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简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金融学课程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金融市场的机制和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原理,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功能;3. 掌握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运作原理;4. 熟悉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5. 培养科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金融学导论a. 金融学的定义与特点b.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关系c. 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 金融市场a. 金融市场的分类和特点b.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c.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法规3. 金融机构a. 商业银行b. 证券公司c. 保险公司d. 投资基金4. 金融风险管理a. 风险的概念和分类b.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c. 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5. 金融推演模型a.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b. 金融统计推论c. 金融风险模型6. 金融政策与实践a.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b. 银行监管政策与金融稳定c. 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金融合作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方法论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独立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和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2. 课后作业:以练习题、论文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考试:对第一学期的知识进行综合测试。

4.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全面考核。

六、参考教材1. 《金融学原理》,作者:Frederic S. Mishkin2. 《金融学导论》,作者:John Campbell3. 《金融市场与机构》,作者:Anthony Saunders七、参考文献1. Brealey, R., & Myers, S. (2016).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New York: McGraw-Hill.2. Fabozzi, F., & Modigliani, F. (2009). Capit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金融学课程说明及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说明及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说明及教学大纲一、金融学课程说明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非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对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和运行机制有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成为了解金融理论和实务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的一般理论、信用理论、利率理论、银行理论及其一般业务,金融市场的分类与认识、货币供求理论及其均衡、通货膨胀的发生与治理、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二、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金融、会计学、工商管理等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财经学科相关专业的选修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和“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1.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

2.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金融问题。

(四)课程教材名称调整为《金融学》。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货币银行学的先修课,应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学史、世界金融史、中国金融史等课程。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努力提高对学习本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力图以历史和逻辑的线索系统阐述金融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主流金融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改革开放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探讨金融理论和实践发展中的问题。

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1、使学生对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有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国际金融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任务一、明确《金融学》的研究口径,构建《金融学》的教学框架体系,确定《金融学》各个构成部分的教学内容。

二、确定金融基本范畴的合理范围,明确金融基本范畴的内涵。

金融基本范畴主要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外汇与汇率、信用与信用体系、利息与利率、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清晰界定各个金融基本范畴的内涵和相关原理,梳理金融基本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三、对金融微观层次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明确的界定,以此为载体阐述金融微观运作的基本原理,明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四、构建宏观金融层次各个部分之间的合理结构,阐述其基本原理,明确与微观金融的联系。

