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
伤寒论期末考试试题

伤寒论期末考试试题# 伤寒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中2.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A. 太阳B. 阳明C. 少阳D. 厥阴3.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典型症状是:A. 头痛、发热、汗出B. 呕吐、腹泻C. 咳嗽、气喘D. 心悸、失眠4. 以下哪个方剂是《伤寒论》中用于治疗太阳病的:A. 桂枝汤B. 麻黄汤C. 黄连解毒汤D. 四君子汤5. 《伤寒论》中提到的“阳明病”主要症状不包括:A. 高热B. 口渴C. 汗出D. 干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伤寒论》是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等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7. 伤寒论中提到的“少阳病”,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等症状。
8.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包括桂枝、______、甘草、______、大枣。
9.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三经同时受邪。
10. 《伤寒论》中,对于“厥阴病”的治疗,常用的方剂是______。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伤寒论》中“太阳病”的治疗原则。
12. 阐述《伤寒论》中“阳明病”与“少阳病”的区别。
13. 描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思路。
## 四、论述题(共40分)14. 论述《伤寒论》中“汗法”在治疗伤寒病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15. 分析《伤寒论》中“温病”与“伤寒”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16. 论述《伤寒论》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及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注意: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祝你考试顺利!(本试题仅为模拟,实际考试内容以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为准。
)。
《伤寒论》试题和答案汇总

伤寒论1一、单选题1. 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1.5分】A. 吞服药末B. 与诸药同煎C. 单煎另服D. 一半入煎,一半吞服E. 另煎兑入干姜、粳米煎液中正确答案是D2. 桃核承气汤证的治法是【1.5分】A. 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 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 活血化瘀,泻下里热E. 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是D3. 某女,两年来头汗溱溱,虽寒冬腊月安静之下亦汗出不止,汗出以前额为多,饮食、二便如常,无其他不适。
面色晃白,脉浮缓,舌尖红,苔薄白。
治宜【1.5分】A. 桂枝汤B.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C. 栀子豉汤D. 桂枝加附子汤E. 小柴胡汤正确答案是A4. “往来寒热”意指【1.5分】A. 发热与恶寒同时出现B. 先发热,后恶寒C. 先恶寒,后发热D. 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E. 发热与恶寒间日出现正确答案是D5. 少阴病猪苓汤证的病机是【1.5分】A.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B. 阴虚有热,水气不化C. 肾阴不足,热扰胸膈D. 郁热未清,留扰胸膈E. 阳虚寒盛,水气泛滥正确答案是B6. 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1.5分】A. 桃核、桂枝、大黄、厚朴、枳实B.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枳实C.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生甘草D.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炙甘草E.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厚朴正确答案是D7. “胸中窒”意指【1.5分】A. 胸中有疼痛感B. 胸中烦闷,不可言状C. 呼吸不畅,胸中有压榨感D. 如结胸状,按之疼痛E. 胸中有闭塞不舒之感正确答案是E8. 少阴病阳回自愈的脉症是【1.5分】A. 脉暴微,手足反温B. 脉暴出,下利不止C. 脉微细,吐已下断D. 脉微细沉,身反发热E. 脉沉微,不烦而躁正确答案是A9. 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药物分量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1.5分】A. 厚朴二两B. 枳实三枚C. 大黄六两D. 芒硝三合E. 甘草二两正确答案是E10. 下列方剂中具有清热除烦,宽中消满功效的是【1.5分】A. 栀子豉汤B. 栀子厚朴汤C. 大承气汤D. 栀子干姜汤E. 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正确答案是B11. 四逆汤证有【1.5分】A. 恶寒蜷卧,下利肢厥,汗出脉微B. 下利止,亡血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正确答案是A12.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专升本(伤寒论)复习题

专升本(伤寒论)练习题1. (单选题) 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本题3.0分)A、啜热粥B、温覆取汗C、如桂枝汤将息D、如桂枝汤禁忌E、先煮麻黄,去上沫2. (单选题)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 )(本题3.0分)A、太阴B、阳明C、少阴D、厥阴E、少阳3. (单选题) 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本题3.0分)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E、利止脉不出者加猪胆汁半合4. (单选题) 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本题3.0分)A、黄连、阿胶、黄芩、麦冬、鸡子黄B、黄连、阿胶、地黄、麦冬、鸡子黄C、黄连、阿胶、地黄、麻子、鸡子黄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E、黄连、阿胶、白芍、麻子仁、鸡子黄5. (单选题) 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本题3.0分)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E、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6. (单选题) 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 )(本题3.0分)A、大陷胸汤B、抵当丸C、调胃承气汤D、黄连汤E、十枣汤7. (单选题) 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 )(本题3.0分)A、或已发热、或未发热B、恶寒与否C、恶风与否D、汗出与否E、头痛与否8. (单选题) 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
