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山东美术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任教班级三年级学生人数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两年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这六个班的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其中三年级二班和六班学生的整体水平较高于其它班。
认知能力三年级学生兴趣广泛,喜欢做游戏,乐于参加活动,乐于动脑、动手,同学之间能团结合作。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实际行动。
由于一、二年级时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的缺乏,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简单的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由《品德与生活》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对于知识的积累,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都有待提高。
学习态度及习惯六个班的学生上课都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学习、讨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学生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较好的完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学校、班级中部分学生能积极帮助父母、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目标1.使学生学习初步的生活常识,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初步懂得规则的重要意义;2.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初步掌握自护自救的本领,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4.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体验的方法;5.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及自尊、自主、自信、乐观、文明礼貌、友爱宽容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使用的山东美术出版社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13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我的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中的教学内容,并对“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中相关内容进行了融合和连接。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能行”。
有3课,包括:认识我自己、我来做、上学路上。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们一同成长”。
有4课,包括:我为同学喝彩、他为什么朋友多、出板报的启示、远方的伙伴你好吗。
2024年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2024年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美的审美情趣。
2.提供基本的美术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促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观察和体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和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线条的表达1.1 学生能够对简单线条进行观察和感受,并画出相应的线条作品。
1.2 学生能够通过线条表达物体的形态和特征。
1.3 学生能够通过线条表达情感和意义。
2.色彩的表达2.1 学生能够对简单颜色进行观察和感受,并运用颜色进行创作。
2.2 学生能够通过色彩表达物体的形态和特征。
2.3 学生能够通过色彩表达情感和意义。
3.形状的表达3.1 学生能够对简单形状进行观察和感受,并画出相应的形状作品。
3.2 学生能够通过形状表达物体的形态和特征。
3.3 学生能够通过形状表达情感和意义。
4.素描的基本技巧4.1 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和阴影进行简单的素描创作。
4.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物体的比例和透视关系。
4.3 学生能够运用素描表达物体的形态和特征。
5.创意作品的制作5.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5.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进行作品的制作。
5.3 学生能够通过创意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感受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言语交流,增强学生的美术理解和表达能力。
2.示范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和表达方法。
3.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4.交流展示的教学方法: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和展示,提供学生相互学习和欣赏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成长。
四、教学策略:1.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供适当的教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山美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半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已基本形成。
了解了一些学习、生活的基本常识。
学习优秀的孩子,除了可以轻松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外,对课后布置的延伸活动,课前布置的准备作业也都可以教高质量完成。
因此在上学期等级评定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他们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有几位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和个人智力因素的不足,在学习上仍然感到吃力,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根本不参与课后延伸活动和课前布置的准备活动。
本学期在教学中将以此为重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平面图的基本知识,会读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学校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了解学校工作人员的职责。
2、了解学校的昨天与今天相比发生的变化,了解学校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3、知道自己家乡哪儿最美;了解春游的一些基本知识。
知道春游安全的重要性。
4、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以及全国各地的小朋友是怎样过这个节的。
5、了解一些党和政府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事例以及“希望工程”等面向儿童的全国性公益活动。
6、了解一些健康安全方面的常识,知道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7、掌握一点安全自救的小知识,知道该怎样玩游戏机以及一些暑假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收集资料或实践活动。
2、课堂上注重情景创设,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3、对课后的延伸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化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并利用恰当时机展示、回报,对表现优秀的进行表杨、奖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中感受学校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关心与帮助。
2、在活动中,培养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公共秩序和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习惯;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学习实践中,切实感受到国家和社区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4、了解健康、安全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爱护生命,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5 出发前的准备 教案设计
