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住宅区设计探析
滨水居住区规划设计初探——湖南岳阳南湖新城方案设计
二、 项 目概况
本项 目基地位 于湖 南省岳 阳市 洞庭湖旅 游度假 区湖滨大 道 1号 , 洞庭湖 东南侧 , 东临湖滨 大道 , 远 眺南湖 , 南面 为部分 民居 , 东 南远 眺赶山 , 西 临圣 安路 , 远望万佛宝塔 。整体地块较 为规整 , 呈现南北 向长 , 东西 向短 的特征 。 项 目净用地面积 1 1 3 亩, 拟建地 上建筑 面积 1 5 1 2 9 m , 其 中住宅面 积 1 2 2 9 6 0 m。 , 商 业面积约 2 7 9 8 0万 m 。规 划以结合环境 、 高规格 的设计 原则 , 居住产品 以 1 O层小 高层住 宅和 1 8 +1 层高层 住宅 为主 ,内部 功能齐全 , 集居住 、 商业 、 休 闲娱乐于一 体 , 面对地形 条件如何 体现一个项 目的概念 , 让南 湖景区有机 的成, 使 传 统 与现 代 的 生 活 相
融合 ; 使建 筑与规 划布局 相融合 ; 使居住 与 商业相 融合 ; 使 人 与环境相融合 。形 成绿 意盎然 、 自然和谐 的居住环境。最终方 案独具 以下几个特 色。
1 、 4 0 0 m一线湖景视域 , 约9 0 %观湖户数 。
计 的线条 , 表现 出时尚现代 , 华贵典雅 的特 点。
五、 总结
滨 水 居 住 区 的 建 设 打 破 一 般 居 住 区 的 内敛 性 , 充分 发 挥 水
的共享 性。规划设计应从充 分发挥观 湖优势 、 亲 水设计 、 水岸 线塑造和建筑造 型等几个 方面打造 滨海居住 区特有 内涵。滨
水 居 住 区不 仅 承 担 给 人 们 提 供 一 个 安 居 的地 方 , 塑 造 具 有 区 域
出格调高雅 、 环境优美的精 品楼盘 。
浅谈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对旅游、休憩和户外活动的消费上升,而滨水区具有濒临水面、视野开阔的优势,是旅游、体育锻炼和其他户外活动的好场所。
另外城市总是不断的寻求发展机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城市也可以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因此进行滨水区的规划与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滨水地区;开发建设;规划原则;设计特点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历史和文脉的载体,它是由流动的水环境和相对固定的陆地环境形成的特殊城市空间,是一种相对的“混沌”空间。
静与动在此变得模糊。
滨水地区高品质景观的稀缺性导致其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往往成为各利益团体争夺的焦点;其次,滨湖地区有巨大的生态价值,该地区往往具有多样化的生态要素,是城市重要的绿核;再次,滨湖地区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亲水是人类先天的本能需求,滨湖地区是人类活动和交往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然而,由于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城市滨水区逐渐没落。
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甚至引发城市水域的生态问题。
如何使城市滨水区复兴,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焦点。
针对一些具备一定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文脉的衰落的城市滨水区,用优良的技术条件和物质条件将其改造更新,重新开发其历史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唤醒它们的生命力,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滨水区的规划原则2.1 整体规划原则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
它是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
因此在进行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和城市的规划设计相呼应。
通常的做法是把滨水区建立在靠近市中心的地区,以滨水区建设这个新的项目来补充和提升城市建设项目。
这是因为,一个滨水区的建设项目往往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把滨水区的建设放在市中心,可以让公众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滨水项目,有更多的期待,可以提升滨水区的人气。
待滨水区建设完成后,同样也可以带动城市的项目建设。
同时,要突出本地滨水地区的特色,就应该在整个滨水地段层面做文章,创造自己的风格特点。
某城市滨水地区建筑设计
某城市滨水地区建筑设计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对某城市滨水地区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个人设计理念。
标签:建筑设计;控制指引一、某城市滨水地区建筑设计控制对象本指引主要是针对某城市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库的滨水地段提出的相关建筑设计指引。
二、某城市滨水地区建筑设计总体要求1、目的性保护稀缺公共资源的公共性,注重滨水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空间的相互融合。
打通某城市滨水地区稀缺公共资源的步行和视线通廊,增强其对公众的开放性,增加城市活力,改善人居环境。
2、原则性应遵循“公众共同享用稀缺公共资源”的原则,避免公共资源被侵占。
保障公共资源的公共权属,对配套设施进行设计,同时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要遵循建筑多样性、空间亲水性、绿化渗透性和交通可达性的原则。
3、控制指引(1)滨水地区的整体空间形态控制市域范围内滨水地段两侧200米范围为建筑高度控制区,其中临水两侧第一排住宅建筑以多层建筑为主,后排住宅建筑高度宜自河道向外依次递增阶梯式的形式,呈“V”性布局,公共建筑高度不受限制。
滨水地区鼓励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空间形态,丰富天际轮廓线。
避免纯住宅建筑沿滨水地区连续布局过长,节点位置的建筑高度宜适当变化。
(2)滨水地区的建筑退距滨水地区的建筑退缩要求按《某城市建筑物退让管理规定》(增府[2010]11号)文执行,同时,建筑退距宜错落有致,避免出现单调的“一层皮”形态。
(3)滨水地区的建筑布局滨水地区的建筑布局宜与河流水域相互呼应,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方向,在不阻挡视线的情况下,使单体建筑获得观水的最佳视角。
(4)滨水地区的建筑体量、尺寸滨水地区严格控制建筑体量。
遵循“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疏不宜密”的原则。
由建筑群体的体量组合确定单体建筑的体量。
