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婧-细胞膜教案

合集下载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第一章:细胞膜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定义和功能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1.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定义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的定义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重要性和作用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存在和作用2. 讲解细胞膜的定义和功能3. 讲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二章:细胞膜的成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让学生理解不同成分在细胞膜中的作用2.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不同成分在细胞膜中的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不同成分的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成分的重要性和作用2.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概述,引入细胞膜成分的话题2. 讲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3. 讲解不同成分在细胞膜中的作用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三章:细胞膜的功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让学生理解不同功能在细胞膜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不同功能在细胞膜中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不同功能的重要性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功能的作用和重要性3.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成分,引入细胞膜功能的话题2. 讲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3. 讲解不同功能在细胞膜中的重要性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四章: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不同结构对功能的影响4.2 教学内容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同结构对功能的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同结构对功能的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结构对功能的影响4.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功能,引入结构与功能关系的topics2. 讲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 讲解不同结构对功能的影响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五章:细胞膜的研究方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研究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法在细胞膜研究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细胞膜研究的方法不同方法在细胞膜研究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研究的方法,不同方法的应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5.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引入研究方法的话题2. 讲解细胞膜研究的方法3. 讲解不同方法在细胞膜研究中的应用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六章:细胞膜的流动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流动性概念让学生理解流动性在细胞膜功能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流动性概念流动性在细胞膜功能中的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的流动性概念,其在细胞膜功能中的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流动性对细胞膜功能的影响6.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引入流动性话题2. 讲解细胞膜的流动性概念3. 讲解流动性在细胞膜功能中的作用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七章:细胞膜的信号传递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信号传递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信号传递在细胞内的作用7.2 教学内容细胞膜信号传递的过程信号传递在细胞内的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信号传递的过程,信号传递在细胞内的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信号传递的重要性7.4 教学步骤1. 引入细胞膜信号传递的话题2. 讲解细胞膜信号传递的过程3. 讲解信号传递在细胞内的作用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八章:细胞膜的疾病与治疗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疾病的原因及影响让学生理解细胞膜治疗的方法及原理8.2 教学内容细胞膜疾病的原因及影响细胞膜治疗的方法及原理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疾病的原因及影响,细胞膜治疗的方法及原理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疾病的危害及治疗的意义8.4 教学步骤1. 引入细胞膜疾病与治疗的话题2. 讲解细胞膜疾病的原因及影响3. 讲解细胞膜治疗的方法及原理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第九章:细胞膜的研究进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研究的最新进展让学生理解细胞膜研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9.2 教学内容细胞膜研究的最新进展细胞膜研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互动法: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9.4 教学步骤1. 回顾细胞膜的研究内容,引入最新进展话题2. 讲解细胞膜研究的最新进展3. 讲解细胞膜研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研究的拓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细胞膜研究的拓展方向10.3 教学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研究的未来发展10.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3. 讲解细胞膜研究的拓展方向4. 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5.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细胞膜的定义和功能补充说明: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和特点;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细胞膜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运用细胞膜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运用细胞膜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组成介绍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如脂质、蛋白质和糖类;讲解细胞膜成分的比例和作用。

2. 细胞膜的结构介绍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如流动镶嵌模型;讲解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的分布。

3. 细胞膜的功能讲解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和功能;举例说明细胞膜在细胞生存过程中的作用。

4. 细胞膜的实验观察安排实验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透过性;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5. 细胞膜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细胞膜在医学、食品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细胞膜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实验观察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的分布;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 模型建构法:引导学生构建细胞膜模型,培养空间想象力;3. 实验观察法:安排实验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透过性;4. 实例分析法:举例分析细胞膜在生活中的应用;5.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细胞膜的重要性和前景。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细胞膜模型、实验器材、PPT课件;2. 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论文等;3.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细胞膜的组成:介绍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如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并讲解它们的比例和作用。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结构2. 细胞膜的功能3.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4. 细胞膜的作用及其重要性5. 细胞膜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膜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胞膜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实验材料,如细胞膜模型、显微镜等。

3. 划分学习小组,分配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药物递送,引发学生对细胞膜的兴趣。

2. 讲授细胞膜的结构:介绍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如蛋白质、脂质等。

3. 演示实验:观察细胞膜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膜的结构。

4. 讲授细胞膜的功能:讲解细胞膜的作用,如物质交换、信号传递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细胞膜功能的重要性。

6.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细胞膜在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细胞膜的相关知识。

