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

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

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也是世界各地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据统计,全球约有13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

本文将探讨中国高血压的流行情况以及目前的防治现状。

一、高血压在中国的流行情况高血压在中国的流行程度持续上升,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27%,相当于全国超过3亿的高血压患者。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上升。

导致高血压流行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和肥胖、心理压力等。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大、饮食结构日益单一,这些因素导致了高血压的高发。

二、中国高血压的防治现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推行社区管理模式,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

高血压患者可以享受血压监测、定期随访、药物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在医疗领域,中国的高血压防治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临床药物的研发不断提升,治疗方案也更加个体化和科学化。

此外,国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支持力度,以提高高血压筛查和治疗的质量。

然而,中国高血压防治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高血压防治工作尚未形成高效的机制,缺乏长期的跟踪和管理体系。

其次,医疗资源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防治仍存在较大的困难。

此外,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有待提高,很多人缺乏自觉进行高血压筛查和治疗。

三、未来高血压防治的方向为了应对高血压的挑战,中国需要在政策、资源和社会层面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效果。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加大高血压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和意识。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综述>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杨慧1,郭晓雷2,马吉祥2,于保荣1,徐爱强(通讯作者)1,2(11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济南 250012; 21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53(2011)09-0809-05第一作者简介:杨慧(1986~),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摘要: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本文就国内外高血压流行现状和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疾病负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全面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和疾病负担,可以为科学制定高血压防控策略,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1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111 高血压的患病率据世界卫生组织(WH O)估计[1],2002年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

Kearney 等分析了1980~2002年的相关文献,按照现在的发病率水平,预计2025年全球高血压总患病率将由2000年的2614%,上升为2912%[2]。

不同地区和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较大。

总的说来,欧美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高血压患病率约20%~50%[3]。

波兰的患病率最高,1987~1988年波兰的M ON ICA 研究[4]中45~6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7017%(男性6819%、女性7215%)。

一项对比分析研究显示[5],20世纪90年代北美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2716%,欧洲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412%。

发展中国家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

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期筛查与监测
总结词
早期发现和监测高血压
详细描述
开展定期的高血压筛查和监测,对于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高 血压对健康的危害。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总结词
综合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同时 结合非药物治疗,如改变生活方式、控制 体重、减少盐摄入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 效果。
社区干预与政策支持
总结词
社区和政策层面的支持与干预
详细描述
通过社区层面的健康促进活动,如组织运动 、提供健康饮食建议等,同时制定相关政策 ,如限制盐的添加、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 以支持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05
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的挑战与展望
调查方法的局限性
血压测量误差
血压测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测量设备的准确性、测量者的操 作规范性以及被测量者的生理状态等,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 。
样本代表性
流行病学调查通常需要大样本量,但要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并不 容易,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或地理区域。
调查成本高昂
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包括数据收 集、处理和分析等环节,成本较高。
数据质量的保障问题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来源 可能涉及多个渠道,如医 疗机构、社区调查和实验 室检测等,数据的可靠性
影响
高血压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均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医疗负担和经济负担。
02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抽样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
从目标人群中随机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估计 整体情况。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和进展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和进展
6.为更易使血压达标,抗高血压治疗应在心血管损害前开始。
高危患者降压达标的证据
王文,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6(6月),14(6):420-422
对象 冠心病 心梗 脑血管病后 心血管高危人群 糖尿病、慢性肾病 正常高值血压伴CV
血压目标(mmHg)
< 130/80 (DBP ≮ 70 mmHg)
3
易患高血压的对象
1.血压130-139/85-89mmHg 2.超重或肥胖(BMI>24kg/m2) 3.长期高盐饮食( 盐>6g--10 g / d ) 4.长期过量饮酒(白酒> 2两/d) 5.高血压家族史 6.男≥55岁、更年期后女性
北京地区35-64岁2740人血压120-139/80-89mmHg 正常高值者10年高血压患病率变化(1992--2002)
图2
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200
心脑血管病
150
肿瘤 呼吸病
100
损伤/中毒
消化病
50
传染病
0 1990
1995
2000 2005(年)
内容提要
1. 高血压发病及危害 2. 高血压的预防 3. 我国高血压防治研究的方向 4. 我国高血压防治对策
基线血压(mmHg)与总心血管事件
RR
发病的相对危险(RR)
< 130/85 (双颈动脉严重狭窄慎用) < 130/80 < 130/80 < 130/80
降压药
【分类】 利尿剂 交感神经抑制药 血管扩张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钙拮抗剂
单药与联合治疗的选择
轻型高血压 低危/中危, 常规血压目标
低剂量单药
在两者中选择
2-3级高血压 高危/很高危 血压目标更低