任何成片、成街、成组的建筑群的体量组合,都必须在规划控制建筑高度允许高程内,构成与山水环境融合的建筑外部空间,保持景观视廊;以高低、大小、进退的体量变化形成与背景滨水呼应的城市天际线,突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特色。
滨水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滨水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摘要:从滨水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要点出发,阐述了滨水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要点关键词:滨水、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住区是现代城市人日常生活居住的地方,由于人们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因此住区的环境景观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优美的居住环境能帮助都市人松弛神经、安抚情绪,而且能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环境的景观质量。
滨水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更应为居民多提供与自然、水体的接触,创造出人性化的人居环境。
1 现今大型滨水住区设计存在的问题1.1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现今,对滨水住区生态化的处理多注重对视觉景观的美化,如水体的清洁处理沿岸的植树造林等。
这些做法较先前的滨水住区的开发是一种进步,但还只是停留在生态层面上,是一种肤浅的“生态观”。
是不了解城市水域空间自然规律与形成过程的做法。
大型滨水住区仍存在占用过长的滨水岸线、水域景观类型杂乱等问题。
1.2文化、生态系统被破坏根据文化生态学理论,任何一种文化都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联系紧密。
大型滨水住区丰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人们丰富的滨水文化生活,但其单一的、模式化的主观的、非文化的规划设计必然造成当地居民使用的不便、地方文化特色的丧失和文化、生态系统被破坏。
1.3活力丧失滨水住区功能是城市滨水区功能类型之一。
城市滨水区功能过于单一,容易导致滨水区因活力丧失而带来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经济衰退等问题,导致滨水区因应变能力差、适用范围小而缺乏活力、单调乏味。
因此,对大型滨水住区内部功能的安排应当放在整个滨水区的功能规划中加以考虑,以使每一项内部功能都成为滨水区功能系统中的子系统。
2滨水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几个要点2.1整体性滨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有整体设计的理念,首先,要使居住区内的绿化景观环境与城市整体绿化配套相协调。
其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有总体构思和通盘考虑,既要有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结构,又要有不断变化的空间序列。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探讨
SPECIAL COLLECTION滨水城市3 城市滨水地区的建设目标与原则3.1 城市滨水地区的建设目标正如前面所讲,城市滨水地区的价值正逐渐凸显,根据美国的不完全统计,滨水地区的房地产价值是相同区位非滨水地区的6倍。
因此,城市滨水地区的建设应实现“优地优用”,获取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最大效益。
参照国内外滨水地区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应实现以下建设目标:1) 建设为城市中特色鲜明的地区依据城市的文脉和滨水空间的多样形态,应当将城市滨水地区建设为城市中特色鲜明的地区、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地区,甚至成为城市精神、民族文化的缩影。
比如纽约自由女神像地区、悉尼歌剧院地区等;2) 建设为充满活力的地区城市滨水地区应当结合丰富的“水态”和滨水空间,充分容纳市民的多样化活动,使其真正成为市民共享、生机盎然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功能混合、空间公共化、步行化等途径来实现(下文还将详细阐述);3) 建设为高价值的地区城市滨水地区应当成为城市最高价值的区域,这种价值不能通过短期获得的经济利益来衡量,而应当以综合效益、长远效益为目标。
以美国哥伦比亚新城规划为例,在方案设计中,针对核心区湖面周边用地的处理问题,开发商和规划师形成了两个针锋相对的方案,开发商认为,滨水地区是地价最高的地区,应当划定为私有的高密度、高档住宅区,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规划师认为,应当保证滨水地区公有化,营造公共开放空间,并与更大尺度的开放空间背景衔接为一个整体。
最后,经过进一步的经济分析测算表明:采用规划师方案能够获得的长远经济利益比开发商的方案还要大。
因为规划师的方案虽然损失了最贴近水面地区的土地收益,但规划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增加了该地区的可达性,而且丰富多样的临湖开放空间增加了周边建筑的开敞界面,由于建设项目都是高层或多层建筑,后退岸线并不影响使用者登高远望水景,却让出了关键的岸线吸引更多人来滨水地区活动,同时也扩大了高价值用地的总面积。
城市滨水住宅区设计探析
滨水区及城市的关系 纵观历史" 我国城市居住区的组织结构从里 坊$ $$ 街 巷 制 $ $$ 胡 同 $ $$ 里 弄 $ $$ 邻 里 单 位$ $$ 居 住 街 坊 $ $$ 居 住 小 区 $ $$ 综 合 居 住 区 等 "规 模 越 来 越 大 "建 筑 层 数 越 来 越 多 "功 能 越 来 越复杂 ! 居住生活的组织形式 " 随 着 社 会 制 度 # 社 会生产力水平及交通工 具 等 的 发 展 而 变 化 ! 居 住 区作为市民集中居住生 活 的 城 市 空 间 领 域 " 几 乎 包含了生活的一切内 容 " 而 生 活 的 复 杂 性 与 丰 富 性就决定了居住空间群体是城市空间中最复杂# 最难以概念化评述的空间群体 ! 滨水住宅区因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 被众多的 地产商所追捧 ! 如远在纽约的哈德逊河 #伦敦的泰晤 士河等 "到上海的黄浦江 "其区域内的楼盘均堪称地 产界的宠儿 "透过这种现象我们发现 "世界上最有价 值的居住区基本都在因水岸形成的滨水城市中 ! 犹如一切城市设计问题一样 " 滨水住宅区的城 市设计也要考虑整体性和 平 衡 性 的 问 题 ! 一 个 滨 水住区的% 点 & 的设计 " 必 须 要 放 在 整 个 城 市 滨 水 区 的% 线 & 的 层 面 上 来 考 虑 ’ 一 条 滨 水 区 的% 线 & 的 设 计 " 必 须 要 放 在 整 个 城 市% 面 & 的 层 次 来 考 虑 !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师巴奈特曾经说过 ( % 每个 城市设计项目都应放在比 该 项 目 高 一 层 次 的 空 间 背景中去审视 & !
