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认识初步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认识图形(一)》复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认识图形(一)》复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认识图形(一)》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图形概念,包括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能够根据形状的特征正确命名各种基本图形。

3.能够辨认并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二、教学重点
1.复习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

2.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认识各种图形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复习基本图形
•正方形:具有四条相等的边和四个直角。

•三角形: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圆形:边界是一条平滑的曲线,任意直线通过圆心都是直径。

2. 辨认日常生活中的图形
•提供实物图片或者学习卡片,让学生辨认图形并描述特征。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基本图形的特征
1.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特征。

2.让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卡片进行辨认和分类。

2. 辨认日常生活中的图形
1.带领学生观察教室中各种图形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图形名称及特征。

2.让学生找出周围环境中隐藏的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重点在于复习和巩固学生已学过的基本图形概念。

通过观察、辨认和描述,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观察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图形的特征,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应用价值。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认识图形(一)》复习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几何图形初步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3.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难点: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和学案实施教学.四、学法指导引导——活动——讨论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案等;六、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多媒体展示】回顾课本,思考以下问题:1.本章学习了哪些内容?2.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请列出知识结构图.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交流知识结构图,点明知识要点和其中联系。

2、问题探究【多媒体展示】问题1:在本章中,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到结论,教师补充:展开图、三视图、运动问题等。

3、典例分析【多媒体展示】例1:在下列图形中(每个小四边形皆为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是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例2:如图,从正面看A、B、C、D四个立体图形,可以得到a、b、c、d四个平面图形,把上下两行相对应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用线连接起来.学生自主作答,教师个别提问,检查知识掌握情况。

4、问题探究【多媒体展示】问题2:与以前相比,你对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有什么新的认识?在解决有关线段和角的问题中,常用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到结论,教师补充:分类讨论,转化等思想.5、典例分析【多媒体展示】例3:点A,B,C 在同一条直线上,AB=3 cm,BC=1 cm.求AC的长.例4:已知∠α和∠β互为补角,并且∠β的一半比∠α小30°,求∠α、∠β.学生自主作答,教师个别提问,检查知识掌握情况。

6、能力拓展【多媒体展示】例: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分别在边AB、CD上,连接EF.将∠BEF对折,点B落在直线EF上的点B'处,得折痕EM;将∠AEF对折,点A落在直线EF上的点A'处,得折痕EN,求∠NEM的度数.学生小组内交流解答过程,教师做好指导工作.7、收获小结:1.本节课学到哪些知识?2.本节课有哪些疑惑?8、布置作业:课本练习题;七、板书设计:几何图形初步1.几何图形:(1)分类: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展开图和三视图;2.直线、射线和线段:(1)表示方法:(2)性质:3.角:(1)定义:(2)表示方法:(3)度量:4.余角和补角:(1)定义;(2)性质;。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是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这部分教材主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学生将学会辨识这些基本图形,并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并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2.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从不同的图形中挑选出指定的图形,并能描述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图形的过程。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这些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特征,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识别并描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区别不同形状的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四、学情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限。

他们喜欢通过具体的操作和游戏来学习新知识;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立体图形,但对这些图形的特征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教案标题: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2. 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和辨认图形的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来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

2. 学生绘图纸和彩色铅笔。

3. 实物图形模型,如塑料几何体等。

4. 教学板书。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引起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对图形的疑问,如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等。

探索活动:1.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些实物图形模型,并要求他们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3.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共同特征,如边数、角度等,并记录在教学板书上。

知识巩固:1. 学生利用绘图纸和彩色铅笔,绘制不同类型的图形,并在图形旁标注其名称。

2. 学生互相交换绘制的图形,通过观察和辨认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拓展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创造出新的图形,并尝试给予这些图形命名。

2. 学生可以利用实物图形模型进行组合和分解实践,进一步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2. 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如他们对图形的认识程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等。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进一步应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 教师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图形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对图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教师检查学生绘制的图形是否准确,并评估他们对图形的辨认能力。

3. 教师收集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创造的图形和命名,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复习1

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复习1

一.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①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②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 平面上一个点及一条直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 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一个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这条直线不经过这个点.当两条直线有一个共公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2、射线和线段直尺给我们线段的形象,手电筒发出的光给我们射线的形象,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图①中的线段记作线段AB 或线段a ;图②中的射线记作射线OA 或射线m.B A 直线AB· l直线点在直线· B · 点在直线A O b a· a · B A O A m · ②①注意: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时,表示端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前面.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将线段向一端延长得到射线,向两端延长得到直线,将射线向另一方向延长得到直线,它们都有“直”的特征,它们都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区别: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可以向两个方向延伸,射线可以向一个方向延伸,线段不能再延伸;表示直线和线段的两个大写字母可以交换位置,而表示射线的两个大写字母不能交换位置.3、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⑴.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从而进行比较.⑵.叠合法: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一端重合,从而进行比较.如:线段AB 及线段CD 比较,且A 及C 点重合,则有以下几种情况:①B 及D 重合,两条线段相等,记作:AB =CD .②B 在线段CD 内部,则线段CD 大于线段AB ,记作:CD>AB .③B 在线段CD 外部,则线段CD 小于线段AB ,记作:CD<AB .4、线段的中点及等分点如图(1),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及BM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记作AM=MB=1/2AB如图(2),点M 、N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三段AM 、MN 、NB ,点M 、N 叫做线段AB 的三等分点.类似地,还有四等分点,等等. 5、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教案-初一几何图形初步章节复习(学生版)

