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住宅区设计探析

城市滨水住宅区设计探析
城市滨水住宅区设计探析

城市滨水住宅区设计探析

摘要:本文以我国城市滨水区建设的热潮为背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滨水住宅区与城市滨水区的关系、设计原则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滨水住宅区;城市设计;整合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潮时期,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的叠加影响,许多城市滨水区的环境容量和生态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功利的开发,侵吞着城市仅有的水空间,优美的生活岸线受到污浊的工业区的排挤,造成了人与水的疏离,滨水区的特色景观丧失殆尽。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在城市滨水区对水体的简单利用,渐进为高层次的开发,形成了人口、经济向沿江、沿海聚集的倾向。为充实与更新城市风貌特色,滨水区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重新成为今日城市设计的重点。

滨水区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等多个层面,也就是说从策划、规划、城市设计到项目的技术经济等问题要统筹考虑,这已经远远超出“设计”这一层面,虽然设计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从设计的内容来讲,滨水区的开发也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绿地景观及滨水住宅区等。在漫长的滨水区开发中,住宅的建设是最大量的,也是最贴近市民生活的城市要素之一,更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环境特色的要素之一。但是,在国内滨

水住宅区建设的局限性凸显无遗,比如说住宅区建设各自为政,缺乏对滨水地区的整体性研究;过分强调自身的小环境建设,而无视城市其它区域对滨水环境的共享性等等。

作为城市中最大量的建设内容,住宅的建设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滨水区的住宅开发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1、我国滨水住宅区历史概述

自古以来,水与人类的居住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生存、生活、生产的需要,原始的定居点一般都靠近自然水系。如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点多在靠近河流的较高台地上;长江中下游由于地势较低,水道纵横,居民点多在靠近水的墩上。居民点沿水岸发展的情况,国外也是这样,如埃及的尼罗河两岸及巴比伦的两河流域。

这些地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及其要素(如气候、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对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滨水聚落不断发展演化形成了古代的城市及城市居住区,富有特色的滨水居住文化及建筑风格源远流长。如在江南,沿河的住宅区表现为网状的前街后河的布局特点,形成特殊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居住风貌。

八十年代以前,我国滨水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多着眼于满足居民一般性生活需求。滨水居住区不能充分利用滨水地区景观、生态、气候等多方面优势,使滨水居住区丧失了地域文化特点。并且由于滨水区的工业发展、建设失控、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建设性的破坏因素,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成了人们不愿接近的区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政府和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视,使得滨水区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追求生活质量,对住宅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希望能够亲水、近水、达水。滨水区住宅也成为城市中高品质住宅的典范。

但在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中公共领域(包括文化、商业、休闲娱乐、餐饮等设施)受到政府及公众的重视,它是滨水区形态特色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对于大量的住宅区的建设却忽视了。作为城市滨水区最大量的一种建筑形式,应采取有效的特色控制,完善城市滨水特色架构体系。因此在滨水住宅区的设计中引入城市设计的方法是必要的。

2、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处理滨水住宅区与滨水区及城市的

关系

纵观历史,我国城市居住区的组织结构从里坊—街巷制—胡同—里弄—邻里单位—居住街坊—居住小区—综合居住区等,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层数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复杂。居住生活的组织形式,随着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力水平及交通工具等的发展而变化。居住区作为市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城市空间领域,几乎包含了生活的一切内容,而生活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就决定了居住空间群体是城市空间中最复杂、最难以概念化评述的空间群体。

滨水住宅区因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被众多的地产商所追捧。如远在纽约的哈德逊河、伦敦的泰晤士河等,到上海的黄浦江,其区

域内的楼盘均堪称地产界的宠儿,透过这种现象我们发现,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居住区基本都在因水岸形成的滨水城市中。

犹如一切城市设计问题一样,滨水住宅区的城市设计也要考虑整体性和平衡性的问题。

这种现象我们发现,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居住区基本都在因水岸形成的滨水城市中。

犹如一切城市设计问题一样,滨水住宅区的城市设计也要考虑整体性和平衡性的问题。一个滨水住区的“点”的设计,必须要放在整个城市滨水区的“线”的层面上来考虑;一条滨水区的“线”的设计,必须要放在整个城市“面”的层次来考虑。美国著名城市设计师巴奈特曾经说过:“每个城市设计项目都应放在比该项目高一层次的空间背景中去审视”。

2.1滨江住宅区建设所面临的挑战滨水住宅区的开发建设大致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中的再开发,它所面临的问题最多,如要考虑城市原有机理、尊重城市文脉、居民生活习惯特色等。二是在城市新开发的滨江区建设住宅,因为没有过多的历史文脉等的限制条件,住宅区建设的随意性较大,容易造成特色混乱。

2.2滨江住宅区建设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滨水住宅区与滨水区之间应加强联系,防止将两者孤立地规划设计。滨水区具有对城市开放的公共性,滨水住宅区应适当打破城市用地的界限,把居民的活动延续到水边,保持城市原有肌理,使整个滨水区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特色原则: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环

境的差异,城市滨水区包括滨水住宅建设应根据现实情况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内在的特制,以地方特有的传统建筑形式及空间模式为依托创造居民喜闻乐见的住宅形式,从而强化滨水区域的地方特色。人们对住宅区已经从简单的使用需求发展到心理和审美需求方向,追求具有独特风格、个性特征的住宅区已经是老百姓的普遍愿望。可持续原则:城市滨江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滨水住宅区的建设也应根据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动态的、循序渐进的、可持续的且具有一定弹性的开发策略。具体项目的实施必须要考虑政府、开发商及公众等的利益,先选取局部地块先期开发,营造环境,先易后难,促进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土地价值的升值,为后期重点地段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给市民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吸引人的场所,住宅区的开发有必要引入公众参与的方法,尤其像城市滨水住宅区这样的重点地段。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住宅区大拆大建的现象比较普遍,公众参与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更为适合实际的参与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滨江住宅区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