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的压力和城市洪涝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开始借鉴自然界中的海绵功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在这种城市中,通过有效地积水、渗水和蓄水,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滨水区域的合理规划和设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滨水区域是城市中与水相交融的特殊地带,它不仅展示了城市的魅力,也是城市的重要生态空间。
因此,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首先,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
可以通过建立湿地、绿地和水生态系统,打造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比如,可以利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建造具有低碳排放和高能效的建筑物。
其次,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人文关怀。
滨水区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人们的舒适感和亲水体验。
可以设置休闲广场、游泳池、水上活动设施等,为居民创造一个宜人的滨水环境。
同时,还可以设置观景台和步行道等设施,方便人们欣赏滨水美景,提供一个良好的健身和交流的场所。
此外,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滨水区域往往与城市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代表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如建筑风格、雕塑和艺术装饰等,以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和风情。
同时,还可以设置文化公园、博物馆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体验当地文化的场所。
最后,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灾害防范和应急准备。
滨水区域往往容易受到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灾害的防范和应急的准备。
可以采用抗洪设施、防浪堤等措施,保护滨水区域的安全。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紧急避难设施,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中,生态功能、人文关怀、历史文化和灾害防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滨水地段住区策划设计初探
滨水地段住区策划设计初探顾 洁摘要:过去滨水地段住区在城市设计阶段往往仅关注建筑形体、景观视廊等表象性问题,而缺乏对地区住 宅产品需求和开发经济性作较深入的探讨,由此带来设计成果与实际开发不符,使城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对市 场化运作的开发行为导控失效。
滨水地段拥有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如何最大程度的用好这些资源,达到经济、 社会、环境三者效益平衡,规划师需要在设计中融入策划思想,加强产品策划和空间设计的互动,从区域及项 目基地环境条件进行专业性分析, 依据市场需求和城市规划导向确定客户人群、 需求及产品自身的定位和特色, 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设计构思,并需在过程中反复校核优化,才能使成果更贴近实际开发的需求。
本文以常州 西太湖生态休闲区环湖地区城市设计为例介绍城市滨水地段住区的策划设计,以期能给各地类似的项目起到一 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滨水 住区 产品策划 空间设计1 滨水地段住区策划设计的提出滨水地段因其特有的环境和景观优势吸引着城市居民的目光,同时也是政府和房地产商开 发建设的热点。
过去城市设计中的住区规划往往仅关注建筑形体、景观等表象性问题,而缺乏 对地区住宅产品需求和开发经济性作较深入的探讨,由此带来设计成果与实际开发的不符,进 而使城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化运作的开发行为导控失效。
为了达到住区开发中社会、经济、环境三者效益平衡,笔者在此提出城市设计层面的住区 策划设计概念,即规划师不仅要从本专业范围,更要从政府、开发商和居民等角度进行多维思 考,整体统筹计划,使住宅区设计从原来的静态构思转化为动态筹划,从单一设计转化为产品 策划+空间设计的互动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的策划设计即规划策划中城市设计阶段所作的 策划设计研究,包括目标建构、功能定位、项目策划、空间构想以及进一步深化拓展形成的规 划控制指标的过程。
此阶段所能提供的规划控制指标仅具有引导性,但其能直观反应开发意向 及相应的空间效果,是下层次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
滨水居住区规划模式的探索———以南川区凤嘴江北部区域隆化大道东侧沿江地段城市设计为例
2020-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工艺建筑滨水居住区规划模式的探索———以南川区凤嘴江北部区域隆化大道东侧沿江地段城市设计为例刘婧(重庆工程学院,重庆400000)摘要:城市滨水居住区,是城市风貌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生活场所之一。
滨水住区的规划建设必须重视生态保护,同时与城市文化、市民生活相结合。
“生态”、“文化”“活力”是滨水住区的三大核心命题。
关键词:滨水住区;生态;文化;活力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194-01一、项目背景本次规划区位于南川区未来新城中心隆化片区的西北部,总用地面积约38.9公顷。
地处花山、永隆山之间,凤嘴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地块,形成天然水系。
场地周边文化资源丰富,有东汉尹子祠、白塔、龙济桥、金佛山、永隆山公园、花山公园;有笙歌苗舞、板凳龙舞、大观香宝舞等民俗;还有楹联文化等。
周边配套设施完备:南川政务中心、道南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川附属中学、南川区中医院、会展艺术中心、商会大厦等。
根据上位规划,其定位为:以旅游服务、居住功能为主,生态环境优良、地域特色鲜明的宜居城市片区。
二、设计构思在对场地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沿着作为场地高差分水岭的内部道路作一条线,南接尹子祠、北贯白塔,将场地一分为二,作为我们设计的开始。
首先,为了解决生态问题,结合场地标高,我们将凤嘴江的水从南到北贯通规划区,分级设置过滤阀和人工橡胶坝,结合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的自洽系统;接着,以水为魂打造长637米的“千水街”,暗合南川于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独立设县,街中规划楹联文化博物馆、非遗文化工作坊等文化休闲功能,打造南川都市旅游文化新名片;最后,我们垂直水街打通5条通江廊道,结合城市慢行系统丰富活力网络,以80-120M的微街区模块,将规划用地再次划分,构成近百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坊”(居住、文化、休闲、创意产业等),增加土地溢值。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话题。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河流、湖泊或海岸线等水域旁的地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价值。
本文将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探讨其规划设计和开发经验。
