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扇摇头装置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风扇摇头机构课程设计

风扇摇头机构课程设计

风扇摇头机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风扇摇头机构的构造原理,掌握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描述风扇摇头机构的工作原理,并解释相关物理概念,如力、运动和简单机械。

3.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如角度、半径等,分析风扇摇头机构的运动轨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风扇摇头机构的设计特点,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绘制风扇摇头机构的示意图,提高空间想象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风扇摇头机构模型,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主动探索风扇摇头机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应用,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学生能够关注环保,了解风扇摇头机构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善于合作的特点,以实际生活中的风扇摇头机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引入风扇摇头机构的背景知识,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 课本章节:简单机械的应用2. 讲解风扇摇头机构的构造原理,分析其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

- 课本章节:风扇的构造与原理3. 详细解析风扇摇头机构的工作原理,涉及物理概念如力、运动和简单机械。

- 课本章节: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4.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角度、半径等,分析风扇摇头机构的运动轨迹。

- 课本章节:几何图形与运动轨迹5. 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风扇摇头机构的设计特点。

风扇的摇头装置课程设计

风扇的摇头装置课程设计

风扇的摇头装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风扇摇头装置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如力与运动的关系、简单机械原理等。

2. 学生能描述风扇摇头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风扇摇头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风扇摇头装置的结构和功能,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风扇摇头装置,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究风扇摇头装置的原理,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认识到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友善、互助的品质。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风扇摇头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风扇摇头装置的设计与制作,结合以下教材章节进行组织:1. 简单机械原理:介绍风扇摇头装置中所涉及的杠杆、轮轴等简单机械原理。

- 教材章节:《简单机械》2. 电机的应用:讲解电机在风扇摇头装置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控制电机实现摇头功能。

- 教材章节:《电机与电器》3. 制作风扇摇头装置: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风扇摇头装置。

- 教材章节:《制作与实践》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引言:介绍风扇摇头装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 简单机械原理在风扇摇头装置中的应用。

- 电机的选型、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风扇摇头的控制课程设计

风扇摇头的控制课程设计

风扇摇头的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风扇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特别是摇头功能的机械与电路组成。

2. 学生掌握摇头电机控制的相关物理概念,如电路、电流、电压和开关。

3. 学生了解并掌握基础的电路图阅读和设计能力,能够识别并应用相关的电子元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摇头控制电路。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电路故障的排查和解决。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的搭建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学会互相尊重与帮助。

3. 学生通过了解电器的安全使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学生通过环保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分析:本课程为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欲望高的特点,设计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活动。

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电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电风扇基本结构介绍:分析电风扇的机械结构,包括摇头装置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简单电路的应用”2. 电学基础知识回顾: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物理》第六章“电路的基础知识”3. 摇头电机控制原理:探讨摇头电机的电路连接方式,分析如何通过电路控制摇头功能。

- 教材章节:《物理》第七章第二节“电路的控制与应用”4. 电路图阅读与设计:教授如何阅读电路图,设计简单的摇头控制电路。

- 教材章节:《物理》第七章第四节“电路图的绘制与应用”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电路搭建,实现风扇摇头的控制。

电风扇摇头的课程设计

电风扇摇头的课程设计

电风扇摇头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风扇的基本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了解电风扇摇头功能的实现原理,掌握相关电路知识;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电风扇摇头功能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风扇摇头电路;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电风扇摇头的安装与调试;3. 学生能运用创新思维,提出改进电风扇摇头功能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2. 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关注生活中电器的能效;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独立完成电风扇摇头电路的设计与搭建;2. 学生能通过实验报告、口头报告等形式,展示电风扇摇头功能的研究成果;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家庭、学校等场所提供电风扇摇头功能的改进方案。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五章“电与磁”的相关内容,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电风扇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介绍电风扇的主要部件,如电动机、叶片、摇头机构等;- 讲解电风扇工作原理,重点阐述电动机的原理及其在电风扇中的应用。

2. 电风扇摇头功能实现原理:- 分析摇头功能的电路设计,讲解摇头电动机的控制原理;-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风扇摇头功能的技术特点。

3. 电风扇摇头功能电路设计与实践:-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风扇摇头电路;-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动手搭建摇头电路,并进行调试。

4. 电风扇摇头功能改进与创新:- 分析现有电风扇摇头功能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提出改进方案;- 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为电风扇摇头功能提出新的设计理念。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电风扇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二课时:讲解电风扇摇头功能实现原理;第三课时:指导学生设计电风扇摇头电路;第四课时:实验课,学生动手实践,搭建并调试摇头电路;第五课时:分析电风扇摇头功能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一.设计要求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要求能左右旋转并可调整俯仰角。

