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克和千克说课稿9篇

克和千克说课稿9篇

克和千克说课稿9篇克和千克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

本课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克和千克)和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班级学生的实际,并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说,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从过程与方法上来说,经历观察、实践、估计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质量单位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在与同伴合作中解决质量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

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来说,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达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观察,必须用秤来称一称。

这说明学生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质量的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所以,我在任务定位时,将教学重点确立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一等奖说课稿

克和千克一等奖说课稿

克和千克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质量单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理解质量单位和运用其进行物体质量的估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课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重量概念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吨、毫克等更高级或更低级单位打下坚实基础。

(1)作用与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计量单位的学习阶段,是学生从具体操作到抽象理解的重要转折点。

《克和千克》这一章节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量化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物体质量的估测;-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能够运用克和千克对常见物体进行质量的估测;- 熟练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量化思维和合作意识;- 借助教具和生活实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运用克和千克对物体质量进行估测。

(2)教学难点- 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并能够灵活进行克与千克的换算;-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质量问题。

四、说教法在教学《克和千克》这一课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突出我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

1. 启发法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我会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如何称量物体,那么我们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回顾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克和千克的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克和千克》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质量单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感知质量单位:通过学习克和千克,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理解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3. 应用质量单位: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主要内容:1. 认识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会使用天平和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3. 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使用天平和秤测量物体质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使用天平和秤测量物体质量。

2. 教学难点: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质量单位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突破教学难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说教法为了提高学生对克和千克概念的理解以及换算关系的掌握,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1. 启发法:-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我们需要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使用克和千克的?”。

- 利用实物演示,如天平和秤,让学生直观感受克和千克的关系,从而启发他们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 问答法:- 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如“1千克等于多少克?”,“如果你有1000克苹果,怎么知道它是1千克?”。

-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通过问答互动,加深对质量单位换算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说课程要求《万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有关数概念的教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

这一单元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估计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五个信息窗。

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个信息窗理解意义、数数、读数、写数、组成、数位五个内容。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这一信息窗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方法。

估计这一信息窗理解估一部分推想全体这种估计方法。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这一信息窗分为整百整千数加减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两个内容。

二、说地位与作用小学阶段,对整数的认识,分为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四个阶段,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

《万以内数的认识》经过学生前面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建立了初步的数感,理解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了简单的读写技能,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总之,对数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性认识。

这一单元就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2、能力目标: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帮助下,能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克和千克》部分,主要介绍了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实际问题中的克和千克的应用。

教学难点:将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准备1.教师:熟悉本节课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纸笔以及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问答、故事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克和千克概念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新知识1.明确克和千克的概念,介绍它们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3. 拓展应用1.提供实际生活中的计量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克和千克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总结反思通过案例讨论、概念梳理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图示;实际生活中的克和千克应用案例。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克和千克的重要概念和换算方法,也提升了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配套练习册中关于克和千克的练习题。

2.在家中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克和千克应用案例,并做简单记录。

以上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以上内容符合要求,如有需要继续完善,请告知。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积存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常
1、 通过活动关心学生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
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
二分硬币和两袋 500 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 1 克和 1 千克有多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索:
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
第1页共6页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接受了启发 睛观看,必需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
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特别有用的。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2
〔三〕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材
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
〔一〕教材分析
的观念。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克和 1 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
3、培育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 关系。
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 1 克或 1 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
1、教学内容: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推断能力;通

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克和千克》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同学们都喜欢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买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答:饼干重110克,豆油重5千克,妈妈买的苹果重1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说课稿 2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表示物品有多重,我们可以用克和千克做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答:用秤称。

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克和千克》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质量单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位于计量单位学习单元的初期阶段,为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理解质量单位及其换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主要围绕“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意义、大小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作用与地位《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后续学习其他质量单位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科学计量观念的起点。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克”和“千克”的定义:1克是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是克的一千倍,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

- “克”和“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 “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克和千克在购物、称重等方面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进行实际计量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克”和“千克”的定义及其换算关系。

- “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克”和“千克”的实际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计量。

-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四、说教法在教学《克和千克》这一课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凸显我的教学特色。

1. 启发法:-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发现质量单位的意义和换算关系。

- 设计问题链,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克和千克?”“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等,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理解抽象的质量单位。

最新克和千克说课课件 克与千克说课稿(通用8篇)

最新克和千克说课课件 克与千克说课稿(通用8篇)

