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 《始得西山宴游记》 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了解“为”、“穷”等的不同用法。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品中寄情山水的心态。

2.理解部分实词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现象。

【学法建议】1.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意,结合背景理解文中思想情感。

2.加强诵读、增强语感,联系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

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

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

元和十年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公元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2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

3.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基础知识】1字词注音:余自为僇人()恒惴栗()则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皆在衽席之下()若垤若穴()攒蹙累积()岈()然培()lou()颢()气引觞()遁()隐3解释文中划线词。

苏教版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2)学会分析文言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词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把握文章的结构。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体会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同理心。

(3)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大意。

2.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词句理解及翻译。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3. 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

(2)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句的理解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如词句理解、翻译等。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引导学生把握主旨大意。

5. 实践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2)挑选代表性作业进行讲评,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表现,如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

5.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设计(苏教版必修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设计(苏教版必修学案)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效果。
测验与考试
测验与考试成绩
分析学生的测验与考试成绩,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
错题分析
对学生在测验与考试中的错题进行分 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进行 有针对性的辅导。
答题技巧与策略
评估学生在答题时的技巧和策略,指 导学生如何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反思与改进
根据测验与考试的结果,反思教学方 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
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调整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对教 学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
增加教学资源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方法 的改进,增加相应的教学资源, 如课件、视频、图片等,以丰富
教学内容和形式。
持续改进计划
制定持续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 标、措施和时间表,不断优化教 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方法反思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教学效果评估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和难点,以及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 ,评估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找出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堂互动情况
反思课堂互动情况,包括学生参与度 、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等,以了解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和交流。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反馈
课堂互动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提出 疑问,以及与教师的互动情况

学生理解程度
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回答问 题的情况,判断学生对课堂内 容的理解程度。
课堂纪律情况
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情况 ,如是否有迟到、早退、旷课 等现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21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211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始得西山宴游记》命制人:陆洋审核人:焦桃时间:2009年11月5日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始得西山宴游记》命制人:陆洋审核人:焦桃时间:2009年11月5日
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愉悦不言而喻。

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

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

由“凡数州
之景更显其美。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4.4 始得西山宴游记 导学案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4.4 始得西山宴游记 导学案2

始得西山宴游记【理论支持】《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规定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文难度不大,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圈点勾画、感情朗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感受亲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重难点】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僇.()榛.莽( ) 施.施而行( ) 惴栗..( ) ( )斫.( ) 衽.席( ) 岈.然洼然( ) 颢.气( )蹙.( ) 茅茷.( ) 引觞.满酌.( ) ( ) 二、知人论世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

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

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

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

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

高中语文4.2.2《始得西山宴游记》导获奖学案苏教必修1

高中语文4.2.2《始得西山宴游记》导获奖学案苏教必修1

高中语文4.2.2《始得西山宴游记》导获奖学案苏教必修1高中语文4。

2。

2《始得西山宴游记》导获奖学案苏教必修1一1.积累有关文言知识,翻译课文,提高翻译能力。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1.体会借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写法。

2.理解部分实词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现象。

三1.把握文意,结合作者背景理解文中思想情感。

2.加强诵读,联系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

四〔一〕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唐代卓越的文学家、哲学家。

柳宗元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

幼年聪颖好学,攻读诸子百家。

二十岁时与刘禹锡为同科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

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有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

柳宗元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背景解读公元805年,柳宗元因参加翰林学士王叔文集团的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期间他放浪于山水之间,派遣郁闷,写了不少的游记,如“永州八记〞。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元和四年,即作者被贬永州的第五年.〔三〕相关知识1、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来抒发作者情感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永州八记〞“永州八记〞指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文中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

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五、1.字词注音僇.人( ) 惴栗..( ) 斫.榛( ) 焚茷...( ) 施施()觞酌..( )衽.席( ) 垤...( )箕踞穴()攒蹙..( ) 岈.然()颢.气( ) 遁.隐( ) 颓.然( ) 星宿. ( )2.指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自余为僇人通,〔2〕意有所及,梦亦同趣通,3.词类活用日.与其徒上高山穷.回溪卧而梦.始指异.之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遨萦青.绕白.故为之文以志.4.古今异义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今义:游于是..乎始古义:今义: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今义:5。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始得西山宴游记》(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虚词“而、为、之”实词“穷”。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柳宗元的山水诗文都流露出借游解忧的情绪,试找出有关诗文加以体会。

