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总结资料:创伤
外科创伤知识点总结图
外科创伤知识点总结图引言外科创伤是指外部因素所导致的身体的伤害,包括外伤、外伤性创伤和创伤。
外科创伤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创伤的防治,以及对创伤后的功能和形态改变的研究。
一、外科创伤的定义创伤是机体受到外界因素作用所致的一种暂时或永久性的组织损伤,包括外伤和非外伤,外伤是指在外部机械作用下,机体组织受到损伤,非外伤是指在非机械作用下,机体组织也受到损伤,其特点是突然发生,同时可有复杂性,灾难性和危及性。
二、外科创伤的分类1.按病因分外伤:机械因素是直接导致损伤的原因。
非外伤:机械因素不是导致损伤的原因。
2.按性质分闭合性外伤:损伤处的皮肤未被破裂开放。
开放性外伤:损伤处的皮肤被破裂开放。
3.按部位分全身性创伤:影响全身或多个部位的外科创伤。
局部创伤:影响局部某一部位的外科创伤。
4.按严重程度分轻型创伤:仅导致轻微的伤害。
重型创伤:导致严重的伤害,危及生命。
三、外科创伤的常见类型1. 挫伤:是指外伤部位受到外力撞击,引起皮肤血管破裂和毛细血管断裂,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血肿,这是一个常见的外科创伤。
2. 刺伤:是指尖锐物体刺入机体组织而造成的损伤,损伤的程度和部位会有所不同,可能会损伤到重要的血管,器官。
3. 擦伤:是皮肤和表皮受轻微的擦伤,不会造成肌肉组织或深层组织的损伤,但是很容易感染。
4. 烧伤:是在高温下,或者是接触高温物体或火烧等方式下的皮肤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的损伤,烧伤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
5. 碰伤:是物体磕到身体而引起的损伤,通常是由于肌肉和皮肤组织直接受到冲击或撞击而引起的。
6. 撕裂伤: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皮肤和皮下组织受到拉伸和撕裂而导致的损伤,损伤的程度取决于外力的大小和损伤部位的特性。
7. 高压伤:是指在高压工作的环境下,身体的局部组织受到高压的损伤,这种损伤通常会导致组织淤血,组织坏死和继发感染。
8. 冻伤:是在低温的环境中,身体局部组织受到低温的损伤,这种损伤通常会导致皮肤和肌肉组织的冷冻和坏死。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
1外科学的范畴:①损伤:各种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及功能障碍②感染:炎症、感染、外科感染③肿瘤④畸形⑤需要外科治疗的某些功能障碍性疾病。
2.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3.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4.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5.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者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6.伤口沾染的来源:①皮肤②鼻咽腔③感染病灶和有腔器官④空气中的带菌微粒⑤器械、用品、药物等7.清除细菌的方法:①机械的除菌方法②物理灭菌法: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③化学消毒法:醇类、氧化剂、表面活性剂、酚类、烷化剂8.物品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7日,在寒冷干燥的条件可延长到14日,逾期应重新处理。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这种在外科病人最易发生。
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临表:恶心厌食少尿,但不口渴,眼窝凹陷皮肤松弛等,若短期内体液丧失细胞外液的25%则有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等血容量不足症状,丧失30~35%有更严重的休克表现。
休克伴发代酸,若丧失的体液为胃液则伴发代碱。
诊断:实验室检查有血液浓缩,RBC、HB、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升高,尿比重增高,钠氯一般无明显降低。
治疗:静滴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血清钾因细胞外液量增加而被稀释故在尿量达到40ml/h后,补钾即应开始。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失钠,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病因及治疗原则。
主要病因有: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或慢性肠梗阻,以至于大量钠随消化液排出。
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外科总论:创伤
盛京医院普通外科介绍
盛京医院外科共有开放床位1100张 普通外科共拥有开放床位逾600张 共分12个普通外科专业病区:(专业化) 甲状腺外科 乳腺外科 肝脏外科 胰腺外科 胃肠营养外科 血管外科 结直肠肿瘤外科 结直肠肛门病外科 胆道外科 疝外科 减重及代谢外科 肿瘤外科
53
(四)创伤检查的注意事项—轻重缓急
1、及时处理如窒息、大出血、心搏骤停等危重情况, 不能为了检查而耽误抢救
2、检查步骤尽量简捷,询问病史和查体同时进行
3、重视症状明显部位,同时不要忽略隐蔽损伤 4、批量接收伤员时不可忽视异常安静的病人
5、密切观察也是一个有效的诊断手段
54
创伤的处理—早期急救 原则---“先救命,后功能” 颅脑外伤--脑疝:首先处理; 合并腹腔内出血、休克者,则 必须在抗休克同时施行开腹手 术;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 四肢骨折--外固定,待病情稳
62
a.把握呼吸、血压、心率、意识和瞳孔等生命 体征,迅速评估伤情 b.对生命体征的重要改变迅速做出反应 c.有重点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d.实施诊断性穿刺或辅助检查 e.进行确定性治疗 -----先救命后治伤
63
如地震、泥石流、重大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 等,针对大批量伤员的急救原则: 一主要是要分清轻重缓急 (黑色、红色、黄色及蓝色卡带)来标识 二是后送和分流 三是积极救治
