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遗传的物质基础

合集下载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细胞的生命历程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五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增殖(1)概念: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

(2)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

(3)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4)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体细胞)、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生殖细胞)。

2.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条件),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起点),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终点),为一个细胞周期。

3.两个阶段(1)分裂间期:一次分裂结束之后→下一次分裂之前;在前,用时长,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G1期:DNA复制前期(合成一些RNA和有关蛋白质,为DNA复制做准备✓S期:DNA复制期✓G2期:DNA复制后期(主要是RNA和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2)分裂期:在后,用时短,约占细胞周期的5%~10%。

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不同,但都是分裂间期持续时间大于分裂期。

分裂间期与分裂期所占比例也不同。

4.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期图像特征分裂间期(1)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2)复制后的染色质仍呈丝状分布,核DNA数目加倍;(3)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4)分裂间期结束后,开始进行有丝分裂前期(1)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2)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3)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期(1)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被纺锤丝附着牵引,使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该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称为赤道板);(2)此时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后期(1)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2)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结果是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末期(1)到达细胞两极的染色体逐渐解旋为丝状染色质,纺锤丝逐渐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出现;(3)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5.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区别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无中心粒的倍增(低等植物细胞除外)中心粒倍增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分割细胞质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缢裂细胞质6.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1)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小学遗传知识点总结

小学遗传知识点总结

小学遗传知识点总结在生物学课程中,遗传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遗传知识,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生物体的遗传规律、遗传性状的表现方式,进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遗传特征。

下面就给小学生们总结一下遗传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一、基因的作用1、基因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携带了生物遗传信息的编码,控制了生物的形状、颜色、功能等多种性状。

3、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功能等。

二、基因的种类1、性状基因:决定生物体的外部性状,例如花色、果实颜色等。

2、控制基因:对性状基因的表达产生调节作用,决定了性状的表现方式。

3、等位基因:同一个基因在同一个位点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遗传的规律1、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创始人,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之间的比例关系。

2、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中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分离,再结合过程。

四、遗传性状的表现1、显性性状:在杂合状态下即能够表现的性状。

2、隐性性状:在杂合状态下不能够表现,需要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3、性状的遗传规律:通过遗传规律,了解性状的遗传方式,是显性还是隐性。

五、染色体的结构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细丝状物质,是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

2、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3、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起着分裂和遗传功能。

六、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DNA序列发生变异,导致了遗传信息的改变。

2、基因突变可能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是指人类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

2、基因工程包括基因克隆、基因修饰、基因插入等技术。

3、基因工程对农业、医学、生物科技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八、基因的继承方式1、显性遗传:当父母中至少一个人携带着显性基因时,后代就会表现出该性状。

2、隐性遗传:只有在父母双方都携带着隐性基因时,后代才会表现出该性状。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遗传基础知识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生物的繁殖、进化以及种群变化等方面。

八年级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遗传基础概念遗传基因是指父代向子代传递的遗传物质。

它包括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方面。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拥有的所有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遗传物质DNA是基因的载体,它以特定的方式存储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嘧啶)组成,这些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体内各种基因的特征。

第二部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第一个定律是合子分离定律,也被称为等位基因分离定律。

它指出,每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分离成为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然后与另一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下一代。

第二个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它指出,不同的基因对在遗传中是独立的,它们的组合方式是随机的,不受其他基因对的影响。

第三个定律是显性和隐性基因定律。

显性基因会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需要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能表现。

纯合子是指一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相同。

第三部分: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它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突变两类。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内部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核苷酸插入/缺失等。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内部的功能。

染色体结构突变则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造成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倒位、重复或移位等。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第四部分:遗传工程和克隆技术遗传工程是通过常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常见的遗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插入、基因切除和基因修复等。

完整的初三生物学课程大纲

完整的初三生物学课程大纲

完整的初三生物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初三生物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初一、初二生物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是为高中生物学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

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既注重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又强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 课程任务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进化、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命意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了解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的吸收和运输等。

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掌握遗传规律和变异的类型。

认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的基本理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保护。

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阅读和理解生物学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命意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课程内容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知识清单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具有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等作用。

2、细胞质:是细胞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水、有机化合物和多种酶组成。

细胞质中包含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物质的合成、分解、运输等过程。

3、细胞核:是细胞的指挥中心,含有细胞的遗传物质DNA。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二、生物的分类与系统1、生物的分类:根据生物的形态、遗传、生态等特征,将生物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2、生物的系统:生物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生物的系统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等。

