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理科)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5~8)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5~8)

必修2知识点归纳1、线面垂直: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l m l nl m n A m n αα⊥⎫⎪⊥⎪⇒⊥⎬=⎪⎪⊂⎭⑶性质Ⅰ: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性质Ⅱ: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a a b b αα⊥⎫⇒⎬⊥⎭ l l ααββ⊥⎫⇒⎬⊥⎭2、面面垂直: 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⑵判定: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l l βαβα⊥⇒⊥⊂⎫⎬⎭(只需在一个平面内找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就可证明面面垂直)⑶性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m l l l m αβαββα⊥=⇒⊥⊂⊥⎫⎪⎪⎬⎪⎪⎭证明两直线垂直和主要方法:①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两相交直线垂直; ②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两相交直线垂直; ③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特别是证明异面直线垂直);④利用三垂线定理证明两直线垂直(“三垂”指的是“线面垂”“线影垂”,“线斜垂”)a斜影线αPOA,PO OA PA a PA a a OAααα⊥⇒⇒⊥⊂⊥⇒⎫⎬⎭图线线线如:是在平面上的射影 又直且即:影垂直斜垂直,反之也成立。

空间角及空间距离的计算1. 异面直线所成角:使异面直线平移后相交形成的夹角,(通常在在两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上取一点,过该点作另一条直线平行线)2. 斜线与平面成成的角:斜线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成的角。

如图:PA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A 为斜足,O 为垂足, OA 叫斜线PA 在平面α上射影,PAO ∠为线面角。

3. 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形成的图形,如图为二面角l αβ--,二面角的大小指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二面角的平面角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且角的两边与二面角的棱垂直 (求空间角的三个步骤是“一作”、“二证”、“三算”)4.点到平面的距离:指该点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的连线段的长度。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第2章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参考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第2章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参考课件

O
y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九分。
3.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问题1:长方体的对角线是长方体中的那一条线段?
问题2:怎样测量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 问题3: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c,则对
角线的长
d
a2 b2 c2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九分。
问题4:给出空间两点A(x1,y1,z1),P(x2,y2,z2) 可否类比得到一个距离公式?
z
1、设O(0,0,0),P(x0,y0,z0)则
OP
OA 2 OB 2 OC 2 A o
x02 y02 z02
x
P C y
B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九分。
设M 1(x 1,y 1,z 1)、M 2(x 2,y 2,z 2)为空间两点.
作一个以M 1和M 2为对角线顶 点的长方体,使其三个相邻的面 分别平行于三个坐标面. z
z
M1 P
O
M2
Qy
与z 轴平行的边的边长为|z 2z 1|.
x
因为 | M1M2 | 2 = | M1Q | 2 + | M2Q | 2 = | M1P | 2 + | PQ | 2 + | M2Q | 2 .
所以 d | M1M2 |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九分。
例1 求空间两点A(3,-2,5), B(6,0,-1)的距离AB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九分。
卦 限: 三个坐标面把 空间分成八个部分, 每一部分叫做卦限.
x
z 第一卦限
O
y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九分。

高三数学空间角与空间距离的计算通用版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空间角与空间距离的计算通用版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空间角与空间距离的计算通用版【本讲主要内容】空间角与空间距离的计算 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的求解【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空间的角和距离是空间图形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空间的角主要研究射影以及与射影有关的定理、空间两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等.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去解决. 1. 空间的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空间角概念——空间的角,是对由点、直线、平面所组成的空间图形中各种元素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它们的定义,可得其取值X 围,如①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2π) 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2π] ③二面角的大小,可用它们的平面角来度量,其平面角θ∈(0,π).说明:对于空间角的计算,总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其转化为一个平面内的角,并把它置于一个平面图形,而且是一个三角形的内角来解决,而这种转化就是利用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来实现的,因此求这些角的过程也是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重要应用.通过空间角的计算和应用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2)空间的角的计算方法①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法(转化为相交直线);②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常利用射影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③求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记作θ)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ⅰ)根据定义; (ⅱ)过棱l 上任一点O 作棱l 的垂面γ,设γ∩α=OA ,γ∩β=OB ,则∠AOB =θ(图1);(ⅲ)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过一个半平面α内一点A ,分别作另一个平面β的垂线AB (垂足为B ),或棱l 的垂线AC (垂足为C ),连结AC ,则∠ACB =θ或∠ACB =π-θ(图2);(ⅳ)设A 为平面α外任一点,AB ⊥α,垂足为B ,AC ⊥β,垂足为C ,则∠BAC =θ或∠BAC =π-θ(图3);(ⅴ)利用面积射影定理,设平面α内的平面图形F 的面积为S ,F 在平面β内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S ‘,则cos θ=SS '.2. 空间的距离问题 (1)空间各种距离是对点、线、面组成的空间图形位置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概念.空间距离是指两点间距离、点线距离、点面距离、线线距离、线面距离以及面面距离等,距离都要转化为两点间距离即线段长来计算,在实际题型中,这六种距离的重点和难点是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因线线距离、线面距离和面面距离除用定义能直接计算出结果的外,都要转化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进行计算.(2)空间的距离问题主要是:求空间两点之间、点到直线、点到平面、两条异面直线之间(限于给出公垂线段的)、平面和它的平行直线、以及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3)求距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 一作——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二证——证明它就是所要求的距离;三算——计算其值. 此外,我们还常用体积法或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方法指导】例1. 三棱锥P-ABC 中,∠ABC =90,PA =1,AB =3,AC =2,PA ⊥平面ABC.(1)求直线AB 与直线PC 所成的角; (2)求PC 和面ABC 所成的角; (3)求二面角A-PC-B 的大小.PA BC解:(1)作矩形ABCD.∴AB 和PC 所成角即为CD 和PC 所成角,且CD ⊥PD .CD =3,AD =1,PD =2,tanPCD =3632=.故AB 和PC 所成角为arctan 36(2)∵PA ⊥面ABC ,PC 和面ABC 所成角即为∠ACP ,求得tanACP =21, ∴∠ACP =arctan21 (3)∵PA ⊥面ABC ,∴面PAC ⊥面ABC ,过B 作BG ⊥AC 于G ,则BG ⊥面PAC.过G 作GH ⊥PC 于H ,连接BH ,则BH ⊥PC . ∴∠BHG 为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 在Rt △ABC 与Rt △PBC 中,PB =2,BC =1,AC =2,AB =3∴PC =5∴BH =52,BG =23. ∴sinBHG =4155223==BH BG ∴∠BHG =arcsin 45.故二面角A-PC-B 的大小为arcsin 45.例2. 在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各棱长都等于a ,D 、E 分别是1AC 、1BB 的中点, (1)求证:DE 是异面直线1AC 与1BB 的公垂线段,并求其长度;(2)求二面角C AC E --1的大小; (3)求点1C 到平面AEC 的距离.解:(1)取AC 中点F ,连接DF .∵ D 是1AC 的中点,F∴DF ∥1CC ,且121CC DF =.又11//CC BB ,E 是1BB 的中点, ∴DF ∥BE ,DF =BE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DE ∥BF ,DE =BF .∵1BB ⊥面ABC ,⊂BF 面ABC ,∴1BB ⊥BF .又∵F 是AC 的中点,△ABC 是正三角形,∴BF ⊥AC ,a BF 23=. ∵1BB ⊥BF ,1BB ∥1CC ,∴BF ⊥1CC ,∴BF ⊥面11A ACC , 又∵⊂1AC 面11A ACC ,∴BF ⊥1AC , ∵DE ∥BF ,∴DE ⊥1AC ,DE ⊥1BB ,∴DE 是异面直线1AC 与1BB 的公垂线段,且a DE 23=. (2)∵11//CC BB ,DE ⊥1BB , ∴DE ⊥1CC , 又∵为DE ⊥1AC ,∴DE ⊥面11A ACC . 又⊂DE 面1AEC ,∴面1AEC ⊥面1ACC , ∴二面角C AC E --1的大小为90°.(3)连接CE ,则三棱锥1CEC A -的底面面积为221a S CEC =∆,高a h 23=.所以32123232311a a a V CEC A ==⋅⋅-.在三棱锥AEC C -1中,底面△AEC 中,a CE AE 25==,则其高为a ,所以22a S AEC =∆.设点1C 到平面AEC 的距离为d ,由AEC C CEC A V V --=11得32123231a a d =⋅, 所以a d 23=,即点1C 到平面AEC 的距离为a 23【考点突破】【考点指要】空间角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空间图形中的一个突出的量化指标,是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具体体现,故它以高频率的姿态出现在历届高考试题中,可以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出现,更多的在解答题中出现.空间中各种距离都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可以和多种知识相结合,是诸多知识的交汇点,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有时渗透于解答题中,所以复习时应引起重视.【典型例题分析】例1. (2003全国卷文)如图,已知正四棱柱2,1,11111==-AA AB D C B A ABCD ,点E 为1CC 中点,点F 为1BD 中点.(1)证明EF 为BD 1与CC 1的公垂线;(2)求点1D 到平面BDE 的距离.解法1:(1)连结AC 交BD 于点O ,则点O 为BD 中点,连OF ,则可证OCEF 为矩形, 故EF ⊥CC 1 ,EF ∥AC .又可证AC ⊥平面BD 1 ∴AC ⊥BD 1,∴EF ⊥BD 1, 故 EF 为BD 1与CC 1的公垂线.O(2)连结D 1E ,则有三棱锥D1-DBE 的高d 即为点1D 到平面BDE 的距离. 由已知可证三角形DBE 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故2331311⋅⋅=⋅⋅=∆-d S d V DBE DBE D ; 又31311111=⋅===∆---DBD DBD C DBD E DBE D S CO V V V∴3123=d ∴332=d , 即1D 到平面BDE 的距离为332解法2:解(1)以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0,0,0(D ,)2,0,0(1D)0,1,1(B ,)0,1,0(C ,)2,1,0(1C ,)1,1,0(E ,)1,21,21(F ,∴)0,21,21(-=EF ,)2,1,1(1--=BD ,)2,0,0(1=CC∴01=⋅BD EF ,01=⋅CC EF ;∴1BD EF ⊥,1BD EF ⊥ 又EF 与CC 1、BD 1分别交于E 、F ,故EF 为BD 1与CC 1的公垂线. (2)由(1))0,1,1(--=BD ,)1,0,1(-=BE ,)2,1,1(1--BD , 设 平面BDE 的法向量为 ),,(z y x n =,则BD n ⊥,BE n ⊥,∴⎪⎩⎪⎨⎧=⋅=⋅00BE n BD n , ∴⎩⎨⎧=+-=--00z x y x , 即 ⎩⎨⎧=-=z x y x ,∴ 不妨设 )1,1,1(-=n ,则点1D 到平面BDE 的距离为33232||1===n n BD d , 即为所求.例2. (2006全国卷Ⅲ文20)如图,12l l ,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N 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点A B ,在1l 上,C 在2l 上,AM MB MN ==.(Ⅰ)证明AC NB ⊥;(Ⅱ)若60ACB ∠=,求NB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C1l2解法一:(Ⅰ)由已知221l MN l l ⊥⊥,,1MNl M =,可得2l ⊥平面ABN .由已知1MN l AM MB MN ⊥==,,可知AN NB =且AN NB ⊥. 又AN 为AC 在平面ABN 内的射影, AC NB ∴⊥.(Ⅱ)Rt Rt CNA CNB △≌△,AC BC ∴=,又已知60ACB ∠=︒,因此ABC △为正三角形. Rt Rt ANB CNB △≌△,NC NA NB ∴==,因此N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H 是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 连结BH ,NBH ∠为N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在Rt NHB △中,cos 3ABHB NBH NB ∠===.N1l l解法二: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M xyz -.1l令1MN =,则有(100)(100)(010)A B N -,,,,,,,,.(Ⅰ)MN 是12l l ,的公垂线,21l l ⊥, 2l ∴⊥平面ABN .2l ∴平行于z 轴.故可设(01)C m ,,.于是(11)(110)AC m NB ==-,,,,,, ∵0011=+-=⋅NB AC AC NB ∴⊥. (Ⅱ)(11)AC m =,,,(11)BC m =-,,,AC BC ∴=.又已知60ACB ∠=︒,ABC ∴△为正三角形,2AC BC AB ===. 在Rt CNB △中,NB =NC =(0C . 连结MC ,作NH MC ⊥于H ,设(0)(0)H λλ>,.(012)(01HN MC λλ∴=--=,,,,,.∵021=--=⋅λλMC HN ,∴31=λ1033H ⎛⎫∴ ⎪ ⎪⎝⎭,,,可得2033HN ⎛⎫=- ⎪ ⎪⎝⎭,,, 连结BH ,则1133BH ⎛⎫=- ⎪ ⎪⎝⎭,,,∵092920=-+=⋅BH HN ,HN BH ∴⊥,又MC BH H =, HN ∴⊥平面ABC ,NBH ∠为N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又(110)BN =-,,, ∴3623234cos =⨯=⋅=∠BN BH BN BH NBH【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已知AB 是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段,AB =2,a 与b 成30°,在直线a 上取AP =4,则点P 到直线b 的距离是( )A 、22B 、25C 、142D 、5 2、将锐角为60°,边长为a 的菱形ABCD 沿较短的对角线BD 折成60°的二面角,则AC 与BD 的距离为( )A 、a 43B 、a 43C 、a 23 D 、64a 3、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M 是DD 1的中点,O 为正方形A 1B 1C 1D 1的中心,P 是棱AB 上的垂足,则直线A 1M 与OP 所成的角( ).A 、30oB 、45oC 、60oD 、90o 4、二面角α-AB-β大小为θ(0°≤θ≤90°),AC ⊂α,∠CAB =45o ,AC 与平面β所成角为30o ,则θ角等于( ).A 、30oB 、45oC 、60oD 、90o 5、(2005某某卷文4)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是A 1B 1的中点,则E 到平面AB C 1D 1的距离为( )A 、23 B 、22C 、21 D 、336、已知直线a 及平面α,a 与α间的距离为d .a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a ',l 为平面α内与a '相交的任一直线,则a 与l 间的距离的取值X 围为( )A 、[),d +∞B 、(),d +∞C 、(]0,dD 、{}d二、填空题 7、(2005某某卷理12)如图,PA ⊥平面ABC ,∠ACB =90°且PA =AC =BC =a ,则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角的正切值等于____________.8、已知∠60o ,则以OC三、解答题:9. C 点到AB 1ABC DA 1E B 1C10.(2006理17)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PA ⊥平面ABCD ,且PA AB =,点E 是PD 的中点.(Ⅰ)求证:AC PB ⊥;(Ⅱ)求证:PB ∥平面AEC ; (Ⅲ)求二面角E AC B --的大小.B[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选A 提示:过P 做直线b 的垂线2. 选A 提示:用异面直线距离公式求解3. 选D 提示:过A 1做OP 的平行线4. 选B 提示:过C 做平面β的垂线5. 选B. 提示:转化为求B 1到平面AB C 1D 1的距离6. 选D 提示:转化为a 与α间的距离 二、填空题7.2. 提示:将三角形ABC 补成正方形ACBD. 8. 33- 提示:利用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求出边长,再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三、解答题:9. 解:由CD ⊥平面A 1B 1BA ∴CD ⊥DE ∵AB 1⊥平面CDE ∴DE ⊥AB 1,∴DE 是异面直线AB 1与CD 的公垂线段∵CE =23,AC =1 ,∴CD =.22∴21)()(22=-=CD CE DEABC DA 1E B 1C 110. 解法一:(Ⅰ)(Ⅱ)(略 解见第45讲【达标测试】第9题)(Ⅲ)过O 作FG AB ∥,交AD 于F ,交BC 于G ,则F 为AD 的中点.CDAB AC ⊥,OG AC ∴⊥. 又由(Ⅰ),(Ⅱ)知,AC PB EO PB ,⊥∥,AC EO ∴⊥. EOG ∴∠是二面角E AC B --的平面角.连接EF ,在EFO △中,1122EF PA FO AB ==,,word11 / 11 又PA AB EF FO =,⊥,45135EOF EOG ∴∠=∠=,,∴二面角E AC B --的大小为135.解法二:(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y 设AC a PA b ==,,则有(000)(00)(00)(00)A B b C a P b ,,,,,,,,,,,,(00)(0)AC a PB b b ∴==-,,,,,,从而0=⋅PB AC ,AC PB ∴⊥.(Ⅱ)连接BD ,与AC 相交于O ,连接EO .由已知得(0)D a b -,,,002222ab b a E O ⎛⎫⎛⎫- ⎪ ⎪⎝⎭⎝⎭,,,,,, 022b b EO ⎛⎫∴=- ⎪⎝⎭,,,又(0)PB b b =-,,, 2PB EO ∴=,PB EO ∴∥,又PB ⊄平面AEC EO ,⊂平面AEC , PB ∴∥平面AEC .(Ⅲ)取BC 中点G .连接OG ,则点G 的坐标为000222a b b OG ⎛⎫⎛⎫= ⎪ ⎪⎝⎭⎝⎭,,,,,, 又0(00)22b b OE AC a ⎛⎫=-= ⎪⎝⎭,,,,,,00=⋅=⋅∴AC OG AC OE ,.OE AC OG AC ∴,⊥⊥.EOG ∴∠是二面角E AC B --的平面角.22cos -=⋅<OGOE OG OE .135EOG ∴∠=. ∴二面角E AC B --的大小为135.。