高血压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

高血压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

高血压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不断上升。

它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多种并发症。

本文将概述高血压的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定义、流行现状、危害,以及近年来在高血压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发现,最后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持续异常增高,产生对血管壁的压力,导致血管受损和功能障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收缩压≥140毫米汞柱(mmHg)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现状十分严峻,全球患病率约为24%,每年因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

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受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还会对重要脏器如心、脑、肾造成损害,导致功能衰竭。

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血压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发现:引发高血压的原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饮食、身体质量指数(BMI)、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其中,遗传因素是高血压发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环境因素如饮食、生活习惯等也对高血压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高血压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发现,高血压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性别和年龄对高血压的发病有重要影响。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后发病率上升。

高血压发病还呈现出地域差异,部分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研究还发现,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9%。

药物治疗的新发现:降压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有关降压药物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例如,沙坦类降压药物在降压的同时还能改善肾脏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新型降压药物如直接口服的利尿剂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选择,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有研究发现,不同降压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佳。

我国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可改变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

我国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可改变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

我国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可改变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里不断上升,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中尤为突出。

患有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关键之一。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全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已接近4亿,其中包括许多未被诊断和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青年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有关。

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缺乏体育锻炼、饮酒过量、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越来越重视。

通过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血压的发生或者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研究表明,改变生活方式和改善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

首先,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过量摄入盐分是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减少盐分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压,推广低盐饮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

此外,适量的补充钙和镁也有助于调节血压。

均衡饮食、多食蔬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品的摄入,对预防高血压具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车等,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心脏肌肉的力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心血管的整体健康状况。

此外,适量的力量锻炼也有助于降低血压。

再次,合理的精神管理和压力缓解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紧张会使大脑释放出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导致血压升高。

通过增加社交和娱乐活动、积极学习和工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可以减少精神压力,有助于降低血压。

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和治疗进展

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和治疗进展

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和治疗进展一、概述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高血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高血压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高血压患者的行列另一方面,高血压的并发症也日益多样化,除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外,还涉及到认知功能障碍、视网膜病变等多个领域。

这些新趋势的出现,使得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治疗方面,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血压的治疗手段也日益丰富和成熟。

传统的降压药物在降压效果、安全性以及患者耐受性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高血压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也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尽管高血压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高血压的控制率仍然较低。

这主要归咎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不足、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

加强高血压的科普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对于改善高血压的防治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流行趋势日益严峻,治疗进展虽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1. 高血压的定义与危害高血压,又称血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定义为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

具体而言,当收缩压(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超过90毫米汞柱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忽视。

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

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

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高血压的流行和防治形势也备受。

本文将概述中国高血压流行的现状和原因,分析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

这种疾病的危害不容小觑,高血压不仅容易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多种并发症,还会增加死亡风险。

青壮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口结构: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

生活方式: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饮食习惯:摄入过多的盐、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优质蛋白质和纤维素等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他因素:肥胖、糖尿病、吸烟等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很多人缺乏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导致高血压的检出率和控制率偏低。

防治措施不到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在高血压防治方面的投入不够,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医疗水平较低。

患者依从性差: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治疗和长期管理的意识,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

为了有效应对高血压的流行和防治现状,以下建议和措施值得: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媒体、社区和学校等渠道普及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

改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同时,加强心理调适,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和控制率。

同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强化社会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投入,包括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和立法保障等方面。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高血压的现状和流行趋势

高血压的现状和流行趋势

高血压的现状和流行趋势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工作压力加大等因素导致高血压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高血压是一种持续性的血压升高状态,给人体带来很多危害。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的现状以及其流行趋势。

一、高血压的现状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据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属于未被诊断出的高血压患者。