2、学习本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东先生。

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

后京城与韩愈、刘禹锡同事。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宫市”,免杂税,打击贪官,但遭宦官、藩镇等腐朽保守势力反对。

革新集团失败了,其成员遭到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离京城更远的柳州刺史。

在柳州任职时,主持开挖水井,兴办学校,废除奴婢制度,深受当地民众爱戴。

病逝于柳州住所,世称柳柳州。

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

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金母潭记》《钴金母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第一篇。

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2、解释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解释加框的字、词,判断加下划线的句子的句式: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惴栗。

其隙()而行,)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梦亦);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4.2.2始得西山宴游记14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4.2.2始得西山宴游记144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学习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2、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流程:流程一:导入旅游是一种时尚,大家都喜欢,就是古人也十分崇尚,苏轼在赤壁“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跟着柳宗元去游赏西山,看看是否也能有些意外的收获。

流程二: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将课下注释中的生字拼音注到文中。

2、听录音,正确朗读课文。

划分朗读节奏: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娄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作者在文中自称“僇人”,你知道作者的生平境况吗?柳宗元(773~819)13岁便能写出好文章。

20岁的考中进土,31岁任见习监察御史。

后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

当时的永州地处偏远,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

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

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

柳宗元,字,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出生于京城长安,著名家、家,享年47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他几位是:、、、、、、。

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始得西山宴游记2128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始得西山宴游记2128

1.掌握第二段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并能翻译浅显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之首,和后面的《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同为元和四年在永州任司马时所作。

它仿佛“永州八记”的序言,因此也是欣赏“永州八记”的一把钥匙。

文章一开始便交代了作者自己的“僇人”身份和一直惴惴不安的忧愁心情。

这一交代和提示对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赏析“永州八记”很有帮助。

由于作者是罪人,才能有闲暇;由于作者内心忧闷,故需要排遣。

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游览方式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这种游览方式的特点是:(1)无目的性──“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2)散漫放任性──“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觉而起,起而归”。

尽管这种游览的滋味有些苦涩,但也不免有乐,虽则是苦中作乐。

以上这些描写,都是反映了作者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情。

但这并不是目的,作者突然一转,说道“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至此,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上面这些笔墨都是虚晃一枪,为的是衬托和突出“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从这一点来说,以上文字只是个引子,文章还才开始呢。

接着便正面写西山,写得曲折生姿。

作者先是采取先远后近的步步紧逼法来写的,通过坐法华西亭获得远望西山的初步印象,觉得西山奇异怪特。

尔后再“过湘江,缘染溪”,通过“斫榛莽,焚茅筏”,登上了西山的最高点。

上了西山,作者立即改用俯视方法来写,这种居高临下的扫瞄,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西山的怪异感,将俯视所得的“岈然洼然,若垤若穴”的怪异景象尽收眼底。

“尺寸千里”,又增添了西山气势。

因此,知道西山奇特,不能与一般的山同日而语,所以留连忘返。

在西山顶上,作者感受到并神往于大自然的浩然之气,悠悠然任意驰骋,至此,开始写的那种“恒惴栗”的感情冰释了,出现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即物我合一的境地,把那种放任的情态推向了高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前导学案4.2.2始得西山宴游记17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前导学案4.2.2始得西山宴游记172

临清实验高中语文学科编写人:卢兰会审稿人:陈红艳《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预习探究答案见教学设计)一、预习目标了解本文背景及作者相关情况,准确诵读本词并能背诵,初步体会其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

二、预习内容1、本文的写作背景2、作者柳宗元的相关情况3、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余自为僇人()恒惴栗()则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皆在衽席之下()若蛭若穴()攒蹙累积()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

2、再次了解“记”的特点。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作者感情。

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讨论分析写学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

3.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4.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孤标傲世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2.教育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增强自豪感。