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
55
1、复苏:心跳呼吸骤停—时间就是生命!4分钟内---50%, 4-6分钟--10%,超过10分钟者==0. 2、通气:呼吸道梗阻是导致创伤病人窒息死亡的重要原因,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有: a.手指掏出 b.抬起下颌 c.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d.气管插管 e.气管切开术
外科学总论创伤
2. 创伤愈合类型 分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
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 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 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或坏死组织, 再生修复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 a 创口小 ,不感染,组织破坏少; b 经缝合,创缘对合,炎症反应轻; c 表皮再生,少量肉芽组织; d 瘢痕少。
专科常有各自的指标评分。
二、创伤的病理
(一)局部反应:
主要表现为局部炎症反应
a.时间:伤后数小时出现
b.病理变化:
血液
创伤→人体细胞受损,组织裂隙内有 血凝块 2-3h 周围组织就
脱落细胞 会发生炎症
小血管收缩 → 扩张通透性增加 → 血浆,血细胞渗出。
c.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
d.创伤性炎症对组织修复的作用:
a) 时间:伤后立即开始,通常持续3-5天. b) 主要改变:血液凝固,炎细胞渗出. c) 意义:清除致伤因子,坏死组织,为组织修复奠定基
础
(2) 细胞增值分化和肉芽形成阶段
a) 一部分基底细胞向缺损区移行,成纤
维细胞增生,血管形成(毛细血管肉芽生长) c) 意义:填补修复缺损组织,抗感染,吸收清除坏
心血管功能调节
动员体内能源
(2)下丘脑-垂体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前叶
-肾上腺皮质和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反应:
伤后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
血糖升高;脂肪分解产生能量; 减轻炎症损害
下丘脑-垂体后叶轴反应:
死组织。
(3) 组织塑形阶段
a) 时间:伤后3-5天开始 b) 主要变化:起初,收缩时类似于钱包口收拢
(完整版)外科学总论重点
外科学1 现代外科学奠基于三大问题的解决:手术疼痛、伤口感染、止血、输血2 无菌术: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无菌术包括灭菌、消毒、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手术伤口感染的细菌来源①人体皮肤表面。
②人体鼻咽腔内。
③体内感染灶和胃肠道、气管等④空气。
⑤手术器械、敷料和其它未消毒或被细菌污染的手术用品。
3 应用灭菌的物理方法有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
用物理的方法(高温等)能把应用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彻底消灭掉。
手术器械和应用物品如手术衣、布单,都可用高温灭菌,紫外线用于室内空气灭菌。
电离辐射法和应用:主要用于药物如抗生素等的制备过程。
也用于一次性医用物品的灭菌。
辐射消毒优点:①可在室温处理(冷消毒)②射线穿透力强,消毒均匀彻底,无有害残留物③易于集装处理,效果高、可靠性强,便于连续作业④成本低、处理价格便宜有些化学品如甲醛、环氧乙烷及戊二醛等也可消灭一切微生物。
应用化学方法还可用于某些特殊手术器械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和臂的消毒以及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某些药液的蒸气(如甲醛)可渗入纸张、衣料和被服而发挥灭菌作用。
4 (一)高压蒸气法①下排式高压蒸气灭菌器由一个具有2层壁的耐高压的锅炉构成。
清毒室内、蒸气产生高压高温而发挥灭菌作用。
灭菌器压力104~137.3kPa。
温度达121~126℃。
维持30′。
能杀灭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②预真空式蒸气~170kPa。
132℃。
4~6分钟达到灭菌效果注意事项①包裹大小适中。
包扎不宜过紧,体积上限40cm×30cm×30cm②包裹排列不宜过密③预置包内、包外灭菌指示纸带(以前同硫磺)粉末溶化为达到标准。
④易燃、易爆物品如碘仿、苯类禁用⑤瓶装液体灭菌,用纱布包扎瓶口。
外科学创伤
外科12、创伤概论诊断与治疗战伤救治原则概念和分类病理生理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创伤并发症诊断受伤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创伤检查注意事项治疗概念分类按致伤机制:挫伤、擦伤、刺伤、切割伤、挤压伤、撞击伤、火器伤等按受伤部位:颅脑伤,颌面伤,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脊髓,四肢伤,多发伤等按伤后皮肤或黏膜完整性按伤情轻重基本过程创伤愈合的类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感染:开放性创伤休克:失血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主要病变是肺应激性溃疡:胃肠道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酸中毒称为“死亡三联征”器官功能障碍:炎症、休克、应激、免疫功能紊乱,多器官衰竭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历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和(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受伤情况伤后表现及其演变过程伤前情况初步检查(初步评估)详细检查(二次评估)伤口检查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穿刺和导管检查:诊断性穿刺,留置尿管影像学检查:X 线,CT ,超声,血管造影急救概论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指压法加压包扎法填塞法止血带法进一步救治判断伤情呼吸支持循环支持镇静止痛和心理治疗防治感染密切观察支持治疗急救程序批量伤员的救治损伤控制外科策略闭合性创伤的治疗开放性创口的处理伤口分类擦伤、表浅的小刺伤和小切割伤:非手术处理其他的开放性创伤:手术处理康复治疗:物理疗法和功能锻炼狭义:是指机械性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广义:物理、化学、心理等因素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可称为创伤目的:尽快对伤员作出正确的诊断,以便使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闭合伤:皮肤完整无伤口, 如挫伤、挤压伤、扭伤开放伤:皮肤破损,如刺伤、割伤、贯通伤、盲管伤轻:组织器官结构轻度损害或部分功能障碍,无生命危险,预后良好中:组织器官结构损害较重,或有严重的功能障碍,有一定生命危险,预后对健康有一定伤害重:组织器官结构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通常危险生命,预后对健康有较大损害组织结构破坏、细胞变性坏死、微循环障碍,或病原微生物入侵及异物存留所致表现:局部炎症,非特异的防御反应,清除坏死组织杀灭细菌及组织修复致伤因素作用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活动增强并由此引发的各种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过程,是一种非特异应激反应代谢变化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创伤后疼痛、精神紧张、血容量减少等因素诱导下丘脑-垂体轴兴奋:抗利尿激素、醛固酮释放↑ ->肾小管重吸收水分↑ 、保钠排钾->尿量↓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心率快、心肌收缩力↑ 、外周及内脏血管收缩->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肾素-血管加压素-醛固酮释放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分↑ 、保钠排钾->尿量↓基础代谢率↑ -> 能力消耗↑,体温↑水钠储留、钾排出增多,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糖原、脂肪、蛋白质分解↑分解代谢提供能量,提供修复创伤所需的蛋白质导致细胞群缩减,体重↓,肌无力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尿素氮排出增加,负氮平衡基本方式:伤后增生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再生增殖、充填、连接或替代损伤后的缺损组织完全修复:由原来性质的细胞来修复、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不完全修复:不能由原来的性质的细胞修复,由其他性质的细胞增生替代理想修复创伤概论局部炎症反应阶段细胞增生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组织塑形阶段形式:血管和细胞反应、免疫应答、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目的:清除损伤或坏死组织,为组织再生和修复奠定基础局部炎症反应早期,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组织基质(胶原)和新生小血管肉芽组织胶原纤维交联增加、强度增加多余的胶原纤维被胶原蛋白酶降解过度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消退和伤口的粘蛋白及水分减少一期愈合二期愈合以原来组织细胞为主,含少量的纤维组织,修复迅速,结构功能良好多见于损伤程度轻、范围小、无感染的伤口或创面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功能恢复多见于损伤程度重、范围大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而未经合理的早期外科处理的伤口局部因素:伤口感染,损伤范围大,坏死组织,异物残留,局部循环障碍全身因素:营养不良,细胞增生抑制剂(皮质激素),免疫功能低下,严重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明确损伤的部位、性质、程度、全身性变化及并发症。
外科学_总论_总结_重点
病因:
1) 碱性物质丢失过多;
2) 酸性物质过多;
3) 肾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1) 疲乏、眩晕、迟钝;
2) 呼吸深、快;
3) 呼气带有酮味;
4) 面颊潮红;
5)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
6) 心律不齐;
诊断:
1) 病史、临床表现;
9.创伤
(1)创伤修复过程(炎症期、增生期、塑形期)及影响因素:感染,血液循环障碍,低蛋白血症等身体一般情况欠佳,抗炎药物,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变等疾病。
(2)创伤的处理和治疗:伤口分为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
10.烧伤
(1)烧伤面积的计算(九分法)和深度估计的方法:烧伤深度分为Ⅰ°,浅Ⅱ°,深Ⅱ°Ⅲ°;烧伤严重性分度:轻度,中度,重度,特重。
2) 血气分析、血pH、HCO3-明显下降;
3) CO2结合力下降
治疗:
1) 病因治疗;
2) 抗休克治疗;
3) 重症酸中毒立即输液和用碱剂治疗;
4) 酸中毒被纠正后,注意防治低钙、低钾、血症
*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病因:
1) 胃液丧失过多;
2) 碱性物质摄入过多;
(4)败血症和脓血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菌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①骤起高热,可到40-41度,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有意识障碍;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④肝脾可肿大,重者可黄疸,皮下出血斑等。菌血症可分为三大类,①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②革兰染色阴性细菌脓毒症;③真菌脓毒症。治疗一般是:①处理原发感染灶;②应用抗菌药物;③支持疗法;④对症治疗。