( )(本题3.0分)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9. (单选题) 白通汤与通脉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本题3.0分)A、干姜,附子B、附子,甘草C、附子,葱白D、甘草,干姜E、干姜,葱白10. (单选题) 下列证候,除哪项外,皆为附子汤的主证?( )(本题3.0分)A、背恶寒,手足寒B、身体痛,骨节痛C、口中和D、脉沉E、下利11. (单选题) 关于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那项论述是错误的:(本题3.0分)A、面色赤加葱九茎B、腹中痛,去甘草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E、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12. (单选题) 通脉四逆汤的主要病机是:(本题3.0分)A、邪从寒化,阳不外达B、阴寒内盛,阳不化津C、阴寒内盛,格阳于外D、阴寒内盛,寒湿凝滞E、病情向愈,阳气复来13. (单选题) 下列那项为通脉四逆汤的主症:(本题3.0分)A、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B、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C、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D、脉微细,但欲寐,手足厥冷,小便色白E、昼日烦躁不的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身无大热14. (单选题) 下列证候,那项不是四逆汤的主要脉证(本题3.0分)A、下利肢厥B、但欲寐C、脉微而沉D、下利脉微E、小便清长15. (单选题) 下列关于四逆汤证病机的描述最确切的一项是:(本题3.0分)A、心肾阴虚,阳不外达B、肾阳虚衰,阴寒内盛C、肾阳衰微,阴盛格阳D、心肾气血阴阳俱虚E、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16. (单选题) 桂枝加芍药汤证中“腹满时痛”的机理是:(本题3.0分)A、误下邪陷,寒痰结于胸膈,波及腹部B、邪陷阳明,腑气不通C、脾虚湿阻,气机不利,阳气时通时闭D、误下伤脾,运化失职,气机壅滞,血脉不和,经络不通E、太阴脾虚,饮食停积17. (单选题) 桂枝加大黄汤的药物组成是:(本题3.0分)A、桂枝汤中芍药加量,再加大黄B、桂枝汤原方加大黄C、桂枝汤去芍药,加大黄D、桂枝汤加桂枝再加大黄E、桂枝汤去生姜大枣加大黄18. (单选题) 四逆汤中,炙甘草的主要作用是(本题3.0分)A、减少附子毒性B、温补调中C、调和诸药D、补中益气E、缓急止痛19. (单选题) 太阴虚寒腹痛的特点是:(本题3.0分)A、时腹自痛B、腹满而痛C、下腹部疼痛D、上腹部疼痛E、下利腹痛20. (单选题) 阳明中寒证与太阴病的鉴别在于:(本题3.0分)A、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B、前者虚寒较轻,后者虚寒较甚C、前者仅见不能食,后者还有下利腹痛等D、前者为胃中虚冷,复感寒邪,后者为脾虚不运,寒湿中阻E、前者为小便不利,后者为小便利21. (多选题) 理中丸在《伤寒论》中的适应证有(本题4.0分)A、太阴病脏虚寒证B、自利而渴者C、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D、干呕、吐涎沫、头痛者E、霍乱吐利,寒多不用水者22. (多选题) 吴茱萸汤证的病机包括(本题4.0分)A、寒热错杂、升降失司B、肝寒犯胃,浊阴上逆C、胃中虚寒,寒浊上逆D、脾虚湿盛,寒湿困脾E、中阳虚衰,寒浊中阻23. (多选题) 《伤寒论》中用白饮和服的散剂有(本题4.0分)A、四逆散B、瓜蒂散C、三物白散D、牡蛎泽泻散E、五苓散24. (多选题) 乌梅丸主方含义包括:(本题4.0分)A、乌梅之酸抑蛔柔肝B、蜀椒、细辛之辛能伏蛔散寒通阳C、黄连、黄柏之苦可以下蛔泄热止呕D、乌梅丸组方有酸甘辛苦并投,刚柔并用的特点E、乌梅丸属寒热并用之剂25. (多选题) 可见到下利的方证有:(本题4.0分)A、通脉四逆汤证B、吴茱萸汤证C、麻黄升麻汤证D、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E、小承气汤证26. (多选题) 下列属四逆散加减法的是(本题4.0分)A、咳者,加五味子、干姜B、腹中痛者,加附子C、泄利下重者,加葛根、黄连D、心悸者,加桂枝E、小便不利者,加茯苓27. (多选题) 猪肤汤证可见(本题4.0分)A、胸满B、下利C、咽痛D、心烦E、咽中伤,生疮28. (多选题) 在《伤寒论》的方剂中,仲景多处用到附子,其中用量最大的方剂是(本题4.0分)A、四逆汤B、白通加猪胆汁汤C、通脉四逆汤D、桂枝附子汤E、干姜附子汤29. (多选题) 下列真武汤加减法中,哪几项是正确的(本题4.0分)A、若咳,加五味子、细辛、生姜B、若小便利,去茯苓C、若悸,加桂枝D、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E、若呕,去附子,加半夏30. (多选题) 附子汤和真武汤中均有的药物是(本题4.0分)A、附子B、茯苓C、生姜D、白术E、芍药。
伤寒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所描述的六经病证: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厥阴病答案:D3.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描述的是:A. 太阳经病B. 阳明经病C. 少阳经病D. 太阴经病答案:A4. “阳明病,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中“身热”指的是:A. 体温升高B. 身体发热C. 体温过高D. 身体感觉热答案:B5. “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中的“嘿嘿”是指:A. 声音低沉B. 心情郁闷C. 没有食欲D. 情绪低落答案:C6.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中的“自利”指的是:A. 自我利益B. 自我调节C. 腹泻D. 利益他人答案:C7.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中的“脉微细”是指:A. 脉搏微弱B. 脉搏细小C. 脉搏细密D. 脉搏细软答案:A8.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是指:A. 三种阳经同时发病B. 三种阳经相互影响C. 三种阳经疾病同时存在D. 三种阳经疾病相互转换答案:C9. “厥阴病,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中的“手足厥冷”是指:A. 手和脚发冷B. 手和脚冰凉C. 手和脚失去知觉D. 手和脚发麻答案:A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出而喘”是指:A. 出汗后呼吸困难B. 出汗后感觉气短C. 出汗伴随呼吸急促D. 出汗伴随呼吸困难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_________的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2.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个体差异3. 六经病证是《伤寒论》中的核心内容,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_________。
答案:厥阴4.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三阳开泰”的治疗原则,即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发病时,应采取_________的治疗策略。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肾脏功能障碍b) 肝脏功能障碍c) 脾脏功能障碍d) 肺脏功能障碍答案:c) 脾脏功能障碍2. 伤寒是由以下哪种病原体引起的?a) 病毒b) 细菌c) 寄生虫d) 真菌答案:b) 细菌3.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飞沫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污染传播d) 垃圾污染传播答案:c) 食物污染传播4.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高热b) 腹泻c) 咳嗽d) 头痛答案:a) 高热、b) 腹泻、d) 头痛二、简答题1. 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哪些方面?答: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典型的症状包括高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体征方面可能出现黏膜瘀点、腹部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并可以通过培养分离病原菌来确诊。
