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六节沟通的结构与功能.doc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
(4)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 交活动。
(5)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 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16
国外网络成瘾的标准
国外心理学家提出八项标准可以自我诊断 “网瘾综合征”:
(1)是否觉得上网已占据了你的身心? (2)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从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3)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35
(三)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 其一是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二是使人 们互相排斥和疏离的情感。
36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 注意、选择交往对象。 2、情感探索阶段 建立情感联系,发现双方共同的情感领域 3、情感交流阶段 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变化,沟通有一 定深度和广度。
8
五、沟通网络
(一)正式沟通网络 (二)非正式沟通网络
9
补充资料
虚拟沟通与网络成瘾
10
八成孩子信赖“虚拟沟通”
某市有关部门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12至18岁年 龄段的青少年极少或较少与家长进行交流的人数比例超 过80%,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青少年不到 10% ,而钟情于网络“虚拟沟通”的孩子则占到了八成。 调查结果显示,在交流内容的选择上,绝大多数青 少年只就学习问题、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事务等浅层问 题与家长沟通;而对于交友、同学关系、兴趣爱好、 性生理等问题,青 少年一般不愿与家长交流或从不 交流。在愿意进行交流的对象的选择上,除了身边的 同学和朋友,网友成为青少年最愿意进行倾诉的对象, 选择比例达到8亲密距离的近程为0—15cm,亲密无间; 远程为15—45cm,表现为亲密关系。 个人距离:有一定的分寸感,便于亲切友好地交谈, 近程为45—75cm,出现于朋友间的交往或情侣在 公开场合的交往;远程为75—120cm,出现于熟人 间的交往。

社会心理学知识

社会心理学知识

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标志: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第一单元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核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的定义,他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生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奠基公式:B= f (P, E),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公式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阶段。

一、哲学思辨阶段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二、经验描述阶段(1 )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5 )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经验描述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专著的分别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三、实证分析阶段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先驱是美国的特里普利特和德国的莫德。

20世纪30、40年代是社会心理学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

二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开展了应用心理学的研究。

《心理咨询师 理论知识》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精华版)

《心理咨询师 理论知识》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精华版)

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美】罗斯《社会心理学》,【英】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P97-99)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一)侧重心理学:【美】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G.W.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艾尔乌德,从社会互动的角度界定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应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德】勒温的社会行为公式B=f (P,E)中,( B-行为, f-函数关系,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这是(勒温)的观点。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P99-104)★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美】F.奥尔波特)。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04-107)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伦理原则(1.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2.在研究进行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其同意参与;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批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说明,求得理解;3.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4.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5.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

如公开发表,须经其同意; 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之外的其他关系)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应用最广泛)、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档案法(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过去及现在的),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108-113)一.社会学习论(班杜拉为代表)1.社会学习论: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论。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六节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六节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六节沟通的结构与功能沟通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沟通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在实际生活中,沟通常常伴随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信息失真和误解。

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沟通环境的复杂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被失真或误解,导致沟通的目的没有达到。

此外,人们的表达方式和理解能力也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

有时候,发信人会使用模糊的语言或者太过直接的表达方式,导致接收者难以理解或者感到被冒犯。

另外,沟通也可能引发冲突和误解。

由于个人的主观意识和认知差异,沟通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误解和矛盾,进而导致冲突的发生。

此外,不适当的反馈也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如果接收者无视或回应不当,发信人可能会感到被忽视或者不被尊重,从而破坏了沟通的互动过程。

为了提高沟通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保持开放和尊重。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这样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其次,提高沟通技巧。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来提高沟通的效果。

发信人可以学习明确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模糊或冒犯的语言,而接收者可以学习积极倾听,注意细节,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及时反馈也是沟通的重要环节。

发信人可以通过询问、观察等方式获取接收者的反馈,从而了解自己的表达是否准确和被理解。

总之,沟通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通过提高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促进信息的传递、情感的表达和人际关系的维系,进而建立健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六节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六节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一、沟通的定义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1、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2、大众沟通(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大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二、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七个要素构成.(一)信息源: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二)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他人的观点和情感。