教案-初一几何图形初步章节复习(学生版)

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及三视图,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2. 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画法;3. 初步学会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重点难点重点: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及三视图;难点: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画法。

几何图形初步章节复习一、上节回顾1. 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如果相对的两个面上所标数据的和相等,那么2a b c--的值是()A.0 B.2 C.20 D.-202. 计算25352'︒⨯等于()A.5110'︒B.5035'︒C.5010'︒D.2610'︒3. 如下图,OC平分∠AOB,且∠BOC=3∠BOD,则∠AOC等于()A.110°B.120°C.130°D.150°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画射线AB的中点C B.延长直线AB到CC.画直线AB的中点C D.延长线段AB到C二、本节内容⎧⎨⎩知识点一:几何图形1.几何图形的分类要点诠释:在给几何体分类时,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1)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把立体图形按一定的方式展开就会得到平面图形,把平面图形按一定的途径进行折叠就会得到相应的立体图形,通过展开与折叠能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点诠释:①对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要非常熟悉,例如正方体的 11种展开图,三棱柱,圆柱等的展开图;②不同的几何体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同一几何体沿不同的棱剪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那么排除障碍的方法就是:联系实物,展开想象,建立“模型”,整体构想,动手实践.(2)从不同方向看:主(正)视图---------从正面看几何体的三视图左视图-----从左(右)边看俯视图---------------从上面看要点诠释:①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②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几何体的构成元素及关系几何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幼儿园数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幼儿空间认知能力的基础。

在中班阶段,幼儿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本教案旨在通过复习这些基本几何图形,进一步提高幼儿空间感知和形状认知能力。

一、活动目的通过游戏方式复习中班阶段已学习的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巩固幼儿对这些图形的基本认识和形状特征。

同时,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逐渐发展出对图形的准确定位、辨别和分类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基本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2.辨别图形的形状特征:如边数、角度、对称性等。

3.图形分类:将学习的各种基本几何图形按形状特征分类。

三、教学准备1.大型的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卡片。

2.相应的贴图、模型等教具。

3.游戏道具:如积木、拼图、塑料卡片等。

四、教学方法1.游戏法(1)望形识图:让幼儿们学会通过名称和外形一一对应,认出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2)举一反三:通过提供基本几何图形的变化和组合情况,启发幼儿们发现交错、仿制、排列等规律。

2.活动法(1)多感官参与:采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让幼儿能够全面认知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2)竞赛互动:采用小组或全班竞赛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提高活动的趣味性。

五、教学步骤1.新旧知识热身(1)出示已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们先说出名称,并找出形状相近的几何图形。

(2)提供一个几何图形的初始形状,要求幼儿们在班内或幼儿园园内寻找同样形状的物品,增强对几何图形的感知。

2.游戏活动(1)启发幼儿发现规律出示仿制、移位、排列等不同造型的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比如,圆形上下组合可以构成各种的脸部,两个三角形可以组成鲸鱼的尾巴等。

(2)多感官参与通过摸索、搭建、排列等方式,让幼儿们能够通过多感官参与认知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3)竞赛互动设置不同的竞赛形式,如拼图、打扑克牌、互相比赛造空中花园等,让幼儿们在游戏中能够提高空间感知和形状认知能力。

图形初步认识(七年级)复习教案

图形初步认识(七年级)复习教案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教师:_______ 学生 _______ 时间:_____年___月____日___________段第____次课课题: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1.进行线段的简单计算,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2.掌握角的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运算;3.巩固对角的度量及运算知识的掌握,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掌握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学过的几何图形);5. 能看懂几何语句,根据几何语句准确地画出图形.二、授课内容:知识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分)(一).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从图形上看,直线、射线可以看做是线段向两边或一边无限延伸得到的,或者也可以看做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线段可以度量,直线、射线不能度量。

例1如图4所示,已知三点A,B,C,按照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画直线AB;(2)画射线AC ;(3)画线段BC。

;解:如图所示,直线AB、射线AC、线段BC即为所求。

例2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几条直线?用字母表示出来;(2)图中有几条射线?用字母表示出来;(3)图中有几条线段?用字母表示出来。