以开放经济为背景,梳理宏观金融运作中的货币供求、货币均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发展的关系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课程教学内容模块一导论生活中的金融:从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谈起引言社会经济主体的金融交易及其关系第一节居民理财与金融一、货币收入与支出二、居民盈余的使用三、居民赤字的弥补第二节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一、企业经营与财务二、企业负债管理与金融体系三、企业资产管理与金融体系四、企业盈余分配第三节政府的财政收支与金融一、财政收支与政策安排二、公债融资三、政府投资第四节开放条件下各部门的金融活动一、国际收支与结算二、贸易融资与国际信用三、国际投资与资本流动第五节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一、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现代金融体系的运作载体三、金融总量与均衡四、金融调控与监管模块二金融基本范畴第1单元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一、货币的出现及货币起源学说二、货币形式的演进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作用一、货币的职能二、货币的作用第三节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一、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二、货币的计量第四节货币制度一、国家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演变二、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三、区域性货币制度第2单元汇率与汇率制度第一节外汇与汇率一、外汇的概念二、汇率及汇率标价法三、汇率的分类第二节汇率的决定理论一、早期汇率决定理论二、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第三节汇率的影响与汇率风险一、汇率的主要影响范围二、汇率发生作用的条件三、汇率风险与规避第四节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演进一、汇率制度的演进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安排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第3单元信用与信用体系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及其基本形态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三、最古老的信用——高利贷四、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与特征第二节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三、国家信用四、消费信用五、国际信用第三节信用体系一、市场经济与信用秩序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秩序三、现代信用体系的构建第4单元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第一节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一、货币的时间价值二、利息的实质三、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四、金融交易与货币的时间价值第二节利率分类及其与收益率的关系一、利率的分类二、利率与收益率第三节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一、利率决定理论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第四节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一、利率的一般作用二、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第5单元金融资产与价格第一节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一、金融工具二、金融资产概述三、金融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四、金融资产的配置与组合第二节金融资产的价格一、金融资产的价格二、证券价值评估第三节金融资产定价一、市场估值与定价原理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三、套利定价理论四、资产定价中的金融工程技术第四节金融资产价格与利率、汇率的关系一、资产价格与利率二、资产价格与汇率模块三金融市场第1单元金融市场与功能结构第一节投融资活动与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一、投融资活动二、国际资本流动第二节金融市场分类及其构成要素一、金融市场的分类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三、金融市场体系与构成第三节金融市场的功能及其发挥一、金融市场的一般功能二、金融市场功能发挥的条件第2单元货币市场第一节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一、货币市场的特点二、货币市场的功能第二节同业拆借市场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含义二、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功能三、同业拆借的期限与利率四、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第三节回购协议市场一、回购协议与回购协议市场二、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及其目的三、回购协议的期限与利率第四节国库券市场一、国库券的发行市场二、国库券的流通市场三、我国的国库券市场第五节票据市场一、商业票据市场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三、票据贴现市场四、中央银行票据市场第六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一、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功能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期限与利率四、我国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第七节国际货币市场一、国际货币市场的概念二、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三、欧洲货币市场中的重要子市场第3单元资本市场第一节资本市场概述一、资本市场的含义二、资本市场的特点三、资本市场的功能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第二节证券发行与流通市场一、证券发行市场二、证券流通市场第三节资本市场的投资分析一、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二、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第四节资本市场国际化一、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含义与衡量二、主要国际资本市场三、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第4单元衍生工具市场第一节衍生工具概述一、衍生工具二、衍生工具的产生三、衍生工具的分类第二节衍生工具市场与交易一、远期合约、期货交易与期货市场二、期权交易与期权市场三、互换交易第三节衍生工具的定价一、远期合约与期货定价二、期权定价三、互换价格的确定四、复制与无套利市场均衡模块四金融机构第1单元金融机构体系第一节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功能一、金融机构的产生及其分类二、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功能第二节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与发展一、现代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二、金融机构的经营体制及其演变三、现代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四、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与作用第三节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一、旧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变迁二、新中国成立后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三、中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四、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金融机构体系五、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金融机构体系六、台湾的金融机构体系第2单元存款类金融机构第一节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一、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相互关系二、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运作原理第二节商业银行一、商业银行的演进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三、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与创新第三节政策性银行一、政策性银行的运作特征与作用二、政策性银行的种类三、中国的政策性银行第四节合作金融机构一、合作金融机构概述二、合作金融机构的种类三、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业务与管理第3单元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第一节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发展条件一、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业务特点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发展的条件第二节投资类金融机构一、投资类金融机构概述二、证券公司三、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第三节保障类金融机构一、保障类金融机构概述二、保险公司三、社会保障机构第四节其他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一、信托投资公司二、金融租赁公司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四、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五、金融担保公司六、金融信息咨询服务类机构第4单元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的演进与类型一、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二、中央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三、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四、中央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关系五、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第四节中央银行的运作规范及其与各方的关系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原则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与各方面的关系模块五货币供求与均衡第1单元货币需求第一节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视角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二、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视角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四、货币需求的数量与结构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二、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两个著名的方程式三、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五、货币需求理论的继续发展第三节中国货币需求分析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决定与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二、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三、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与影响因素第2单元货币供给第一节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二、货币供给机制与经济体制三、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与货币供给过程及其特点第二节基础货币一、基础货币及其构成二、基础货币的收放渠道与方式第三节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一、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三、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主要制约因素四、存款扩张的倍数第四节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一、货币乘数及其公式推导二、货币乘数的主要决定因素三、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分析第五节货币供给的数量界限与控制一、货币供给的数量界限二、货币供给的控制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第3单元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平衡一、货币供求均衡原理二、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三、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第二节国际收支及其均衡一、国际收支平衡表二、国际收支的均衡与调节三、国际储备管理第三节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一、对外收支与总供求二、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三、开放经济下的货币需求四、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四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及其度量二、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三、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四、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五、通货膨胀的成及其治理第五节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含义与衡量二、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三、通货紧缩的治理模块六金融调控与监管第1单元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与目标一、货币政策的框架与作用机理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关系四、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第二节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一、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二、可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变量三、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四、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二、一般性政策工具三、选择性政策工具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第四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三、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四、货币政策时滞第五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般作用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三、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四、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第2单元金融监管第一节金融监管原理一、金融监管概述二、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第二节金融监管体制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与变迁二、当前各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简介三、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及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演变第三节金融监管的实施一、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法二、银行业监管三、证券业监管四、保险业监管第3单元金融发展第一节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决定金融二、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推动作用三、金融活动可能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第二节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一、金融创新的概念与分类二、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三、当代金融创新的成因四、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节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金融结构的含义与表现形态二、形成金融结构的基础性条件三、影响金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四、金融结构的分析指标与评价角度五、金融结构的作用与影响第四节经济金融化与金融全球化一、经济金融化二、金融全球化。

中国金融史-教学大纲

中国金融史-教学大纲

《中国金融史》课程教学大纲Chinese Financial History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其中:实践学时: 2 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金融、投资理财修订者:梁悦编写日期 2013.4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金融史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从先秦至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和信用制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金融历史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为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当今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国金融史》从历史角度建立对金融的认识,为学习其他金融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对中国金融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货币和信用制度的得失。

要求学完该课程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当前金融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对实际金融事例的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绪论教学内容:中国金融史的任务和中国金融的悠久发展历程,金融制度的古今之别,中国古代金融以及金融思想的特点,中国金融的近现代之路。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金融以及金融思想的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金融思想的特点。

