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部级工法申报格式

附件2

关键技术鉴定申请表关键技术名称:

完成单位:

申请单位:

申请日期:

组织单位:

鉴定单位受理日期:经办人:(签字)

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制

二〇一三年制

注:主要研制人员超过15人可加附页

3

填写说明

1.《关键技术鉴定申请表》:本表规格为标准A4纸,竖装。必须打印或铅印,字体为4号字。

2.关键技术名称: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

3.完成单位:指该技术主要研制的单位。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时,原则按计划任务书或技术合同中研制单位的顺序由第一完成单位填写,如有变化,填写前,完成单位必须协商一致。

4.申请单位:由完成单位填写,名称必须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两个以上单位完成的,原则由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中第一承担单位提出申请,如有变化,在提出申请鉴定之前,各完成单位必须协商一致。

5.申请日期: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并以申请鉴定单位盖章日期为准。

6.组织单位:指向有组织鉴定权,并向其提出鉴定申请的单位。由完成单位填写。

7.鉴定单位受理日期:指申请单位将本鉴定申请表送达鉴定单位的日期。由经办人填写并签字。

8.申请表中的“关键技术名称”必须填写全称,并与封面上的关键技术名称完全一致。

9.研究起始时间:是指该项技术开始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应以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上的时间为准。

10.研究终止时间:是指该技术最终完成的时间为准。

11.申请鉴定单位:

(1)单位名称:封面上的申请鉴定单位。

(2)隶属省部:指申请鉴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属于哪个地方或部门,如果本单位有双重隶属关系,请按本单位最主要的隶属关系填写。隶属省部的名称由申请鉴定单位填写。

(3)所在地区:是指鉴定申请单位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名称由申请鉴定单位填写。

(4)单位属性:是指第一完成单位在1.独立科研机构 2.大专院校3.工矿企业 4.集体个体 5.其他五类性质中属于哪一类,并在括号中选填相应的数字即可。

(5)联系人:是指申请鉴定单位的该项关键技术的负责人。

(6)通信地址:指鉴定申请单位的通信地址,要依次写明省、市(区)、县、街和门牌号码。

12.任务来源:是指该项目隶属于哪个计划,请在括号中选填 1.2.3即可。

13.技术有无密级:根据国家有关科技保密规定,确定该项目是否有

密级。

14.密级:根据国家有关科技保密的规定确定的密级。该项目如无密级此栏可不填,如有密级请在括号内选填1.2.3即可。

15.内容简介,应包括如下内容:

(1)任务来源:计划项目应写清计划名称及其编号。计划外的应说明是横向或自选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3)性能指标(写明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实际达到的性能指标)。

(4)与国外同类技术比较。

(5)技术的创造性、先进性。

(6)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16.技术资料目录:指按照规定应由鉴定单位提供的主要文件和技术资料。

17.主要研究人员:由完成单位根据研究人员对关键技术的创造性贡献大小顺序填写。并应得到所有完成单位的认可。

18.申请单位意见:由申请鉴定单位填写,经领导签字后,加盖单位公章。

19.组织单位意见:由组织单位填写,由经办人和主管领导签字。

20.鉴定形式:由组织鉴定单位填写。

关键技术鉴定证书

冶建鉴字[ ]第号

技术名称:

完成单位(盖章):

鉴定形式:

组织单位(盖章):

鉴定日期:

鉴定批准日期:

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制

二〇一三年制

完成单位情况

2.完成单位名称必须填写全称,不得简化,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并填入完成和名称的第一栏中。其下属机构名称则填入第二栏中。

3.详细通信地址要写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街道和门牌号码。

4.隶属省部是指本单位和行政关系隶属于哪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部门主管。并将其名称填入表中。如果本单位有地方/部门双重隶属关系,请按主要的隶属关系填写。