解:(1)图中有1条直线,表示为直线AD(或直线AB,AC,BD,BC,CD);(2)共有8条射线,能用字母表示的有射线AB,AC,AD,BC,BD,CD,不能用字母表示的有2条,(3)共有6条线段,表示为线段AB,AC,AD,BC,BD,CD。

练习1、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直线A B.直线AB C.直线ab D.直线Ab2、右图中有__________条线段,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____。

(二).直线、线段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或者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练习:1.把一段弯曲的公路改为直道,可以缩短路程。

第3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3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3章图形的初步认识3.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能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立体图形;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3.认识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得到某种特征.重点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难点认识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得到某种特征.一、导入新课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带领同学们一起神游大地,去领略祖国的美景.出示图片:北京天坛、故宫、鸟巢、水立方.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展示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在这些实物中有没有大家熟悉的立体图形?二、探究新知1.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生活物体苹果、球天坛顶端塔顶粉笔盒笔筒类似图形球体圆锥棱锥棱柱圆柱2.常见的立体图形如下图:在上面的图形中:(1)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2)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3)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4)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5)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3.多面体的概念:观察上图2,5与图1,3,4,它们有什么区别?小结:如上图2,5,围成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4.归纳总结:你能将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吗?简单立体图形分类:立体图形{柱体{圆柱棱柱球体锥体{圆锥棱锥5.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三、课堂练习1.在下面四个物体中,最接近圆柱的是()2.下列图形中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上面立体图形对应的实物.四、课堂小结1.简单立体图形分类:立体图形{柱体{圆柱棱柱球体锥体{圆锥棱锥2.多面体的概念:围成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1第1~3题.本节课的教学应从具体的图像入手,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立体图形,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简单立体图形的分类,渗透分类思想,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比较掌握图形的特征.3.2立体图形的视图3.2.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1.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能力;2. 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重点1. 仔细观察物体,确定好物体的主视,左视,俯视方向;2. 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难点1. 根据立体图形和视图方向,画出立体图形的视图;2. 根据具体的立体图形分析图形的组成等.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给我们描绘了一段庐山瑰丽的风景图.问题:1.从诗中可以看出,苏东坡从不同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那他都从哪些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呢?2.诗中蕴含着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描述的形式展示一段风景,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以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到一段如诗如画的境界中来,再从诗句中提炼出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中的“美”.二、探究新知(一)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有一个长方体如图:长方体有6个面,如果我们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去观察,肯定可以确定它的形状和大小,而实际上从正面看与从后面看得到的是同一种图形.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到的是什么图形,边长各是多少?(二)判断由立体图形得到的视图13. ( 2024·江汉区模拟)已知一个几何体如图所示,那么它的左视图是()A B C D9. ( 2024·二道区校级四模)下列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和俯视图完全相同的是()A B C D三、课堂练习1.2024年2月17日,全球首架大型客机从上海起飞参加第九届新加坡国际航空航天与防务展.商飞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如图是大型客机的实物图,其俯视图是( A )A BC D2.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从正面得到的视图是( B )A B C D3.( 2019秋·镇平县期末)一个几何体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上面看到的几何体形状图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则从正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形状图是()A B C D四、课堂小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成为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成为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成为俯视图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29页习题4.2本节课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比较重要,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通过由立体图形到试图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明确从不同方向看物体,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图形,通过观察与归纳能画出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发展观察思维能力3.2.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1. 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2. 使学生能利用三视图来描述出实际的立体图形.重点1. 仔细观察物体的主视,左视,俯视图,根据三视图描述出立体图形;2. 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难点1. 如何根据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形;2. 根据三视图对立体图形做相关计算(面积,体积,个数等).一、导入新课健康饮水从“凉白开”开始,同学们用来烧开水的水壶是啥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下面看看老是找到几种常见的电热水壶的样子,看看跟同学们加的是否一样呢?二、探求新知(一)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抽象出具体的物体形象.是不是各种形状的都有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电水壶的三种视图,试着想象一下这个电水壶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分别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样子:________.(二)通过观察三视图,确定物体具体形象.三、课堂练习1. 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那么这个立体图形是()A B C D2.如图为某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这个几何体可以是()A B C D3.下面两幅图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为()A B C D4.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圈和左视图如困所示,则组成该几何体所用的正方体最少是()A.5个B.6个C.7个D.8个四、课堂小结通过观察物体的三视图(包括三视图所标注的数据等),抽象出具体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出来..能通过分析三视图,对立体图形进行相关计算.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29页习题4.2本节课让然关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通过由观察三个方向的视图,来确定立体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开始可以由简单的,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述具体的立体图形,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演示得出结论,然后总结规律和方法,逐步过渡到能直接抽象出立体图形.3.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等实践活动,丰富立体图形的认知和感受,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会判断所给定的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体图形;3.给出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能说出相应立体图形的名称;4.