在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2.5亿,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高血压的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不再是仅仅局限于老年人的疾病,而是开始向中青年群体渗透。

二、高血压的流行趋势1. 青少年高血压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改善,青少年触发高血压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研究表明,现代青少年常常过度依赖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分的食物,长期饮食不均衡会导致肥胖和高血压等疾病。

2. 城市化和工作压力导致高血压上升随着城市发展和工作压力的加大,高血压已经成为城市人群中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长期受到压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状态容易出现负面变化,导致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

3.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以引起冠心病、中风等严重疾病。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4. 高血压对经济的影响高血压除了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威胁外,还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和定期检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

而高血压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更是巨大。

三、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为了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控制它的流行趋势,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

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控制体重、避免熬夜等都是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

高血压研究的现状与前沿

高血压研究的现状与前沿

高血压研究的现状与前沿血压是体内血液对动脉壁施加的压力,由心脏收缩和舒张两个阶段产生,单位是毫米汞柱(mmHg)。

高血压指的是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病,会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导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的原因较为复杂,遗传、环境、生活习惯、药物等都可能成为高血压的诱因,其中家族遗传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研究的目前主要集中在疾病机制、预防、治疗等方面。

一、高血压的疾病机制高血压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在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管内膜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导致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细胞内钙离子的异常流动高血压患者在肌细胞内钙离子的异常流动中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血管的舒张收缩功能紊乱。

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失调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种代谢调节系统,它通过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影响血压的稳定性。

在高血压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调,从而加重血管收缩的紊乱和高血压的发生。

二、高血压的预防高血压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均衡的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作用。

推荐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甜食、油腻食物和含糖饮料。

适当摄入低脂肪、低盐、高膳食纤维和高钾的食物,比如粗粮、豆类、鱼类、瘦肉等,能有效减少体内胆固醇和脂肪含量,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2. 科学的运动方式适量的运动是保持血压正常的关键之一。

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例如步行、慢跑、游泳、瑜伽等,并坚持均衡、适量且持续的运动,最好控制在30分钟至1小时的情况下,每周至少3次。

3. 合理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还能避免其他疾病和慢性病的危害。

应该养成定时作息,按时就餐,戒烟限酒等良好生活习惯。

此外,还应该减少压力和负面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三、高血压的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

高血压的现状和流行趋势

高血压的现状和流行趋势

高血压的现状和流行趋势高血压,这个熟悉又令人担忧的健康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它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无声杀手”,悄悄地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

在当今社会,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患有高血压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字。

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造成高血压如此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从体力劳动转向了久坐不动的办公室工作,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

长时间的坐姿,加上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其次,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在我们的餐桌上越来越常见。

过多摄入这些食物,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使血管变得狭窄和硬化,从而引发高血压。

此外,过度饮酒和吸烟也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再看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弹性逐渐下降,血压调节能力也会减弱。

因此,中老年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高血压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

这与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以及巨大的生活压力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地域分布上,高血压的流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高,但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更快。

这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急剧变化有关。

高血压不仅给患者个人带来了痛苦和负担,也给整个社会的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患有高血压的人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这不仅增加了个人的医疗费用支出,也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而且,如果高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等。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生命。

面对高血压的严峻现状和流行趋势,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高血压的现状和流行趋势

高血压的现状和流行趋势

高血压的现状和流行趋势高血压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慢性疾病,它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对高血压的现状和未来流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高血压的现状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长期持续增高的疾病,临床上一般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定义为高血压。

据统计,全球各地高血压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经达到2.6亿,占总人口的近30%,而且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不仅如此,高血压也成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二、高血压的流行趋势1. 越来越年轻化近年来,高血压患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

这主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长时间久坐等不良习惯导致了体内脂肪堆积,加上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等因素,使年轻人也面临着高血压的风险。

2. 高血压的地域差异高血压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

一些城市化程度高、生活水平较好的地区,高血压患者数量相对较高,而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低下、医疗条件欠佳,导致高血压的防治形势更加严峻。

3. 高血压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的主要诱因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也增多,如高盐饮食、偏食、缺乏运动、熬夜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使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4.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高血压还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其他亲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增加。

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合理饮食控制饮食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

