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重难点专训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基础复习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基础复习

第13章基础复习知识点1命题、定理与证明1.一般地,判断某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构两部分组成,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基本事实是在继续学习过程中用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3.定理:有些命题可以从基本事实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4.根据条件、定义以及基本事实、定理等,经过演绎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无限小数是无理数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判断命题“如果n<1,那么W−1<0”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反例中的n可以为()A.-2u−12 C.0D123.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4.填写下列证明过程中的推理根据:已知:如图所示,AC、BD相交于点O,DF平分∠CDO与AC相交于点F,BE平分∠ABO与AC相交于点E,∠A=∠C.求证:∠1=∠2.证明:∵∠A=∠C(),∴AB∥CD(),∴∠ABO=∠CDO(),又∵DF平分∠CDO,BE平分∠ABO,∴∠1=12∠Cs∠2=12∠B(),∴∠1=∠2().知识点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相互重合的顶点是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是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是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①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S. A.S.(或边角边).②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A.S. A.(或角边角).③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A. A.S.(或角角边).④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S.S.S.(或边边边).⑤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H.L.(或“斜边直角边”).5.如图,AB=AD,CB=CD,∠B=32°,∠BAD=72°,则∠ACD的度数是()A.102°B.112°C.114°D.1226.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DB.AC=DFC.AB=EDD.BF=EC7.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若AB=4,CF=3,则BD的长是()A.0.5B.1C.1.5D.28.图中的小正方形边长都相等,若△MNP≌△MFQ,则点Q可能是图中的()A.点DB.点CC.点BD.点A9.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一定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10.如图所示,在Rt△ACD和Rt△BCE中,若AD=BE,DC=EC,则不正确的结论是()A.Rt△ACD≌Rt△BCEB.OA=OBC.E是AC的中点D.AE=BD11.如图,点D在线段BC上,若BC=DE,AC=DC,AB=EC,且∠ACE=180°-∠ABC-2x°,则下列角中,大小为x°的角是()A.∠EFCB.∠ABCC.∠FDCD.∠DFC12.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B>BC,点D在边BC上,且C B=14,点E、F在线段AD上,满足∠BED=∠CFD=∠BAC,若△B=20,则.△B+△C=()A.18B.15C.12D.913.如图,∠E=∠F=90°,∠B=∠C,AE=AF,结论:①EM=FN;②CD=DN;③∠FAN=∠EAM;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4.如图,AC=DC,BC=EC,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ABC≌△DEC.15.如图,∠1=∠2,∠3=∠4,,则全等三角形有对.16.如图,已知△ABC中,F是高AD和BE的交点,且AD=BD,CD=4,则线段DF的长度为.17.(南通中考)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连结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点E,使CE= CB.连结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18.如图,在△ABC中,AC=5,中线AD=7,求边AB的取值范围.19.如图,点O是线段AB的中点,OD∥BC且OD=BC.(1)求证:△AOD≌△OBC.(2)若∠ADO=35°,求∠DOC的度数.20.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1)求证:△ADC≌△CEB.(2)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21.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1)求证:△ABC≌△ADE.(2)求∠FAE的度数.(3)求证:CD=2BF+DE.。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A.150° B.210° C.105° D.75°2.(2016•济南校级一模)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E,BC=EF B.BC=EF,AC=DFC.∠A=∠D,∠B=∠E D.∠A=∠D,BC=EF3. 下列四个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A.互补的两角必有一条公共边B.同旁内角互补C.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D.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4.已知如图,AD∥BC,AB⊥BC,CD⊥DE,CD=ED,AD=2,BC=3,则△ADE的面积为(). A. 1 B. 2 C. 5 D. 无法确定5. 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的12AB的长为半径画孤,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A.7B.14C.17D.206. 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AC=5,BC=3,则BD的长为().A.1 B.1.5 C.2 D.2.57.如图,在△ABC中,∠B=36°,∠C=72°,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图中共有三个等腰三角形 B.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C.AC+CD=AB D.BD=2CD8. 用尺规作图“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线,作等腰三角形”,有下列作法:①作线段BC=a;②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交BC于点D;③在直线m上截取DA=h,连接AB、AC.这样作法的根据是().A.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B.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C.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D.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二.填空题9. 如图,△ABC中,AM平分∠CAB,CM=20cm,那么M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cm.10. 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11.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O是BC上任意一点,OE、OF分别与两边垂直,等边三角形的高为1,则OE+OF的值为.1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点O在△ABC内,•且∠OBC=∠OCA,∠BOC=110°,则∠A的度数为________.13.如图,Rt△ABC中,∠B=90°,若点O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则∠AOC=_________.1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是 .15.如图,六边形ABCDEF的六个内角都相等.若AB=1,BC=CD=3,DE=2,则这个六边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16. (2016•抚顺)如图,点B的坐标为(4,4),作BA⊥x轴,BC⊥y轴,垂足分别为A,C,点D为线段OA的中点,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B、BC上沿A→B→C运动,当OP=CD 时,点P的坐标为.三.解答题17.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AE+CD=AC.1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30°.点D为△ABC内一点,且DB=DC,∠DCB=30°.点E为BD延长线上一点,且AE=AB.