【外科学总论】创伤
(二)全身表现:
1 T :380左右—吸收热(中度创伤) 高热—— ①中枢性高热(脑外伤) ②并发感染
2 P、Bp、R变化: ①HR、P Bp代偿—舒张压 、收缩压近正常或稍高 脉压
②R :PaO2 、紧张、痛疼等 R 重:呼吸性碱中毒 3 口渴、尿量 口渴 失血——等渗性脱水
(代偿) 尿量 ——代偿所需,但警惕肾衰。 4 其它:消瘦、失眠、食欲下降、便秘等。
② 能量代谢变化:
能量要求 (尤其静息能量消耗 )
A 血脂肪酸 :糖原储备有限,脂肪、蛋白质分解, 以脂
肪比率大 血脂肪酸 B 血糖 :a 儿茶酚胺、皮质H 糖利用率
b 胰岛功能不适应。 C 白蛋白 ,球蛋白及fpr.原 白蛋白分解 重组修复 aa 。
肌蛋白分解 供能
重组合成Pr
治疗2~5天
分解代谢期(负氮平衡)
• A 代偿: a(心血管代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
HR 、心肌收缩力,
•
外周、内脏等bv.收缩 BP
•
代偿 维持心脑、肺血供。
•
① 儿茶酚胺 肾bv.收缩、灌流
•
b(肾脏代偿) ② ADH 肾小血管回收水分
•
③ 醛固酮 保钠排钾
•
维持血容量 尿量
• B 失代偿:失血过多等 血容量无法维持 休克、器官衰竭等。
一过性精神症状(恐怖场面等的刺激)
三 并发症
• 1 化脓性感染(最常见):
• 开放性感染:污染,处理不当——极易感染(红、肿、痛、
•
脓、T 、中性粒细胞 等)。
• 闭合性感染:肺部最多见(误吸、肺不张等)——尤见胸
•
外伤。
• 特殊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早预防。
外科学第十三章创伤
1
11
创伤类型 – 依据部位及治疗特点
颅脑-神外 胸部-胸外 腹部-普外 盆腔-泌外 体表-烧伤
1
四肢-骨科 骨盆-骨科 脊柱-骨科
12
创伤类型 – 依据皮肤完整性
开放性损伤
皮肤破裂 Open injury
1
24
常见创伤性炎症介质
缓激肽 补体 (C3a\C5a) 组织胺 IL
1
25
创伤性炎症细胞因子
(Schwartz,Principle of Surgery.p269)
PDGF TGF-β EGF TGF-α FGF KGF
IGF-1 CTGF VEGF TNF IL-1,etc IFN- α, etc
分级及评分意义:
a.判断预后
b.评估治疗方法 1
18
Glasgow Coma Scale
Eye Opening
None To Pain
To Voice
Spontaneous
Best Verbal
None Incomprehensible
Sounds Inappropriate Words
Confused135抗休克治疗,血压>90/60mmHg
神经原性休克 交感兴奋性降低血管舒张 低血压 心率过缓 肢体温暖 正常尿量 阿托品、多巴胺
低血容量休克 丢失体液 低血压 心率过速 肢体寒冷 尿量减少 输血、输液
*治疗错误可导致肺水肿、ARDS!
1
36
四、并发症
3、脂肪栓塞综合征
暴风雪样改变
脂肪颗粒进入血流 → 肺、脑等栓塞
ACTH/ADH/GH
外科创伤知识点总结
外科创伤知识点总结一、外科创伤的分类外科创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
开放性创伤是指伤者皮肤受损,伤口与外界相通,如刀、枪、机械等器械伤,烧伤、烫伤等;闭合性创伤是指伤者皮肤未受到损伤,如挫伤、撞击伤、挤压伤等。
1.开放性外科创伤开放性外科创伤是指伤者的皮肤发生裂伤,使外界与伤口直接相连。
开放性外科创伤又分为外伤性切口伤和刺伤两类。
外伤性切口伤是指受伤部位被尖锐物体划开,伤口边缘整齐,多见于刀、刃、机械等物体的伤害;刺伤是指尖锐物体直接刺入体内,造成组织损伤,如刀剑、钉子、玻璃碴等物体造成的伤害。
2.闭合性外科创伤闭合性外科创伤一般是指挫伤、挤压伤、撞击伤等,伤者的皮肤未受到撕裂。
其中,挫伤是指皮肤及其下组织受到外力加压而导致的损伤,可见于车祸、坠落等;挤压伤是指外力对身体进行挤压,导致组织受到损伤,如挤伤、坠落等;撞击伤是指伤者的身体受到外来冲击力作用而引起的组织损伤,常常导致骨折、损伤等。
二、外科创伤的诊断外科创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
病史询问是医生了解伤者发生外伤的经过、受伤部位、伤后症状和体征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医生做出初步的判断;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局部检查,医生可以通过仔细的查体了解伤者的生命体征和局部受伤情况;辅助检查是指医生通过X光片、CT、MRI等设备对伤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了解内部组织的损伤情况。
三、外科创伤的急救处理外科创伤的急救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减少伤者的病情恶化,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
常见的外科创伤急救措施包括:止血包扎、伤口处理、生命体征监测、防止感染、疼痛处理等。
止血包扎是指对伤者进行及时止血处理,以防止大量失血造成的休克;伤口处理是指对开放性创伤伤口进行清洁处理,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生命体征监测是指对伤者的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了解伤者的病情变化;防止感染是指对伤者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以防止伤口感染;疼痛处理是指对伤者进行疼痛的缓解,以减少伤者的痛苦。
外科学总论 总结
第一章绪论1、外科学的标志是什么:1)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2)手术涉及到全身各个部位,安全性越来越大;3)有器官切除发展到组织器官重建和器官移植的新阶段。
2、现代外科学奠基于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伤口感染、止血和输血的问题。
3、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及引流、换药4、外科疾病包括: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内分泌功能失调、寄生虫病及其他。
第二章无菌术名词解释:1、无菌术(aseptic technique):是针对可能的感染来源和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等。