空间几何中的角和距离的计算

空间几何中的角和距离的计算

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1)一线线角1. 直三棱柱A i B i C i-ABC , / BCA=90 0,点D〔,F i 分别是A i B i 和A i C i 的中点,若BC=CA=CC 1, 求BD i与AF i所成角的余弦值.2. 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 BAD=90 °, AD // BC, AB=BC=a , AD=2a , 且PAL面ABCD , PD与底面成30°角.(1) 若AE ± PD , E为垂足,求证:BE ± PD;(2) 若AE ±PD,求异面直线AE与CD所成角的大小.二.线面角i .正方体ABCD-A i B i C i D i中,E, F分别为BB i、CD的中点,且正方体的棱长为2.(1) 求直线DiF和AB和所成的角;(2) 求D i F与平面AED所成的角.2. 在三棱柱A i B1C1-ABC中,四边形AA侣侣是菱形,四边形BCC i B i是矩形,C i Bi± AB , AB=4 , C i B i=3, ZABB i=600,求AC i与平面BCC i B i所成角的大小.三.二面角i .已知A i B i C i-ABC是正三棱柱,D是AC中点.(1) 证明AB i //平面DBC i;(2) 设AB i±BC i,求以BC i为棱,DBC i与CBC i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2. ABCD 是直角梯形,Z ABC=90°, SAX面ABCD , SA=AB=BC=i , AD=0.5 .(1) 求面SCD与面SBA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2) 求SC与面ABCD所成的角.3. 已知A i B i C i-ABC是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 —C 的大小. ZA i AC=60°, / A i AB=45°,求二面角B— AA iB iC iB・A i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⑵四空间距离计算(点到点、异面直线间距离)1. 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 1B1C1D1中,P是BC的中点,DP 交AC 于M, B1P 交BC1 于N.(1) 求证:MN上异面直线AC和BC1的公垂线;(2) 求异面直线AC和BC1间的距离.(点U线,点到面的距离)2. 点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AL面ABCD , Q为线段AP的中点,AB=3 , CB=4 ,PA=2,求:(1) 点Q到直线BD的距离;(2) 点P到平面BDQ的距离.3. 边长为a的菱形ABCD中,/ ABC=60 0, PCX平面ABCD , E是PA的中点,求E到平面PBC 的距离.(线到面、面到面的距离)4, 已知斜三棱柱A i B1C1-ABC 的侧面A i ACC 1 与底面ABC 垂直,/ ABC=90 0, BC=2 , AC=2 J3 ,且AA i±A i C, AA i=A i C.(1) 求侧棱AA i与底面ABC所成角的大小;(2) 求侧面A i ABB 1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3) 求侧棱B i B和侧面A i ACC i距离.5. 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BEF的边长都是1,且平面ABCD、ABFE互相垂直,点M在AC 上移动,点N在BF上移动,若CM=NB=a ( 0 a ^2 ).(1) 求MN的长;(2) 当a为何值时,MN的长最小.。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一、空间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一点分别引两异面直线的平行线,则此两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①当α//l 或α⊂l 时,l 与α所成的角为 0;②当α⊥l 时, l 与α所成的角为 90;③当l 与α斜交时,l 与α所成的角是指l 与l 在面α上的射影'l 所成的锐角.线面角的范围: .(3)二面角的平面角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顶点在棱上;②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 ③角的两边与棱都垂直.二面角的范围: .方法总结: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主要通过平移转化法来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正、余弦定理)求角的大小,要注意角的范围.2、求线面角的一般过程是:(1)在斜线上找到一个合适的点P ,过P 作面α的垂线(注意垂足/P 的确定),垂足/P 和斜足A 的连线即为斜线PA 在平面α上的射影,则/PAP ∠即为所求;(2)将/PAP ∠放到/PAP ∆或其它包含此角的三角形中去求. 说明:关于线线角和线面角,下面的结论经常用到:①“爪角定理”:如图9-4-1,已知,AB AO 分别是面α在面α内过斜足O 任意引一直线OC ,设12,AOB BOC θθ∠=∠=,AOC θ∠=,则:21cos cos cos θθθ⋅=;② 经过一个角的顶点作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线,如果斜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那么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说明: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求角问题难在作角,其中又难在过平面外一点,作平面的垂线后,垂足位置的确定.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对常用的找垂足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上面的②及下面的几个结论是找垂足的有力工具:(ⅰ)若P 为ABC ∆所在平面 外一点, O 是点P 在 内的射影,则:①若PA PB PC ==或PA 、PB 、PC 与 所成角均相等, 则O 为ABC ∆的外心;②若P 到ABC ∆的三边的距离相等, 则O 为ABC ∆△ABC 的内心;③若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 或,PA BC PB AC ⊥⊥则O 为ABC ∆的垂心.(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ⅲ)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3、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般方法:如何作出(或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是解题的关键,常用以下方法:①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中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应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②三垂线法(比较常用):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P 到另一个面的垂线(垂足为/P ),则只需过P (或/P )作棱的垂线(垂足为O ),由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知/POP ∠即为所求(关键是从题中找到适当的点P );③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④面积投影法:此法最大的优点在于不用作出平面角θ,常用于“无棱二面角”(即在图中没有画出棱);如果α上某一平面图形的面积为斜S ,它在β上的射影的面积为射S ,则射斜S S =θcos 。

浙江省2014届理科数学复习试题选编28:空间角和空间距离(教师版)

浙江省2014届理科数学复习试题选编28:空间角和空间距离(教师版)