(1)求∠ADE的度数;(2)若点M在DE上,且DM=DA,求证:ME=DC.19.阅读下面材料: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小聪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小聪将命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小聪想:要想解决问题,应该对∠B进行分类研究.∠B可分为“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是直角时,如图1,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根据“HL”定理,可以知道Rt△ABC≌Rt△DEF.第二种情况:当∠B是锐角时,如图2,BC=EF,∠B=∠E<90°,在射线EM上有点D,使DF=AC,画出符合条件的点D,则△ABC和△DEF的关系是;A.全等 B.不全等 C.不一定全等第三种情况:当∠B是钝角时,如图3,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求证:△ABC≌△DEF.20.已知:△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且∠ADC=60°.问题1:如图1,若∠ACB=90°,AC=m AB,BD=n DC,则m的值为_________,n的值为__________.问题2:如图2,若∠ACB为钝角,且AB>AC,BD>DC.(1)求证:BD-DC<AB-AC;(2)若点E在AD上,且DE=DB,延长CE交AB于点F,求∠BFC的度数.【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A′DE是△ABC翻折变换而成,∴∠AED=∠A′ED,∠ADE=∠A′DE,∠A=∠A′=75°,∴∠AED+∠ADE=∠A′ED+∠A′DE=180°-75°=105°,∴∠1+∠2=360°-2×105°=150°.2. 【答案】D;【解析】(1)△ABC≌△DEF(SAS);故A正确;(2)△ABC≌△DEF(SSS);故B正确;(3)△ABC≌△DEF(ASA);故C正确;(4)无法证明△ABC≌△DEF,故D错误.3. 【答案】C;【解析】答案A是假命题,因为互补的两角不一定有一条公共边;答案B是假命题,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在两直线平行的前提下,同旁内角互补;答案C是真命题;答案B是假命题,一个角的补角不一定大于这个角,也可能小于或等于这个角.4. 【答案】A;【解析】因为知道AD的长,所以只要求出AD边上的高,就可以求出△ADE的面积.过D作BC的垂线交BC于G,过E作AD的垂线交AD的延长线于F,构造出Rt△EDF≌Rt△CDG,求出GC的长,即为EF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5. 【答案】C;【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AD=BD,又由△ADC的周长为10,求得AC+BC的长,则可求得△ABC的周长.6. 【答案】A;【解析】延长BD交AC于E,由题意,BC=CE=3,AE=BE=5-3=2,且BD=DE=12BE=1.7. 【答案】D;【解析】解:A、在△ABC中,∠B=36°,∠C=72°,∴∠BAC=180°﹣36°﹣72°=72°,∵AD平分∠BAC,∴∠DAC=∠DAB=36°,即∠DAB=∠B,∠BAC=∠C,∠ADC=36°+36°=72°=∠C,∴△ADB、△ADC、△ABC都是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DAB=∠B,∴AD=BD,∴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故本选项错误;C、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在△EAD和△CAD中∴△EAD≌△CAD,∴DE=DC,∠C=∠AED=72°,∵∠B=36°,∴∠EDB=72°﹣36°=36°=∠B,∴DE=BE,即AB=AE+BE=AC+CD,故本选项错误;D、∵CD=DE=BE,DE+BE>BD,∴BD<2DC,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8. 【答案】A;解析】易证∴△EFA≌△ABG得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得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故S=12(6+4)×16-3×4-6×3=50.二.填空题9. 【答案】20;【解析】过M作MD⊥AB于D,可证△ACM≌△ADM,所以DM=CM=20cm.10.【答案】45°;【解析】Rt△BDH≌Rt△ADC,BD=AD.11.【答案】1;【解析】连接AO,△ABO的面积+△ACO的面积=△ABC的面积,所以OE+OF=等边三角形的高.12.【答案】40°;【解析】∵AB=AC,所以∠ABC=∠ACB,又∵∠OBC=∠OCA,∴∠ABC+∠ACB=2(∠OBC+∠OCB),∵∠BOC=110°,∴∠OBC+∠OCB=70°,∴∠ABC+∠ACB=140°,∴∠A=180°-(∠ABC+∠ACB)=40°.13.【答案】135°;【解析】点O 为角平分线的交点,∠AOC =180°-12(∠BAC +∠BCA )=135°. 14. 【答案】30°或75°或15°;【解析】根据不同边的高分类讨论.15.【答案】15;【解析】因为六边形ABCDEF 的六个内角都相等为120°,每个外角都为60°,向外作三个三角形,进而得到四个等边三角形,如图,设AF =x ,EF =y ,则有x +1+3=x +y +2=3+3+2=8所以x =4,y =2,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1+3+3+2+2+4=15.16.【答案】(2,4)或(4,2);【解析】①当点P 在正方形的边AB 上时,Rt △OCD ≌Rt △OAP ,∴OD=AP ,∵点D 是OA 中点,∴OD=AD=OA ,∴AP=AB=2,∴P (4,2),②当点P 在正方形的边BC 上时,同①的方法,得出CP=BC=2,∴P (2,4).三.解答题17.【解析】证明:如图所示,在AC 上取点F ,使AF =AE ,连接OF ,在△AEO 和△AFO 中,,12,AE AF AO AO =⎧⎪∠=∠⎨⎪=⎩∴ △AEO ≌△AFO (SAS ).∴ ∠EOA =∠FOA .∵ ∠B =60°,∴ ∠AOC =180°-(∠OAC +∠OCA)=180°-12(∠BAC +∠BCA) =180°-12(180°-60°) =120°.∴ ∠AOE =∠AOF =∠COF =∠DOC =60°.在△COD 和△COF 中,,,,COD COF OC OC OCD OCF ∠=∠⎧⎪=⎨⎪∠=∠⎩∴ △COD ≌△COF (ASA ).∴ CD =CF .∴ AE +CD =AF +CF =AC .18.【解析】解:(1)如图.∵△ABC 中,AB =AC ,∠BAC =30°,∴∠ABC =∠ACB =(18030)2-÷=75°.∵DB =DC ,∠DCB =30°,∴∠DBC =∠DCB =30°.∴∠1=∠ABC -∠DBC =75°-30°=45°.∵AB =AC ,DB =DC ,∴AD 所在直线垂直平分BC .∴AD 平分∠BAC .∴∠2=21∠BAC = 3021⨯=15°. ∴∠ADE =∠1+∠2 =45°+15°=60°.(2)证明:连接AM ,取BE 的中点N ,连接AN .∵△ADM 中,DM =DA ,∠ADE =60°,∴△ADM 为等边三角形.∵△ABE 中,AB =AE ,N 为BE 的中点,∴BN =NE ,且AN ⊥BE .∴DN =NM .∴BN -DN =NE -NM ,即 BD =ME .∵DB =DC ,∴ME =DC .19.【解析】解:第二种情况:如图1所示:以F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EM 于D 、D′;则DF=D′F=AC,△DEF≌△ABC,△D′EF 和△ABC 不全等; 故选:C ;第三种情况:证明:如图2所示:过点C 作CG⊥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 ,过点F 作DH⊥DE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H ,∵∠B=∠E,∴180°﹣∠B=180°﹣∠E,即∠CBG=∠FEH,在△CBG 和△FEH 中,,∴△CBG≌△FEH(AAS ),∴CG=FH,在Rt△ACG 和Rt△DFH 中,,∴Rt△ACG≌Rt△DFH(HL ),∴∠A=∠D,在△ABC 和△DEF 中,,∴△ABC≌△DEF(AAS ).20.【解析】证明:问题1:21,2 ; 问题2:(1)在AB 上截取AG ,使AG =AC ,连接GD .(如图) ∵AD 平分∠BAC ,∴∠1=∠2.在△AGD 和△ACD 中,AG AC 12 A D AD⎧⎪∠∠⎨⎪⎩===∴△AGD ≌△ACD .∴DG =DC .∵△BGD 中,BD -DG <BG ,∴BD -DC <BG .∵BG = AB -AG = AB -AC ,∴BD -DC <AB -AC .(2)∵由(1)知△AGD ≌△ACD ,∴GD =CD ,∠4 =∠3=60°.∴∠5 =180°-∠3-∠4=180°-60°-60°=60°. ∴∠5 =∠3.在△BGD 和△ECD 中,53DB DE DG DC =⎧⎪∠∠⎨⎪=⎩=,∴△BGD ≌△ECD .∴∠B =∠6.∵△BFC 中,∠BFC =180°-∠B -∠7 =180°-∠6-∠7 =∠3, ∴∠BFC =60°.。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B.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C.若 ABC ≌ △A 1B 1C 1 ,则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关于一条直线对称 D.直线 MN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若 P 点使 PA =PB ,则点 P 在 MN 上,若 P 1A ≠P 1B ,则 P 1 不在 MN 上2. 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 ).A.直线 AB 和 CD 垂直吗B.过线段 AB 的中点 C 画 AB 的垂线C.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D.连结 A ,B 两点 3.(2016•新疆)如图,在△ABC 和△DEF 中,∠B=∠DEF ,AB=DE ,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 ≌△DEF ,这个条件是( )A .∠A=∠DB .BC=EFC .∠ACB=∠FD .AC=DF 4. 