5.单位属性是指本单位在1.独立科研机构 2.大专院校 3.工矿企业 4.集体或个体企业 5.其他五类性质中属于那一类,并在栏中选填1.2.3.4.5即可。

8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9

专家组名单

10

建筑工地环保节约用水施工工法

建筑工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施工工法 一、前言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主要缺水国家之一。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平方米建筑施工大约用水1吨,用量大,且价格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3.4倍。且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节制的使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建筑工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尤为严重。因此,研究施工过程废水的重复利用,是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 桂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万象城·时代广场工程采用了施工过程中收集水、节约用水技术,在此基础上我单位总结形成了本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 2.1 在结构施工层,通过设置拦水带及卫生间的下水导管,将施工用水及雨水逐层向下汇集。 2.2 对于已施工完的屋面及结构施工层汇集到的水,采用固定导管的方法将其汇集到地下消防池或类似结构; 2.3通过对临时道路及堆场的找坡处理,利用雨水管将水汇集到地下消防水池或类似结构。 2.4通过汇集、沉淀、过滤、加压等一套完整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使施工用水得以循环使用,节约了自来水资源,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三、适用范围 该工法适用于有裙楼与塔楼的建筑施工现场。 四、工艺原理 本工法施工时设计原理为:利用水的势能作用,将现场内所有地面及屋面按有组织排水设计,现场地面找坡适当改进,屋面及相应楼层增加水落斗和雨水管,将能收集到雨水有组织的排到水沟内,再利用存水井收集利用,以及加压水泵和消防池进行对水的汇集、沉淀、过滤、加压等,进一步对施工用水循环重复利用。

五、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2.1前期水利用系统策划 2.1.1认真审查图纸,按照具体的工程施工要求,进行现场雨水利用系统的策划。 2.1.2根据水的来源、用途以及现场情况进行水利用系统的平面布置。包括自来水的进水点、水循环的整体走向、出水点的分布、水泵房的位置等的确定。 2.1.3结构楼层中以卫生间降板做为本层的雨水汇集点; 2.1.4屋面上以结构天沟为雨水汇集点; 2.1.5临时道路与堆场以坡向排水沟为雨水汇集点; 2.2支架制作与安装 对应管材按照规范、设计要求进行支架制作安装,应注意: 2.2.1管道安装时应设置固定件,固定件必须能够承受满流管道的重量。固定件还应吸收管道热胀冷缩时产生的轴向应力。

施工工法及其申报要求

施工工法及其申报要求 1 工法定义和分类 1.1 工法的定义 是指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工法是具有指导工程施工与管理作用的一种规范化的技术文件,是对先进的施工方法的提炼与总结提高。也是企业技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工法的分类 根据建设部2005年颁布的《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工法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工业安装工程三个类别。 同时,我国工法分为三级,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局)级。其相应要求见下表: 工法的分级及标准 2 工法的基本内容 一项技术从形成到进行规范,不仅体现了技术的成熟,同时也体现了管理的成熟。工法作为一种类似于规范、规程的特殊文体,其内容组成、编写格式和语言结构都有进行严格的规范。一篇完整的工法必须按照以下的顺序展开: 1) 前言:简述本工法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技术的鉴定和获奖的情况等内容。 2) 工法特点:说明本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以及先进性和新颖性。 3) 适用范围:说明最适宜采用本工法的工程对象或者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 工艺原理:说明本工法的工艺核心部分的原理和理论依据,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说明本工法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 材料与设备:说明本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施工机械等的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等。 7) 质量控制:说明对最终产品的质量验收要求。 8) 安全措施:说明应该遵循的安全规定和在现场所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 9) 环保措施:说明应该遵循的环境法规和在现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0) 效益分析: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说明应用工法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1) 应用实例:说明采用了本工法的具体工程的名称、实物工程量和应用效果。 3 工法的编写要点 3.1 前言 前言包含三项内容: 1) 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企业通过开发创新,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过程,通过局部创新或技术改进对原有工法修改修订的过程等。其形成过程要说明研究开发单位。 2) 关键技术的审定结果:已鉴定的技术注明鉴定时间、主持鉴定单位、主要鉴定结论。 3) 工法应用及关键技术的获奖情况:一般指获得哪一级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等。 前言中一般不应出现有关特点,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内容。关键技术的鉴定及获奖情况如果没有可以不写,但工法的形成过程必须在前言中说明。 3.2 工法特点 工法特点可包含两项内容: 1) 工法在使用功能方面的特点:指本工法针对工程对象、工程项目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功能等方面具有的特点. 2) 施工方法方面的特点:指施工方法本身的特点。 另应注明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3 适用范围 说明最适宜于采用本工法的工程对象和工程部位,有的工法还要规定最佳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 3.4 工艺原理 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 摘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达 到现代市场的需求及相关技术要求,使建筑工程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推动企业良好发展。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当有针对性的优化此项管理工作,如此才能保证此项管理工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落实,充分发挥管理 作用,为高质高效的建成建筑工程创造条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方法 1导言 建筑工程运用的工程技术管理主要指的是借助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来强化工程 管理,进而全面优化了建筑项目能获得的整体效益,避免其中潜在性的弊病与漏洞。因此,优化工程技术管理的举措在客观上有助于防控质量隐患,同时也保障 了项目建设的实效性。建筑企业如果要拥有更高层次的竞争实力,须着眼于工程 技术管理,借助技术管理的途径来优化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确保自身能拥有更 显著的竞争实力。 2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意义 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是施工的主体,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主体。在建 筑施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施工企业想要击败众多同行竞争企业, 就要加强自身的技术管理,保证施工技术水平优于其他企业。在建筑行业发展的 进程中,施工管理水平,尤其是技术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替身,因此,施 工企业内部的有关部门,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企业自身,以及对人员自身,进行不定期的审视,了解施工技术管理在行业内的水平。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对 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将注意力转移到施工安全,及工程的施工质量上,因此,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工程管理工作中,首要任务是提高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一 方面能够节约施工成本,并且能够加快施工的进度,另一方面,能够切实保证施 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最终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不仅能够帮助施工企业获 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获得良好的市场口碑,而且能够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与 进步,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建筑。满足人们的对建筑的要求与需求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控制方法 3.1建立健全施工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对于任何领域而言,管理体系是过好一项工作的前提,施工技术管理也不例外,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是保证施工质量,以及保证建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 基础与前提。对于施工技术管理而言,必须严格管控质量,将技术与管理切实的 落实在每一个施工环节当中,并且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使用新的管理理念, 以及新的管理机制,从而不断的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如此,方可促进施工技术 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注重对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管理, 促使其能够提高管理意识。 3.2加强施工技术图纸的会审工作 实际的具体的施工行为,都是依据施工技术图纸进行的,对工程施工有着指 导作用,因此,切实做好并加强图纸的会审工作,可以对施工技术的质量进行有 效的控制,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管理可以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图纸的会审人员,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况,深入、仔细、透彻的对图纸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保 证图纸的精确性,以及保证图纸与施工两者的符合程度。除此以外,对图纸进行 会审,要坚持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如果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问题,与施工实况