9.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疑问,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细胞膜的流动性:讲解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以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细胞膜的损伤与修复:介绍细胞膜损伤的原因及修复机制。

3. 细胞膜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细胞膜研究的新技术和新发现。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在细胞中的作用,回答相关问题。

2. 讨论环节:让学生探讨细胞膜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八、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细胞膜相关知识的了解。

细胞膜教案

细胞膜教案

细胞膜教案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是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的。

脂质双层是由磷脂分子和胆固醇分子组成的,磷脂分子是由疏水的脂肪酸尾部和亲水的磷酸头部组成的。

蛋白质分子则分布在脂质双层的表面和内部,起到支持和调节细胞膜的作用。

细胞膜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分子,如糖脂和蛋白质,它们可以形成糖蛋白复合物,参与细胞识别和信号传递。

二、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层,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的平衡。

细胞膜还可以参与细胞的识别和信号传递,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1. 物质的进出细胞膜是半透性的,可以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

这是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和运输蛋白实现的。

例如,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进出细胞,而大分子如蛋白质则需要通过运输蛋白进出细胞。

2. 细胞识别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复合物可以识别外界的信号分子,例如激素和细胞因子。

这些信号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通路,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3. 细胞信号传递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以形成信号传递通路,例如离子通道和酶。

这些通路可以将外界的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化学信号,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三、细胞膜的破坏细胞膜的破坏会导致细胞的死亡。

细胞膜的破坏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物理刺激、化学物质和病毒感染等。

1. 物理刺激物理刺激可以直接破坏细胞膜,例如高温、低温、辐射和机械损伤等。

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可以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溶剂、酸碱和氧化剂等。

3. 病毒感染病毒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内部,从而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HIV病毒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CD4受体和CXCR4或CCR5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部,导致细胞死亡。

四、细胞膜的修复细胞膜的修复是细胞生存的重要保障。

细胞膜的修复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例如膜融合、膜修复蛋白和细胞外囊泡等。

1. 膜融合膜融合是指细胞膜与其他膜融合在一起,从而修复细胞膜的损伤。

细胞膜说课稿

细胞膜说课稿

细胞膜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膜在细胞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并能够运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细胞膜研究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细胞膜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细胞膜的了解程度,并引入本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由磷脂双份子层和蛋白质组成,介绍磷脂双份子层和蛋白质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情况。

(2)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识别和黏附、细胞吸收和排泄等功能,详细介绍各个功能的作用和意义。

3. 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给出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某种药物能否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为什么细胞膜对某些物质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等。

4. 实验探索(3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例如,利用鸡蛋进行蛋白质和磷脂双份子层的摹拟实验,观察不同溶液对细胞膜的影响。

5.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细胞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例如,细胞膜在药物传递、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的应用。

6.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投影仪展示图片、动画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探索: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参预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等。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以检测学生对细胞膜的理解程度。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学习目标1.通过教材知识的学习,结合教师引导性讲解,能够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通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能够掌握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通过观看细胞膜相关动画及视频,能够认识到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的作用,并说出其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四、教材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提示: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

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

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

2.提示: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

依据的实验事实主要有:进入活细胞的物质要通过一道选择性的屏障,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以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二)实验提示:细胞破裂后细胞内物质流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其他结构质量不一样,可以采用不同转速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三)练习基础题1.C。

2.A。

3.C。

拓展题1.提示:把细胞膜与窗纱进行类比,合理之处是说明细胞膜与窗纱一样具有容许一些物质出入,阻挡其他物质出入的作用。

这样类比也有不妥当的地方。

例如,窗纱是一种简单的刚性的结构,功能较单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复杂得多。

细胞膜是活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活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窗纱是没有生命的,它只是被动地在起作用。

细胞膜说课稿

细胞膜说课稿

细胞膜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的特点和组成成份。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组成成份和运输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器材、细胞膜模型等。

2. 教学素材: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细胞膜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细胞膜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双层结构,外层是疏水性的脂质,内层是亲水性的脂质。

b.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c. 细胞膜的组成成份: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份,其中磷脂是最主要的成份。