三、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发现,生物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指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其结构为双螺旋。

DNA 复制是半保留复制,需要引物、DNA聚合酶等参与。

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基因突变与重组: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四、生物的进化与适应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

自然选择是指生物个体在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存活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被淘汰。

2、现代进化理论: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进化的方向是由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的。

进化的机制包括突变、基因流、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

3、适应与协同进化:生物为了生存会适应环境,这种适应是长期的进化结果。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五、生物与环境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部分。

知识清单(生物八上、八下)

知识清单(生物八上、八下)

八上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1、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

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中最主要的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2、按照花蕊的着生情况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两性花是指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如桃花);而单性花则是指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如黄瓜花)。

按照花朵在茎上的着生方式分为单生花和花序:花可以分为单生花(如荷花)和花序(如向日葵)。

3、雄蕊的花药中有许多花粉,其内含有雄性生殖细胞——精子。

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其内含有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

当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4、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中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方式为自花传粉,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方式为异花传粉。

虫媒花一般有艳丽的花冠、芳香的花香或甜美的花蜜。

风媒花一般花朵较小,花粉多而且轻,容易被风吹散。

5、在农业生产上,因风力不足或昆虫缺乏,作物得不到足够数量的_花粉而导致减产_的现象时有发生,应用_人工辅助授粉来解决这一问题。

6、受精的过程:受柱头黏液刺激,萌发伸长,穿过花柱进入子房花粉—————————→花粉管—————————→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_结合的生殖方式。

7、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一般必须完成的重要的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8、在经历了传粉和受精两个连续的过程后,花中的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会凋落,只有子房会继续发育。

在子房中,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_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_,珠被发育成种皮_,所以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_。

与此同时,子房壁发育成_果皮,所以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_。

9、双子叶植物(如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单子叶植物(如玉米)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组成。

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胚,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高中生物知识清单资料

高中生物知识清单资料

高中生物知识清单资料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 ? ?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 ?群落? ?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除了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 ?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只能调节准焦螺旋;?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与装片距离越。

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把细胞分为和真核细胞。

病毒是一类没有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主要特征:寄生生活;由外壳和一种核酸( 或 )所构成,病毒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4、蓝藻是生物,自养生物,者。

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和。

6、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一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产生。

7、组成细胞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含量却相差很大。

8、?大量无素: ?微量无素:Fe、Mn、、Zn、、Cu ?主要元素:C、H、O、 ?最基本元素: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

10、糖(葡萄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鉴定还原糖不能用蔗糖,因为,不能使用番茄和西瓜,因为。

11、蛋白质由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不同的氨基酸R基不同。

氨基酸约种。

氨基酸结合方式是。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 )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 形成的 = 个数n –肽链条数m 蛋白质分子量 = 分子量 ? 氨基酸个数 - 的个数 ? 1814、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 = 数,即一条链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215、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种类、数目、、多肽链。

高中生物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知识清单必修1分子与细胞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常见的原核细胞:蓝细菌、细菌、放线菌。

常见的真核细胞:衣藻、褐藻、团藻、真菌、动植物细胞。

3.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此区域叫拟核。

4.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主要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5.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o。

6.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7.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

脂肪+苏丹Ⅲ(苏丹Ⅳ)→橘黄色(红色),实验材料如果用花生子叶切片,需要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用染色剂染色后,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8.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内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细胞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9.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数目不同,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0.蛋白质功能举例:结构蛋白——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羽毛、肌肉、蛛丝等)、催化蛋白——催化作用(大多数酶)、载体(运输)蛋白(血红蛋白)、调节蛋白——信息传递作用(胰岛素)、免疫蛋白——免疫作用(抗体)。

11.熟的鸡蛋更容易消化的原因:高温会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1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13.核酸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包括DNA的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RNA的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知识清单遗传的物质基础

知识清单遗传的物质基础

知识清单遗传的物质基础-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染色体主要由和组成。

其中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R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②肺炎双球菌属于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

B、①格里菲斯实验结论:②艾弗里实验结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方法:。

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和组成。

B、实验过程: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和。

标记过程: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得到。

(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

)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的进入了细菌体内。

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的原料,合成。

C、结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DNA RNA 遗传物质所以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记忆点: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②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为DNA。

