮。
某些气泡不凸起,经平整后,表面光亮,剪切断面呈分层状。
2. 产生原因及危害产生原因:①因脱氧不良、吹氮不当等导致板坯内部聚集过多气体;②板坯在炉时间长,皮下气泡暴露或聚集长大。
危害:可能导致后序加工使用过程中产生分层或焊接不良。
3. 预防及消除方法①加强板坯质量验收,不使用气泡缺陷暴露的板坯;②严格按规程加热板坯,避免板坯在炉时间过长。
压入氧化铁皮图1 一次(炉生)氧化铁皮(压入)图2 二次氧化铁皮(轧制过程产生)图3二次氧化铁皮(轧辊氧化膜脱落)1. 缺陷特征热轧过程中氧化铁皮压入钢带表面形成的一种表面缺陷称压入氧化铁皮。
按其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炉生(一次)氧化铁皮、轧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氧化铁皮或轧辊氧化膜脱落压入带钢表面形成的(二次)氧化铁皮。
2. 产生原因及危害产生原因:①钢坯表面存在严重纵裂纹;②钢坯加热工艺或加热操作不当,导致炉生铁皮难以除尽;③高压除鳞水压力低、喷嘴堵塞等导致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压入带钢表面;④轧制节奏过快、轧辊冷却不良等导致轧辊表面氧化膜脱落压入带钢表面。
危害:影响钢带表面质量和涂装效果。
3. 预防及消除方法①加强钢坯质量验收,表面存在严重纵裂纹的板坯应清理合格后使用;②合理制订钢坯加热工艺,按规程要求加热板坯;③定期检查高压除鳞水系统设备,保证除鳞水压力,避免喷嘴堵塞;④合理控制轧制节奏,确保轧辊冷却效果,防止轧辊表面氧化膜脱落。
钢板缺陷分析
![钢板缺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c4c57ea98271fe910ef9e0.png)
厚钢板内部缺陷分析厚钢板容易产生以下两种缺陷:(一) 钢板中间内部的点状密集缺陷整张钢板从头至尾或板长的1/2以上都为点状密集缺陷,连续不断,缺陷波高多在30%~80%之间,缺陷为单层或多层,缺陷深度约位于板厚1/2处,对底波影响2~8dB。
(二) 钢板尾部的分层或面积缺陷钢板尾部部分区域(板长的1/4~1/6)有一处或多处分层或面积缺陷,缺陷波在80%以上,缺陷对底波影响多数为4~6dB,少数达10~18dB。
钢锭帽口线附近特别容易产生点状密集缺陷, 点状密集缺陷部位的中心疏松比较严重. 在对钢板进行轧制时,钢锭中大颗粒夹杂物被破碎而形成细小的弥散状的缺陷,这种情况的出现,容易造成探伤不合格。
整炉钢液的洁净度出现了问题,很容易造成同炉钢水多支钢锭出现同类情况,影响钢板超声波探伤合格率的提高。
此次发现的缺陷基本判定为: 内部的点状密集缺陷,微观情况如下图:点状密集缺陷在UT屏上显示为:检测原理 缺陷波形缺陷波形 缺陷波形参考上图,根据EEN10160-1999标准,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断缺陷是否超标:1)缺陷直接超过屏幕上的红线(DGS曲线), 这个曲线是以Ф11mm的平底孔当量标准作为参考,绘制出来的.2)缺陷没有超过红线,但已经引起了底波的降低,首先把底波升到正常的高度,看看缺陷波是否超过这个红线,如果超过,则缺陷超过标准要求.3)没有发现缺陷波,但是底波已经严重衰减,通常底波的降低超过了6dB,我们也判定此处不合格.如果钢板中有大面积的倾斜缺陷,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三) 镇静钢钢锭凝固结构的形成机理及与探伤缺陷的关系根据中国国内某大钢厂对钢锭—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统计数据,点状密集缺陷约占探伤不合缺陷总量的80%左右,其余为尾部的分层或面积缺陷,这与钢锭的凝固结构和机理有着密切关系。
这批钢板属于镇静钢,镇静钢为完全脱氧的钢。
通常注成上大下小带保温帽的锭型,浇注时钢液镇静不沸腾。
由于锭模上部有保温帽(在钢液凝固时作补充钢液用),这节帽头在轧制开坯后需切除,故钢的收缩率低,但组织致密,偏析小,质量均匀。
64个带钢常见缺陷图谱
![64个带钢常见缺陷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00135d6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9.png)
64个带钢常见缺陷图谱1不规则表面夹杂(夹层)(Irregular Shells)【外观特征】板带钢表面的薄层折叠,缺陷常呈灰白色,其大小、形状不一,不规则分布于板带钢表面。
【产生原因】板坯表面或皮下有非金属夹杂,这些夹杂在轧制过程中被破碎或暴露而形成夹层状折叠。
【检查判断】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夹层。
2带状表面夹杂(夹层)(Seams)【外观特征】板带钢表面的夹杂呈线状或带状不规则地沿轧向分布,有时以点状或舌状逐渐消失。
【产生原因】板坯皮下的夹杂在轧制出现剧烈延伸、破裂而造成。
【检查判断】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夹层。
3气泡(Blisters)【外观特征】板带钢表面凸起内有气体,分布无规律,有闭口气泡和开口气泡之分。
【产生原因】板坯由于大量气体在凝固过程中不能逸出,被封闭在内部而形成气体夹杂。
在热轧时,空洞与孔穴被拉长,并随着轧材厚度减薄,被带至产品的表面或边部。
最终,高的气体压力使产品表面或边部出现圆顶状的凸起物或挤出物。
【检查判断】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气泡。
4结疤(重皮)(Scabs)【外观特征】以不规则的舌状、鱼鳞状、条状或M状的金属薄片分布于带钢表面。
一种与带钢基体相连;另一种与带钢基体不相连,但粘合到表面上,易于脱落,脱落后形成较光滑的凹坑。
【产生原因】由于板坯表面有结疤、毛刺,轧后残留在带钢表面。
或板坯经火焰清理后留有残渣,在轧制中压入表面。
【检查判断】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结疤。