浙江省2014届理科数学复习试题选编28:空间角和空间距离一、选择题1 .(浙江省海宁市2013届高三2月期初测试数学(理)试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22,60BC AB B ==∠=o ,点E 是线 段AD 上任一点(不包含点D ),沿直线CE 将△CDE 翻折成△E CD ',使'D 在平面ABCE 上的射影F 落在直线CE 上,则'AD 的最小值是()A B C .2 D 【答案】A2 .(浙江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三回头联考理科数学试题)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移动,但保持点( )A .B 分别在X 轴、y 轴上移动,则点C 1到原点O 的最远距离为 ( )A .B .C .5D .4【答案】D3 .(温州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数学试题)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CC 与平面1A 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23D 【答案】D4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3届高三下学期回头考理科数学试卷)已知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棱长为1,N M ,是对角线1AC 上的两点,动点P 在正方体表面上且满足||||PN PM =,则动点P 的轨迹长度的最大值为() A .3B .23C .33D .6【答案】B5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数学(理)试题)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为1DD 上一点,且131DD DE =,F 是侧面11C CDD 上的动点,且//1F B 平面BE A 1,则F B 1与平面11C CDD 所成角的正切值构成的集合是 ( )A .}23{ B .}1352{C .}22323|{≤≤m m D .}231352|{≤≤m m【答案】C6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13届高三4月联考数学(理)试题(word 版) )已知四面体A BCD -中,P为棱AD 的中点,则过点P 与侧面ABC 和底面BCD 所在平面都成60的平面共有(注:若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120,则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角也为60)(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无数个【答案】B 提示: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a ,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b,因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3,即平面角大约为71 ,所以过点P 与法向量,a b 都成60的向量有4个,所以过点P 与侧面ABC 和底面BCD 所在平面都成60的平面共有4个.7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已知正四面体ABCD -中,P 为AD 的中点,则过点P 与侧面ABC 和底面BCD 所在平面都成 60的平面共有(注:若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120,则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角也为 60)() A .2个 B .4个 C .6个 D .无数个非选择题部分(共100分) 【答案】 B .8 .(【解析】浙江省镇海中学2013届高三5月模拟数学(理)试题)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90A ∠=︒,且,30DB BC BCD ⊥∠=︒,现将ABC ∆折起,使得二面角A BC D --为直角,1C (第10题图)ABCDE1A 1B 1D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0BD AC ⋅=; ②平面BCD 的法向量与平面ACD 的法向量垂直;③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的角为60︒;④直线D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30︒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答案】B 解析:易证BD ABC ⊥面,则AC ABD ⊥面,到此很容易证明①④正确,②错误,而BC 与AD9 .(浙江省五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数学(理)试题)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123,,F F F (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12,F F 成120 角,且12,F F 的大小分别为1和2,则有()A .13,F F 成90 角B .13,F F 成150 角C .23,F F 成90 角D .23,F F 成60 角【答案】() A .10.(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浙江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在空间中,过点A 作平面π的垂线,垂足为B ,记)(A f B π=.设βα,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对空间任意一点P,)]([)],([21P f f Q P f f Q βααβ==,恒有21PQ PQ =,则()A .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B .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锐)二面角为045C .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D .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锐)二面角为060【答案】A11.(浙江省宁波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数学试卷)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BC 1与截面BB 1D 1D所成的角是 () A .6π B .4π C .3π D .2π 【答案】A 二、填空题12.(浙江省永康市201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理试题 )如图,斜边长为4的直角ABC ∆,=90B ∠ ,60A ∠= 且A 在平面α上,B ,C 在平面α的同侧,M 为BC 的中点.若ABC ∆在平面α上的射影是以A 为直角顶点的三角形''C AB ∆,则M 到平面α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案】5(2,)213.(浙江省温州八校2013届高三9月期初联考数学(理)试题)在二面角βα--l 中,,,,,βα⊂⊂∈∈BD AC l B l A 且,,l BD l AC ⊥⊥已知,1=AB 2==BD AC ,5=CD , 则二面角βα--l 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答案】2114.(浙江省宁波一中2013届高三12月月考数学(理)试题)正四面体S —ABC 中,E 为SA 的中点,F为ABC ∆的中心,则直线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15.(浙江省2013年高考模拟冲刺(提优)测试二数学(理)试题)在三棱锥S-ABC 中,△ABC 为正三角形,且A 在面SBC 上的射影H 是△SBC 的垂心,又二面角H-AB-C 为300,则SAAB=________; 16.(浙江省杭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九次教学质检数学(理)试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线段AD ,BC 上的点,∠ABE =20°,∠CDF =30°.将△ABE 绕直线BE 、△CDF 绕直线CD 各自独立旋转一周,则在所有旋转过程中,直线AB 与直线DF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_________.【答案】70°17.(浙江省杭州高中2013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数学(理)试题)1ABC ∆和2ABC ∆是两个腰长均为 1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当二面角12C AB C --为60 时,点1C 和2C 之间的距离等于 __________.(请写出所有可能的值)三、解答题18.(浙江省杭州二中2013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数学(理)试题)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且满足AD DB =12CE EA =(如图1).将△ADE 沿DE 折起到△1A DE 的位置,使二面角1A DE B --成直二面角,连结1A B 、1AC (如图2). (Ⅰ)求证:1A D ⊥平面BCED ;(Ⅱ)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直线1PA 与平面1A BD 所成的角为60 ?若存在,求出PB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证明:(1)因为等边△ABC 的边长为3,且AD DB =12CE EA =,所以1AD =,2AE =. 在△ADE 中,60DAE ∠= ,由余弦定理得DE ==. 因为222AD DE AE +=,所以AD DE ⊥.折叠后有1A D DE ⊥. 因为二面角1A DE B --是直二面角,所以平面1A DE ⊥平面BCED . 又平面1A DE 平面BCED DE =,1A D ⊂平面CDF1A DE ,1A D DE ⊥,所以1A D ⊥平面BCED .(2)解法1:假设在线段BC 上存在点P ,使直线1PA 与平面1A BD 所成的角为60 .如图,作PH BD ⊥于点H ,连结1A H 、1A P .由(1)有1A D ⊥平面BCED ,而PH ⊂平面BCED ,所以1A D ⊥PH .又1A D BD D = ,所以PH ⊥平面1A BD .所以1PA H ∠是直线1PA 与平面1A BD 所成的角. 设PB x=()03x ≤≤,则2x BH =,PH x =.在Rt △1PA H 中,160PA H ∠= ,所以112A H x =. 在Rt △1A DH中,11A D =,122DH x =-. 由22211A D DH A H +=,得222111222x x ⎛⎫⎛⎫+-= ⎪ ⎪⎝⎭⎝⎭.解得52x =,满足03x ≤≤,符合题意.所以在线段BC 上存在点P ,使直线1PA 与平面1A BD 所成的角为60 ,此时52PB =. 解法2:由(1)的证明,可知ED DB ⊥,1A D ⊥平面BCED .以D 为坐标原点,以射线DB 、DE 、1D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如图设2PB a =()023a ≤≤,则BH a =,PH =,2DH a =-. 所以()10,0,1A ,()2,0P a -,()E .所以()12,,1PA a =-.因为ED ⊥平面1A BD ,所以平面1A BD 的一个法向量为()DE = .因为直线1PA 与平面1A BD 所成的角为60 ,所以11sin 60PA DE PA DE===, 解得54a =.即522PB a ==,满足023a ≤≤,符合题意. 所以在线段BC 上存在点P ,使直线1PA 与平面1A BD 所成的角为60 ,此时52PB =.19.(浙江省考试院2013届高三上学期测试数学(理)试题)如图,平面ABCD ⊥平面ADEF ,其中ABCD为矩形,ADEF 为梯形, AF ∥DE ,AF ⊥FE ,AF =AD =2 DE =2.(Ⅰ) 求异面直线EF 与BC 所成角的大小;(Ⅱ) 若二面角A-BF-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3,求AB 的长.【答案】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角、二面角等基础知识,空间向量的应用,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5分. (Ⅰ) 延长AD ,FE 交于Q .因为ABCD 是矩形,所以 BC ∥AD ,所以∠AQF 是异面直线EF 与B C 所成的角.在梯形ADEF 中,因为DE ∥AF ,AF ⊥FE ,AF =2,DE =1得(第20题图)∠AQF =30°(Ⅱ) 方法一:设AB =x .取AF 的中点G .由题意得 DG ⊥AF .因为平面ABCD ⊥平面ADEF ,A B ⊥AD,所以 AB ⊥平面ADEF , 所以 AB ⊥DG . 所以DG ⊥平面ABF .过G 作GH ⊥BF ,垂足为H ,连结DH ,则DH ⊥BF , 所以∠DHG 为二面角A -BF -D 的平面角. 在直角△AGD 中,AD =2,AG =1,得 DG在直角△BAF 中,由AB BF =sin ∠AFB =GH FG,得 GHx=所以 GH.在直角△DGH 中,DGGH,得DH=因为cos ∠DHG =GH DH =13,得 x, 所以(第20题图)AB. 方法二:设AB =x .以F 为原点,AF ,FQ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Fxyz .则 F (0,0,0),A (-2,0,0),EDB (-2,0,x ), 所以 DFBF=(2,0,-x ).因为EF ⊥平面ABF ,所以平面ABF 的法向量可取1n=(0,1,0).设2n=(x 1,y 1,z 1)为平面BFD 的法向量,则111120,0,x z x x -=⎧⎪⎨=⎪⎩ 所以,可取2n因为cos<1n ,2n >=1212||||n n n n ⋅⋅=13,得 x, 所以 AB.20.(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理科数学试卷)如图,AC 是圆 O 的直径,点 B 在圆 O 上,∠BAC=30°,BM⊥AC 交 AC 于点 M,EA⊥平面ABC,FC//EA,AC=4,EA=3,FC=1. (I)证明:EM⊥BF;(II)求平面 BEF 与平面AB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第20题图)(第20题图)【答案】解:(1)3AM BM =,.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垂直于AC 、AC 、AE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条件得(0,0,0),(0,3,0),(0,0,3),3,0),(0,4,1)A M E B F,(0,3,3),(,1)ME BF ∴=-=.由(0,3,3)(,1)0ME BF ⋅=-⋅=, 得MF BF ⊥, EM BF ∴⊥(2)由(1)知(3,3),(,1)BE BF =-= . 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0,0,n BE n BF ⋅=⋅=得3300y z y z ⎧-+=⎪⎨++=⎪⎩,]令x =1,2y z ==,)2n ∴= ,由已知EA ⊥平面ABC ,所以取面ABC 的法向量为(0,AE =设平面B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则cos cos ,n AE θ→=<>==,平面B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1.(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理)试题)如图,AB 为圆O 的直径,点E 、F 在圆O 上,EF AB //,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圆O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已知2=AB ,1=EF .(Ⅰ)求证:平面⊥DAF 平面CBF ;(Ⅱ)求直线AB 与平面CBF 所成角的大小;(Ⅲ)当AD 的长为何值时,平面DFC 与平面FCB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60 ?(I)证明: 平面⊥ABCD 平面ABEF ,AB CB ⊥, 平面 ABCD 平面ABEF =AB ,⊥∴CB 平面ABEF .⊂AF 平面ABEF ,CB AF ⊥∴, 又AB 为圆O 的直径,BF AF ⊥∴, ⊥∴AF 平面CBF⊂AF 平面ADF ,∴平面⊥DAF 平面CBF . (II)根据(Ⅰ)的证明,有⊥AF 平面CBF , ∴FB 为AB 在平面CBF 内的射影,因此,ABF ∠为直线AB 与平面CBF 所成的角 6分 EF AB // ,∴四边形ABEF 为等腰梯形, 过点F 作AB FH ⊥,交AB 于H .2=AB ,1=EF ,则212=-=EF AB AH .在AFB Rt ∆中,根据射影定理AB AH AF ⋅=2,得1=AF21sin ==∠AB AF ABF , 30=∠∴ABF . ∴直线AB 与平面CBF 所成角的大小为 30(Ⅲ)设EF 中点为G ,以O 为坐标原点,OA 、OG 、AD 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t AD =)0(>t ,则点D 的坐标为),0,1(t 则 (1,0,)C t -,又1(1,0,0),(1,0,0),(2A B F -1(2,0,0),(,)2CD FD t ∴==设平面DCF 的法向量为),,(1z y x n =,则10n CD ⋅= ,10n FD ⋅=.