最新克和千克说课课件克与千克说课稿(通用8篇)克和千克说课课件篇五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与各级领导、同行们坐在一起,共同讨论交流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共享课改给我们带来的欣喜!说句实话,听课对我而言,每一次都是很好的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下面就刚刚听的数学课,把我的所看、所想、所悟向与会领导做以汇报:下面仅就王秀梅老师的数学课做以具体评析:这是一堂生动的操作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地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

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地展开教学。

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

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这一理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值得肯定: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一个文本,一个载体,它往往过多地存载着培养学生智商的成分,从而忽略了情商的成分。

如何给枯燥的内容生动、情趣化,给理性的知识情感、人文化。

王老师这堂课通过学生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称物品,猜想,验证2分硬币。

掂手中精盐袋的重量来体会、感悟“千克”和“克”的关系。

既迎合了小学生好奇争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王老师不仅重视了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这与教师具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教师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生动地、积极地经历了构建新知识。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活中学,活中乐,活中悟,活中索”的特点。

具体体现在:(1)以活的导入激发学生的乐趣。

《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10篇)

《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10篇)

《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10篇)《克与千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环节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是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二是主动参与,探究新知;三是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1、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在这个环节中,创设了“背一背”这个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受轻和重,然后揭示课题,目的在于利用熟悉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坚实基础。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范文《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范文1《克和千克》是二年级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经验都是建立质量概念的重要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力求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这样的说课,我深感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教学目标的定位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情感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还结合教材特点。

二、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构建克和千克的概念实印老师说: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一枚一角硬币重1克,两袋食盐重1千克上。

她要通过各种活动,如:让孩子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1克,如一个图钉,一枚纽扣等也重1克,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再称一称,使学生初步感知1千克的质量观念,然后通过猜一猜,说一说活动。

如:老师的体重,同学的体重等,使学生明白了质量大时可用千克作单位。

在这些活动中,体现同学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从而达到了感知和构建了克与千克的概念的目的。

三、课后巩固练习设计层层递进,突破常规练习在巩固练习部分,印老师第一题是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填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然后让孩子完成书上的比大小练习。

而第二个练习是让孩子动手操作,连一连,前提是不用秤,学会让小学生估计一个物体的重量,我认为这个环节设计的特别好,它打破了我们平时用的传统的练习巩固方式,并且通过这种操作练习,也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改变了平时练习的枯燥无味。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千克与克说课稿

千克与克说课稿

千克与克说课稿一、前言本篇文章将会介绍千克单位和克单位的概念、转换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本篇文章,读者将会对千克和克单位有更深入的了解,关于计量单位的记忆和转换方面也将带给读者很大的帮助。

二、千克和克的定义千克(kg)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约等于一升水的质量,是现今最常用的单位。

而克(g)是质量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质量的衡量小单位。

三、千克和克的转换对于习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制计量单位的我们而言,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以下是千克和克之间的转换方法:1.千克转克:千克的数量×1000=克的数量–如:0.5千克=0.5×1000=500克2.克转千克:克的数量÷1000=千克的数量–如:2000克=2000÷1000=2千克通过上面的转换方法,我们可以方便地转换千克和克的单位。

四、千克与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食物质量计量在购买食物时,我们常常会看到重量标注为“克”或“千克”,这是因为食品的质量需要精确计算,而克和千克则是比较常用的单位。

通过转换,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所需的食物量。

例如:菜谱中需要300g的糯米粉,但是我们手头只有称量千克的电子秤,我们可以将300g转化为0.3千克,然后在电子秤上称量0.3千克的糯米粉即可。

2. 药物剂量计量在药物治疗时,药物的剂量需要精确计算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而药物剂量的计算单位经常为克或毫克,这也需要我们掌握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例如:某种药物需要用到150毫克,而我们常用的是千克或克作为药品单位,我们可以将150毫克转换为0.15克,然后再按照转换后的数值进行药物计量。

3. 体重计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千克单位来测量自己的体重。

在医疗领域,医生会使用千克或克作为体重单位来作为治疗方案的参考之一。

例如:医生需要了解一个病人的体重,而病人只知道自己的体重是150斤左右,我们可以将150斤转换为75千克,然后向医生报告75千克的体重即可。

克与千克的教案及说课稿

克与千克的教案及说课稿

克与千克的教案及说课稿一、说教材《克与千克的教案及说课稿》是针对小学数学质量单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课处于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阶段,对学生建立质量概念具有关键性作用。