2. 请简要概述一下伤寒的治疗原则。
答:伤寒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抗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头孢菌素等;其次,对症治疗是必要的,例如控制发热、补充营养、补液等;此外,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治疗,如使用解热药物、止泻药物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负担。
因此,对于伤寒的认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伤寒的病理变化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脾脏功能障碍,这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掌握这一点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上更准确地判断和处理疾病。
其次,对于伤寒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防控也是必要的。
伤寒主要通过食物污染传播,因此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污染的食物,对于减少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及时发现和隔离病患也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
最后,在治疗伤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伤寒论选读复习题

《伤寒论选读》复习题1.掌握“伤寒”的涵义及《伤寒论》一书的沿革概况。
2.了解《伤寒论》六经病证的基本内容。
3.试从主症、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比较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
4.桂枝汤证基础上见项背强几几,在辨证时要考虑哪些情况?治疗用桂枝汤加一味葛根,意义是什么?5.20条原文中哪些是主症?为什么?桂枝加附子汤的治疗作用是什么?6.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适应症有何异同?如何理解脉促与胸满同见?7.身疼痛属发汗后气血不足的辨证要点是什么?方中加重芍药量的作用是什么?8.太阳伤寒证兼项背强几几,治用桂枝汤加麻黄、葛根的含义?9.试作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的比较。
10.大青龙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为何取表里同治的决策?从具体用药上你对本证病机的认识有何提高?得到什么启示?11.小青龙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小青龙汤的配伍有何特点?12.23、25、27三条原文均属太阳病轻症,从三方的配伍用药及剂量分析,提出它们的病机变化特点。
13.36条所述病证还可见哪些症状?不可下的含义是什么?14.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15.葛根汤证的下利与葛根芩连汤证、黄芩汤证的下利有何区别?16.何为坏病?坏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17.11条原文的精神是什么?从中你学到什么辨证要领?18.56条原文讲述了表里同病,取先表后里的治则。
为什么病人不大便六七日,先取攻下法?19.91、92条原文论表证兼里虚寒证的治疗原则,你觉得临床应如何把握?20.误用火攻法治疗致火逆证,其主要表现有哪些?21.火逆证预后较好的机体情况有哪些?相应可见什么临床表现?22.麻杏石甘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均见喘,它们的辨证要点及病机各是什么?23.苓桂术甘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各是什么?24.桂枝汤、麻黄汤、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苓桂草枣汤的配伍与所治证候各有哪些不同?为什么方中都有桂枝、甘草这两味药?25.桂枝人参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26.茯苓四逆汤证与干姜附子汤证主症的异同是什么?27.五苓散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28.桃核承气汤证和抵当汤证在主症、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有什么异同?29.热实结胸的主要脉证与主治方药是什么?30.小陷胸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31.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候、病机、方药配伍与煎服的特点各是什么?32.痞证与结胸的鉴别要点是什么?33.掌握十枣汤和瓜蒂散的方义与适应症。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扁鹊答案:A2. “伤寒”一词在《伤寒论》中指的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伤情绪C. 食物中毒D. 虫兽所伤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太阳病”主要是指:A. 头痛发热B. 胸闷咳嗽C. 腹痛泄泻D. 四肢无力答案:A4. “阳明病”在《伤寒论》中通常表现为:A. 高热不退B. 口干舌燥C. 胸闷气短D. 腹泻不止答案:B5. 《伤寒论》中提到的“少阳病”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寒热往来B. 胸胁苦满C. 口苦咽干D. 四肢厥冷答案:D二、填空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论述了________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
答案:伤寒2.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强调了根据病人的具体________来进行治疗。
答案:症状3. “白虎加人参汤”是《伤寒论》中治疗________病的有效方剂。
答案:阳明4.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病。
答案:太阳5.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其中“少阴病”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心神不安,四肢厥冷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
答:《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指根据疾病侵犯人体的不同经络,将伤寒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一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阐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及其主治。
答:“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和甘草组成。
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即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状。
桂枝汤通过调和营卫、解表散寒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 描述《伤寒论》中“阳明病”的典型症状及治疗原则。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