5分层(Split layer)【检查判断】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分层。
翘皮(Spills)【检查判断】根据标准和使用要求不同进行【检查判断】。
飞翅(Spills)【外观特征】以不同尺寸的箭形微小折叠不连续地出现在上下任一表面,常出现在带钢边部。
翅。
边裂(Edge cracks)【检查判断】肉眼检查,钢板和钢带不得有边裂。
边部过烧(Burnt edges)【外观特征】沿带钢边部出现的裂痕和裂纹,它可能在带钢的一侧或两侧出现于整个长度上。
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图谱)及产生原因
![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图谱)及产生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7e8a1738e9951e79b8927a5.png)
科普知识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图谱)及产生原因我们在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以及试验检测过程中,经常发现材料中存在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缺陷可能直接影响到使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识别缺陷成因及其对构件的影响,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第一部分为“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第二部分为“缺陷图谱”;“图谱”部分是笔者多年收集、整理、编写而成,供大家参考。
(一)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型钢常见缺陷重轨常见缺陷线材常见缺陷中厚板常见缺陷热轧板(卷)常见缺陷冷轧板(卷)常见缺陷镀锌板(卷)常见缺陷镀锡板(卷)常见缺陷彩涂板(卷)常见缺陷硅钢产品常见缺陷露晶带钢表面上可看到隐约可见的晶粒。
(1)CA3线MgO底层含水率较高。
(2)带钢在CA3线过氢化或油污清洗不净。
(3)CB炉露点高。
保护气体中的含氧量高或含有水份。
(4)保护气体供给量不是。
(5)钢卷装CB炉前滞留时间长使MgO含水率增高。
(6)密封不严吸人空气。
二:缺陷图谱图1-8为弯曲试验缺陷,图9-21为拉伸断口图1:刮伤图2:角钢中夹渣分层图3:角钢夹渣分层图4:夹杂分层图5:气泡起层图6:三分层缺陷图7:气泡形成三分层图8:角钢上的缩管分层图9:结晶状断口和星状断口图10:全杯状断口和半杯状断口图11:菊花状断口和燕尾断口图12:燕尾断口和斜断口图13:中心增碳和心部增碳图14:心部增碳图15:表面增碳图16:结晶胎性断口和残余增碳图17:结晶胎性断口和残余缩孔断口图18:残余缩孔断口和残余缩孔图19:缩孔断口和缩孔横截面劈开成二半图20:缩孔断口图21:白点断口和劈开断口。
(全)冷轧薄板质量缺陷图谱
![(全)冷轧薄板质量缺陷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2bd7c202aef8941ea66e05c9.png)
粘结纹
表面质量缺陷
气泡
表面质量缺陷
1、定义与外观
气泡是指钢板表面无规律分布的、圆形的、大小不等的凸 包,其外缘比较圆滑,大多是鼓起的,也有不鼓起的,经酸洗 后表面发亮,其截面有分层并呈现凸起性空隙。
2、鉴别
很容易用肉眼判定。
表面质量缺陷
气泡
3、成因
(1)因铸坯存在较多的气泡等缺陷,虽经多道轧制没有 焊合,残留在钢带上。 (2)热轧时,铸坯在加热炉时间长,气泡暴露。
过酸洗
表面质量缺陷
氧化色
表面质量缺陷
1、定义与外观
钢带表面被氧化,其颜色由边部的深蓝色逐步过渡到浅 蓝色、淡黄色。
2、鉴别
很容易用肉眼判定
表面质量缺陷
氧化色
3、成因
(1)退火时,保护罩密封不严或漏气,发生化学反应;
(2)保护罩吊罩过早,高温出炉,钢卷边缘表面氧化;
(3)保护气体成份不纯;
(4)加热前予吹扫时间不足,炉内存在残氧,钢卷在氧化性气氛中退火。
4、消除及预防 (1)加强原料把关。
(2)减少轧制变形率。
孔洞
表面质量缺陷
粘结纹
表面质量缺陷
1、定义与外观
退火钢卷层间互相粘和在一起称粘结。粘合的形式有点状、 线状和块状粘结。粘结严重时,手摸有凸起感觉,多分布于带 钢的边部或中间。平整后为横向折印展平状或弓形。
2、鉴别
很容易用肉眼判定。
表面质量缺陷
(1)吹氩时间短,夹杂物未充分上浮;
(2)连铸时,保护渣带入钢中;
(3)中包液面低,钢渣卷入钢水中。 4、消除及预防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吹氩时间; (2)控制好连铸拉速; (3)保证中包液面。
表面夹杂
图解钢结构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图解钢结构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ab74a2b312b3169a451a4d0.png)
焊接接头的不完整性称为焊接缺陷,主要有焊接裂纹、未焊透、夹渣、气孔和焊缝外观缺陷等。
这些缺陷减少焊缝截面积,降低承载能力,产生应力集中,引起裂纹;降低疲劳强度,易引起焊件破裂导致脆断。