以实现一个动力下扇叶旋转和摇头动作的联合运动效果。

台式电风扇的摇头机构,使电风扇作摇头动作(在肯定的仰角下随摇杆摇摆)。

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电扇摇摆角度中、仰俯角度Φ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安排见表。

方案号电扇摇摆转动电扇仰俯转动仰角夕/(°)摆角ψ/(°)急回系数K2.设计任务:⑴按给定的主要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总体方案;⑵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⑶安排蜗轮蜗杆、齿轮传动比,确定他们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几何尺寸;(4)确定电扇摇摆转动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它应满意摆角中及急回系数K条件下使最小传动角/最大。

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运动线图,验算曲柄存在的条件;⑸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二.功能分解明显为完成风扇左右俯仰的吹风过程须要实现下列运动功能要求:在扇叶旋转的同时扇头能左右摇摆肯定的角度,因此,须要设计相应的左右摇摆机构(本方案设计为双摇杆机构)。

为完成风扇可摇头,可不摇头的吹风过程。

因此必需设计相应的离合器机构(本方案设计为滑销离合器机构)。

扇头的俯仰角调整,这样可以增大风扇的吹风范围。

因此,须要设计扇头俯仰角调整机构(本方案设计为外置条件按钮)。

三.机构选用驱动方式采纳电动机驱动。

为完成风扇左右俯仰的吹风过程,据上述功能分解,可以分别选用以下机构。

机构选型表:b图1:锥齿轮减速机构图2,蜗杆减速机构由于蜗杆蜗轮啮合齿轮间的相对滑动速度较大,摩擦磨损大,传动效率较低,易出现发热现象,常须要用较贵的减磨耐磨材料来制造蜗轮,制造精度要求高,刀具费用昂贵,成本高。

锥齿轮可以用来传递两相交的运动,相比蜗杆蜗轮成本较低。

所以在此我们选用锥齿轮减速。

2,离合器选用方案一方案二由以上两个机构简图可以看出:方案二采纳的比方案一少用了一个齿轮,它主要采纳的滑销和锥齿轮卡和从而实现是否摇头的运动.不管是从结构简便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方案二都比方案一好.也更简洁实现.所以我们选择方案一.3,摇头机构选用方案一方案二要实现扇头的左右摇摆运动有许多种运动方式可以选择,例如我们可以选用凸轮机构,多杆机构,滑块机构齿轮机构等.但四杆机构更简洁制造,制造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并且四杆机构能实现摆幅也更广更简洁实现,最重要的是它的制造成本比较低.所以首选四杆机构.从以上两个简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方案一比方案二多了一个齿轮盘,所以方案二更好.四,机构组合据上述功能机构的分析我们选用以下机构来实现电风扇的减速、摇头、俯仰运动。

课程设计风扇摇头装置

课程设计风扇摇头装置

课程设计风扇摇头装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风扇摇头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物理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法和观察法研究风扇摇头装置的运作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首先,学生需要理解风扇摇头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其运作原理,能够解释风扇摇头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现象。

其次,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法和观察法,通过动手实践和数据分析,研究风扇摇头装置的运作过程。

最后,学生在探究风扇摇头装置的过程中,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

首先,介绍风扇摇头装置的基本结构,包括风扇叶片、摇头机构和电源等部分。

其次,讲解风扇摇头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电动机原理和力学原理等。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法和观察法研究风扇摇头装置的运作过程,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风扇摇头装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风扇摇头装置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其次,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风扇摇头装置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法。

接着,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风扇摇头装置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分析风扇摇头装置的运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一系列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了风扇摇头装置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能够形象地展示风扇摇头装置的运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设备则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工具,帮助他们直观地观察和分析风扇摇头装置的运作过程。

电风扇摇头课程设计

电风扇摇头课程设计

电风扇摇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电风扇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摇头机制,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和动手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电风扇的基本结构。

2.掌握电风扇的工作原理。

3.理解电风扇摇头的原因。

4.能够组装和拆解电风扇。

5.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电风扇的摇头现象。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其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物理的热爱,激发其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电风扇的基本结构:介绍电风扇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2.电风扇的工作原理:讲解电风扇如何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电风扇摇头的原因:分析摇头现象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电风扇的基本结构第二课时:电风扇的工作原理第三课时:电风扇摇头的原因第四课时:实验操作与观察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风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摇头原因。

2.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风扇在生活中的应用。

4.实验法:动手操作,观察电风扇的摇头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风扇相关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电风扇的工作原理及摇头现象。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其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塔大机械原理课程摇头电风扇摇头装置