即20,0.x y tz =⎧⎪⎨+=⎪⎩ 令3=z ,解得t y x 2,0== )3,2,0(1t n =∴由(I)可知AF ⊥平面CFB ,取平面CBF的一个法向量为21(,0)2n AF ==- ,依题意1n与2n 的夹角为 6060cos ∴12=,解得t =因此,当AD,平面与DFC 平面FCB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60 .22.(浙江省湖州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word 版) )如图,一个正ABC '∆和一个平行四边形ABDE 在同一个平面内,其中8AB BD AD ==,AB DE ,的中点分别为F G ,. 现沿直线AB 将ABC '∆翻折成ABC ∆,使二面角C AB D --为120︒,设CE 中点为H . (Ⅰ) (i)求证:平面//CDF 平面AGH ; (ii)求异面直线AB 与CE 所成角的正切值; (Ⅱ)求二面角C DE F --的余弦值.【答案】解法一:(Ⅰ) (i)证明:连FD . 因为ABDE 为平行四边形,F G 、分别为AB DE 、中点, 所以FDGA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FD AG又H G 、分别为CE DE 、的中点,所以//HG CD FD CD ⊄、平面AGH ,AG HG 、⊂平面AGH ,所以//FD 平面AGH ,//CD 平面AGH ,而FD CD ⊂、平面CDF ,所以平面//CDF 平面AGH(ii)因为//DE AB ,所以CED ∠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B 与CE 所成的角因为ABC 为正三角形,BD AD =,F 为AB 中点,所以AB CF AB DF ⊥⊥,,从而AB ⊥平面CFD ,而//DE AB ,所以DE ⊥平面CFD ,因为CD ⊂平面CFD ,所以DE CD ⊥由条件易得CF DF ===又CFD ∠为二面角C AB D --的平面角,所以120CFD ∠=︒,所以CD所以tan CD CED DE∠=(Ⅱ) 由(Ⅰ)的(ii)知DE ⊥平面C F D ,即CD DE FD DE ⊥⊥,,所以C D F ∠即为二面角C DE F --的平面角222cos 2CD DF CF CDF CD DF +-∠===⋅解法二:(Ⅰ) (i )同解法一;(ii) 因为ABC 为正三角形,BD AD =,F 为AB 中点,所以AB CF AB DF ⊥⊥,,从而CFD ∠为二面角C AB D --的平面角且AB ⊥平面CFD ,而AB ⊂平面ABDE ,所以平面CFD ⊥平面ABDE .作CO ⊥平面ABDE 于O ,则O 在直线DF 上,又由二面角C AB D --的平面角为120CFD ∠=︒,故O 在线段DF 的延长线上. 由CF=6FO CO ==以F 为原点,FA FD FZ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由上述及已知条件得各点坐标为()040A ,,,()040B -,,,()00D ,()80E ,()06C -,,所以()080AB =-,,,()86CE =-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所以异面直线AB 与C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 AB CE AB CE AB CE ∙===⋅,,=(Ⅱ)由(Ⅰ)的(ii)知()()06080CD DE =-= ,,,,设平面C D E 的法向量为1=n ()x y z ,,,则由1⊥n CD ,1⊥n DE 得6080.z y ⎧-=⎪⎨=⎪⎩,令z =得1=n (60,又平面DEF 的一个法向量为()2001=,,n ,而二面角C DE F --为锐二面角,所以二面角C DE F --的余弦为121212cos ∙=⋅,n n n n n n 23.(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六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理)试题)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C ==,90BAC ∠= .(Ⅰ)若异面直线1A B 与11B C 所成的角为60 ,求棱柱的高h ;(Ⅱ)设D 是1BB 的中点,1DC 与平面11A BC 所成的角为θ,当棱柱的高h 变化时,求sin θ的最大值.【答案】解法1:(Ⅰ)由三棱柱111C B A ABC -是直三棱柱可知,1AA 即为高,如图1,因为11//C B BC ,所以BC A 1∠是异面直线B A 1与11C B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连接1A C ,因为AB AC =,所以11A B AC =. 在Rt△ABC 中,由1AB AC ==,90BAC ∠= ,可得BC 又异面直线1A B 与11B C 所成的角为60 ,所以160A BC ∠= ,即△1A BC 为正三角形.于是111A B B C =.在Rt△1A AB 中,1A B 得11AA =,即棱柱的高为1 (Ⅱ)设1(0)AA h h =>,如图1,过点D 在平面11A B BA 内作1DF A B ⊥于F ,则 由11AC ⊥平面11BAA B ,DF ⊂平面11BAA B ,得11AC DF ⊥. 而1111AC A B A = ,所以DF ⊥平面11A BC .故1DC F ∠就是1DC 与平面11A BC 所成的角,即1DC F θ∠= 在Rt △DFB 中,由2hBD =,得DF =,在Rt △11DB C 中,由12h B D =,11B C =得1DC , 在Rt △1DFC 中,1sin DF DC θ===令()f h =,(Ⅰ)因为异面直线1A B 与11B C 所成的角60 ,所以111111||cos60||||B C A B B C A B ⋅=⋅,12=,解得1h = (Ⅱ)由D 是1BB 的中点,得(1,0,)2h D ,于是1(1,1,)2hDC =- .设平面11A BC 的法向量为(,,)x y z =n ,于是由1A B ⊥ n ,11AC ⊥n ,可得 1110,0,A B AC ⎧⋅=⎪⎨⋅=⎪⎩ n n 即0,0,x hz y -=⎧⎨=⎩ 可取(,0,1)h =n , 于是1sin |cos ,|DC θ=<>n .而111|||||cos ,|||||h h DC DC DC -+⋅<>===⋅n n n令()f h =,因为22899h h++≥,当且仅当228h h =,即h =,等号成立.所以()f h ==,故当h ,sin θ24.(浙江省新梦想新教育新阵地联谊学校2013届高三回头考联考数学(理)试题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AD AB ⊥,CD AC ⊥ ,︒=∠60ABC ,BC AB PA == ,E 是PC 的中点.(Ⅰ)证明:CD AE ⊥; (Ⅱ)证明:PD ⊥平面ABE ; (Ⅲ)求二面角A PD C --的正切值.ABCDPE【答案】解法一:(Ⅰ)证明:在四棱锥P ABCD -中,因PA ⊥底面ABCD ,CD ⊂平面ABCD , 故PA CD ⊥.AC CD PA AC A ⊥= ,∵,CD ⊥∴平面PAC .[而AE ⊂平面PAC ,CD AE ⊥∴(Ⅱ)证明:由PA AB BC ==,60ABC ∠=°,可得AC PA =. E ∵是PC 的中点,AE PC ⊥∴.由(Ⅰ)知,AE CD ⊥,且PC CD C = ,所以AE ⊥平面PCD .而PD ⊂平面PCD ,AE PD ⊥∴.PA ⊥∵底面ABCD PD ,在底面ABCD 内的射影是AD ,AB AD ⊥,AB PD ⊥∴. 又AB AE A = ∵,综上得PD ⊥平面ABE(Ⅲ)过点A 作AM PD ⊥,垂足为M ,连结EM .则(Ⅱ)知,AE ⊥平面PCD ,AM 在平面PCD 内的射影是EM ,则EM PD ⊥.因此AME ∠是二面角A PD C --的平面角.由已知,得30CAD ∠=°.设AC a =,可得PA a AD PD AE ====,,,.在ADP Rt △中,AM PD ⊥∵,AMPD PA AD =∴··,则a PA AD AM PD===··. 在AEM Rt △中,sin AE AME AM ==所以二面角A PD C --的正切值为7解法二:(Ⅰ)证明:以AB 、AD 、AP 为x 、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a.60ABC AB BC ABC ∠==∴∆o Q ,,是正三角形6030BAC DAC AD ∴∠=∴∠=∴=oo,,(),0,,00,0,,2a C D P a ⎛⎫⎛⎫∴ ⎪ ⎪ ⎪ ⎪⎝⎭⎝⎭,,42a a E ⎛⎫∴ ⎪ ⎪⎝⎭,0,,242a a a CD AE ⎛⎫⎛⎫∴=-= ⎪ ⎪ ⎪ ⎪⎝⎭⎝⎭uu u r uu u r 220,88a a CD AE CD AE ∴⋅=-+=∴⊥uu u r uu u rABCDPEFMACDPEM(Ⅱ)证明:()(),0,0,,0,0,,B a AB a PD a ⎛⎫∴==- ⎪ ⎪⎝⎭uu u r uu u r Q 又 220,022a a PD AB PD AE ∴⋅=⋅=-=uu u r uu u r uu u r uu u r,PD AB PD AE ∴⊥⊥,AB AE A PD ADE =∴⊥I 又平面(Ⅲ)设平面PD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r则()0202az n a yx ⎧-=⎪⎧⎪⎪∴=⎨=⎪-+=⎪⎩r 即 又平面APD 的法向量是()1,0,0,cos ,,m m n m n =∴==u r u r r u r rtan ,m n =u r r所以二面角A PD C --的正切值是725.(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3届高三下学期能力测试联考数学(理)试题)如图,ABC∆中,90,1,B AB BC D E ∠=== 、两点分别在线段AB AC 、上,满足,(0,1)AD AEAB ACλλ==∈.现将ABC ∆沿DE 折成直二面角A DE B --. (1)求证:当12λ=时,ADC ABE ⊥面面;(2)当(0,1)λ∈时,二面角E AC D --的大小能否等于4π?若能,求出λ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ABCDEAB CD E26.(浙江省温州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如图,在三棱锥ABCP -中,22,4======BC AB AC PC PB PA(I)求证:平面ABC ⊥平面APC(II)若动点M 在底面三角形ABC 上,二面角M PA C --的余弦值为322,求BM 的最小值.【答案】 解:(1)取AC 中点O,因为AP=BP,所以OP⊥OC 由已知易得三角形ABC 为直角三角形,∴OA=OB=OC,⊿POA≌⊿POB≌⊿POC,∴OP⊥OB∴OP⊥平面ABC, ∵OP 在平面PAC 中,∴平面ABC ⊥平面APC ( )[ ZXXK] (2) 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P 分别为 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平面PAC 的法向量1(1,0,0)n OB →→==,设平面PAM 的法向量为()()2,,,,,0n x y z M m n =((),,2,0AP AM m n ∴==+由220,0AP n AM n ⋅=⋅=()2020y mx n y ⎧+=⎪∴⎨++=⎪⎩,取)221n n m ⎛⎫+=-⎪ ⎪-⎝⎭21cos ,n n →→∴<>===∴0-∴BM的最小值为垂直距离d =27.(【解析】浙江省镇海中学2013届高三5月模拟数学(理)试题)如图,在梯形ABCD中,//,,60AB CD AD CD CB a ABC ===∠=︒,平面ACFE ⊥ 平面ABCD ,四边形ACFE 是矩形,AE a =,点M 在线段EF 上.(1)求证:BC ⊥平面ACFE ;(2)求二面角B EF D --的余弦值.【答案】 证明:(1)在梯形ABCD 中,∵,,60AB CD AD DC CB a ABC ===∠=︒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 且30,120,DCA DAC DCB ∠=∠=︒∠=︒∴90ACB DCB DCA ∠=∠-∠=︒,∴.AC BC ⊥又∵平面ACFE ⊥平面ABCD ,交线为AC ,∴BC ⊥平面ACFE . (2)方法一;(几何法)取EF 中点G ,EB 中点H ,连结DG 、GH 、DH , ∵容易证得DE =DF ,∴.DG EF ⊥∵BC ⊥平面ACFE ,∴.BC EF ⊥ 又∵EF FC ⊥,∴.EF FB ⊥ 又∵GH FB ,∴.EF GH ⊥∴DGH ∠是二面角B —EF —D 的平面角.在△BDE 中,,.DE DB BE ==== ∴222BE DE DB =+∴90EDB ∠=︒,∴.DH =又,.DG GH ==∴在△DGH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DGH ∠=即二面角B —EF —D 的平面角余弦值为1010方法二;(向量法)以C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所以)0,0,3(a EF -=,),,0(a a BF -=,),2,23(a aa DF -=分别设平面BEF 与平面DEF 的法向量为),,(1111z y x n =,),,(2222z y x n =所以⎪⎩⎪⎨⎧=+-=⋅=-=⋅00311111az ay BF n ax EF n ,令11=y ,则1,011==z x又⎪⎩⎪⎨⎧=++-=⋅=-=⋅022*********az y a x a DF n ax EF n ,显然02=x ,令21-,122==z y 则 所以)1,1,0(1=n ,,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θ,为锐角所以θ28.(2013届浙江省高考压轴卷数学理试题)如图,在斜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底面ABC ,侧棱1AA 与底面ABC 成60°的角,12AA =.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其重心为G 点, E 是线段1BC 上一点,且113BE BC =.(1)求证:GE //侧面11AA B B ;(2)求平面1B GE 与底面ABC 所成锐二面角的正切值; (3)在直线..AG 上是否存在点T ,使得AG T B ⊥1?若存在,指出点T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解析】解法1:(1)延长B 1E 交BC 于点第20题图F ,11B EC ∆ ∽△FEB ,BE =21EC 1,∴BF =21B 1C 1=21BC , 从而点F 为BC 的中点.∵G 为△ABC 的重心,∴A 、G 、F 三点共线.且11//,31AB GE FB FE FA FG ∴==, 又GE ⊄侧面AA 1B 1B ,∴GE //侧面AA 1B 1B .(2)在侧面AA 1B 1B 内,过B 1作B 1H ⊥AB ,垂足为H ,∵侧面AA 1B 1B ⊥底面ABC ,∴B 1H ⊥底面ABC .又侧棱AA 1与底面ABC 成60°的角,AA 1=2,∴∠B 1BH =60°,BH =1,B 1H =.3 在底面ABC 内,过H 作HT ⊥AF ,垂足为T ,连B 1T ,由三垂线定理有B 1T ⊥AF , 又平面B 1CE 与底面ABC 的交线为AF ,∴∠B 1TH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AH =AB +BH =3,∠HAT =30°,∴HT =AH 2330sin =︒.在Rt△B 1HT 中,332tan 11==∠HT HB TH B , 从而平面B 1GE 与底面ABC(3)(2)问中的T 点即为所求,T 在AG 的延长线上,距离A 点233处. 解法2:(1)∵侧面AA 1B 1B ⊥底面ABC ,侧棱AA 1与底面ABC 成60°的角,∴∠A 1AB =60°, 又AA 1=AB =2,取AB 的中点O ,则AO ⊥底面ABC . 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则()0,1,0A -,()0,1,0B,)C,(1A,(10,B,1C .∵G 为△ABC的重心,∴G ⎫⎪⎪⎭.113BE BC =,∴E ,∴113CE AB ⎛== ⎝ . 又GE ⊄侧面AA 1B 1B ,∴GE //侧面AA 1B 1B .(2)设平面B 1GE 的法向量为(,,)a b c =n ,则由10,0.B E GE ⎧⋅=⎪⎨⋅=⎪⎩ n n得0,0.b b -=⎪=⎪⎩可取=-n 又底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m设平面B 1GE 与底面ABC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cos ||||θ⋅==⋅m n m n .由于θ为锐角,所以sin θ==,进而tan θ=故平面B 1GE 与底面ABC (3))0,1,33(=AG ,设)0,,33(λλλ==AG AT , )3,3,33(11--=+=λλAT A B T B , 由AG T B ⊥1,03311=-+=⋅∴λλAG T B ,解得49=λ 所以存在T 在AG 延长线上,2332349===AF AG AT . 29.(浙江省2013年高考模拟冲刺(提优)测试二数学(理)试题)如图:在多面体EF-ABCD 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EAD 为正三角形,且平面EAD ⊥平面ABCD,EF∥AB, AB=2EF=2AD=4,060=∠DAB .(Ⅰ)求多面体EF-ABCD 的体积;(Ⅱ)求直线BD 与平面BCF 所成角的大小.【答案】30.(浙江省温岭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提优冲刺考试(五)数学(理)试题)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2=AB ,1=AD ,E 为DC 的中点,现将DAE ∆沿AE 折起,使平面DAE ⊥平面ABCE , 连DB ,DC ,BE .(Ⅰ)求证:BE ⊥平面ADE ; (Ⅱ)求二面角C BD E --的余弦值.【答案】所以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1222 解法二(坐标法)ACBAB(第20题)如图,取AE 的中点O ,则⊥DO 面ABCE .