会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为某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会把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重点根据立体图形研究其展开图和根据展开图判别立体图形.难点研究一个简单立体图形展开图.一、导入新课1.观察生活的周围,就会发现物体的形状千姿百态……,这其中蕴含着许多图形的知识.2.当我们进行包装时,它们的展开图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探究新知1.圆柱体是我们所熟悉的图形,那么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呢?请你画出来.2.“折一折”:如下图是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3.正方体有哪几种展开图,你能画出来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将结果画在黑板上,教师及时予以总结.正方体展开图如下图:根据图形做出归纳小结:第一行是1-4-1组合;第二行第1~3个是2-3-1组合;第二行最后两个分别是2-2-2和3-3组合.三、课堂练习1.如图,()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2.如图,下列图形是某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3.在图中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该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四棱柱,不同的添法共有()A.7种B.4种C.3种D.2种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31~132页练习第1,2,3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学习本节课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多从具体的实物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规律并及时进行总结,然后再通过抽象的想象来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3.4平面图形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画图——认知——设计的过程,了解生活中的圆和多边形;通过画图——分析——归纳,了解多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2.能力目标:从具体图形中,通过抽象、概括,画出它的表面形状,把一个多边形进行分割转化成三角形,从中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多边形及其给生活带来的美和享受,进而认识多边形,会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难点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一、导入新课1.观察下面所示的各物体,你能画出它们表面轮廓线的形状吗?2.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的世界,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知道,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组成的,我们也知道,其实有时我们观察物体,都是从其表面开始的:生活物体硬币镜框塔的横截面三角旗扇子表面图形圆长方形六边形三角形扇形二、探究新知1.其实,生活中的物体,它们的表面都是有一定形状的平面图形,如:2.观察这些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是怎样构成的吗?概括:(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按照组成多边形的边数,多边形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另外,多边形也可分为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3.我们都知道,每个多边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组成的,即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如:从上图中,可以发现三角形的个数刚好与边数有一定的规律:三角形的个数=边数-2三、课堂练习1.下列图形中,是四边形的是()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⑤2.如图,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按如图的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十五边形可以分成________个三角形.四、课堂小结1.(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2.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36页练习第1,2题.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数学的具体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结论.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出规律,应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2.本节课能抓住学生的爱好和心理需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并能把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3.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多边形和圆,并认识到它们可以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的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3.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3.5.1点和线1.使学生理解任何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体会线段、射线、直线的形象,正确区分这三个图形,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感受、体会、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两点间距离的概念.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熟悉简单的几何语言.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一、导入新课1.如果你站在一座足够高的楼上,望着楼底下的某一个人,那么你将能见到什么?2.黑夜中用聚光灯照射远处的墙壁,我们会看到什么?3.如果你把一条两头都打结的绳子拉直了,你将能发现什么?二、探究新知1.从情景中,我们可以知道,你能看到的将是一个点,而这个点就表示着这个人或聚光灯照射处的位置,因此,可以概括:点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点图形:·A表示:点A(A点).2.日常生活中,一根拉紧的绳子、一根竹竿、人行横道线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线段图形:表示:线段AB线段d3.利用线段的形象,我们顺利地引出了射线与直线.概括: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射线图形:表示:射线AB射线d直线图形:表示:直线AB直线d4.小结:对于线段、射线、直线,应该进行综合的比较:线段射线直线图形表示线段AB 射线AB 直线AB几个端点2个1个0个能否延伸不能向一边无限延伸向两边无限延伸能否度量能不能不能5.试一试.(1)线段公理观察下图,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径,你会选择哪一条?从上边的图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从A地到B地,走直路的路程是最短的,即在这些把A,B连结起来的线中,线段AB是最短的.概括: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2)直线的公理我们要把一根木条钉紧,只用一个钉子,行吗?那么至少需要钉几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由生活中的经验,我们都知道,一个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概括: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课堂练习1.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交点个数最多有()A.3个B.4个C.5个D.6个2.如图所示,共有线段________条;共有射线________条;共有直线________条.3.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木板上,用手拨木条,木条能转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木板上,就能固定细木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1.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5第1,2题.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入门课,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对于本节课来讲就很重要,教师可以从具体形象的实际例子入手,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抽象是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的物体、图形中抽象得到点、线、面、体等数学概念.概括事物的数学属性,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实际物体,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习惯.3.5.2线段的长短比较1.使学生分别掌握测量与重叠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2.使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3.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度引入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一、导入新课1.如果有两个同学在比较高矮,你们一般是怎么做的?解决方法:让两个人站在一起来比较;分别量出这两个同学的身高.2.如何比较数学书长和宽的长度大小?你能够想到什么方法? 解决办法:可以拿两本相同的数学书,将长和宽重叠进行比较;分别测量长和宽的长度;用圆规截取书本的宽度,再和长相比较.二、探究新知1.从上面的探究总结,怎样比较下图中两条线段的长短?小结: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 (1)用刻度尺度量;(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如图有线段AB 与线段CD ,且进行了以上的有关比较方法.如果通过比较可知:线段AB 比线段CD 短,则表示为: AB<CD(或CD>AB)2.如图,MN 是已知线段,你能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与MN 相等的线段吗? 小结:我们可以先画射线AB ,然后用圆规量出线段MN 的长,再在射线AB 上截取AC =MN ,那么,AC 就是所要画的线段.3.