3. 实验演示(20分钟)a. 实验目的: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

b. 实验步骤:- 准备一块新鲜的鸡蛋,将其外壳清洗干净。

- 在鸡蛋的一侧用针轻轻刺破一个小孔。

- 将鸡蛋放入盛有醋的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

- 观察鸡蛋在醋中的变化。

c. 实验结果和分析:醋中的酸性溶液可以溶解鸡蛋壳中的钙质,使细胞膜暴露在外。

观察到鸡蛋在醋中变软变弯曲,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通透性。

4. 深化理解(15分钟)a. 细胞膜的通透性机制:主要通过扩散、渗透和运输蛋白实现物质的进出。

b. 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c. 细胞膜的运输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d. 细胞膜的通透性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受体蛋白可以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

5. 小结(5分钟)通过复习和总结,巩固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运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细胞膜的理解。

(完整word版)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完整word版)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历程,
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
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
义;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
法。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结构
1、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糖类
二、细胞膜的功能
1.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细胞壁
1、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2、功能:支持和保护
3、特点:全透性。

细胞膜 教案

细胞膜 教案

细胞膜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成分。

2. 理解细胞膜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细胞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3. 能够描述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和运输方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3. 实验材料,如鸡蛋、盐水等,用于展示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

4. 实验记录表和数据分析表格。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提问:“你知道细胞膜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然后简要介绍细胞膜的概念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图,并解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 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包括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等。

3. 实验演示(20分钟):- 使用鸡蛋作为模型,将其放入盐水中,观察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

- 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实验前的预期进行比较。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和运输方式。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 教师引导讨论,纠正错误理解,并提供额外的信息和解释。

5. 实验设计(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细胞膜的某个特定功能或特性。

- 学生需要提出假设、制定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 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确保实验设计合理和可行。

6. 实验执行和数据分析(20分钟):-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 学生使用数据分析表格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

-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他们的假设,并解释实验现象。

7.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他们对细胞膜的理解程度。

细胞膜教案(全文5篇)

细胞膜教案(全文5篇)

细胞膜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细胞膜教案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培养学生对“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学会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配合使用谈话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温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那么我们知道任何系统都有边界,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边界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讲授新课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知识点一: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

1、选材遵循的原则:(1)无细胞壁(不选植物);(2)无细胞核,无众多的细胞器(选哺乳动物红细胞)2、方法步骤:(1)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在高倍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壁吸跑。

上述操作均在载物台上进行,并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知识点二: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以及少量的糖类组成。

1、由科学家用一种可以溶解脂质的物质对细胞膜进行处理,最后发现细胞膜被溶解了。

2、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细胞膜被溶解。

最终通过细胞膜化学组成的资料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以及少量的糖类组成。

知识点三: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课堂小结一、细胞膜的成分1、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细胞膜的成分(1)脂质(主要是磷脂)约占50%(2)蛋白质约占40%(3)糖类(少量)约占2%—10%3、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四、课堂练习1、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C)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细胞膜教学设计方案

细胞膜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膜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2)掌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理解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2.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 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细胞膜的基本概念。

(2)提出问题:细胞膜是由什么组成的?细胞膜有哪些功能?2. 讲解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1)教师讲解细胞膜的组成: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和糖类。

(2)教师讲解细胞膜的功能:物质交换、细胞识别、细胞保护。

3. 讲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教师展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讲解模型的构成。

(2)引导学生分析模型的优缺点,提高学生对科学理论的认知。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实际案例,如细胞膜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和作用。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拓展(1)教师布置拓展作业,如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细胞膜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学领域的新动态,培养科研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细胞膜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教案
年级:高中生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主要成分
2. 掌握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3. 理解细胞膜在细胞内外交换物质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双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胆固醇
2. 细胞膜的功能:选择性通透性、信号识别、细胞间交流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并引入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2. 探究:学生自行阅读相关资料,讨论细胞膜在细胞内外交换物质的重要性,并总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3. 教学:教师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示范演示
4.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并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学生总结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分析
教学资源:
1. 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膜结构
2. 实验材料:不同溶液和温度、细胞膜模型
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描述细胞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
2. 口头答辩:学生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进行口头答辩
拓展活动:
1. 观察活细胞中细胞膜的运动和变化,并进行记录
2. 探究细胞膜在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和实践,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其深入学习和思考。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细胞膜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基本概念1.1 细胞膜的定义1.2 细胞膜的作用2.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2.1 脂质2.2 蛋白质2.3 糖类3. 细胞膜的功能3.1 物质交换3.2 细胞识别3.3 信号传递4.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实例分析4.1 实例一:红细胞吞噬细菌4.2 实例二:细胞膜上的受体与信号传导5. 细胞膜与生活实例5.1 实例一:药物作用机制5.2 实例二:细胞膜损伤与疾病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细胞膜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功能及其生活实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 视频动画演示:播放细胞膜相关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细胞膜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功能及其生活实例。