首先,加拿大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多伦多市政府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湿地恢复和水质监测等措施,保护滨水区的生态环境,确保其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多伦多湖滨区的湖滨公园是一个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规划项目,通过修复和保护湿地来改善水质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其次,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提供公共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所。
多伦多市政府鼓励在滨水区建设公共广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设施,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例如,沿着多伦多湖滨区的长廊是一个著名的步行道,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欣赏湖景和参与休闲活动。
此外,多伦多的滨水区也是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的理想场所,如滨水区音乐节和烟花表演等,为城市增添了活力和吸引力。
再次,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
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通过城市更新计划来改善土地利用和建设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多伦多的滨水区通过改建和开发旧工业用地,将其转变为商业和住宅区域,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创造了就业机会。
此外,滨水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发展,游客纷纷前来体验水上运动和观光活动,为城市带来了旅游收入。
最后,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
多伦多市政府鼓励市民参与滨水区规划和开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多伦多的滨水区也开展了公众教育活动,增加市民对滨水区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了解。
例如,多伦多的滨水区博物馆和展览馆定期举办展览和讲座,向公众介绍滨水区的历史和文化,并倡导环保理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水域保护和再生。
总之,加拿大多伦多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和开发充分发挥了其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并注重生态保护、提供公共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社区参与。
滨水居住小区规划及表现手法的初探
滨水居住小区规划及表现手法的初探提要结合滨水小区的特点,通过对武汉银湖国际规划设计的实例分析,探讨在规划层面上,如何利用滨水资源提高居住品质;在设计表现层面上,如何将繁琐的理论用简洁易懂的手法表现出来,最终达到设计理念与表现技法上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滨水居住区方案构思表现手法在崇尚自然、生态的居住潮流下,滨水居住小区已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典范。
久居都市的人们较之以往更加向往自然,开阔的水面和流动的水系所形成的自然风光给城市增添了许多诱人的魅力。
设计师应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水为空间载体,巧妙地把水景融入到住宅区景观中去,以满足居民向往自然、亲近水体的需求和感受,营造出和谐、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
市中河流空间、城市街道和住宅区内部景观保持相依相存的关系,三者和谐地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流水柔美的同时又展现沿岸城市空间的多样化,给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休闲空间。
现以武汉银湖国际规划设计为例,该方案的创作从设计场地条件的解读入手,通过对用地条件的分析,设计师提出了若干问题,再以塑造(图解)空间形态的方式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得出设计方案。
1 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本项目为国际投标项目,我们在与其他四家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一名。
规划用地位于武汉市西北部的东西湖区,距市中心9.5公里,距汉口火车站7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17.6公里,地理位置便利。
地块北靠东西湖区中心干道——金山大道,与武汉高尔夫城市花园住宅小区为邻,地块西侧临银湖南段水面,并隔湖与武汉万科城市花园小区遥遥相望。
地块东侧为武汉市邮检中心大楼,东南侧为房地产项目用地,南侧是轻工业用地。
现状条件:水——用地西侧拥有得天独厚的水体资源;用地——场地平整,没有待拆迁建筑;外部景观资源——北面是银湖高尔夫俱乐部;交通——北面金山大道承担市区与本地块的交通联系。
2 关于方案构思的几点思考通过对规划用地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及地形地貌的综合分析考虑,以及和同类型项目的对比,并对该项目开发的优劣条件进行了认真分析与评估之后,我们提出了四个问题:(1)周围的环境以何种方式和场地发生关系?(2)湖岸线如何利用?(3)如何处理建筑的布置、体量与环境的关系?(4)公共设施如何布置?基于规划用地临水性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空间结构组织形式和多种滨水地区的造景手法,我们设计出了若干个方案。
滨水低密度住宅项目案例分析
顷),坐落于佛罗里达州狭窄地带上的沿 海城镇。该城市的设计不仅仅方便位于滨 水地区的房屋,而是使其水上通路和其风景 最有益于城镇的所有居民。
佛罗里达海滨城镇
功能布局 住宅
整个城镇容纳350所房子以及300 所包括公寓住房、外屋和旅馆的单 元住处。
公共设施
车、滑板车和步行作为交通工具 减少环境污染,以步代车 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
Artisan花园
娱乐区基础设施内容:
▪ 自助式俱乐部 ▪ 拥有太阳躺椅和休息室的游池 ▪ 温泉疗养 ▪ 休闲中心 ▪ 酒吧和烤肉 ▪ 豪华房间供会员休闲娱乐 ▪ 台球和活动室 ▪ 提供社交场所和娱乐活动
Artisan花园
深圳
国际化滨海生活 可持续发展社区
深圳万科东海岸
案例介绍:
• 区域:深圳盐田区的东部,距盐田区政府约 10多公里
• 交通:与市内的联系相对不便,但交通状况 处在改善之中
• 地块现状:坡地,高差60余米,内有少量山 泉溪流
• 资源:二线海景,紧邻菠萝山
10
深圳万科东海岸
规划方法:
建筑布局——以社区中心和中央景观为核心, 点式布置建筑。依山势从高到低 依次排列独立别墅、联排别墅、 多层住宅、小高层住宅。
项目可借鉴要素:
规划设计上,充分利用步行空间 与公共交通队社区活动的组织。
在不同的地域,放置多样化的住 宅类型,适应客户的不同需求。
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与步 行系统的统一安排。
规划方法总结
结论:
我们希望将来的海南盈滨庄园能很好地应借周边良好的景观及规划优势,
以旅游地产作为一个契机。同时,能够很好地保护好山地特有的生态资源
滨水区设计方法初探
滨水区设计方法初探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有着巨大潜力的空间领域,对于解决城市空间匮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国外被认为是现代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国内多数城市有滨水地段,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城市滨水区的设计问题,因此把滨水区规划设计做为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拟通过对于实际工程中关于滨水区城市设计方面问题做一总结,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一、滨水区设计之动力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相互辉映,成为一体,成为独特的城市建设用地。