塔大机械原理课程摇头电风扇摇头装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目录1.设计题目 (1)2.计划任务 (1)3.设计提示 (1)4.功能分解 (1)5.机构的选用 (2)5.1驱动方式采用电动机驱动 (2)5.2减速机构与离合器的选用 (2)5.3方案一 (2)5.4外置的手动旋钮控制扇头的上下俯仰 (3)6.机构的组合设计与说明 (3)7.方案评价及相关计算 (4)8.方案二 (4)8.1减速机构选用 (4)8.2摇头机构选用 (4)8.3机构组合 (4)8.4机构的设计 (5)8.5方案设计 (6)9.方案评价及相关计算 (6)小结 (8)参考文献 (9)1.设计题目电风扇的摇头机构,使电风扇做摇头动作(在一定的仰角下随摇杆摆动)。

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

电扇摆动角度ψ,仰俯角度φ与急回系数K 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配表见表2.11.表2.11 台式电风扇摆头机构设计数据电扇摇摆转动电扇仰角转动方案号摆角ψ/(度)急回系数K 仰角φ/(度)A 80 1.01 10B 70 1.005 9.5C 75 1.005 9D 85 1.015 12E 90 1.02 15F 95 1.025 20G 100 1.03 22I 105 1.05 25J 110 1.055 27K 115 1.06 27L 120 1.065 282.计划任务(1)按给定的主要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总体方案。

(2)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

(3)分配蜗轮蜗杆、齿轮传动比,确定它们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几何尺寸。

(4)确定电风扇摇摆转动的屏幕、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它应满足摆角及急回系数K 条件下使最小传动角最大。

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运动线图,验算曲柄存在条件。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学生可进一步完成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的计算机动态演示或模型试验验证。

3.设计提示(1)常见的摇头机构有杠杆式、滑板式和揿拔式等。

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一、题目: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二、设计题目及任务2.1设计题目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机构,使电风扇做摇头动作(在一定的仰角下随摇杆摆动)。

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

电扇摆动角度ψ,仰俯角度φ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配表见表2.11.表2.11 台式电风扇摆头机构设计数据此次选择的是方案C:摆角为ψ=90°,急回系数K=1.02,仰角φ=15°。

2.2设计任务(1)按给定主要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总体方案。

(2)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

(3)分配涡轮蜗杆、齿轮传动比。

确定它们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几何尺寸。

(4)确定电扇摇摆转动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它满足摆角ψ及急回系数K条件下使最小传动比角γmin最大。

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运动线图,验算曲柄存在条件。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学生可进一步完成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的计算机动态演示或模型试验验证。

2.3设计提示(1)常见的摇头机构有杠杆式、滑板式和揿拔式等。

可以将风扇的摇头动作分解为风扇的左右摆动和风扇的上下俯仰运动。

风扇摇摆转动可以采用平面连杆机构实现。

以双摇杆机构的连杆为主动件(即风扇转子通过涡轮蜗杆带动连杆传动),则其中一个连架杆的摆动即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风扇安装在连架杆上)。

机架可选取80~90mm。

风扇的上下仰俯运动可采用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实现。

(2)还可以采用空间连杆机构直接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和上下仰俯的复合运动。

三、功能分解现市售电风扇的机头一般只是做单一的左右摆头动作,可结合手动调节机头俯仰角度来改变受风区域,但正常工作时机头的俯仰角往往是固定的,只依靠机头自身左右摆动来送风,因此受风区域、面积有限。

本台式电风扇是立体送风电风扇,该电风扇有两种实现方式。

即风扇左右摆动和风扇上下俯仰运动。

3.1风扇的左右摇摆运动风扇在开启后,需要调整受风区域时,则自然希望风扇能摇头,增加、改变受风的区域。

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的设计-V1

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的设计-V1

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的设计-V1设计一个可以使得台式电风扇能够进行左右转动的摇头装置,需要运用到械原理。

械原理课程设计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关于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的设计的文章。

1. 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适当的参数和限制。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电风扇的电机参数- 摇头器的大小和形状- 摇头装置的运作速率- 摇头角度,也就是每次转动的角度2. 设计方案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设计电风扇摇头装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械原理技术将被运用。

以下是设计方案:- 在风扇头部的中央加入一个凸起的基座,用于安装摇头器。

- 将一个凸形隆起的柱子放在基座上,使其旋转可以进行摇头的运作。

- 摇头器可以采用传统的齿轮和链条系统,其中一个齿轮和闸片用来限制摇头器的转速。

- 计算针对实现理想的摇头角度,在摇头器一圈中设置摆动装置。

摆动装置会把摇头器的运动传送到机械臂上。

机械臂可以单独设定到不同的摇头亚角度,以获得所需的摇头角度。

3. 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把设计所需的部件进行加工和制造,其中包括制造适合于齿轮和闸片的齿轮轴,以及一个摆动装置和一个机械臂。

