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分支,主要关注如何决定个体的经济决策和微观经济单位(如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市场机制。
下面是一些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重要名词的解释。
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交互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对需求或供给的敏感程度。
如果价格弹性高,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如果价格弹性低,说明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获得的额外满足感或效用,由额外消费的单位产生。
边际效用递减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额外产品的满足感递减。
4.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额外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表示生产者生产每一单位额外产品所需的成本递增。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
6.供给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供给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供给弹性高,说明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如果供给弹性低,说明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
7.垄断:垄断是指一个单一的卖家或供应者在市场上掌握着市场的主导地位。
垄断会导致价格和产量与竞争市场的水平不一致。
8.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的买家或市场段,以不同的价格销售产品或服务。
价格歧视可以增加利润,但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
9.边际税负:边际税负是指额外税收与边际收入之间的比例,即税收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边际税负的增加可能会抑制个体的工作和投资行为。
10.资本:资本是指生产中使用的工具、设备、建筑物等,用于生产出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财富。
资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11.效用:效用是指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喜好或满意程度。
通过衡量效用,可以了解个体的消费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平衡各种选择。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
2.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
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4.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6.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7.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即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化时,由它引起的另一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和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
8.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9.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一点变化到另一点时(两点间),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10.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Ed= 23.11.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Es= 2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当相关商品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EXY = 当EXY >0时,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
12.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 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 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5.规范分析: 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6.实证分析: 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7.需求规律: 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8.供给规律: 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9.均衡价格: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10.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2.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1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5.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6.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8.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9.完全竞争: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 .机会成本:当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最大的收益。
2 .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3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 .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6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7 .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8 .需求价格弹性: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9 .需求交叉弹性: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
10 .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11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2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13 .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14 .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5 .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16 .价格一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12个名词解释

1 机会成本:一个人或单位将某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等于将资源投入一种用途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的最大收益。
2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社会学科根据稀缺资源分为非经济资源和经济资源。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某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不断增加,他所给消费者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4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6 边际收益:指的是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时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7 停止营业点: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在这个点时厂商不会继续生产。
8 收支相抵点:是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此时厂商收支相等。
9 价格歧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10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
11博弈论: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12 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13 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第二章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2、需求法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及变化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4、需求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5、供给: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的数量。
6、供给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向变动7、供给及供给量的变动同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一样。
8、均衡价格:商品的供给量及需求量相等的市场价格.9、均衡数量: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是商品的数量.10、需求价格弹性: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对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11、需求价格点弹性:需求曲线上一个点上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需求价格弧弹性:商品曲线上亮点之间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3、需求收入弹性: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14、需求交叉弹性: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注:考点:若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则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大于零;若为互补,则小于零;若无关,则等于零。
(P44)第三章1、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论:以效用可以度量以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前提,分析既定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问题.3、序数效用论:以效用无法度量和理性偏好为前提,利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研究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
4、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5、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时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一单位中所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理性人/经济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2.稀缺性:一个经济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产品和劳务。