在下列结论中, 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5. 图中的尺规作图是作( ).A.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B. 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C. 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 角的平分线 6.如图,AC=AD ,BC=BD ,则有().A. AB 垂直平分 CDB. CD 垂直平分 ABC. AB 与 CD 互相垂直平分D. CD 平分∠ACB7. 如图,△ABC 中∠ACB =90°,CD 是 AB 边上的高,∠BAC 的角平分线 AF 交 CD 于 △E ,则CEF 必为(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8.已知,如图,△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BE=C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1)DA平分∠EDF;(△2)EBD≌FCD;(△3)AED≌AFD;(△4)AD垂直BC.()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9.“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如果_________,那么_________.10.△ABC和△ADC中,下列三个论断:①AB=AD;②∠BAC=∠DAC;③BC=DC.将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写出一个真命题:__________.11.如图,在△ABC中,∠B=30°,ED垂直平分BC,ED=3.则CE长为.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13.如右图,在△ABC中,∠C=90°,BD平分∠CBA交AC于点D.若AB=a,CD=b,则△ADB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14.(2016秋•扬中市月考)如图,AC⊥AB,AC⊥△C D,要使得ABC≌△CDA.(1)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条件;(2)若以“HL”为依据,需添加条件.15.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16.如图,△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OM∥AB,ON∥AC,BC=10cm,则ΔOMN的周长=______cm.三.解答题17.如图,在△ABC中,∠BAC=60°,∠ACB=40°,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为∠BAC、∠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18.作图题(不写作图步骤,保留作图痕迹).已知:如图,求作点P,使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且P到∠MON两边的距离也相等.19.(1)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于E,DF⊥AC于F,则有相等关系DE=DF,AE=AF.(2)如图2,在(1)的情况下,如果∠MDN=∠EDF,∠MDN的两边分别与AB、AC相交于M、N两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又有相等关系AM+=2AF,请加以证明.(3)如图3,在Rt△ABC中,∠C=90°,∠BAC=60°,AC=6,AD平分∠BAC交BC于D,∠MDN=120°,ND∥AB,求四边形AMDN的周长.20.已知:如图,△ABC中,∠ACB=45︒,AD⊥BC于D,CF交AD于点F,连接BF 并延长交AC于点E,∠BAD=∠FCD.求证:(△1)ABD≌△CFD;(2)BE⊥AC.【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关于一条直线对称.2.【答案】C;【解析】根据命题的定义作出判断.3.【答案】D;【解析】∵∠B=∠DEF,AB=DE,∴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DEF;故选D.4.【答案】D;【解析】A项应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B项如果腰不相等不能证明全等;C项直角三角形至少要有一边相等.5.【答案】A;【解析】根据图象是一条线段,它是以线段的两端点为圆心,作弧,进而作出垂直平分线,故做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6.【答案】A;【解析】∵AC=AD,BC=BD,∴点A,B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AB垂直平分CD.故选A.7.【答案】A;【解析】∠CFA=∠B+∠BAF,∠CEF=∠ECA+∠EAC,而∠B=∠ECA,∠BAF=∠EAC,故△CEF为等腰三角形.8.【答案】D;【解析】解:(1)如图,∵AB=AC,BE=CF,∴AE=AF.又∵AD是角平分线,∴∠1=∠2,∴在△AED和△AFD中,,∴△AED≌△AFD(SAS),∴∠3=∠4,即DA平分∠EDF.故(1)正确;∵如图,△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ABD≌△ACD.又由(△1)知,AED≌△AFD,∴EBD≌FCD.故(△2)正确;(3)由(△1)知,AED≌AFD.故(△3)正确;(△4)∵如图,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AD⊥BC,即AD垂直BC.故(4)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4个.故选:D.二.填空题9.【答案】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互逆命题的知识,根据概念即可得出答案.10.【答案】①②③;11.【答案】6;【解析】∵ED垂直平分BC,∴BE=CE,∠EDB=90°,∵∠B=30°,ED=3,∴BE=2DE=6,∴CE=612.【答案】60°或120°;【解析】解: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顶角是120°;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顶角是60°.故答案为:60°或120°.13.【答案】1ab;21【解析】由三角形全等知D点到AB的距离等于CD=b,所以△ADB的面积为ab.2 14.【答案】AB=CD;AD=BC【解析】(1)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条件:AB=CD;△ABC≌△CDA(SAS);(2)若以“HL”为依据,需添加条件:AD=BC;△R t ABC≌△R t CDA(HL).15.【答案】45°;【解析】△R t BDH≌△R t ADC,BD=AD.16.【答案】10;【解析】OM=BM,ON=CN,∴△OMN的周长等于BC.三.解答题17.【解析】证明:延长AB至E,使BE=BP,连接EP∵在△ABC中,∠BAC=60°,∠ACB=40°,∴∠ABC=80°∴∠E=∠BPE=802=40°∵AP、BQ分别为∠BAC、∠ABC的角平分线,∴∠QBC=40°,∠BAP=∠CAP∴BQ=QC(等角对等边)在△AEP与△ACP中,⎨∠E=∠C⎪A P=AP⎧∠EAP=∠CAP⎪⎩∴△AEP≌△ACP(AAS)∴AE=AC∴AB+BE=AQ+QC,即AB+BP=AQ+BQ.18.【解析】解:19.【解析】(1)证明:∵AD平分∠BAC,∴∠BAD=∠CAD,∵DE⊥AB,DF⊥AC,∴∠AED=∠AFD=90°,在△ADE和△ADF中,,∴△ADE≌△ADF(AAS),∴DE=DF,AE=AF;(2)解:AM+AN=2AF;证明如下:由(1)得DE=DF,∵∠MDN=∠EDF,∴∠MDE=∠NDF,在△MDE和△NDF中,,∴△MDE≌△NDF(ASA),∴ME=NF,∴AM+AN=(AE+ME)+(AF﹣NF)=AE+AF=2AF;(3)由(2)可知AM+AN=2AC=2×6=12,∵∠BAC=60°,AD平分∠BAC交BC于D,∴∠BAD=∠CAD=30°,∵ND∥AB,∴∠ADN=∠BAD=30°,∴∠CAD=∠ADN,∴AN=DN,在Rt△CDN中,DN=2CN,∵AC=6,∴DN=AN=×6=4,∵∠BAC=60°,∠MDN=120°,∴∠CDE=∠MDN,∴DM=DN=4,∴四边形AMDN的周长=12+4×2=20.20.【解析】证明:(1)∵AD⊥BC,∴∠ADC=∠FDB=90°.∵∠ACB=45︒,∴∠ACB=∠DAC=45︒∴AD=CD∵∠BAD=∠FCD,∴△ABD≌△CFD(2)∵△ABD≌△CFD∴BD=FD.∵∠FDB=90°,∴∠FBD=∠BFD=45︒.∵∠ACB=45︒,∴∠BEC=90︒.∴BE⊥AC.AEFB D C。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华东师大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华东师大版.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几何图形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以华东师大版为例):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完全相等时,称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 S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 ASA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夹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 RHS判定法: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3.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三边对应及其夹角相等:若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则它们的对应边分别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 各角的对边相等:若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则它们的对应角的对边也分别相等。