滨水区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快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需要,这是城市其他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特性。
研究国内外众多滨水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国内滨水区建设历史悠久,以商业、码头为主,现实中侧重于开发;国外滨水区建设相比较较晚,以工业、仓储、码头为主,侧重于改造。
但其出发点基本是相同的,主要体现在一下三方面:1.1经济因素。
滨水地区的开发主要是意图重新利用滨水地区的良好区位,把原来单一的港区改为多功能的综合区,以此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1.2城市建设因素。
滨水地区一般是城市中发展最早的地区,因而也最容易老化,需要更新。
与此同时,城市在发展中却一直在寻求新的可以利用的土地。
1.3政治因素。
滨水地区的建设开发往往最容易吸引市民注意,最容易获得广大百姓和商业、房地产业及建筑业等各方面的支持,最容易显示“政绩”。
所以,政府主要决策者大多愿意支持滨水地区的开发。
二、滨水区设计之类型2.1新城规划利用滨水区用地面积大,隶属关系简单的优势所进行的大规模的综合开发规划,其目标是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技术先进的新都心。
新城中心一般距城市中心区较远,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因联系方便对城市中心区有极大的补充作用,可以解决中心区城市建设的难题。
2.2办公、商业区规划结合城市中心区的改造,利用中心区的滨水地带所进行的一个或几个街区的开发规划,目的是在中心区内创造较多的亲水公共空间。
探析城市滨水景观建筑设计
探析城市滨水景观建筑设计摘要:城市滨水景观做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生态体系不可或缺部分,同时也是整个城市的血脉体系,为整个城市提供生活动力和生活景观,城市的滨水景观成为了城市的重要风景线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本文就从城市滨水景观建筑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建筑设计;措施1、城市滨水区的概述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特定的空间位置,是城市中与陆地相邻的水体、陆地及两者在边境区域的集合,包括200m到300m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陆域空间,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生态系统。
城市滨水区不但具有空间导向性明确,渗透性强的的特质,还具有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的特点,是人们寄情山水,集中公共活动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场所。
2、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意义水为城市的命脉,水资源维系着城市生命的延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依山临水而居,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生存栖身的首要选择。
因此,城市滨水区往往起点于一个遥远的村落,同时,也是伴随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是城市文明的起源点。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表现形式,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凝聚点和传承体,它作为景观的物化存在,离不开对本市区域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因此,一个优秀的城市滨水景观的营造,本质上是在时间上对本城市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在空间上对外来文化的借鉴。
滨水景观反映着城市社会形态与生活,被赋予着城市本身文化的积淀,其内在精神和外在风格随着城市的不同而不同,表现着城市,又取决于城市。
3、滨水景观建筑设计的措施3.1滨水景观建筑与环境相协调滨水景观建筑作为一个滨水区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在视觉、美学和内涵方面必须与环境统一协调,与其周围的景观构成整体全面的艺术氛围。
如果把滨水区看做面,道路系统看做线,把景观建筑看做点,点线面的有力结合才可以发挥其最大的环境协调作用。
在滨水景观建筑的设计和配置中,要在整体环境中衡量其空间模式,确保与周围的景观建筑和环境风格相协调,无论是景观建筑设计理念还是材料选择、色彩搭配,都应避免和周围的环境冲突。
滨水住宅区设计浅析
滨水住宅区设计浅析作者:陈丹彤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9期摘要:介绍了城市滨水区及滨水环境的概念,以沈阳浑南住宅小区为例分析滨水景观利用与建设以及滨水住宅区的设计,分析水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阐述合理利用滨水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滨水沈阳浑南住宅区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物资基础,城市依水而生,使得人类历史文明也依水而生,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流域的古希腊文明以及我们长江黄河抚育的华夏文明。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也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20世纪前期,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在此期间,人类忽视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20世纪后期,人类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必要性,于是逐渐在改造自然的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理念。
近年来,城市滨水区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在当前城市发展中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就城市滨水区建设进行一些浅略的讨论,并以沈阳浑河滨水居住区为例浅析其现状并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一、滨水居住区的现状与发展在原始社会漫长的岁月里,当时的原始人过着穴居、树居等群居形式的生活,没有形成固定的居民点。
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临时居所要靠近水。
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之后,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然而农业也离不开水,因而原始的居民点大都靠近河流、湖泊。
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致使居民点发生了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为农村,一些具有商业与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城市是人口聚集、工商业发达的地区。
从国内城市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依托滨水条件而快速并扩规模发展的城市,如上海、杭州、广州等。
在崇尚自然、生态的居住潮流下,滨水住宅小区已成为人们追求高尚品质生活的典范。
城市滨水区案例分析
城市滨水区案例分析城市滨水区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与城市之间的交接区域。