第五课:出发前的准备一、教学内容:山美版课本P20-P23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春游时应带的必需品。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三、教学难重点:使学生知道春游时应带的必需品四、教学准备:电脑、实物投影课前熟悉到超市购物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大家共同制定了春游计划,为使我们能玩的顺利、开心,春游以前我们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出示课题:出发前的准备),那么,谁知道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1、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发言。
2、在小组内交流二)活动过程1、制定午餐食谱谈话:一顿午餐是我们春游时必备的,以往都是爸妈帮我们准备,今天我们自己动手办自己的事,亲手准备一顿春游的午餐。
A、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就、意见。
B、小组讨论,制定自己的午餐食谱。
C、学生小组汇报各个小组制定的午餐食谱。
学生汇报并且说明制定的食谱是否合理。
D、小结:午餐食谱制定原则及注意事项。
2、模拟超市活动1)活动规则:同学们要注意:A、在超市里,你需要多少就拿多少,不要浪费,我们比一比,看谁是最聪明的消费者。
B、在购物之前,还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忘记购物要讲文明、有秩序。
C、购物结束,抓紧时间回到你的座位上。
2)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拿起购物篮开始购物。
3)各个小组展示你买的物品。
并说明买这些物品的理由。
三、总结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主题上节课,我们通过模拟购物活动知道了午餐要合理。
活动中,老师还感觉到你们真的长大了,懂得节约不浪费。
那么我们出去游玩,除了准备午餐,还应该准备哪些必需品呢?教师播放录音故事《一双皮鞋》,启发学生思考。
启发提问:需要的物品我们已经想好,有的物品我们家里有现成的,可是有的需要我们去(1)学生讨论交流:春游前,还应该准备哪些必需品?(2)小组讨论。
(3)小组选代表发言。
(4)学生展开讨论:这些物品是否必要。
学生根据大家意见(5)学生根据大家的意见加以改善,并填好自己的“春游必需品”表格。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1.合理使用教材。
本册教材每个主题活动的四个板块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开展活动必然经历的环节设计的,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活动——总结评价——课后延伸的过程,在设计课题活动的时候,将学生生活的家乡(社区)为背景,以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作为活动内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探究,突出教材特点,循着他们的思维发展设计活动过程,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多方面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体现活动化的学习过程,教材中每个主题活动由“我的准备(隐性)”、“我的研究”、“我的收获”、“我还想……”四个模块组成。在教学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能够从体验的过程中懂得道理。另外,本册教材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四个单元的内容中,其中二、三、四单元都是根据学生在校、在家庭、在社区学习生活的时间来安排的,时效性非常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教育内容有的放矢。
学习态度及习惯
六个班的学生上课都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学习、讨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学生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较好的完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庭、学校、班级中部分学生能积极帮助父母、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目标
1.使学生学习初步的生活常识,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初步懂得规则的重要意义;
2.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初步掌握自护自救的本领,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4.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体验的方法;
5.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及自尊、自主、自信、乐观、文明礼貌、友爱宽容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024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24年)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行为规范。
2. 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1)培养学生的礼貌与公德意识,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礼仪、交往礼仪等方面的学习与实践。
(2)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开展学生互助、诚信考试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
(3)开展学生对传统美德的了解与感悟,推动学生将传统美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4)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开展义务劳动、关爱环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2. 社会教育(1)开展社区参观活动,了解社区的组成与职能,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志愿者服务、慈善捐助等,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4)开展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例如购物、交通规则、垃圾分类等,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3. 信息素养教育(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2)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信息检索与处理方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
(3)开展与信息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制作电子资料、编辑小报等,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分享思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促进知识与行为的内化。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品德行为表现。
2. 任务评价法: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东美术出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能行本单元紧扣《课程标准》中“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中的有关主题,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作为活动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力以及、画简单路线图的能力,使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形成初步的安全意思。
1.认识我自己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有长处和短处,应该发扬自己的优势。
知道每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
2.能从学习、性情、身体等方面分析,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
3.对自己有信心,欣赏自己。
活动准备:1.课前引导学生和长辈进行交流、沟通,征求长辈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解在长辈眼中,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2.学生准备能说明自己成长变化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优势的各种材料。
3.给学生每人准备一张记录卡。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快乐的暑假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
大家的书包里装上了新书,不少同学换上了新衣服。