2. 视频动画: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动画演示。

3. 教学素材:细胞膜相关的生活实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细胞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

3. 讲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各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细胞膜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5. 播放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细胞膜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比较6.1 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异同6.2 细胞膜与细胞外基质的联系2. 细胞膜的研究进展6.3 细胞膜模型的发展6.4 细胞膜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七、课堂讨论1. 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物质交换7.1 细胞膜的流动性概念7.2 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细胞膜变化2. 细胞膜与细胞信号传递7.3 信号分子与细胞膜受体的相互作用7.4 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八、案例分析1. 细胞膜在疾病中的作用8.1 细胞膜损伤与疾病的关系8.2 细胞膜靶向药物的设计与应用2. 细胞膜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8.3 细胞膜生物反应器8.4 细胞膜分离技术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细胞膜基本概念的理解。

细胞膜--教学设计

细胞膜--教学设计

细胞膜--教学设计(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学设计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陈玲玲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承接前面学习的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对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细胞的进一步学习。

新课标中与细胞膜有关的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

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随后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讲述了癌细胞的一些特征;其次教材分析了细胞膜的功能;最后简要讲述了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二章中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的认识具体化、结构化,将前后知识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并为后面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打下基础。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第2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蛋白质、糖类、脂质是重要的化合物,但是对于这些物质的存在位置并不清楚,因此应指导学生将细胞的物质组成与细胞的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对细胞形成系统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能力目标(1)探讨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2)尝试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情感目标(1)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形象的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显微注射》视频、《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视频、《生命的起源》视频、3. 演示实验材料:透明塑料杯、玫瑰花瓣、冷水、开水3. 与本节有关的学习背景资料:多种细胞的自我介绍、酶的专一性等设计思路以生物诗欣赏(男生集体朗读,女生静坐欣赏)开头,引入章题;类比人体、学校、国家并播放《显微注射》视频,让学生间接和直观体会细胞是有边界的,引入课题,并展示电镜下的细胞膜;提供多种细胞及相关资料供学生分组讨论,播放《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视频,让学生体会如何制备细胞膜以及其中的科学方法(如:实验材料的选择);细胞膜功能部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公开课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公开课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特点,理解细胞膜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2.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3. 细胞膜的功能4.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5. 细胞膜与细胞内外环境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特点、功能及功能特点。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膜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介绍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3. 展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利用课件和模型,讲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 讲解细胞膜的功能:介绍细胞膜的物质运输、信号传递和细胞识别等功能。

5.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特点:讲解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和流动性。

6. 联系生活实例:举例说明细胞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细胞膜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细胞膜组成成分、结构特点和功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细胞膜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比较。

2. 细胞膜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功能示意图等。

2. 实物模型:细胞膜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教案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材分析]本章通过前言部分,把组成细胞的分子与细胞的结构联系起来,然后由外而内分析细胞各部分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性。

本节主要介绍细胞膜的成分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两方面的内容。

关于细胞膜是如何提取的以及其成分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教材安排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制备细胞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

关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教材只述及了分析结果,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即可。

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的边界,其多种多样的功能,教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采用类比、打比方等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几种主要功能。

至于其他功能,则以开放的处理方式,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己去探究。

在介绍完细胞膜之后,还提到了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时,已经知道细胞与细胞之间是有“界限”的,因此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问题探讨”,让学生了解细胞膜这种结构的存在。

在第2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蛋白质、糖类、脂质是重要的化合物,但是对于这些物质的存在位置并不清楚,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将细胞的物质组成与细胞的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对细胞形成系统的认识,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于细胞膜的功能,比较抽象,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资料,便于学生理解。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1、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学会调整视野与选择观察的能力。

2、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高一生物《细胞膜》教案(第一册)_1

高一生物《细胞膜》教案(第一册)_1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一节细胞膜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才能。

〔3〕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别离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图示和实验来归纳问题、总结规律;〔2〕能运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解释生活和消费理论中的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并树立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协调的科学世界观。

●重点与难点1、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质壁别离实验的设计。

●教学过程1、浸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2、浸在清水中的萝卜条;3、新颖的萝卜条。

