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及 …
城市社会学-01
城市社会学
希腊文明始于公元前800-500年,分为古典文明和希腊化时代文明。
雅典城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社会学
城邦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社会学
希腊化时期 希腊化时期大城市最显著的特点是——秩序感和一致性, 米利都城代表了希腊化城市规划形式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社会学
大河流域的远古城市 1. 两河流域与美索布达米亚古城 2. 尼罗河流域与埃及古城 3. 印度河流域与古印度城市 4. 东方两河流域与中国城市的起源
大河流域
农业文明
村庄
城市
最早的城市所以发源于这些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文明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 而大河流域是最适合农业与畜牧业发展的地方。农业文明必然导致固定的村庄 出现,而村庄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超越村庄的组织形式和聚合中心的出现, 则最终导致城市的产生。
龙山古城 公元前2600-前2000年 黄河中下游文化 屈家岭古城 公元前3580-前2600年 长江中上游文化 良渚古城 公元前3500-前2600年 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文化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社会学
这些考古成果,证明了中国城市文明的产生,是长江及 黄河流域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结果。东方两 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城市文明的发源地。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社会学
两河流域: 乌尔城、巴比伦城
尼罗河流域:底比斯城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社会学
东方两河流域与中国城市的起源
商代都城 中国队早期文明进行有组织的考古工作,是从1928年对河南省安阳市 殷墟的发掘开始的。 1955年在郑州附近发现商代前期城址,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 1983年在河南堰师发现商代早期城址,总面积约190万平米。
《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教育原理课程名称(英文):Educational principles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510040周学时:3 总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教育学系本科生三、课程简介《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学习《教育基础》,能够了解教育现象,掌握教育规律,系统性地构建专业教育观。
课程内容包括,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学生评价、教育改革与发展等内容。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1)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2)了解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和问题(3)对教育学专业,有深入全面的理解(4)有意识地构建、实践自己的教育观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课时数:6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讲授内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教学重点:“教育”的概念3. 学生学习任务从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两方面,解释“教育”的概念。
了解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从自我专业发展的角度,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4. 教学方法讲授:“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讨论:学习教育学的意义5.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学记》,了解其中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教育功能1. 课时数:8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内容: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对个体的功能、教育对社会的功能。
重点:教育对个体的功能、教育对社会的功能。
3. 学生学习任务区分教育功能的类型。
阐释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
阐释教育与社会发展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高等数学Ⅳ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Ⅳ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高等数学Ⅳ是学习高等数学的最后一门课程,旨在通过对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常微分方程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极限、导数、积分等;2. 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向量、矩阵、线性变换等;3. 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解法,包括一阶和高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4. 能够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微积分1.1 极限与连续1.2 导数与微分1.4 微分中值定理1.5 泰勒公式与泰勒展开1.6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1.7 积分中值定理1.8 定积分的应用2. 线性代数2.1 基本概念与性质2.2 行列式与矩阵的运算2.3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4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的逆2.5 线性算子2.6 线性空间与维数3. 常微分方程3.2 高阶常微分方程3.3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3.4 变量分离与齐次微分方程3.5 常系数线性齐次及非齐次微分方程3.6 非齐次线性方程的常数变易法3.7 常微分方程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和阐述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师通过课后习题设计和课程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3. 互动与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
2. 期中考试:覆盖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内容。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高等数学》第四册,同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 《数学分析教程》(第二册),郭家耀,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David C. Lay,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1. 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大学数学1.2 课程学分:3学分1.3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基础1.4 授课对象:本科生2. 教学目标2.1 理论目标:- 掌握大学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学习动力。