③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只要含有DNA则DNA即为遗传物质,无DNA仅有RNA时,RNA作为遗传物质。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其中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②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

初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生物种群内个体间传递基因和遗传信息的过程。

下面将对初中生物中的遗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遗传学知识。

一、遗传物质和基因遗传物质是指生物体内具有遗传信息的物质,初中生物教材中介绍了两种遗传物质:DNA和RNA。

DNA是一种双螺旋结构的分子,它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全部内容。

RNA是DNA的单链副本,在转录和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性状的功能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由DNA 组成。

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包括外貌、性别、智力等。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主要包括:(1)显性与隐性:在杂交中,显性性状会表现出来,而隐性性状则被掩藏。

(2)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杂交后代中的基因会分离和自由组合,出现不同性状的组合。

2. 随机配对规律随机配对规律是指在有性生殖中,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进行的,每一对配子组合的可能性相等。

这一规律保证了基因在群体中的传递和分布是随机的,增加了群体的多样性。

三、遗传的性状传递1. 显性和隐性性状的遗传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决定,杂合子表现出该性状,纯合子全部表现该性状;而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决定,只有纯合子才表现该性状。

2. 性染色体和性别遗传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为XY,女性为XX。

男性是由父亲传递的,而母亲只负责传递X染色体。

3. 基因突变和突变体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变异的现象,突变体指的是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新性状。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有益的或者中性的,对进化和物种的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遗传的进化意义1. 遗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使得物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提高了生物体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了物种的生存能力。

2.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会逐渐被淘汰。

《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清单

《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清单

《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清单一、植物遗传的基础1、遗传物质植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由 DNA (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DNA 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基因。

2、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每个基因决定了植物的一个特定特征,如花色、植株高度、果实形状等。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作用,蛋白质则参与各种生理过程,从而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3、减数分裂在生殖过程中,植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精子和卵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使得配子中的染色体数量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这样,在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了正常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

4、有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包括花的形成、传粉、受精和种子的形成。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产生了遗传多样性,增加了后代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植物变异的类型1、可遗传变异(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它可以是单个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从而导致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性状。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如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会导致基因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从而引起植物性状的显著变化。

2、不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例如,由于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环境条件的差异,导致植物的生长状况、形态特征等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

三、植物变异的原因1、自然因素(1)自然选择在自然环境中,具有适应环境的性状的植物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将其基因传递给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被淘汰。

第21章第3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清单、知识清单、检测题

第21章第3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清单、知识清单、检测题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自学单)【学习目标】1、说出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及区别。

2、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祖先和人类祖先的过程。

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4、说出四种类人猿。

【学习重点】1、说出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及区别2、由猿向人的过渡和人猿分界的标志【学习难点】人的进化阶段【自主学习:】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并进行勾画1、讨论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相似的特征2、人类祖先转向地面生活后有哪些变化?3、人类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4、说出四种现代人种。

描述人类的进化阶段及其特点第三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知识清单)1、人类区别于猿的特征的是。

2、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

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现代类人猿过着以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4、人类是迁移能力很强的物种,与当地特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他们的肤色和鼻型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特征,据此,将现代人种划分为、、、。

5、人类的进化历程分为、、和智人,智人是惟一现有人种,约出现在距今1万——20万年前,我国也发现了许多智人化石,如:、等。

答案:1、直立行走;2、两足直立行走;3、森林古猿、树栖生活4、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蒙古利亚人5、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柳江人、资阳人等第三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检测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A. 长臂猿B. 猕猴C. 森林古猿D. 猩猩2、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A. 直立行走B. 制造工具C. 学会用火D. 产生语言3、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③产生了语音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①③②④D. ①④②③4、下列有关生命演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B. 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C. 人类进化的过程为: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D.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5、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A. 类人猿B. 长臂猿C. 北京猿人D. 森林古猿6、下图所示为人的进化历程,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不是进化特点的选项是()A. 脑容量增大B. 上肢变长C. 直立行走D. 制造和使用工具7、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东非人”及其遗物,他们用过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说明“东非人”已具备()A. 使用工具能力B. 语言表达能力C. 制造工具能力D. 用火能力8、森林古猿从树上下到地面生的原因()A. 树上的天敌多B. 出现了森林火灾C. 为了扩张领地D. 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9、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为①能人阶段②南方古猿阶段③智人阶段④直立人阶段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①②④③D. ②①③④10、白、黄、棕、黑不同人种肤色不同,根本不同原因是()A. 遗传的物质基因B. 生活环境C. 生活习惯D. 营养状况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如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①表示的物种名称是__________(2)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②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_______________(3)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