工法的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要求1

工法的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要求 第一条工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部分。 其中,工法特点、工艺原理是编写的关键,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等是编写的重点。 各部分编写的主要内容为: (一)前言:概括工法的立项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1、立项原因:结合工程,解决工程的技术难题; 2、工法形成过程:立项过程、科研课题研究过程等; 3、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单位及研究评审结果; 4、应用情况。 (二)工法特点: 1、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 2、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三)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2、工程特点; 3、周边环境及环保要求方面。

(四)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1、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 2、关键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五)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1、整个工艺流程图,按工艺流程图对各工序进行介绍,必要时各工序也要用工艺流程图去介绍。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2、在介绍工艺流程时,对关键技术进行较详细介绍;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所交代。 3、施工组织及施工管理的介绍。 (六)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1、与普通工法不同的材料列表介绍; 2、与普通工法不同的设备列表介绍。 (七)质量控制: 1、必须遵照的国家现行规范、地方(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名称和检验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工法

一、地下室工程施工工法 一、地下室底板施工 (一)、工艺流程 1、排水基坑四周及大面积中间排水沟以及集水坑(井) 2、桩承台(包括地梁)—挖土—砼垫层—砌砖模—内抹砂浆面—外回填土夯实。 3、电梯井(集水井)—挖土—砼垫层—侧墙砖模—抹砂浆面—外回填土夯实。 4、底板底—厚土整平压实—石粉150MM 厚压实—砼垫层抹平—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包 括坑井、地梁、承台等)—砂浆抹面保护层。 5、底板周边外侧砌夸模。 6、扎钢筋混凝土A、承台、地梁、电梯井、集水井、排水沟(集水坑)等钢筋。B、柱筋、 剪力墙钢筋。C、底板钢筋,底筋与面筋(加马橙)。 7、后浇带焊止水钢板——扎密目铁筛网。 8、挡土墙(外壁板焊止水钢板或伸缩缝橡胶止水带)。 9、浇砼:A、电梯井、集水井砼。B、承台砼。C、底板砼(分层)D、剪力墙及外挡墙根 部砼浇至止水钢板约500MM 高。 10、底板砼养护14 天。 (二)、工艺要求。 1、排水沟集水坑外抽排水有效,切实保证承台底以下施工作业面不带水作业,的确无法达 到要求时,需在坑底挖临时集水抗往外抽水,有泉涌或喷流的坑井,在作底板扩建层时加铁 筒插入垫插入垫层下面,铁筒外焊小水管引流往外抽水,捣底板砼时砼包裹铁管待以后锯平, 用快硬速凝水泥封闭水管口堵漏。 2、承台模、电梯井、集水井砖模等外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 3 、底板底必须整平压实,流质软土要挖除,换上性能好的土分层夯实,按规范要求压密系统要达到0.93 以上。 4、底板砼垫层要抹平光面以保证防水层有效。 5、防水层凡有地下水或正常地下水位高出底板底 1.0M 以上的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底板外防 水层,且必须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采购材料必须有IS90 认证的厂家产品) 6、钢筋绑扎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三)、底板砼工程施工工艺。 1、地下室底板工程中砼配合比重点注意: A、用1-3#石子(不得用片状或带的幼石子) B、砂要中粗砂,减少砂率 C、减少用水量,控制坍落度不大于140MM,尽量用100-120MM D 、加膨胀剂UEA 或HE- E 约8% 。 E、掺加2级或1级粉煤灰(不得用3级) F、用优质缓凝减水剂 G、地下水压力大,有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底板埋深大的要加多功能缓凝减水剂及聚丙烯单丝纤维,每立方砼用0.8-0.9 公斤(丝长19-23MM )