2.2 实践目标:-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1 数学分析- 数列与级数- 函数与极限- 导数与微分3.2 线性代数- 向量与矩阵运算-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的秩 -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3 概率与统计-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 相关与回归分析3.4 离散数学- 集合论与函数关系- 布尔代数与逻辑运算 - 图论与组合数学4.1 理论教学- 以讲授为主,辅以示范和演示;-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意义和推导过程; -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问和展示等互动活动。
4.2 实践教学- 强调数学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数学建模实验;-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科学研究。
5. 考核方式5.1 平时成绩- 课堂参与和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实验和实践报告5.2 考试成绩-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5.3 个人或小组项目- 数学建模竞赛- 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6. 参考教材6.1 主教材:《大学数学教程》6.2 辅助教材:-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概率与数理统计》-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7. 授课团队7.1 主讲教师:XXX(职称)7.2 助教人员:XXX(职称)8. 教学资源支持8.1 实验室设施:配备计算机和数学软件 8.2 图书馆资源:提供相关书籍和论文文献8.3 在线平台:课程网站和在线学习资源9. 学术诚信9.1 学术规范: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和学院的考试纪律;9.2 作业规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袭和剽窃;9.3 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参加考试,杜绝违纪现象。
本科专业认证《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教学大纲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2000217课程名称: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英文名称:Programming,Algorithm and Data Structure I学分:3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48 其中,讲授48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实训0学时适用专业:网络工程建议开设学期: 1先修课程:无开课单位: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一、课程简介《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是课程群的启蒙课,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程序设计类课程,其目的是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基础,使学生熟悉C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通过大量的编程练习,引导学生进入程序设计的殿堂,培养学生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依据2017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考虑本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制定本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程序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函数等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深入领会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识别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功能模块划分的问题。
(支持毕业要求 2.1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网络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网络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课程目标2:在程序设计C语言后阶段学习过程中,针对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大作业的要求,将同学分组了解系统功能与应用背景,对具体的开发任务进行分工联调并编程实现。
通过系统实现强化个体的角色意识和团队意识。
(支撑毕业要求9.1: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胜任个体、团队成员的角色任务。
)课程目标3:通过学习标准的C语言程序设计语法,运用函数、线性表、字符串、链表等基本知识,通过学习算法的描述方法,使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换成计算机描述的算法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程序算法的描述方法进行交流的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基础(原名图形图像基础)课程编码:0403339学分:3总学时:48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先修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C语言程序设计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学科基础课,考核方式为:考察。
本课程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像形成的原理,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着重掌握数字图像的增强、复原、压缩和分割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历程、空间处理及频域处理的基本方法及理论、数字图像彩色空间极其转换、数学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理解直方图概念及作用,图像平滑概念及常用方法原理,图像分割的原理及常用方法原理,彩色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原理,图像复原的概念及常用方法的原理。
掌握使用Matlab进行图像处理编程、直方图均衡化的方法、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方法、空间噪声滤波及频域噪声滤波的方法、腐蚀/膨胀运算及开/闭运算的方法、常用边缘检测方法、通过全局阈值进行灰度图像二值化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一)概论 2学时1、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2、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3、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二)数字图像处理基础6学时1、数字图像的表示;2、Matlab编程环境3、M函数编程简介(三)数字图像的空间处理6学时1、空间图像增强的背景知识;2、基本灰度变换、直方图处理;3、线性空间滤波;4、非线性空间滤波(四)数字图像的频域处理5学时1、傅立叶变换和频域介绍2、频域的平滑滤波器3、频域的锐化滤波器(五)图像复原5学时1、图像退化/复原过程的模型、噪声模型2、单纯噪声条件下的图像复原空间滤波、频率域滤波削减周期噪声;3、退化函数4、逆滤波、维纳滤波及最小二乘法滤波(六)彩色图像处理5学时1、彩色空间及彩色图像处理基础2、彩色变换3、彩色图像的空间滤波彩色基础、彩色模型、伪彩色处理、全彩色处理基础及彩色变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B教学大纲(新教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B教学大纲(自编教材)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B课程编码:A 112012,B112013学分:A (4), B(3)总学时:A (64), B(48)适用专业:相关专业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选用教材:昆明理工大学自编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的数学学科,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一)随机事件和概率1、机事件的概念,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2、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与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概率计算。