第二部分先秦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先秦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先秦时期的货币理论,信用理论教学难点:先秦时期的货币理论第三部分秦汉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秦汉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币制,王莽的货币改制,西汉时期的货币信用理论,东汉的反对高利贷理论教学难点:王莽的货币改制第四部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贵金属金银渐趋消失,官府赈贷与质库,废钱用谷帛之争,南朝围绕货币不足展开的争论教学难点:质库,废钱用谷帛之争第五部分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隋唐五代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隋朝货币的统一和流通,唐代的飞钱、便换,官营汇兑理论教学难点:飞钱,官营汇兑理论第六部分两宋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两宋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宋代的纸币,存款、兑换与汇兑业务和商业信用,货币的本质、职能与铸币理论,纸币理论教学难点:宋代的纸币,铸币理论,纸币理论第七部分辽夏金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辽夏金时期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辽代的货币和信用,西夏的货币和信用,金代的货币和信用第八部分元代的金融教学内容:元代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元代的纸币及其管理和通货膨胀,元代的信用机构,纸币的发行与流通思想和治理纸币贬值的思想教学难点:元代的通货膨胀,治理纸币贬值的思想第九部分明代的金融教学内容:明代的货币、信用、金融理论教学重点:明代的纸币、铜钱、白银,钱铺的兴起和汇兑的重现,货币流通思想教学难点:钱铺的兴起,货币流通思想第十部分清代前期的金融教学内容:白银主要通货地位的确立,清前期制钱的铸造与流通,清代前期的信用和金融理论教学重点:清前期的银两制度,铜钱的流通和银钱比价,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对银荒以及纸币发行的争论教学难点:银荒以及纸币发行的争论第十一部分清代后期的金融教学内容:清代后期的货币、信用、金融思想以及清末金融风暴教学重点:两元并用,外国金融势力的入侵和我国新式金融机构的兴起,1883年的上海金融风潮教学难点:洋务运动时期的金融思想、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的金融思想第十二部分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北洋政府时期的货币流通情况和金融思想,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的扩张,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拓展教学重点:滥铸铜元和繁杂的纸币,外国在华银行势力的涨消及其掠夺活动,我国的国家银行、民族资本银行、地方银行以及各种金融市场,各种金融思想教学难点:孙中山的金融思想,章太炎的货币金融学说第十三部分南京政府前十年的金融教学内容:南京政府金融体系的建立,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发展,废两改元与币制改革,国际金融资本吞噬中国的新步骤,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教学重点:四行二局金融体系的形成,全国金融中心的形成,法币政策的推行,东北金融的殖民化发展,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机构和货币教学难点:四行二局金融体系,法币政策的推行第十四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国统区的金融和法币的膨胀,沦陷区的金融,抗日根据地金融的发展教学重点:抗战初期的金融管制,整顿金融业,法币膨胀、物价上涨及其对策,日伪对华北、华中地区的金融掠夺,根据地货币和货币斗争教学难点:法币膨胀、物价上涨及其对策第十五部分南京政府终结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南京政府金融体系从高度垄断到瓦解,民族资本金融业的衰退,外国在华资本的撤退,国民党政府货币制度的崩溃,新民主主义金融的胜利以及这一时期的金融思想教学重点:币制的最后崩溃,民族资本银行业务的萎缩,中国人民银行的创立和货币的统一,新金融体系的建立教学难点:国民党政府货币制度的崩溃第十六部分新中国建立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新中国金融体系和人民币制度的建立,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教学重点:整顿和改造民族资本的金融机构,建立独立、统一的币制,稳定金融物价,制止通货膨胀教学难点:建立独立、统一的币制第十七部分“一五”计划建设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三大改造”,高度集中金融体制的建立教学重点:发行新人民币,健全币制,高度集中金融机构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建立教学难点:高度集中金融机构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建立第十八部分“大跃进”及调整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大跃进”时期的金融形势和对金融工作的调整教学重点:盲目发展的金融工作及其失误和造成的后果,金融领域的治理工作和调整治理工作取得的成就第十九部分“文革”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文革”时期的金融政策,“文革”对我国金融体制的影响教学重点:“文革”前、中、后期的金融政策,否定商品货币的作用、金融工作遭受严重破坏、国家经济生活受到摧残教学难点:“文革”对我国金融体制的影响第二十部分拨乱反正时期的金融教学内容:金融业的拨乱反正,整顿金融事业教学重点:经济建设中“左”的失误及其后果,指导思想的端正,整顿机构、制度,加强业务工作教学难点:整顿机构、制度,加强业务工作第二十一部分迎接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教学内容: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金融市场的发育,改革发展信用业务,社会保障体系的突破,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教学重点: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构的确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商业银行信用业务的拓展和改革支付结算制度,保险业的快速恢复发展与市场化改革教学难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保险业的市场化改革第二十二部分新中国各时期的金融政策思想教学内容:建设新中国的金融政策思想,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政策思想和市场经济时期的的金融政策思想教学重点:“三平”思想,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思想,金融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实施间接金融调控、突破金融禁区教学难点:实施间接金融调控、突破金融禁区第二十三部分新中国以来的港澳台金融教学内容:台湾的金融、香港的金融、澳门的金融教学重点:台湾各时期的金融及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稳定的货币政策和港式货币发行、自由经济政策与监督干预,澳门的货币制度和金融体系的构造,内地与港澳台的金融联系教学难点:内地与港澳台的金融联系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1.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等,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方案,重点讲解学习思路与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作业讲评。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价值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和流动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投资、风险管理、银行学、资本市场和公司财务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具,提高他们在金融领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