作EB OF //,则AE OF ⊥. 以O 为原点,OA 、OF 、OD 为轴建立空间坐标系xyz O - 则)2200(,,D ,)0,222(,-B ,)022,2(,-C ,)0022(,,A .所以)02222(,,--=BC ,)22222(--=,,DB ,)22,0,22(-=DA . 设面DBC 的法向量为),,(1z y x n =,则 ⎪⎪⎩⎪⎪⎨⎧=-+-=⋅=--=⋅0222220222211z y x DB n y x BC n ,取)3,1,1(1--=n设面DBE 的法向量为2n ,则DA n //2,取)1,0,1(2-=n 11222,cos 21>=<n n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1222 31.(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题)如图,直角梯形ABCD有EC=FD=2.(I )求证:AD 丄B F :(II )若线段EC 上一点M 在平面BDF 上的射影恰好是BF 的中点N,试求二面角 B-MF-C 的余弦值.【答案】解:(Ⅰ)证明:∵DC BC ⊥,且2==CD BC ,∴2=BD 且45=∠=∠BDC CBD ;又由DC AB //,可知45=∠=∠CBD DBA∵2=AD ,∴ADB ∆是等腰三角形,且45=∠=∠DBA DAB , ∴90=∠ADB ,即DB AD ⊥;∵⊥FD 底面ABCD 于D,⊂AD 平面ABCD,∴DF AD ⊥, ∴⊥AD 平面DBF.又∵⊂BF 平面DB F,∴可得BF AD ⊥(Ⅱ)解:如图,以点C 为原点,直线CD 、CB 、CE 方向为x 、y 、z 轴建系.可得)0,2,22(),2,0,2(),0,2,0(),0,0,2(A F B D ,又∵ N 恰好为BF 的中点,∴)1,22,22(N又∵⎪⎩⎪⎨⎧=⋅=⋅00DF MN BD MN ,∴可得10=z .故M 为线段CE 的中点设平面BMF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1z y x n =, 且)2,2,2(--=BF ,)1,2,0(-=BM ,由⎪⎩⎪⎨⎧=⋅=⋅0011n BM n BF 可得⎪⎩⎪⎨⎧=+-=--02022211111z y z y x , 取⎪⎩⎪⎨⎧===213111z y x 得)2,1,3(1=n又∵平面MFC 的一个法向量为)0,1,0(2=n , ∴63,cos 21<n n .故所求二面角B-MF-C 的余弦值为6332.(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13届高三4月联考数学(理)试题(word 版) )如图,在矩形ABCD 中,21AB ,BC ,E ==为边AB 上一点,以直线EC 为折线将点B 折起至点,P 并保持PEB ∠为锐角,连接,,,PA PC PD 取PD 中点F ,若有//AF平面.PEC (I)求线段AE 的长;(II)当60PEB ∠=时(i)求证:平面PEC ⊥平面CDAE ;(ii)求平面PEC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解:(I)取PC 的中点G ,连接,FG EG ,//,//,//FG CD AE CD FG AE ∴ ,,,,A F G E ∴四点共面 //AF 平面,//PCE AF GE ∴AFGE ∴为平行四边形11122,GF CD AE AB =∴== (II)(i)证明: 异面直线,PE CD 所成的角为60,60PEB ∴∠=1,1 PE BE PB ==∴=,取CE 中点O , 1PE PC == 且90EDC ∠= ,同理BO =所以222,,, OP OB BP PO OB PO CE PO CDAE +=∴⊥⊥∴⊥平面,PO PCE PCE CDAE ⊆∴⊥ 平面平面平面(ii)将该几何体补形成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以点B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102012022(,(,,),(,,)P A D 取平面PCE 的一个法向量110(,,)m =设平面PAD 法向量为(,,)n x y z =,1310022(,,),(,AD AP ==- ,由00n AD n AP ⎧=⎪⎨=⎪⎩得03(,,)n z =,取3z =,得03()n =cos ,||||m n m n m n ∴<>==平面PEC 与平面MAB 133.(浙江省嘉兴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基础测试数学(理)试题)如图,1111ABCD A B C D -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四棱锥1111P A B C D -中,P ∈平面11DCC D,11PC PD ==. C1C A第20题(Ⅰ)求证:平面11PA B 平面11ABC D ;(Ⅱ)求直线1PA 与平面11ADD A 所成角的正切值.【答案】取11C D 的中点H ,连结PH ,AH .2511==PD PC ,111=C D ,∈P 平面11D DCC , ∴21,111=⊥H D C D PH ,∴12121=-=H D PD PH ,∴A A D D PH 11////, A A PH 1=,∴四边形AH PA 1为平行四边形,∴AH PA //1,(第20题)PBDC1B A1A 1C 1D H又⊂AH 平面11D ABC ,⊄1PA 平面11D ABC , ∴//1PA 平面11D ABC在正方体ABCD 中, AB B A //11, ∴//11B A 平面11D ABC ,1111A B A PA = ,∴平面//11B PA 平面11D ABC(II)方法1以直线1,,DD DC DA 为轴轴轴,z y x ,的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令,则)1,0,1(1A ,,2,21,0⎪⎭⎫ ⎝⎛P )0,0,0(D ∴ ,1,21,11⎪⎭⎫⎝⎛--=PA∵ =n (0,1,0)是平面11A ADD 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1PA 与平面11A ADD 所成角为θ31sin θ,42tan =θ ∴直线1PA 与平面11A AD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42方法2:∵AH PA //1,∴直线1PA 与平面11A ADD 所成角等于直线AH 与平面11A ADD 所成角. 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显然⊥1HD 平面11A ADD , ∴1HAD ∠就是直线AH 与平面11A ADD 所成角在1HAD Rt ∆中,211=H D ,21=AD ,42tan 111==∠AD H D HAD∴直线1PA 与平面11A AD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42. 34.(浙江省杭州高中2013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数学(理)试题)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1,2==AD AB ,M 为DC 的中点. 将ADM ∆沿AM 折起,使得平面⊥ADM 平面ABCM .(1)求证:BM AD ⊥(2)点E 是线段DB 上的一动点,当二面角D AM E --大小为3π时,试确定点E 的位置.【答案】取AM 的中点O,AB 的中点B,则OD OA ON ,,两两垂直,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根据已知条件,得)0,0,22(A ,)0,2,22(-B ,)0,0,22(-M ,)22,0,0(D (1)由于)0,2,0(),22,0,22(-=-=AD ,则0=⋅BM AD ,故BM AD ⊥.(2)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E,并设DB DE λ=, 则)22,2,22()22,,(--=-λE E E z y x 则点E的坐标为)2222,2,22(λλλ--.(其中]1,0[∈λ)易得平面ADM 的法向量可以取)0,1,0(1=n ,设平面AME 的法向量为),,(2z y x n =,则)0,0,2(-=AM,)2222,2,2222(λλλ---=AE 则⎪⎩⎪⎨⎧=-++--=⋅=-=⋅0)2222()2()2222(0222λλλz y x AE n x AM n 则λλ2:)1(:0::-=z y x ,取)2,1,0(2λλ-=n *由于二面角D AM E --大小为3π,则A|,cos |3cos212121n n =><=π214)1(122=+--=λλλ,由于]1,0[∈λ,故解得332-=λ.故当E 位于线段DB 间,且332-=DB DE 时,二面角D AM E --大小为3π35.(浙江省杭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九次教学质检数学(理)试题)如图,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F ⊥平面ABCD ,CE ∥AF ,)1(>=λλAF CE . (Ⅰ)证明:BD ⊥EF ;(Ⅱ)若AF =1,且直线BE 与平面A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23,求λ的值.【答案】本题满分14分.(Ⅰ)方法1:连结BD 、AC ,交点为O .∵ABCD 是正方形 ∴BD ⊥AC ∵AF ⊥平面ABCD ∴AF ⊥BD ∴BD ⊥平面ACEF ∴BD ⊥EF方法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 yz,∵)0,0,1(B ,)0,1,0(D ∴)0,1,1(-= 设),0,0(h F ,那么),1,1(h E λ, 则))1(,1,1(h EF λ---= ∴0=⋅EF BD ∴BD ⊥EF(Ⅱ)方法1:连结OE ,由(Ⅰ)方法1知,BD ⊥平面ACEF , 所以∠BEO 即为直线BE 与平面ACE 所成的角∵AF ⊥平面ABCD ,CE ∥AF ,∴CE ⊥平面ABCD ,CE ⊥BC , ∵BC =1,AF =1,则CE =λ,BE =21λ+,BO =22, ∴Rt△BEO 中, 1023122sin 2=λ+==∠BE BO BEO , 因为1>λ,解得34=λ 方法2:∵),1,0(λ=BE ,由(Ⅰ)法1知,BD ⊥平面ACEF , 故)0,1,1(-=是平面ACE 的法向量 记直线BE 与面ACE 所成角为θ,则sin , ;因为1>λ,解得34=λ36.(浙江省乐清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如图,底角为060的等腰梯形ABFE 垂直于矩形ABCD ,1,2==EF AB . (1)求证:平面⊥ADF 平面BCF ;(2)当AD 长为2时,求二面角A EF D --的余弦值的大小.【答案】(1)证明:∵平面⊥ABEF 平面ABCD ,且AB AD ⊥∴⊥AD 平面ABEF ∵⊂BF 平面ABEF ∴BF AD ⊥①在梯形ABEF 中,BF AF ⊥② 又∵A AF AD = ③由①②③得⊥BF 平面ADF ∴平面⊥ADF 平面BCF(2)解:分别取DC AB EF ,,的中点N M G ,,,两两连接, 易证MGN ∠就是所求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α 计算得23=GM ,又∵2==AD MN37.(浙江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三回头联考理科数学试题)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 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Ⅰ)证明:CD ⊥AE;(Ⅱ)证明:PD⊥平面ABE;(Ⅲ)求二面角A-PD-C的正切值.【答案】38.(浙江省温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数学(理)试题(word 版) )已知四棱锥ABCD P -,⊥PA 底面ABCD ,AC AD AB BC AD ,,//⊥与bd 交于点O ,又,6,32,2,3====BC AB AD PA(Ⅰ) 求证:⊥BD 平面PAC ;(Ⅱ)求二面角A PB O --的余弦值.【答案】39.(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3届高三摸底测试数学(理)试题)如图,斜三棱柱111C B A ABC -,已知侧面C C BB 11与底面ABC 垂直且∠BCA =90°,∠160B BC = ,1BB BC ==2,若二面角C B B A --1为30°,(Ⅰ)证明C C BB AC 11平面⊥及求1AB 与平面C C BB 11所成角的正切值; (Ⅱ)在平面B B AA 11内找一点P,使三棱锥C BB P 1-为正三棱锥,并求P 到平面C BB 1距离【答案】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及应用意识. 满分14分.解:(Ⅰ)面C C BB 11⊥面ABC ,因为面C C BB 11⋂面C C BB 11=BC ,BC AC ⊥, 所以⊥AC 面C C BB 11取1BB 中点E ,连接AE CE ,,在1CBB ∆中,01160,2=∠==CBB CB BB1CBB ∆∴是正三角形,1BB CE ⊥∴,又⊥AC 面C C BB 11且⊂1BB 面C C BB 11, AE BB ⊥∴1,即CEA ∠即为二面角C B B A --1的平面角为30°,⊥AC 面C C BB 11,CE AC ⊥∴,在ECA Rt ∆ 中,130tan ,30=⋅=∴=CE AC CE ,又⊥AC 面C C BB 11,A CB 1∠∴即1AB 与面C C BB 11所成的线面角, 在CA B Rt 1∆中,21tan 11==∠CB AC A CB (Ⅱ)在CE 上取点1P ,使1211=E P CP ,则因为CE 是BC B 1∆的中线, 1P ∴是BC B 1∆的重心,在ECA ∆中,过1P 作P P 1//CA 交AE 于P ,⊥AC 面C C BB 11,P P 1//CA⊥∴1PP 面1CBB ,即P 点在平面1CBB 上的射影是1BCB ∆的中心,该点即为所求,ABC11 1A C BCD且311=AC PP ,311=∴PP 40.(浙江省温州八校2013届高三9月期初联考数学(理)试题)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为矩形,且1PA AD ==,2AB =,120,90PAB PBC ︒︒∠=∠=,(Ⅰ)平面PAD 与平面PAB 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Ⅱ)求直线PC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DCBAP【答案】(I)平面PAD ⊥平面PAB ;证明:由题意得AD AB ⊥且//AD BC 又BC PB ⊥,则DA PB ⊥ 则DA ⊥平面PAB ,故平面PAD ⊥平面PAB(Ⅱ)解法1: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右图示则(0,0,1)D ,(0,2,1)C,1,0)2P -可得5,1)2CP =--,平面ABCD 的单位法向量为(1,0,0)m =,设直线PC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θ,则cos()2||||m CP m CP πθ⋅-===⋅则sin θ=,即直线PC 与平面ABCD解法2:由(I)知DA ⊥平面PAB ,∵AD ⊂面ABCD ∴平面ABCD⊥平面PAB,在平面PAB 内,过点P 作PE⊥AB,垂足为E,则PE⊥平面ABCD,连结EC,则∠PCE 为直线P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在Rt△P EA中,∵∠PAE=60°,PA=1,∴PE =,又2222cos1207PB PA AB PA AB =+-⋅=∴PC ==在Rt△PEC中sin PE PC θ===4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浙江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如图,在四面体BCDA -中,⊥AD 平面BCD ,22,2,==⊥BD AD CD BC .M 是AD 的中点,P 是BM 的中点,点Q 在线段AC 上,且QC AQ 3=.(1)证明://PQ 平面BCD ;(2)若二面角D BM C --的大小为060,求BDC ∠的大小.【答案】解:证明(Ⅰ)方法一:如图6,取MD 的中点F ,且M 是AD 中点,所以3AF FD =.因为P 是BM 中点,所以//PF BD ;又因为(Ⅰ)3AQ QC =且3AF FD =,所以//QF BD ,所以面//PQF 面BDC ,且PQ ⊂面BDC ,所以//PQ 面BDC;方法二:如图7所示,取BD 中点O ,且P 是BM 中点,所以1//2PO MD ;取CD 的三等分点H ,使3DH CH =,且3AQ QC =,所以11////42QH AD MD ,所以////PO QH PQ OH ∴,且ABCDPQM(第20题图)OH BCD ⊂,所以//PQ 面BDC ;(Ⅱ)如图8所示,由已知得到面ADB ⊥面BDC ,过C 作CG BD ⊥于G ,所以CG BMD ⊥,过G 作GH BM ⊥于H ,连接CH ,所以CHG ∠就是C BM D --的二面角;由已知得到3BM ==,设BDC α∠=,所以cos ,sin ,sin ,,CD CG CBCD CG BC BD CD BDαααααα===⇒===,在RT BCG ∆中,2sin BGBCG BG BCααα∠=∴=∴=,所以在R T B H G ∆中, 13HG =∴=,所以在RT CHG ∆中tan tan 60CG CHG HG ∠====tan (0,90)6060BDC ααα∴=∈∴=∴∠= ;42.(浙江省诸暨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如图,已知四棱锥ABCDP -中,⊥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90DAB ABC ∠=∠=︒,E 是线段PC 上一点,PC ⊥平面BDE . (Ⅰ)求证:BD ⊥平面PAC(Ⅱ)若4PA =,2AB =,1BC =,求直线AC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206-空间角