一旦所有的部件被制造完成,并且装配在一起,即可进行实际测试。

测试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测试摇头器是否正常运作;第二方面是测试电风扇和摇头机械臂的协调运作。

4. 结论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们成功地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实现了理想的摇头角度和速率。

这是一个很好的械原理课程设计例子,学生可以通过这个例子了解并掌握技能,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实践运用。

电风扇摇头装置课程设计

电风扇摇头装置课程设计

电风扇摇头装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风扇摇头装置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构造及各部分功能。

2. 学生能掌握电风扇摇头装置涉及的物理知识,如简单电路、电机原理等。

3. 学生能了解电风扇摇头装置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电风扇摇头装置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运用动手实践能力,完成电风扇摇头装置的组装与简单故障排查。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电风扇摇头装置的创意设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对电风扇摇头装置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勇于尝试、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学生特点,结合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电风扇摇头装置的原理、组装与设计展开,依据课程目标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电风扇摇头装置原理:- 简单电路基础知识- 电机工作原理与构造- 电风扇摇头装置的运作机制2. 电风扇摇头装置的组装与操作:- 模型组件的识别与了解- 组装过程的注意事项及步骤- 操控装置的使用与简单故障排查3. 电风扇摇头装置的创意设计:-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方案的形成与优化- 设计成果的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简单电路知识与电机原理介绍第二课时:电风扇摇头装置原理及运作机制第三课时:模型组件识别与组装实践第四课时:操控装置的使用与故障排查第五课时:创意设计及成果展示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简单电路与电机原理”、“电器的结构与原理”等章节密切相关,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电风扇摇头课程设计

电风扇摇头课程设计

电风扇摇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风扇摇头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如电流、磁场和机械运动的关系。

2. 学生能描述电风扇摇头机构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解释电风扇摇头过程中能量转换的类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电风扇摇头过程中的电流、磁场和机械运动关系。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风扇摇头模型,展示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电风扇摇头速度、角度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原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电风扇摇头功能在节能方面的意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实验课程,结合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电风扇摇头的原理。

学生特点: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限。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风扇摇头原理:介绍电风扇摇头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电流、磁场和机械运动的关系。

- 电风扇摇头机构:讲解摇头机构的组成部分,如电机、齿轮、传动轴等,并阐述各部分的功能。

2. 实践操作:- 模型制作: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电风扇摇头模型,了解各部分的组装和调试过程。

- 参数测量: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对电风扇摇头速度、角度等参数进行测量。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导入电风扇摇头原理,介绍相关物理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电风扇摇头的基本原理。

- 第二课时:讲解电风扇摇头机构的组成部分,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并进行课堂讨论。

- 第三课时:指导学生制作电风扇摇头模型,并进行调试。

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摇头装置是一种常见于台式电风扇中的机械结构,它能够使风扇的扇叶左右自动摆动,使得风扇的风力分布更加均匀,覆盖范围更广。

在本篇文章中,将详细介绍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的机械原理,并进行课程设计。

一、摇头装置的机械原理1.基本结构2.工作原理当电机启动时,电机的转动力会通过减速器传递给摇头齿轮。

摇头齿轮是一个特殊设计的齿轮,其齿形和齿数使得摇头杆得以左右摆动。

摇头杆通过与摇头齿轮的啮合来获得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摇头扇叶。

摇头杆的摆动是通过摇头齿轮的齿形和齿数来实现的。

摇头齿轮的齿形一般是非圆弧形的,齿数也是不对称的。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得摇头杆在摇头齿轮的作用下左右摆动,从而使摇头扇叶左右摆动。

二、课程设计在进行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的课程设计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设计需求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需求,包括摇头扇叶的摆动角度、频率等参数。

2.设计摇头杆根据设计需求,设计摇头杆的形状和尺寸。

摇头杆一般是一个长条形的零件,需要考虑其强度和刚度,以及与摇头齿轮的连接方式。

3.设计摇头齿轮根据摇头杆的设计来确定摇头齿轮的齿形和齿数。

摇头齿轮一般是一个非圆弧形的齿轮,需要考虑其与摇头杆的啮合方式和传动效率。

4.设计减速器减速器是将电机的转动力传递给摇头齿轮的装置,需要根据电机的转速和扭矩来选择合适的减速比。

减速器一般由齿轮、轴承等组成,需要考虑其传动效率和噪音等因素。

5.设计电机支架电机支架是将电机固定在风扇的底座上的装置,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6.进行装配和调试将设计好的各个零件进行装配,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零件的配合情况和传动效率,以及摇头扇叶的摆动角度和频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总结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结构,通过电机、减速器、摇头齿轮、摇头杆和摇头扇叶等组成,能够使风扇的扇叶左右自动摆动。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明确设计需求,设计摇头杆和摇头齿轮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减速器和电机支架,然后进行装配和调试。