它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具有独特的环境和资源条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滨水区的案例,探讨其发展模式和问题,以期为其他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第一个案例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滨水区。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位于荷兰北部的滨水城市,其部分地区位于依,包括市中心和海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阿姆斯特丹的滨水区经历了一场彻底的转变。
过去,这些滨水区主要用作港口和工业区,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的衰退,这些区域逐渐变得废弃,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阿姆斯特丹开始进行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并引入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设计方案。
阿姆斯特丹滨水区的发展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注重保护环境和增强社会功能。
在规划上,阿姆斯特丹将滨水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和文化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建设上,阿姆斯特丹注重保护环境和水资源,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阿姆斯特丹还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保护,在滨水区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以增强城市的独特魅力。
然而,阿姆斯特丹滨水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开发滨水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城市的财政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滨水区的发展会带来人口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可能导致原居民的离开和社会冲突。
同时,滨水区的开发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个案例是美国芝加哥的滨水区。
芝加哥位于五大湖附近,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芝加哥通过滨水区的规划和开发,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源,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芝加哥滨水区的发展模式是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
滨水建筑分析
沿河走道
4
亲水处理
水系引入
水面栈桥、汀步
5
angkawi礁湖度假村
原名称:Langkawi Lagoon Resort 位置:缅甸 分类:宾馆酒店建筑
6
设施
加雅礁湖-哈库拉岛度假村提供充足的娱乐设施, 包括生活乐队,文化演出,游戏,烧火,螃蟹 竞赛,各种夜间歌舞会。还有潜水,划艇,帆 板运动,双体船航行,划独木船。 设施:小屋、咖啡/小酒吧、甲板桌、直通沙 滩、礼堂/休息室入口、花园或停车场、客栈 酒店、洗衣店、可利用的安静小屋、餐厅、阳 台或者露台、防晒伞、超市/亭子、露天台、 健身区/水疗、免费羽毛球、航行(需付款)、帆 船运动(需付款)、免费排球/海滩排
内部设施
10
岛上滨水别墅
原名称:Island House 设计单位:Iroje KHM Architects 位置:韩国
11
别墅位于岛屿边缘,背靠岛屿,面临大海,与大自然巧妙融合。建 筑主体为混凝土结构,形状不规则,上方有带台阶的屋顶花园。别 墅还带有一个庭院,有泳池和各种花卉和水果。别墅内部属跃层式 结构,还有悬空的白色多面体竹林。
滨水空间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极其珍贵的开敞地带 优秀的滨水空间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 水利、防洪的功能要求,可以创造亲切 宜人的环境,满足人们与生俱来的亲水 天性。
1
亲水心理
在滨水空间中的行为心理总的特征就是 亲水性,亲水原则几乎成了滨水空间设 计的成败的关键。滨水空间设计的本质 是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满足人们的行为 和心理要求。人对于滨水环境的行为与 心理感受主要途径有视觉,触觉,听觉 等,因此在滨水区开发中,要尽可能做 到“可视”、“可达”与“可触”
19
总平图
20
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
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1、场地调研2014年5月26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彼得贝伦斯建筑学院34位师生莅临重庆大学,中德Joint-studio联合设计就此开启。
此次选择的场地为原重庆华隆特钢厂区旧址,其南接著名瓷器口古镇,东临嘉陵江,西边为市政干道,北面为特钢厂家属区。
项目选定的旧厂区巨大且荒芜,但直接濒江,拥有绝佳景观视野,其相邻区域也极富活力和历史感,且交通便捷,这无疑使得该场地蕴藏巨大的开发潜力。
回望重庆的城市发展史,与长江息息相关,因此滨水地区通常拥有许多历史性的要素,如老城墙,旧码头,老工厂、旧车间等。
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些老旧构筑物虽然都已废弃,但它们构成了人们认识历史的强有力的媒介。
所以如何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建构历史、今天、未来具有合理时空梯度的城市环境,将成为贯穿整个设计的问题。
2、总体规划首先是交通网络规划。
为保证人们安全便捷地抵达滨水岸,重新建立起人与水亲密对话的滨水文化,我们倾向于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以确保步行者的权益。
同时路网等级从西向东依次降低,即靠近城市干道的路网最宽,以快速消化涌入场地的车流;而越靠近江边的路网就越窄越多。
其次是建筑量的空间分布。
对于重庆这种高密度山地城市,一片视野开阔且可达的公共空间是极为宝贵的。
纵观场地整体环境,在保证容积率大于2.0的前提下,我们控制建筑高度由城市干道一侧向滨江一侧逐渐递减。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开发量和城市天际线形象,还可以在滨江地带提供可达且人性化的公共共享空间。
最后是城市空间的营造。
场地内设计三条由西向东的视线通廊,其中的城市空间由大至小,由整变碎。
最后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绿带轴来加强场地南北之间的.连续性,并在绿轴上衍生小广场、街角公园等等趣味空间。
经过反复推敲形成的总体规划,实现了场地内从大马路向步行街道空间的自然过渡,增加了人与人相遇相识的机会,可发生更多偶然,拉近人之间的距离。
而经改造后重新利用的老构筑物也能在无形中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和唤起城市集体记忆。
滨水建筑之解析与设计探究
滨水建筑之解析与设计探究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了人类文明。
水以它独特的文化信息以及艺术形态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因此,滨水区是人们最优越的生活场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我国滨水区的建设飞速发展,然而在滨水区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文章将针对我国滨水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滨水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滨水建筑;问题分析;策略探究随着我国滨水建筑的增加,诸多问题随之产生,如滨水区出现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以及生态失衡等,并且滨水景区出现拥塞、混乱、许多富有历史意义的结构遭到破坏等情况。