206-空间角

必修Ⅱ-06 空间的角和距离1.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二面角: 4.异面直线的距离: 5.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6.平面与平面的距离:一、选择题1.两等角的一组对应边平行,则( )A .另一组对应边平行B .另一组对应边不平行C .另一组对应边也不可能垂直D .以上都有可能2.如图所示,点S 在平面ABC 外,SB ⊥AC ,SB =AC E 、F 分别是SC 和AB 的中点,则EF 的长是(A .1B .2C .22D .21 3.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点A 到△A 1BD 所在平面的距离为( )A 、1B 、21 C 、23 D 、33 4.已知ABCD 是空间四边形,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如果对角线AC =4,BD =2,那么EG 2+HF 2的值等于 ( )A .10B .15C .20D .25二、填空题:1.正三棱锥中相对的两条棱所成的角为 。

2.如右图所示,正三棱锥V ABC -(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中,,,D E F 分别是 ,,VC VA AC 的中点,P 为VB 上任意一点,则直线DE 与PF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ED 与AB 成角为 3.如图所示,A 是△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 △ABC 和△ACD 的重心,若BD =6,则MN =4正四棱锥(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方形的中心)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在三棱锥S ABC -中,△ABC 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平面SAC ⊥平面,ABC SA SC ==M 、N 分别为,AB SB 的中点(Ⅰ)证明:AC ⊥SB ;(Ⅱ)求二面角N -CM -B 的大小; (Ⅲ)求点B 到平面CMN的距离。

必修2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必修2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空间角(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作直线c∥a,d∥b,我们把直线c和d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

注意:①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90°].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点O的选择位置无关,这可由前面所讲过的“等角定理”直接得出.③由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可得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方法:(i)在空间任取一点,这个点通常是线段的中点或端点.(ii)分别作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个过程通常采用平移的方法来实现.(iii)指出哪一个角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锐角或直角),这时我们要注意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直线与平面斜交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这条直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2)直线与平面垂直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3)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显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为.4)求一条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做出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再确定斜线和射影所成角的大小即可。

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从斜线上除斜足外的任意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斜足和垂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

(3)二面角(1)二面角的定义一条直线出发的二个半平面所形成的图形称为二面角,这条直线称为二面角的棱,二个半平面称为二面角的面.(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注意:①二面角的平面角两边必须都与棱垂直.②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两个面的位置关系所确定的,与定义中棱上任一点的选择无关,也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不只一个,但这些平面角的大小是相等的.③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是,当两个半平面重合时,;相交时;共面时.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确定与求法①直接法: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求出平面角的大小,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②公式法:射影面积公式,如果平面多边形的面积为S,它在平面内的射影面积为,平面多边形与平面所夹的锐二面角为,那么.空间距离(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a、b,设A是a上面某点、B是b上面某点,连接AB,使得a⊥AB,b⊥AB,则直线AB叫做异面直线a和b的公垂线,公垂线段AB的长度叫做异面直线a与b之间的距离。