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目标:设计一个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使其能够自动左右摇头,提供舒适的风向变化。

设计要点:
电机选择:选择一个适当的电机作为摇头装置的驱动源。

该电机应具有足够的扭矩和转速,以便实现平稳的摇头运动。

传动机构设计:设计一个传动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摇头运动。

传动机构应具有合适的减速比,以实现适当的摇头速度和范围。

摇头角度调节:设计一个可调节的摇头角度装置,使用户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摇头范围。

限位保护:设计一个限位装置,以避免摇头装置过度摇动或超过其设计范围。

限位装置应具有可靠的触发机制,确保装置安全可靠地停止在预定位置。

结构稳定性:设计一个稳定的结构,以确保摇头装置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设计步骤:
确定电机规格:根据需要的摇头速度和力矩,选择一个适当的电机。

设计传动机构:基于电机的转速和所需摇头角度,设计一个传动机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左右摇头运动。

设计摇头角度调节装置:设计一个装置,使用户能够轻松调节摇头角度。

设计限位保护装置:设计一个限位装置,以确保摇头装置在达到预定范围时停止运动。

设计结构稳定性:确保摇头装置的结构稳定性,考虑到电机和传动机构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

电扇摇头装置课程设计

电扇摇头装置课程设计

电扇摇头装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扇摇头装置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掌握相关电路知识。

2. 学生能够解释电扇摇头装置中各部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 学生能够描述电扇摇头装置的电路连接方式和控制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扇摇头装置。

2.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分析并解决电扇摇头装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进行电扇摇头装置的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扇摇头装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沟通和协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扇摇头装置的基本构造:介绍电扇摇头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动机、摇头机构、控制电路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电机的应用》- 内容列举:电动机原理、电机类型、摇头机构种类。

2. 电扇摇头装置的工作原理:讲解电扇摇头装置中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协作关系。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四节《电路的控制》- 内容列举:电路原理、控制元件、摇头装置的控制过程。

3. 电扇摇头装置的电路连接与控制:分析电扇摇头装置的电路连接方式,探讨如何实现摇头功能的控制。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五节《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内容列举:电路连接方式、控制电路设计、实现摇头功能的原理。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搭建电扇摇头装置,并进行调试。

-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践活动《制作一个简单的电风扇》- 内容列举:组装电扇摇头装置、调试与优化、问题分析与解决。

电风扇摇头机构课程设计

电风扇摇头机构课程设计

电风扇摇头机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风扇摇头机构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电风扇摇头机构的组装与分解过程;3. 学生能了解电风扇摇头机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优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电风扇摇头机构的工作原理;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组装和分解电风扇摇头机构;3. 学生能运用电风扇摇头机构的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创新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风扇摇头机构产生兴趣,增强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3. 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动手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风扇摇头机构的结构原理- 电风扇摇头机构的组成部分;- 摇头机构的工作原理;- 摇头机构的优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电风扇摇头机构的组装与分解- 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 摇头机构的组装步骤;- 摇头机构的分解步骤及注意事项。

3. 电风扇摇头机构的创新设计- 分析现有摇头机构的设计原理;- 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方案;- 小组讨论,评价各设计方案。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电风扇摇头机构的结构原理第二课时:电风扇摇头机构的组装与分解第三课时:电风扇摇头机构的创新设计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简单机械及其应用”章节相关,涉及摇头机构的设计原理、组装与分解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讲解电风扇摇头机构的结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电扇摇头设置课程设计

电扇摇头设置课程设计

电扇摇头设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扇摇头功能的原理,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如电流、电压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电扇摇头设置中涉及的电子元件及其作用,如开关、电位器、控制电路等。

3. 学生能够解释摇头功能与电扇其他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如风速、能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电扇摇头设置的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并解决电扇摇头功能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与他人共同完成电扇摇头设置的改进和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究科学原理的欲望。

2. 学生培养安全意识,了解并遵循电器的操作规范,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3. 学生培养环保意识,关注电器能耗,养成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

4.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电子技术有较高的兴趣,喜欢探索和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电扇摇头原理:讲解电扇摇头功能的实现原理,包括电流、电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摇头功能的电路构成。

2. 电子元件及其作用:介绍电扇摇头设置中涉及的电子元件,如开关、电位器、控制电路等,并讲解它们在摇头功能中的作用。

3. 电扇摇头设置操作:详细讲解电扇摇头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电路连接、调试和故障排除。

4.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节课:介绍电扇摇头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动机和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

电风扇摆头机构课程设计

电风扇摆头机构课程设计

电风扇摆头机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风扇摆头机构的基本原理与组成部分,掌握其工作方式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电风扇摆头机构的种类及各自特点,了解不同设计在性能上的差异。