在一张半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将线段AB 折叠,使点A 和点B 重合,折痕与线段AB 的交点为C ,测量AC 、BC 和AB 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小结:AC =CB =12AB ,AC +CB =AB归纳: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上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 三、课堂练习1.如图①,AD =AB -________=AC +________.2.如图②,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 是线段的中点的是( )A .AC =CB B .AB =2AC C .AC +CB =ABD .CB =12AB3.在直线m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AB =4 cm ,BC =3 cm ,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OB 的长.四、课堂小结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 (1)用刻度尺度量;(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2.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下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C =CB =12AB ,AC +CB =AB.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5第4,5题.在本节课的安排上应逐渐在几何中渗透几何语言的描述,并应注意到其语言的规范性.在知识上应对本节课内容上有所拓展,而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引导学生来发现问题,并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6角3.6.1角1.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角的认识,建立起几何中角的概念,并能掌握角的两个定义;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3.使学生掌握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4.掌握角的单位换算,会进行计算;5.会用角准确地表示方向.重点角的概念及两个定义和角的表示方法.难点角的单位换算和用角准确地表示方向.一、导入新课观察下面的图形,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这些图形都给了我们角的形象.二、探究新知1.根据你对上面角的观察,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小结:角的定义:(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2)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角可以看成是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2.如何表示一个角呢?小结: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如图所示):3.平角和周角在上面的旋转过程中,有两种特殊的情况:第一种是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第二种是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重合,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4.角的度量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从量角器中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把周角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一度,记作1°,但是一个角并不正好是整数度数,与长度单位一样,考虑用更小一些的单位.把一度分成60等份,每一份就是1分,记作1′;而把一分再分成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秒,记作1″.这样,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有如下关系: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5.方位角还记得下图的八个方向吗?但在日常生活中,八个方向是不够用的,这只是一种大致的方向.如果要准确地表示方向,那就要借用角度的表示方式.三、课堂练习1.计算:(1)180°-(35°18′5″+62°56′15″);(2)180°-79°36′20″;(3)73°45′55″+61°41′37″.2.写出图中所有小于平角的角.四、课堂小结1.角的定义(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2)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2.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重合,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3.角的单位换算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4.我们可以借用角来表示方向.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48页练习第1,2题.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图形入手,结合学生小学已经掌握的关于角的知识来逐步引入本节课内容,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给角下定义.在讲解时,可利用相关的教具进行直观的演示,以利于学生理解.角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一定要讲清楚每种方法怎样表示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角的度量单位的换算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可提醒学生仿照时间的换算来进行记忆.在进行换算时,教师要先进行示范讲解,将每一步的过程演示清楚,然后可适当补充练习,使学生掌握.3.6.2角的比较和运算1.了解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2.掌握角的度数的运算和角的运算;3.掌握角的平分线及其应用;4.会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1.角的度数的运算和角的运算;2.角的平分线及其应用.难点1.角的度数的运算;2.角的平分线的应用.一、导入新课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哪些方法?小结:测量法;叠合法.2.我们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二、探究新知1.角的大小比较(1)出示教具,探索讨论:观察以下三个角,你能说出它们的大小吗?(2)学生提出方法,教师小结: ①叠合法(课件)把一个角放到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其中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条边的同侧.②度量法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再加以比较. 2.角的和差关系(1)观察下图中有哪几个角,把它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图中角之间的关系填空: ∠AOB =________=________; ∠BOC =________=________; ∠AOC ==________=________.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圆规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4.角平分线(1)请同学们把一个角的两边对折,让两边互相重合.这时,我们将看到这个角的中间有一条射线,请你测量所分成的两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2)小结:这条射线将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时,我们把这条射线称为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归纳: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已知OC 平分∠AOB ,则有:∠AOC =∠BOC =12 ∠AOB ,∠AOB =2∠AOC=2∠BOC.三、课堂练习。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课件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课件
2.教学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判定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结合教材,对线与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概念、性质进行详细讲解。
4.梯形:梯形的判定和面积计算是本章的另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掌握梯形上底、下底、高之间的关系,并熟练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二、例题讲解的选取与讲解方式
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例题讲解的重点:
1.选取典型例题:针对每个知识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3.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难点。
六、板书设计
1.线与角: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分类及性质。
2.三角形:分类、性质、周长和面积。
3.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面积。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课件依据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进行复习。详细内容包括:
1.线与角的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分类及性质。
2.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性质、周长和面积。
3.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面积。
4.梯形:梯形的性质、判定、面积。
二、教学目标
2.答案:
(1)①无数;②不确定。
(2)A
(3)梯形面积=(6+10)×8÷2=64cm²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教案标题: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2. 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和形状辨识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复习和巩固关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的特点、构成元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几何形状的实物模型(如积木、剪纸等)。