2、熟悉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法规,了解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的特性和风险。

3、掌握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能和运营模式,了解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特点和业务范围。

4、理解公司财务的基本概念和决策方法,包括资本结构、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

5、提高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金融学基础概念:货币、信用、利率、汇率等基本金融概念的解释和讨论。

2、投资组合理论:介绍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效前沿、最优投资组合等。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讲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4、期权定价模型:介绍期权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二叉树模型、Black-Scholes模型等。

5、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介绍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法规,以及金融机构的职能和运营模式。

6、公司财务:讲解公司财务的基本概念和决策方法,包括资本结构、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

7、风险管理:介绍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措施等。

8、金融监管与法规:讲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相关法规,以及它们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9、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讨论、小组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金融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金融领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金融学黄达精简版教学大纲

金融学黄达精简版教学大纲

金融学黄达精简版教学大纲金融学黄达精简版教学大纲金融学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商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资金的流动、风险管理和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黄达教授是金融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的教学大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学院的金融学课程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黄达教授的金融学教学大纲进行精简,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部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是金融活动的核心,它是各种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金融市场的分类、功能和参与者。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金融机构的角色和职责,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

第二部分: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上常见的交易工具,例如股票、债券和期货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金融产品的概念和种类,如贷款、储蓄和保险等。

第三部分: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中无法避免的因素,它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的定义和评估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工具,以帮助机构和个人有效地管理风险。

第四部分:金融政策与金融监管金融政策是国家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和调控的手段。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金融政策的目标和措施。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和运作方式。

第五部分: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理论是金融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假说和投资组合理论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不同的金融理论和模型,并探讨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金融创新和金融工程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

总结通过学习黄达教授的金融学教学大纲,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金融政策与金融监管以及金融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金融学的知识。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政策时滞
阐述货币政策从制定到实 施再到产生效果所需的时 间过程,包括内部时滞和 外部时滞。
货币政策效应
评估货币政策实施后对宏 观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如 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 收支等。
04
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
金融风险类型及识别
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如利率、 汇率、股票价格等)而导致的 损失风险。
风险量化
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对 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
风险缓释
采取适当措施,降低风险 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转移
通过保险、对冲等手段, 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风险报告与监控
定期生成风险报告,对风 险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
金融监管体系及实践
监管机构与职责
介绍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如中央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等
金融市场的分类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 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 黄金市场等。
金融机构类型及功能
金融机构的定义与分类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包括银行、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
银行主要提供存贷款、支付结算等服务;证券公司负责证 券发行与交易;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基金公司则进行 基金管理等。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提 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促进金融市场 的发展。
金融市场与机构的互动关系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推动金融体系的 稳健运行。
03
货币与货币政策
货币本质及职能
01
02
03
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 发展过程,探讨货币的本 质属性和功能。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金融体系概述学时:第1 周,共3 学时教学目的:金融体系是金融运行的基础,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其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

因此,我们在学习金融课程之初,分析金融运行之前,首先应该讨论金融体系。

从而为第二、三篇分析金融运行奠定必要的金融体系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金融体系的涵义,功能,分析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金融体系功能的有效发挥的制约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金融体系是由各构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不同的要素组合构成不同的金融体系,各构成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每一要素功能的有效发挥都以相关要素的协调一致为前提.教学内容第一节金融体系及其功能一、金融体系二、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四、金融体系的功能金融体系的构成一、融体系的构成要素二、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交易对象三、金融机构:交易中介四、金融市场:交易场所五、金融制度:交易规则第三节金融体系的演变一、金融创新的背景二、金融创新的主要理论三、金融创新的作用(双刃剑)四、金融创新的种类五、金融国际化趋势思考题:1、金融制度创新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作用有哪些?2、直接融资有哪些优、缺点?3、金融体系有哪些基本功能?4、简述“ 约束引致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5、简述“ 规避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6、简述“ 交易费用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7、试述金融创新的种类8、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本章参考文献1.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新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2.张亦春:《现代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3.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章金融资产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金融资产的种类及其创新金融资产形态的演进、金融资产的特性等总体上有所了解,使学生掌握各种金融资产的种类、特性与功能等教学重点:货币资产;信用资产;权益资产;衍生工具种类、特性与功能等教学难点:衍生工具的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金融资产概述一、金融资产二、金融资产的特性三、金融资产的基本种类及创新种类第二节货币资产一、货币的三大基本职能二、货币的种类三、货币的计量第三节信用资产一、信用与信用资产二、商业票据三、银行票据四、贷款五、债券第四节权益资产一、股票的基本特性二、股票的种类第五节金融衍生资产一、金融期货二、金融期权三、金融互换思考题:1、债券主要有哪些类型?2、与其它方式相比,商业票据融资有何特点?3、简述股票的种类及各种股票的特征4、简述金融期货、金融期权、货币互换的基本类型5、法博齐和莫迪利亚尼(1998)认为,金融资产具有哪些特殊性质?6、简述金融资产的创新种类7、货币逐步演变、形成了哪些种类?本章参考文献1.Amram M,Kulatilaka N.Real Options:Managing Strategic Investment in an Uncertain World.Boston, Ma.Harvard Busine School Pre,19992.叶永刚:《国际金融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金融简史教学大纲