人教版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

人教版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

人教版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知识清

本文档为《人教版生物必修1》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

下面将列出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供学生参考。

遗传基础
- 遗传的概念和发现历程
- 遗传变异的原因与类型
- 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规律
-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单因素遗传
- 双因素遗传
- 三因素遗传
- 组合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 基因型和表现型
- 基因互作和基因的复合进化论
- 进化的概念和起源
- 天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 进化的证据
- 古生物化石
- 比较解剖学
- 比较胚胎学
- 生物地理学
- 分子生物学
进化机制
- 突变和遗传漂变
- 基因流动和基因频率
-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 适应与进化
- 物种形成和演化
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
- 遗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
- DNA重组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 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 利用生物技术的风险与伦理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中《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的主要内容。

希望对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如有不明之处,请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框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框图
1、说出该试验所使用的材料及实验原理。
2.请用图示的形式来描述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3、对以上的实验过程(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进行分析,总结该室验所得出的结论。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4、阐述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不同于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
5.请用图示的形式来描述艾弗里
1.能弄清四个实验的过程及每个实验所得出的结论;
2.能够通过本节课学习总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章节目录和课本P42-46页内容,进行课前复习,完成导学案的全部内容;
2、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加快思维碰撞,达成共识。
自主梳理·夯实基础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
五、总结生物的遗传物质
回扣教材·建构框图
构建本章的知识框图(提示:①通过阅读目录和课本中的黑体字,发挥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初步整理本章知识框图;②只找出相关知识点的名称,不写详细内容。)
注:将知识框图构建到学案的背面
【自我诊断·巩固强化】
用资料P109页中【基础自主复习】知识清单检测自己对基础的掌握
6、对以上的实验过程(艾弗里的体内转化实验)进行分析,总结该室验所得出的结论。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7、说出该试验的方法和T2噬菌体的特点。
8、请用图示的形式描述噬菌体侵染实验的过程。
9、对以上的实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分析,总结该室验所得出的结论。
4、烟草花叶病毒浸染烟草实验
10、简要从材料、过程及结果概括该实验。

第一章 孟德尔遗传规律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 孟德尔遗传规律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知识点清单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①在花未成熟前去母本的全部雄蕊②对母本套上纸袋③传粉④套袋(不同植株的花在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时随机的。

本实验分别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①在甲乙小桶内放入两种彩球各10各。

②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③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④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③重复做50—100次。

Dd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的数目要远远多于雌配子。

只不过是含D的雌配子和含d的雌配子比例接近1:1,含D的雄配子和含d的雄配子比例接近1:1。

例1、某种高等植物的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 、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C、雌配子:雄配子=1:3D、含A遗传因子的雌配子:含a遗传因子的雄配子=1:1。

例2.豚鼠的黑体色对白体色是显性。

当一只杂合的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豚鼠杂交时,产生出生的子代是三白一黑,以下对结果的合理解释是A.等位基因没有分离B.子代在数目小的情况下,常常观察不到预期的比率C.这种杂交的比率是3∶1D.减数分裂时,肯定发生了这对等位基因的互换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而且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等位基因,在减I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清单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清单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清单遗传物质,这一神秘而又关键的生命元素,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在众多的候选者中,DNA 最终被确认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那么,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充满奥秘的领域。

一、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要成为遗传物质,需要具备几个关键的特点。

首先,它必须能够携带遗传信息,就像一本详细的“生命手册”,记录着生物体的各种特征和属性。

其次,它需要具备稳定性,能够在细胞分裂和世代传递过程中保持不变,以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此外,它还应当能够发生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二、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斯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S 型(有荚膜,致病)和 R 型(无荚膜,不致病)进行实验。

他将活的 S 型菌、活的 R 型菌、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以及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和活的 R 型菌的混合物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

结果发现,只有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和活的 R 型菌的混合物能够使小鼠死亡,并且在死亡小鼠体内还能分离出活的S 型菌。