伤寒论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伤寒论》中并病是指(B)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症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2. 《伤寒论》中合病是指(C)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3.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B)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4.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D)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5.以下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的是(E)1.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6.以下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初起必见之证的是(A)A.发热B.恶寒C.体痛D.呕逆E.脉紧7.“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B)A.表证与里证B.三阴证与三阳证C.实证与虚证D.新病与痼疾E.寒证与热证8.以下不是桂枝汤的适应症的是(C)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D)A.表邪内陷B.邪热内扰C.正虚邪扰D.正邪搏击E.阳郁不解10.“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B)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11. ”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醒微寒”指(C)A.轻微恶寒B.指头寒C.脉微恶寒D.胸微恶寒E.脉微弱12.麻黄汤证“无汗而喘”的机理是(A)A.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B.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清肃C.风寒束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D.素有喘疾,外感风寒,引动宿疾E.风寒束表,久郁化热,肺气上逆13.下列病证不可用麻黄汤治疗的是(D)A.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B.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C.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E.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14.太阳伤寒如出现衄血是因为(B)A.感邪较重,病程日久B.阳郁过甚,损伤阳络C.热入营血,迫血妄行D.气虚不能摄血E.脾不统血15.“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D)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D.湿热下注,久则伤阴E.阳气虚损,营阴不化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A)A.寒邪束于外,阳热郁于内而无从宣泄B.无形邪热内扰心神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浊邪上干,犯扰心神E.少阴阳虚,心神浮越17.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A.麻黄汤B.葛根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E.麻杏甘石汤18.形似疟。
26道中国《伤寒论》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26道中国《伤寒论》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A. 中风B. 伤寒C. 温病D. 热病答案:A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A. 中风B. 伤寒C. 温病D. 热病答案:B4.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此方中麻黄的作用是()A. 发汗解表B. 宣肺平喘C. 利水消肿D. 温经散寒答案:A5.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的主要功效是()A. 解表散寒B. 利水渗湿C. 温阳化气D. 清热泻火答案:B6.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此方中桂枝的作用是()A. 发汗解表B. 温通经脉C. 调和营卫D. 温阳化气答案:C7.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的主要功效是()A. 发汗解表B. 解肌退热C. 升津舒经D. 调和营卫答案:C8.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此方中黄连的主要作用是()A. 清热燥湿B. 泻火解毒C. 清心除烦D. 厚肠止泻答案:A9.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附子的主要功效是()A. 回阳救逆B. 散寒止痛C. 补火助阳D. 温经散寒答案:A10.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此方中芍药的作用是()A. 养血敛阴B. 柔肝止痛C. 缓急止痛D. 平抑肝阳答案:C11.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精

《伤寒论》复习资料选择题1、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B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2、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C )A.身痛B.恶寒无汗C.恶寒汗出D.下利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
”治宜:( D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C.先解表,后温其里D.先温里,后解其表4、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D)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活血化瘀,泻下里热5、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 )A.麻黄汤B.麻杏石甘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6、大结胸病的治法是:( C )A.清热涤痰开结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C.泻热逐水破结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7、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B )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8、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时时恶风”的机理是:(B )A.表证未解,卫外失固B.津气两伤,卫外不固C.津伤气少,阳郁不达D.经气被遏,阳郁不畅9、下列腹痛,小建中汤主治的是:( A )A.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B.腹满时痛C.腹中痛,欲呕吐D.腹痛,自下利10、下列哪项不是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的区别?(B )A.发热与不发热B.小便黄与不黄C.黄色鲜明与晦暗D.口渴与不渴11、吴茱萸汤方的药物组成是:( C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B.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D.