3. 学生掌握与电风扇摆头机构相关的物理知识,如简单机械原理、力的作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风扇摆头机构模型。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风扇摆头机构的组装和调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对电风扇摆头机构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性能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和探究精神。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了解电风扇摆头机构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生活品质的提升,培养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风扇摆头机构原理- 简介电风扇摆头机构的基本概念、作用及重要性。

- 分析电风扇摆头机构的物理原理,如杠杆原理、齿轮传动等。

2. 电风扇摆头机构的种类与特点- 介绍常见的电风扇摆头机构类型,如机械式、电动式等。

- 阐述各种摆头机构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3. 电风扇摆头机构的结构与功能- 详细讲解电风扇摆头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电机、齿轮、摆杆等。

- 阐述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4. 电风扇摆头机构的设计与制作- 制定电风扇摆头机构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 指导学生进行简易电风扇摆头机构的设计与制作。

5. 电风扇摆头机构的组装与调试- 明确电风扇摆头机构的组装流程和注意事项。

-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摆头机构的组装和调试。

6. 电风扇摆头机构的故障诊断与优化- 分析常见的电风扇摆头机构故障原因。

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一、设计任务和要求设计一个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要求满足以下条件:1.装置能够实现左右90度摇头,上下30度摇头。

2.装置能够在不同角度实现均匀的风扇送风。

3.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二、设计思路和方案1.摇头装置设计采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实现电风扇的摇头功能。

蜗轮蜗杆机构可以将电风扇的风向进行左右90度摇头,通过调整蜗杆的角度,实现电风扇向左或向右的摇头。

同时,采用齿轮齿条机构实现电风扇的上下30度摇头,通过调整齿条的长度,实现电风扇向上或向下的摇头。

2.送风装置设计采用多翼式送风装置,通过调节装置上多个小翼的角度和数量,实现送风的均匀性。

每个小翼上设有多个风孔,通过改变风孔的数量和大小来调节送风的角度和量。

同时,在送风装置的下部设置导风板,使风向更加集中,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和效率。

3.控制电路设计采用微处理器控制电路,通过编程实现对电风扇的摇头和送风角度的精确控制。

同时,设置电源模块和保护电路,保证电风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设计实现和结果1.具体实施方案(1)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与制造根据电风扇摇头的要求,设计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并进行加工制造。

其中,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轮为可调节式结构,可以方便地调整电风扇向左或向右的摇头角度。

同时,为了降低噪音和提高稳定性,在蜗轮蜗杆机构中设置减震器和润滑装置。

(2)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的设计与制造根据电风扇上下摇头的要求,设计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并进行加工制造。

其中,齿轮齿条机构中的齿条为可调节式结构,可以方便地调整电风扇向上或向下的摇头角度。

同时,为了提高稳定性,在齿轮齿条机构中设置稳定器。

(3)多翼式送风装置的设计与制造根据电风扇送风的要求,设计多翼式送风装置,并进行加工制造。

其中,每个小翼上设有多个风孔,通过改变风孔的数量和大小来调节送风的角度和量。

同时,在送风装置的下部设置导风板,使风向更加集中,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和效率。

摇头式电风扇课程设计

摇头式电风扇课程设计

摇头式电风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摇头式电风扇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描述摇头式电风扇电路的连接方式,了解电路图的基本符号。

3. 学生了解并掌握摇头式电风扇的安全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常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摇头式电风扇的简单故障。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摇头式电风扇电路,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摇头式电风扇的拆装与组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探索科学的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观察、思考、提问的良好习惯。

3. 学生通过学习摇头式电风扇的相关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实践教学课程,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电器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对物理现象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摇头式电风扇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介绍摇头式电风扇的电机工作原理,分析其主要结构及其作用,包括扇叶、电机、摇头机构、控制开关等部分。

2. 电风扇电路的连接与原理:讲解摇头式电风扇电路的连接方式,学习电路图的基本符号,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家用电器的电路分析》3. 摇头式电风扇的安全使用与维护: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摇头式电风扇,了解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学习日常维护保养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四节《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与维护》4. 故障分析与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摇头式电风扇的常见故障,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扇摇头装置课程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起止日期: 2014 年 6 月 24日至 2014 年 6 月 29日学生姓名学号学生姓名学号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机械1203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机械工程学院(部)2014年06 月 29 日目录一.设计要求 (3)二设计任务 (3)三.功能分解 (4)四.选用机构 (4)4-1.减速机构选用 (5)4-2.离合器选用 (5)4-3.摇头机构选用 (8)4-4.机构组合 (9)五.机构的设计 (10)5-1.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 (10)5-2.四杆位置和尺寸的确定 (11)5-3.传动比的分配 (13)六.摇头装置三维实体图 (15)七.摆角调节 (17)八.总结 (17)九.参考文献 (19)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方案一.设计要求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要求能左右旋转。