中国金融简史教学大纲

《中国金融简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31学时:18学分:1一、课程简介《中国金融简史》是研究从先至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和信用制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

本课程将金融基本原理与金融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地勾勒了金融学的脉络框架,论述了货币与金融的发展规律。

二、课程的类别、作用和目标本课程属于金融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金融历史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为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当今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中国金融简史是考查课程。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中国金融简史》的先修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等。

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等课程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金融简史》从历史角度建立对金融的认识,为学习其他金融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

《中国金融简史》作为专业选修,为学生继续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当代金融理论前沿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容(一)《中国金融简史》理论教学容主要教授:中国历代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等知识。

(二)课程重点、难点1.金融历史规律的理解。

学生要在通过有限的课程中掌握各个时期货币制度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是本课程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2.金融事例分析。

通过对中国金融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货币和信用制度的得失。

要求学完该课程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当前金融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对实际金融事例的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中西方金融史 教学大纲

中西方金融史  教学大纲

中西方金融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60515Z10课程名称:中西方金融史/Finan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适用专业:金融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袁远福主编.中国金融简史(第三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2.王志军主编.欧美金融史(第二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3.石毓符主编.中国货币金融史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4.洪葭管主编.中国金融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5.陈雨露主编.世界是部金融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在我国金融力量快速发展、世界金融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兼具理论性和实务性。

开设《金融史》课程的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金融知识结构,使学生正确认识金融在世界各国漫长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史中的强大作用。

促进学生正确认识金融工具创新的作用与风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而务实的先进金融理念、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金融实践、塑造学生成为金融制度完善的积极推动者。

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都将金融史列为金融学专业的重点骨干课程,我国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差距并积极弥补。

开设该课程的主要意义在于让学生掌握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主要国家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制度产生演变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为解决现代实际金融问题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下基本内容:世界主要国家金融工具产生、演变的脉络;世界主要国家信用发展的类型与特点;世界主要国家金融机构产生、演变的规律;世界主要国家金融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作用与发展脉络;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的重大事件对该国与世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能力:本课程应当培养学生总结金融现象、归纳金融问题和创新金融方案的能力,通过学习,能够针对具体国家的金融事件,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国际金融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国际金融概述1. 国际金融的定义和范围2. 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和特点3. 国际金融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国际金融市场和工具1. 外汇市场和汇率制度- 汇率理论和汇率决定因素- 汇率制度的分类和变动机制-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交易方式2. 国际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特点和功能 - 国际股票市场的分类和交易方式 - 国际债券市场的分类和发行方式3. 衍生品市场- 期货市场和期货合约的特点和功能 - 期权市场和期权合约的特点和功能 - 互换市场和互换合约的特点和功能第三部分:国际金融风险管理1. 汇率风险管理- 汇率风险的定义和种类- 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策略- 汇率风险管理的实践和案例分析2. 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风险的定义和种类- 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和策略- 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践和案例分析3. 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的定义和种类- 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和策略- 市场风险管理的实践和案例分析第四部分:国际金融政策和监管1. 国际金融政策- 国际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国际金融合作和协调机制- 国际金融政策的影响和评估2. 国际金融监管- 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和框架- 国际金融监管的原则和规则- 国际金融监管的挑战和改革第五部分:国际金融实务1. 国际财务管理- 国际投资和融资决策- 国际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管理 - 国际资金流动和资金管理2. 跨国公司金融-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 跨国公司的国际融资和风险管理- 跨国公司的国际税务和合规管理3. 国际金融案例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和工具的实际应用-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和政策调整的案例分析- 国际金融实务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以上是一个简要的国际金融教学大纲,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国金融史教学大纲