一缺陷名称:气孔(Blow Hole)焊接方式发生原因防止措施手工电弧焊(1)焊条不良或潮湿.(2)焊件有水分、油污或锈.(3)焊接速度太快.(4)电流太强.(5)电弧长度不适合.(6)焊件厚度大,金属冷却过速.(1)选用适当的焊条并注意烘干.(2)焊接前清洁被焊部份.(3)降低焊接速度,使内部气体容易逸出.(4)使用厂商建议适当电流.(5)调整适当电弧长度.(6)施行适当的预热工作.CO2气体保护焊(1)母材不洁.(2)焊丝有锈或焊药潮湿.(3)点焊不良,焊丝选择不当.(4)干伸长度太长,CO2气体保护不周密.(5)风速较大,无挡风装置.(6)焊接速度太快,冷却快速.(7)火花飞溅粘在喷嘴,造成气体乱流.(8)气体纯度不良,含杂物多(特别含水分).(1)焊接前注意清洁被焊部位.(2)选用适当的焊丝并注意保持干燥.(3)点焊焊道不得有缺陷,同时要清洁干净,且使用焊丝尺寸要适当.(4)减小干伸长度,调整适当气体流量.(5)加装挡风设备.(6)降低速度使内部气体逸出.(7)注意清除喷嘴处焊渣,并涂以飞溅附着防止剂,以延长喷嘴寿命.(8)CO2纯度为99.98%以上,水分为0.005%以下.埋弧焊接(1)焊缝有锈、氧化膜、油脂等有机物的杂质.(2)焊剂潮湿.(3)焊剂受污染.(4)焊接速度过快.(5)焊剂高度不足.(6)焊剂高度过大,使气体不易逸出(特别在焊剂粒度细的情形).(7)焊丝生锈或沾有油污.(8)极性不适当(特别在对接时受污染会产生气孔).(1)焊缝需研磨或以火焰烧除,再以钢丝刷清除.(2)约需300℃干燥(3)注意焊剂的储存及焊接部位附近地区的清洁,以免杂物混入.(4)降低焊接速度.(5)焊剂出口橡皮管口要调整高些.(6)焊剂出口橡皮管要调整低些,在自动焊接情形适当高度30-40mm.(7)换用清洁焊丝.(8)将直流正接(DC-)改为直流反接(DC+).设备不良(1)减压表冷却,气体无法流出.(2)喷嘴被火花飞溅物堵塞.(3)焊丝有油、锈.(1)气体调节器无附电热器时,要加装电热器,同时检查表之流量.(2)经常清除喷嘴飞溅物.并且涂以飞溅附着防止剂.(3)焊丝贮存或安装焊丝时不可触及油类.自保护药芯焊丝(1)电压过高.(2)焊丝突出长度过短.(3)钢板表面有锈蚀、油漆、水分.(4)焊枪拖曳角倾斜太多.(5)移行速度太快,尤其横焊.(1)降低电压.(2)依各种焊丝说明使用.(3)焊前清除干净.(4)减少拖曳角至约0-20°.(5)调整适当.二缺陷名称咬边(Undercut)焊接方式发生原因防止措施手工电弧焊(1)电流太强.(2)焊条不适合.(3)电弧过长.(4)操作方法不当.(5)母材不洁.(6)母材过热.(1)使用较低电流.(2)选用适当种类及大小之焊条.(3)保持适当的弧长.(4)采用正确的角度,较慢的速度,较短的电弧及较窄的运行法.(5)清除母材油渍或锈.(6)使用直径较小之焊条.CO2气体保护焊(1)电弧过长,焊接速度太快.(2)角焊时,焊条对准部位不正确.(3)立焊摆动或操作不良,使焊道二边填补不足产生咬边.(1)降低电弧长度及速度.(2)在水平角焊时,焊丝位置应离交点1-2mm.(3)改正操作方法.三缺陷名称:夹渣(Slag Inclusion)焊接方式发生原因防止措施手工电弧焊(1)前层焊渣未完全清除.(2)焊接电流太低.(3)焊接速度太慢.(4)焊条摆动过宽.(5)焊缝组合及设计不良.(1)彻底清除前层焊渣.(2)采用较高电流.(3)提高焊接速度.(4)减少焊条摆动宽度.(5)改正适当坡口角度及间隙.CO2气体电弧焊(1)母材倾斜(下坡)使焊渣超前.(2)前一道焊接后,焊渣未清洁干净.(3)电流过小,速度慢,焊着量多.(4)用前进法焊接,开槽内焊渣超前甚多.(1)尽可能将焊件放置水平位置.(2)注意每道焊道之清洁.(3)增加电流和焊速,使焊渣容易浮起.(4)提高焊接速度埋弧焊接(1)焊接方向朝母材倾斜方向,因此焊渣流动超前.(2)多层焊接时,开槽面受焊丝溶入,焊丝过于靠近开槽的侧边.(3)在焊接起点有导板处易产生夹渣.(4)电流过小,第二层间有焊渣留存,在焊接薄板时容易产生裂纹.(5)焊接速度过低,使焊渣超前.(6)最后完成层电弧电压过高,使得游离焊渣在焊道端头产生搅卷.(1)焊接改向相反方向焊接,或将母材尽可能改成水平方向焊接.(2)开槽侧面和焊丝之间距离,最少要大于焊丝直径以上.(3)导板厚度及开槽形状,需与母材相同.(4)提高焊接电流,使残留焊渣容易熔化.(5)增加焊接电流及焊接速度.(6)减小电压或提高焊速,必要时盖面层由单道焊改为多道焊接.自保护药芯焊丝(1)电弧电压过低.(2)焊丝摆弧不当.(3)焊丝伸出过长.(4)电流过低,焊接速度过慢.(5)第一道焊渣,未充分清除.(6)第一道结合不良.(7)坡口太狭窄.(8)焊缝向下倾斜.(1)调整适当.(2)加多练习.(3)依各种焊丝使用说明.(4)调整焊接参数.(5)完全清除(6)使用适当电压,注意摆弧.(7)改正适当坡口角度及间隙.(8)放平,或移行速度加快.四缺陷名称:未焊透(Incomplete Penetration)焊接方式发生原因防止措施手工电弧焊(1)焊条选用不当.(2)电流太低.(3)焊接速度太快温度上升不够,又进行速度太慢电弧冲力被焊渣所阻挡,不能给予母材.(4)焊缝设计及组合不正确.(1)选用较具渗透力的焊条.(2)使用适当电流.(3)改用适当焊接速度.(4)增加开槽度数,增加间隙,并减少根深.CO2气体保护焊(1)电弧过小,焊接速度过低.(2)电弧过长.(3)开槽设计不良.(1)增加焊接电流和速度.(2)降低电弧长度.(3)增加开槽度数.增加间隙减少根深.自保护药芯焊丝(1)电流太低.(2)焊接速度太慢.(3)电压太高.(4)摆弧不当.(5)坡口角度不当.(1)提高电流.(2)提高焊接速度.(3)降低电压.(4)多加练习.(5)采用开槽角度大一点.五缺陷名称:裂纹(Crack)(8)首道焊道不足抵抗收缩应力. (8)首道焊接之焊着金属须充分抵抗收缩应力.CO2气体保护焊(1)开槽角度过小,在大电流焊接时,产生梨形和焊道裂纹.(2)母材含碳量和其它合金量过高(焊道及热影区).(3)多层焊接时,第一层焊道过小.(4)焊接顺序不当,产生拘束力过强.(5)焊丝潮湿,氢气侵入焊道.(6)套板密接不良,形成高低不平,致应力集中.(7)因第一层焊接量过多,冷却缓慢(不锈钢,铝合金等).(1)注意适当开槽角度与电流的配合,必要时要加大开槽角度.(2)采用含碳量低的焊条.(3)第一道焊着金属须充分能抵抗收缩应力.(4)改良结构设计,注意焊接顺序,焊后进行热处理.(5)注意焊丝保存.(6)注意焊件组合之精度.(7)注意正确的电流及焊接速度.埋弧焊接(1)对焊缝母材所用的焊丝和焊剂之配合不适当(母材含碳量过大,焊丝金属含锰量太少).(2)焊道急速冷却,使热影响区发生硬化.(3)焊丝含碳、硫量过大.(4)在多层焊接之第一层所生焊道力,不足抵抗收缩应力.(5)在角焊时过深的渗透或偏析.(6)焊接施工顺序不正确,母材拘束力大.(7)焊道形状不适当,焊道宽度与焊道深度比例过大或过小.