以实现一个动力下扇叶旋转和摇头动作的联合运动效果。

台式电风扇的摇头机构,使电风扇作摇头动作。

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

电扇摆动角度ψ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配见表。

方案号电扇摇摆转动摆角ψ/(°)急回系数K二. 设计任务⑴按给定的主要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总体方案;⑵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⑶分配蜗轮蜗杆、齿轮传动比,确定他们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几何尺寸;⑷确定电扇摇摆转动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它应满足摆角Ψ及急回系数K条件下使最小传动角 最大。

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运动线图,验算曲柄存在的条件;⑸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6)学生可进一步完成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的计算机动态演示或模型试验验证。

三.功能分解常见的摇头机构有杠杆式、滑板式和揿拔式等。

风扇要摇摆转动克采用平面连杆机构实现。

以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作为主动件(即风扇转子通过蜗轮蜗杆带动连杆传动),则其中一个摇杆的摆动即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

机架可取80~90 mm。

本方案具体机构选用如下:摆转动力由电动机提供,由于功率大,转轴运转速度快,故需减速装置将电机的速度减慢传给摇头机构(本方案选用标准直齿轮和蜗杆涡轮二级减速装置)。

采用空间连杆机构直接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本方案选用平面四杆机构实现左右摆动)。

同时设计相应的左右摆动机构完成风扇摇头或不摇头的吹风过程,所以必须设计相应的离合器机构(本方案设计为滑销锥齿轮机构)。

四. 选用机构驱动方式采用电动机驱动。

为完成风扇左右俯仰的吹风过程,据上述功能分解,可以分别选用以下机构。

机构选型表:减速机构选用蜗杆涡轮减速机构标准直齿轮减速机构蜗杆涡轮传动比大, 结构紧凑,反行程具有自锁性,传动平稳, 无噪声, 因啮合时线接触, 且具有螺旋机构的特点, 故其承载能力强,适用于高速的传动场合,所以将其作为第一级减速机构。

又考虑第二级减速机构传动比小,是在低速的运转中,本方案采用标准直齿轮装置作为第二级减速机构。

综上,选择蜗杆涡轮机构和标准直齿轮机构作为减速机构。

离合器选用方案一主要采用的滑销上下运动,使得涡轮脱离蜗杆从而实现是否摇头的运动。

而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用了一个齿轮,它主要采用的滑销和锥齿轮卡和从而实现是否摇头的运动,不管是从结构简便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方案二都比方案一好,也更容易实现,所以我们选择方案二。

摇头机构选用方案一方案二要实现扇头的左右摇摆有很多运动方式可以选择,如选用凸轮机构,多杆机构,滑块机构等等,但四杆机构更容易制造,制造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并且四杆能够摆幅,且制造成本较低,所以首选四杆机构,从以上两个简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方案一比方案二多了一个长轮盘,所以方案二更好。

机构组合如图所示,电机装在摇杆1上,铰链B处装有一个涡轮,电机转动时,电机轴上的蜗杆带动涡轮,涡轮与小齿空套在同一根轴上,再又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而连杆2固定在大齿轮上,从而迫使连杆2绕B点作整周转动,使连架杆1和3作往复摆动,达到风扇摇头的目的。

五.机构的设计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和极限位置分析按组成它的各杆长度关系可分成两类:(1) 各杆长度满足杆长条件, 即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

且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 即可得到双摇杆机构。

根据低副运动的可逆性原则, 由于此时最短杆是双整转副件, 所以, 连杆与两摇杆之间的转动副仍为周转副。

因此摇杆的两极限位置分别位于连杆(最短杆) 与另一摇杆的两次共线位置, 即一次为连杆与摇杆重叠共线, 如图所示AB′C′D, 另一次为连杆与摇杆的延长共线即图中所示ABCD。

摇杆的两极限位置与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的确定方法相同, 很容易到。

(2) 各杆长度不满足杆长条件, 即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

则无论哪个构件为机架机构均为双摇杆机构。

此时,机构中没有整转副存在, 即两摇杆与连架杆及连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都小于360°四杆位置和尺寸的确定根据计算,极位夹角为180°*(K-1)/(K+1)=°, 如上图所示BC,CD共线,根据题设机架AD长取80,再选取摇杆AB长为60,根据方案设计,∠D的位BA B′为90°,易得到摇杆AB的两个极限位置,如图所示:当杆AB处在左极限时, BC, CD共线,可得 L BC+ L CD=120..................................①当AB处在右极限时,即图中A′B′的位置, 此时BC, CD重叠, 算得L C′D′- L B′C′=40................................②由①,②式可得L BC为40, L CD为80, B点的运动轨迹为圆弧 B B′, L BC+L AD=120< L CD+L AB=140满足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小于另外两杆之和,且取最短杆BC的对边AD为机架,符合第一类平面双摇杆机构,故满足条件。