小结:细胞的浸透吸收和浸透失水➢浸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

分析问题的才能置疑1:如何从显微角度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考虑引导学生透过到本质看现象1、实验设计: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材料:洋葱鳞叶置疑2:为什么选用洋葱做实验?考虑计铺垫➢仪器和试剂: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刀片、30%蔗糖溶液、清水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小结:➢设计原那么:对照原那么变量唯一原那么设计实验并交流引导学生形成实验设计的科学理念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操作实验技能练习●考虑题1、将动物红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中和浓盐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2、为什么对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出现“烧苗〞现象?3、将新颖的黄瓜放在蔗糖与食醋配制成的糖醋汁液中,开始时黄瓜呈现萎缩,糖醋汁液面上升。

2天后,糖醋汁液面下降,黄瓜呈现膨胀并有酸甜味道,说明腌制的黄瓜细胞内既有蔗糖分子又有醋酸分子,试分析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方面进展了屡次改进,最后确定为先让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总结出原理,再由拓展实验将实验和原理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思维拓展的空间,最后联络习题解释生活和消费理论方面的现象,将知识运用到实际。

作为教师,整个过程始终耐心细致的在引导学生如何考虑、如何解决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值得肯定和有效的地方。

精美排版郝婧细胞膜教学导案

精美排版郝婧细胞膜教学导案

精美排版郝婧细胞膜教学导案
标题:精美排版郝婧细胞膜教学导案
目标:通过精美的排版和教学导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导入:
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呈现细胞膜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导入问题:
1. 你知道细胞膜是什么吗?
2. 细胞膜有什么重要的功能呢?
核心内容:
1. 细胞膜的结构:
a. 磷脂双层结构
b. 蛋白质通道
c. 糖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2. 细胞膜的功能:
a. 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稳态
b. 控制物质的进出
c. 信号传导
3. 细胞膜的特殊性质:
a. 选择性通透性
b. 浓度梯度和电化学梯度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膜的示意图和图解,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例如让学生观察细胞膜通透性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教学辅助工具:
1. PowerPoint或其他展示软件,用于展示文字、图片和图解。

2. 实验器材,用于进行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巩固练习:
设置一些选择题或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延伸拓展:
在掌握了细胞膜的基本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与其他细胞组分进行关联,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

总结:
通过精美排版和教学导案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通过互动环节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教材与学习者分析
教材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的知识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面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生物膜系统等内容的重要基础。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学习,理解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为进一步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打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其中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能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学习者分析
在初中生物课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学生对细胞膜已经有所了解。

高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上课充满热情、积极发言、善于表现自己,并且具有合作精神。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材料和辨别重点难点的能力。

而且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史料引导学生构建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特点,并能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说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与结构
2,说出细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
3,说出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特点
2.细胞膜的功能
教学难点
1.细胞膜上脂质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融合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课本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叫郝婧,是生物技术0803班的学生,今天下午
我们将一起领略生物的神秘与精彩!
1新课导入
师:任何系统都有边界,例如,使人体内部与外界分隔开的皮肤和黏膜,就是人体的边界,一个国家有陆地,海域,领空的边界,边界对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那么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她的边界是什么呢?
【板书课题】: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生(齐):细胞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点评】: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总结】:导入比较新颖,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2 新课学习
从科学家研究现象中发现细胞膜成分及结构
师:首先,我们一起跟随研究者来探究一下细胞膜的成分
【板书课题】:一,成分
分析资料:①1859年,E.Oerton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

发现凡是易溶于脂类的物质,也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类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

②1897年,Crijins和Hedin用红细胞做实验,同样也证明分子的通透性与其在脂类中的溶解度有关。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学生探讨回答,细胞膜中有磷脂
师:这说明,脂质分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脂质分子大约占细胞膜的50%【点评】: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板书课题】:脂质(50%)
师:给出资料: 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对血影的研究,他们用有机溶剂抽提细胞膜中的脂类物质,在水面形成单分子层,聚拢后测得总面积是红细胞膜面积的2倍。

生:学生经过思考和分析资料后知道细胞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

师:指出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点评】:培养学生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寻求解决之道。

【板书课题】: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
师:分析资料: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深层分析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

生:猜测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师: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而且蛋白质含量大约为40%
【点评】:让学生回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板书课题】:蛋白质(40%)
师:研究者还发现,细胞膜中还含有少量的糖类。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
【板书课题】:糖类(2%--10%),糖被
师:接下来,我想问,那细胞是不是静止不动的?
生(齐):不知道
师: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