《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为指导建筑业企业编写国家级工法,规范国家级工法的编制内容和申报程序,根据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制定本指南。 一、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原则 建筑业企业在编写国家级工法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国家级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编写。 工法的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二、国家级工法的选题分类 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

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国家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三、国家级工法编写内容 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 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 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 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法

精选文档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法 ..

目录 一. 特点 (1) 二. 适用范围 (1) 三.工艺流程 (1) 四.操作工艺和方法 (2)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2) 1. 技术准备 (2) 2. 设备准备 (2) 3. 材料准备 (3) 4. 组织准备 (3) 5. 施工场地准备 (3) 6. 焊工培训和焊接工艺评定 (4) (二). 钢结构制作 (4) 1. 备料 (4) 2. 放样下料 (5) 3. 边缘加工 (5) 4. 制孔 (6) 5. 成型加工 (6) 6. 组装 (6) 7. 焊接 (7) 8. 摩擦面处理 (8) 9. 涂装 (8) 10.验收 (9) (三). 钢结构安装 (9) 1. 清点检查和运输 (9)

2. 基础和支承面 (10) 3. 安装和校正 (10) 4. 连接和固定 (11) 5. 涂装 (13) 6.验收 (13) 五.质量保证措施 (14) 1.检查标准 (14) 2.检查要求 (14) 3. 检查程序 (14) 4. 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 (14) 5. 质量控制点 (15) 6. 检查记录 (16) 7.质量缺陷处理 (17) 六. 工机具及测量仪器 (18) 七.劳动力组织 (18) 八.安全保证措施 (19) 九、工程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分析 (20)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法 一.特点 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是建筑安装企业在承揽施工工程项目中经常和大量遇到的工程项目。不同的钢结构工程,其工程量有大有小、复杂程度有难有易、技术要求有高有低,但无论怎样,其施工的程序、主要的施工方法、基本的技术要求和质量安全措施大同小异。为了规范技术管理,为了减少编制施工方案的重复劳动,以及将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及时地推广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在对多年来钢结构工程施工及管理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结合规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针对钢结构工程施工的特点和通用的技术要求,编写了本工法。 本工法的通用性较强,适用的范围广。但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应根据具体要求和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内容,以便在工程中实施和保证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 本工法以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为对象,以制作安装工艺为重点,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指一般与房屋有关的常用构筑物及其它行业标准不包括的通用构筑物,如通廊、照明灯塔、工业管道的支架及梯子平台、厂区内的跨线过桥等)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的施工。