3.1滨水住宅区空间形态与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整合我国有大量的江河湖泊及漫长的海岸线,滨水城市是我们见到的主要城市类型之一。城市空间经历了一个急剧的外延式和内涵式同时发展的历史时期,城市滨水区这一拥有高品质自然资源的地区在新一轮的经济热潮中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活跃地带,城市滨水区的空间形态也在保

护、整治、开发中进行着整合。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主要包括景观生态和建筑实体两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对人文历史因素的关注。只有在景观生态要素整治的同时,对建筑实体要素的空间形态加以整治,城市滨水区才能真正发挥其景观、生态、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各个层面的意义。

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结构从二维平面布局和三维空间构成上决定了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同时他决定了滨水区在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地位。滨水住宅区的空间结构必须服从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结构,这样它的存在对于城市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住宅区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分析原有滨水区空间结构的特点与不足,采用继承、调整、再生结合的设计方法。而且,建设纵深多层次的城市滨水空间是对滨水区自然景观潜质的充分利用,住宅的多种类型为滨水住宅区的多层次建设提供了方便。

滨水住宅建筑群体要有好的内部景观组织,以达到空间的通透性,保证与水域联系的良好视觉走廊。而住宅建筑群体的外部景观形态也为具有广阔视野的滨水区提供了展示特色景观的机会。

要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滨水住宅一般是档次比较高、套型比较好的住宅类型。一般按与水面的关系排列为独立别墅、连排别墅、多层住宅、小高层住宅及高层住宅。离水面较远的地方住宅高度相对比较高,以保证有尽可能多的住户有观水的可能。由此,不同住宅类型的选择对滨水区的城市形态构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高层住宅等的布置方式对滨水区城市轮廓线的影响是巨大的。高层住宅有两种布置方式,一是布置在离岸线较远的一边,且平行于岸线,形成一条天然“屏障”对其它基地内的住宅有较严重的遮挡,是一种“自我为中心”的设计方式。还有一种就是把高层住宅垂直于岸线布置,不仅保证了住户相同的观水性,而且使天际轮廓线高低错落、变化有致。使小区以一种开放、公正的姿态与城市其它区域形成一种和谐关系,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思想。

另外,滨水住区的通透性可通过视觉走廊的控制来达到,并且通过控制间口率(建筑面宽/基地面宽),以保证滨水住区景观的通透性和层次感。高层建筑可用面积和视线分析等来控制,避免对景观遮挡严重的板式建筑。创造丰富有序的滨水轮廓线,多层次和连续性的外部形态是滨水住宅区建设的“外部目标”。

3.2滨水住宅区与城市滨水区交通的整合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住宅区分布方式的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活动范围、生活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工具及设施问题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住宅商品化以后,交通便利与否成为影响住宅开发和销售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滨水区的住宅建设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协调处理好居住功能用地、城市交通体系及水岸景观的关系。

首先,要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居住用地布局与公交系统的整合,避免发生过度依赖小汽车的现象。

其次,处理好住宅区内部车行交通与滨水区交通道路的关系。

交通道路作为异质空间往往破坏了城市与水域的关联性和整体感。因此,住宅区内外车行交通的衔接应根据居民的出行方向、周边道路等级等情况合理配置,避免滨水道路车行交通的加剧,从而减少机动交通对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还有,要使住宅区内的步行交通网络与滨水区的步行网络成为有机整体。城市滨水区要有活力,必须有大量市民活动的支持,步行交通的体系化使住宅区内的居民到达滨水景观带更加便捷、合理与顺畅。但是在城市滨水区,紧邻水岸的区域经常会有城市交通穿过,使海滨、河滨成为人们难以靠近的区域。立体化的交通组织通过步行交通的地下化和高架散步道解决这一问题。

3.3滨水住宅区景观与水岸景观的整合

滨水区景观设计要求在设计中要体现多功能的空间环境,除具有水利和防洪的功能外,还应为城市的绿化环境、市民的休闲娱乐、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条件。滨水住宅区景观设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

中国的造园追求的是“虽由人做,宛如天成”的意境美,而目前我国的滨水区及住宅区景观设计却走入了城市美化运动的误区,大量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刻意追求平面效果的热闹和线形的流畅,其结果是虽多了几分现代的气派,却少了若干自然的野趣,没有真正达到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的目的。

久居都市的人们较之以往更加向往自然,开阔的水面和流动

的水系所形成的自然风光给城市增添了许多诱人的魅力。滨水住宅区景观设计应结合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水为空间载体,巧妙地把水景融入到住宅区景观中去,以满足居民向往自然、亲近水体的需求和感受,营造出和谐、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城市中河流空间、城市街道和住宅区内部景观保持相依相存的关系,三者和谐地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流水柔美的同时又展现沿岸城市空间的多样化,给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休闲空间。