吴茱萸、人参、半夏、大枣1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白虎汤证的主症?(C)A.发热,汗出B.心烦,口渴C.苔白滑D.脉大13、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D )A.清酒B.甘澜水C.清浆水D.潦水14、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B)A.肾水不足,心火上亢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C.余热未清,留扰胸膈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E.以上都不是15、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证?(A )A.胸下结硬B.食不下C.自利D.时腹自痛名词解释1、胃中干:病理概念。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治疗?A. 伤寒B. 温病C. 痢疾D. 疟疾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是指什么?A. 外伤引起的感染B. 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C. 外感风热引起的疾病D. 外感湿邪引起的疾病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六经”指的是哪六经?A.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 肺、心、脾、肝、肾、胃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心包、三焦、脾、肺、肾、肝答案:A5.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发热、汗出、恶风B. 发热、无汗、恶寒C. 发热、汗出、恶寒D. 发热、无汗、恶风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伤寒论》中提到的“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大便秘结B. 腹胀满C. 口干舌燥D. 脉洪大答案:ABCD7.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手足厥冷B. 脉微细C. 但欲寐D. 恶寒答案:ABC8.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腹痛B. 呕吐C. 下利D. 脉沉迟答案:ABCD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厥冷B. 脉细欲绝C. 手足厥逆D. 烦躁答案:ABCD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适用于哪些情况?A. 太阳病表实证B. 阳明病里实证C.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D. 太阴病里虚寒证答案:A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辨证论治。
(对)12.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所有外感疾病。
(错)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对)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只适用于太阳病。
(错)15. 《伤寒论》中提到的“下法”适用于阳明病里实证。
(对)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
伤寒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伤寒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伤寒是由以下哪种细菌引起的?A. 肺炎球菌B. 沙门氏菌C. 伤寒杆菌D. 结核杆菌答案:C2. 伤寒的典型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高热B. 头痛C. 腹痛D. 咳嗽答案:D3. 伤寒的潜伏期通常为多长时间?A. 1-2天B. 3-7天C. 10-14天D. 21-28天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的传播途径?A. 食物B. 水源C. 空气D. 接触答案:C5. 伤寒的确诊需要依赖以下哪项检查?A. 血常规B. 尿常规C. 血培养D. 胸部X光答案:C6. 伤寒患者治疗的首选抗生素是?A. 青霉素B. 头孢类C. 四环素D. 红霉素答案:C7. 伤寒患者出现玫瑰疹通常在病程的哪个阶段?A. 初期B. 高热期C. 恢复期D. 潜伏期答案:B8. 伤寒患者需要隔离治疗直至以下哪种情况?A. 体温正常B. 症状消失C. 血培养阴性D. 尿常规正常答案:C9. 伤寒患者饮食应遵循以下哪项原则?A. 高蛋白B. 高脂肪C. 低盐D. 高糖答案:C10. 预防伤寒的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A. 饮用清洁水B. 食物煮熟C. 个人卫生D. 定期接种疫苗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伤寒的病原体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菌。
答案:伤寒杆菌;革兰氏阴性2. 伤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食物;水源3. 伤寒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肠出血;肠穿孔4. 伤寒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________。
答案:抗生素5. 伤寒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清洁;营养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伤寒的临床表现特点。
答案:伤寒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皮疹(玫瑰疹)、脾肿大、腹痛、便秘或腹泻等。
中医《伤寒论》复习题

《伤寒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伤寒2.风家3.六经:4.日晡所5.传变6.心中懊憹7.头项强痛:8.潮热9.合病 10.协热而利11.翕翕发热 12.瘛疭: 13.火逆: 14.解肌: 15.喘冒16.脾家实: 17.嘿嘿: 18.虚烦 19.脾约 20.并病21.胸下结硬: 22.谷不化23.寒格: 24.须臾 25.心下支结26.直中 27.将息 28.更行 29.目瞑 30.筋惕肉瞤二、填空题1.太阳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葛根汤主之。
2. 太阳之为病,_______, _______。
(1)3.伤寒表不解,_______________,干呕,_______________,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腹满不减,减不足言,____ ___ ,宜 _____ __ 。
5.太阳病,下之微喘者,____________,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6.趺阳脉浮而涩,,,,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7.太阴之为病,,食不下,,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3)8.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_______________,心下痛,_______________,大陷胸汤主之。
9. 太阳病,_____________,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_____________者,麻黄汤主之。
10.太阳病,发热,汗出,,者,名为中风。
(2)11. 太阳病不解,_______,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_______ 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2.“伤寒五六日中风,_______,胸胁苦满,_______,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