大家都仔细看看现在,想想过去,特别是同一、二年级相比,自己有了哪些进步,有了哪些变化?(板书课题)二、体验变化,发展优势1.认识自己的变化(1)为了证明自己的变化,课前同学们都作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带来了小时候的照片,有的带来了上幼儿园试穿的衣服,还有的带来了上一年级、二年级时用过的课本、作业本和档案袋、资料包等。
现在,大家先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变化。
(小组交流)(2)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从身体和外表、品德习惯、文化科学知识等各个方面交流了自己的成长于变化。
在这些变化当中,你认为自己最显著的变化是哪几个方面?现在,谁愿意说说自己变化与进步最为显著的一、二个方面?(班内交流)(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都充分感受到,和过去相比,大家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
同学们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进步,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相信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其他亲人和长辈也一定会为你们的成长而高兴的。
山东美术版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上 第四单元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单元简介家乡(社区)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乡是儿童人生的起点,家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在儿童的心灵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生活的家乡(社区)为背景,以与其密切相关的邻里关系、社区劳动者、公共设施等为切人点,旨在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劳动,引导学生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学会尊重自己周围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设施,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主要包括”邻里之间”、”你们辛苦了”、”巧手扮家园”3个活动主题。
11 邻里之间【活动目标】1.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2.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体谅,互敬互让,互相关心帮助。
3.能与邻里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活动内容】第一部分是“导语”。
通过“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我的探究”是按照”情境再现,激发兴趣一一采访交流,故事启迪一一分析现象,反思感悟一一-启发诱导,活动体验”的思路编写的,共分四层:1.情境再现,激发兴趣。
该环节展现的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情景图。
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们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团结友爱的场面。
正是由于人们彼此关爱、亲如一家,所以说“桃花源小区”像→个“大家庭”。
目的是通过一个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范例,使学生体验到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激发探究的欲望。
2.采访交流,故事启迪。
包括两部分内容:(I)运用小采访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与邻居是怎样相处的,并用一个表格提示了采访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简单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邻里之间只有互相体谅、互敬互让、互相关心帮助才能和睦相处。
(2)通过讲述《六尺巷》的故事,让同学们懂得”与邻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分析现象,反思感悟。
这部分通过三幅图片,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邻里之间遇事要多为对方着想”的道理。
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珍爱生命;第二单元主要是关心你爱护他;第三单元主要是出行的学问;第四单元主要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三、教材重点难点“出行的学问”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了解社会是由大家组成的,社会上的事要由大家来做。
3、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
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家乡(社区)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乡是儿童人生的起点,家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在儿童的心灵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生活的家乡(社区)为背景,以与其密切相关的邻里关系、社区劳动者、公共设施等为切人点,旨在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劳动,引导学生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学会尊重自己周围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设施,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主要包括〞邻里之间〞、〞你们辛苦了〞、〞巧手扮家园〞3个活动主题。
单元结构11 邻里之间【活动目标】1.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2.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体谅,互敬互让,互相关心帮助。
3.能与邻里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活动内容】第二部分〝我的探究〞是按照〞情境再现,激发兴趣一一采访交流,故事启迪一一分析现象,反思感悟一一-启发诱导,活动体验〞的思路编写的,共分四层:1.情境再现,激发兴趣。
该环节展现的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情景图。
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们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团结友爱的场面。
正是由于人们彼此关爱、亲如一家,所以说〝桃花源小区〞像→个〝大家庭〞。
目的是通过一个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范例,使学生体验到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激发探究的欲望。
2.采访交流,故事启迪。
包括两部分内容:(I)运用小采访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与邻居是怎样相处的,并用一个表格提示了采访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简单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邻里之间只有互相体谅、互敬互让、互相关心帮助才能和睦相处。
(2)通过讲述«六尺巷»的故事,让同学们懂得〞与邻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分析现象,反思感悟。
这部分通过三幅图片,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邻里之间遇事要多为对方着想〞的道理。
【教育资料】山东美术版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上 第四单元教案学习专用
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单元简介家乡(社区)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乡是儿童人生的起点,家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在儿童的心灵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生活的家乡(社区)为背景,以与其密切相关的邻里关系、社区劳动者、公共设施等为切人点,旨在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劳动,引导学生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学会尊重自己周围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设施,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主要包括”邻里之间”、”你们辛苦了”、”巧手扮家园”3个活动主题。
11 邻里之间【活动目标】1.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2.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体谅,互敬互让,互相关心帮助。