3.4滨水住宅区与城市滨水区的功能整合城市滨水区的土地使用大致有滨水住宅区、滨水文化区、滨水娱乐休闲区、滨水办公商业区、金融区等几种功能。土地使用功能的合理配置,避免单一性、片面性是滨水区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功能单一会造成隔离与分化现象,许多滨水区由于缺乏市民参与的商业、文化、娱乐设施而失去了公共空间的吸引力,成为城市的“黑暗角落”。另一方面,许多商业办公为主的滨水区,由于居住用地的缺乏,非工作时间没有市民活动的支持,造成城市空间利用的浪费。

在城市滨水区进行综合性住宅区的建设,对于城市滨水区的多样性及用地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复合型的城市空间避免和减少土地使用的不合理性,增强滨水区的吸引力,形成城市生活景观的延续。

滨江住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内部的非盈利服务设施和

混合使用的盈利性服务设施两部分。内部非盈利服务设施指主要为住宅区内部居民服务的设施,如小学、幼儿园、康体设施、社区委员会及物业管理中心等。混合使用的盈利性服务设施指沿小区边界设置的

商业、餐饮、娱乐等休闲服务设施。沿水岸的盈利性设施由于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往往吸引小区及城市其它区域更多的人群光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佳。使整个滨水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化、体系化。

3.5滨水住宅区的规模控制住宅区的规模一般在步行范围400-500m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而国内住宅区由于受经济效益、管理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规模越来越大,十几公顷、几十公顷,甚至几百公顷的住宅区比比皆是。这些住宅区虽然在规划设计时将其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住宅群体,但大多由于追求住宅区“整体”和“完整”的模式化处理等因素,使住宅群空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特别在滨水住区前有开阔的观景空间,使得沿岸住宅区景观单一,缺乏特色转换。所以在滨水住宅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适当控制住宅区的规模。对于用地较大的住宅区,应结合滨水地段景观特色进行多层次的空间、形体设计。

参考文献:

[1]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张庭伟等。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3] 王建国。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 齐康等。城市建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5] 王受之。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 卢济威。论城市设计整合机制。建筑学报,2004(1)

[7] 卢济威。以水取向的城市形态——杭州滨江区江滨地区城市设计。建筑学报,2000(4)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浅谈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浅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和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滨水景观设计日益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本文阐述了现代城市中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城市规划中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这个地段指的是: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水滨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江滨、河滨。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建设正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城市的滨水空间往往是这个城市最有特点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因此滨水区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 1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不仅是连接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做为中观环境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现代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影响景观的各个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绿化设计。绿化设计做为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总体构思应该尽量地扩大毗邻水体的绿地,形成大面积的连续绿化带。这样才能优化环境景观的质量,体现滨水景观空间的新形象。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中进行绿化设计和园林植物配制时,必须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形成物种间的竞争,形成种群稳定、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的多层群落结构。设计时也应该尽量选用本地的植物,这样不仅能够节省造价更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护岸堤设计。护岸堤根据剖面形态差别可以分为斜坡型、垂直型和阶梯型三种。垂直型护岸堤的优点是节约用地量,缺点是刻板生硬,令人望而却步,因此通常用于河面较窄河道。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使用最多的是另外两种,它们有利于保护滨水生态环境,并使水面易于亲近,而且适用于河面宽阔的岸线。在护岸提的选材方面,应多采用自然原有的材料,尽量少用人为的方法改造,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植物、水体和土体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动植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从而建立自然的生态河堤。 3)交通网路设计。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地貌交通能够最直接的体现滨水景观的特色,同时也是规划布局的基础。滨水景观交通设计的网络、形态、用途等设计能够直接的反映设计者的主题思想和理念。滨水景观的交通设计要以尽量减少“路夹河”局面,加强水体与周边的服务性设施、绿地之间的联系,使市民最大限度地接近水面,尽量的把道路交通、公交交通及站点、步行交通、水上交通

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1)

平原新区滨水带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地形地貌 蒙山县四周群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湄江纵贯其中。县境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70公里。北部的新圩镇、文圩镇、蒙山镇及西河镇为盆地。南部的黄村、汉豪、陈塘为峡谷地。县境西连大瑶山。西北部的骛山,属萌诸岭山脉,海拔1104米,是全县的最高峰。东北部有鸡冠山脉,从荔浦县的猪头山起延伸经蒙山、昭平两县,成为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北部有白面山,西南部有百崖顶、大道岭,南部有高山岭。 水文状况 县内有大小河流159条,均发源于金秀大瑶山山脉和鸡冠山山脉等山系,其中较大的江河有24条。湄江是蒙山江河的主流,属西江水系,是西江支流蒙江的上游,发源于大瑶山,从县西北新圩镇的坝头村入境,流经新圩镇、西河镇、蒙山镇(县城)、黄村镇、汉豪乡、陈塘镇,下经藤县在蒙江镇汇入浔江,全长107。50公里,县内流程86。86公里,水位最高为112。61米,最低为106。61米。主要的支流有壬山河、茶山河、瓦冲江、百合江、夏宜河等河流。 气候特征 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长,酷热;冬季短,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最高气温24。5℃,极端最高气温38。5℃(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5℃(1955年1月12日)。全县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2。03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日照总量为15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738。7毫米,最多为2529毫米(197年),最少为1138。3毫米(1958年)。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雨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终于8月下旬。主要气象灾害有:倒春寒、冰雹、狂风。暴雨、寒露风、霜冻等。 土壤状况 全县分为水稻土、旱地土、山地土3个立类。水稻上有7个亚类,18个上属,43个土种,均宜种植水稻。旱地土多分布在村庄前后及河流两岸、河谷地带,是多种农作物适生地。但大部分耕作层浅,保水保肥力差。一般山地上以山地黄红土、山地紫色土、山地红土