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符号(文字).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语词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的心理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的互相感染。

(三)通道:是沟通过程的信息载体。

人际沟通是以视听交流为主的沟通。

在各种沟通方式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因为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语词信息外,还有交流双方的整体心理状态的信息,并且沟通者和接受者还有互动和反馈,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以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

(四)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另一方。

(五)反馈: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六)障碍(七)背景: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

沟通的背景包括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等。

三、沟通的主要功能1、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2、沟通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3、沟通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4、沟通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5、沟通能协调群体内的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四、人际沟通的分类(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组织系统划分)1、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优势:信息通道规范,准确度较高2、非正式沟通:是在正式通道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优势:形式灵活,传播速度快,但存在着随意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按信息流动方向划分)1、上行沟通:上行沟通是指下情上达2、下行沟通:下行沟通是指上情下达。

心里咨询师考试教材-第二章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心里咨询师考试教材-第二章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第二单元身体语言沟通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第四单元人际吸引第五单元人际互动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大众沟通。

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构成。

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人际沟通的分类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现实沟通、虚拟沟通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沟通网络正式沟通网络:正式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结构。

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网络第二单元身体语言沟通人的60%-65%的信息传递属于身体语言沟通大脑边缘系统,最诚实的大脑第二单元身体语言沟通冻结反应逃跑反应战斗反应亲和反应第二单元身体语言沟通人际距离公众距离(3-7米)社交距离(1-3米)个人距离(0.5-1米)亲密距离(0-0.5米)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兴趣爱好方面社会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隐私方面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一般来说,两者呈正比毫无关系的纯陌生人状态公众人物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交换性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支配、情感。

人际需要,决定了其与社会情境的联系,影响心理健康。

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3种人际需要X2种满足方式(主动表现、被动表现)得到6种基本的人际关系趋向:主动包容式、被动包容式、主动支配式、被动支配式、主动情感式、被动情感式。

基础知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基础知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概述▲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的著作《社会心理学》。

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从孕育它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取向,即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科划分为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E.P.Hollander,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

一、哲学思辨阶段(人文学科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在这一段,有关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和一般的心理学见解混杂在一起的,很难把“纯”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分离出来。

二、经验描述阶段(社会科学时期)▲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㈠达尔文的进化论㈡德国的民族心理学㈢法国的群众心理学㈣英国的本能心理学㈤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三、实证分析阶段▲实证分析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

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此后,由于研究方法的进步,社会心理学取得了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广泛。

▲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两位先驱是:①勒温(K.Lewin)是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之父。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1)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1)
L/O/G/O
主要考点
身体语言沟通★ 人际关系的原则与理论★★
人际吸引★★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一、沟通的定义: • 沟通: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
和大众沟通。
• 人际沟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直接沟通。
• 大众沟通(传媒沟通):通过媒体中介的大众之 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二、沟通的结构
眼睛是内心情感的灵敏指 示器。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身体 语言沟通方式。
一、目光与面部表情
(二)面部表情: 来自面部的信息,很容易为人们所察觉。 经过训练,人能较为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表情肌,因
而面部表情表达的情感状态有可能与实际的情况不 一致。
思考: 目光与面部表情有何 关系?
二、身体运动与触摸
答案:A
真题分享
3.一般来说,人在( )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单选) A.身体运动 B.身体接触 C.目光接触 D.身体欠安
真题分享
3.一般来说,人在( )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单选) A.身体运动 B.身体接触 C.目光接触 D.身体欠安
答案:B
真题分享
4.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人际距离是( )。 (单选) A.个人距离 B.社交距离 C.公众距离 D.亲密距离
身体运动是最易为人发现 的一种身体语言,其中手 势语占有重要位置。
触摸:人际沟通的有力 方式,个体与他人在触 摸和身体接触时的情感 体验最为深刻。
三、姿势与妆饰
姿势: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 的姿态表达情感及态度的身 体语言。
妆饰:服装、化妆、饰品 和携带品,都能透露一个 人的情趣、爱好、情感、 态度、社会角色等多方面 的信息。
真题分享