3.能与邻里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活动内容】第一部分是“导语”。
通过“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我的探究”是按照”情境再现,激发兴趣一一采访交流,故事启迪一一分析现象,反思感悟一一-启发诱导,活动体验”的思路编写的,共分四层:1.情境再现,激发兴趣。
该环节展现的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情景图。
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们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团结友爱的场面。
正是由于人们彼此关爱、亲如一家,所以说“桃花源小区”像→个“大家庭”。
目的是通过一个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范例,使学生体验到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激发探究的欲望。
2.采访交流,故事启迪。
包括两部分内容:(I)运用小采访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与邻居是怎样相处的,并用一个表格提示了采访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简单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邻里之间只有互相体谅、互敬互让、互相关心帮助才能和睦相处。
(2)通过讲述《六尺巷》的故事,让同学们懂得”与邻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分析现象,反思感悟。
这部分通过三幅图片,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邻里之间遇事要多为对方着想”的道理。
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
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主题一认识我自己教学目标:1、态度:培养学生大胆展现自己,在同学面前夸奖自己同时积极参与的自豪感和精神,从而增强自信心。
并感受其中的乐趣。
2、能力:培养沟通能力,优缺点鉴别能力。
3、知识:查找自己与众不同的地点,发觉自身的优点,并发扬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摸索,细心发觉并学会观赏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教学难点:鼓舞学生大胆发言,排除师生间的生疏感。
教学预备:学生:小纸条、各种树叶教师:五角星、纸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主题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安排师生间相互认识的环节。
1、教师自我介绍,突出个人优点,引出主题。
同学们,那个学期的《品德与社会》课由我给大伙儿上。
因为是第一次见面,大伙儿比较生疏,下面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有哪些特点?我是一个做事认确实人,我喜爱自己的工作,也喜爱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期望和大伙儿能够成为好朋友。
我爱睡懒觉还有点挑食,这是坏毛病应该改正。
2、请同学说一说老师的特点,并总结出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认识我自己》,板书课题。
二、说说我的优点1、同学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优点。
师生共同观赏他人的优点,鼓舞同学。
同学们差不多认识老师了,但是老师还不认识你们呢?哪位同学能够像老师一样用简短的几句话介绍一下自己,同时说一说你有哪些优点?2、进行教材P4的摸索练习,并在课上交流。
三、谈谈我的体会大伙儿能发觉自己身上的这么多优点真是不容易!接下来,请你们谈一谈在同学面前夸奖自己的感受吧。
(生:我觉得专门自豪,专门快乐!)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的感受呢?刚才没有发言的同学,你们也来说说自己的优点吧,看看你们的体会是什么?(尽量让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四、课上练习你最擅长什么?把它写下了(填在课本上)。
五、学习第5页内容1.教师引入(略)2.知名朗读(边读边提示)3.讨论:你有那些爱好?4.指名发言。
三年级下册德育教学计划_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德育教学计划_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和创造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美术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2.线条基础知识的学习;3.造型基础知识的学习;4.绘画基础知识的学习;5.创意构思和表达方法的学习;6.美术作品欣赏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课程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程进度。
2.教学准备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具、绘画工具、颜料、纸张等,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和质量的良好。
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和教具。
3.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引导、演示、讨论、练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要注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要借助学生的作品和口头表达,对他们的综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实际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完成的作品和口头表达等,评价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发展。
2.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教师的评估: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措施。
五、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具、绘画工具等,确保教学资源的丰富和质量的良好。
要加强学校与社区、美术馆等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年级下册德育教学计划_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德育教学计划_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美术是一门注重观察、表达、创造的艺术学科,它是启发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时机和艺术造诣的重要途径。
三年级美术教材中,以“画出我的风景”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对环境美的感受、认知和表达能力。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美的感受和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作,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和审美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体验、创作,提高学生的绘画基础和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课时:我眼中的美丽风景(1学时)1.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校园中的美丽景物,引导学生发现美丽的细节。
2. 带领学生进行环境美画,利用画笔和颜料,画出眼中美丽的风景。
第二课时:白纸上的小乌龟(1学时)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一只乌龟,体验乌龟的外形特征和动作特点。
2. 带领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乌龟,再运用适当的色彩进行填充。
第三课时:植物的线条(1学时)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体验植物的形态变化。
2. 带领学生用不同的线条描绘植物的形态,让学生感受线条形成的丰富变化。
第四课时:画出我的家(1学时)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家中的家具和摆设,体会家的温馨和美好。
2. 带领学生进行家的绘画,让学生表达对家的独特感受。
第五课时:我和小动物(1学时)1. 带领学生观察小动物,了解不同的动物特征和动作表现。
2. 带领学生用线条描绘小动物,再运用色彩进行涂抹和填充。
第六课时:城市的美丽(1学时)1. 引导学生观察城市的建筑物和街景,感受城市的繁华和美丽。
2. 带领学生用线条描绘城市的形象,再运用适当的色彩进行填充和涂抹。
第七课时:世界的多彩(1学时)1.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带领学生选择一个国家进行绘画,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2.能力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四、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2.拓展教学空间。
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