(Lister奠定无菌术基本原则的基础)2、灭菌(sterilization):指杀灭或清除传染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消毒(disinfection)指杀灭活清楚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填空选择:1、灭菌方法:1)高温灭菌法(可杀死芽孢,最广泛使用,可用于手术器械和物品):压力蒸汽灭菌(耐湿、耐热)、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法。
2)低温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穿透力强,不耐高温、湿热的物品)、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法、低温甲醛蒸气灭菌法(毒性大、昂贵)。
2、消毒方法:1)乙醇(75%):中效,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
2)碘伏:中效,适用于皮肤、粘膜等的消毒。
0.2%:皮肤表面的消毒0.5%:口腔黏膜、阴道及创面消毒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做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
3)过氧乙酸消毒剂:灭菌剂,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
4)有效氯消毒剂:高效,能杀死芽孢,灭活病毒,适用于医院环境及地面消毒、墙面几个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5)空气消毒法:a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b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3、消毒方法:手臂消毒后(不戴手套),用无菌海绵钳夹持纱球,先用2.5%碘酊纱球涂擦手术区皮肤,待干后,再用70%酒精纱球涂擦2-3遍,脱净碘酊。
创伤手术外科知识点总结
创伤手术外科知识点总结创伤手术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处理因外伤、意外事故引起的各种外科急症和创伤。
随着交通事故、工伤、自然灾害等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创伤手术外科的地位和意义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创伤手术外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创伤手术外科的基本概念创伤手术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处理因外伤、意外事故引起的各种外科急症和创伤。
创伤手术外科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有效地处理外伤,挽救伤员的生命,保障伤者的肢体功能。
创伤手术外科具有急、重、难的特点,要求外科医生具有高超的外科技术和处理急症的能力,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创伤手术外科的常见创伤类型创伤手术外科涉及的创伤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 头颅创伤:外伤后头部出血、头骨骨折、颅脑损伤等;2. 胸部创伤:外伤后胸部出血、肺挫伤、气胸、心包积液等;3. 腹部创伤:外伤后腹部出血、脏器破裂、肠道损伤、腹膜炎等;4. 四肢创伤:外伤后肢体骨折、肌肉挫伤、血管神经损伤等;5. 外伤性休克:由于大量失血、创伤性脑损伤等引起的休克状态。
三、创伤手术外科的常见手术技术创伤手术外科的常见手术技术包括:1. 创面处理:包括创面清洁、消毒、缝合等;2. 血管修补术:主要包括血管吻合、血管移植、动脉修补等;3. 肌肉骨骼修复术:包括骨折固定术、韧带修复术、肌肉缝合术等;4. 内脏器官修复术:主要包括腹部脏器修复术、胸部脏器修复术等;5. 创伤性大手术:包括头颅开颅术、开胸手术、开腹手术等。
四、创伤手术外科的急诊处理原则1. ABCDE原则:保障患者的呼吸、循环和神志状态;2. 及时止血:通过压迫止血、外科手术止血等手段控制出血;3. 保持体温:防止患者因失血和创伤引起的低体温;4. 疼痛管理:通过镇痛药物、局部麻醉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疼痛;5.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保持患者心情稳定。
五、创伤手术外科的并发症处理创伤手术外科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休克、腹膜炎等,外科医生需要在处理创伤的同时,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避免并发症的发展和加重。
外科创伤知识点归纳总结
外科创伤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外科创伤的分类1. 根据创伤的性质,外科创伤可以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
开放性创伤是指创伤后皮肤或黏膜受损,出现创面,有外界污染的创伤,如刀伤、枪伤、烧伤等;闭合性创伤是指创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未受损,如挫伤、挤压伤等。
2. 根据创伤的部位和器官,外科创伤可以分为头颈部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创伤、四肢创伤等。
不同部位的创伤对应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处理原则。
二、外科创伤的诊断1. 创伤的病史:包括创伤的时间、方式、部位、力量大小等。
2. 体格检查:外科医生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创伤部位,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水肿、疼痛等症状。
3.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用于明确创伤的位置、范围及有无相关合并症。
三、外科创伤的处理1. 开放性创伤处理:清创、止血、消毒和缝合是处理开放性创伤的常规步骤。
清创要求彻底、彻底清除外部污染物,保持创面干燥;止血需要根据不同创伤部位采取不同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缝合止血、血管结扎等;消毒要选用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75%酒精等;缝合要求精细、整齐,不宜过紧,避免与感染。