3.稀缺: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是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5.生产者(厂商、企业):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6.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7.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8.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9.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0.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11.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12.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13.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14.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5.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在经济学的领域中,微观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以及这些单位如何在市场中相互作用。
下面为大家汇总一些常见的微观经济学名词,并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
需求:需求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有购买的意愿,同时也有相应的购买能力。
比如说,你非常想要一部新手机,并且你有足够的钱去买,这才构成了对新手机的需求。
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供给:与需求相对应,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生产者不仅要有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意愿,还得有实际的生产能力。
比如一家工厂有能力生产一定数量的鞋子,并且愿意在不同的价格下将这些鞋子投入市场,这就是供给。
供给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这就好像一个天平,需求和供给的力量达到平衡,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在均衡价格下,市场上的商品既不会出现短缺,也不会出现过剩,供需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生产者会降低价格以增加销售;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会上升。
弹性:弹性是一个用来衡量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指标。
比如需求价格弹性,它反映的是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稍微变动一点,需求量就有很大的变化,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大;反之,如果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很小,需求价格弹性就小。
弹性的概念还包括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等,它们分别用于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以及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种商品需求质更改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耗者收入两更改的反应水平。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更改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更改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权衡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权衡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耗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一、供给(Supply)在经济学中,供给是指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预期市场价格等。
供给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上倾斜的曲线,表示在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供给的数量也会增加。
二、需求(Demand)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和个人偏好等。
需求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表示在价格上升的情况下,需求的数量会减少。
三、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在均衡价格下,市场上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需求的数量完全相等,市场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
这一均衡的价格和数量由市场自主调节形成。
四、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逐渐递减的原理认为,随着继续消费,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五、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承担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逐渐增加的原理认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每增加一单位产量的成本逐渐增加。
六、弹性(Elasticity)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根据弹性变化的幅度,需求和供给可以分为弹性、非常弹性和完全不弹性。
弹性需求表示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反应很大,而非常弹性需求表示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反应很小。
七、垄断(Monopoly)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或供应商的市场形式。
垄断者通常会通过限制和控制市场中的供给,来操纵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这种市场结构下,垄断者通常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
八、竞争(Competition)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家或供应商的市场形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人和社会对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配置并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Micro)、或“小型”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消费者、生产者和单一市场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生产、收入等进行分析研究。
经济人(Economic man):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是个人利益,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需求(Demand):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供给(Supply):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均衡(Equilibrium):指各个经济决策者(消费者、厂商)所作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Equilibrium point):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
需求量的变动(Variation of demand quantity):仅仅因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上运动。
需求的变动(Variation od demand):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的移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公司)在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供需关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它关注的是市场中个别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以揭示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
2. 供给与需求•供给:供给是指市场上各个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需求是指市场上各个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受到个人收入、价格水平、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数量。
3. 稀缺资源稀缺资源是指相对于人们对其需求量而言,其供给量有限的资源。
稀缺资源可以是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也可以是人力资源、资金等。
由于资源有限,人们需要通过选择来分配资源的使用。
稀缺资源的存在导致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资源的分配效率和公平性。
4.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做出某种选择后,放弃的下一个最有价值的选择。
它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而产生的,当我们做出决策时,总会有机会成本存在。
例如,如果一个人决定用一小时的时间看电影而不是学习,那么他放弃的学习时间就是他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提醒我们,在面临多个选择时,我们需要权衡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5.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在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某项活动时所获得的额外效益或损失。
它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边际效益逐渐递减的原则说明,在每一单位活动中获得的额外效益会逐渐减少。
例如,当一个人吃第一块巧克力时,他可能觉得很美味,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但当他连续吃了几块后,可能已经感觉不到太多的满足感。
边际效益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决策,当边际效益小于边际成本时,我们可以考虑放弃继续进行某项活动。
6.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对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它可以衡量市场上的买方或卖方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个体和企业在资源配置和决策中的行为,并研究价格形成、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竞争等市场机制。
2. 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取决于价格、收入、个人偏好、市场趋势等因素。
3. 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取决于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市场条件等因素。
4.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下,市场价格确定并且市场上的商品数量达到最优水平。