质量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量化物体。

本节课主要围绕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展开,使学生掌握质量单位的基本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作用与地位本节课在质量单位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既是学生认识质量单位的第一步,也是后续学习其他质量单位(如吨、毫克等)的基础。

通过学习克与千克,学生可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2)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认识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 学会使用天平、秤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3. 掌握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质量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克与千克是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 能够使用天平、秤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3. 能够解决简单的质量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会运用质量单位进行量化描述,培养量化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对质量观念的认识,提高生活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2. 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 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2. 解决涉及质量单位换算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克与千克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突出教学亮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启发法:-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的最轻的物体是什么?最重的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索质量单位的意义。

(完整版)克和千克说课稿

(完整版)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 1、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秤,知道用盘秤称物品的方法;2、增强学生估计物品质量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了解常用秤的称法。

难点:在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基础上, 能够估测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法: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同时还采用启发性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教具和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盘秤、健康秤、2袋500克的糖。

学具:每组准备一台盘秤(或弹簧称)、一张实验记录卡、一个2分硬币、一个乒乓球、学生自带喜爱的食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座的各位老师都知道,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教学伊始,我拿着两袋着不同质量的糖果问:“你们愿意让老师发哪一袋作为今天的奖品呢?”“发大袋的.”“为什么?”“大袋的重些.”“那谁能猜猜它有多重?"“2斤。

”“500克。

”“1千克。

”“咦,你们是怎么知道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我看到饼干的包装盒上写着110克。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5页的内容。

使学生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教材一开始先让学生掂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块,通过肌肉来感觉轻重的含义。

再让学生看用牛皮筋系着的字典、文具盒、泡沫塑料,由于重量的不同,牛皮筋伸长的情况也就不同,这样就能使抽象的“重量”变得直观形象。

接着教材介绍了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些秤,使学生加深用秤可以称出物体有多重的印象。

教材还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用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认识1千克,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重的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观念。

2.能力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一)感知重与轻,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

1.出示大小一样的木块与铁块,放到手心里掂一掂:你发现了什么?2.演示:把一块泡沫塑料、一个文具盒、一本字典,用橡皮筋挂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师:从上面可以看出,每一个物体都有轻重。

有时候物体一样大,但却有轻有重,有时候物体虽然大,但却比较轻。

为了表示出物体有多重,我们先要认识重量单位,这节课先学习“千克”。

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简写成“Kg”。

(一)实验操作,感知1千克。

1.介绍常用的一些秤。

[+小学教学设计网_=}2.指导操作,认识1千克。

1)秤一秤:台上的这袋大米是不是重1千克?2)掂一掂:把这袋大米托在手里,掂一掂它有多重,边掂边告诉自己:“这是1千克重”。

3)估一估:1千克黄豆有多少,从盆里把黄豆装到塑料袋里,估计有1千克了就停下来。

称一称,与1千克相比怎样?轻了怎么办?重了怎么办?调整称出1千克黄豆。

4)猜一猜:台上这样大小的桔子(苹果或熟鸡蛋)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小组合作称一称,看结果怎样?数一数后交流:分别有几个?都是称出1千克的桔子,为什么个数会不同?师:8个这样的桔子、18个这样的鸡蛋都大约重1千克,1千克又叫1公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说课稿
数学课程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我设计的时候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较准确地估量物品的质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石感知。

所以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我提供了多个让学生掂一掂、称一称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估计的意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的内容。

. 2、说教学目标。

7——8岁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克”与“千克”的直接感受是比较少的,考虑到学生对重量单位缺乏理解,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重量观点,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重量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量物品重量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说一说、称一称的活动,自主体验和交流合作感悟克和千克的重量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所以,本节课要突破的重点及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点,理解1千克=1000克。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个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探究欲;课前,老师布置学生分组调查收集重量单位,使学生初步感知,上课时,要学生汇报调查的结果,导入新课。

从生活入手,即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灌输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观点,让学生倍感亲切,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主动参与,探究新知;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说一说、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自主体验和交流合作感悟克和千克的重量观点。

(三)是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创设了二个思维拓展题:第一题是对秤的理解。

然后,我设计了一个用错单位的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笑话,让学生在笑声中改错、学习。

总来说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尽量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育新理念,为孩子们的自主、独立、合作、个性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