”13.发汗后,_____ ___,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主之。
1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_____ _ , _____ ___ ,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是:A. 外科疾病B. 内科疾病C. 妇科疾病D. 儿科疾病答案:B3. 《伤寒论》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A. 指受寒引起的疾病B. 指外感热病C. 指内伤热病D. 指外伤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指的是:A. 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B. 肺、脾、心、肝、肾、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风、寒、暑、湿、燥、火答案:A5.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是指:A.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同时发病B.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影响C.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转化D.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独立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论》中“三阳”包括以下哪些经脉:A. 太阳B. 少阳C. 阳明D. 太阴答案:ABC2. 《伤寒论》中“三阴”包括以下哪些经脉:A. 太阴B. 少阴C. 厥阴D. 太阳答案:ABC3.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原则包括:A. 辨寒热B. 辨虚实C. 辨表里D. 辨阴阳答案:ABCD4. 《伤寒论》中治疗伤寒的方法包括:A. 发汗B. 泻下C. 和解D. 温补答案:ABCD5. 《伤寒论》中“汗出而解”的病状包括:A. 汗出后症状消失B. 汗出后症状减轻C. 汗出后症状加重D. 汗出后症状不变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伤寒病的专著。
(对)2. 《伤寒论》中“伤寒”一词指的是受寒引起的疾病。
(错)3. 《伤寒论》中“六经”包括了中医理论中的所有经络。
(错)4.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是指太阳、少阳、阳明三经同时发病。
(对)5. 《伤寒论》中“汗出而解”的病状指的是汗出后症状消失。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伤寒论》中“伤寒”的定义。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

《伤寒论》复习资料选择题1、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B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2、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C )A.身痛B.恶寒无汗C.恶寒汗出D.下利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
”治宜:( D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C.先解表,后温其里D.先温里,后解其表4、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D)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活血化瘀,泻下里热5、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 )A.麻黄汤B.麻杏石甘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6、大结胸病的治法是:( C )A.清热涤痰开结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C.泻热逐水破结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7、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B )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8、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时时恶风”的机理是:(B )A.表证未解,卫外失固B.津气两伤,卫外不固C.津伤气少,阳郁不达D.经气被遏,阳郁不畅9、下列腹痛,小建中汤主治的是:( A )A.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B.腹满时痛C.腹中痛,欲呕吐D.腹痛,自下利10、下列哪项不是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的区别?(B )A.发热与不发热B.小便黄与不黄C.黄色鲜明与晦暗D.口渴与不渴11、吴茱萸汤方的药物组成是:( C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B.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D.吴茱萸、人参、半夏、大枣1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白虎汤证的主症?(C)A.发热,汗出B.心烦,口渴C.苔白滑D.脉大13、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D )A.清酒B.甘澜水C.清浆水D.潦水14、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B)A.肾水不足,心火上亢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C.余热未清,留扰胸膈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E.以上都不是15、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证?(A )A.胸下结硬B.食不下C.自利D.时腹自痛名词解释1、胃中干:病理概念。
伤寒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李时中C. 华佗D. 孙思邈2.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所描述的“六经”之一:A. 太阳B. 少阳C. 阳明D. 厥阴3. “伤寒”一词在《伤寒论》中主要指的是:A. 外感风寒B. 内伤饮食C. 情志内伤D. 外伤4. 《伤寒论》中“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描述的是哪种病症:A. 风寒感冒B. 风热感冒C. 暑湿感冒D. 温病5.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的表现:A. 头痛B. 身热C. 汗出D. 咳嗽6.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主要治疗的是:A. 外感风寒B. 内伤食滞C. 热病后期D. 虚劳7. “少阴病,但欲寐,心烦,不欲饮食者,可与黄连阿胶汤”中的“少阴病”主要指的是:A. 心病B. 肺病C. 肾病D. 肝病8. 《伤寒论》中提到的“大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A. 风寒感冒B. 风热感冒C. 暑湿感冒D. 温病9. 《伤寒论》中“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而数者,可与桂枝汤”中的“太阳病”主要指的是:A. 外感风寒B. 内伤食滞C. 情志内伤D. 外伤10.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阴合病”的表现:A. 腹痛B. 呕吐C. 腹泻D. 头痛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________所著,是中医学中关于________的经典著作。