减少食盐摄入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同时也要保证膳食均衡,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全谷物等的摄入。

2. 积极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现状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引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该疾病不仅具有高发病率,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研究高血压的流行病学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风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的现状,并介绍一些相关的重要进展。

一、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专业医疗机构的数据收集和个体血压监测等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是主要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之一,通过面对面、电话或网络等方式进行,主要目的是了解人群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家族史等与高血压相关的因素。

专业医疗机构的数据收集则是通过搜集医院、诊所等机构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发病率、治疗情况等。

而个体血压监测是运用血压计等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更精确地记录个体的血压变化情况。

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通过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高血压的流行特点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常见于老年人、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等。

同时,高血压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结构等密切相关,其中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此外,高血压还与高血脂、高血糖等相关,这些因素会相互作用,导致心脑血管病等严重后果。

三、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的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首先,一些研究揭示了高血压的遗传机制,发现多个基因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为高血压的早期预警和个体治疗提供了基础。

其次,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噪音、工作压力等,这些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措施。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风险因素,如夜间睡眠障碍、肾上腺素过度分泌等,这些发现对于高血压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是了解该疾病的底层机制、风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的重要途径。

高血压病的现状、流行趋势和危害

高血压病的现状、流行趋势和危害

高血压病的现状、流行趋势和危害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1.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过去50年,我国曾进行过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

各次调查的总人数、年龄、诊断标准及患病粗率,见表1-1。

虽然各次调查的规模、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尽一致,但基本上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的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

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高血压(占90%),轻度高血压占60%以上。

然而,我国人群正常血压(<120/80mmHg)所占比例不到1/2。

血压正常高值水平人群占总成年人群的比例不断增长,尤其是中青年,已经从1991年的29%增加到2002年的34%,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和患病人数剧增的主要来源。

估计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

1.2.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通常,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可能与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以及北方人群盐摄入量较高有关;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藏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壮族、苗族和彝族等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1.3.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3.1. 高钠、低钾膳食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

我国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我国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我国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高血压,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在我国成人中的流行情况尤为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成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也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深入了解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其研究进展,对于制定有效的高血压防控策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研究进展,包括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高血压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分布特点。

本文还将探讨高血压流行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以及高血压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旨在为高血压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二、高血压流行病学基础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

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高血压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基础是高血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高血压的定义、分类、诊断标准以及流行程度等多个方面。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横断面调查、纵向研究和社区干预试验等。

通过这些研究,科学家们能够系统地收集和分析高血压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数据,从而揭示高血压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规律。

流行病学研究还能够探讨高血压与各种社会、经济、环境、遗传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多变量统计模型,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预测高血压的发展趋势,并为高血压的防控提供更为精确的策略建议。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不同人群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另一方面,高血压的防控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合作,需要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与危害、危险因素控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早期检测及高血压管理策略

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与危害、危险因素控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早期检测及高血压管理策略

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与危害、危险因素控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早期检测及高血压管理策略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与危害1、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高血压可影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成年人。

高血压患数量翻倍,从1990年的6.5亿增长至2019年的13亿。

近半数高血压患者不知晓自己血压状况,且每5例高血压患者中便有约4例未得到充分治疗,高血压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2、高血压危害高血压可导致卒中、心脏病发作、心衰、肾脏损伤等健康问题。

危险因素控制WHO支持通过减少膳食钠摄入、降低饮酒量、控制烟草使用、增加体育活动和改善空气污染状况,来预防高血压。

1、减少钠摄入减少钠摄入是改善健康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

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费用:降低食品中的钠含量;学会阅读说明书,帮助消费者选择钠含量降低的食品;进行大众媒体宣传,改变消费者的钠消费行为;实施公共食品采购和服务政策,减少供应或销售食品中钠含量。

2、控制饮酒饮酒在全球死亡风险中排名第八,与饮酒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损伤肝脏、增加癌症风险等。

血压方面,刚饮酒后血压会显著降低,但数小时后血压出现反弹,且长期饮酒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即使饮酒量较低也同样如此。

3、戒烟吸烟与血压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不但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升高血压,还能降低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戒烟是预防许多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或可使高血压患者显著获益。