城市滨水环境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滨水环境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城市的滨水区是城市内水域和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因为它具有自然景观的优势,所以说滨水地区是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生态景观,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滨水环境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并不完美,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从这些设计问题着手,探讨城市滨水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原则,找出景观设计的具体做法。 关键字:滨水环境景观设计设计特点设计原则具体方法 abstract: the city waterfront is within the city water and land is the area within a certain range, becaus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natural landscape, so the waterfront in the city is the most dynamic ecological landscape, also has a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for city construct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but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sign problems, explore the city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to find out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waterfront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 design principle method 中图分类号 :b82-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要素

简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要素 摘要: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 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它的景观设计所反映的是城市和和水的关系,是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可分为绿化、交通、护岸、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几方面,还要考虑到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城市特色。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绿化设计交通设计护岸和防洪堤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滨水建筑特色和主题 前言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空间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它是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城市灵魂的历史文化之载体,更是今天的城市居民精神寄托的空间场所。正如黑川纪章所说,城市水系作为与城市人工环境共存的一个自然景观要素,已深化为城市文脉的一元,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心象风景"。城市滨水空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海滨等,它不仅是联结城市陆地和水体的中间地带,而且是协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中观环境。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可分为绿化、交通、护岸、休闲广场和建筑小品几方面,还要考虑到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城市特色。 1 绿化设计 (1)绿化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个环节,滨水绿化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多地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连续性绿化带,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滨水空间的新形象"在绿化种类上,应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并以树为主的原则,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使完整连续的滨水绿带既有统一的整体面貌,又有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增强滨水空间的视觉效果。 (2)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应重视当地乡土植物,利用场地条件种植多样的植物,注重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节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3)城市滨水区的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布局。对绿化植物的选择应以耐水湿植物和地方性的观赏植物为主,对植物的搭配要求如地被、花草、低矮灌丛与高大树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滨水区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避免采用几何式的造园绿化方式。 2 交通设计

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引言 (3) 2 城市滨水景观的概述 (3) 1.1城市滨水景观的定义 (3) 1.2城市滨水景观的现状与发展 (3) 3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艺术特点 (4) 2.1生态系统性 (5) 2.2开放共享性 (5) 2.3样式多元性 (5) 2.4历史文化性 (5) 2.5多样功能性 (6) 4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类型 (6) 3.1滨江型 (6) 3.2滨海型 (6) 3.3湖泊水域型 (6) 3.3洲岛型 (7) 5 案例分析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作者:指导老师: (工作单位:邮编:412000 电话号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也就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和艺术美,这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让人们开始无比想念自然风光。自古以来,我们都是傍水而居,水带有大自然的味道,他动静结合,具有宁静却灵动的美,在加上倒映景象的韵律,勾勒出夺人眼球的自然景色,让人们总也看不厌。是城市中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城市滨水景观就是依水而设计,它将山、水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有层次,有设计感的在众人面前展现出来。在景观设计中滨水景观设计较为复杂,但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本文就是对城市滨水景观得现状进行一个初步的分析研究,简单的介绍了城市滨水景观的定义及现状发展、类型和特点。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大自然;类型;特点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lives better also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rtistic beauty,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of modern city make people began to miss the natural scenery. Since ancient times, we are all alongside water, water with a taste of nature, his movement, the beauty of peace is a clever, plus reflected the rhythm of images, the outline of eye-catching natural scenery, let people can never se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open space, occupy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water, it will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untains, water and plant level, has the design feeling in front. In landscape design i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is more complicated, but has a unique ornamental value.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to carry out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research, simp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velopm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key words: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Nature; Type; Thecharacteristics of

(精品论文范文)滨水公园设计说明

滨水公园设计 摘要 畅春园景观设计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当地绿色景观的缺乏与大小东湖的水系进行治理规划,改善该区域景观环境匮乏现状,有效地防止生态的破坏欲恶化。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同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向联系起来,打造成城市对外展示的门窗,运用畅春园设计主题中蕴含的交流合作思想与充实的文化底蕴,来树立城市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达到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景观规划的双赢。 关键字:生态景观、城市滨水景观、城市形象。

Abstract Changchunyuan landscape is designed from the point of ecological ecological view.Based on the warter system of Daxiao east Lake, it focises on consummating of local green landscape: the effeltive preventing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desteruction:the imporving of resideuts living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the city envioronment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cling a beautifui warterfornt landscape for the citizens altivities.Atthe same time,as a citys display window, it link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the me of Changchunyuan Landscape, which mainly contains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envichment of cultural foundation, it establishes upstanding image and good mental outlook of the city. All in all ,Changchunyuan Landpscape meets the needs of morden citys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of peoples appreciative Vision of the urban landscape , which is oibsolutely a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city development and landscape dewign. Key Words:Ecological landscape,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city image

基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_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概要

表1 古黄河楚地文风景区存在的问题 张鑫磊张彧王云翔曹隽 基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 ———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景区景观设计 【摘要】在对宿迁地区历史文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古黄河历史文化特色进行了论述,探讨历史文化与滨水空间的关系,及如何在滨水景观中传承历史文化。现以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景区景观规划为例,对该地的资源现状作了调查,剖析今后发展方向,探讨如何对历史文脉进行归整、再现,最后讨论滨水景观设计对历史古迹及文化再现的重要性和宿迁滨水城市发展的特色之处,以期在城市建设中尽量发扬和构建地域文化特色。 【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文化;规划设计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充分认识城市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城市、把握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文化特色的展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今每个城市都非常关注城市特色的展示,人们自然对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体现也愈来愈关注,特别对城市河流、水道的文化特色期待也就愈来愈多。因此,城市特色、历史文化与滨水空间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城市滨水景观的文化塑造,再度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 1规划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1.1背景分析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