3. 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二、学习过程探究点一:你认为以上两个“游”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探究点二: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西山?(四)当堂检测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穷回溪 B.日与其徒上高山复前行,欲穷其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C.醉则更相枕以卧 D.施施而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人不知而不愠2.下列各组作家不全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一项是()A、欧阳修王安石苏辙B、韩愈范仲淹苏洵C、苏轼欧阳修曾巩D、韩愈王安石苏轼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所作,多为借景抒情,发泄自己被贬谪的幽愤,同时也表达虽身处逆境而心志不泯的情怀。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徒”“趣”“穷”、虚词“而”“其”、推断句倒装句等文言句式,提升文言阅读水平(2)借助文题中“始得”二字的理解把握文章的精致构思(3)通过文本研习领悟作品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联。

(4)学习作者在写西山之美时运用的描写手法。

2. 预习内容:(1)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

永贞元年,柳宗元乐观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

文学创作上支持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其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寓言、传奇、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

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有《河东先生集》(刘禹锡编)、《柳河东集》(明人辑注)传世。

(2)相关背景安史之乱后,君主不信朝臣,宦官的势力得以日渐壮大,造成了严峻的朝政腐败。

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改年“永贞”,任用王伾、王叔文等人进行改革,削减赋税、减弱宦官势力,加强中心集权,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史称“永贞革新”。

但由于触动了宦官集团的利益,改革只持续了100多天,最终以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唐宪宗)而告终。

领导、参与改革的王伾、王叔文、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人先后被贬,史称“二王八司马大事”。

这篇文章便是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的第五年(公元809)年创作的写景抒情散文,是有名的“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

(3)记:古代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在先秦时期就已消灭,经过长时间的进展演化,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行文也机敏多变,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这种文体大多以记述为主,并常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表达见解,抒发情感,申明志向。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全文。

2、能借助课下注释翻译文章,读懂文意。

3、学习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比照与映衬的写作方法。

问题组一
1.作者于何时、何地发现西山?作者发现西山时都命仆人怎么做?
2. 西山之“怪特”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文章是如何来表现西山的怪特的?试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西山的特点。

问题组二
1.试分析作者游西山时的宴饮之乐。

2.请找出表现作者忘情于山水的语句。

3.请找出表现作者整个身心同大自然完全融化在一起,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的语句。

4.请找出以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的语句。

学法指导
1.借助课下注释翻译文章。

2.熟读全文,找出关键句。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1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1 苏教版必修1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学习目标】1、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联系课文说明本文题目中“始得”二字的含义及其贯穿全文的作用。

3、理解本文以游众山反托游西山的铺垫手法,并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学法建议】先利用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再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东先生。

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记、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2、资料链接永贞元年(805)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即今湖南零陵,当时属偏远之地,但佳山秀水,景色优美,作者政治上遭受打击,抑郁愤懑,加之司马属闲散官职,所以作者游山玩水,以求寄托。

作者先后写了被称为“永州八记”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八篇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是既各自独立成篇,又以时间为序排列,相互联系,前后贯通。

《始得西山宴游记》便是其中的第一篇,因西山为“向之未始游”,故以“始得”二字命题名篇。

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3、预习思考⑴预设问题①本文题目不称《西山宴游记》,而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什么?②课文是怎样紧扣“始得”来写的?(找出文中照应“始得”二字的地方,体会文章的结构特征)③本文是特写西山的,可是作者开头为什么避开西山概写贬后生活?⑵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问题?【课时安排】一课时【互动课堂】一、自学评价1、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惴栗.(lì)施施.(yì)榛.(zhēn)莽B、茅茷.(fá)箕踞.(jū)衽.(rèn)席C、岈.(xiā)然培塿.(lǒu)攒.(cuán)蹙D、遁.(dùn)隐灏.(hào)气引觞.(shāng)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1《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背景及作者的生平。

2. 理解文章中所呈现的风俗习惯。

3.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本文的主旨。

4.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5. 利用所学知识写出与《始得西山宴游记》有关的文章。

二、教学内容:1.《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介绍。

2. 重点词汇及短语解析。

3. 文章的结构分析。

4. 语言特点分析。

5. 概括文章主旨。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师先讲一些唐代长安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内容。