必修二示范教案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必修二示范教案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学生已学的知识,不难把平面上的知识推广到空间,遵循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借助勾股定理得到空间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r 2表示以原点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推广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z 2=r 2表示以原点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学生是不难接受的,这不仅不增加学生负担,还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维目标1.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会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问题.2.通过探究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灵活运用公式,初步意识到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迁移和化归的能力.3.通过棱与坐标轴平行的特殊长方体的顶点的坐标,类比平面中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求法,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学难点:一般情况下,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距离是几何中的基本度量,几何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经常涉及距离,如飞机和轮船的航线的设计,它虽不是直线距离,但也涉及两点之间的距离,一些建筑设计也要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如何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思路2.我们知道,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两点的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即d=|x 1-x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是d=212212)()(y y x x -+-.同学们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应怎样计算呢?又有什么样的公式呢?因此我们学习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它是如何推导的?②设A(x,y,z)是空间任意一点,它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应怎样计算?③给你一块砖,你如何量出它的对角线长,说明你的依据.④同学们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你猜想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应怎样计算?⑤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r 2表示什么图形?在空间中方程x 2+y 2+z 2=r 2表示什么图形?⑥试根据②③推导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活动:学生回忆,教师引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学生有困难教师点拨.教师引导学生考虑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全面考虑,大胆猜想,发散思维.①学生回忆学过的数学知识,回想当时的推导过程;②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转化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习的立体几何知识来解;③首先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直接度量,显然是不可以的,我们可以转化为立体几何的方法,也就是求长方体的对角线长.④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类比猜想相应的公式;⑤学生回忆刚刚学过的知识,大胆类比和猜想;⑥利用③的道理,结合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立体几何知识,进行推导.讨论结果: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y y x x -+-,它是利用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来推导的.图1②如图1,设A(x,y,z)是空间任意一点,过A 作AB ⊥xOy 平面,垂足为B,过B 分别作BD ⊥x 轴,BE ⊥y 轴,垂足分别为D,E.根据坐标的含义知,AB=z,BD=x,BE=OD=y,由于三角形ABO 、BOD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O 2=BD 2+OD 2,AO 2=AB 2+BO 2=AB 2+BD 2+OD 2=z 2+x 2+y 2,因此A 到原点的距离是d=222z y x ++.③利用求长方体的对角线长的方法,分别量出这块砖的三条棱长,然后根据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三条边长的平方的和来算.④由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y y x x -+-,是同名坐标的差的平方的和再开方,所以我们猜想,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212)()()(z z y y x x -+-+-,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纵坐标差的平方.⑤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x 2+y 2=r 2表示以原点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在空间x 2+y 2+z 2=r 2表示以原点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后者正是前者的推广.图2⑥如图2,设P 1(x 1,y 1,z 1),P 2(x 2,y 2,z 2)是空间中任意两点,我们来计算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我们分别过P 1P 2作xOy 平面的垂线,垂足是M,N,则M(x 1,y 1,0),N(x 2,y 2,0),于是可以求出|MN|=212212)()(y y x x -+-.再过点P 1作P 1H ⊥P 2N,垂足为H,则|MP 1|=|z 1|,|NP 2|=|z 2|,所以|HP 2|=|z 2-z 1|.在Rt △P 1HP 2中,|P 1H|=|MN|=212212)()(y y x x -+-,根据勾股定理,得|P 1P 2|=2221||||HP H P +=221221221)()()(z z y y x x -+-+-.因此空间中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之间的距离为|P 1P 2|=221221221)()()(z z y y x x -+-+-.于是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d=212212212)()()(z z y y x x -+-+-.它是同名坐标的差的平方的和的算术平方根.应用示例例1 已知A(3,3,1),B(1,0,5),求:(1)线段AB 的中点坐标和长度;(2)到A,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已知的两点A 、B 都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我们直接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知识本身不难,但是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认真,决不能因为粗心导致结果错误.解:(1)设M(x,y,z)是线段AB 的中点,则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 x=213+=2,y=203+=23,z=215+=3.所以AB 的中点坐标为(2,23,3).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d(A,B)=29)15()30()31(222=-+-+-,所以AB 的长度为29.(2)因为点P(x,y,z)到A,B 的距离相等,所以有下面等式: 222222)5()0()1()1()3()3(-+-+-=-+-+-z y x z y x .化简得4x+6y-8z+7=0,因此,到A,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4x+6y-8z+7=0.点评:通过本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①空间两点连成的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平面上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广,而平面上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又可看成空间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特例.②到A,B 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构成的集合就是线段AB 的中垂面.变式训练在z 轴上求一点M,使点M 到点A(1,0,2),B(1,-3,1)的距离相等.解:设M(0,0,z),由题意得|MA|=|MB|,2222222)1()30()30()10()2()00()10(-+++++-=++-+-z z ,整理并化简,得z=-3,所以M(0,0,-3).例2 证明以A(4,3,1),B(7,1,2),C(5,2,3)为顶点的△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证明△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只需求出|AB|,|BC|,|CA|的长,根据边长来确定.证明: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AB|=,72)12()31()47(222=-+-+- |BC|=6)23()12()75(222=-+-+-, |CA|=6)31()23()54(222=-+-+-.由于|BC|=|CA|=6,所以△ABC 是一等腰三角形.点评: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一般是根据边长来实现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边长.变式训练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为A(1,-2,-3),B(-1,-1,-1),C(0,0,-5),试证明△ABC 是一直角三角形.活动:学生先思考或交流,然后解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要判定△ABC 是一直角三角形,只需求出|AB|,|BC|,|CA|的长,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解:因为三个顶点坐标为A(1,-2,-3),B(-1,-1,-1),C(0,0,-5),所以 |AB|=222)13()12()11(+-++-++=3, |BC|=23)15()10()10(222=+-++++, |CA|=222)53()02()01(+-+--+-=3.又因为|AB|2+|CA|2=|BC|2,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例3 已知A(x,5-x,2x-1),B(1,x+2,2-x),则|AB|的最小值为( )A.0B.735C.75D.78 活动:学生阅读题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提示,要求|AB|的最小值,首先我们需要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AB|,然后再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求最值的方法得出|AB|的最小值. 解析:|AB|=222)33()23()1(-+-+-x x x =1932142+-x x =73575)78(142≥+-x . 当x=78时,|AB|的最小值为735. 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点评: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转化为关于x 的二次函数求最值是常用的方法. 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2、3、4.拓展提升已知三棱锥P —ABC(如图4),PA ⊥平面ABC,在某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中,B(3m,m,0),C(0,2m,0),P(0,0,2n),画出这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求出直线AB 与x 轴所成的较小的角.图3解:根据已知条件,画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3:以射线AC 为y 轴正方向,射线AP 为z 轴正方向,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过点B 作BE ⊥Ox,垂足为E,∵B(3m,m,0),∴E(3m,0,0).在Rt △AEB 中,∠AEB=90°,|AE|=3m,|EB|=m,∴tan ∠BAE=mm AE EB 3|||| =33.∴∠BAE=30°, 即直线AB 与x 轴所成的较小的角为30°.课堂小结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与理解.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3.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综合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作业习题4.3 A 组3,B 组1、2、3.设计感想本节课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入手,创设问题情景,不难把平面上的知识推广到空间,遵循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借助勾股定理得到空间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例题中,设计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节课的设计通过适当的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教师的指导下把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能力、培养了兴趣、增强了信心.。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之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之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形,则在正四棱柱 ABCD - A 1 B 1 C 1 D 1中,异面直线 AK 和 LM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D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析] 根据题意还原正四棱柱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取 AA 1的中点 G ,连接 KG ,
则有 KG ∥ LM ,所以∠ AKG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 AK 和 LM 所成的角.由题知 AG =
A 1 C 1=5, BC 1=4 2 ,所以 cos
52 +52 −(4 2)2
9
1
∠ BA 1 C 1=
= < ,所以60°<
2×5×5
25
2
∠ BA 1 C 1<90°,则过点 D 1作直线 l ,与直线 A 1 B , AC 所成的角均为60°,即过一
点作直线,使之与同一平面上夹角大于60°的锐角的两边所在直线所成的角均成
2 z -1=0的交线,试写出直线 l 的一个方向向量 (2,2,1)
的余弦值为
65
9
.

,直线 l 与平面α所成角
[解析] 由平面α的方程为 x +2 y -2 z +1=0,可得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
⑫ [0, ] ,二面角的
2
n1,n2>|.
范围是⑬

[0,π] .

易错警示
1. 线面角θ与向量夹角< a , n >的关系
π
2
π
2
如图1(1),θ=< a , n >- ;如图1(2),θ= -< a , n >.
图1
2. 二面角θ与两平面法向量夹角< n 1, n 2>的关系
图2(2)(4)中θ=π-< n 1, n 2>;图2(1)(3)中θ=< n 1, n 2>.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空间角与空间距离计算方法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空间角与空间距离计算方法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空间角与空间距离计算方法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其重点研究的是三维空间中点、线、面和体之间的关系。

在立体几何中,空间角和空间距离是非常关键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空间角与空间距离计算方法。

一、空间角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 空间角的概念空间角指的是由两个非共面向量所张成的角度,在立体几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间角的大小是依据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得来的。

2. 空间角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空间角时,我们首先需要求出两个向量的点积。

设向量a=(a1,a2,a3)和向量b=(b1,b2,b3),则它们的点积为a*b=a1b1+a2b2+a3b3。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角度,即cosθ=(a*b)/(|a||b|),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模长,θ表示向量a和向量b之间的夹角。

二、空间距离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 空间距离的概念空间距离指的是三维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也是立体几何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个概念。

2. 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借助勾股定理来计算空间距离。

设点A(x1,y1,z1)和点B(x2,y2,z2)是三维空间中的两个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则d=sqrt((x2-x1)^2+(y2-y1)^2+(z2-z1)^2)。

三、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应用空间角和空间距离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计算棱台的侧面积、计算四面体内切圆半径、求解圆锥截面面积等问题中,我们都需要用到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知识。

比如,在计算棱台的侧面积时,我们需要首先求出两条棱所在的平面之间的空间角,然后根据棱长和计算出的角度,就可以快速计算出棱台的侧面积。

在计算四面体内切圆半径时,我们需要先计算出四面体各面的法线向量,然后根据法线向量计算面上的角度,最后用勾股定理求出四面体内切圆的半径。

在求解圆锥截面面积时,我们需要用到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知识,以找出圆锥截面的边界和计算截面的面积。

2019版数学(理)一轮讲义:第45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 含答案

2019版数学(理)一轮讲义:第45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 含答案

第45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a ,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角为θ,a 与n 的夹角为β,则sin θ=|cos β|=__错误!__。

3.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为__〈错误!,错误!〉__。

(2)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__|cos <n 1,n 2>|__,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4.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供选用)(1)两点间的距离设点A (x 1,y 1,z 1),点B (x 2,y 2,z 2),则|AB |=|错误!|=__错误!__.(2)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错误!|=错误!.1.思维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4)两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错误!,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错误!,二面角的范围是[0,π].(√)2.已知向量m,n分别是直线l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cos〈m,n〉=-错误!,则l与α所成的角为(A)A.30°B.60°C.120°D.150°解析∵cos 〈m,n〉=-错误!,0°≤〈m,n〉≤180°,∴<m,n>=120°,∴l与α所成角为90°-(180°-120°)=30°,故选A.3.正三棱柱(如右图,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错误!,则AC1与侧面ABB1A1所成的角为__30°__.解析取A1B1的中点E,连接C1E,AE,由正三棱柱性质得平面A1B1C1⊥平面A1B1BA,又∵C1E⊥A1B1,A1B1是平面A1B1C1与平面A1B1BA的交线,∴C1E⊥平面A1B1BA,则∠C1AE为所求.又∵A1B1=2,AA1=22,∴AE=3,C1E=错误!,∴tan ∠C1AE=错误!=错误!,∴∠C1AE=30°,∴AC1与平面ABB1A1所成角为30°.4.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已知AB=4,AC=6,BD =8,CD=2错误!,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__60°__。