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国内外对于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我国长江流域的很多城市都有着水的文化积淀。宿迁城市水网密集,滨水区建设也有很长的历史渊源,黄河 公园、运河公园、湖滨新城等。这些都是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同时也是构成城市整体架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城市滨水空间在城市的产生、选址、发展和繁荣的这一系列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文化特色就是指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其地域文化与其景观空间的完美结合,是人们认知一个城市并对这个城市所体验的形象性、艺术性和生活性的概括。 宿迁素有“西楚霸王”故里、 “杨树之 乡”的生态城市,历史悠久,运河文化、西楚文化积淀深厚。现今宿迁古黄河结束以往通航、行洪的历史使命,将担任体现宿迁滨水城市特色的新使命。近几年宿迁市政府首先从古黄河清污和驳岸整治开始,经过精心规划和多年的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1.2现状分析 楚地文风景区位于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风景名胜区内,紧邻宿迁学院,周边有项王路、黄河南路、厦门路、富康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与城市相连,面积121.3公顷。 目前古黄河成为宿迁城市的一条景观河道。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古黄河两岸在社会经济、用地布局、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沿河景观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表1。 但是宿迁古黄河也有很多潜在的优势条件。它不仅是宿迁城市的主要水脉,还是西楚文化的源泉,是宿迁先民的摇篮。

浅析滨水景观中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

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最新【精品】范文 浅析滨水景观中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 浅析滨水景观中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 摘要:该论文从滨水景观中亲水的概述出发,总结出滨水景观 中亲水设施的规划与设计的策略方法,并对景观中的亲水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做出理论性的指导。 关键词:滨水景观;亲水设施;规划;设计 文章编号: A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水和城之间的关系,城市选址尤其讲究依 山傍水。此外,由于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性,滨水景观对于人们有着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吸引力。城市滨水景观区作为一个具有水利、交通运输、游憩、城市形象和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其亲水设施规划设计应同时满足多种需求和目标。 亲水概述1 亲水的含义1.1. 从字面上看,亲水多解释为亲近水体,接触水体的意识。事实

上,现代景观学对于亲水的认识已经从简单的接近水体和观赏水景,开始转向景观视觉享受与自然生态共存,并构筑垂钓、戏水、野营、运动等水上活动和亲水活动空间,进而通过滨水环境景观氛围的营造,使人们获得心理和精神情感的安慰。亲水设施是指满足相关亲 水活动的设施,如运动场地、散步道、钓鱼露台等。亲水设施的设 置需要尊重水体的自然特性,着重考虑丰水期和枯水期,以及可能 突发事情时的安全性。 亲水活动分类 1.2 亲水轰动分类的目的是从场地利用的角度考察滨水空间的景观 环境特征,为滨水空间环境规划和亲水设施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亲水活动的空间范围1.3 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最新【精品】范文 水面 根据水体面积、宽幅、形态和水流速度等确定水面的利用活动 状况。以河道为例可以分为自然河流、城市内人工河道或者运河。 大型自然河流可以从事水上运动、游泳、泛舟等活动。当水面宽度 米的河道则不能进行水上运动。如:摩托0.5小于10米,水深不足

城市滨水景观建筑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景观建筑设计研究 1相关概念 1.1城市滨水区水域孕育了城市及其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特定的空间位置,是城市中与陆地相邻的水体、陆地及两者在边境区域的集合,包括200m到300m的水域空间和 与水体相邻的陆域空间,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生态系统.城市滨水 区不但具有空间导向性明确,渗透性强的的特质,还具有丰富的地域 历史文化的特点,是人们寄情山水,集中公共活动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场所.图1为温州市瓯 江江南岸滨水区,它服务于周围市民,美化城市面貌.相对于乡村滨 水区,城市滨水区具有社会城市化、人为因素参与规划等特点 [1].使用人数多,生态系统相对较弱,防洪安全要求高等是城市滨 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和一定的难度. 1.2景观建筑景观建筑主要是精神功能超越物质功能,且能装点环境、愉悦人们心灵的构筑物.景观建筑是一种提升人们对户外空间使用及 体验频率的艺术作品,是一个调节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设计过程.景 观建筑与自然景观在环境中结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且为人类 提供娱乐休闲、旅游服务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师从艺术的角度对景 观建筑实行了新的理解;景观建筑是由人工制造,作为人类公共生活基 础和背景的艺术作品,与生活密切相关.景观建筑大体分为4类:休 憩服务类,如亭、廊、榭等;展示类,如纪念馆、展览馆等;服务类, 如餐饮、公厕等;装饰类,如雕塑、小品等. 2现代滨水景观建筑存有的问题 滨水景观建筑较其他景观建筑具有独特的水环境作为依托,而现今滨 水景观建筑设计因为设计理论不完善存有以下问题:(1)缺乏亲水 性.滨水景观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所处的滨水环境,当人们在滨水区时,理所当然的希望亲近水体,这是人的天性.但因为设计理论的不