2008年,WHO提出的“MPOWER”一揽子控烟措施,或有助于戒烟:监测烟草使用和预防政策;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的伤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增加烟草税收。

4、增加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可促进许多生理反应,从而降低高血压风险。

对于血压正常的成年人,体力活动与高血压发病率呈负相关,且体力活动可降低血压正常及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增强体力活动可改善身体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

久坐尤其是长时间久坐,与较高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关,因此应加强体力活动、改善久坐行为。

疾病负担研究现状及高血压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疾病负担研究现状及高血压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疾病负担研究现状及高血压疾病负担研究进展高血压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致病因素,它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或舒张压≥90 mmHg 。

高血压可造成心脏、血管、脑与。

肾脏等靶器官损害以及代谢改变等全身性疾病,是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

因此,客观、正确、全面、系统地评价高血压疾病负担,可为政策制定者制定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疾病负担研究进展疾病负担是指由于疾病带来的损失,这个损失包括经济上的损失、生活质量的恶化和生命年的损失。

而由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称为疾病经济负担,包括由于疾病、失能(伤残)、早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经济资源。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逐渐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对于疾病负担的研究方法及指标经历了4个阶段。

①1982年以前,疾病负担的研究单纯从死亡的角度出发,认为疾病造成的死亡越多,疾病负担就越大。

在此阶段疾病负担应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死亡率、死因顺位、发病率等传统指标。

然而这些指标都只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某个侧面进行了评价,而没有考虑到诸如残疾、疾病或其他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带来的损失。

②1982年美国CDC提出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p0tential life l0st,YPLL),并派生出许多类似的指标。

在这一时期研究者认为,疾病负担就是疾病造成死亡而引起的个体或人群寿命的减少。

和前一阶段相比对疾病负担认识更为全面,但仍忽略了疾病造成失能的负担。

③1992年世界银行提出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iusted life years.DALY)、1998年Hyder等提出的健康寿命年(healthy life years,HeaLY)。

此阶段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工作的焦点逐渐集中于开发能将死亡和伤残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指标,它主要分为健康期望指标和健康差距指标两类。

高血压流行现状分析报告

高血压流行现状分析报告

高血压流行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广泛流行。

它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重大影响,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

本报告将对高血压的流行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高血压的定义与影响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症,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血压超过正常水平。

它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高血压病例的90%。

高血压可以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心血管系统、肾脏、脑部和眼睛等。

高血压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病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高血压是导致全球72%的脑卒中和49%的冠心病病例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高血压还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全球范围内的高血压流行状况根据全球负担性疾病研究的数据,高血压是全球死亡和致残负担的首要风险因素之一。

现在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口患有高血压,其中绝大多数人生活在低中收入国家。

根据全球健康观察的数据,2019年全球有52%的死亡病例与高血压有关。

国内高血压流行状况我国是高血压流行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我国成年人超过1/3的人患有高血压。

与此同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更是高达60%以上。

我国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相对较低,对高血压的认知和预防意识还有待提高。

另外,高盐饮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也是导致高血压流行的重要原因。

影响高血压流行的因素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直接影响高血压的流行。

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遗传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家族中有高血压病例的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同时,环境因素如气候、空气污染、职业压力等也可能影响高血压的发病率。

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高血压的流行。

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趋势

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趋势
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趋势
汇报人: 202X-12-20
目录
• 高血压概述 • 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 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趋势分析 • 中国高血压防治策略与措施 • 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展望
01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持续高压的 状态,通常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 高为特征。
影响因素
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危险因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过度饮酒等,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遗传因 素也是高血压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04
中国高血压防治策略与措 施
预防策略与措施
01
02
03
健康生活方式
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以降低高血 压的发病风险。
并发症防治
针对高血压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心 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采取相应 的防治措 锻炼等方式,辅助药物治疗,提高治 疗效果。
管理与监督策略与措施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高血压防治管理体系,包括患者 登记、随访、监测等环节,确保防治工作的 有效实施。
发病率
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 逐渐升高,且城市居民的发病率 高于农村居民。
影响因素
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环境、 生活习惯等。
控制率
尽管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但控 制率并不理想,许多患者没有得 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02
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发病率与患病率
发病率
影响因素与危险因素
影响因素
遗传、年龄、性别、职业、环境等因 素均可影响高血压的发病。