(1)使用含锰量较高的焊丝,在母材含碳量多时,要有预热之措施.(2)焊接电流及电压需增加,焊接速度降低,母材需加热措施.(3)更换焊丝.(4)第一层焊道之焊着金属须充分抵抗收缩应力.(5)将焊接电流及焊接速度减低,改变极性.(6)注意规定的施工方法,并予焊接操作施工指导.(7)焊道宽度与深度的比例约为1:1:25,电流降低,电压加大.六缺陷名称:变形(Distortion)焊接方式发生原因防止措施手焊、CO2气体保护焊、自保护药芯焊丝焊接、自动埋弧焊接.(1)焊接层数太多.(2)焊接顺序不当.(3)施工准备不足.(4)母材冷却过速.(5)母材过热.(薄板)(6)焊缝设计不当.(7)焊着金属过多.(8)拘束方式不确实.(1)使用直径较大之焊条及较高电流.(2)改正焊接顺序(3)焊接前,使用夹具将焊件固定以免发生翘曲.(4)避免冷却过速或预热母材.(5)选用穿透力低之焊材.(6)减少焊缝间隙,减少开槽度数.(7)注意焊接尺寸,不使焊道过大.(8)注意防止变形的固定措施.七其他缺陷缺陷名称发生原因防止措施搭叠(Overlap)(1)电流太低.(2)焊接速度太慢.(1)使用适当的电流.(2)使用适合的速度.焊道外观形状不良(B ad Appearance)(1)焊条不良.(2)操作方法不适.(3)焊接电流过高,焊条直径过粗.(4)焊件过热.(5)焊道内,熔填方法不良.(6)导电嘴磨耗.(7)焊丝伸出长度不变.(1)选用适当大小良好的干燥焊条.(2)采用均匀适当之速度及焊接顺序.(3)选用适当电流及适当直径的焊接.(4)降低电流.(5)多加练习.(6)更换导电嘴.(7)保持定长、熟练.凹痕(Pit)(1)使用焊条不当.(2)焊条潮湿.(3)母材冷却过速.(4)焊条不洁及焊件的偏析.(1)使用适当焊条,如无法消除时用低氢型焊条.(2)使用干燥过的焊条.(3)减低焊接速度,避免急冷,最好施以预热或(5)焊件含碳、锰成分过高.后热.(4)使用良好低氢型焊条.(5)使用盐基度较高焊条.偏弧(Arc Blow)(1)在直流电焊时,焊件所生磁场不均,使电弧偏向.(2)接地线位置不佳.(3)焊枪拖曳角太大.(4)焊丝伸出长度太短.(5)电压太高,电弧太长.(6)电流太大.(7)焊接速度太快.(1)·电弧偏向一方置一地线.·正对偏向一方焊接.·采用短电弧.·改正磁场使趋均一.·改用交流电焊(2)调整接地线位置.(3)减小焊枪拖曳角.(4)增长焊丝伸出长度.(5)降低电压及电弧.(6)调整使用适当电流.(7)焊接速度变慢.烧穿(1)在有开槽焊接时,电流过大.(2)因开槽不良焊缝间隙太大.(1)降低电流.(2)减少焊缝间隙.焊道不均匀(1)导电嘴磨损,焊丝输出产生摇摆.(2)焊枪操作不熟练.(1)将焊接导电嘴换新使用.(2)多加操作练习.焊泪(1)电流过大,焊接速度太慢.(2)电弧太短,焊道高.(3)焊丝对准位置不适当.(角焊时)(1)选用正确电流及焊接速度.(2)提高电弧长度.(3)焊丝不可离交点太远.火花飞溅过多(1)焊条不良.(2)电弧太长.(3)电流太高或太低.(4)电弧电压太高或太低.(5)焊丝突出过长 .(6)焊枪倾斜过度,拖曳角太大.(7)焊丝过度吸湿.(8)焊机情况不良.(1)采用干燥合适之焊条.(2)使用较短之电弧.(3)使用适当之电流.(4)调整适当.(5)依各种焊丝使用说明.(6)尽可能保持垂直,避免过度倾斜.(7)注意仓库保管条件.(8)修理,平日注意保养.焊道成蛇行状(1)焊丝伸出过长.(2)焊丝扭曲.(3)直线操作不良.(1)采用适当的长度,例如实心焊丝在大电流时伸出长20-25mm.在自保护焊接时伸出长度约为40-50mm.(2)更换新焊丝或将扭曲予以校正.(3)在直线操作时,焊枪要保持垂直.电弧不稳定(1)焊枪前端之导电嘴比焊丝心径大太多.(2)导电嘴发生磨损.(3)焊丝发生卷曲.(4)焊丝输送机回转不顺.(5)焊丝输送轮子沟槽磨损.(6)加压轮子压紧不良.(7)导管接头阻力太大.(1)焊丝心径必须与导电嘴配合.(2)更换导电嘴.(3)将焊丝卷曲拉直.(4)将输送机轴加油,使回转润滑.(5)更换输送轮.(6)压力要适当,太松送线不良,太紧焊丝损坏.(7)导管弯曲过大,调整减少弯曲量.喷嘴与母材间发生电弧(1)喷嘴,导管或导电嘴间发生短路.(1)火花飞溅物粘及喷嘴过多须除去,或是使用焊枪有绝缘保护之陶瓷管.焊枪喷嘴过热(1)冷却水不能充分流出.(2)电流过大.(1)冷却水管不通,如冷却水管阻塞,必须清除使水压提升流量正常.(2)焊枪使用在容许电流范围及使用率之内.焊丝粘住导电嘴(1)导电嘴与母材间的距离过短.(2)导管阻力过大,送线不良.(3)电流太小,电压太大.(1)使用适当距离或稍为长些来起弧,然后调整到适当距离.(2)清除导管内部,使能平稳输送.(3)调整适当电流,电压值.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钢材表面缺陷》课件
![《钢材表面缺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1fab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2.png)
热影响区问题
表面缺陷可能影响焊接热 影响区的范围和性质,导 致焊缝的韧性、强度等性 能下降。
钢材表面缺陷对涂装质量的影响
涂装附着力下降
表面缺陷可能导致涂料的 附着力下降,使涂层容易 剥落或脱落。
涂装均匀性差
表面缺陷可能导致涂装不 均匀,影响涂层的外观和 性能。
涂装防腐性能下降
表面缺陷可能削弱涂层的 防腐性能,缩短防腐寿命 。
钢材原材料中可能含有杂质、气泡等,导致 表面不光滑。
存储环境问题
钢材长时间存储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发生锈 蚀,影响表面质量。
轧制过程问题
轧制过程中温度、压力控制不当,导致表面 出现裂纹、折叠等。
运输过程问题
运输过程中钢材受到撞击、摩擦等,导致表 面损伤。
钢材表面缺陷的预防措施
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去除杂质、 气泡等。
电化学修复法
热处理修复法
利用电解原理,对表面缺陷进行电化学腐 蚀或溶解。
通过加热使表面缺陷区域发生相变或软化 ,再进行修复处理。
04 钢材表面缺陷对产品质量 的影响