滨水建筑作为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滨水区的环境改善、场所形成、特色突显、空间塑造以及视觉完善稍等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滨水建筑的建设应该受到建筑学者的重点关注,从滨水建筑的环境、空间、形态等方面出发,探讨出科学合理的建筑方案,避免对滨水区的破坏。
1滨水建筑的概述滨水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将建筑形态和地形地貌特征相结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划分。
将与水域有关的建筑统称为滨水建筑。
滨水建筑就是有在滨水区内进行建筑而引申出来的概念,滨水建筑的判断是根据滨水建筑与水域边界的距离来判断的,一般为了方便人们相拥水域环境,两者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两百米,因为,从人们的视觉上分析,百分之九十的信息是人们由视觉获得的,根据相关科学研究,对于超过两百米范围的景区,人们的感知会将其视为远景,从而忽略了景区的存在,使得景区不能被很好的利用。
2滨水建筑特点解析2.1空间特征滨水建筑的空间特征包括:系统性、模糊性、流动性以及连续性。
所谓系统性是指:按照一定的内部联系及秩序组合形成的整体。
系统中的每一部分、元素或整体都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系统性。
系统科学中指出,高复杂性和高精确度是不能兼容的,也就是说,系统越复杂,系统的精确化能力相应的就会越小,这就是所谓的模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住宅区设计探析摘要:本文以我国城市滨水区建设的热潮为背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滨水住宅区与城市滨水区的关系、设计原则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滨水住宅区;城市设计;整合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潮时期,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的叠加影响,许多城市滨水区的环境容量和生态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功利的开发,侵吞着城市仅有的水空间,优美的生活岸线受到污浊的工业区的排挤,造成了人与水的疏离,滨水区的特色景观丧失殆尽。
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在城市滨水区对水体的简单利用,渐进为高层次的开发,形成了人口、经济向沿江、沿海聚集的倾向。
为充实与更新城市风貌特色,滨水区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重新成为今日城市设计的重点。
滨水区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等多个层面,也就是说从策划、规划、城市设计到项目的技术经济等问题要统筹考虑,这已经远远超出“设计”这一层面,虽然设计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从设计的内容来讲,滨水区的开发也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绿地景观及滨水住宅区等。
在漫长的滨水区开发中,住宅的建设是最大量的,也是最贴近市民生活的城市要素之一,更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环境特色的要素之一。
但是,在国内滨水住宅区建设的局限性凸显无遗,比如说住宅区建设各自为政,缺乏对滨水地区的整体性研究;过分强调自身的小环境建设,而无视城市其它区域对滨水环境的共享性等等。
作为城市中最大量的建设内容,住宅的建设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滨水区的住宅开发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1、我国滨水住宅区历史概述自古以来,水与人类的居住生活息息相关。
由于生存、生活、生产的需要,原始的定居点一般都靠近自然水系。
如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点多在靠近河流的较高台地上;长江中下游由于地势较低,水道纵横,居民点多在靠近水的墩上。
居民点沿水岸发展的情况,国外也是这样,如埃及的尼罗河两岸及巴比伦的两河流域。
这些地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及其要素(如气候、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对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滨水聚落不断发展演化形成了古代的城市及城市居住区,富有特色的滨水居住文化及建筑风格源远流长。
如在江南,沿河的住宅区表现为网状的前街后河的布局特点,形成特殊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居住风貌。
八十年代以前,我国滨水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多着眼于满足居民一般性生活需求。
滨水居住区不能充分利用滨水地区景观、生态、气候等多方面优势,使滨水居住区丧失了地域文化特点。
并且由于滨水区的工业发展、建设失控、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建设性的破坏因素,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成了人们不愿接近的区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政府和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视,使得滨水区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人们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追求生活质量,对住宅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希望能够亲水、近水、达水。
滨水区住宅也成为城市中高品质住宅的典范。
但在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中公共领域(包括文化、商业、休闲娱乐、餐饮等设施)受到政府及公众的重视,它是滨水区形态特色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对于大量的住宅区的建设却忽视了。
作为城市滨水区最大量的一种建筑形式,应采取有效的特色控制,完善城市滨水特色架构体系。
因此在滨水住宅区的设计中引入城市设计的方法是必要的。
2、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处理滨水住宅区与滨水区及城市的关系纵观历史,我国城市居住区的组织结构从里坊—街巷制—胡同—里弄—邻里单位—居住街坊—居住小区—综合居住区等,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层数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复杂。
居住生活的组织形式,随着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力水平及交通工具等的发展而变化。
居住区作为市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城市空间领域,几乎包含了生活的一切内容,而生活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就决定了居住空间群体是城市空间中最复杂、最难以概念化评述的空间群体。
滨水住宅区因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被众多的地产商所追捧。
如远在纽约的哈德逊河、伦敦的泰晤士河等,到上海的黄浦江,其区域内的楼盘均堪称地产界的宠儿,透过这种现象我们发现,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居住区基本都在因水岸形成的滨水城市中。
犹如一切城市设计问题一样,滨水住宅区的城市设计也要考虑整体性和平衡性的问题。
这种现象我们发现,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居住区基本都在因水岸形成的滨水城市中。
犹如一切城市设计问题一样,滨水住宅区的城市设计也要考虑整体性和平衡性的问题。