这一实验表明,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

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对加热杀死的 S 型菌的各种成分进行了分离和提纯,然后分别与 R 型菌混合培养。

结果发现,只有当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菌混合时,才能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

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3、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DNA 或 RNA)组成。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 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

然后让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搅拌离心,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知识清单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知识清单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知识清单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历程孟德尔,这位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科学家,在 19 世纪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然而,他的伟大发现却在当时未被科学界所重视,直到多年后才被重新发现。

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具有许多易于观察和区分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

他通过精心设计的杂交实验,对不同性状的遗传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实验中,孟德尔首先对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第一代子代(F1)全部表现为高茎。

接着,他让 F1 自交,得到的第二代子代(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且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接近3:1。

通过对其他性状的类似实验和分析,孟德尔总结出了两条重要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指出,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则表明,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被忽视的原因尽管孟德尔的实验设计严谨,结论清晰,但他的发现却在当时被长期忽视。

这其中有多种原因。

首先,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对不太知名的学术期刊上,传播范围有限。

其次,当时的主流生物学观点更倾向于融合遗传的观点,即认为亲代的性状在子代中会融合在一起,而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与之相悖,难以被当时的科学界所接受。

再者,孟德尔的数学统计方法在当时的生物学研究中较为罕见,使得他的研究成果在表述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到了 20 世纪初,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三位科学家重新发现,他们分别是荷兰植物学家德弗里斯、德国植物学家柯林斯和奥地利植物学家丘歇马克。

这三位科学家在各自的研究中,都独立地得到了与孟德尔相似的实验结果。

生物必修二遗传知识点填空

生物必修二遗传知识点填空

生物必修二遗传知识点填空1.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性状在生物体间代际(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传递和变异的现象。

这种传递和变异是通过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来完成的。

2.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一种有序排列形态。

它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具有遗传物质的存储、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

3.基因和基因型基因是控制其中一性状的遗传物质。

基因型是指个体其中一性状所具有的基因的组合方式。

4.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存在多个形式,称为等位基因。

一个个体的其中一性状由其基因型决定,其中每一对等位基因可以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5.遗传的分离规律孟德尔在对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后得出了一系列遗传法则,即孟德尔定律。

其中最重要的定律是分离规律:一个个体的两个等位基因由于有且只有一个可以传递给后代。

6.两个性状的分离遗传当两个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时,这一对等位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会进行独立的分离。

7.基因的联锁和基因图谱基因的联锁是指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或多个基因由于粘连而共同遗传给后代。

利用联锁关系,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形成基因图谱。

8.交叉互换和遗传连锁的破裂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交叉互换在交叉点附近破裂,在基因的联锁关系中引入了新的组合。

9.抗生素和抗药性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分泌的特定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而抗药性是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10.DNA的结构和复制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通过复制保证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时传递给子细胞。

DNA由两条互补的链以螺旋形结构排列,其中A(腺嘌呤)和T(胸腺嘧啶)互补,C(胞嘧啶)和G(鸟嘌呤)互补。

11.DNA的转录和翻译DNA的转录是指DNA遗传信息通过RNA分子的复制传递给蛋白质合成过程。

转录产生的RNA分子通过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

12.突变和遗传变异突变是指DNA分子的基因序列发生突然而永久的改变。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 知识清单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 知识清单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知识清单遗传物质是生命延续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遗传物质对于理解生命的奥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1、早期的猜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对于遗传物质的本质存在着各种猜测。

有人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和功能。

2、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斯通过将无毒性的 R 型肺炎双球菌和有毒性的 S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小鼠死亡,并且在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 S 型菌。

这一实验表明,无毒性的 R 型菌在某种物质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化,变成了有毒性的 S 型菌,但当时还不清楚这种转化物质是什么。

3、艾弗里的实验艾弗里及其团队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对 S 型菌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和提纯,分别加入到含有 R 型菌的培养基中,最终证明 DNA 才是使 R 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

4、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他们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通过追踪放射性物质在子代噬菌体中的分布,得出 DNA 进入了大肠杆菌并指导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的结论。

二、DNA 的分子结构1、双螺旋结构DNA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通过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其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

2、碱基组成规律在 DNA 分子中,A 和 T 的数量相等,G 和 C 的数量相等,这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体现。

3、稳定性DNA 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由碱基之间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等多种因素共同维持。