钢材表面缺陷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01
02
03
焊接不牢固
表面缺陷可能导致焊接点 不牢固,影响焊接质量。
气孔和夹渣
表面缺陷可能导致焊接过 程中产生气孔和夹渣,影 响焊缝的致密性和强度。
钢材表面缺陷的修复材料与技术
总结词
修复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对于处理已存在的钢材表面缺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钢材的再利用价值和节省企业成 本。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类型的钢材表面缺陷,研究和发展相应的修复材料与技术是必要的。例如,针对划痕、凹坑等轻微缺陷 ,可以采用涂覆、喷涂等方法进行修复;对于严重缺陷,可能需要采用熔融修复或激光熔覆等技术。修复材料应 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和与基材相容等性能。
冷轧薄板质量缺陷图谱
![冷轧薄板质量缺陷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99058f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11.png)
性能问题预防: 提出预防性能 问题的措施和
方法
04
冷轧薄板质量缺陷预防 措施
原料控制
选用优质原料,保证原料质量
严格控制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物料的纯净度和均匀性
定期对原料进行检验和测试, 确保原料质量稳定可靠
轧制工艺优化
优化轧制速度:提 高轧制速度,减少 缺陷产生
案例分析方法
观察缺陷特征:观察缺陷的外观、尺寸、位置等特征 分析缺陷原因:根据缺陷特征分析可能原因,如材料、工艺、设备等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如更换材料、调整工艺参数、维修设备等 验证改进效果:实施改进措施后,验证改进效果,确保缺陷得到解决
案例分析结果
缺陷类型:表面划 伤、凹坑、麻点等
02
冷轧薄板质量缺陷产生 原因
原料因素
原料质量:原料的纯净度、均匀性等对冷轧薄板的质量产生影响 原料处理:原料的加热、冷却、轧制等工艺过程对冷轧薄板的质量产生影响 原料成分:原料中的元素含量、合金元素等对冷轧薄板的质量产生影响 原料来源:不同来源的原料可能对冷轧薄板的质量产生影响
轧制工艺
轧制温度:影响薄板硬度和 韧性
凸起:表面出现凸起,影响 美观和使用性能
凹坑:表面出现凹坑,影响 美观和使用性能
划痕:表面出现划痕,影响 美观和使用性能
裂纹:表面出现裂纹,影响 美观和使用性能
腐蚀:表面出现腐蚀,影响 美观和使用性能
氧化:表面出现氧化,影响 美观和使用性能
尺寸偏差图谱
尺寸偏差的定义和分类 尺寸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尺寸偏差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尺寸偏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操作规范与培训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 范,确保员工按照 规范进行操作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 培训,提高员工的 操作技能和意识
钢板常见缺陷及探伤方法
![钢板常见缺陷及探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aeec1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6.png)
钢板常见缺陷及探伤⽅法钢板常见缺陷及超声波探伤⽅法钢板是由板坯轧制⽽成,⽽板坯⼜是由钢锭轧制或连续浇铸⽽成的,钢板中常见缺陷有分层、折迭、⽩点等,裂纹少见。
钢板中分层、折迭等缺陷是在轧制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它们⼤都平⾏于板⾯。
根据板厚的不同,将钢板分为薄板(⼩于6mm)与中厚板(中板在6~40mm之间,厚板⼤于40mm)。
中厚板常⽤垂直板⾯⼊射的纵波探伤法;薄板常⽤板波探伤法。
中厚板垂直探伤法的耦合⽅式有直接接触法和充⽔耦合法。
采⽤的探头有单晶直探头、双晶直探头或聚焦探头。
探伤钢板时,⼀般采⽤多次底波反射法,只有当板厚很⼤时才采⽤⼀次底波或⼆次底法。
超声波探头与扫查⽅式的选择1、探头的选择包括探头频率、直径和结构形式的选择由于钢板晶粒⽐较细,为了获得较⾼的分辨⼒,宜选⽤较⾼的频率,⼀般为2.5~5.0MHz。
钢板⾯积⼤,为了提⾼探伤效率,宜选⽤较⼤直径的,但对于厚度较⼩的钢板,探头直径不宜过⼤,因为⼤探头近场区长度⼤,对探伤不利。
⼀般探头直径范围为F10~30mm。
探头的结构形式主要根据板厚为确定,板厚较⼤时,常选⽤单晶探头;板厚较薄时可选⽤双晶直探头,因为双晶直探头盲区很⼩。
双晶直探头主要⽤于探测厚度为6~30mm的钢板。
2、扫查⽅式的选择根据钢板⽤途和要求不同,采⽤的主要扫查⽅式分为全⾯扫查、列线扫查、边缘扫查和格⼦扫查等探测范围和灵敏度调整1.探测范围调整(扫描线要求有400mm范围)δ≤80mm B5 (仪器有400mm范围)δ>80mm时 B2~B5由实际情况决定,但B2以上必须出现。
2.灵敏度调整①阶梯试块法:δ≤20mm,将与⼯件等厚度的试块底⾯第⼀次底波⾼50%满幅再提⾼10dB②平底孔试块:δ>20mm,试块上Ф5平底孔第⼀次底波50%满幅。
注意:a. 试块钢板与被探钢材质相近。
b. 试块钢板不得有Ф2当量以上缺陷。
c. 试块上Ф5平底孔垂直于表⾯,平底孔底⾯与表⾯平⾏,光滑。
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图谱)及产生原因