2. 形状匹配卡片游戏。

3. 白板和标记笔。

4. 形状拼图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者歌曲的方式引入今天的主题——几何图形。

2. 复习:教师展示各种几何形状的实物模型,引导孩子们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点。

3. 实践活动:进行形状匹配卡片游戏和形状拼图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各种几何形状。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这些几何形状的例子。

5. 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几何形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中寻找和记录不同几何形状的物品,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总结: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复习和巩固了对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形状辨识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几何形状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形状匹配卡片游戏和形状拼图活动的结果,评估孩子们的形状辨识能力。

3. 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孩子们对几何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和观察力。

4. 在下次课堂上,通过孩子们的分享,进一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能认识常见的图形,并能对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分辨;2、能够对实际中的物体进行抽象化为图形;3、能了解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

教学分析: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难点:欧拉公式的应用与认识。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相关的立体图形及实际生活物品。

教学设想:强调几何学与实际生活的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备注一、知识导向: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入手,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以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规则物体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概念,如圆柱、棱柱等,都不是定义,仅是描述性的说法。

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严格的概念,只要求能通过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1、知识基础: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物体,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生活物体苹果、球天坛顶端塔顶粉笔盒笔筒类似图形球体圆锥棱锥棱柱圆柱2、知识形成:图1 图2 图3 图4 图5在上面的图形中:(1)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数学的学习应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如何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重要的第一步。

(2)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3)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4)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5)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如: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3、知识拓展:从下面的多个多面体: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经过我们数图中每一个多面体所具有的顶点数(V)、棱数(E)、和面数(F):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V+F-E正四面体 4 4 6 2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从上面的结果,伟大的数学家欧拉证明了:概括: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三、巩固训练:P126 exc1、2、3四、知识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实际物体与图形间的关系,知道了棱柱、棱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只需学生懂得如何为分辨即可,不必对其所具的定义进行了解。

最新图形初步认识总复习教案

最新图形初步认识总复习教案

D.134° 30′

6.一条船在灯塔的北偏东 30°方向,那么灯塔在船的什么方向?(


A.南偏西 30°
B.西偏南 40°

C.南偏西 60°
D.北偏东 30°
7.正方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分别是 ( )
A. 8 、 6、 12
B. 6
、 8、12 C. 8 、 12、 6 D.6 、 8 、 10
D .150°的角
一、选择题 ( 每题 2 分 )
1.下面几何体的截面图可能是圆的是(
A
长方体 B 正方体 C
2.下列属正方体展开图中的个数是(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课后作业
) 圆柱 D

棱柱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射线 OA与射线 AO是同一条射线。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教师 姓名
学科
数学
学生姓名 年级
七年级
填写时间 上课时间
20XX 年 12 月 24 日
13:00-15:00
课时 计划
2 小时
教学 目标
教学内容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教学重 点、难点
第七章 图形初步认识章节总复习 期末总复习,查漏补缺
图形初步认识总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
B.经过一个平面上三个点,最多可以有三条直线,最少有一条直线。
C.连结两点的线段就叫这两点间的距离。
D.两锐角的和一定是钝角。
4、下列四个图中,能用∠ 1、∠ AOB、∠ 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的是(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复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复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了解和掌握。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上述图形,并能够按照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3. 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能够按照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

2. 难点:正确区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理解它们的特征和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或模型,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这些形状。

2. 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梳理所学内容。

具体操作如下:让学生先观察和辨认这些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师可让学生再次描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图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图形的特征和分类标准。

3.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辨认和分类。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是什么图形。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这些形状的物体,加深理解和记忆。

4.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小组讨论和练习等方式进行复习。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辨认图形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等。

同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

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对比和辨析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图形初步认识教案初中

图形初步认识教案初中

图形初步认识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了解和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图形。

3. 能够运用图形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图形分类和识别。

教学难点:1. 图形分类和识别。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各种图形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图形,如窗户、桌子、椅子等。

2. 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它们有什么特征?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矩形等。

2.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和记忆它们的特征。

3. 讲解图形的性质,如圆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等。

4.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图形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周长等。

三、练习(15分钟)1. 发放图形卡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

2. 要求学生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并进行分类。

3.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图形名称和特征。

2. 强调图形分类和识别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运用图形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课件和黑板,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在练习环节,通过发放图形卡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在总结环节,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图形名称和特征,并强调图形分类和识别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图形,并能够运用图形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 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

3. 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回顾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和特征。

2. 复习如何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3. 探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例如边数、角数、对称性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示例图形,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命名能力。