用空间向量方法求角和距离

用空间向量方法求角和距离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常考查的问题,其传统的“三步曲”解法:“作图、证明、解三角形”,作辅助线多、技巧性强,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向量进入高中教材,为立体几何增添了活力,新思想、新方法与时俱进,本专题将运用向量方法简捷地解决这些问题.1求空间角问题分别在直线n m ,b a ,所成的角或0a b a b ⊥⇔= , (2)求线面角特殊情形:当a = 一般情形:在直线图所示),再求cos 则sin cos βθ=(3)求二面角方法1:转化为分别是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与棱都垂直的两条直线上的两个向量的夹角(注意:要特别关注两个向量的方向).方法2:先求出二面角一个面内一点到另一个面的距离及到棱的距离,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角.方法3:(法向量法)构造二面角βα--l 的两个半平面βα、的法向量21n n 、(都取向上的方向,如图所示)2)若二面角βα--l 是“锐角型”如图乙所示,那么其大小φ等于两法向量21n n 、的夹角即 1212cos cos .||||n n n n φθ⋅==⋅2.求空间距离问题(1)求点面距离 其中n 是平面α在法一、找平面β使面β法二:如图,d 是异面直线a 与 b 的距离,n是直线a 与b 的一个法向量 A 、 B 分别是 直线a , b 上的点,显然:||cos ,d AB θ=又||cos ,AB n θ= ||AB n d ∴= 图甲例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棱1111,A D A B 的中点.(Ⅰ)求异面直线1DE FC 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II )求1BC 和面EFBD 所成的角; (III )求1B 到面EFBD 的距离例2.如图,三棱柱中,已知A 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四边形B B A A '' 是矩形,。

平面平面ABCD B B A A ⊥''(Ⅰ)若A A '=1,求直线AB 到面'DAC 的距离.(II ) 试问:当A A '的长度为多少时,二面角 A C A D -'-的大小为? 60(Ⅰ)求证:直线1B P 不可能与平面11ACC A 垂直;(II )当11BC B P ⊥时,求二面角11C B P C --的大小的余弦值.例4.如图,1BE AB ⊥;(Ⅱ)求二面角B (Ⅲ)求异面直线例5.(山东卷)如图,已知平面A 1B 1C 1平行于三棱锥V-ABC 的底面ABC ,等边∆ AB 1C 所在的平面与底面ABC 垂直,且∠ACB =90°,设AC =2a ,BC=a .(1)求证直线B 1C 1是异面直线AB 1与A 1C 1的公垂线; (2)求点A 到平面VBC 的距离; (3)求二面角A-VB-C 的大小例6.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60,ABC ∠=︒,PA AC a ==,PB PD ==点E 在PD上,且PE:ED= 2: 1. (Ⅰ)证明 PA⊥平面ABCD;(Ⅱ)求以AC 为棱,EAC 与DAC 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Ⅲ)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练习:1.在正四面体S ABC -中,棱长为a ,E,F分别为SA 和BC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BE 和SF 所成角的余弦值.2.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 中,60ABC ︒∠=,将菱形沿对角线AC 折起,使折起后BD =1,求二面角B ACD --的余弦值.3.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D ⊥底面,且PD AD a ==,问平面PBA 与平面PBC 能否垂直?试说明理由.(不垂直)4.在直三棱柱12AC AA ==. (1) 求1O(2) 求BCPA=2,(Ⅰ)求直线PA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点P 到平面DEF 的距离。

空间向量的夹角和距离公式

空间向量的夹角和距离公式

空间向量的夹角和距离公式
cosθ = (A·B) / (,A, * ,B,)
其中,A·B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点乘,A,和,B,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模。

点乘的计算方法如下:
A·B=A1*B1+A2*B2+A3*B3
其中,A1、A2、A3和B1、B2、B3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三个分量。

模的计算方法如下:
A,=√(A1^2+A2^2+A3^2)
B,=√(B1^2+B2^2+B3^2)
其中,^2表示求平方根的操作。

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0,π],即0到180度。

此外,空间向量的夹角还可以通过向量的叉乘计算。

设有两个三维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inθ = ,A × B, / (,A, * ,B,)
其中,A×B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叉乘。

叉乘的计算方法如下:
A×B=(A2*B3-A3*B2,A3*B1-A1*B3,A1*B2-A2*B1)
其中,A1、A2、A3和B1、B2、B3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三个分量。

距离公式:
两点A(x1,y1,z1)和B(x2,y2,z2)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x2-x1)^2+(y2-y1)^2+(z2-z1)^2)
其中,^2表示求平方根的操作。

这个公式适用于二维和三维空间的点之间的距离计算。

总结起来,空间向量的夹角可以通过点乘和叉乘计算,距离可以通过
坐标差的平方和再开方计算。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几何学和计算机图形学
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空间角(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作直线c∥a,d∥b,我们把直线c和d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

注意:①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90°].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点O的选择位置无关,这可由前面所讲过的“等角定理”直接得出.③由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可得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方法:(i)在空间任取一点,这个点通常是线段的中点或端点.(ii)分别作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个过程通常采用平移的方法来实现.(iii)指出哪一个角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锐角或直角),这时我们要注意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直线与平面斜交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这条直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2)直线与平面垂直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3)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显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为.4)求一条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做出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再确定斜线和射影所成角的大小即可。

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从斜线上除斜足外的任意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斜足和垂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

(3)二面角(1)二面角的定义一条直线出发的二个半平面所形成的图形称为二面角,这条直线称为二面角的棱,二个半平面称为二面角的面.(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注意:①二面角的平面角两边必须都与棱垂直.②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两个面的位置关系所确定的,与定义中棱上任一点的选择无关,也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不只一个,但这些平面角的大小是相等的.③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是,当两个半平面重合时,;相交时;共面时.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确定与求法①直接法: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求出平面角的大小,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②公式法:射影面积公式,如果平面多边形的面积为S,它在平面内的射影面积为,平面多边形与平面所夹的锐二面角为,那么.空间距离(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a、b,设A是a上面某点、B是b上面某点,连接AB,使得a⊥AB,b⊥AB,则直线AB叫做异面直线a和b的公垂线,公垂线段AB的长度叫做异面直线a与b之间的距离。

注意:①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②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才是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它是确定的值。

③任意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都是存在且唯一的。

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先找到公垂线,再确定公垂线短的长度即可。

(2)点到平面的距离: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是从这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的确定和求法:①直接法:通过做垂线找到这个距离,再算出或确定它的大小即可。

②等体积法:在某个具体图形中将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视作某个几何图形的高,再通过体积变换求出这个几何图形的体积,从而算出高确定距离。

(3)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时,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求法: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求法: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

典型例题剖析例1.已知:a、b是两条异面直线,直线a上的两点A、B的距离为6,直线b 上的两点C、D的距离为8,AC、BD的中点分别为M、N,且MN=5.求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例2.正方体中,求与平面所成的角.例3.在正四棱柱ABCD -A ′B ′C ′D ′中,底面边长为22,侧棱长为4,E ,F 分别是棱AB ,BC 的中点,求点D ′到平面B ′EF 的距离.例4.如图,已知中,,平面ABC ,,PB 与平面ABC 成角,求二面角A -PB -C 的正弦值.例5.(2016年新课标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11//CB D α平面,ABCD m α= 平面,11ABB A n α= 平面,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 )32 (B )22(C )33 (D )13例6.在正方体中,与对角面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 B .C .D .例7.在中,AB=AC=5,BC=6,平面ABC ,PA=8,则P 到BC 的距离是( )A .B .C .D .在线测试1.如图,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2,1,,,AA AB AD E F G ===分别是11,,DD AB 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1A E 与GF 所成角余弦值是( ).A .515 B .22 C .510D .0 2.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 (A )6π (B )43π (C )46π (D )63π3.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 ,2AB =,122CC =,E 为1CC 的中点,则直线1AC 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A )2 (B )3 (C )2 (D )14.(2017年新课标3)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A .πB .3π4C .π2D .π45. (2015高考新课标2)已知A,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AOB=90,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 A .36π B.64π C.144π D.256π6.P 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PB =PC =a , E 、F 是AB 和P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A 与EF 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 第7题图 7.如图,平面α⊥平面β,,,A B AB αβ∈∈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4π和6π。

过A 、B 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A 、B ',则:''AB A B =(A )2:1 (B )3:1 (C )3:2 (D )4:3 8. 已知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060,m n 、为异面直线,且m n αβ⊥⊥,,则m n 、所成的角为(A )030 (B )060 (C )090 (D )01209.已知球O 半径为1,A 、B 、C 三点都在球面上,A 、B 两点和A 、C两点的球面距离都是4π,B 、C 两点的球面距离是3π,则二面角B C OA --的大小是(A )4π (B )3π (C )2π(D )23π 10. 【2014大纲高考理第11题】已知二面角l αβ--为60︒, AB α⊂,AB l ⊥,A 为垂足,CD β⊂,C l ∈,135ACD ∠=︒,则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4 B .24 C .34D .12 11.已知正四棱椎的体积为12,底面的对角线为26,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为____________.12.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 1C 1和AB 成角为 .13. 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长为2,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1BC 与侧面11ACC A 所成的角是____________.14.已知点P ,A ,B ,C ,D 是球O 表面上的点,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3正方形,若PA=26,则△OA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15.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11BB CC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AEA'B'A B βα与1D 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16.(2013课标全国Ⅰ)已知H 是球O 的直径AB 上一点,AH ∶HB =1∶2,AB ⊥平面α,H 为垂足,α截球O 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 17.在正方体中,和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18.(2017年新课标1)已知三棱锥S-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SC 是球O 的直 径。

若平面SCA ⊥平面SCB ,SA =AC ,SB =BC ,三棱锥S-ABC 的体积为9,则球O 的表面 积为________.19.已知单位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点A 到面BDC 1的距离为_______.20.(2014年湖南)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是CD 、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1A M 与D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_,N MB 1A 1C 1D 1BDC A21.如图,多面体上,位于同一条棱两端的顶点称为相邻的,如图,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 在平面α内,其余顶点在α的同侧,正方体上与顶点A 相邻的三个顶点到α的距离分别为1,2和4,P 是正方体的其余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可能是:①3; ②4; ③5; ④6; ⑤7 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____________。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22.如图,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A 在平面α内,其余顶点在α的同侧,已知其中有两个顶点到α的距离分别为1和2 ,那么剩下的一个顶点到平面α的距离可能是: ①1; ②2; ③3; ④4; 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____________。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23.如图,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所有棱长均为1,则点1B 到平面1ABC 的距离为 。

21题图 22题图 23题图A B CDα24.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平面A 1BD 与平面B 1CD 1间的距离为_______.25.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PA =AD =4,AB =2,以AC 为直径的球面交PD 于点M ,交PC 于点N ,则点N 到平面ACM 的距离为_______. 26.如图2-6-4,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O 是底面A 1B 1C 1D 1的中心,则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是_______.27.在直四棱柱中,AA 1=2,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DAB 为直角,AB ∥CD ,AB =4,AD =2,DC =1,则异面直线BC 1与DC 夹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28.已知二面角为,,点棱a ,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29.已知二面角为,a ,b 是异面直线,且,则异面直线a 与b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_. 30.正方体中,.(1)求与平面AC 所成的角;(2)设BD 与AC 交点为O ,求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 BC ,90BAD ∠= ,PA ⊥ 底面ABCD ,且2P A A D A B B C ===,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