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教学大纲(7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学
教学大纲
院(系、部): 法学院
教研室: 民商经济法教研室
日期: 2008 年11 月10 日
目录
第一编总论 (3)
第一章绪论 (3)
第二章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4)
第三章经济法的概念 (5)
第四章经济法的本质与特征 (6)
第五章经济法的地位 (7)
第六章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8)
第七章经济法的价值 (9)
第八章经济法律关系 (10)
第二编市场主体规制法律制度 (11)
第九章企业规制法律制度 (11)
第十章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13)
第三编市场规制法律制度 (14)
第十一章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理 (14)
第十三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18)
第十四章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19)
第四编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23)
第十六章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理 (23)
第十七章国有资产管理法 (24)
第十八章金融法律制度 (27)
第十九章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31)
教学课时分配表 (36)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概念;了解公法与私法的相互融合;理解经济法是法学20世纪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演变;公法与私法相互融合产生了经济法
三、教学内容
一、传统“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不相融性及公法与私法的严格分野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含义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就是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它与政治国家和统治体系相对,包括那些不能与国家相混淆或者不能为国家所湮没的社会生活领域。
约翰.洛克(英)认为“国家或政治社会是基于人们的同意而建立的,人们通过社会契约赋予国家以权力
(二)传统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不相融性
(三)传统公法与私法的严格分野
二、市民社会的局限性及公法与私法的相互融合
(一)市民社会的终结
(二)公法与私法的相互融合
三、经济法是20世纪法学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四、教学课时分配
2课时
五、教学参考书目
1、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绪言。
2、史际春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绪论。
3、杨紫煊主编:《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绪言。
5、符启林主编:《经济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绪论。
6、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前言。
7、刘瑞复著:《经济法学原理》,北京大出版社2004年版,导论。
第二章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掌握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立法的历史阶段;掌握德国、日本、前苏联经济法理论的主要学术观点。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德国、日本、前苏联经济法理论的主要学术观点。
三、教学内容
一、经济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经济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1、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在矛盾
2、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3、资本主义经济立法的不同历史阶段
(二)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1、前苏联典型计划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2、前南斯拉夫社会所有制经济模式的探索
3、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和罗马尼亚的经济立法实践
(三)我国经济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1、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经济立法规划和经济法规汇编;
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典型计划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3、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立法的蓬勃发展;
4、党的十六大以后经济立法思想的重大转变;
5、我国台湾地区经济立法情况。
二、经济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经济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经济法”概念的提出;
2、德国经济法学的繁荣(一战至二战前);
3、经济法学在日本的发展。
(二)前苏联经济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二战以前经济法思想和学说;
2、二战以后经济法学说;
(三)我国经济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经济法理论的形成(1979—1986);
2、经济法理论在曲折中前进与发展(1986—1992);
3、渐趋成熟的阶段(1992-----)。
三、经济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的协同并用;横向经济和纵向经济的平衡结
合;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公法于私法在一定范围内相互渗透和融合。
四、教学课时分配
6课时
五、教学参考书目
1、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章。
2、史际春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章。
3、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章。
4、杨紫煊主编:《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章。
5、符启林主编:《经济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章。
6、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章。
7、刘瑞复著:《经济法学原理》,北京大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章。
8、【日】金泽良雄著,满达人译:《经济法概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章。
第三章经济法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经济法学术流派中对经济法概念的不同表述;掌握国家干预论和国家协调论对经济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的主要观点。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国家干预论和国家协调论对经济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的主要观点。
三、教学内容
一、国家协调论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国家干预论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的,社会公共性的,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管理和市场运行经济法论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有关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和市场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国家调节经济法论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五、经济管理经济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