- 全等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质(书中详细介绍)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全等三角形的画法以及其他几何图形的构造:通过全等三角形的画法,可以进行其他几何图形的构造,如三角形的平分、作等边三角形、作正方形、作平行四边形等等。

5.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其他几何定理。

- 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有关长度、角度等问题。

以上就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

除了理解这些知识点,还需要多做题、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应用的技巧。

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2全等三角形+课件+++2024—-2025学年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2全等三角形+课件+++2024—-2025学年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思考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对应相等 的元素(边或角),又会如何呢?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1=∠2,∠B=∠D,△ABC翻折后与
△ADE重合,说明△ABC≌△ADE,则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D )
A.AB=AE C.∠ABC=∠AED
B.AC=ED D.∠BAC=∠DAE
巩固练习
2.如图所示,若△ABC沿AB方向平移得到△A′B′C′, 则∠A=∠B′A′C′,∠ABC= ∠A′B′C′,∠C= ∠C′, AB= A′B′,AA′= BB′,AC∥ A′C′.
能否减少一些条件,找到更简便的判定两个三角形 全等的方法呢?
对两个三角形来说,六个元素(三条边、三对角)中至少 要有几个元素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才会全等呢?
探索新知
探究1 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对应相等的元素,那么会出 现几种可能的情况?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
两种,一组角或者边对应相等. (1) 画几个有一边长为 8 cm 的三角形,这样得到的三角 形是否全等?
巩固练习
3. 如图,△ABC≌△AED,AB 是△ABC 的最大边,AE 是△AED 的最大边,∠BAC 与∠ EAD 是对应角,且∠BAC = 25°,∠B = 35°,AB = 3 cm,BC = 1 cm,求出∠E,∠ ADE 的度数和线段 DE,AE 的长度.
解:∵ △ABC≌△AED(已知), ∴∠E =∠B = 35°(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
三种,一条边和一个角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边相等.
按照下面的条件,用刻度尺或量角器画三角形,并和周围 的同学比较一下,所画的图形是否全等.
掌握新知
(1)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 30° 和 70°.
30° 70°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重难点突破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重难点突破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重难点突破一、“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理解突破建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直角边确定了,根据勾股定理,可以知道第三边也是确定的,从而可以证明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但是勾股定理是后面学习的内容,在这里不能运用勾股定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只能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得出定理.可参考以下教学设计:前面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问题1: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条件外,还要满足哪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的条件全等依据方法1 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SAS”方法2 一个锐角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ASA”或“AAS”方法3 一个锐角和斜边分别相等“AAS”追问:如果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上面的三个判定方法,学生思考猜想: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设计意图】直接进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想.问题2:探究5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画法:(1)画∠MC′N=90°;(2)在射线C′M上截取B′C′=BC;(3)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C′N于点A′;(4)连接A′B′.追问: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文字语言: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符号语言:在Rt△ABC与Rt△A′B′C′中,∴Rt△ABC≌Rt△A′B′C′(HL).师生活动:师生共同进行尺规作图,学生进行操作,观察是否全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掌握文字和符号语言.【设计意图】通过作图、剪图、比较图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斜边、直角边”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二、“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运用突破建议:得到了“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以后,安排例5,为学生利用“斜边、直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作出示范.并将题目变式,让学生感受多种方法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然后进行习题练习.可参考以下教学设计:问题3:例5如图,AC⊥BC,BD⊥AD,垂足分别为C,D,AC=BD.求证:BC=AD.证明:∵AC⊥BC,BD⊥AD,∴∠C与∠D都是直角,在Rt△ABC与Rt△BAD′中,∴Rt△ABC≌Rt△BAD(HL).∴BC=AD.追问:若图中AC,BD相交于点E,图中还有全等三角形吗?怎样证明?师生活动:学生先口述理由,然后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教师规范步骤.【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熟悉根据“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程序.同时意识到,除了“HL”,前面所学的判定也可以用来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在Rt△ABE与Rt△DCF中,∴Rt△ABE≌Rt△DCF(HL).∴AE=DF.师生活动:学生板演,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教师点评.【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斜边、直角边”的应用.。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课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课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寻找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培养合作精神,体验分类思想.【学习重点】掌握寻找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学习难点】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阅读教材P59~P61,完成下面的内容:问题: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思考:(1)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否再减少一些条件?(2)对两个三角形来说,六个元素中至少要有几个元素分别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才会全等呢?探究一:如果只知道两个三角形有一组元素对应相等(边或角),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1.试一试:(1)画一个有一角为60°的三角形,与同桌所画的三角形对比一下,观察它们是否全等?(2)再画一个有一条边为5cm的三角形,结果怎样呢?2.填表:课本P60表格;3.发现:两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探究二: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元素对应相等的情况呢?1.试一试:分别画出相应三角形与同桌所画的三角形对比一下,观察它们是否全等?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各小组展示的黑板上,在展示的时候解决.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解法,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做每一步运算时都要自觉地注意有理有据.(1)三角形的内角分别为30°和70°;(2)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cm 和3cm ;(3)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边长为3cm .2.填表:课本P 61表格;3.发现:两个三角形只有两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探究三: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元素对应相等,有几种可能的情况?解:有4种情形: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相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范例:如图,△ABC ≌△ADE ,且∠CAD =10°,∠B =∠D =25°,∠EAB =120°,求∠DFB 和∠DGB 的度数.解:∵△ABC ≌△ADE ,∴∠DAE =∠BAC =12(∠EAB -∠CAD)=12(120°- 10°)=55°. ∴∠DFB =∠FAB +∠B =∠FAC +∠CAB +∠B =10°+55°+25°=90°,∠DGB =∠DFB -∠D =90°-25°=65°.变例:已知△ABC ≌△ADE ,其中∠CAE =40°,∠C =50°,则DE 与AC 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021-2022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期末复习解答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2021-2022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期末复习解答题专题训练(附答案)