2. 学生先阅读一遍文章,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二)教学过程:1. 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

唐代长安多风景胜地,著名的有梨园、洛阳桥、兴庆宫等。

《始得西山宴游记》描写的是唐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即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品尝美食,游览西山,发挥各自才学,闲谈天下大事。

2. 重点词汇及短语解析。

1)盛筵:盛大的宴席。

2)畅怀: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3)晚花园:长安城内的一处风景区,以花园为主。

4)珍馐:美味佳肴。

5)飞觞:敬酒时轻轻击杯。

3. 文章的结构分析。

1)首先,文章通过“初冬时节,晚花园即有佳人雅集”开场,生动地描绘了晚花园的环境和氛围。

2)接下来,作者以“四壁生光,微风涟涟”为过渡,顺利地将情节转移到了西山。

3)随后,作者逐一写出各位朋友的才华表演,并描述了西山的美景。

4)最后,作者以“斗草之间,俯仰神物,罄事万端,味觉非一”为结尾,巧妙地将吃、喝、玩、乐融为一体。

4. 语言特点分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言细腻,较多使用写景手法。

其中,作者对于食物和酒的描写尤其细致,例如“珍馐绮烹,馔丽一国”、“飘香流润,冷热相宜”,生动地描写出了美食与酒的美妙口感,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食物和酒的香气和味道。

5. 概括文章主旨。

《始得西山宴游记》主要描写了一次朋友聚会的场面,朋友们品尝佳肴、敬酒,一起游览西山景区,发挥自己的才能,畅谈天下大事。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学习重点】1. 掌握并积累文中出现的关键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关键语句一、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

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

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

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

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

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

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

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2.解题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第一课时)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通过课后注释以及工具书熟知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入情如境的朗读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领悟。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点问题以及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二、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第一段,注意字音字形。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准确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对文言现象进行归纳分析。

3.理解柳宗元“恒惴栗”的心情和原因。

三、先学导引(一).解文题“始得”即开始得到,题意为开始发现西山的奇特,获得宴游之乐的游记。

山水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多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山水景物、风景名胜等,并通过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识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贞元间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里行,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

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卒于柳州任所。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成就大于诗。

其作品由刘禹锡保存并编成集。

有《河东先生集》。

(三)知背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四、自主独学(一)给下列字词注音僇()人惴()栗()梦亦同趣()斫()榛()莽冥()合箕()踞()衽()席颢()气引觞()满酌()颓()然----------------------------------------------------------------------------------------------------------------------------------------当堂检测评价班级:姓名:学号:翻译下列句子(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解析,如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以及作者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课堂练习与巩固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设计相关练习题,如选择 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通过 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 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分析柳 宗元与其他山水游记作家的不同
之处。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模仿游 记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柳宗元在自然山水中 的情感体验,理解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 趣,提高对自然山水的鉴赏能 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 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词:总结提升
详细描述: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布置相关作业,如背诵课文、写读 后感等,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 自主学习能力。
THANKS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西山的美丽风景图片或讲述与西山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 对新课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文本阅读与解析
总结词:整体感知
详细描述: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引导学生分段阅读,逐段解析 ,理解文中的生词、难句和修辞手法。
重点与难点解析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生之真谛。
拓展阅读
《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另一篇著名山水游记, 包括《钴鉧潭记》、《至小丘西 小石潭记》等。
《醉翁亭记》

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苏教版一)

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苏教版一)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始得西山宴游记》
命制人:陆洋审核人:焦桃时间:2009年11月5日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始得西山宴游记》命制人:陆洋审核人:焦桃时间:2009年11月5日
带来的独特感受。

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对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

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

由“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

“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的景物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的感受。

我们自然如身临其境,仿佛和作者一同饱览这高峻西山,发出相同的感慨.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魃街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

【文言知识巩固】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7 苏教版必修1 学案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7 苏教版必修1 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一.学习目标: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为”“穷”的不同用法。

二.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学习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学习时数:两课时四. 学习过程(一).导语:旅游是一种时尚,。