根据题目要求,电风扇摇头周期T=10s,可得其角速度w为30rad/s,即BC杆绕B点角速度为30rad/s,而电机又装在杆AB上,此时杆AB走过一个周期,即走180度,则带动电机来回摆动,且摆过的角度为90度。

传动比的分配其设计规定转速 n=1450r/min= 可得,W1=9106rad/s由上面可知连杆的角速度W AB=36Rad/s, 而电动机的角速度w= s 所以总传动比 i = 241由此把传动比分配给蜗轮蜗杆与齿轮传动, 其中,蜗涡轮蜗杆的传动比i1=W1/W2 = 51.,齿轮的传动比i2 = w2/w3 =(1)蜗轮蜗杆机构的几何尺寸计算蜗杆轴向模数(蜗轮端面模数)m m =则蜗杆分度圆直径d1=18 直径系数q=18传动比 i i = 51蜗杆头数 z1 z1 = 1蜗轮齿数 z2 z2 = i z1 = 51中心距 a a = (q+Z2)m/2 =蜗杆轴向齿形角αα =20°蜗杆蜗轮齿顶高 h a1 h a2 h a1 = h a2 =h a*m =1蜗杆蜗轮齿根高 h f1 h f2 h f1 = h f2= (h a*+c*)m =蜗杆蜗轮分度圆直径 d1 d2 d1=qm=18X1=18d2=mz2=1 X 51=51蜗杆涡轮齿顶圆直径d a1 d a2 d a1=(q+2 h a*)m =20d a2=(z2+2 h a*)m=53蜗杆蜗轮齿根圆直径 d f1 d f2 d f1=m(q-2h a*-2 c*)=d f2= m(z2-2h a*-2 c*)=蜗杆螺纹部分长度l l>=(12+m=蜗轮最大外圆直径 d a2 d a2<=d a2+2m=蜗轮轮圆宽b b=30(2)齿轮机构的设计根据题设要求以及涡轮的角速度,可得齿轮传动比齿轮的传动比i2 = W2/W3 = , 以及大小齿轮安装位置, 小齿轮的齿数等于17。

齿轮机构的几何尺寸计算传动比 i i=小齿轮齿数Z1=17 大齿轮齿数Z2 =85分度圆 d1 d2 d1= mz1=17 d2= mz2=85齿顶高 h a h a1= h a2= h a*m=1齿根高 h f h f1= h f2= (h a*+c*)m=齿全高 hh1=h a1+h f1=齿顶圆直径 d a d a1=d1+2h a1=19 d a2=d2+2h a2=87齿根圆直径 d f d f1=d1-2h f1= d f2=d2-2h f2=中心距 a a=m(Z1+Z2)=51齿轮两端面宽度 b b=20六.摇头装置三维实体图七:摆角调节方案摆角的调节只需改变其中杆的长度即可达到调节目的,如下图所示,假设AB、CD长度不变,仅调节连杆BC的长度,则BD=80+BC;B’D=80-BC。

根据三角函数求角公式及规定转角则可求出BC的长度,B、C为大齿轮上的固定点,则只需在大齿轮上设计制作不同的连接点,根据需要连接B、D两点,则可调节摆角。

八.总结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回望这短暂的几天时间学习,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少。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们对机械原理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以前不熟悉的环节理解。

虽然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麻烦,但是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和查阅资料,以及和组员一起讨论最终把问题都解决了。

这次设计给我们一个感受,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把所学的东西联系起来并运用到实践中来,而不是把每个章节分开来理解。

通过这个实践我学得了好多,同时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不仅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而且也激起了我们学习的兴趣。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合一种简单机器进行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寸综合、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等,使我们学生通过一台机器的完整的运动方案设计过程,进一步巩固、掌握并初步运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对分析、运算、绘图、文字表达及技术资料查询等诸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初步的训练,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计算机完成机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开发和创新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机械类学生的知识体系训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次设计,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很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加以改进。

同时也充分认识到理论是实际的差别,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以后在学习中要多注意这次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的改正。

自己的知识仍然很有限,要多学习知识,提高自己。

九.参考文献1.朱理,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梁崇高,等平面连杆机构的计算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4.尹冠生.理论力学.西安:西北工业大学5.余贵英,等.AutoCAD2008.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6.诺顿 R L.机械设计—机器和机构综合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