滨水广场设计说明

滨水广场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滨水广场工程基地位于平湖市解放西路北侧,东边是扬子廊下,紧邻解放路小学。基地面积为16236平方米,东西长约100米,南北长约 180米,项目使用性质为住宅,兼容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沿解放西路和杨子廊下集中布置,住宅层数基本为11层,部分底层架空。间距满足1:1.3日照间距,点式小高层间距达到24米,同时满足3小时日照要求。 二、设计依据 ①.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设计条件 ②.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08-93(2002年版) 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2001年版) ⑤.《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50045-95(2001年版) ⑥.《住宅设计标准》 DGJ08-20-2001 J10090-2001 ⑦.《停车库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平湖市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典型的江南水乡,滨水广场以展现新平湖新江南的精神面貌为方案构思的切入点,充分挖掘建筑内涵。同时兼顾住宅环境的优美安静和商业建筑的人气和活力。①. 简洁、现代,舒适而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②. 集约、务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四、总图设计 (一).总体构思 1.改善城市规划 本地块的地理环境位置十分优越,南边是平湖市最繁华的解放西路,沿路还有景色秀丽的沿河景观带。同时紧邻该地块的还有解放路小学和中学,这对于提高本地块的商业价值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地块四周大部分为居住区。通过对该地块的分析,我们认为该地块的位置可以为这一地块提供购物、休闲等社会服务,辐射整个周边地区。本设计将一中型超市及一条休闲广场引入蓝图中,既可活跃生活、聚拢人气、加速生活区的形成,也可增加开发效益,不失为城市规划与开放商的双赢之策,同时也是促进城市规划人性化、完善化的举措。 2、社会化服务 现代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崇尚自由,他们不愿时间被用于家务琐事,而更希望有效地利用它,在八小时工作之后,他们依然活力充沛。根据一些调查发现,大量在都市生活中的人习惯于在餐厅、食堂解决就餐问题,这在现代年青人中更为突出。其实,不仅是年青人及知识分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向,这是现代社会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的体现。因此在本地块小区的设计中,我们引进了豪华单身公寓,并且结合重要动线设计了一条休闲广场,在最大程度上地满足了小区的社会化服务。这条步行休闲街上充满了选择的可能性,充满了都市生活的便利及情调,这在国内外众多休闲性小区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十分成功的模式。社会化服务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浅谈滨水景观设计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的享受。尤其是人们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如此背景,在景观设计创新过程中就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既要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富于时代感。在其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总指导和总的中心思想,针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就应遵循景观设计的准则、原则:即它的安全性、生态性、审美性以及时代性。具体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空间,还应该考虑到它的:共享性、亲水性、生态保护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中心理念。 1、滨水景观特点 1.1综合性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艺术。由于该类型的景观所设计的对象和考虑的因素都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做海滨公园景观中的“共享性”即陆地环境与水域空间的结合,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所以要把握好景观构成的三大要素:景观形象、环境绿化、行为心理。把握住了这三要素也就把握住了景观设计的精髓。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设计的中心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结合,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宗旨:即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的“多样的统一”。 景观的综合性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远景设计研究院提醒滨水公园中的每个部分功能区都是多样的,把多样化的部分有秩序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给人来了有秩序地美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就会陷于混乱中而失去了