施工工法表

控制柜(箱)安装技术要求:控制柜安装牢固,高度尽量与低压控制柜一致,柜子垂直偏差应不大于3mm.控制柜进行可靠接地,柜门应该以软导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控制柜(箱)门开启灵活,操作方便。基础槽钢的水平度偏差不大于1mm/m,基础槽钢应进行可靠接地。 控制柜(箱)安装施工方法:盘柜基础槽钢制作,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控制柜具体位置并用墨线放出基础线,基础采用10#槽钢并按照柜子实际尺寸进行下料;制作前槽钢要除锈调直,制好后各焊缝处要打磨平整,并刷好防锈漆。槽钢框架就位后,用水平仪检测;采用垫铁方法进行反复调整直至其水平度偏差在1mm/m以内。使用的垫铁是机器剪切的,四周无毛刺。调整好的基础槽钢与垫铁、土建予埋件点焊固定,并用40扁钢与接地干线焊接可靠;刷上面漆。用与基础槽钢等高的滚杠进行控制柜移动就位。移动时要做到慢、稳,避免碰撞。就位后的盘柜用磁力线坠和角尺进行垂直度测量,得不到技术要求时用薄垫铁进行找平找正,使柜子的垂直度不大于3mm。控制柜找正后用M12镀锌螺栓通过柜底座螺栓孔与基础槽钢牢固连接。用16m㎡软铜线将控制柜的接地螺栓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用6m㎡软铜线绕成螺旋状对柜门与金属槽钢可靠连接。凡进入箱内的钢管在固定前进行套丝,用半圆锉清除管口内壁毛刺,丝长按进入箱内锁紧后露出2-3丝扣为准。管子在控制箱内固定好后及时将管子护口装上。仪表安装技术要求:安装位置必须为管道测量参数的敏感点,同时必须是检修和更换方便的位置。引压管制作尺寸结合现场情况定,做到尽量短。引压管弯曲半径不小于3倍管外径,管子弯曲后不能有裂纹和凹陷。 仪表施工方法:与环控专业工程师一起确定水管上取源部件的开孔位置,加工内丝为1/2″仪表接头,用磁座钻在管面上钻出仪表接头孔,孔径与仪表接头外径间隙1mm。仪表接头与管道轴线垂直,其端面不超过水管道内壁,调整好后采用氩弧焊方式焊接,仪表接头以确保焊口处内壁平滑过渡,外焊缝无气孔、裂纹,不渗漏。钻孔时留在管内的铁屑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干净。引压管采用1/4″铜管,其管道内表面清洁,光滑,无凹凸。制作时切割采用砂轮切割机切断,断面平齐,管路弯曲采用自制弯管器进行冷弯,弯曲半径大于管外径的3倍。铜管端口采用小型胀管器胀接,胀出的管口光滑无凹凸,确保螺母连接方式紧密。将预制好的引压管连接至手动液压泵,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1.5倍。试压时稳压5分种为合格。试压结束后将管路清洗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干。引压管灵活利用管道支架进行固定,无法利用时就地制作安装固定支架。在压力传感器位置加工金属支架将其固定,防止传感器受力或震动。关闭安装好的引压管上所有截止阀,打开平衡阀。

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2007-02-28 为指导建筑业企业编写国家级工法,规范国家级工法的编制内容和申报程序,根据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制定本指南。 一、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原则 建筑业企业在编写国家级工法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国家级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编写。 工法的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二、国家级工法的选题分类 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国家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三、国家级工法编写内容 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 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 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 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

截流井分部工程施工工法

2018年雨花台区水环境整治工程(孙家中学及贵子沟水系水环境提升工程) 分部工程施工方法 2018年8月

目录 1、概述 2、截流井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述 2018 年雨花台区水环境整治工程(孙家中学及贵子沟水系水环境提升工程) 实施范围包括:孙家中学及贵子沟水系,位于雨花台区板桥街人力资源市场与宁芜公路交界处,孙家中学片区内,总长约 2.3 公里。 实施主要内容包括: 1)、控源截污:对 01 排口实施改造,截流旱天污水及初期雨水。新建 1 座智能化截流井,1座一体化泵站(Q=50t/h、H=12m)。铺设 D150压力钢管约560m。 2)、清淤疏浚:采用干式清淤,清淤量约 7415m3。 3)、护岸改造:(1)直立挡墙及石砌沟渠段:维持现状断面形式,墙前清杂、清障,清杂量约 1410 ㎡,局部破损、塌落段修复。(2)土质护坡段:改造为1:2自然放坡,局部河道向一侧进行拓宽,岸坡种植草皮约7886 ㎡。 本专项工程主要实施内容为截流井施工 工作2截流井位置图主要施工内容统计 孙家社区办公楼