我国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我国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我国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研究进展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综述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研究进展,包括患病率的变化趋势、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和职业的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高血压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联。

通过对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可以为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患病率;相关因素一、引言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10亿人口患有高血压,是全球疾病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为其预防、控制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尤其是我国,由于人口数量众多,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此在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患病率的变化趋势近年来,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1%,到现在已经增加到了36%左右。

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病情况我国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而西部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

这与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饮食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东部地区的发达城市人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结构偏好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四、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病情况在我国,男性与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研究表明,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的生理性别特征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有关。

例如,男性更容易受到社会压力和职业压力的影响,更容易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等,这些都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五、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高血压的发病年龄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述>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杨慧1,郭晓雷2,马吉祥2,于保荣1,徐爱强(通讯作者)1,2(11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济南 250012; 21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53(2011)09-0809-05第一作者简介:杨慧(1986~),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摘要: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本文就国内外高血压流行现状和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疾病负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全面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和疾病负担,可以为科学制定高血压防控策略,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1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111 高血压的患病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 O)估计[1],2002年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

Kearney 等分析了1980~2002年的相关文献,按照现在的发病率水平,预计2025年全球高血压总患病率将由2000年的2614%,上升为2912%[2]。

不同地区和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较大。

总的说来,欧美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高血压患病率约20%~50%[3]。

波兰的患病率最高,1987~1988年波兰的M ON ICA 研究[4]中45~6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7017%(男性6819%、女性7215%)。

一项对比分析研究显示[5],20世纪90年代北美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2716%,欧洲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412%。

发展中国家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

1994~1995年调查显示[6]印度农村人口患病率仅为512%(男性314%、女性618%)。

2000年Singh R 1B 1等研究显示[7],亚洲国家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5%~35%,农村居民患病率更低,仅为城市居民患病率的1/2~1/3。

随着干预生活方式,目前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趋于平衡或呈下降之势[3],而发展中国家对高血压防控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之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近些年也迅速增长。

我国曾进行过3次大规模高血压人群抽样调查见表1[8]。

1958~1959年第1次调查(部分省市)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约50万,当时各地采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故未能得到精确的患病率数据;粗略计算,平均患病粗率为511%。

1979~1980年第2次全国抽样调查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400多万,采用了当时WH O 的标准(\160/95mmH g 为确诊高血压、140/90m mH g 和160/95mmH g 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根据当时的标准(收缩压\141m mH g 及/或舒张压\91m mH g),总的临界以上高血压患病粗率为7173%。

1991年第3次全国抽样调查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90多万,并完全采用了当时的国际标准(收缩压\140mm H g 及/或舒张压\90m mH g 或2周内服降压药者),结果总的患病粗率为13158%。

如按第2次调查采用的标准(收缩压\141m mH g 及/或舒张压\91mm H g)计算,患病粗率为11188%。

由此可见,自1959年至1991年的30年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显著上升,仅从1980年到1991年的10年间就上升了4115个百分点,绝对值增长了54%。

此外,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我国\18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18%,其中男性2012%,女性1810%;由此估算\15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716%。

2004年[10]、2007年[11]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结果显示,我国15~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11%和2314%。

表1 我国历史上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年份调查目的调查人群患病率(%)参考文献1958~1959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5110[8]1979~1980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7173[8]1991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13158[8]2002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18180[9]2004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5~69岁18110[10]2007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5~69岁23140[11]112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了解高血压防控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在M EDLINE数据库搜索医学主题词表(M eSH)的患病率(Pr ev alence)、高血压(H yperten-sion)、血压(Blood Pressure)和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回顾了1980年1月至2003年7月世界不同地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结果显示:高血压总的知晓率为4610%,从韩国的2512%到巴巴多斯的7510%不等;治疗率最低为墨西哥的1017%,最高为巴巴多斯的6610%;控制率最低为韩国的514%,最高为巴巴多斯的5810%[3]。