第二章:复习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教学目标:1. 复习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计算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3.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回顾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包括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复习如何计算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周长,例如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3. 探究面积和周长的应用,例如计算实际物体的面积和周长。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示例图形,引导学生复习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题,巩固对图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能力。

第三章:复习图形的对称性教学目标:1. 复习图形的对称性,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2. 能够识别和分类图形的对称性。

3. 理解对称性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1. 回顾图形的对称性概念,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2. 复习如何识别和分类图形的对称性,例如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3. 探究对称性的性质和应用,例如在图案设计和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示例图形,引导学生复习图形的对称性概念及分类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图形的对称性,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际操作,巩固对图形对称性的识别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2024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3.1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2024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3.1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3.1 图形的初步认识【核心素养目标】情境与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能够正确分类并抽象出不同的立体图形,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立体图形,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

思维与表达:学生在滚一滚、堆一堆、拼搭等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交流与反思:学生在课堂总结和素养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组交流,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重点】能辨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

图中物体各是什么形状?分一分,说一说。

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

1.分一分,将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看一看,说一说立体图形的样子。

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一样大。

圆柱直直的,有一个弯弯的面,上下一样粗,两端是圆圆的、平平的且一样大的面。

球圆滚滚的,面是光滑的,没有平平的面。

3.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形状的物体?4.找到刚才学过的几种形状的积木,在木板上滚一滚。

你能发现什么?5.观察积木运动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会滑下来,圆柱和球会滚下来,球滚得快一些。

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在斜面上只能滑动;球是圆滚滚的,可以滚动;圆柱横着放可以滚动。

6.思考:哪种形状的积木容易堆?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易于拼搭堆放。

圆柱有弯弯的面,不容易堆。

球圆滚滚的,最难堆。

7.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比较稳定,可以放在下面,长方体竖着放比较高;圆柱横放时容易滚动,应该竖着放;球放在最上面。

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

1.下面物体形状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特点和识别。

教学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立体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2. 讲解:通过PPT展示各种立体图形,讲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如面积、体积、边角等。

3. 实践:让学生触摸和观察立体图形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练习:让学生尝试识别和画出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观察,评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立方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方体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立方体的识别和画法。

教学准备:立方体模型、图片、PPT。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立方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立方体。

2. 讲解:通过PPT展示立方体的各种图片,讲解立方体的特点,如六个面、十二条边等。

3. 实践:让学生触摸和观察立方体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练习:让学生尝试识别和画出立方体。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观察,评价学生对立方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球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球体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球体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球体的识别和画法。

教学准备:球体模型、图片、PPT。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球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球体。

2. 讲解:通过PPT展示球体的各种图片,讲解球体的特点,如曲面、无边界等。

3. 实践:让学生触摸和观察球体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练习:让学生尝试识别和画出球体。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观察,评价学生对球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圆柱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概念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认识初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线段与角的概念、性质及其大小的比较,平行、垂直的有关的问题,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而平面几何则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入门与基础。

点与直线是平面图形的基本元素,掌握本章内容对于学好后继课程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加强几何语言的训练,要注意经常总结对比。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及平面展开图,根据三视图画出一些简单的实物图;进行线段的简单计算,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角的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运算;巩固对角得度量及运算知识的掌握,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

解决方法:通过观察、测量、折叠、模型制作与团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自然就加强了对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对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

解决办法:通过多实践操作;加强对几何语言的运用。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回忆一下,这一章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教师可以先给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投影仪)(教师先给一段时间思考,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二、知识回顾教师提问: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师:(概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

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师:我们来对各个小节的知识回顾一下:第一节:多姿多彩的图形: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引入几何图形,使我们认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通过三视图我们可以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也可以把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几何体也简称为体,包围体的是面,面面相交为线,线线相交为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举例:广场礼花在夜空中留下的图形,你是否看到了点动成线在电视中看到收割机在麦田中收割小麦,你是否看到了线动成面第二节:1.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从图形上看,直线、射线可以看做是线段向两边或一边无限延伸得到的,或者也可以看做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线段可以度量,直线、射线不能度量。

2.直线、线段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或者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线段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线段中点,如图: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1)AC=BC= AB 或(2)AB=2AC=2BC,反之,若有(1)式或(2)式成立,亦能说明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4.关于线段的计算:两条线段长度相等,这两条线段称为相等的线段,记作AB=CD,平面几何中线段的计算结果仍为一条线段。

即使不知线段具体的长度也可以作计算。

例:如图:AB+BC=AC,或说:AC-AB=BC第三节:1.角的意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2.角的度量:1°=60′ 1′=60″1周角=360° 1平角=180°1直角=90°第四节:1.角的大小的比较:(1)叠合法,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在重合边的同旁进行比较;(2)度量法。

2.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如图:OC平分∠AOB,则(1)∠AOC=∠BOC= ∠AOB或(2)2∠AOC =2∠BOC =∠AOB。