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沟通的概念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第七节人际沟通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亦称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沟通过程。

二、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因素构成。

图2—3是沟通过程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

图2—3沟通模式(本图引自L.L.贝克尔《沟通>,1987年第4版,第9页)(一)信息源在人际沟通中,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

他始发沟通过程,确定沟通对象,选择沟通目的。

在沟通前一般还需要一个准备阶段,整理思绪使自我心理感受清晰与明确。

(二)信息信息是沟通者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

但个体的感受必须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可以为他人觉察的信号。

在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词语。

词语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符号(文字);面对面沟通除了词语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的心理状态的信息,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的互相感染。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通道通道是沟通的信息载体。

个体的感官均可接受信息,其中视听信息占的比例较大际沟通是以视听沟通为主的沟通。

(四)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另一方。

个体在接受带有信息的各种音形符号后,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把它“转译”为沟通者试图发送的信息或态度、情感。

(五)反馈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相互过程。

在沟通中,双方都不断把信息回送给对方。

这种信息回返过程叫反馈。

反馈可告知发送者,接受者所接受和理解信息的状态。

(六)障碍人际沟通常常发生障碍。

例如信息源的信息不充分或不明确,编码不正确,信息没有正确转化为沟通信号,误用载体及沟通方式,接受者的误解以及信息自然的增强与衰减等。

心理咨询师二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三)

心理咨询师二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三)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下)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吸引、互动)一、沟通的结构与功能1、定义: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亦称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

2、结构:由信息源、信息、通道、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七个要素构成。

信息: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词语。

通道:人际沟通以视听交流为主。

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

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影响沟通的每一要素及整个沟通过程。

3、沟通的功能:①是获取信息的手段;②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③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④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⑤能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4、分类:①正式和非正式(按组织系统):正式的优势是信息通道规范,准确度较高;非正式沟通形式灵活,传播速度快,但存在着随意和可靠性差的问题。

②上行下行平行(按流动方向)。

③单向和双向(按位置关系)。

④口头和书面。

⑤现实和虚拟:虚拟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左右。

5、网络:正式沟通网络有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

全通道式的沟通信息传递速度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高;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发现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三种形式: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

信息通过非正式沟通网络信息传播时速度快且影响力大。

二、身体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

(1)目光与面部表情:目光是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

除目光外,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以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身体语言形式。

(2)身体运动与触摸:个体与他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的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3)姿势与妆饰: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姿态表达情感及态度的体语称为姿势。

妆饰包括服装、化妆、饰品和携带品。

社会心理学 沟通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  沟通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原则

相互性原则 交换性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平等原则
三、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 支配需要 感情需要 人际关系需要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 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童年人际需要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 对成年人际关系的影响


BCD 6、人际关系的特点包括( )。 (A)稳定性 (B)情感性 (C)直接性 (D)个体性
7、了解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 A 测器”是( )。 (A)自我暴露程度 (B)相互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目光 8、人际吸引的最强列的形式是(D )。 (A)亲合 (B)喜欢 (C)亲情 (D)爱情
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 理上的联系。 特点 个体性 直接性 情感性:主要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 敏感的“探测器”。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 和大众沟通。

二、沟通的结构(P146)

信息源、信息、通道、接受者、反馈、障碍、 背景
三、沟通的功能 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 非语词沟通的方式:动态无声的目光、表情 等;静态无声的空间距离、衣着打扮等;语 气、语调等。 正式与非正式沟通 上行、下行与平行沟通 单向与双向沟通 口头与书面沟通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一、1.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W。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

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二、1.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⑴哲学思辨⑵经验描述⑶实证分析。

对应的,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2.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3.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这一时期,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⑴达尔文的进化论⑵德国的民族心理学⑶法国的群众心理学⑷英国的本能心理学⑸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4.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

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5.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但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二、1.社会化的基本条件:⑴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⑵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2.个体社会化的载体:⑴家庭⑵学校⑶大众传播媒介⑷参照群体。

3.社会化的分类:⑴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社会心理学知识六

社会心理学知识六

社会心理学知识六41、沟通的概念(领会)1.沟通: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2.人际沟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