二、截流井分部方案 1、概述 本工程共计有一个排口需要进行截流,设计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截流井截流下河污水,然后通过一体化泵站将污水提升加压送至板桥河中部污水泵站北部污水管道预留口。 1.1截流井水量控制 (1)实时采集信号:井内的液位H1、截污管下游检查井内的液位H2、自然水体的液位H3、下开式堰门的开度H4。 (2)初始参数设置:警戒水位值H5=2000mm,设定初雨量:10mm、截污管最大流量Q:400L/s、液位误差值:100mm。当自然水体的水位H3<警戒水位H5时(执行正向程序): A、晴天时,下开式堰门的开度关至警戒水位H5对应的开度,最大流量控制闸门处开启状态,闸门的开度值取决于流过的流量值,保证通过污水管的流量不会超过设定的流量值400。 B、流量控制闸门的控制:实时监测闸门前后的液位信息H1和H2,计算液位差H0=H1-H2,当H0>0+100时,根据闸门在一定液位差下开度与流量的曲线关系,得出闸门的开度位置;当H0≤0+100,闸门完全关闭,防止污水回流。 C、降雨时,当井内的液位H1<警戒水位H5时,降雨量达到设定10mm时,下开式堰门开启。 D、降雨时,当井内的液位H1≥警戒水位H5时,下开式堰门开启,流量控制阀门关闭。 当自然水体的水位H3≥警戒水位H5时(执行防倒灌程序): 下开式堰门开度值H4=自然水体的液位H3+100mm(在下开式堰门开度范围内:当H4

施工工法编制

施工工法的编制 工程建设工法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建筑业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有了空前的进步,建筑企业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经营模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指导施工,如何在施工实践中逐步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使项目施工达到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目标,已成为建筑企业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在这样的形势下,在建筑企业内部实行工法管理,对提高建筑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1、工法的概念 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相结合,经过工程实践而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1)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与施工。 工法是从施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先进适用的施工方法,又要回到施工实践中去应用。工法只能产生于施工实践之后,是对先进的施工技术的总结与提高。 2)工法的核心是工艺,施工的组织和管理,使用的材料设备,采取的质量和安全措施等都要保证这个核心工艺的顺利实施。工艺所达到的先进程度和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可作为工法分级标准的主要根据,工法根据其关键技术的先进程度而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级。

3)工法不是单纯的施工技术,工法中不仅应该含有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等技术上的内容,且应含有劳动组织、安全措施、质量要求及节能环保等管理上的内容,以综合反映技术与管理的结合。 2、开发与应用工法的作用 1)工法便于新技术的推介。工法是将先进科技成果的具体应用方法的提炼,形成系统性文件,并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定与推广,作为以后同类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的推广结合工法的应用与开发,有利于进一步扩展技术推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2)工法具有系统性、通用性和可宣传的特点,对内可作为组织施工和普及职工技术教育的工具性文件,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有利于企业内部施工技术的普及;对外便于同类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促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提高整个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水平。 3)工法有利于推广应用新技术。编制施工工法是技术人员经过施工实践验证过的成熟的或已初步推广的技术,具有无可争辩的先进性与权威性。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凡是有现成的工法可以引用的应该优先引用,尤其应该优先引用等级较高的工法。推行工法制度有利于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有利于新技术在应用中总结,产生新的飞跃,新的成果。

北京市市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附件1 北京市市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为指导我市建筑业企业编写市级工法,规范市级工法的编制内容和申报程序,根据《北京市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 一、市级工法的编写原则 建筑业企业在编写市级工法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二、市级工法的选题分类 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关键技术的水平至少应达到国内先进。 2.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3.对现有的市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三、市级工法编写内容 市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11项。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节能环保、造价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1)应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编制工艺流程,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

工法内容(+详述)编写

工法内容(详述)编写要求 第一条工法的编写原则: (一)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二)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三)工法的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并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第二条工法的选题分类: (一)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符合相关规定。 (二)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三)对类似现有的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第三条工法编写内容: (一)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二)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三)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四)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2)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所交代。 (六)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七)质量控制: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工法