5. 弹性:弹性是描述市场变化对需求或供给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6. 成本:成本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资源和费用。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可以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市场价格。
7.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数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等。
8.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于第三方的影响,该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补偿。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如教育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或负的(如污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9.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由于进行某种活动而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的成本。
机会成本反映了资源稀缺性和选择的机会成本。
10.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原因引起。
政府干预可以修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或企业在市场中作出决策时所面临的行为、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微观经济学名词的解释:1. 供求关系:指市场上商品或劳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指企业愿意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数量,需求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数量。
供求关系可以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
2. 市场机制:指在市场中买卖双方通过自愿交易来决定商品价格和数量的机制。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3. 市场失灵:指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地协调资源的分配,导致市场无法达到经济效率。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是外部性、公共品、垄断等。
4. 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劳务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劳务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当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个体或企业会增加生产或消费。
5. 弹性:指在供求关系中,当价格变动时,数量变动的比例。
需求弹性指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供给弹性指企业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6. 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掌握了特定产品或劳务的生产和销售权,可以单方面操控价格和市场份额。
7. 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造成的效应。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如教育的正面外部性,也可以是负的,如污染的负面外部性。
8. 公共品:指一种无法排除任何人使用的产品或劳务,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公共品的供给通常由政府提供。
9. 机会成本:指选择某一种行动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行动的价值。
机会成本反映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权衡。
10. 均衡:指市场价格和数量在供求关系的调节下达到稳定状态。
市场均衡时,需求等于供给,所有参与者在交易中得到满足。
这里只是对一些微观经济学名词进行简要解释,每个名词都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
了解这些名词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既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通常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计算方法与需求价格弹性类似。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1.供给:指生产者或厂商在一段时间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受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需求:指消费者或买家在一段时间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受价格、收入、人口、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3.市场:由大量的供给者和需求者构成,通过价格机制实现交易的地方,可以是一个行业、国家或地区。
4.市场均衡:指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和数量,是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
5.弹性:指某种经济变量(如价格、收入)变化时,与之相关的另一种经济变量所发生的变化程度。
6.垄断:指一家公司或个人在市场上掌握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可以通过限制生产、提高价格等手段获取高额利润。
7.垄断竞争:指市场中存在多家公司,但每家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所区别,价格不同,存在品牌差异。
8.市场失败:指市场中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的情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或调节,以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转。
9.公共物品:指那些一旦提供给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不易限制其他人或群体的使用,如城市道路、公园等。
10.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企业行为所带来的成本或收益不仅限于该人或企业本身,而是波及到其他人或企业。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把某一特定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3、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4、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事物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表示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度越高,则事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越大5、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面,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6、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7、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他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者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8、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边际替代率。
(上年考过的了)9、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得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10、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与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下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11、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2、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13、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市场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
在微观经济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它们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和市场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微观经济学名词进行解释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则指的是企业愿意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它们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数量的供求关系。
2.均衡价格和数量均衡价格和数量是通过需求和供给的调整达到的商品市场状态。
当需求和供给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和数量就是均衡价格和数量。
均衡价格具有市场清算效应,能够使市场达到供求平衡。
3.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成本则是指生产或购买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相互比较,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做出决策。
4.弹性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指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供给弹性指的是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有助于预测市场的变化和调整策略。
5.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对行为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采取某项决策。
成本与效益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在各种选择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和解决经济问题。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是外部性、公共物品和自然垄断等。
当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干预来调整市场。
7.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
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础,其有效配置和利用对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8.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
效用理论可以帮助理解人们的消费行为和偏好,并解释市场供求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他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
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他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第二章3、市场机制: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
4、弹性: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