3、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以及应用这些公式进行概率计算。
4、事件的独立性概念,掌握应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二)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随机变量的概念。
2、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及其性质,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及其性质,会应用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3、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
4、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三)二维随机向量1、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
2、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及其性质、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及其性质和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及其性质,并会用它们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3、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
4、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掌握应用随机变量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5、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的分布。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计算。
2、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3、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4、矩、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概念和性质,并会计算。
5、切比雪夫不等式。
本科专业课程大纲
本科专业课程大纲一、课程名称XXX专业课程(可根据实际课程进行填写)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和探讨XXX专业领域中的关键概念、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对XXX专业领域的深入了解,培养相关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技能。
三、课程目标1. 掌握XXX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大纲1. 课程内容概述1.1 XXX专业领域的背景和重要性1.2 XXX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1.3 家国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 课程内容详细介绍2.1 模块一:基础理论和知识 2.1.1 XXX理论基础2.1.2 XXX实践案例分析2.2 模块二:实践技能培养2.2.1 XXX实验技术与方法 2.2.2 XXX实践操作与应用 2.3 模块三:应用与创新2.3.1 XXX项目设计与管理 2.3.2 XXX创新思维与实践 2.4 模块四:沟通与合作2.4.1 XXX专业领域沟通技巧2.4.2 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发展3. 教学方法3.1 授课讲解3.2 实践操作3.3 小组讨论3.4 个案分析3.5 学生报告与展示4. 评估方式4.1 课堂表现与参与度4.2 作业与实验报告4.3 个人或小组项目成果展示4.4 期末考试或综合评价五、参考资料1. XXX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2. 相关论文与研究成果3. 专业期刊和学术会议论文集六、其他事项1. 任课教师要求学生按时参加课程学习和完成各项任务,课程考核结果视学生的学术诚信和个人努力程度而定。
2. 学生有任何疑问或困难,可随时向任课教师咨询和寻求帮助。
本科专业课程大纲至此结束。
请学生遵循课程安排,积极参与学习,努力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021年整理)环境工程原理I讲义-2
(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I讲义-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I讲义-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I讲义-2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I讲义—2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I讲义—2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I讲义—2〉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2004年版环境工程原理讲义Principle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邓春玲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年08月March 8, 2004《环境工程原理讲义》教学大纲班级:环工2001级01/02人数:66人总学时数:130h(65h+65h)周学时数:4h/week讲课学时:110h(55h+55h)实验学时:20h(10h+10h)学分:8p(4p+4p)教材:杨昌竹等. 环境工程原理。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10参考书目:[1]姚玉英等。
化工原理.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02[2]姚玉英等。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下同)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分两段,文字表述具体明确。
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标,要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或能力相一致。
第二段具体数目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要求分行描述,每行表述一个能力目标,至少要分3行撰写)。
(内容用五号仿宋GB2312,段落固定值18磅,下同)三、教学学时分配《××××》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五号黑体)《××××》课程实验(实训)内容设置与教学要求一览表(五号黑体)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各节相应习题要点,有关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
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本章节的教学要求。
具体格式如下:(内容五号仿宋GB2312,段落固定值18磅)第一章………………………(学时)(五号黑体居中,段前段后0.5行)(一)教学要求(内容五号仿宋GB2312,段前段后0行,段落固定值18磅)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理解××××,掌握××××等。
注: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一般概念性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所学的内容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五号仿宋GB2312,段前段后0行,段落固定值18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三)教学内容(内容五号仿宋GB2312,段前段后0行,段落固定值18磅)第一节………………………1.………………………2.……………………第二节……………………1.……………………2.……………………本章习题要点:注: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按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根据内容分块。
《轨道交通运营》教学大纲