2. 闭合性创伤处理:挫伤、挤压伤、跌打伤等闭合性创伤,治疗要求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必要时应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治疗。
四、外科创伤的并发症1. 创伤出血:通常为急性失血,可以造成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 创伤感染:开放性创伤易感染,处理不当会导致疼痛、发热、脓液渗出等症状。
3. 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时可因失血或者神经性休克引起。
五、常见外科创伤的处理原则1. 头颈部创伤:对于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严重头颈部创伤,要进行及时的头颅CT检查,处理方式包括止血、颅内压监测、神经功能监测等。
2. 胸部创伤:对于胸部开放性创伤,需要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处理方式包括开胸手术治疗胸部脏器损伤。
3. 腹部创伤:对于腹部创伤,要及时进行腹部B超或CT检查,处理方式包括开腹手术治疗腹腔内脏器损伤。
《外科学总论》总结资料:创伤
第六周第十九章创伤和战伤(损伤)胡坚一、创伤的定义:人体受机械性致伤因子的作用,发生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称创伤二、分类①致伤器具:锐器伤、钝器伤②按部位分:胸、腹、脑、面颊部等③按皮肤黏膜完整性是否破坏:开放性创伤:皮肤黏膜受损特点:易污染(皮肤屏障作用丧失)较重(如开放性气胸、开放性骨折等)闭合性创伤:皮肤黏膜完整;皮下组织损伤。
三、损伤的病理变化本质:防御性反应(修复组织及维持内环境稳定)(一)创伤性炎症(局部反应)创伤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
(红、热是因为血管扩张,肿是因为渗出,痛是因为炎症因子刺激末梢。
)创伤炎症介质(组织胺、5-HT、缓激肽、前列腺素PG等)血管反应(血管静脉收缩、扩张、cap通透性增加、渗出等)局部炎症反应(红、肿、热、痛)课本解释:红、肿、热主要是因为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使微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形成充血和渗出所致;疼痛是因组织内压增高、激缓肽等引起。
主要分子机制:花生四烯酸系统结论:适度的创伤性炎症对组织修复有积极作用如:渗出的fpr原转变为fpr对创口进行充填、增生等。
中性粒细胞有助于抗感染、单核细胞转变为巨噬细胞用于清除、监测等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是免疫亢进的表现,此时促炎反应占优势,由于对外界刺激反应过于强烈,因而会导致自身细胞损伤。
原因:局部水肿、渗出物过多、血容量)结果不利于创伤愈合。
当抗炎反应占优势时,则表现为免疫麻痹,或称代偿性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使机体对外来刺激反应低下,因而易于引起感染。
原因:休克、大剂量皮质激素等结果:延迟愈合,不愈合SIRS和CARS都反映了机体炎症反应失控,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中度以上创伤):1.神经—内分泌系统效应:创伤应激性效应(疼痛、紧张、失血等)刺激下丘脑-垂体系统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使ACTH、ADH、GH等皮质类激素分泌增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最后导致器官功能及代谢障碍另外,循环血量的减少使醛固酮分泌增加,贫血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
外科学总论资料-创伤和战伤
(增强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对恢复循环血量有重要作用)
神经内分泌系统作用下糖、蛋白和 脂肪的代谢均发生相应变化 a.伤后早期出现高血糖,创伤性糖尿病。 b.脂肪是伤后最主要的能源。 c.严重创伤后,蛋白质分解显著增强, 负氮平衡。
主要脏器的功能变化
1.心血管 创伤后出现血容量减少,儿茶酚胺
伤口愈合类型
分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 1.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
a创口小,不感染,组织破坏少。 b经缝合,创缘对合,炎症反应轻。 c表皮再生,少量肉芽组织。 d瘢痕少。
2.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 a伤口大,坏死组织多,伴有感染。 b伤口收缩,炎症反应重。 c肉芽组织填平伤口,然后表皮再生。 d愈合后形成瘢痕大。
⑶伤后2-3天,坏死组织和正常组织间有 一中性粒细胞构成的分界带分离坏死组 织
2.巨噬细胞
⑴单核细胞在损伤区转化成巨噬细胞. ⑵起到清除“废墟”的作用 ⑶通过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对创伤 进行调控. ⑷促进血管生成.
3. 血小板(blood platelet) ⑴止血、凝血作用 ⑵活化的血小板可发动和驱动整个愈合 过程.
5、全身性疾病 低蛋白血症 糖尿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 类风湿性关节炎 恶性肿瘤病人: 抗癌药和放疗, 维生素C缺乏,微量元素缺少
6、局部制动不够
第三节 创伤的检查与诊断Wounded diagnosis and check
大量组织细胞的裂解产物→损坏其他器官
免疫反应
a.创伤早期处于激发状态(pre-primed state)
b.免疫反应亢进:再次出现致伤因子→炎症 细胞释放大量炎症性介质→级联反应 →SI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周第十九章创伤和战伤(损伤)胡坚一、创伤的定义:人体受机械性致伤因子的作用,发生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称创伤二、分类①致伤器具:锐器伤、钝器伤②按部位分:胸、腹、脑、面颊部等③按皮肤黏膜完整性是否破坏:开放性创伤:皮肤黏膜受损特点:易污染(皮肤屏障作用丧失)较重(如开放性气胸、开放性骨折等)闭合性创伤:皮肤黏膜完整;皮下组织损伤。
三、损伤的病理变化本质:防御性反应(修复组织及维持内环境稳定)(一)创伤性炎症(局部反应)创伤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
(红、热是因为血管扩张,肿是因为渗出,痛是因为炎症因子刺激末梢。