![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图谱)及产生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269f68b31126edb6e1a101f.png)
科普知识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图谱)及产生原因我们在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以及试验检测过程中,经常发现材料中存在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缺陷可能直接影响到使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识别缺陷成因及其对构件的影响,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第一部分为“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 第二部分为“缺陷图谱”;“ 图谱” 部分是笔者多年收集、整理、编写而成,供大家参考。
(一)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型钢常见缺陷缺陷名称缺陷特征型钢表面上的疤状金属薄块。
其大小、深浅不等,外形极不规则,常呈指甲状、鱼鳞状、块状、舌头状无规律地分布在钢材表面上,结疤下常有非金属夹杂物。
产生原因结疤由于钢坯未清理,使原有的结疤轧后仍残留在钢材表面上。
表面夹杂暴露在钢材表面上的非金属物质称为表面夹杂,一颜色有暗红、型钢表面上,坑,其大小、般呈点状、块状和条状分布,淡黄、灰白等,机械的粘结在夹杂脱落后出现一定深度的凹形状无一定规律。
分层此缺陷在型钢的锯切断面上呈黑线或黑带状,严重的分离成两层或多层,分层处伴随有夹杂物。
(1)钢坯带来的表面非金属夹杂物。
其(2)在加热或轧制过程中,偶然有非其金属夹杂韧(如加热炉的耐火材料及炉渣等),炉附在钢坯表面上,轧制时被压入钢材,冷却经矫直后部分脱落(1) 主要是由于镇静钢的缩孔或沸腾钢的气囊未切净。
(2) 钢坯的皮下气泡,严重疏松,在轧制时未焊台,严重的夹杂物也会造成分层。
(3) 钢坯的化学成份偏析严重,当轧制较薄规格时,也可能形成分层。
气泡(凸包) 型钢表面呈现的一种无规律分布的园形凸起称为凸包,凸起部分的外缘比较园滑, 包破裂后成鸡爪形裂口或舌形结疤,叫气泡。
多产生于型钢的角部及腿尖。
凸钢坯有皮下气泡,轧制时未焊合。
裂纹顺轧制方向出现在型钢表面上的线形开裂,一般呈直线形,有时呈“ Y”形,多为通长出现,有时局部出现。
尺寸超差(尺寸不合、规格不合) 尺寸超差是指型钢截面几何尺寸不符标准规定要求的统称。
钢板常见质量缺陷
![钢板常见质量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90cf0fe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61.png)
1 钢质量分析一、钢板常见质量缺陷缺陷名称特征原因分析一、热轧板辊印是一组具有周期性、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的凹凸缺陷并且外观形状不规则。
1一方面由于辊子疲劳或硬度不够使辊面一部分掉肉边凹另一方面可能是辊子表面粘有异物使表面部分呈凸出状2轧钢或精整加工时压入钢板表面形成凹凸缺陷。
表面夹杂在钢板表面有不规则的点状块状或车条状的非金属夹杂物其颜色一般呈红棕色、黄褐色、灰白色或灰黑色。
1板坯皮下夹杂轧后暴露或板坯原有的表面夹杂轧后残留在钢板表面上2加热炉耐火材料及泥沙等非金属物落在板坯表面上轧制时压入板面。
氧化铁皮氧化铁皮一般粘附在钢板表面分布于板面的局部或全部呈黑色或红棕色铁皮有的疏松脱落有的压入板面不易脱落根据外观形状不同有红铁皮、块状铁皮、条状铁皮、线状铁皮、木纹状铁皮、流星状铁皮、纺锤状铁皮、拖曳状铁皮和散状铁皮等其压入深度有深有浅。
1压入氧化铁皮的生成取决于板坯加热条件加热时间逾长加热温度愈高氧化气氛愈强生成氧化铁皮就愈多而且不容易脱落产生一次铁皮难于除尽轧制时被压入钢板表面上2大立辊设定不合理铁皮未挤松难于除掉3由于高压除鳞水管的水压低水咀堵塞水咀角度不对及使用不当等原因使钢板表面的铁皮没有除尽轧制后被压入到钢板表面4氧化铁皮在沸腾钢中发生较多在含硅较高的钢中容易产生红铁皮。
厚薄不均钢板各部分厚度不一致称厚薄不均凡厚度不均匀的钢板一般为偏差过大局部钢板厚度超过规定的允许偏差。
1辊缝的调整和辊型的配置不当2轧辊和轧辊两侧的轴瓦磨损不一样3板坯加热温度不均麻点钢板表面呈现有局部或连续的凹坑叫麻点其大小不同深度不等。
加热过程中板坯氧化严重轧制时铁皮压入表面脱落后形成细小的凹坑气泡钢板表面上有无规律分布的圆形凸包有时呈蚯蚓式的直线状其外缘比较光滑内有气体当气泡轧破后呈现不规则的细裂纹某些气泡不凸起经平整后表面光亮剪切断面呈1因板坯上存在较多达到气泡气囊类缺陷经多道轧制没有愈合残留在钢板上2板坯在炉时间长气泡暴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板常见缺陷图谱及检验处理方法一、结疤1、缺陷特征:钢板表面呈舌状、块状的金属片,有的与钢板本体相连,有的粘附在钢板表面与本体没有连结,后者在轧制过程中容易脱落,在板面上形成凹坑。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
钢板表面不允许存在结疤,一经发现必须清除。
当缺陷深度在标准范围内允许修磨,否则切除或判为废品。
二、表面夹杂1、缺陷特征:在钢板表面呈现的明显点状、块状和带状的非金属夹杂物称夹杂,常呈现红棕色、淡黄色或灰白色。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
夹杂缺陷不允许存在,其清理深度不得超过标准规定,否则切除。
三、分层1、缺陷特征:钢板断面上呈现的明显金属分离现象称分层,缺陷处可见未焊合的缝隙,有时缝隙内还有肉眼可见的夹杂物。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