中国金融史教学大纲

中国金融史教学大纲第一节绪论一、中国金融史的概念与任务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历程二、金融制度的古今差异货币制度、信用制度三、中国古代金融的特点货币、信用四、中国古代金融思想特点1.官营的金融理论2.优秀的金融理论3.民族的金融理论五、中国金融的近现代之路1.分期2.评介3.式微原因第二节先秦——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融一、先秦货币:1.商、西周时期的货币2.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信用:1.种类和形式2.春秋战国时期高利贷的盛行金融理论:1.货币理论2.信用理论二、秦汉货币:1.秦始皇统一币制2.西汉的币制3.王莽的货币改制4.东汉的货币信用:秦代、西汉、东汉金融理论:1.西汉的货币信用理论2.东汉的反对高利贷理论三、三国魏晋南北朝货币:1.金属铸币的流通2.实物货币的盛行3.贵金属金银渐趋消失信用:1.官府赈贷与官负民债2.寺院经济与质库3.寺院外的高利贷金融理论:1.钱神论2.废钱用谷帛之争3.南朝围绕货币不足展开的争论第三节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金融一、隋唐五代货币:1.隋朝货币的统一和流通2.唐代的货币3.五代十国的货币信用:1.隋朝的公廨钱2.唐代的信用3.唐代的飞钱、便换金融理论:1.禁贮钱理论2.官营汇兑理论3.其他金融理论二、两宋货币:1.宋代的金属货币流通2.宋代的纸币信用:1.高利贷资本的活跃及其作用2.存款、兑换与汇兑业务3.商业信用金融理论:1.货币的本质、职能与铸币理论2.纸币理论3.围绕官营借贷的争论第四节辽夏金——元时期的金融一、辽代:货币与信用二、西夏:货币与信用三、金代:货币与信用四、元货币:1.元代的纸币2.元代纸币的管理3.元代的通货膨胀4.元代的金属货币及贝、盐币5.元代钞币的流出信用:1.元代的信用机构2.元代的高利贷金融思想:1.纸币的发行与流通思想2.治理纸币贬值的思想3.货币基本理论认识第五节明代——清代前期的金融一、明代货币:1.明代的纸币、铜钱和白银信用:1.明代信用的一般形式2.钱铺的兴起3.汇兑的重现金融思想:1.货币基础理论2.货币流通思想二、清代前期货币:1.白银主要通货地位的确立a、清前期的银两制度b、白银的供需2.清前期制钱的铸造与流通a、制钱的铸造b、清前期铜钱的流通c、清前期的银钱比价信用:1.信用一般之形式2.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金融理论:1.清前期关于银荒的争论2.对纸币发行的争论第六节清代后期——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一、清代后期货币:1.两元并用2.制钱铜元3.各种纸币信用:1.外国金融势力的入侵2.我国新式金融机构的兴起3.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清末的金融风潮:1.1883年的上海金融风潮2.贴票风潮3.橡皮股票风潮金融思想:1.洋务运动时期2.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二、北洋政府1、货币流通情况①持续的两元并用②滥铸铜元③繁杂的纸币2、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的扩张①外国在华银行势力的涨消及其掠夺活动②中外合资银行③银行团的“善后大借款”3、我国金融业的发展①国家银行②民族资本银行③地方银行④传统的金融机构4、金融市场的拓展①拆借市场②证券市场③贴现市场④黄金、白银市场⑤保险市场5、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思想①孙中山的金融思想②朱执信的纸币兑换品论③廖仲恺的货物本位论④章太炎的货币金融学说第七节南京政府时期的金融一、政府初期(1928-1937年)1、南京政府金融体系的建立①四行二局金融体系的形成②兼并与控制国内银行机构2、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发展①民族资本银行业继续发展②传统金融业的衰落③全国金融中心的形成3、废两改元与币制改革①废两改元的实现②法币政策的推行4、国际金融资本吞噬中国的新步骤①东北金融的殖民化发展②争夺中国货币支配权5、革命根据地的金融①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机构②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③革命根据地的货币二、抗战时期(1937-1945年)1、国统区的金融①抗战初期的金融管制②“四联总处”的设置③整顿金融业④战时金融业的变化2、法币的膨胀①法币膨胀②物价上涨及其对策3、沦陷区的金融①伪满时期的东北殖民化金融②日伪对华北、华中地区的金融掠夺4、抗日根据地金融的发展①根据地金融机构的建立②根据地货币和货币斗争三、终结时期(1945-1949年)1、南京政府金融体系(从高度垄断到瓦解)①接收敌伪金融资产②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2、民族资本金融业的衰退①管制法令的出台②民族资本银行业务的萎缩③金融投机猖獗、资本转移外逃3、外国在华资本的撤退①外国在华银行的变化②外国银行和资本从中国大陆撤退4、国民党政府货币制度的崩溃①金圆券取代法币②币制的最后崩溃5、新民主主义金融的胜利①中国人民银行的创立和货币的统一②货币斗争的胜利③城市金融管理的起步④新金融体系的建立6、金融思想①国民党政权经济官僚的金融主张②新民主主义革命金融理论第八节新中国建立——“一五”计划建设时期的金融1、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①独具特色的建设之路②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和发展③接收官僚资本金融机构,取消外国在华银行特权④整顿和改造民族资本的金融机构2、人民币制度的建立①建立独立、统一的币制②肃清国民政府、地方政府的货币③收回各解放区的货币④禁止金银、外币流通3、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努力①稳定金融物价,制止通货膨胀②为恢复和发展经济提供信用与保险的支持③建立新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1.1 课程简介
1.2 目标和目的
1.3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
二、金融学基础知识
2.1 金融学概述
2.2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2.3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特点
2.4 金融中介与金融创新
三、货币与信用
3.1 货币的定义与功能
3.2 货币的价值与货币供求
3.3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
3.4 信用的概念与信用评级
3.5 信用市场与信用衍生工具
四、金融市场
4.1 证券市场
4.1.1 股票市场
4.1.2 债券市场
4.1.3 衍生品市场
4.2 期货市场
4.3 外汇市场
4.4 金融市场监管与发展
五、投资与理财
5.1 投资的基本概念与原则5.2 投资组合与资产配置5.3 股票投资与分析。