2021-2022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期末复习解答题专题训练(附答案)1.如图,点E,C,F,B在同一条直线上,EC=BF,AC∥DF,∠A=∠D.求证:AB=DE.2.已知,如图,AB=AD,∠B=∠D,∠1=∠2=60°.(1)求证:△ADE≌△ABC;(2)求证:AE=CE.3.已知:如图,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DE,AC=CE,∠ACD=∠B.求证:△ABC≌△CDE.4.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AC,点E是BD上一点,且∠ABD=∠ACD,∠EAD=∠BAC.(1)求证:AE=AD;(2)若∠ACB=65°,求∠BDC的度数.5.已知:如图,A、F、C、D四点在一直线上,AF=CD,AB∥DE,且AB=DE.求证:(1)△ABC≌△DEF;(2)BC∥EF.6.如图,点A,D,B,E在一条直线上,AD=BE,AC=DF,AC∥DF.求证:BC=EF.7.如图,BE⊥AE,CF⊥AE,垂足分别为E、F,D是EF的中点,CF=AF.(1)请说明CD=BD;(2)若BE=6,DE=3,请直接写出△ACD的面积.8.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点E是∠ACB内部一点,连接CE,作AD⊥CE,BE⊥CE,垂足分别为点D,E.(1)求证:△BCE≌△CAD;(2)若BE=5,DE=7,求△ACD的周长.9.如图,在△ABC中,BD⊥AC于点D,CE⊥AB于点E,BD、CE相交于点G,BD=DC,DF∥BC交AB于点F,连接FG.求证:(1)△DAB≌△DGC;(2)CG=FB+FG.10.如图,在△ABC中,∠A=60°,BE,CD是△ABC的角平分线,BE与CD相交于点P.(1)求∠BPC的度数;(2)求证:BC=BD+CE.1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1)求证:△ADC≌△CEB.(2)AD=5cm,DE=3cm,求BE的长度.12.如图,BD为△ABC的角平分线,且BD=BC,E在BD的延长线上,连接AE,∠BAE =∠BEA,连接CE.求证:(1)△ABD≌△EBC;(2)∠BCE+∠BCD=180°.13.如图,已知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DC,AF=DE,CF=BE.求证:AF ∥DE.14.如图,∠A=∠D=90°,AB=DC,点E,F在BC上且BE=CF.(1)求证:AF=DE;(2)若OM平分∠EOF,求证:OM⊥EF.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点E,F分别在AB,AD上,AE=AF,CE=CF,求证:CB=CD.16.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交CB于点D,过点D作DE⊥AB 于点E.(1)求证:△ACD≌△AED;(2)若∠B=30°,CD=1,求BD的长.17.如图,BD是∠ABC的平分线,AB=BC,点E在BD上,连接AE、CE,过点D作DF ⊥AE,DG⊥CE,垂足分别是F、G.(1)求证:△ABE≌△CBE;(2)求证:DF=DG.18.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于D,CE⊥AB于E,AD与CE交于点F,且AD=CD.(1)求证:△ABD≌△CFD;(2)已知BC=7,AD=5,求AF的长.19.如图,在△ABE中,AB=AE,AD=AC,∠BAD=∠EAC,BC、DE交于点O.求证:(1)△ABC≌△AED;(2)OB=OE.20.如图,△AOC和△BOD中,OA=OC,OB=OD,∠AOC=∠BOD=α(0<α<90°),AD与BC交于点P.(1)求证:△AOD≌△COB;(2)求∠APC(用含α的式子表示);(3)过点O分别作OM⊥AD,ON⊥BC,垂足分别为点M、N,请直接写出OM和ON 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1.证明:∵EC=BF,∴EC+CF=BF+CF,即EF=BC,∵AC∥DF,∴∠ACB=∠DFE,在△ABC和△DEF中,,∴△ABC≌△DEF(AAS),∴AB=DE.2.(1)证明:∵∠1=∠2,∴∠1+∠BAE=∠2+∠BAE,即∠DAE=∠BAC,在△ABC和△ADE中,,∴△ABC≌△ADE(ASA);(2)证明:由(1)得△ABC≌△ADE,∴AE=AC,∵∠2=60°,∴△ACE是等边三角形,∴AE=CE.3.证明:∵AC∥DE,∴∠ACB=∠E,∠ACD=∠D,∵∠ACD=∠B,∴∠D=∠B,在△ABC和△EDC中,∴△ABC≌△CDE(AAS).4.证明:(1)∵∠BAC=∠EAD∴∠BAC﹣∠EAC=∠EAD﹣∠EAC即:∠BAE=∠CAD在△ABE和△ACD中,∴△ABE≌△ACD(ASA),∴AE=AD;(2)解:∵∠ACB=65°,AB=AC,∴∠ABC=∠ACB=65°,∴∠BAC=180°﹣∠ABC﹣∠ACB=180°﹣65°﹣65°=50°,∵∠ABD=∠ACD,∠AOB=∠COD,∴∠BDC=∠BAC=50°.5.证明:(1)∵AF=CD,∴AF+FC=CD+FC即AC=DF.∵AB∥DE,∴∠A=∠D.∵AB=DE,∴在△ABC和△DEF中.∴△ABC≌△DEF(SAS).(2)∵△ABC≌△DEF(已证),∴∠ACB=∠DFE.∴EF∥BC.6.证明:∵AD=BE,∴AD+BD=BE+BD,即AB=DE,∵AC∥DF,∴∠A=∠EDF,在△ABC与△DEF中,,∴△ABC≌△DEF(SAS),∴BC=EF.7.解:(1)∵BE⊥AE,CF⊥AE,∴∠BED=∠CFD,∵D是EF的中点,∴ED=FD,在△BED与△CFD中,,∴△BED≌△CFD(ASA),∴CD=BD;(2)由(1)得:CF=EB=6,∵AF=CF,∴AF=6,∵D是EF的中点,∴DF=DE=3,∴AD=9,∴△ACD的面积:AD•CF=×9×6=27.8.(1)证明:∵BE⊥CE,AD⊥CE,∴∠E=∠ADC=90°,∴∠EBC+∠BCE=90°.∵∠BCE+∠ACD=90°,∴∠EBC=∠DCA.在△BCE和△CAD中,,∴△BCE≌△CAD(AAS);(2)解:∵:△BCE≌△CAD,BE=5,DE=7,∴BE=DC=5,CE=AD=CD+DE=5+7=12.∴由勾股定理得:AC=13,∴△ACD的周长为:5+12+13=30,故答案为:30.9.证明:(1)∵BD⊥AC,CE⊥AB,∴∠ABD+∠A=90°,∠ACE+∠A=90°,∴∠ABD=∠ACE,在△DAB和△DGC中,,∴△DAB≌△DGC(ASA);(2)∵△DAB≌△DGC,∴AB=CG,DA=DG,∵BD=CD.∠BDC=90°,∴∠DBC=∠DCB=45°,∵DF∥BC,∴∠FDA=∠FDG=45°,在△DF A和△DFG中,,∴△DF A≌△DFG(SAS),∴F A=FG.∴CG=AB=FB+F A=FB+FG.10.解:(1)∵BE,CD是△ABC的角平分线,∴∠PBC=∠ABC,∠PCB=∠ACB,∵∠A=60°,∴∠BPC=180°﹣(∠ABC+∠ACB)=180°﹣(180°﹣60°)=120°;(2)证明:在BC上取点G使得CG=CE,∵∠BPC=120°,∴∠BPD=∠CPE=60°,在△CPE和△CPG中,,∴△CPE≌△CPG(SAS),∴∠CPG=∠CPE=60°,∴∠BPG=120°﹣60°=60°=∠BPD,在△BPD和△BPG中,,∴△BPD≌△BPG(ASA),∴BD=BG,∴BD+CE=BG+CG=BC.11.(1)证明:∵AD⊥CE,∠ACB=90°,∴∠ADC=∠ACB=90°,∴∠BCE=∠CAD(同角的余角相等),在△ADC与△CEB中∴△ADC≌△CEB(AAS);(2)解:由(1)知,△ADC≌△CEB,则AD=CE=5cm,CD=BE.∵CD=CE﹣DE,∴BE=AD﹣DE=5﹣3=2(cm),即BE的长度是2cm.12.证明:(1)∵∠BAE=∠BEA,∴BA=BE,∵BD为△ABC的角平分线,∴∠ABD=∠EBC,在△ABD和△EBC中,,∴△ABD≌△EBC(SAS);(2)由(1)得:△ABD≌△EBC,∴∠ADB=∠BCE,∵BD=BC,∴∠BDC=∠BCD,又∵∠ADB+∠BDC=180°,∴∠BCE+∠BCD=180°.13.证明:∵AB=CD,∴AB+BC=CD+BC,即AC=BD,在△ACF和△DBE中,,∴△ACF≌△DBE(SSS),∴∠A=∠D,∴AF∥DE.14.证明:(1)∵BE=CF,∴BE+EF=CF+EF,即BF=CE,∵∠A=∠D=90°,∴△ABF与△DCE都为直角三角形,在Rt△ABF和Rt△DCE中,,∴Rt△ABF≌Rt△DCE(HL),∴AF=DE;(2)由(1)得:Rt△ABF≌Rt△DCE,∴∠AFB=∠DEC,∴OE=OF,∵OM平分∠EOF∴OM⊥EF.15.证明:连接AC,在△AEC与△AFC中,∴△AEC≌△AFC(SSS),∴∠CAE=∠CAF,∵∠B=∠D=90°,∴CB=CD.16.(1)证明:∵AD平分∠CAB,DE⊥AB,∠C=90°,∴CD=ED,∠DEA=∠C=90°,∵在Rt△ACD和Rt△AED中,∴Rt△ACD≌Rt△AED(HL);(2)∵DC=DE=1,DE⊥AB,∴∠DEB=90°,∵∠B=30°,∴BD=2DE=217.证明:(1)∵BD是∠ABC的平分线,∴∠ABE=∠CBE,在△ABE和△CBE中,∴△ABE≌△CBE(SAS);(2)∵△ABE≌△CBE,∴∠AEB=∠CEB,∴∠AED=∠CED,∵DF⊥AE,DG⊥CE,∴FD=DG.18.(1)证明:∵AD⊥BC,CE⊥AB,∴∠ADB=∠CDF=∠CEB=90°,∴∠BAD+∠B=∠FCD+∠B=90°,∴∠BAD=∠FCD,在△ABD和CFD中,,∴△ABD≌△CFD(ASA),(2)解:∵△ABD≌△CFD,∴BD=DF,∵BC=7,AD=DC=5,∴BD=BC﹣CD=2,∴AF=AD﹣DF=5﹣2=3.19.证明:(1)∵∠BAD=∠EAC,∴∠BAD+∠DAC=∠EAC+∠DAC,即∠BAC=∠EAD,在△BAC和△EAD中,,∴△BAC和≌EAD;(2)∵△BAC≌△EAD,∴∠ABC=∠AED,∵AB=AE,∴∠ABE=∠AEB,∴∠OBE=∠OEB,∴OB=OE.20.解:(1)∵∠AOC=∠BOD,∴∠AOC+∠COD=∠BOD+∠COD,∴∠AOD=∠COB,在△AOD和△COB中,,∴△AOD≌△COB(SAS);(2)由(1)可知△AOD≌△COB,∴∠OAD=∠OCB,令AD与OC交于点E,则∠AEC=∠OAD+∠AOC=∠OCB+∠APC,∴∠AOC=∠APC,∵∠AOC=α,∴∠APC=α;(3)∵△AOD≌△COB,∴∠P AO=∠BCO,即∠MAO=∠NCO,∵OM⊥AD,ON⊥BC,∴∠AMO=∠CNO=90°,在△AOM和△CON中,,∴△AOM≌△CON(AAS),∴OM=ON.。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三角形相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过程,掌握SSS、SAS、ASA、AAS四种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图形有较强的直观感受力。