美感。 1.2多样与统一 再者,“多样与统一”又是景观造型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原则之一。特别是在设计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时,它包含了许多功能、形式、内容等,因此,更需要强调“多样化的统一”,注重在整体环境下的统一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始终把握整体全局的设计是统一的关键,在整体的前提下寻求小变化,这样既不失整体风格,统一中又有变化。统一是体现整体秩序的美、和谐的美,是美的标准与尺度。整体统一的表现是一个相互关系的群体,贯穿其景观的综合性,从而使整个景观环境的视觉效果更加柔和而深刻。 归纳起来,景观的综合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它的复杂性、共享性、关联尺度、多样与统一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而“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是突出体现整体风格、加强景观环境印象的手段之一,留给人们的整体视觉印象亲切而深刻。因此:在喧闹繁杂的大都市内的环境设计中,“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尤其显得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滨水景观的视觉感受与审美心理。 海滨公园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为复杂、综合性很强的的课题,而景观设计师必须通过遵循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创新、设计,着眼现实,从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海滨公园景观设计正是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味,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设计意义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研究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7T11:19:15.0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李翔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城市滨水景观带是城市居民最感兴趣的地方,因此,国内许多的滨水城市利用其独有的自然条件,通过一定的措施对滨水地区进行设计规划整治,从而使得滨水区景观与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开发旅游资源,进而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近些年来,城市滨水景观带是城市居民最感兴趣的地方,因此,国内许多的滨水城市利用其独有的自然条件,通过一定的措施对滨水地区进行设计规划整治,从而使得滨水区景观与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开发旅游资源,进而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理论;应用 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城市数量逐年增加,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宜居的环境继续增长,这也是结果,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滨水区,逐渐改变了对滨水区的理解,直接促进了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目前,中国90%的城市建设都与水有关,这表明城市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和开发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但这也表明,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仍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个适合中国的国家。通往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道路。 1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滨水区一般是指在建设海洋、湖泊、河流、河流等水域的边缘进行土地建设,形成具有观赏和利用功能的公共绿地边缘。水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人们提供了应用、景观等功能。它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和源泉。在时代的变迁中,随着河流的不断兴起,世界著名的城市已经上演了一段精彩的历史。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的标志,发挥着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双重作用,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然资源为核心和人工建筑物为基础,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来创建一个滨水城市景观,增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使人们的认同感,把握自己的感知的生活条件,并获得灵魂的精神撤退让自然空间。有能力调整环境,建立科学、健康的城市模式。 2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具体内容 城市滨水景观构成分为自然景观要素、人工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三个方面。首先,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城市滨水的地理条件,如地形、水文特征等。这些因素不太可能被人类干扰,但在景观设计中对自然元素的理解程度往往会成为衡量一个滨水区的尺度。是景观设计成功的重要参考。设计师对滨水区自然元素的理解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和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其次是人工景观元素,滨水区的人工景观主要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遗留下来的,如桥梁、码头、大坝等。这些都是城市滨水区的产物,人与自然长期共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性,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和设计领域,设计师需要发散思维适当保存和更新,这样它就可以被集成到滨水景观设计的总体设计规划,以便公众可以在旅行中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标志。最后是人文景观元素。人文景观元素主要代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活动、历史名人广场等。城市文化内涵可以体现在坚实的建筑景观中,如以滨水公园为主题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家。它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龙舟比赛和滑冰比赛,以增加城市滨水区的文化特色。滨水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与开发中,要合理开展历史文化景观设计,整合文化氛围,提高城市的认知度,保护城市滨水区的历史文化特色。 3 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现状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规划中,由于各个国家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在设计规划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水运、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衰落,许多国家已经放弃了许多码头。因此,这些国家充分利用原有滨水区的地理优势进行开发建设,如:闲置码头改造已成为旅游、度假、娱乐的场所,可以有效促进滨水区的经济发展。然而,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起步较晚,在许多城市建设中,滨水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许多设计理论和施工设施都不完善。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还有一个根本性的误区,就是城市与水的关系被严重忽视了。这也是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4 城市滨水区景观系统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分析 4.1 因地制宜划分区域 不同的城市对滨水区的整体设计规划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设计中,要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片区根据其基地环境状况、地域文化特征、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游客的容量等多方面所提出来的要求、主题及功能设定进行合理的划分区域。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对场地的需求与功能的表达。 4.2 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 在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规划中,应注意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一层不变的平坦的道路或景观,会给人平淡的感觉,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时应营造丰富我滨水景观,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在设计规划时,应充分地结合当地的基地高差现状,利用其基地高差设置游步道、亲水平台、驳岸、自然植被等景观,在游道的设置上,可以用不同的基地高差,来丰富滨水区景观空间层次;在驳岸的设计中,也可以根据基地高差结合灌溉、防洪等因素进行不同形式的驳岸设计。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中,利用高低错落的基地形式,构成有序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可以利用基地高低的起伏来体现滨水区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增加城市中滨水区的立体景观效果。 4.3 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中,应同时重视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以生态学为基础,利用生态的原理与景观设计规划相结合来进行设计规划。比如利用回收水系统,将水景的设计与回收利用相结合进行系统的设计,既能营造多样化的水景效果,又能达到节水的目;在进行景观设计规划中,还可以构建湿地植物群落,形成湿地生态循环系统。如四川西昌琼海湿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 4.4 塑造层次丰富的植物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规划中,离不开丰富的植物。在进行城市滨水区景观植物设计规划时,为了满足人们交谈、娱乐、体憩等多种功能的需要,我们必须要设计规划一个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植物配置。在植物的空间表达上,可以根据其城市滨水区基地的高差与空间功能的划分,对植物品种的配置,应根据对植物的高低、大小、疏密等不同形式的划分,因地制宜的巧妙的对不同的坡地景

滨水景观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滨水景观中的绿化 学校(学院): 专业:张杰 准考证号码: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日

摘要 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活力,与其滨水景观带上的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及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对其环境的改造是必要且重要的. 关键词:滨水景观绿化设计原则应用生态 Waterfront landscape of gree n Abstract: Waters gave birth to cities and urban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urban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world famous city accompanied by a change in the name of the river rise and fall. Urban Waterfront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public open space, the development and vitality of urban space, to bring its waterfront landscape ecology, human design and artistic quality are inseparable,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the environment of their and important. Key words:Waterfront Landscape; Green Design; Principle; Application; Ecology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流淌着的灵性——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人类自古逐水而居。时代的发展,生活区域不断的扩展,滨水生活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言。从单一的依水村落到现代功能多样化的港口城市、滨湖公园等,在经历了创造、模仿、复制、再创造一系列阶段后,滨水空间的打造手法和景观设计已经开始个性化,生态化、游憩化和人性化的再生阶段。 水,是灵气汇聚之所。滨水空间的景观打造也应延续这种特性,在城市滨水区域创造颇具灵性的特色空间。 一、城市空间与水案共荣共生 城市与水的关系是由来已久的,河流、湖泊、海案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滨水空间,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中逐渐被关注,愈来愈多的被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突破点。城市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展现城市魅力、挖掘城市活力的重要展台。我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行业具有发展期短、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致力于滨水空间方面的研究时间不长。总结滨水空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大格局的自然、经济与生活空间 解放以前,我国滨水空间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自然空间、经济空间和生活空间。自然空间以山水的自然衔接,山水交融的大空间格局为主,是开发较少的自然形态;经济空间大多以运河航运等功能为依托形成的城市滨水商贸、运输为主要功能的经济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把水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 2、工业化时代使滨水生活空间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文革前期,现代城市雏形初现,城市功能和经济格局受政策影响较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化时代来临。老城内的河、湖被填埋,建筑和公路取而代之。这一时期,城市滨水