中国金融史教学大纲

中国金融史教学大纲

中国金融史教学大纲课程代码:314.136.1课程名称:中国金融史英文名称:任课教师:吴景平学分:2 周学时: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教学目的:研究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货币和信用关系及相关机构、市场和制度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揭示内在的规律性;同时也要研究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金融政策、金融思想和实践,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打下金融史方面的基础。

教材:《中国金融史》,洪葭管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导论一、研究对象二、分期和基本线索三、研究意义和方法四、主要参考文献说明第一讲古代货币和信用机构第二讲晚清币制概况第三讲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和主要活动第四讲中国旧式金融机构的演变第五讲中国通商银行和其他华商银行的产生第六讲中国国家银行的产生和演变一、户部-大清银行、中国银行二、交通银行三、中央银行四、中国农民银行第七讲区域性金融集团的形成与发展一、区域性金融集团形成的背景二、南三行的产生和发展三、北四行的崛起和联合经营四、江浙财团问题第八讲金融业同业组织的发展演变第九讲币制改革第十讲外汇市场第十一讲交易所第十二讲建国初期的货币制度和金融业参考书目中国金融史洪葭管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3年清代货币金融史稿杨端六编著,三联书店 1962年中国古近代金融史叶世昌潘连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中国近代金融史,盛慕杰于滔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1985年中国近代货币史,魏建猷著群联出版社 1955年中国金融思想史姚遂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中国金融通史李飞等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年中国货币理论史上下册,叶世昌等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86、1993年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一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书局1964年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一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二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华民国金融法规档案资料选编上下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档案出版社1990年上海钱庄史料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中国通商银行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五谢俊美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中国银行行史资料汇编(上编)中国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档案出版1991年交通银行史料,交通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中国金融出版1995年、2000年中国农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年金城银行史料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四联总处史料,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合编,档案出版社1993年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旧中国的股份制上海市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6年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金融卷 1949-1952、1953-195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汇丰香港上海银行(汇丰银行百年史)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译,中华书局1979年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汪敬虞著,人民出版社1999年外国银行在中国寿充一、寿乐英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大清银行史孔祥贤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中国银行行史(1912-1949)卜明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5年中国银行行史(1949-1992)孙昌基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年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程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近代中国金融业管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中国中央银行研究(1928-1949)刘慧宇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江浙金融财团研究姚会元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陈光甫和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中央银行史话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旧上海的金融界(上海文史资料第6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法币、金元券和黄金风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中国十银行家徐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国典当制度史刘秋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近代上海金融市场洪葭管张继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024版《金融学基础》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2024版《金融学基础》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金融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金融意识和风 险意识。
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包括相关学术期刊、金融网站、政策文件等,以辅助学 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
学习资源
提供课程PPT、案例分析、在线测试等学习资源,以满 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02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概述
01 金融市场的定义
《金融学基础》教学 大纲讲课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 货币与货币政策 • 信用与利率 • 金融市场交易工具 • 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金融学基础》课程概述
01 课程性质
《金融学基础》是金融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 学生打下坚实的金融理论基础。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定义、编制目的和重要意义。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详细解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经 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
介绍如何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来了解一国的经 济状况和对外经济关系。
汇率制度类型及特点比较
汇率制度类型
涉及货币的本质、职能,以及中央银行如 何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金融机构及其业务
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 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和服务。
金融风险与管理
包括金融风险的类型、识别、度量和管理 方法。
案例分析讨论
金融市场案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市场案例,如股市崩盘、债券违约等,进行 深入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风险。
货币政策时滞 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 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包括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经济学-(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课程内容:1、货币的起源2、形形色色的货币3、货币的职能4、货币的定义5、货币制度基本要求:1、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币材的发展2、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3、掌握货币的定义及货币职能本章重点:货币的定义和职能本章难点:货币制度的理解第二章信用课程内容1、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2、高利贷信用3、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4、现代信用的形式5、信用与股份公司基本要求:1、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2、了解高利贷的特点及其发展;3、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4、理解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5、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