2. 《伤寒论》中的“六经”指的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和________。
3. “伤寒”一词在《伤寒论》中主要指的是由外感________引起的疾病。
4.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主要表现为头痛、身热、汗出和________。
5. “少阴病”在《伤寒论》中主要指的是与________有关的病症。
6. 《伤寒论》中提到的“大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感冒。
7. “太阳病”在《伤寒论》中主要指的是与________有关的病症。
伤寒论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l、猪芩汤的治禁A、发热,汗出多而渴B、口渴,小便不利C、脉浮发热D、下利E、心烦不得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芩汤主之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芩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芩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能够体现“其高者,因而越之“治疗原则的方剂是A、大陷胸丸B、桂枝加葛根汤C、瓜蒂散D、桂枝去芍药汤E、白散方正确答案:C3、“病人有寒”不可复发汗的病机是A、阴血亏虚B、肺肾阴亏C、阴伤火炽D、素有中寒E、湿热下注正确答案:D4、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的数量是A、397首B、111首C、113首D、245首E、112首正确答案:E5、目中不了了的病位是A、白虎加人参汤证B、枙子鼓汤证C、猪芩汤证D、附子汤证E、大承气汤证正确答案:E6、“面合色赤"的病机是A、邪热上炎,病势向上B、湿热上熏,肠无燥实C、表邪佛郁不解D、上热下寒,胃中虚冷E、邪热在经,腑未成实正确答案:E7、“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皮肤”和“骨髓"的涵义是A、皮毛和脏腑B、大阳和大阴C、浅表部位和深层部位,即外和里D、三阳和三阴E、六腑和五脏正确答案:C8、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的辨证体系是A、六经辨证B、气血津液辨证C、八纲辨证D、脏腑辨证E、经络辨证正确答案:A9、“将息"的涵义是指A、忌口B、调理休息将养调息C、将就D、斟酌之意E、喘息正确答案:B10、厥逆的病机是()A、阴阳气不相顺接B、寒热错杂,气机逆乱C、气血两虚,肢体失养D、阳气虚衰,温煦不及E、阴阳两虚,内外格拒正确答案:A11、属于当归四逆汤的药物有()A、当归、附子、干姜、甘草B、当归、附子、白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C、当归、附子、白芍、生姜、细辛D、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大枣E、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生姜、大枣正确答案:D12、脉浮数者误用下法而出现身重的病机是A、气血痪滞B、正气巳伤C、阴血不足D、风寒束表E、湿邪内蕴正确答案:B13、真武汤证出现心下悸的机制是[]A、心阳不足,心脉失养B、气血虚弱,心失所养C、阳虚水泛,水气凌心D、胃虚水停,水气上犯正确答案:C14、大陷胸汤中甘遂的用法是A、诸药同煎B、研末冲服C、后下D、先煎E、包煎正确答案:B15、以下诸方,除哪项外,均有黄芩:[]A、柴胡加龙骨牡蜗汤B、半夏泻心汤C、大柴胡汤D、黄连汤正确答案:D16、患者脾胃素弱,形寒怕冷。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 D.397首 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C.《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计60分)1. 关于伤寒论的作者是:a) 李时中b) 黄帝c) 司马迁d) 张仲景答案:d) 张仲景2. 伤寒的发病特点是:a) 寒邪入侵b) 痰湿郁滞c) 阳明燥热d) 阴虚内热答案:a) 寒邪入侵3.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论的重要内容:a) 六经辨证b) 按脉辨证c) 寒凝厥逆d) 腑实脏躁答案:d) 腑实脏躁4. 伤寒论中所提到的“病在表不去”的治法是:a) 解表利湿b) 补益脏腑c) 清热燥湿d) 滋阴降火答案:a) 解表利湿5. 伤寒论中治疗病在里的方法是:a) 温里行寒b) 清热泻火c) 健脾消痰d) 补血养阴答案:a) 温里行寒6. 以下哪项不是伤寒论中的经方:a) 五苓散c) 十全大补汤d) 桂枝汤答案:c) 十全大补汤7. 伤寒论中所提到的“轻者治其表,重者治其里”的治法是:a) 辨证施治b) 阴阳调理c) 寒热升降d) 按脉求证答案:a) 辨证施治8. 伤寒论中所提到的“喘而胸满,即吐其痰”的方法是:a) 寒凝厥逆b) 脉不出气c) 反胃泛酸d) 湿盛于表答案:a) 寒凝厥逆9. 在伤寒的治疗中,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是:b) 枳实c) 黄芩d) 桂枝答案:b) 枳实10. 伤寒论中的“热在下焦”一说是指:a) 太阳阴阳交替b) 阳明气分升降c) 寒邪束表d) 病位于大肠答案:d) 病位于大肠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11. 简述伤寒的病因及发病特点。
答案:伤寒的病因是因寒邪侵入人体,导致阳气不能上达,阴寒留于表里而发病。
其发病特点为:病程长,病情易反复,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
12. 伤寒的六经辨证法包括哪几种?请分别简述其特点。
答案:伤寒的六经辨证法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辨证。
太阳辨证特点是表现为寒邪外袭,病程较短,恶寒发热明显;阳明辨证特点是热盛气壮,症状重,热象明显;少阳辨证特点是重证不重症,病程长,表现为寒热往来;太阴辨证特点是病势缓解缓慢,阳热内郁,阴分虚弱;少阴辨证特点是寒热夹杂,病程缓慢,表现为阴阳失调;厥阴辨证特点是寒热错杂,重症轻证,表现为阳时寒,阴时热。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复习题及答案-优质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复习题及答案-优质广州中医药大学成教点《内经选读》试卷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分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
A.阴阳学说B.养生学说C.病因学说D.藏象学说2.《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生气通天”应解释为(A)。
A.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B.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C.人体卫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D.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关系密切3.《素问?六节藏象论》“仓廪之本”指的是(B)。
A.胃B.脾C.口D.魄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C)。