《轨道交通运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Curriculum design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Road课程代码:0602374学时:2周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别:课程设计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城市轨道线网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他运营管理开课学期:第6学期(短后)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际工作中三大计划的主要内容为依据,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与管理相关知识与技术,具备从事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指导与课程设计,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掌握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与管理中运营计划的基本原理;2、结合运营计划编制技术,使学生能完成某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行图的编制技术工作;3、结合运营计划编制技术,使学生能完成某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底周转图编制技术工作;4、结合运营计划编制技术,使学生能完成某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乘务计划的定性分析。
四、课程设计内容(支撑教学目标1、2、3、4、5)(1)课程设计内容已知某条地铁线路的基本情况(长度、站名、站间距、运行时分、停靠时分、折返时间、设计满载率等)、全日上下行方向的上下车人数、上下行全日分时客流分布、线路车辆定员和编组数以及发车间隔政策要求等。
设计任务:(1)编制全线列车运行图;(2)编制时间范围:(6:00-20:00);(3)编制车辆周转计划;(4)计算运行图相关指标;(5)验算最大客流断面能力;(6)制定乘务计划,主要从定性角度进行分析。
(2)报告与图纸要求1)设计要求(l)文字内容要求文理通顺、层次分明、书写整洁,方法正确、设计内容符合技术标准、规范要求;(2)运行图纸布局合理,尺寸及标注无误,线条清晰,全班统一购买同一规格纸张铺画,运行图必须用手画完成;(3)车底周转图纸铺画可用手画也可用计算机铺画,纸张统一用A4纸张铺画或打印,车底周转图与报告一起装订,作为报告的附件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学文档规范
(2017版)
教务处制作
二〇一七年五月六日
《XX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制订时间:年月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英文)
课程类别: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等
课程性质:指本课程属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等
学分:
总学时:学分乘以16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指为完成本课程学习应先修的主要课程,如果没有可不填
二、课程目标
运用了解……、熟悉……;理解……、认识……;掌握……、学会……等行为动词,对所学内容做概要性描述。
三、内容体系及要求
(一)知识体系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著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
2.参考资料:(著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
2.成绩评定
(1)说明成绩评定办法。
(2)用表格明确课程成绩的构成,且明确各部分所占比例。
课程考核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XX课程》授课计划
执笔人:制订时间:年月日
一、授课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课程编码:
总学分: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学年度第学期
授课人:(姓名)
(职称)
二、授课计划
教研室主任签名:学院分管教学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主讲教师负责填写,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送交学院(部)教务科,由教务科集中送交学院领导审核;(2)此表一式二份,其中,任课教师留一份,教师所在学院留一份;(3)本表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向任课班级公布。
《XX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执笔人:制订时间:年月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内容
课程名称:(英文)
课程类别:独立设课
课程性质:指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等
学分:
总学时:学分乘以32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指为完成本课程学习应先行修学的课程
二、实验(实训)教学目标
运用了解……、掌握……、学会……、会操作……、等行为动词,对预期要达到的要求做出总体描述。
三、实验(实训)项目
实验(实训)一:(名称)
1.教学内容:(列出若干条);
2.教学要求:运用了解……、掌握……、学会……、会操作……、等行为动词,对于本项目要达到的要求做出相对具体的描述;
……
本课程实验(实训)项目汇总表
说明:(1)实验(实训)项目代码由专业代码+二位数顺序码组成;(2)仪器设备代码由专业代码+三位数顺序码组成;(3)实验(实训)类型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演示型”“验
证型”实验(实训),二是“综合型”“设计型”“应用型”实验(实训),三是“研究型”“创新型”实验(实训)。
四、作业要求
理工类实验实训课程:每个实验实训项目必须撰写实验实训报告,实验实训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实训项目名称、实验实训目的和要求、实验实训材料、实验实训方法与步骤、实验实训结果与分析、实验实训小结等。
文科类技能训练课程:根据课程安排的技能训练活动,布置相应的课外作品设计与技能训练作业。
五、实验(实训)教材与参考资料
列出参考书目著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
2.成绩评定
(1)说明成绩评定办法。
(2)用表格明确课程成绩的构成,且明确各部分所占比例。
课程考核内容与要求
XX专业XX实习大纲
执笔人:制订时间:年月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实习名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实习)
实习周数:
总学分:
二、实习目的
了解……;掌握……;学会……;会操作……,等等。
三、实习计划
1.实习地点:XX实践(实训)教学基地等。
2.实习形式:包括参观、考察、上岗操作、顶岗等;集中、分组、分散。
3.实习内容
(1)项目一
用“认识”、“会操作”、“掌握”等行为动词写明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项目二:
……
四、实习项目
实习项目计划表
五、实习纪律
1.遵守国家法令、大学生守则及学校有关管理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及有关地域政策。
言行举止必须维护学校声誉。
2.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注意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防
止各种事故发生。
3.严格按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完成实习教学内容,听从学校带队老师的安排和指导,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4.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不得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
有事必须向带队指导教师请假,未经同意,不得擅自离开。
5.因病、因故不能参加实习的同学,要有医院证明或者书面陈述报告,按学校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实习期间请假的,应经带队指导教师同意,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基地,否则按无故缺课处理。
6.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应坚守岗位,不得无故离开实习点。
根据学生的表现态度及完成实习任务的情况,评定每个学生的实习成绩,并写出简短的评语。
六、实习的考核
1.考核办法: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办法;
2.成绩构成:明确成绩的构成,且明确各部分成绩所占比例。
井冈山大学专业仪器设备配置汇总表
编制日期:年月日
说明:1.仪器设备代码由专业代码 + 三位数顺序码组成;2.实验(实训)项目代码由专业代码 + 三位顺序码组成。
实验(实训)项目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