本章重点:信用的概念和现代信用的形式本章难点: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课程内容1、利息2、利率及其种类3、单利与复利4、利率的决定5、利率的作用基本要求:1、掌握利息、利率的一般概念2、掌握利率的种类3、理解复利公式的运用4、掌握利率的决定理论和作用本章重点:1、利率的决定2、利率的种类本章难点:复利的运用第四章金融市场课程内容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2、金融工具3、证券市场4、金融衍生工具5、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基本要求:1、掌握金融市场及其要素2、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3、了解证券市场及金融衍生工具本章重点: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2、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

本章难点:证券市场的概况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课程内容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2、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要求:1、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2、掌握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本章重点:金融机构体系的几个组成部分本章难点:了解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第六章存款货币银行课程内容1、商业银行产生和发展2、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3、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4、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5、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6、金融创新7、信用货币的创造8、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基本要求:1、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2、理解金融创新的内容3、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4、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三大类业务5、掌握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原理6、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理论。

金融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金融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金融学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三、课程简介: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金融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金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使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金融工具的功能。

(3)使学生熟悉金融监管体系及政策法规。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金融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金融素养和综合素质。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

五、教学内容:1. 金融学导论(1)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金融学的产生与发展(3)金融学的学习方法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1)金融体系概述(2)金融市场概述(3)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3. 金融工具与金融衍生品(1)金融工具概述(2)金融衍生品概述(3)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监管4.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1)货币政策概述(2)金融监管概述(3)金融监管的政策与措施5. 金融市场主体与行为(1)金融机构概述(2)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分析(3)金融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6. 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1)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2)金融市场与通货膨胀(3)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7. 金融风险管理(1)金融风险概述(2)金融风险的识别与评估(3)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金融模拟实验、实地调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简史教学大纲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金融简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31
学时:18
学分:1
一、课程简介
《中国金融简史》是研究从先秦至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和信用制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

本课程将金融基本原理与金融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地勾勒了金融学的脉络框架,论述了货币与金融的发展规律。

二、课程的类别、作用和目标
本课程属于金融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金融历史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为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当今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中国金融简史是考查课程。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国金融简史》的先修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等。

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等课程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
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金融简史》从历史角度建立对金融的认识,为学习其他金融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

《中国金融简史》作为专业选修,为学生继续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当代金融理论前沿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
(一)《中国金融简史》理论教学内容
主要教授:中国历代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等知识。

(二)课程重点、难点
1.金融历史规律的理解。

学生要在通过有限的课程中掌握各个时期货币制度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是本课程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2.金融事例分析。

通过对中国金融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货币和信用制度的得失。

要求学完该课程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当前金融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对实际金融事例的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第一章明清前信用和货币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先秦、秦至隋、唐宋元朝时期的信用和货币。

第一节先秦的货币和信用
一、先秦货币
二、先秦的信用
第二节秦至隋朝的金融
一、秦至隋朝的货币
二、秦至隋朝的信用
第三节唐宋元朝金融
一、唐高祖时期的币制改革
二、宋朝币制特征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四、唐朝的汇兑和货币兑换业务
第四节明清(鸦片战争前)的金融
一、明清时期的钱币
二、明清(鸦片战争前)的信用和信用机构
第二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金融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鸦片战争后货币制度、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扩展,中国银行业的兴起。

第一节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
一、晚清银钱制度及其弊端
二、钱庄的发展和演变
三、票号由兴盛到衰落
第二节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扩展
一、外国银行的设立
二、资金来源
三、主要活动
第三节中国银行业的兴起
一、历史条件
二、中国通商银行的建立
三、户部银行
四、交通银行
五、早期中国银行业兴起所表现的特点
第三章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业的发展。

一、“善后大借款”
二、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第四章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币制改革。

第一节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
一、设立中央银行
二、控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三、设立中国农民银行
四、设立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
五、推行合作金库
第二节币制改革
一、英国、美国对中国货币支配权的争夺
二、废两改元和法币改革
第三节货币制度的总崩溃
一、法币加剧恶性膨胀
二、法币继续恶性膨胀下的黄金政策
三、法币继续恶性膨胀下的外汇政策
四、金圆券的出笼及其崩溃
五、官僚资本外逃
六、银元券的垂死挣扎
第五章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及大一统的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
二、1952——1978年:大一统金融体系的形成
第六章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新时期金融体系的建立。

一、中央银行地位的确立
二、恢复和设立国有专业银行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
四、政策性银行的建立
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
六、2003年开始,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七、农村信用社改革
八、城市信用社的清理整顿
九、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五、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习题等方法与形式组织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的方式:
(一)分析各个时期的金融现象,提高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从先秦至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和信用制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

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与学互动始终贯穿教学全过程,辅之课堂内外的讨论,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课堂案例分析、课堂或课后的作业练习、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师精讲与学生多练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二)提供课外阅读线索,鼓励并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
向学生推荐、介绍和点评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在阅读中进行学习金融发展的历史,并深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应用多媒体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参考书
[1] 姚燧. 中国金融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陈雨露, 杨忠恕. 中国是部金融史.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3] 洪葭管. 中国金融通史.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 杨端六. 清代货币金融史稿. 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