A.脾主长夏B.脾主四时C.各十八日寄治D.脾主夏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用补益药治疗正虚而所致痞塞不通之证的治法属(D).A.热因热用B.求其属C.正治法D.塞因塞用6.《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B )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D)A 、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E)A、滋养胃阴B、滋养肝肾C、补之以阴D、温之以气E、补之以味9.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A)A 、《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吴注》 C、《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读素问钞》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C)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B)A、阴精之本B、封藏之本C、阳气之本D、先天之本E、罢极之本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D)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阳中之阴E、少火1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会发生(C)A、水肿B、偏枯C、痈肿D、风疟E、大疔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D)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怒E、笑不休15.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后夏至日者为(C)A、病寒B、病温C、病暑D、病湿E、病热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复习资料
选择题
1、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B )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2、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C )
A.身痛B.恶寒无汗
C.恶寒汗出D.下利
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
”治宜:( D )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
C.先解表,后温其里D.先温里,后解其表
4、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D)
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
C.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活血化瘀,泻下里热
5、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 )
A.麻黄汤B.麻杏石甘汤
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
6、大结胸病的治法是:( C )
A.清热涤痰开结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
C.泻热逐水破结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
7、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B )
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
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
8、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时时恶风”的机理是:(B )
A.表证未解,卫外失固B.津气两伤,卫外不固
C.津伤气少,阳郁不达D.经气被遏,阳郁不畅
9、下列腹痛,小建中汤主治的是:( A )
A.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B.腹满时痛
C.腹中痛,欲呕吐D.腹痛,自下利
10、下列哪项不是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的区别?(B )
A.发热与不发热B.小便黄与不黄
C.黄色鲜明与晦暗D.口渴与不渴
11、吴茱萸汤方的药物组成是:( C )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B.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
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D.吴茱萸、人参、半夏、大枣
1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白虎汤证的主症?(C)
A.发热,汗出B.心烦,口渴
C.苔白滑D.脉大
13、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D )
A.清酒B.甘澜水C.清浆水D.潦水
14、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B)
A.肾水不足,心火上亢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
C.余热未清,留扰胸膈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E.以上都不是
15、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证?(A )
A.胸下结硬B.食不下
C.自利D.时腹自痛
名词解释
1、胃中干:病理概念。
指津液耗伤,胃中阴液不足。
2、须臾:一会儿,指经过很短的时间。
3、劳复:指疾病初愈,因劳累而复发。
4、口中和:指口不苦、不燥、不渴。
5、协热而利:协有“同”字之意。
热,此处指表证发热。
协热而利,此处指里寒协同表热下利。
判断题
1、大青龙汤证主证俱备,无论脉浮紧或浮缓,均可用大青龙汤治疗。
(√)
2、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3、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虽相同,但其功效却不相同。
(√)
4、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先煎附子后纳三黄共煎而后取汁服之。
(×)
5、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
(×)
简答题
1、如何理解“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3分)
2、黄连阿胶汤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3、真武汤和附子汤在主证、病机、治法、方药上有何异同?
1、答:阳明病“胃家实”三字,既反映了阳明病的证候特点,又揭示阳明病的病机特点。
从证候上来看,“胃家”统指胃肠,“实”指邪气实。
所以“胃家实”泛指胃肠燥热实证,它既包括了阳明热证,又包括了阳明实证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从病机上来讲,“胃家实”体现了阳明病燥热实的特点。
故有热无积之无形实邪(阳明热证),以及有热有积之有形实邪(阳明实证)之病机,皆为胃家实。
2、答:其主证是:心中烦不得卧;当伴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病机:少阴邪从热化,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水火不济。
治法:清热育阴。
方药:黄连阿胶汤。
组成:黄连、黄芩、阿胶、芍药、鸡子黄。
3、答:真武汤与附子汤证,其共同主证为:四肢不温,口不渴,畏寒,脉沉。
共同病机为:肾阳不足,水湿之邪为患。
治则都应温阳除湿。
方药都用:炮附子、茯苓、白术、芍药。
不同点:附子汤主证还有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背恶寒等表现;真武汤为头眩,心下悸,身瞤动,甚或小便不利,下利,浮肿等。
病机:附子汤为下焦虚寒,寒湿阻滞于经脉骨节经络;真武汤为下焦阳虚,水气不化,水邪泛滥。
治法:附子汤重在温经扶阳,除湿止痛;真武汤重在温阳化气,以散水饮。
方药:附子汤用人参且白术、附子量答;真武汤用生姜,且白术、附子量小。
案例分析
李某某,女,38岁。
患肢端动脉痉挛病年余。
两手指尖最初发白,继而青紫,发紧,麻木,厥冷,抽搐,置冷水中则痛,右手指末梢破溃,中西药及针刺均未效。
目视舌淡红,两侧有白腻苔,诊其脉均细弱。
试分析其主证、病机,并拟出治法和方药。
答:患者脉细弱,苔白腻,手足厥冷,麻木疼痛。
此属血虚寒凝经脉,经脉不通所致。
法当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拟用当归四逆汤。
处方: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