其中高血压的定义为平均血压水平\140/90mmH g和/或使用降压药。

近年来,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上升,但仍不理想。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Natio nal H 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1988~1994年以及1999~2004年调查结果显示[12]:在成人高血压患病人群中,知晓率有轻微上升(P<0105),从6815%升至7118%,治疗率由5311%上升至6114%(P<0101),控制率由2611%上升至3511%(P<0101)。

英国2003~2006年期间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也均在提高[13]:高血压知晓率从2003年的62%上升至2006年的66%(P<0101),这在女性中表现更为显著[从2003年的64%升至2006年的71%(P<0101)],而在男性中并无统计学差别(60%~62%,P>0105);治疗率由48%升至54%(P<0101);2006年的控制率(28%)明显高于2003年(22%),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101)。

根据1991年我国调查结果[14],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为2613%(城镇为3516%、农村为1319%),治疗率为1211%(城镇为1711%、农村为514%),控制率为218%(城镇为411%、农村为112%)。

2002年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9],我国\18岁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012%、2417%和611%,与1991年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2高血压的疾病负担211高血压疾病负担的计算方法目前疾病负担的研究方法很多,如收集公开发表的文献、可利用的公共信息、全国疾病登记资料、数据库的回顾分析,或进行专题的横断面或前瞻性的调查等[18]。

相比较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而言,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研究较少,这是因为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中,高血压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危险因素。

胡善联提出计算高血压这种疾病危险因素花费的成本时可采用2种方法[18],其一是疾病特异方法(Dis-ease Specific Approach),其二是全病因方法(All Cau-ses A pproach),这两种方法都是以患病率为基础。

疾病特异方法是一种传统标准的方法,对高血压而言,首先要确定高血压相关疾病的范围,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标准,高血压相关疾病包括脑血管病(ICD-10 I60-69)、缺血性心脏病(I20-25)、高血压性疾病(I10-13),后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I00,I26-28,I34-37,I44-51, I70-99)[19];该方法的特点是建立在风险比值(Risk Ratio s)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上,但缺点是因高血压引起的额外费用只考虑上述4类疾病,并没有全面考虑所有的疾病。

而全病因方法比较的是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之间在年人均医疗费用上的差异,而不需区分与高血压有关的或无关的疾病。

Mathers等[20]描述了两种分析疾病的因果性归因的模型:绝对归因(Categor ical Attr ibution)和反事实分析(Co unter factual Analysis)。

绝对归因法是指一个事件例如死亡,归因于一种单独的原因(例如一种疾病或者危险因素)或者一组原因,如疾病分类(ICD)系统对死因的归纳,但该方法忽视了某些疾病的多病因特征[21]。

反事实分析模型的分析思路是要计算归因于高血压的疾病负担,需要有一种最佳的血压的人群分布与现实分布相比较;这种最佳的分布是一种反事实的暴露分布,使得人群暴露风险最低,发生不良健康后果的危险性最小,即理论最小暴露分布(Theoret-ical M inimum Exposure Distribution)[22]。

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可以获得去除这种危险因素后人群健康的潜在增益。

理论最小暴露分布在大多数危险因素中取值为零,如不吸烟,但某些危险因素的最小暴露不可能为零,如血压和体重指数(BM I)等。

在GBD研究中,假定收缩压的理论最小值为115m mH g;因为收缩压低于这个水平的人群几乎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确定这个理论最小值基于两种证据:队列研究数据证明该水平收缩压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RR)最小;该平均收缩压水平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最低[19]。

GBD研究根据危险因素的流行强度及其与疾病的关联程度等,利用专门的公式计算各种危险因素造成的人群归因比(Potential im pact fraction,PAF),表示人群死亡或疾病负担中归因于某种危险因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23]:PA F=Q m x-o RR(x)P(x)-Q m x-o R R(x)P'(x)Q m x=o RR(x)P(x)RR(x)指暴露水平x下的相对危险度,P(x)指人群暴露水平,P'(x)指理论最小暴露分布,m指最高暴露水平。

212高血压疾病负担研究进展2002年WH O报告总结了不同国家前10位危险因素所造成的DA LYs 损失情况,在高死亡率发展中国家,高血压在危险因素排序中位列第8位,占总DALY的310%;在低死亡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高血压都是第2位危险因素,占总DALY的比例分别为510%和101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