3.大众沟通:也称传媒沟通。

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沟通过程。

42、沟通的结构(识记)1.信息源: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

2.信息:沟通者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

在各种符号中,最重要的是词语。

3.通道:沟通的信息载体4.信息接受者:沟通的另一方5.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相互过程6.障碍7.背景:沟通发生时的情景43、沟通的功能1.获取信息的手段2.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3.满足要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5.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效率的提高44、人际沟通的分类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组织系统分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按信息流动方向分3.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以信息源及接受者的位置分4.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按沟通形式分45、沟通网络 1.正式沟通网络: 2.非正式沟通网络:46、体语:(领会)体语是身体语言的简称。

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

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

47、目光与面部表情(识记)1.目光:(1)眼睛是最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人的情绪、态度和情感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显示出来。

人的情绪由中性向愉悦改变,瞳孔会不自觉变大;对使人厌恶的刺激物,瞳孔反应是明显缩小。

(2)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2.面部表情:(1)表现愉悦的关键部位:嘴、颊、眉、额表现厌恶的关键部位:鼻、颊、嘴表现哀伤的关键部位:眉、额、眼睛、眼睑表现恐惧的关键部位:眼睛、眼睑(2)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目光与面部表情是相互一致的。

在特殊情况下,个体的目光与面部表情会出现分离。

社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

第一节概述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行为、社会意识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互动社会行为勒温B=f(P,E)研究对象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和范围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时间: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哲学思辨内容: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启蒙期)人物:康德、卢梭时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特点:观察简史(形成期)人物: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概述(霍兰德)时间:始自20世纪20年代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特点:描述转向实证研究,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方法档案法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理论符号互动论流派精神分析论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概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 家庭;2 学校;3 大众传播媒介;4 参照群体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概念按角色获得方式分: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分: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社会角色分类按角色的功能分: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社会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社会化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与自我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概念自我的概念自我自我的结构自我概念的功能: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 解释经验;3 决定期待自我、身份与自尊身份的定义身份身份的特点自尊的概念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自尊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自尊的测量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认知者的经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认知者的动机和兴趣认知者的情绪印象与印象形成的定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印象形成的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 加法模式;2 平均模式;3 加权平均模式;4 中心品质模式印象管理的定义社会知觉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作用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与归因常用的印象管理的策略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投人所好归因的概念内因与外因行为原因的分类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归因控制点理论罗特不变性原则归因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影响归因的因素:1 社会视角;2 自我价值保护(自我防卫策略、动机性归因偏差);3 观察位置;4 时间因素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社会动机的概念社会动机概述激活功能社会动机的功能指向功能维持与调节功能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亲和动机亲和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和起源于依恋定义成就动机目标的吸引力主要的社会动机影响因素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社会动机权力动机与构成: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社交情绪侵犯行为本能论的解释洛伦兹原因挫折—侵犯学说多拉德社会学习论的观点定义利他行为外部因素:a 自然环境b 社会情境c 时间压力d 利他的对象的特点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利他者的心理特征:a 心境;b 内疚;c 人格;社交情绪的定义利他技能社交焦虑社交情绪嫉妒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羞耻内疚第五节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态度的定义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A;行为倾向成分B;态度形成态度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卡茨态度的属性: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态度的形成:依从、认同、内化凯尔曼态度转变的模型霍夫兰德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情境因素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吸引力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沟通信息方面的因素: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信息的提供方式态度转变接收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因素;个体的心理倾向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态度形成海德的平衡理论个体(P)、他人(O)、对象(X)与态度转变理论认知失调论费斯延格态度转变社会交换论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态度测量著名的投射测验摩根的主题统觉测验(TAT);罗夏的墨迹测验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的概念沟通的沟通的结构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结构与功能人际沟通的分类沟通网络目光与面目表情沟通体语沟通身体运动和触摸与姿势与装饰人际关系人际距离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⑴个体性;⑵直接性;⑶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和理论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人际吸引的定义人际吸引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熟悉与邻近、相似性、互补、外貌、才能、人格品质人际互动的概念人际互动人际互动的形式:合作与竞争第七节社会影响从众的概念从众的功能从众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寻求行为参照从众行为的原因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群体因素影响从众的因素个体人格因素情境的明确性社会促进的定义:也称社会助长。