具体来讲,就是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5、供给: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厂商以一定的商品价格信号为指导,决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投入多少要素生产多少的商品。
6、需求: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人们以商品价格为信号来指导自己的购买行为,决定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
7、市场出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意味着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是指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不存在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过剩现象,也不存在商品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短缺现象。
第三章8、偏好:偏好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偏爱和喜好程度。
偏好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生活中人们的偏好总存在差异,并且一个人的偏好也是可以改变的。
偏好的改变也直接导致了行为的改变。
9、效用:效用是一个人从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效用是反映个人偏好的一种数字指标。
10、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某种商品或劳务一单位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11、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或者说,他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2、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指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没得到额外一单位商品甲之后而必须放弃的商品乙的数量。
1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那么额外数量的消费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少。
14、显示偏好:如果A组合价格高于或等于B组合,而消费者却选择A组合而不选B组合,很明显的,A组合偏好必然优于B组合,亦即由选择的组合可显示消费者的真正偏好。
15、拉式指数:拉式指数表示以当期价格购买一个基期选定的商品组合的成本相对于以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的成本的比值。
16、帕式指数:帕氏指数是计算以现期价格购买当期选定的一个商品组合的成本除以用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的成本的比值。
17、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条件下,消费者选择了能最大程度满足其需要的商品组合,使其效用达到最大化时的状态。
第四章18、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9、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描述的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20、正常品:当收入—消费曲线的斜率为正时,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需求的收入弹性为正。
21、劣等品:当收入—消费曲线的斜率为负时,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
22、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商品的价格相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对其他商品的消费,而增加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即以该商品体为“替代”。
23、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实际上相当于提高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因价格下降而导致的购买力提高使得他有可能改变商品的购买量。
24、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劣等品,其负的收入效应极大,以致于其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所以导致了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吉芬商品是劣等品的一种。
25、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26、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一种商品支付的最大数额与他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额。
27、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指当一个人的需求直接受到其他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影响时,就有了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28、攀比效应:攀比效应指的是一种赶浪头的欲望,想拥有一件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拥有了的商品,或想沉溺于时髦之中。
29、虚荣效应:虚荣效应是指拥有只有某些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欲望。
当拥有某种商品的人越少,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就会上升的时候,这种效应就出现了。
第五章30、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不能确定各种后果的出现概率。
所谓概率是指某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1、风险:在风险下做出决策,则意味着决策者可以列出一个决策的所有可能后果,以及各种后果可能出现的概率。
所以,风险下的信息要比不确定的信息多。
32、风险溢价:风险溢价指的是风险规避者为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最大货币金额。
总体上,其大小决定于他面临风险的不同。
第六章33、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隐含了有效利用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意思。
34、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是指厂商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在长期生产函数的分析中经常要用到等产量曲线。
如果以0Q 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那么等产量曲线可以表示为:),(L K F Q =0Q =。
注意:短期生产中没有等产量曲线而言。
3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的是当使用的某种投入要素(其他投入要素固定)增加时,最终必然会出现一点,在他之后产出下降。
36、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37、规模报酬:规模报酬变化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
38、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投入品之间不能进行任何替代。
第七章39、经济成本:经济成本是指为了进行经济分析或适应管理决策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成本概念,会计成本(显性成本)和机会成本(隐性成本)共同构成了机会成本。
40、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际支出的货币成本,其支出反映在会计账簿上。
在会计报表中,用于设备折旧、厂房租金、原材料、电力、工人工资和贷款利息的支出都是会计成本。
4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为了采取该措施而放弃的其他决策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42、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成本。
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当一项支出属于沉没成本时,其机会成本就为零。
43、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称为规模经济。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称为规模不经济。
)44、范围经济:当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各生产一种产品的两个企业所能达到的总产量时(两个企业分配到相等的投入要素),存在范围经济。
45、 显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即厂商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
46、 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严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上讲,隐性成本是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资料在其他最好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的。
第八章47、完全竞争: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48、经济组:厂商对某生产要素的意愿支付与为购买该生产要素必须支付的最低金额间的差额。
在竞争市场上,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尽管利润为零,经济组却经常是正的。
49、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生产者接受的市场价格与生产者的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在长期内的竞争性市场中,一个厂商的生产者剩余由它的稀缺投入要素带来的经济租构成。
50、成本不变行业:成本不变行业是指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引起了对生产要素需求量的变化,但是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要素价格保持不变。
第九章51、无谓损失:价格控制导致总剩余的净损失,称之为无谓损失。
无谓损失是价格控制造成的低效率;无谓损失的形成是因为生产者剩余的损失超过了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或者是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超过了生产者剩余的增加。
52、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
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第十章53、垄断势力:垄断势力指垄断厂商借助其市场垄断地位获取高于边际成本的要价能力,要价比边际成本高得越多,表明厂商的垄断势力越大。
54、回报率管制:对一个垄断的管制常常基于它的资本回报率,管制机构决定一个价格,使得垄断者的资本回报率接近于“竞争的”或“公平的”回报率,这就称为回报率管制。
它说明了允许的最高限价是基于该厂将获得的(期望)回报率决定的。
55、管制滞后:由于得到用于回报率计算的数据方面的困难,常常导致管制对成本和其他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的迟缓,以及漫长且耗时的管制听证。
其结果是管制滞后——要求的管制价格的改变会推迟一至两年。
56、买方垄断:买方垄断是指在一个市场中只有单一的购买者,买方具有影响价格的能力,他能够以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买到货物。
57、双边垄断:双边垄断是指只有一个卖方且只有一个买方的市场,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这时,卖方和买方都处于讨价还价的地位,很难说在讨价还价中哪一方更有利。
这时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形成在一定区间内浮动,具体位置取决于双方的力量抗衡。
第十一章58、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或对同一消费者的不同购买量,分别以不同的价格销售。
垄断厂商实行这种差别定价,是为了获得比单一定价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