3.有关角的运算:举例说明:如图,∠AOC+∠BOC=∠AOB,∠AOB-∠AOC=∠BOC特殊情况,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第二课时一、例题讲解例1 如图3-162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图3—162解:(1)左视图,(2)俯视图,(3)正视图例2 (1)如图3-163所示,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

(2)如图3-164所示,写出图中各立体图形的名称。

图3-163图3-164解:(1)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

(2)①圆柱,②五棱柱,③四棱锥,④五棱锥。

例3(1)过一个已知点的直线有多少条(2)过两个已知点的直线有多少条(3)过三个已知点的直线有多少条(4)经过平面上三点A,B,C中的每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5)根据(4)的结论,猜想经过平面上四点A,B,C,D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能画,请简要说明理由;如果能画,请画出图来。

解:(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可以画惟一的一条直线。

(3)过三个已知点不一定能画出直线。

当三个已知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当三个已知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不能画出直线。

(4)如图3-165所示,当A,B,C三点不共线时,过其中的每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共可画出三条直线;当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经过每两点画出的直线重合为一条直线。

图3-165(5)经过平面上四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一共有三种情况,如图3-166所示,当A,B,C,D四点共线时,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当A,B,C,D四点中有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画出四条直线;当A,B,C,D中不存在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画出六条直线。

图3-166例4如图3-172所示,已知三点A,B,C,按照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画直线AB;(2)画射线AC;(3)画线段BC。

[分析]本题要求能根据几何语言规范而准确地画出图形,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第一,要读懂这些几何语句;第二,要抓住这些基本图形的共同特点及细微区别。

如直线、射线、线段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笔直的线,不同的是: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

它们的表示方法:线段是用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的;射线是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另外一个任意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的,且端的字母要写在前面;直线是用它上面的任意两个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的。

弄清楚这几点,图就不难画出了。

图3-172解:如图3-172所示,直线AB、射线AC、线段BC即为所求。

例5如图3-17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3-173(1)图中有几条直线用字母表示出来;(2)图中有几条射线用字母表示出来;(3)图中有几条线段用字母表示出来。

[分析]掌握线段、直线的区别与联系,射线的方向性,线段的无向性,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解:(1)图中有1条直线,表示为直线AD(或直线AB,AC,BD,BC,CD);(2)共有8条射线,能用字母表示的有射线AB,AC,AD,BC,BD,CD,不能用字母表示的有2条,(3)共有6条线段,表示为线段AB,AC,AD,BC,BD,CD。

例6如图3-184所示的是两块三角板。

(1)用叠合法比较∠1,∠ ,∠2的大小;(2)量出各角的度数,并把图中6个角从小到大排列,然后用“<”或“=”号连接。

[分析]叠合法就是把两个角的一边重合,根据另一边的位置就可以比较出角的大小。

解:(1)如图3-184所示图3-184把两块三角板叠在一起,可得∠1<∠α,用同样的方法可得∠α<∠2,所以∠1<∠α∠2。

(2)用量角器量出各角的度数分别是∠1=30°, ∠2=60°, ∠3=90°, ∠α=45°, ∠β=45°, ∠γ=90°,∴∠1<∠α=∠β<∠2<∠3=∠γ。

例7(1)计算:①27°42′30″+1070′;②63°36′-°。

(2)用度、分、秒表示°。

(3)用度表示50°7′30″。

[分析]在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加减运算中,参加运算的各个名数需化成相应的同一名数(同为复名数或同为单名数)。

进行角度的单位换算时,因为是60进制,所以度化分、分化秒要乘以60,秒化分、分化度要除以60(即从高一级单位化为低一级单位要乘以60,从低一级单位化为高一级单位要除以60)。

解:(1)①27°42′30″+1070′=27°42′30″+17°50′=45°32′30″。

②63°36′-°=63°36′-36°21′36″=63°35′60″-36°21′36″=27°14′24″或63°36′-°=63°36′-36°′=27°′=27°14′24″。

(2)∵°=48°+°,°=60′×=′=7′+′,′=60″×=12″,∴°=48°7′12″。

(3)∵50°7′30″=50°+7′+30″=50°+7′+′=50°+′=50°+°=°。

∴50°7′30″=°。

例8任意画一个角。

(1)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度数,然后计算它的余角与补角的度数;(精确到度)(2)用三角板画出它的余角及补角,再用量角器量出余角及补角的度数。

(精确到度)图3-186解:(1)任意画一个角∠ABC(如图3-186(1)所示),用量角器量得∠ABC=38°,那么∠ABC的余角是度数是90°-∠ABC=90°-38°=52°;∠ABC的补角的度数是180°-∠ABC=180°-38°=142°。

(2)如图3-186(2)所示,用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对准∠ABC的顶点B,使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BC重合,画出∠CBD=90°(BA在∠CBD的内部),则∠ABD是∠ABC的余角,再用量角器量得∠ABD=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