三、DNA 的复制1、半保留复制DNA 在复制时,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互补链,最终形成的两个子代 DNA 分子,每个都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染色体主要由和组成。

其中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R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②肺炎双球菌属于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

B、①格里菲斯实验结论:②艾弗里实验结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方法:。

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和组成。

B、实验过程: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和。

标记过程: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得到。

(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

)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的进入了细菌体内。

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的原料,合成。

C、结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DNA RNA遗传物质所以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记忆点: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②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为DNA。

③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只要含有DNA则DNA即为遗传物质,无DNA仅有RNA时,RNA作为遗传物质。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其中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②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

B、①格里菲斯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转化因子②艾弗里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3)方法:同位素标记法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B、实验过程: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

标记过程: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

)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的 DNA 进入了细菌体内。

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合成 DNA和蛋白质。

C、结论: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所以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记忆点: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②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为DNA。

③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只要含有DNA则DNA即为遗传物质,无DNA仅有RNA时,RNA作为遗传物质。

答案:1、蛋白质蛋白质 DNA3、(1)A、① S型菌 S型菌②原核没③基因突变B、①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转化因子②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A 寄生 DNA 蛋白质B、蛋白质 DNA 蛋白质外壳 DNA 细菌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C、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3、DNA RNA DNA二、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1、DNA分子的结构a、基本组成单位是指,它由、和组成。

b、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①两条主链②外侧和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碱基以连接形成;遵循原则(、);C、结构特性:①稳定性:DNA中和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原则不变;碱基之间通过连接,从而维持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千变万化。

③特异性:每种生物的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记忆点:①遗传信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一种排列顺序代表一种遗传信息。

②设DNA分子中有碱基2n个,则碱基对为n个,可组成DNA分子的种类为4n种。

易错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

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

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2、DNA的复制①复制的时间:②复制的场所:主要在,其次在。

③复制的条件:模板(亲代DNA的)、原料(游离的四种)、酶(和等)、能量()。

④复制的过程:a、解旋(在的作用下,提供能量,使两条螺旋双链之间断开),b、合成子链(在等酶的作用下,以DNA 做模板、按照原则合成互补的。

)c、形成结构、⑤复制的特点:;。

⑥复制的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使由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的连续性。

记忆点:准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

易错点:1、核酸种类的判断:第一步看T和U的有无:若有T无U,则该核酸是DNA,若有U无T,则该核酸是RNA 第二步: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同理确定是双链RNA还是单链RNA。

2、关于DNA复制的计算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

答案:1、a 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碱基b、①反向平行②磷酸脱氧核糖氢键碱基对碱基互补配对 A-T G-Cc、①磷酸脱氧核糖碱基互补配对氢键②碱基对的排列顺序2、①细胞分裂的间期②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③两条链脱氧核苷酸 DNA聚合酶DNA解旋酶 ATP ④ a、解旋酶 ATP 氢键 b、DNA聚合酶两条链碱基互补配对子链C、双螺旋⑤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⑥遗传信息遗传信息三、基因的表达1、基因的化学本质(1)、基因的本质:。

(2)、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间的关系、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每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记忆点:①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②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2、基因的表达①转录:DNA mRNA 场所:;模板:;原料:4种;原则:;酶,产物:②翻译:多肽链场所:;模板:;原料:;运载工具:;产物:;密码子: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4、中心法则及发展:。

(教材p17)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通过控制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②通过控制来直接影响性状。

记忆点:1、关于密码子:①氨基酸的种类有20种;密码子的种类有64种②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3个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

③一种氨基酸可能有1个或多个密码子相对应。

④一般一个密码子只和一种氨基酸相对应。

2、转录、翻译过程中碱基数与氨基酸数的相关计算。

(创新方案p14)①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②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③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3、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易错点: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几种碱基?5种在人的体细胞中A、G、T、C可构成几种核苷酸?7种病毒中有几种碱基?几种核苷酸?4种,4种答案:1、(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双螺旋脱氧核糖 A、T、G、C 脱氧核苷酸细胞核单链核糖 A、U、G、C 核糖核苷酸细胞质3、①细胞核 DNA的一条链核糖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旋酶 RNA聚合酶 RNA② mRNA 细胞质的核糖体 mRNA 20种氨基酸 tRNA 蛋白质 mRNA5、①酶的合成②蛋白质分子结构(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