标准规定分层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钢板分层部分必须切除。
四、爪裂1、缺陷特征:钢板表面呈现的深浅不等,类似于鸡爪形状的裂纹称为爪裂。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
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五、纵裂1、缺陷特征:钢板表面沿轧制方向具有一定深度和长度的裂纹称为纵裂。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
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六、横向边裂1、缺陷特征:钢板边部呈现的形状不同,深浅不等,方向任意的裂纹称为横向边裂。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
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七、纵向边裂1、缺陷特征:钢板表面沿轧制方向具有一定深度和长度,一条或多条长短不一的裂纹称为纵向边裂,纵向边裂与横向边裂的区别在于纵向边裂沿钢板的轧制方向,长度较长,而横向边裂方向任意,裂纹长度较短。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
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八、尾横裂1、缺陷特征:在钢板尾部与钢板轧制方向基本呈90°,呈条状或线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长度的裂纹。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
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九、裂纹1、缺陷特征:钢板表面呈现的深浅不等,方向任意,且不能按第四至第八种缺陷定义的裂缝。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
标准规定钢板表面裂纹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十、氧化铁皮压入1、缺陷特征:钢板表面压入的氧化铁皮,呈灰黑色或红棕色,分布面积有大有小,有呈块状,也有呈条状或点状的,其压入深度有深有浅。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标准规定,钢板表面不允许存在压入氧化铁皮,但可修磨清理,其清理深度不得超过标准之规定。
十一、压痕在钢板表面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凹痕或凹坑,沿轧制方向呈等距或不规则分布。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按标准规定缺陷允许存在,但其深度不得超过规定范围。
缺陷深度在一定范围内可清理修磨,但修磨深度不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十二、划伤1、缺陷特征:钢板表面有低于轧制面的纵、横向划沟,单个或断续地分布在钢板表面上,高温刮伤沟底有薄层氧化铁皮,冷态刮伤可见金属光泽,沟底呈灰白色。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按标准规定缺陷允许存在,但其深度不得超过规定范围。
缺陷深度在一定范围内可清理修磨,但修磨深度不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十三、毛刺压入在钢板表面存在毛刺嵌入或压入脱落后的凹痕。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
标准规定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十四、异物压入1、缺陷特征:在钢板表面存在非钢板本身物质嵌入或压入脱落后的凹痕,如螺杆、螺帽等。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
标准规定不允许存在,缺陷部分必须切除或用砂轮修磨清理,但清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标准规定。
十五、折叠钢板表面有局部互相折合的双层金属称折叠。
其外形与裂纹相似,深浅不一,在横截面上一般呈现锐角,多在钢板的边部或角部出现。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标准中规定折叠不允许存在,当缺陷深度不超过有关标准规定时可进行修磨清理,否则需切除。
十六、表面粗糙(针对现代船板)1、缺陷特征:钢板抛丸后表面局部或满面凹凸不平。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船体外板不允许存在明显表面粗糙,允许有轻微粗糙存在,但不能大于整板的10%。
深度明显允许修磨后喷漆交货,修磨区域应光滑平整且保证最小厚度。
十七、网纹1、缺陷特征:钢板表面呈现龟背状或其他形态网状的凸现纹络。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按标准规定缺陷允许存在,但其高度不得超过规定范围,可清理修磨。
十八、麻坑1、缺陷特征:钢板表面有低于轧制面的凹坑,单个或断续地分布在钢板表面上,高温麻坑沟底有薄层氧化铁皮,冷态麻坑周边氧化铁皮脱落,沟底光滑。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按标准规定缺陷不允许存在,应修磨,但其深度不得超过规定范围,否则需切除。
十九、未切净1、缺陷特征:在钢板剪切断面存在毛边没有切净的部分。
当经确认未切净是由于钢板剪切前的镰刀弯造成时,此时应按镰刀弯判定。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对钢板进行二次剪切保定尺或改尺。