生活空间基本消失,仅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城市滨水空间得以保留,但逐渐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3、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极剧减少和缓慢恢复的两个重要时期 改革开发以后,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城市规模的膨胀,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城市周边河道被严重侵占,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河道被大面积填埋,水域污染,港口废弃,城市滨水空间也随之极剧缩小。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虽然仍然高速跃进,但逐渐趋于理性化,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得到了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但是城市景象亟待修复的一面,更是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必须从生态、经济、交通、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和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环。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和研究进入黄金时代。 二、“游憩”使滨水空间更加丰富 长期的发展,使城市规划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化思路,法规化条例也已经成熟。针对这种固有的、模式化的规划,近几年,“游憩”逐渐被规划界讨论和认可。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稍微成熟,但在国内,尚处于探讨阶段。 1、游憩(recreation)来源于拉丁语recreatio,意思是恢复更新,英文为“recreation”,原意是“to refresh”,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 2、“游憩中国网”认为,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基于城市、乡村、景区、度假区四类空间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生态、文化、康体或游乐功能的,能够内在满足自我、外在实现休闲的活动的总和。 为了便于研究及应用,“游憩中国网”将“游憩”的外延界定为: 一方面,“游憩”中的“游”可基本等同于“旅游”,“憩”可基本等同于“休闲”。当然,“旅游”与“休闲”之间的关系不在我们这一定义的考虑范围内。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 现代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无疑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类,因为它涉及的容广泛,包括陆地上和水里的,还有水陆交接地带和濒河(湖)湿地类,这样与“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学”关系就非常密切,而这两门学问正是现代景观学容中的核心容。同时,城市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沿)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例如:中国有水有湖的城市——、、等;有海的城市——、威海、等都成了中国居民最向往的旅游和生活的城市之一。 笔者有幸从1998年至今与美国著名景观公司——EDAW公司一起规划、设计工业园区金鸡湖景观工程,通过近4年的跟踪设计,参与了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指导诸过程,对现代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有了一些切身体会,现就简述这些体会,以供同行指正。 1 规划遵循原则——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深化 “金鸡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有它特定的前提,它是在市东区——工业园区的中心部位,其水域面积7.38km2,比著名的西子湖还大1.88km2,定位是开放的城市湖泊公园,因而它必须符合园区的总体规划,园区的总体规划是将中新合作的70km2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均遵循如下规划布局原则,即从北往南依次为工业区、居住区、中心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东西向以干将路的延伸线为中轴线,而金鸡湖正像串在这根轴线上的一颗明珠,根据此总体规划思路,考虑金鸡湖本身的旅游开发功能及土地开发收益平衡,最终确定将全

湖及周边沿湖地区分为8个区(图1、2),具体功能见下表: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7397518.html,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齐若名 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9期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为特殊的、繁琐的以及动感的形成要素的总和,它几乎包含了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能涉及到的规划范畴。 从各个国家、各个城市来看,滨水区景观的规划和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格林贝的“城市甲板”是一个新的将城市中心的河岸与基础设施连接起来的纽带。在它的设计中,包括了各种品种的树木,使其将河水与陆地的及陆地上的景观建筑相互连接着;另外,还设有休息长凳、休闲躺椅和日光浴平台等景观设施以便于为人们提供歇息的场所;比较独特的地方是还设有一个滨河走廊可以给人们提供休闲散步的空间。该项目的规划落实的过程中,包含有陆地的主要部分以及一个跨河结构。它在2009/2010年向公众开放,并成为一个新的市民活动中心,这里经常举行美食和艺术活动、表演和展览以及设有新餐馆、儿童博物馆、生活和工作空间。在之后的规划设计中,将河流与陆地全部以栈道和桥梁的形式设立起了连接。两个新的位于水上空间的结构可以作为非正式的带有浮动舞台的河流露天剧场和休闲海滩。此外,一系列线性的浮动码头可以让临时的娱乐船只进入市区,并在城市边缘形成一个浮动的小路。通过新增的功能,在水和城市之间建立了起伏的、多样化的连接,并通过其表面的灵活性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和举行更多的活动。在我国,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的设计是由一个垃圾堆砌和废水排放通道重新规划而来的,它的设计说明了一个已经被人所遗忘的景观环境是可以被改造利用并容纳到生态系统之中的,从而成为了人们身边的生活景观,除此之外还能为周边的居民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其中包括预防和解决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为住区居民提供自然的、多样的生活空间,将人行道与自行车道设计成相融合的一个状态,为了便于人们上班与休闲之用,同时以创造精神和美学价值来刺激城市发展。 如今滨水区域的功能以将原来单一的滨水区港口码头、货物商品的中转站集散地,简单的工业区逐渐向旅游娱乐、商务办公、运动健身、生活住居、公共文化活动等多元化方向转型,这种转变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对象和内容变得更为丰富,也有效地增加了滨水区域的综合实力。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多样化需求也使得滨水区的发展方向变得日益丰富。人类的进化与发展是沿着水流域而进步的,这可以追溯到人类在远古时期的逐水而居、依山傍水直到形成了比较大型的聚居场所的形成以及生机勃勃现代城市的出现,几乎所有人类文明历史价值的遗存都是集中于这个区域的。所以,顺其自然的来说,一个城市中的滨水区域成为了城市中最先发展的地方,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座城都会被其独一无二的历史气息所包围着。而在滨水区,历史的足迹是很容易被人们所追思的,可以说一条河流是唯一一个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复兴、灭亡以及崛起的一个生命体,看着它的流动足以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城市或任何区域来说,其当地的水运和港口的发展既为城市提供了长期的经济发展动力,也为这些城市和城市所辐射的周边区域的文化发展和积累带来了宝贵的机遇,滨水区的众多航运港口码头和其他建筑的历史价值被唤醒和重新认识。而如今,每一座城几乎都有一条护城河,每一条护城河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每一个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