但是,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判定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SAS、ASA、AAS,并能够运用这些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SAS、ASA、AAS。

2.教学难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如何灵活选择合适的判定条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观察操作法、归纳总结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三角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全等图形的特征,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三角板、实物模型等工具,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SAS、ASA、AAS。

3.验证判定条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展示各种判定条件下的全等三角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判定条件的正确性。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知识梳理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知识梳理

D.4个
考点二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例2 如图,已知△ABC≌△DEF,
边 请指出图中对应边和对应角.
A


B
C

D


F
E
AC= DF AB= DE BC= EF
∠A= ∠D ∠B= ∠E ∠C= ∠F
【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解题.
方法总结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长边与长边,短边与短边分别是对应边, 大角与大角,小角与小角分别是对应角.有对顶角的,两个对顶 角一定为一对对应角.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有公共 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考点讲练
考点一 判断命题真假
例1 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C ) A.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B.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 C.五边形的内角和是900° 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解析】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经过证明它是正确的. 对于A、B、D来说,都是经过证明,被认为是正确的,而五边 形的内角和是540°,所以C不正确,故选C.
5.判定三角形全等 主要有五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三边对应相等, 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2)三边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 全等 (简记为:S.S.S.);(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 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简记为:A.S.A.);(4)两角和其 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5)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 S.A.S.).若是直角三角形,则除了上述五种方法外,还有一种 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 记为:H.L.).
针对训练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复习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复习

5、如图,已知AB=AC,AE=AF,BE与CF交于
点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ABE≌△ACF;②△BDF≌△CDE;
③D在∠BAC的平分线上.
C E
D
A
FB
巩固练习
6、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º,沿着 过点B的一条直线BE折叠△ABC,使点C恰 好落在AB边的中点D处,则∠A等于 º.
变式2:
已知在△ABC和△ADC中,AB=CD. 若不添加
任何字母和辅助线,要使△ABC≌△CDA,则
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
.
BD
A
C
点拨:相当于已知两组边对应相等,要得到 全等,可用“边角边”或“边边边”.
变式3:
如图,在△ABD中,AB=BD. 要使BE=BC,
需增加一个条件是
.
B
AE
CD
解法:(1)AE=DC; (2)∠ABE=∠DBC;
(3)AC=DE; (4)∠ABC=∠DBE;
(5)∠AEB=∠DCB; (6)∠ACB=∠DEB.
变式1:已知:如图,AB∥DE,AB=DE, AF=CD. 求证:BC=EF.
A
B
F E
C D
点拨:由题意先证△ABC≌△DEF, 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证.
应用举例
例2:如图,在等边△ABC中,D、E、F分别为 AB、BC、CA上一点(不是中点),且AD=BE=CF. 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15 对.
证法三:延长DM, 交AB的延长线于 点E.
例7: 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 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A
D
F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十二)核心素养专练__尺规作图作业课件新版华东师大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十二)核心素养专练__尺规作图作业课件新版华东师大

(1)小明得出Rt△PGO≌Rt△PHO的依据是_⑤___(填序号),请给出证明过程; ①SSS ②SAS ③AAS ④ASA ⑤HL (2)小军作图得到的射线OP是∠AOB的平分线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解:(1)如图①,由作图得,OC=OD,OE=OF,PG垂直平分CE,PH垂直平分
DF,∴∠PGO=∠PHO=90°,∵OE-OC=OF-OD,∴CE=DF,∵CG=
小明:如图①,(1)分别在射线OA,OB上截取OC=OD,OE=OF(点C,E不重合); (2)分别作线段CE,DF的垂直平分线l1,l2,交点为P,垂足分别为点G,H;(3)作射线 OP,射线OP即为∠AOB的平分线.
小军:我认为小明的作图方法很有创意,但是太麻烦了,可以改进如下,如图②, (1)分别在射线OA,OB上截取OC=OD,OE=OF(点C,E不重合);(2)连接DE,CF, 交点为P;(3)作射线OP.射线OP即为∠AOB的平分线.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专题训练(十二) 核心素养专练——尺规作图
1.下面是小华设计的“作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ABC,求作:△ABC的边BC上的高AD.
作法:①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BC于点M,N;②分别以
点M,N为圆心,以大于
1 2
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P;③作直线AP交
1 2
CE,DH

1 2
DF,∴CG=DH,∴OC+CG=OD+DH,∴OG=OH,∵OP=OP,
∴Rt△PGO≌Rt△PHO(HL),其依据为⑤
(2)射线OP是∠AOB的平分线,理由如下:如图②,∵OC=OD,∠DOE=∠COF,
OE=OF,∴△DOE≌△COF(SAS),∴∠PEC=∠PFD,∵∠CPE=∠DPF,CE=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教案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教案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复习)【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总结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使他们自觉运用各种全等判定法进行说理;2、通过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归纳,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存在着的因果关系和制约的关系.【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识别三角的哪些元素能用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因而可用来判定三角形全等.2、难点:灵活应用各种判定法识别全等三角形.【教学准备】:卡纸剪出的图1、2中的六个三角形.I II I IIIIII II(图1)(图2)【教学过程】:一、复习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有SAS、ASA、AAS、SSS.HL)2、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边与三个角,你是否想到这样一问题了:除了上述四种判定法,还有其他的三角形全等判定法吗?比如说“SSA”、“AAA”能成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吗?二、新授1、演示(1)演示图1中的I 、II 三角形,它们间有两边及一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是全等形.但再取出III 的三角形与I 叠在一起后,发现它们不重合不是全等形,因此我们进一点证实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SSA”不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演示图2中的I 、II 三角形,它们间有三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是全等形,但再取出III 的三角形与I 叠在一起后,发现它们不重合,不是全等形.因此我们进一步证实了: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AAA”也不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填下表(挂出小黑板,让学生思考、讨论,共同填答).3、范例例:如图AB AE =,B E ∠=∠,BC ED =,点F 是CD 的中点,AF CD ⊥吗?试说明理由.教学要点:(1)分析题目结论假定AF CD ⊥,可转化为AFC AFD ∠=∠,需证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观察图形,AFC ∠、AFD ∠中,并不在三角形中,为此添辅助线AC 、AD ; (3)在△ACF 与△ADF 中,已知AF 是公共边,CF=FD ,尚缺一条件,它只能是AC 与AD 相等;(4)为证AC 与AD 相等.又要找它们分别在的△ACB 与△ADE ; (5)△ACB 与△ADE ,由已知条件可由SAS 证它们全等; (6)书写范例.解:连结AC 、AD ,由已知AB=AE ,B E ∠=∠,BC=DE由SAS 三角形全等判定法可知: △ABC ≌△AE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相等可知AC AD = 由AC AD =,CF DF =,AF AF =(公共边), 根据SSS 可知△ACF ≌△AD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知AFC AFD ∠=∠ 又由于F 在直线CD 上,可得90AFC ∠=︒,即AF CD ⊥. 你们可有其他方法吗?三、巩固练习1、如图,在△ABC 中,AB AC =,12∠=∠,试说明△AED 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AB ∥CD ,AD ∥BC ,A ∠与C ∠,B ∠与D ∠相等吗?说明理由.四、小结由学生对本节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五、作业 (一)、填空题:1、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2、有一边和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有两边和 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如图,AB ∥CD ,AD ∥BC ,AC 、BD 相交于点O.FEDCBA21E DC BADCBA(1)由AD ∥BC ,可得∠ =∠ ,由AB ∥CD ,可得∠ =∠ ,又由 ,于是△ABD ≌△CDB ;(2)由 ,可得AD=CB ,由 ,可得△AOD ≌△COB ;(3)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二)、选择题:1、若△ABC ≌△BAD ,A 和B 、C 和D 是对应顶点,如果6AB cm =, 5.5BD cm =,3AD cm =,则BC 的长是( )A 、6cmB 、5.5cmC 、3cmD 、无法确定 2、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个角对应相等且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 、有两组边相等且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解答题:1、如图,AB AC ⊥,BD DC ⊥,AC 、BD 交于点ACB DBC ∠=∠,图中共有几对长度相等的线段,你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到的?2、如图,AD BC =,AB CD =, (1)A B C D ∠+∠+∠+∠等于多少度? (2)图中有哪几组平行线? (3)A ∠与B ∠的和是定值吗?OD CBAEDCBAD CBA。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华师八下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复习教案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华师八下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复习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华师八下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复习教案二.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的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应用的过程,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几何中的证明思路。