一个滨水住区的“点”的设计,必须要放在整个城市滨水区的“线”的层面上来考虑;一条滨水区的“线”的设计,必须要放在整个城市“面”的层次来考虑。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师巴奈特曾经说过:“每个城市设计项目都应放在比该项目高一层次的空间背景中去审视”。
2.1滨江住宅区建设所面临的挑战滨水住宅区的开发建设大致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中的再开发,它所面临的问题最多,如要考虑城市原有机理、尊重城市文脉、居民生活习惯特色等。
二是在城市新开发的滨江区建设住宅,因为没有过多的历史文脉等的限制条件,住宅区建设的随意性较大,容易造成特色混乱。
2.2滨江住宅区建设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滨水住宅区与滨水区之间应加强联系,防止将两者孤立地规划设计。
滨水区具有对城市开放的公共性,滨水住宅区应适当打破城市用地的界限,把居民的活动延续到水边,保持城市原有肌理,使整个滨水区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特色原则: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城市滨水区包括滨水住宅建设应根据现实情况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内在的特制,以地方特有的传统建筑形式及空间模式为依托创造居民喜闻乐见的住宅形式,从而强化滨水区域的地方特色。
人们对住宅区已经从简单的使用需求发展到心理和审美需求方向,追求具有独特风格、个性特征的住宅区已经是老百姓的普遍愿望。
可持续原则:城市滨江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滨水住宅区的建设也应根据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动态的、循序渐进的、可持续的且具有一定弹性的开发策略。
具体项目的实施必须要考虑政府、开发商及公众等的利益,先选取局部地块先期开发,营造环境,先易后难,促进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土地价值的升值,为后期重点地段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给市民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吸引人的场所,住宅区的开发有必要引入公众参与的方法,尤其像城市滨水住宅区这样的重点地段。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住宅区大拆大建的现象比较普遍,公众参与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更为适合实际的参与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滨江住宅区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3.1滨水住宅区空间形态与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整合我国有大量的江河湖泊及漫长的海岸线,滨水城市是我们见到的主要城市类型之一。
城市空间经历了一个急剧的外延式和内涵式同时发展的历史时期,城市滨水区这一拥有高品质自然资源的地区在新一轮的经济热潮中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活跃地带,城市滨水区的空间形态也在保护、整治、开发中进行着整合。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主要包括景观生态和建筑实体两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对人文历史因素的关注。
只有在景观生态要素整治的同时,对建筑实体要素的空间形态加以整治,城市滨水区才能真正发挥其景观、生态、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各个层面的意义。
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结构从二维平面布局和三维空间构成上决定了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同时他决定了滨水区在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地位。
滨水住宅区的空间结构必须服从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结构,这样它的存在对于城市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
住宅区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分析原有滨水区空间结构的特点与不足,采用继承、调整、再生结合的设计方法。
而且,建设纵深多层次的城市滨水空间是对滨水区自然景观潜质的充分利用,住宅的多种类型为滨水住宅区的多层次建设提供了方便。
滨水住宅建筑群体要有好的内部景观组织,以达到空间的通透性,保证与水域联系的良好视觉走廊。
而住宅建筑群体的外部景观形态也为具有广阔视野的滨水区提供了展示特色景观的机会。
要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滨水住宅一般是档次比较高、套型比较好的住宅类型。
一般按与水面的关系排列为独立别墅、连排别墅、多层住宅、小高层住宅及高层住宅。
离水面较远的地方住宅高度相对比较高,以保证有尽可能多的住户有观水的可能。
由此,不同住宅类型的选择对滨水区的城市形态构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高层住宅等的布置方式对滨水区城市轮廓线的影响是巨大的。
高层住宅有两种布置方式,一是布置在离岸线较远的一边,且平行于岸线,形成一条天然“屏障”对其它基地内的住宅有较严重的遮挡,是一种“自我为中心”的设计方式。
还有一种就是把高层住宅垂直于岸线布置,不仅保证了住户相同的观水性,而且使天际轮廓线高低错落、变化有致。
使小区以一种开放、公正的姿态与城市其它区域形成一种和谐关系,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思想。
另外,滨水住区的通透性可通过视觉走廊的控制来达到,并且通过控制间口率(建筑面宽/基地面宽),以保证滨水住区景观的通透性和层次感。
高层建筑可用面积和视线分析等来控制,避免对景观遮挡严重的板式建筑。
创造丰富有序的滨水轮廓线,多层次和连续性的外部形态是滨水住宅区建设的“外部目标”。
3.2滨水住宅区与城市滨水区交通的整合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住宅区分布方式的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活动范围、生活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工具及设施问题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居民的生活。
住宅商品化以后,交通便利与否成为影响住宅开发和销售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滨水区的住宅建设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协调处理好居住功能用地、城市交通体系及水岸景观的关系。
首先,要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居住用地布局与公交系统的整合,避免发生过度依赖小汽车的现象。
其次,处理好住宅区内部车行交通与滨水区交通道路的关系。
交通道路作为异质空间往往破坏了城市与水域的关联性和整体感。
因此,住宅区内外车行交通的衔接应根据居民的出行方向、周边道路等级等情况合理配置,避免滨水道路车行交通的加剧,从而减少机动交通对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还有,要使住宅区内的步行交通网络与滨水区的步行网络成为有机整体。
城市滨水区要有活力,必须有大量市民活动的支持,步行交通的体系化使住宅区内的居民到达滨水景观带更加便捷、合理与顺畅。
但是在城市滨水区,紧邻水岸的区域经常会有城市交通穿过,使海滨、河滨成为人们难以靠近的区域。
立体化的交通组织通过步行交通的地下化和高架散步道解决这一问题。
3.3滨水住宅区景观与水岸景观的整合滨水区景观设计要求在设计中要体现多功能的空间环境,除具有水利和防洪的功能外,还应为城市的绿化环境、市民的休闲娱乐、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条件。
滨水住宅区景观设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
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