社会心理学中的沟通-26页PPT资料

社会心理学中的沟通-26页PPT资料

23.09.2019
9
袁绍(?202),字本初。 因为祖上四世三公, 故在诸侯中很有影 响。在董卓霸京师 洛阳时,袁绍和董 卓发生了正面冲突, 便离开洛阳回渤海。 董卓想追杀袁绍, 李儒对他说:“袁 绍好谋无断,不足 为虑。
23.09.2019
10
曹操对于沟通之道的理解
23.09.2019
11
当别人批评自己时,勿过份自我防卫,过 份情绪反应,能虚心接受,除非对方有严 重误解,否则不须急著辩解.
23.09.2019
1
沟通的的要件
23.09.2019
2
1、沟通要有“仁”
23.09.2019
3
孙策和太史慈
策即得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 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 “未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 当于卿共之。”
23.09.2019
4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 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 “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 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 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 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 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 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 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其销售额由1987年的15万元上升到2019年的7亿元。
201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
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
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
国第一”。CCTV2019“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
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
度!23.0”9.2019
24
THE END
沟通和激励的最终目的都是 促进团队合作 提高绩效 达成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一、沟通的定义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1、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2、大众沟通(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大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二、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七个要素构成。

(一)信息源: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

(二)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他人的观点和情感。

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

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符号(文字)。

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语词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的心理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的互相感染。

(三)通道:是沟通过程的信息载体。

人际沟通是以视听交流为主的沟通。

在各种沟通方式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因为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语词信息外,还有交流双方的整体心理状态的信息,并且沟通者和接受者还有互动和反馈,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以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

(四)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另一方。

(五)反馈: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

(六)障碍(七)背景: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

沟通的背景包括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等。

三、沟通的主要功能1、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2、沟通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3、沟通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4、沟通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5、沟通能协调群体内的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四、人际沟通的分类(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组织系统划分)1、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优势:信息通道规范,准确度较高2、非正式沟通:是在正式通道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优势:形式灵活,传播速度快,但存在着随意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

(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按信息流动方向划分)1、上行沟通:上行沟通是指下情上达2、下行沟通:下行沟通是指上情下达。

3、平行沟通:是指组织的同级间(非上下级关系)的信息交流。

(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这是以信息源与接受者的位置关系来区分的人际沟通,两者位置不变的是单向沟通,而不断变化位置的是双向沟通。

(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五)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1、现实沟通:沟通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都有比较清楚的把握,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普遍的现实沟通形式。

电话沟通也属于现实沟通。

2、虚拟沟通: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起来的一种沟通形式,沟通双方可以匿名、扮演各种角色等。

在虚拟沟通中,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往往是不清楚的,沟通的进程主要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左右和引导。

五、沟通网络(一)正式沟通网络在正式群体中,成员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的结构称正式沟通网络。

1、正式沟通网络一般有五种形式: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和Y 式。

2、比较沟通网络的沟通质量常用的指标有:信息传递速度、准确度、接受者和接受的信息量及其满意度。

3、全道式的沟通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较高。

(二)非正式沟通网络(单身、单箭头)1、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三种典型的形式: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单线式2、非正式沟通的特点:传布速度快,影响大。

但容易出现失真和歪曲。

六、虚拟沟通与网络成瘾由于网络具有跨时空性、便利性、匿名性和实时交互性等特点,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超越现实的限制,尽情地扮演自己期望的各种角色,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

网络成瘾是过度利用网络,对网络形成高度心理依赖的现象。

网络成瘾会使个体角色混乱、人格扭曲、道德感弱化、学习和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极端的情况下,成瘾者不再清楚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区别,他们的人际关系到和实际生活变得混乱不堪,往往选择逃避现实生活,在虚拟世界越陷越深,造成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失眠、紧张性头痛等,还可使人情绪急躁、抑郁和食欲不振。