[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归纳1、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用符号“ ”来表示,读作“全等于”。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变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以下三种:(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180;(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

2、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一)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3、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二)由两边和它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1)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2)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典型例题】例1. 如图点E 、F 在BC 上,AB =DC ,AF =DE ,BE =CF 。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掌握常见的五种基本尺规作图;理解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的意义,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2.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4.理解并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理解并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5.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能用它们解决作图题、几何计算及证明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判定1——“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全等三角形判定3——“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全等三角形判定4——“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要点诠释:(1)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3.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或简记为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要点诠释: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ASA、AAS、SSS、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要点二、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作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1用之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由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三、尺规作图、命题、定理与逆命题、逆定理1.尺规作图只能使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这两种工具作几何图形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要点诠释:(1)要熟练掌握直尺和圆规在作图中的正确应用,对于作图要用正确语言来进行表达.(2)掌握五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能利用本章的知识理解这些基本作图的方法.2.命题与逆命题判断一件事件的句子叫命题.其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其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要点诠释:(1)对于命题的定义要正确理解,也即是通过这句话可以确定一件事是发生了还是没发生,如果这句话不能对于结果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那它就不是命题.(2)每一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为题设部分,“那么”后面为结论部分.(3)所有的命题都有逆命题.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3.定理与逆定理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基本事实或者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用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就称它为原定理的逆定理.要点诠释:(1)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2)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但是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的,所以不是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要点四、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要点诠释: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已经有角平分线了,即角被平分了;逆定理则是在结论中确定角被平分,一定要注意着两者的区别,在使用这两个定理时不要混淆了.2.线段垂直平分线(也称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要点诠释: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是线段已经有了中垂线,从而可以得到线段相等;逆定理则是在结论中确定线段被垂直平分,一定要注意着两者的区别,前者在题设中说明,后者则在最终的结论中得到,所以在使用这两个定理时不要混淆了.【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已知,如图,△ABC中,D是BC中点,DE⊥DF,试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思路点拨】因为D是BC的中点,按倍长中线法,倍长过中点的线段DF,使DG=DF,证明△EDG≌△EDF,△FDC≌△GDB,这样就把BE、CF与EF线段转化到了△BEG中,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证.【答案与解析】BE+CF>EF;证明:延长FD到G,使DG=DF,连结BG、EG∵D是BC中点∴BD=CD又∵DE⊥DF在△EDG 和△EDF 中ED ED EDG EDF DG DF =⎧⎪∠=∠⎨⎪=⎩∴△EDG ≌△EDF (SAS )∴EG=EF在△FDC 与△GDB 中⎪⎩⎪⎨⎧=∠=∠=DG DF BD CD 21∴△FDC≌△GDB(SAS)∴CF=BG∵BG+BE >EG∴BE+CF >EF【总结升华】有中点的时候作辅助线可考虑倍长中线法(或倍长过中点的线段).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所示,CE 、CB 分别是△ABC 与△ADC 的中线,且∠ACB =∠ABC . 求证:CD =2CE .【答案】证明: 延长CE 至F 使EF =CE ,连接BF .∵ EC 为中线,∴ AE =BE .在△AEC 与△BEF 中,,,,AE BE AEC BEF CE EF =⎧⎪∠=∠⎨⎪=⎩∴ △AEC ≌△BEF (SAS ).∴ AC =BF ,∠A =∠FB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角相等)又∵ ∠ACB =∠ABC ,∠DBC =∠ACB +∠A ,∠FBC =∠ABC +∠A .∴ AC =AB ,∠DBC =∠FBC .∴ AB =BF .又∵ BC 为△ADC 的中线,∴ AB =BD .即BF =BD .在△FCB 与△DCB 中,,,,BF BD FBC DBC BC BC =⎧⎪∠=∠⎨⎪=⎩∴ △FCB ≌△DCB (SAS ).∴ CF =CD .即CD =2CE .2、(2016•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BAC=90°,AD⊥BC于点D,∠1=∠2,EF∥BC交AC于点F.试说明AE=CF.【思路点拨】作EH⊥AB于H,作FG⊥BC于G,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H=ED,再证ED=FG,则EH=FG,通过证明△AEH≌△CFG即可.【答案与解析】解:作EH⊥AB于H,作FG⊥BC于G,∵∠1=∠2,AD⊥BC,∴EH=ED(角平分线的性质)∵EF∥BC,AD⊥BC,FG⊥BC,∴四边形EFGD是矩形,∴ED=FG,∴EH=FG,∵∠BAD+∠CAD=90°,∠C+∠CAD=90°,∴∠BAD=∠C,又∵∠AHE=∠FGC=90°,∴△AEH≌△CFG(AAS)∴AE=C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由角平分线构造全等,综合利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举一反三:【变式】如图, △ABC中, ∠ACB=90°, ∠ABC=60°, AB的中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D,交AC于E, 已知DE=2.则 AC的长为_________.【答案】3;提示:连接AD,证△ABD为等边三角形,则DE=AE=2,CE=1,所以AC=3. 类型二、等腰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BA=BC,D在边CB上,且DB=DA=AC.(1)如图1,填空∠B=°,∠C=°;(2)若M为线段BC上的点,过M作直线MH⊥AD于H,分别交直线AB、AC与点N、E,如图2,①求证:△ANE是等腰三角形;②试写出线段BN、C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思路点拨】(1)BA=BC,且DB=DA=AC可得∠C=∠ADC=∠BAC=2∠B,∠DAC=∠B,在△ADC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得∠B,∠C;(2)①由(1)可知∠BAD=∠CAD=36°,且∠AHN=∠AHE=90°,可求得∠ANH=∠AEH=54°,可得AN=AE;②由①知AN=AE,借助已知利用线段的和差可得CD=BN+CE.【答案与解析】解:(1)∵BA=BC,∴∠BCA=∠BAC,∵DA=DB,∴∠BAD=∠B,∵AD=AC,∴∠ADC=∠C=∠BAC=2∠B,∴∠DAC=∠B,∵∠DAC+∠ADC+∠C=180°,∴2∠B+2∠B+∠B=180°,∴∠B=36°,∠C=2∠B=72°,故答案为:36;72;(2)①在△ADB中,∵DB=DA,∠B=36°,∴∠BAD=36°,在△ACD中,∵AD=AC,∴∠ACD=∠ADC=72°,∴∠CAD=36°,∴∠BAD=∠CAD=36°,∵MH⊥AD,∴∠AHN=∠AHE=90°,∴∠AEN=∠ANE=54°,即△ANE是等腰三角形;②CD=BN+CE.证明:由①知AN=AE,又∵BA=BC,DB=AC,∴BN=AB﹣AN=BC﹣AE,CE=AE﹣AC=AE﹣BD,∴BN+CE=BC﹣BD=CD,即CD=BN+CE.【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BC中,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过O点的直线分别交AB、AC于点D、E,且DE∥BC.若AB=6cm,AC=8cm,则△ADE的周长为.【答案】14cm.解:∵DE∥BC∴∠DOB=∠OBC,又∵BO是∠ABC的角平分线,∴∠DBO=∠OBC,∴∠DBO=∠DOB,∴BD=OD,同理:OE=EC,∴△ADE的周长=AD+OD+OE+EC=AD+BD+AE+EC=AB+AC=14cm.