十一、地下室工程施工工法 一、地下室底板施工 (一)、工艺流程 1、排水基坑四周及大面积中间排水沟以及集水坑(井) 2、桩承台(包括地梁)—挖土—砼垫层—砌砖模—内抹砂浆面—外回填土夯实。 3、电梯井(集水井)—挖土—砼垫层—侧墙砖模—抹砂浆面—外回填土夯实。 4、底板底—厚土整平压实—石粉150MM厚压实—砼垫层抹平—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包括坑井、地梁、承台等)—砂浆抹面保护层。 5、底板周边外侧砌夸模。 6、扎钢筋混凝土A、承台、地梁、电梯井、集水井、排水沟(集水坑)等钢筋。B、柱筋、剪力墙钢筋。C、底板钢筋,底筋与面筋(加马橙)。 7、后浇带焊止水钢板——扎密目铁筛网。 8、挡土墙(外壁板焊止水钢板或伸缩缝橡胶止水带)。 9、浇砼:A、电梯井、集水井砼。B、承台砼。C、底板砼(分层)D、剪力墙及外挡墙根部砼浇至止水钢板约500MM高。 10、底板砼养护14天。 (二)、工艺要求。 1、排水沟集水坑外抽排水有效,切实保证承台底以下施工作业面不带水作业,的确无法达到要求时,需在坑底挖临时集水抗往外抽水,有泉涌或喷流的坑井,在作底板扩建层时加铁筒插入垫插入垫层下面,铁筒外焊小水管引流往外抽水,捣底板砼时砼包裹铁管待以后锯平,用快硬速凝水泥封闭水管口堵漏。 2、承台模、电梯井、集水井砖模等外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 3、底板底必须整平压实,流质软土要挖除,换上性能好的土分层夯实,按规范要求压密系统要达到0.93以上。 4、底板砼垫层要抹平光面以保证防水层有效。 5、防水层凡有地下水或正常地下水位高出底板底1.0M以上的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底板外防水层,且必须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采购材料必须有IS90认证的厂家产品) 6、钢筋绑扎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三)、底板砼工程施工工艺。 1、地下室底板工程中砼配合比重点注意: A、用1-3#石子(不得用片状或带的幼石子) B、砂要中粗砂,减少砂率 C、减少用水量,控制坍落度不大于140MM,尽量用100-120MM D、加膨胀剂UEA或HE-E约8%。 E、掺加2级或1级粉煤灰(不得用3级) F、用优质缓凝减水剂 G、地下水压力大,有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底板埋深大的要加多功能缓凝减水剂及聚丙烯单丝纤维,每立方砼用0.8-0.9公斤(丝长19-23MM) 2、砼浇捣: A、电梯井集水井底板砼要先捣1.5-2小时待初凝再浇捣井壁板砼。注:凡是标高有级差的板墙都必须先浇下底层板振捣后1-2小时待初凝再捣壁板或上一级差的平板砼才能保证上一级(壁板)砼浆不流失,不产生蜂窝孔洞。壁板也要分层捣,每层400-500 十二、屋面工程施工工法

国家级施工工法编制要求

附录1: 国家级工法申报要求 一、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原则 建筑业企业在编写国家级工法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国家级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编写。 工法的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二、国家级工法的选题分类 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国家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三、国家级工法编写内容 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 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 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 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107

工艺工法QC群体建筑工程后浇带加强带施工工法

群体建筑工程后浇带加强带施工工法 1.前言 在群体建筑工程中,为了解决因功能需要超常规设计和解决高层与裙房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法或加强带法在施工中已广泛应用,由于后浇带或加强带是通过施工过程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伸缩变形的调整办法。所以,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使后浇带或加强带满足设计意图,从而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温度、收缩、沉降的变形缝,该缝根据设计工程具体条件,保留一定时间,再用砼填筑密实后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 “后浇带”根据设计要求或施工要求进行设置,宽度一般为0.7~1.Om,当地上、地下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设计留设的后浇带应包括地上、地下,并贯通地下、地上整个结构,且该部分钢筋连续不间断。 “加强带”又称“工艺后浇带”,是指因结构构件超长,面积超大,为防止构件因温度变化而使结构开裂破坏,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处理,且不人为设缝,仅滞留一段混凝土浇筑时间就进行带内混凝土浇筑,使其与结构成为整体的无缝结构。 加强带根据设计或施工要求进行设置,加强带宽一般为1.5~2.Om,当地上、地下都为现浇钢筋砼结构时,留设的加强带应包括地上、地下并贯通地下、地上整个结构,且该部分钢筋连续不间断。 采用本施工方法,我单位先后施工了中铁十三局地段改造项目基础底(筏)板、牡丹江市百万米安置房工程东湖丽景项目基础底板等工程的基础底(筏)板大体积砼施工,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工法特点 2.1解决因功能需要的超常规设计和解决高层与裙房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法或加强带法在建筑工程中已广泛应用,由于后浇带或加强带是通过施工过程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混凝土变形的调整办法,所以,后浇带或加强带的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法进行施工,确保后浇带或加强带的施工质量,来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后浇带或加强带真正起到设计的效果。 2.2本工法从后浇带或加强带的构造设置、模板安装、支撑架搭设、钢筋绑扎、技术处理、后浇带或加强带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方面采取措施,来确保后浇带或加强带的施工质量。 2.3施工时只要根据设计要求的后浇带或加强带的位置、宽度留设后浇带或加强带,严格按工法要求进行搭设架子、支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即可满足设计要求。 2.4该工法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方便快捷,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施工当中除执行现