)创伤炎症介质(组织胺、5-HT、缓激肽、前列腺素PG等)血管反应(血管静脉收缩、扩张、cap通透性增加、渗出等)局部炎症反应(红、肿、热、痛)课本解释:红、肿、热主要是因为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使微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形成充血和渗出所致;疼痛是因组织内压增高、激缓肽等引起。
主要分子机制:花生四烯酸系统结论:适度的创伤性炎症对组织修复有积极作用如:渗出的fpr原转变为fpr对创口进行充填、增生等。
中性粒细胞有助于抗感染、单核细胞转变为巨噬细胞用于清除、监测等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是免疫亢进的表现,此时促炎反应占优势,由于对外界刺激反应过于强烈,因而会导致自身细胞损伤。
原因:局部水肿、渗出物过多、血容量)结果不利于创伤愈合。
当抗炎反应占优势时,则表现为免疫麻痹,或称代偿性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使机体对外来刺激反应低下,因而易于引起感染。
原因:休克、大剂量皮质激素等结果:延迟愈合,不愈合SIRS和CARS都反映了机体炎症反应失控,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中度以上创伤):1.神经—内分泌系统效应:创伤应激性效应(疼痛、紧张、失血等)刺激下丘脑-垂体系统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使ACTH、ADH、GH等皮质类激素分泌增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最后导致器官功能及代谢障碍另外,循环血量的减少使醛固酮分泌增加,贫血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
①下丘脑—垂体系统:创伤反应的枢纽(1)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2)下丘脑-垂体后叶(1)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2)下丘脑-垂体后叶创伤后引起的低血容量刺激心房的容量感受器及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使垂体后叶的ADH分泌增加。
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增高、疼痛、缺氧、情绪紧张等均可刺激ADH增多,后者加粗肾远曲管和集合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作用在于稳定循环血量和内环境稳定。
伤后下丘脑腹侧正中隆起部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到达垂体前叶使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后者刺激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细胞,分泌GC增多。
不同情况释放的激素不同:在低血糖时,主要导致ACTH和生长激素(GH)的释放。
低血容量休克可使ACTH及ADH的释放疼痛、手术及精神紧张时主要释放ACTH、ADH、GH和催乳素单纯血液渗透压升高仅释放ADH任何创伤均可促进ACTH的分泌亢进,从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其意义:促进葡萄糖异生,使血糖增高,还能与GH共同促进脂肪分解,产生能量;参与儿茶酚胺对血管功能的调节,以维持血压,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管渗出,抑制白细胞活动,稳定其溶酶体膜,有次减轻炎症的损害作用。
②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创伤后应激性刺激通过神经传导或循环路径作用于下丘脑,使该部交感中枢兴奋,有次促进交感-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儿茶酚胺调节心血管功能,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使皮肤、骨骼肌、肾、胃肠道的血管收缩,从而维持心、脑等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
此外,还可动员体内能源:促使肝、肌肉的糖原分解和酵解,抑制胰岛素和增加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增高;激活脂肪酶,将甘油三酯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使血浆脂肪酸含量增多;促进脂肪酸、葡萄糖更多的被氧化利用,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副作用:持续过高的儿茶酚胺,会引起组织器官的缺血性损害,如发炎 胃痛,相对缺血PS:课本补充:肾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保钠排钾/氢2. 器官功能及代谢变化①维持足够的有效血容量(尤其是心、脑、肺等)——维持生命之首要条件A代偿:心血管通过儿茶酚胺代偿/肾脏代偿(儿茶酚胺、ADH、醛固酮)维持血容量B失代偿:失血过多等——>血容量无法维持——>休克、器官衰竭等②能量代谢变化:能量要求增加(尤其静息能量消耗)A血脂肪酸增加:糖原储备有限,脂肪、蛋白质分解,以脂肪比率大B血糖升高C白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增加由于创伤后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作用受抑制,血糖利用率降低,以及胰岛功能暂时不能适应血糖变化,因此,伤后早期常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即创伤性糖尿病。
高血糖对脑组织提供了充分的能量,还有利于机体对休克的耐受。
如发生严重低血糖,则是一种危象。
脂肪是伤后最重要的能源。
伤后儿茶酚胺、ACTH等分泌增多,在皮质醇协同下,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增高,从而增强了脂肪酶活性,促使脂肪分解,以适应伤后机体的需要。
严重创伤后,蛋白质分解显著增强,合成代谢受抑,即使摄入大量蛋白质,仍会发生负氮平衡,这可能是由于皮质醇水平增高和胰岛素作用受抑制,限制了肌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所致。
骨骼肌丢失蛋白是尿氮排出增多的主要来源。
治疗2~5天,同时供给足够的能量及蛋白质,可转变为合成代谢期,进入正氮平衡状态。