故答案是:14cm.4、如图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 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1)如图(1)所示,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 是否在直线NE上?(2)如图(2)所示,当点M在BC上时,其他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解:(1)EN=MF,点F在直线NE上.证明:连接DF,DE,∵△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又∵ D,E,F是△ABC三边的中点,∴ DE,DF,E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 DE=DF=EF,∠FDE=60°.又∠MDN+∠NDF=∠MDF,∠NDF+∠FDE=∠NDE,∵△DMN为等边三角形,DM=DN,∠MDN=60°∴∠MDF=∠NDE.在△DMF和△DNE中,DF DEMDF NDE DM DN=⎧⎪∠=∠⎨⎪=⎩,∴△DMF≌△DNE,∴ MF=NE,∠DMF=∠DNE.∵∠DMF+60°=∠DNE+∠MFN∴∠MFN=60°∴FN∥AB,又∵EF∥AB,∴E、F、N在同一直线上.(2)成立.证明:连结DE,DF,EF,∵△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又∵ D,E,F是△ABC三边的中点,∴ DE,DF,E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 DE=DF=EF,∠FDE=60°.又∠MDF+∠FDN=60°,∠NDE+∠FDN=60°,∴∠MDF=∠NDE.在△DMF和△DNE中,DF DEMDF NDE DM DN=⎧⎪∠=∠⎨⎪=⎩,∴△DMF≌△DNE,∴ MF=NE.【总结升华】此题综合应用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2)题的证明可以沿用(1)题的思路.类型三、尺规作图5、请把下面的直角进行三等分.(要求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思路点拨】(1)以点B为一顶点作等边三角形;(2)作等边三角形点B处的角平分线.【答案与解析】解:【总结升华】用到的知识点为: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0°,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射线OC.求作:∠AOB,使OC平分∠AOB.(要求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解:如图:∠AOB就是所求的角.类型四、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与逆定理6、如图所示,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BAF=∠ACF.【思路点拨】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得出AF=DF,推出∠FAD=∠ADF,根据角平分线得出∠DAB=∠CAD,推出∠CAF=∠B,根据∠FAB=∠BAC+∠FAC和∠ADF=∠B+∠BAC推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AF=DF,∴∠FAD=∠ADF,∵∠FAD=∠FAC+∠CAD,∠ADF=∠B+∠DAB,∵AD是∠BAC的平分线,∴∠DAB=∠CAD,∴∠CAF=∠B,∴∠BAC+∠FAC=∠B+∠BAC,即∠BAF=∠AC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外角选择,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应用,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题目综合性比较强,难度适中.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O.求证:点O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答案】证明:作OD、OE、OF分别垂直于三边AB、BC、CA,D、E、F为垂足,∵BM为△ABC的角平分线,OD⊥AB,OE⊥BC,∴OD=O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同理可证:OF=OE.∴OD=OE=OF.即点O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重难点专训
专训一:命题与定理
名师点金:命题贯穿于数学始终,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时,要会判断一句话是不是命题,能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判断命题的真假,会用证明的方法去证明一个真命题.
命题的定义及结构
1.下列句子是命题的有()
①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多少度?
②垂线段最短,对吗?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⑤同旁内角互补.
A.1个B.2个C.3个D.4个
2.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命题的真假
3.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说明理由.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1>0;
(3)如果AC=BC,那么点C是AB的中点;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
命题的证明
类型1 证明真命题
4.如图所示,AB ∥CD ,直线EF 与AB ,CD 分别交于点M ,N ,∠BMN 与∠DNM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求证:MG ⊥NG.
请补全下面的证明过程:
证明:∵MG 平分∠BMN(____________),
∴∠GMN =12∠BMN(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理∠GNM =12∠DNM.
∵AB ∥CD(____________),
∴∠BMN +∠DNM =________(____________),
∴∠GMN +∠GNM =________(____________),
∵∠GMN +∠GNM +∠G =________(________),
∴∠G =________,
∴MG ⊥NG(____________).
类型2 证明假命题
5.已知命题:“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度数之和一定等于180°”,请你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你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它是假命题.
专训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三种类型
名师点金: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四种:S .S .S .,S .A .S .,A .S .A .,A .A .S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的判定方法除了上述四种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即“H .L .”.具体到某一道题目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进行观察、分析,选择合适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解题.
已知一边一角型
题型1 一次全等型
1.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连接AD,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且BE=CF.
求证:AD是△ABC的中线.
题型2 两次全等型
2.如图,∠C=∠D,AC=AD,求证:BC=BD.
已知两边型
题型1 一次全等型
3.如图,在Rt△ABC中,∠ACB=90°,CA=CB,D是AC上一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AE=BD,BD的延长线与AE交于点F,试猜想BF与AE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
题型2 两次全等型
4.如图,A,F,E,B四点共线,AC⊥CE,BD⊥DF,AE=BF,AC=BD.求证:△ACF≌△BDE.
已知两角型
题型1一次全等型
5.如图,已知∠BDC=∠CEB=90°,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
题型2两次全等型
6.如图,在△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BAC=∠CDB,∠ACB =∠DBC,分别延长BA与CD交于点F.求证:BF=CF.
专训三:活用“三线合一”巧解题
名师点金: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只要知道其中“一线”,就可以说明是其他“两线”.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关系,可减少证全等的次数,简化解题过程.
利用“三线合一”求角
1.如图,房屋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檐AB=AC.求∠B,∠C,∠BAD,∠CAD的度数.
利用“三线合一”求线段的长
2.如图,在△ABC中,AB=AC,AD=DB=BC,DE⊥AB于点E,若CD=4,且△BDC的周长为24,求AE的长.
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相等
3.如图,已知△ABC中,∠A=90°,AB=AC,点D为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DF.
利用“三线合一”证垂直
4.如图,在△ABC中,AC=2AB,AD平分∠BAC,E是AD上一点,且EA=EC.求证:EB⊥AB.
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倍数关系(构造三线法)
5.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BAC=90°,BF平分∠ABC,CD⊥BF交BF的延长线于点D.试说明:BF=2CD.
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和差关系(构造三线法)
6.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且∠ABC=2∠C.试说明:CD=AB+BD.
专训四:轴对称图形性质的应用
名师点金:本章中除了等腰三角形之外,还有两类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线段和角,灵活运用它们的轴对称性可以求线段的长度,求角的度数,证明数量关系等.
求线段的长
1.如图,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垂足分别为F,G,已知△ADE的周长为12 cm,则BC=________.
2.如图,AB比AC长2 cm,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BC于E,△ACD的周长是14 cm,分别求AB和AC的长.
求角的度数
3.如图,在Rt△ABC中,∠C=90°,AB边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B 于点E,连接AD,AD将∠CAB分成两个角,且∠1∶∠2=2∶5,求∠ADC的度数.
证线段相等(作垂线段法)
4.如图,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点C,D,证明:PC=PD.
证倍分关系(延长线段法)
5.如图,在△AOB中,AO=OB,∠AOB=90°,BD平分∠ABO,AE⊥BD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AE.
证不等关系(截取法)
6.如图,AD为△ABC的中线,DE,DF分别是△ADB和△ADC的角平分线,求证:BE+CF>E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