工法编写要求

施工工法编写 施工工法是由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所构成的综合配套的先进施工方法 施工工法编写的误区 (一) 工法与技术总结概念混淆 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由于工法具有技术先进、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等特点,经过专家评审可分为国家级工法、省级工法、企业级工法。因此,工法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实用性、适用性。 技术总结是企业对项目施工技术和技术管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总结,是一种编写形式多样化的文件。它主要针对工程实例中某项技术设计、材料应用、工艺改进、质量整改等问题进行归纳,作为企业自身施工管理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因此,技术总结对外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借鉴性。 (二) 选题具时效性 工法要反映企业施工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使其科技成果具有推广意义,了解自身企业目前掌握的施工技术在同行业中的先进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已在各施工企业中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不是一个好的工法编制选题,因此,工法编制选题应具有时效性。 (三) 前言冗长,精练性 工法的前言是概述工法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技术的审定及获奖情况。因此,前言用语要准确规范,文字要言简意赅,切忌词语冗长,更不能将

工程概况全部写入前言。 (四) 此特点非彼特点 工法内容的第二条“特点”是指本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换句话说,采用本工法施工较以往传统施工方法上的优点。不能将工法中涉及的材料、构件的特性理解为工法的特点,更不能理解为要向大家介绍你这篇工法的写作特点。 (五) 工艺原理明确性 工艺原理是说明本工法工艺核心部分的原理。通过工法中涉及的材料、构件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说明本工法技术先进性的真正成因。 (六) 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对应性 工艺流程是施工操作的顺序,在工法编制中一般用流程图表示。因此,操作要点一定要对应流程图中施工顺序进行详细地阐释。不能流程图中提到的施工步骤在操作要点中没有解释,也不能把操作要点中需要说明的问题在流程图中没有反映。 (七) 材料说明全面性 为保证工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工法中涉及的有关“材料”的指标数据一定要严谨、准确。在介绍工法“材料”内容时,如工法使用的是新型材料,则除了材料规格、主要技术指标、外观要求等,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八) 质量要求明确性 有些工法的质量要求可依据现行国家、地区、行业的标准、规范规定执行,有些工法由于采用的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中末规定质量要求,因此在这类工法中质量要求应注明依据的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工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工法 标签: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工法 用预制构件进行房屋建设,首先保证了组成房屋的基本构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而成品房屋的性能、质量、施工效率是通过工地现场的装配式施工,也就是安装工法所决定的,不同的安装工法决定了不同的设计思路、生产工艺、房屋性能,我国高层住宅多为混凝土结构并以剪力墙结构为主,主要预制构件为预制墙体、预制楼板,目前主流的工法为“后安装工法”(又称为“日本工法”)和“先安装法”(又称为“香港工法”),前者形成的是装配式结构,后者形成的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其外墙功能和性能存在较大差异。 在美国、日本、台湾的装配式住宅,主体结构大量采用钢结构或预制框架结构,施工顺序一般为先进行主体施工、后进行外墙装配的方式,故称为“后安装法”,预制的外墙往往是作为非承重的挂板使用,对于主体及构件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施工操作的工艺要求也较高,否则构件之间会出现“误差积累”而无法安装,并且由于构件之间宏观缝隙的存在,在解决保温、防水、隔声方面有很高的要求,采用后安装法装配施工时往往建安成本较高。 在新加坡和香港的装配式住宅,主体结构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顺序为先安装预制外墙、后进行内部主体现浇的方式,故称为“先安装法”,预制的外墙既可作为非承重墙,也可作为承重的结构墙,由于先将墙体准确地固定在设计的位置,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在现场浇

筑,待现浇部分完全固结后形成整体的结构,因此对预制构件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降低了构件生产的难度,同时每一次浇筑混凝土都是“消除误差”的机会,提高了成品房屋的质量,而且整体式的结构提高了房屋防水、隔声的的性能。 欧洲国家普遍不存在地震,其装配施工方法以装配式与整体式相结合的方法为主,装配式的施工方法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整体式的结构能够提高房屋性能,但由于构件之间普遍采用“弱连接”的构造方法,建筑物抵抗水平力作用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适合与我国的地震区,当用于低烈度区的低、多层房屋的建设时,具有生产效率高、施工速度快、建安成本低的优势,我国部分地区可参考借鉴。 下面通过图示简单介绍几种不同工法之间的特点和区别: 日本工法(后安装工法)的施工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