长时间的依赖性使用网络会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

第二单元身体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装饰、人际距离等。

一、目光与面部表情(一)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非常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

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人的态度、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人们看到喜欢的刺激物,瞳孔会不自觉地变大;看到让人厌恶的刺激物,瞳孔会明显地缩小,眼睛是内心情感的灵敏指标器。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其它的身体语言沟通也与目光接触有关。

(二)面目表情面目表情是另一种可以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身体语言形式。

它是人们运用得较多的身体语言形式之一。

表现愉悦的关键部位是嘴、颊、眉、额;表现厌恶的关键部位是鼻、颊、嘴;表现哀伤的关键部位是眉、额、眼睛及眼睑;表现恐惧的关键部位是眼睛和眼睑。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目光与面目表情是一致的,均与其内在的心态对应。

但在特殊情况下,个体的目光与面部表情会出现分离,此时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是目光,而非面部表情。

二、身体运动和触摸(一)身体运动身体运动是最易为人发现的一种身体语言。

其中手势占有重要位置。

(二)触摸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个体与他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的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在日常生活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

个体都有被触摸的需要,这是一种本能。

比如婴儿接触温暖、松软的物体时会感到愉快;恋爱中的男女,触摸会使感情迅速深化。

三、姿势与装饰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的姿态表达情感及态度的身体语言。

通过姿势传递信息也是常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

尽管姿势及其意义与文化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通过姿势进行沟通的适应范围还是较为广泛的。

服装、化妆、装饰品和携带品,也都能透露一个人的情趣、爱好、情感、态度、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信息。

*四、人际距离(一英尺=0.3048米;一英寸=25.4毫米)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

1、公众距离(12-25英尺)(3.65-7.62米)2、社交距离(4-12英尺)(1.21-3.66米)3、个人距离(1.5-4英尺)(0.4572-1.21米)4、亲密距离(0-18英寸)(0-0.45米)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其特点包括:(一)个体性在人际关系中,社会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则成为主要的问题。

(二)直接性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

(三)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一般来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定向阶段涉及注意、选择交往对象,与交往对象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2、情感探索阶段3、情感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自我暴露(自我开放):指在沟通和交往的时候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奥特曼发现良发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信任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的。

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探测器。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分为四个水平:第一是情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偏好等;第二是态度,比如:对人的看法、对政府和时事的评价;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人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

一般情况下,关系密切,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越深刻。

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彼此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有可能做到完全的自我暴露。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虚拟沟通的情境下,人们觉得对方不可能介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风险体验下降,尴尬和羞耻感也降低。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1、相互性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

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

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重要的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

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都是相互的。

2、交换性原则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

交换的基本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至少是得别太少于失。

人际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的选择。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

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的心理倾向,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

4、平等原则交往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影响力、对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对等的,这会影响双方形成实质性的情感联系。

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心理学家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FIRO),其主要观点是:(一)人有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1、包容需要——指与他人接触、交往、相容的需要2、支配需要——指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3、情感需要——指爱他人或被他人爱的需要(二)人际需要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果不能满足,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即其他严重问题。

(三)对于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满足方式。

这样,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再加上主动与被动的满足方式,就构成了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取向:●六种人际关系取向1、主动包容式——指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2、被动包容式——指期待他人接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3、主动支配式——指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利。

4、被动支配式——指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5、主动情感式——指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密。

6、被动情感式——指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四)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

1、包容需要:(1)如果儿童与双亲交往少,会出现的低的社会行为,如:倾向内部语言,与他人保持距离,不愿意参加群体活动等(2)如果儿童对双亲过分依赖,就会形成超社会行为,如总是寻求接触,表现忙乱,要求给予注意等。

(3)如果儿童与父母适宜地沟通、融合,就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无论群居或独居都会有满足感,能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良好。

2、支配需要(1)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使之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

(2)双亲如果过分控制,那么就易于形成专制式的行为方式,如儿童倾向于控制他人,易独断专行;或者形成拒绝支配的行为方式,表现顺从,不愿负责,拒绝支配他人;或者焦虑过重,防御倾向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