四、临床表现【很重要,根据症状判断疾病程度】(一)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创口或创面开放性损伤①疼痛(受到神经分布、伤情、局部炎症反应的强弱三个因素的影响)注意点:1)伤重或者重度休克——>无疼痛主诉或疼痛轻2)伤后2—3天反应降低,若疼痛持续或加剧,则应注意是否有继发性感染3)定位诊断意义②肿胀(局部出血/炎症渗出)1)血肿:浅、触痛、青紫、波动感等2)水肿:肢体肿胀严重(静脉甚至动脉阻断)远端肢体苍白、温度下降,波动消失,最后肿胀、坏死③功能障碍:急性功能障碍(致命)——窒息、气胸、心包填塞等1)直接破坏:骨折、脱位、气胸等2)局部炎症所致:喉头水肿窒息、肠穿孔导致腹膜炎等④创口或创面(开放性):主要注意异物、出血量、形状、大小、深度(二)全身表现:体温增高、脉搏加快、尿量减少、体重减轻、皮肤苍白、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1 T:38℃左右—吸收热(中度创伤)高热——①中枢性高热(脑外伤)②并发感染2 P、Bp、R变化:①HR、P Bp代偿—舒张压升高、收缩压近正常或稍高——脉压差下降②R加快:PaO2降低、紧张、痛疼等导致呼吸频率增加严重者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3 口渴、尿量减少口渴<——失血——等渗性脱水(代偿)尿量减少——代偿所需,但警惕肾衰。
4 其它:消瘦、失眠、食欲下降、便秘等。
一过性精神症状(恐怖场面等的刺激五、损伤后的并发症(重要)1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开放性感染:污染,处理不当——极易感染(红、肿、痛、脓、T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等)。
闭合性感染:肺部最多见(误吸、肺不张等)——尤见胸外伤。
特殊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早预防。
原因:A 污染B 处理不当C 抗感染力下降(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Ig及f.结合素减少、休克—微循环障碍)2创伤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最常见死因(严重创伤)表现:皮肤苍白,不安、淡漠,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原因:失血失液失代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心包填塞、纵隔摆动等影响有效循环血量3气管功能不全或衰竭①严重挤压伤(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缺血、损伤后产生的毒素、Hb)②多发性伤或大管状骨骨折——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脂肪微粒栓塞——肺循环栓塞③大量输入库血(医源性)——ARDS④脑外伤——应激性溃疡——Curling’s溃疡⑤严重者——MSOF或MODS(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应及时处理、抢救六、诊断及治疗一、诊断:(一)病史:1 致伤原因、作用部位、姿势等:A 坠落—前屈四肢及脊柱骨折B老年人臀部着地(滑倒)股骨颈骨折2 症状及变化过程:如—硬脑膜外血肿:昏迷—清醒(头痛、恶心)—再昏迷3 既往处理及时间:如止血带:使用时间4 过去史: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尿毒症及长期应用皮质H等易感染及愈合延迟(二)体检:1 生命体征:R、P、HR、Bp、T等,意识、体检等。
特别注意窒息?休克?2局部检查:(各部位不同)①头部:头皮、颅骨、瞳孔、耳道、鼻腔、反射、肌张力、肢体运动等②腹部:肌卫、压痛、反跳痛、移浊、肠鸣音等③四肢:肿胀、畸形、骨擦音、肢端脉搏等④开放性创伤:伤口检查(出血、形状、污染、渗出等)3、创伤评分:(1)医院前常用评分法:CRAMS评分法(循环、呼吸、腹胸部、运动、语言)(2)医院内常用评分法:ISS(injury severity score),是在创伤简明定级标准AIS(abbreviated injury score)基础上形成的。
AIS分6级。
ISS评分分6个分区:A 、头颈部;B、面部;C、胸部;D、腹部和盆腔脏器;E、四肢与骨盆;F、体表;将6个分区中损伤较重的3个分区中各取一最高AIS值求其平均和。
分值范围:1~75。
一般ISS≥16重伤,ISS>20死亡率明显增高,ISS>50存活少,ISS为75是难以救治的极重伤。
(三)辅助检查(选择):1 化验:血常规及压积;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Cr、BUN及肝功能等2 穿刺及导管检查:胸穿、腹穿等。
导尿管—泌尿系损伤。
中心V压测定。
心包穿刺。
3 影象学检查:平片、透视、血管造影、CT及超声波等。
4 中心监护:动脉测压管、Swan-Ganz导管、血气分析等监测。
(四)注意事项:1 危重时(窒息、大出血等)——即刻抢救,免误。
2 简捷、轻巧——穿插进行——免加重(如骨折等病人)3 重视症状明显部位,注意隐蔽伤情(如左下胸外伤肋骨骨折伴脾破裂)4 多个病人,注意不出声的病人(窒息、深休克、昏迷等)5 难确诊者,对症并观察,尽早诊断。
(脑外伤史——留观)二、治疗:修复损伤器官及恢复功能(目的)(一)急救:——“救命”优先抢救的急症:心脏骤停、窒息、大出血、开放/张力性气胸、腹内脏器脱出、休克等。
现场急救的重要性已得到证明,尤其是住院前的创伤救治及急诊室手术抢救——赢得时机,挽救生命急救基本措施ABC:A——airway(气道)B——breathing(呼吸)C——circulation(循环)(二)局部治疗:目的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减轻致残程度1 制动(骨科)①夹板、牵引、包扎、固定等——减轻疼痛,免继发出血/损伤②抬高患肢15-300——利V、L液回流③不影响制动前提下——翻身、下床、舒缩运动——有利恢复及防止并发症2 手术:(目的:止血、清创、修复组织器官)开放性:清洗、消毒——清创①重要的神经应修复,不可单纯浅缝,避免:巨大血肿、创伤性A瘤、A-V瘘、N瘫痪②闭合性:腹内器官破裂/大出血,颅骨出血,支气管断裂、心包填塞等、部分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注意术前准备——抗休克等,充分估计手术风险,但在大出血及心脏破裂等急症时,应尽快手术止血、填塞减压(急诊室急救处理)3 闭合性骨折/脱位的复位:①手法复位、外固定②牵引法复位(股骨、脊柱等骨折多用)4 外敷、理疗早期:冷敷(避免血肿)24-48h后热敷、药膏贴敷后期:超短波、红外线理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