在车马喧嚣之中,身心疲惫之时,我们要给心灵放一个假,给自己一点时间,一个空间,用素净明澈的心静静地看外面的世界,谛听自然与心灵的物语。

今天试着共同走进他笔下的永州山水,走进他的精神世界谛听他与自然的一段心灵独白。

(二).解题“始得”:初识初游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宴游:宴饮游乐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人称“柳河东”。

晚年贬为某某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

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

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

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

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805年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期间放浪于山水之间,排遣郁闷写了不少游记文章,《永州八记》是其中为后人传诵的名篇,即〈〈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积累有关文言知识,翻译课文,提高翻译能力。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学习重难点】
1.体会借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写法。

2.理解部分实词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现象。

三【学法建议】
1.把握文意,结合作者背景理解文中思想情感。

2.加强诵读,联系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

四【资料链接】
(一)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唐代卓越的文学家、哲学家。

柳宗元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

幼年聪颖好学,攻读诸子百家。

二十岁时与刘禹锡为同科
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

后参加王叔文集团,主张革新除弊。

改革失败
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有贬为柳州刺史,任上政绩卓著。

柳宗元对唐代古文
运动有独特的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背景解读公元805年,柳宗元因参加翰林学士王叔文集团的领导
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他放浪于山水之间,派遣郁
闷,写了不少的游记,如“永州八记”。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元和四年,
即作者被贬永州的第五年。

(三)相关知识
1、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
人来来抒发作者情感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永州八记”“永州八记”指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
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文中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

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1.字词注音
僇.人( ) 惴栗
..( ) 斫.榛( ) 焚茷.
..( ) 施施
( ) 觞酌
..( ) 衽.席( ) 垤...( ) 箕踞
穴( ) 攒蹙
..( ) 岈.然( ) 颢.气( ) 遁.隐( ) 颓.然( ) 星宿. ( )
2.指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自余为僇人通,(2)意有所及,梦亦同趣通,3.词类活用
日.与其徒上高山穷.回溪
卧而梦.始指异.之
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遨
萦青.绕白.故为之文以志.
4.古今异义
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今义:
游于是
..乎始古义:今义:
以为凡是
..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今义:5.文言字词解释
七【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 说说对西山之外的众山“漫漫而游”给了作者什么样的享受?
2.始游西山时,作者看到了西山的哪些“怪特”之处?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精神感悟?请能据文中有关语句加以概括。

3.作者为何认为“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居是州,恒惴栗
..惴栗:忧惧不安。

B.到则披草
..而坐披草:(身上)披着茅草。

C.箕踞
..冥合万化:自然界万物。

..而遨箕踞:指席地而坐。

D.与万化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望西山,始指异.之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其下.圣也亦远矣 D. 日.与其徒上高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箕踞而.遨 B.游于赤壁之.下不知日之.入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居是.州,恒惴栗 D.其声呜呜然.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九【迁移运用】
十【拓展阅读】
人生感悟——千古文人之骨
真正的文人,虽手无缚鸡之力,但骨头却显得特别的硬。

垂钓濮水的庄子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受楚王的“境内之累”,继续安静地等着钓到一尾鱼回去下锅,不为权势和富贵而屈从他人。

辞官归隐的陶潜宁可“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躬耕田园,举家食粥,却留住了骨子里那股清高与傲岸。

个性张扬的李白情愿放弃翰林之位,也不想摧眉折腰事权贵,放弃了身居天子身边的繁华与荣耀,在心灵深处守住一个文人最后的一丝人格尊严。

文天祥以“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定决心,在“汗青”之上镌刻出了文人的坚贞;朱自清不受“嗟来之食”,以病弱的身体支撑起了民族的尊严;鲁迅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犀利和勇猛,毕现了文人的铮铮铁骨。

文人虽然文弱,但并不懦弱,虽然有时难免酸腐迂阔,但看到那种清高与孤傲,高贵与率真,那种守候自我的勇气,卓尔不群的胆识,执着不屈的精神,就足以撼人心魄,炳照千古。

十一【课外练笔】
苏东坡在赤壁完成人生观的一次突围,柳宗元在永州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

对比《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结合《语文读本·必修一》P123“与自然晤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