二十、毛刺1、缺陷特征:钢板剪切后其边缘形成尖而薄的突出金属称毛刺。
2、检查判断和处理:毛刺的高度如不超过有关规定,允许存在,否则应用砂轮清除。
二十一、油污1、缺陷特征:钢板表面存在数量不定、面积不等的油污,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不许存在,必须清理干净。
二十二、厂外吊装缺陷1、缺陷特征:在厂外吊装过程中钢板两侧局部位置出现的突起卷边或破口。
2、检查判断和处理:根据标准规定,钢板勒伤不允许存在,故对勒伤钢板应进行冷矫或切除改尺。
二十三、厂内吊装缺陷1、缺陷特征:在厂内吊装过程中钢板两侧局部位置出现的突起卷边或破口。
2、检查判断和处理:根据标准规定,钢板勒伤不允许存在,故对勒伤钢板应进行冷矫或切除改尺。
二十四、波浪1、缺陷特征:钢板表面在长度方向呈现高低起伏的波浪弯曲,失去了钢板的平直性。
由于分布的部位不同,有中间浪、边浪之分,多出现在厚度小于14mm 的钢板上,厚度愈小,频次愈高。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将1米或2米尺置于浪形两峰之间,然后用直尺测量波谷最大深度,按不平度指标进行判定。
二十五、瓢曲1、缺陷特征:钢板在纵横方向同时出现同一方向的翘曲,严重者呈船形。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将1米或2米尺置于钢板表面,然后用直尺测量不平度,按不平度指标要求进行检查判定。
二十六、镰刀弯1、缺陷特征:钢板两纵边向同一侧弯曲,形似镰刀,称镰刀弯。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线绳、卷尺、直尺测量,按标准判定,凡弯曲超过有关标准规定或几何尺寸不能保证钢板公称尺寸的最小矩形者应判剪边或改尺。
二十七、翘头尾1、缺陷特征:钢钢板头、尾沿纵向向上翘曲。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按不平度指标要求进行检查判定。
二十八、扣头尾1、缺陷特征:钢板头、尾沿纵向向下弯曲。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判断不清时,需翻板测量不平度,按不平度指标要求进行检查判定。
二十九、标识不符1、缺陷特征:钢板标识与实物不一致,包括面标、侧标和钢印。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更改标识,与实物一致。
三十、标识不清1、缺陷特征:钢板标识模糊不清。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肉眼检查,按规定补标或重新喷标。
三十一、对角线超差1、缺陷特征:钢板两对角线之差不能满足合同要求。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钢卷尺测量对角线,按要求判定,凡对角线超过规定或几何尺寸不能保证钢板公称尺寸的最小矩形者应判剪边或改尺。
三十二、轧窄1、缺陷特征:轧制原因造成双边剪无法剪切规定宽度。
2、检查判断和处理:切边前双边剪无法剪切规定宽度通知质检,质检测量钢板毛边宽度,确认切边后无法保证规定宽度,应改尺处理。
三十三、轧短1、缺陷特征:轧制原因造成定尺剪无法剪切规定长度。
2、检查判断和处理:定尺剪无法剪切规定长度通知质检,质检测量钢板毛边长度,确认切后无法保证规定长度,应改尺处理。
三十四、轧厚1、缺陷特征:钢板厚度大于标准要求的厚度公差。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厚度千分尺测量,按标准改判厚度规格,保证判定后厚度满足标准规定。
三十五、轧薄1、缺陷特征:钢板厚度小于标准要求的厚度公差。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厚度千分尺测量,按标准改判厚度规格,保证判定后厚度满足标准规定。
三十六、切宽1、缺陷特征:双边剪剪切造成钢板宽度大于标准规定宽度公差。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钢卷尺测量,质检测量钢板宽度超过标准规定,应判返切或火切保宽。
三十七、切窄1、缺陷特征:双边剪剪切造成钢板宽度小于标准规定宽度公差。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钢卷尺测量,测量钢板宽度小于标准规定,同时没有接到双边剪无法剪切规定宽度的反馈,应改判宽度规格。
三十八、切短1、缺陷特征:定尺剪剪切造成钢板长度小于标准规定长度公差。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钢卷尺测量,测量钢板长度小于标准规定,同时没有接到定尺剪无法剪切规定长度的反馈,应改判长度规格。
三十九、改轧1、缺陷特征:钢板没有按计划规定的尺寸轧制。
2、检查判断和处理:用钢卷尺、厚度千分尺测量,按标准改判相应规格。
四十、投料错误1、缺陷特征:钢板成分、性能或尺寸没有满足标准要求。
2、检查判断和处理:计划或上料岗位没有按规定上料。
四十一、计划带出1、缺陷特征:钢板在生产计划中明确为带出品,如两定一通,且通尺钢板没有挂单时,此通尺钢板应判为计划带出。
2、检查判断和处理:按带出品判定入库。
四十二、断口分层验船师和公司内部检验拉伸断口分层的钢板,断口分层钢板按要求可进行探伤检验,严重的应直接改判。
四十三、轧制原因性能不合非原料原因造成的性能不合,主要指夹杂物以外的性能不合格。
四十四、炼钢原因性能不合原料原因造成的性能不合,主要指夹杂物不合。
四十五、检验原因性能不合由于化验数据错误或质检漏判和错判造成不合格钢坯投入使用而产生的性能不合。
四十六、投料原因性能不合由于投料错误造成不合格钢坯投入使用而产生的性能不合。
四十七、合同余量船板合同余量,这些产品需降级转普。
四十八、试制带出新产品试制产生的带出品。
四十九、产品认证产品认证产生的带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